第一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2011年10月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是当前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务必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公司党委中心组安排的《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专题学习,我个人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带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做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一切要相信群众,一切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论断,就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始终秉承的根本宗旨。始终秉承了这一根本宗旨,才使我们党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
1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带着群众立场去做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同基层干部摸爬滚打,磨练作风,及时了解当地的情况,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基层和地方中去,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查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实、办好,维护群众权益,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的作用;在处理维护和维稳的关系时,要通过维护群众的权益来达到维稳目的,通过维权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在处理机关与基层的关系时,更要想到群众,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呼吸。“与时代同步伐”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人民共呼吸”就是服务职工,服务群众,与人民心连心。
三、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效果”。做好群众工作,一要坚持以情感化,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二要换位思考。领导干部要把感情融入到工作中去,与群众贴心交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在考虑问题、办事情时要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换取真心,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路和办法,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和拥护。三要切实维权。要畅通民
主渠道,鼓励和保护群众讲实话、讲真话。使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使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四、带着责任去做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最近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做群众工作不是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的事情,而是一份历史责任,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因为这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责任不是挂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作风里。有了这份责任感,才有可能拥有公仆情怀和普通劳动者的心胸,克服畏难情绪,做到淡泊名利,崇尚事业,坚守使命,乐于奉献,珍惜平凡,永葆本色,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彰显社会公信力,赢得群众的口碑。对群众的思想问题,要耐心细致引导,千方百计疏导到位;对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要依法、依政策处理好,及时妥善维护到位;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到位。
五、带着诚信去做群众工作。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来自于领导干部的诚实守信。领导干部在干群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否让群众信任、能否使事业推进,企业领导干部的诚信度很关键。群众对领导干部越是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坚持以诚取信,就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做事与做人相统一。
这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坚守的本分,更是群众对工会组织信任和理解的前提。领导干部绝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则是另一套,当面拍了胸脯,过后不当回事。群众最看重的是领导干部说到做到,最瞧不起的是言过其实以及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为此,领导干部一要转变作风。“作风正则民心顺,作风正则干部强,作风正则事业顺”,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强加作风建设,在转变作风中做好群众工作,为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凝聚强大力量。二要公心处事。“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该要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切忌感情用事,不能厚此薄彼、亲疏有别。三要清正廉洁。领导干部要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以党性自律,以公仆的职责自警,不为名所系,不为利所诱,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激发活力,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根本性保证。
第二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是当前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务必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关键所在。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104期)中,通过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驻村住户调研的几点体会(《基层是最大课堂 群众是最好老师》)、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住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在深入基层实际中服务人民群众》),以及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从基层汲取营养和力量》)三篇文章的学习,结合当前全省上下开展的“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我个人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各级领导干部是机关干部队伍的重要主体,肩负重要责任,对做好工作谋划、抓好工作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向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身”入下去,充分感受和体验实际,切实提高主动服务、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驻村住户调研中体会非常深刻:如果干部下去调研隔着车窗玻璃看,抱着“官老爷”的心态面对群众,身下而心不下,就很难与群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调研工作也难以收到实效。群众是讲实际的,也是讲感情的,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坚决不能有“官老爷”的心态,不能摆“官架子”,而是要带着深刻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多与普通百姓交朋友,才能听到真心话、建立真感情,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为基层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保障和服务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深“扎下根”。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集民之智慧,使地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增加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更加心系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服务基层群众的风尚。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还能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住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到:这几天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朝夕相处的是农民和农村干部,所以问的都是农事,脑子里想的也是农事。我不仅对砖壁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有了一些想法,对全省的农民实现收入翻番,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这封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领导干部“下去”和“不下去”完全不一样,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共识:领导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往下扎,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贴近实际,工作标准才能向高处攀。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小学生”。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能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在服务基层群众中改进作风、学习总结方法、锻炼提高能力,做到知识缺了就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到群众中去请教,甘当“小学生”。
精彩在基层、奉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汲取力量。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中这样写道:我请村里离任村干部来支书家里拉拉家常。老干部们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他们说,那时候习书记经常一个人骑辆自行车下乡进村,他说这有3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像大寨这样偏远的村子,他都来过2次。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中没有和市县乡干部见面,只带了2名工作人员直接进村,完全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和大伙拉家常、话发展,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深刻认识:党的队伍、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由党的坚强队伍来带动,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搞好,把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搞好;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坚持党的领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在机关暂时因机关事务而疏远基层的干部们来说,基层的变化以及如何更合理制定针对基层的方针、政策是他们以往经验所不能掌握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到基层中去,敢当和甘当一名“小学生”,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和基层人民交流学习,给人民带去脱贫致富的科学良方。
第三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是当前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务必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关键所在。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104期)中,通过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驻村住户调研的几点体会(《基层是最大课堂 群众是最好老师》)、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住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在深入基层实际中服务人民群众》),以及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从基层汲取营养和力量》)三篇文章的学习,结合当前全省上下开展的“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我个人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各级领导干部是机关干部队伍的重要主体,肩负重要责任,对做好工作谋划、抓好工作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向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身”入下去,充分感受和体验实际,切实提高主动服务、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驻村住户调研中体会非常深
刻:如果干部下去调研隔着车窗玻璃看,抱着“官老爷”的心态面对群众,身下而心不下,就很难与群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调研工作也难以收到实效。群众是讲实际的,也是讲感情的,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坚决不能有“官老爷”的心态,不能摆“官架子”,而是要带着深刻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多与普通百姓交朋友,才能听到真心话、建立真感情,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为基层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保障和服务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深“扎下根”。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集民之智慧,使地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增加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更加心系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服务基层群众的风尚。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还能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住村调查
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到:这几天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朝夕相处的是农民和农村干部,所以问的都是农事,脑子里想的也是农事。我不仅对砖壁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有了一些想法,对全省的农民实现收入翻番,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这封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领导干部“下去”和“不下去”完全不一样,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共识:领导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往下扎,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贴近实际,工作标准才能向高处攀。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小学生”。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能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在服务基层群众中改进作风、学习总结方法、锻炼提高能力,做到知识缺了就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到群众中去请教,甘当“小学生”。精彩在基层、奉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汲取力量。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中这样写道:我请村里离任村干部来支书家里拉拉家常。老干部们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他们说,那时候习书记经常一个人骑辆自行车下乡进村,他说这有3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像大寨这样偏远的村子,他都来过2次。河北省委常委、组
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中没有和市县乡干部见面,只带了2名工作人员直接进村,完全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和大伙拉家常、话发展,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深刻认识:党的队伍、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由党的坚强队伍来带动,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搞好,把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搞好;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坚持党的领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在机关暂时因机关事务而疏远基层的干部们来说,基层的变化以及如何更合理制定针对基层的方针、政策是他们以往经验所不能掌握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到基层中去,敢当和甘当一名“小学生”,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和基层人民交流学习,给人民带去脱贫致富的科学良方。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党中央统揽全局、深谋远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属,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针对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对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热爱群众、尊重群众、时刻为了群众,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人民群众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深怀爱民之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难题,在工作中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请喝、一句热心话相送”,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否则,如果对待群众冷、冲、横、硬,把为群众办实事看成是找麻烦,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样的态度,是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的。为此,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首先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石。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古人尚且知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今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为此,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扰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为群众办事是多样的、具体的、长久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从眼前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党的宗旨,为民谋利,为党增辉。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而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内在的原动力。首先发展经济,这是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更好地执政安民,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群众基础就越扎实,群众工作也就越好做。经济没有搞上去,一切都是空的。其次是发展民主政治。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再次是发展先进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科室”、“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1群众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思想政治工作是对群众工作的捍卫,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就做得不深不透,没有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便失去了立场,丧失了根基。在新的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说明情况,澄清事实;或明确原则,确定措施;或纠正错误,调整政策;或诉之法律,依法处理。无论那一种情况,都要近距离地接触群众,对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要学会运用发扬民主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耐心疏导的办法、依法调处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力戒粗暴生硬、强加于人;二要加强直接联系群众,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疑解惑,理顺情绪,整合思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树立对立面,激化矛盾;三要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好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作用;四要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障碍,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和利益表达通道。
五、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
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政绩观要端正,要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为了谋取高的职位和换得个人一时的荣誉;其次取得政绩的手段和途径一定要正当。创造政绩,要靠艰苦的工作和实干精神。那种靠所谓“形象工程”得来的“政绩”,靠虚报浮夸骗来的“政绩”,都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而是地地道道的败绩。再次衡量政绩的标准一定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基本标准,把评判权交给群众,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二五”开局时期,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充分发广大人民群众发聪明才智,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
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对所有政党如此,对共产党更是如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保持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有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当然,群众工作象党的全部工作一样,需要随着执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改革创新,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一、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政党是代表民意参与政治的组织。执政党则代表人民执掌公共权力。因此,在政党的所有特性里面,首先就是政党的代表性。几乎所有的政党都声称代表人民的利益,都力求得到人民最广泛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西方多党制下的政党比较注重与其基本群众的制度化的联系,经常通过各种民意调查来关注自己受到民众支持的比例,因为民众对政党的支持比例最终都会反映到下一次选举上来,直接决定该党是否能够获得执政地位或者能否继续执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基本上都有依靠和领导群众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历史,在革命时期保持着与群众的密切而良好的关系,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执政的时间比较短,其执政行为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大,传统上往往在强调不能脱离群众的同时,反对党群关系上的尾巴主义。同时由于选举制度上的不健全,群众在短期内对执政党的约束机制很难及时的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克服执政党的干部脱离群众,保持执政党和群众的经常联系,如何保证我们的政策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需要认真研究。
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在阐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完整地表述了增强执政科学性和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和先进性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曾庆红同志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先进,必须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衡量一个政党的进步与落后,最终要看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执政的科学性和执政效率密切相关,执政能力是执政科学性和执政效率的体现。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与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治学所谓的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意义就是人民对执政者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执政合法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应当把建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不断增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执政党的建立和运作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发展潮流要求的基础上,执政党应该有科学的和为人民接受的执政理念,执政党的政策是大众公共利益的真实反映。第二,政党的执政行为应该遵行民主和法治的程序,应该具备程序上的合法性。程序合法是对实质合法的保障,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只有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才可以通过选票等指标量化。第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归根到底来源于政府的良好政绩,体现为执政党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有效作为。执政以后,作为党的先进性基础的党群关系面临权力腐蚀的考验。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权力对领导干部和执政党具有强大的腐蚀作用,有可能导致执政党脱离群众,甚至在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减少对群众利益的关注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是一个政治常识。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多次对这个问题有过一针见血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更有条件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防止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西方观察家也对国内的腐败问题很关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由腐败问题造成的内部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承担了越来越大的社会不公或者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公与权力腐败相互强化,不断恶化党群关系。
新挑战决定新课题。清醒地认识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挑战,有助于明确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何在,风险何在、机遇何在。把防范和遏制权力腐蚀作为重点,从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的放矢地设计和部署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执政条件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
三、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时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以推进;要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毫无疑问,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党的群众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同样应该把集中教育整顿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同样应当建立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心声、代表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第一,适当运用集中教育的形式,解决积累的党群矛盾。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把适当的集中教育与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相结合,阶段性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清理和解决积累起来的党群矛盾,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群矛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比较好的传统。有学者认为,正是有了这个传统,使得我们党同苏共相比,积累的矛盾相对较少,一些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积累起来的党内矛盾,也不断得到解决或缓冲。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执政党意识和群众观念得到明显加强,集中解决了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和认同感。
在一党执政、党内外民主仍然不足,缺乏比较充分的竞争机制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样的集中教育整顿,仍然是解决党群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不断积累起来的矛盾的一种必然选择。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消除社会上对先进性教育和群众运动的偏见以及党内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没有相应的制度,就没有任何长效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的制度化。相比思想教育而言,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不是简单的建章立制,更主要的是建立规范党员行为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是党员在这种制度下的一种适应和学习。制度更多的不是存在于党的规章制度文字表面,而是体现为党员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的行为预期。在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认识政治号召和政治规范的区别,着眼于制度规范的实效。
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相比于集中教育整顿这样的短期措施来说,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能够经常性的解决经常产生的党群矛盾。相比竞争性的政党体制,长期执政的政党,由于缺乏充分的权力制衡,密切联系群众的压力和动力则相对稀缺。我们不主张西方那样的多党制,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吸收其政党制度中的一些工具性的经验,建立起执政党的民主机制。例如,通过在官员产生过程和决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考试、选举等方式来选择从政人员,在公共决策中走群众路线,让有关专家和相关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等,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实现民主和提高政治体系的支持度和效率的效果。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和整党整风的实际效果不断递减的情况下,更多的从引入竞争机制和
权力制约机制的角度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的比重,应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
第三,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要求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贯穿“代表”的意识、发展的意识和变革的意识,要以能否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具体来说,首先要吸收国内外思想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建设,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其次,党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应该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党组织应有专门的部门做更多的群众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又最容易被忽视,这恐怕是社会上一些非法宗教和政治势力不断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政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是否变质。世界上很多党都有专门的群众工作部门,地方上也有一些服务群众的新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
再次,要健全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代表、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信访部门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选区群众,及时了解并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密切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参政人士的联系,努力为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创造条件。还要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更好地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在做到上情下达的同时,更多地发挥下情上达的作用和维护其所在群体权益的作用。
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是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重要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党要积极培育、引导和管理公民社会。必须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对公民社会的科学控制和引导。公民组成的各种组织和政党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不形成组织隶属关系,所以需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把社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一个下级部门来对待的行政性的控制方式。这种行政命令控制的办法很容易导致组织的官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控制的结果,不是拓展了党与民众联系的渠道,而是堵塞了这些渠道。
最后,要建立群众工作的应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解决。要避免作风生硬、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事件的发生。对部分群众的某些过激行为,不能简单地使用强制手段压服,要以理服人,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