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在美国

时间:2019-05-14 22:1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在美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在美国》。

第一篇:诚信在美国

诚信在美国

诚信在美国(1)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

据2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 名二年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教师愤而辞职。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学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Pelton则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订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 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女教师每天都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电话。一些公司已经传真给学校索要当事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今后永远不会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一所大学在本月上旬的入学考试中对一位身着Piper学校T恤衫的女孩子说:“不要欺骗啊。” 当地一位女士对电视台记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担心今后本社区的人出去会被贴上不诚实的标签……

这里,我们无法笑话美国人的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感觉到的只是“ 诚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这二字之于美国绝大多数民众,虽不能说重于生命,却是立足社会之根本——这也是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景象之一。

信用记录,从现在做起

刚到美国,想开部手机。面对铺天盖地报纸广告上五花八门的手机优惠计划,我喜滋滋选择了AT&T公司的一种月费29.99美元、可免费在东部七八个州每月打650分钟、手机仅售20美元的计划,却被无情拒绝。试了其他几个公司,也不行。

人家不看你手中的绿票子,只朝你要信用卡。于是我等可怜的无卡一族惟一的选择就是,至少花100 多美元买部手机,每月预交数十美元以上的手机话费,每分钟都要扣款。

不甘心,赶紧申请信用卡。Master, Visa, American Express等大信用卡公司逐一尝试,代理信用卡的多间银行和AT&T之类大公司的码头也相继拜过,竟又连连碰壁,理由只有一个:我没有信用记录。换句话说,我这个外国佬因为在美国还没有借钱还钱的记录,目前得不到人家的信任。

诚信在美国(6)

无论如何,面对助手如此敏感的问题,我只“ 王顾左右而言它” :“ 很多中国人也不吃狗肉的,特别是在大城市……” 谁知她不依不饶,蓝蓝的大眼睛继续盯着我:“ 那么你吃狗肉吗? ”看着她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我完全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只好也严肃认真地摇了摇头。她立刻释然,说她如何如何痛恨别人杀狗吃狗。我相信,如果我的回答是相反的,极可能对她的感情有所伤害,我们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也无疑会立刻终止。

如果不“ 信”,会怎样?

在美国去各大小商场购物,出口处从未见过任何检查或防盗装置,更未见到把门的保安。顾客偷点小东西真是天不知来地不知。事实上美国超市失窃的现象也是有的,有段时期还较严重,前不久某女电影明星不也曾在超市偷窃?

和美国朋友探讨此事时,他们都会耸耸肩说,这是没办法的,说商场总是竭力避免任何对顾客不信任的痕迹,因此即使有人监视,也会非常隐蔽,常常是挂一而漏万。但他们又说,在美国偷盗的犯罪成本是相当高的,哪怕是偷一件小东西,一旦败露,其记录将跟随你终生。这话我信。有一次大学里举办盛大的人才招聘活动,我发现,其中不少工作岗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有一条规定:近15年内没有偷盗、诈骗或其他罪案记录。

15年啊,一个有贼心的人能守得住吗?因此,美国人都把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一些报刊上也在探讨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实。我女儿在美国一间小学上一年级,她最怕我到老师面前说她撒谎。有一次,她从地上拣到一枚25 分的硬币在手上玩弄,回来却告诉我说是老师奖励给她的。我怎么会被她所懵?立刻表示要向老师核实,她一听马上说了实话并大哭起来,保证今后再不撒谎了。在后来一次学校收集硬币捐助公共事业的活动中,她主动将这硬币连同我们给她的许多小硬币交给了学校。

在美国,我认识两位刚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她们周末轮流在一家香港人开的洗衣店打工。这两人关系很好,形同姊妹,但打工理念有所不同:A 姑娘认为老板给的工资并不高,为她干活不要太卖力气——老板在时多干点,不在时就尽量少干甚至不干,最多装装样子;B 姑娘则认为既然老板雇了你,就该把事情做好,对人应真诚,人前人后应一样。于是,A 姑娘常常上午见洗好的衣服堆成山,也只象征性地叠一些,直到下午老板来后才忙活起来,一面还说上午如何如何忙;B 姑娘却相反,上午总是趁客人送衣取衣的空隙,抓紧将衣服叠好打包,尽量把任务完成在前面,有时老板在的时候反倒显得不太忙。谁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最先不高兴的竟是那些经常来洗衣服的美国人——老板的常客。他们看不惯这样对老板不诚实的劳动者,先后向老板抱怨A 姑娘如何偷懒、如何上午只看书不干活,而对英语还不如A 的B 姑娘,却交口称赞。结果可想而知。

和一些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朋友闲聊时,他们也都深有体会地告诉我,说到给老板打工,不比在国内给一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千万别偷懒耍刁,否则心里最不踏实的是你自己,因为你随时有可能被炒鱿鱼,甚至在业界留下个坏名声。

不诚信造成的最大灾难,莫过于安然破产案带来的影响了。美国安然公司是世界著

名能源跨国企业,资产在全美国居第七,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 强名单上列第35,去年底却突然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破产案。事情到此也就罢了,政府同意拨出巨款处理善后,公司老总们仍可过上自己富裕的生活,谁知不久便暴露出该公司一些重大欺诈行为,特别是一家享有盛誉的全美国第五大会计公司涉嫌作伪,更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信用恐慌。一家曾与之签订意向协议准备将其收购的大公司(此举足可挽狂澜于既倒),也正因为发现了其中一些猫腻而断然放弃收购。结果是公司一位副总裁自杀身亡,董事局主席等负责人面临被起诉,包括联邦政府官员在内的一大批关系人有待洗刷嫌疑。有专家撰文指出,安然事件若导致商界的诚信危机,灾难将不亚于9 .11事件。

唉,美国社会如此依赖这“ 诚信” 二字,真值得我们曾信奉“ 民无信不立”的同胞们认真思量。

诚信在美国(5)

不仅信封五花八门,信封内还常常包含着很重要的东西。到美国的第二天,我就去申办社会安全号。这社会安全号可是在美国生存不可缺少的物件,收入、纳税、有无犯罪等各种个人记录都与之挂钩,雇佣无安全号的雇主将被视为违法。

到学校听课、办医疗保险、考驾照等等,也都会被要求填写社会安全号。这么重要的东西,他美国人也是一纸平信寄出,并不需要签收。还有驾照,这是美国除了公民证、绿卡之外最硬的个人证件,因为通过驾照上的信息,警察可以从电脑调出包括你出生、国籍、住址、社会安全号在内的一切个人记录。怀揣一个驾照,你就可以出入一切场所,包括乘飞机。如此重要的驾照,也源自一封无需签收的邮件。诸如此类还有银行支票、汇票、银行卡、信用卡、借书证、账单等。

美国的家庭信箱,通常竖立在马路边上,且均不上锁,邮件放在里面等候邮递员来取。但依我个人及我认识的所有朋友的经历,无论多么重要的邮件,从未丢失。起初我将胶卷放入信箱还有些忐忑(重要的胶卷一旦丢失,损失将永难挽回),后来也就坦然了。一年内我先后寄出约50张付账的支票,张张安全。

惭愧,自己有过一次“ 不信”

不过说来惭愧,我在美国还是撒过一次谎。有一天,我的助手克里斯蒂,一位大学4年级女学生,在聊天时突然问我:“ 听说中国有很多人爱吃狗肉,你吃吗?” 这句话一下让我紧张起来。

不在美国生活,很难体会美国人对狗的宠爱。美国的狗,大概比人少不了多少。一家人养两三只狗的并不少见。逛超市若不懂英文,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狗食专柜的东西买回家当罐头吃(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即有此光荣经历)。把小宠物狗当成家庭一员而每晚允其充当“ 第三者” 睡卧于夫妻之间,也是司空见惯的。前总统克林顿的爱犬数月前不幸葬于一中学生的车轮下,弄得克氏夫妇伤心了好一阵子。尽管警察判定属狗违章,但肇事女学生还是痛哭不已,其父更不断向新闻界解释自己女儿如何爱狗,说此事件将给女儿带来终身痛苦。在这样一个把狗当人看的国度,吃狗肉成为真正大逆不道。去年纽约一家电视台播出韩国某餐馆杀狗吃狗的本台记者目击记,轰动一时。纽约的韩国社区居民赶紧反击,列出大量证据证明

那家远在东亚的餐馆所杀所吃并非狗而是一“ 土狼”,并向电视台提出强烈抗议。连唐人街的中国人也加入了抗议行列,弄得电视台经理不得不致函韩国社区加以解释。(后来也有大胆的韩国人在报上发表评论,说仅有200 年历史的美国人有何资格对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韩国人指手划脚,韩国人即使吃狗也不是美国那类宠物狗,就像韩国人把耕牛当成朋友而不能因此指责美国人杀牛吃牛一样。)

诚信在美国(4)

约会既定,绝不失信

在这些访问中,各报的恪守信用也同样令我感动。我在美国的所有访问,通常于一个月前和对方约定,时间精确到分。在这一个月中会发生什么?以我近20年报纸编辑工作的经验,报社老总们的工作强度总是很大的,要面对各种变数,随时做出判断和反应,很多决策要通过例行的和临时的会议来实施,常常不得不超时工作,相比之下,和我的约会是件十分次要的事情。那么,我一个月前的约定会不会因变故而更改甚至取消?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各报对我的来访,一旦约定,绝无更改。有时我不放心,在访问前还打电话去问有无变动,对方总是有些吃惊地反问:“ 怎么,你打算改变约会时间吗?”

也幸好他们严格守约,否则我的访问计划将被弄得支离破碎,甚至会失败,因为我的长途访问也受很多因素制约。每次出访前,我必须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对方仔细约定访问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行程,确定行车路线、选择停靠站点和预定沿途旅店。我的时间有限,沿途食宿的费用也有限,一旦某一个环节改变,浪费金钱事小(旅馆客房费将从信用卡上照扣不误),影响整个访问链条事大。

例如我暑假的东北行,事先确定的访问单位就有《芝加哥论坛报》、底特律报业公司、《波士顿环球报》等8 家单位,所有任务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哪里容得丝毫改变?但正因各新闻单位的守约,我此行满载而归。在全部访问中遇到的惟一一次小小变动,是在《纽约时报》。当时我和该报分管广告的副总裁约定了某日某时见面,但到达报社大堂和他通电话时,他充满歉意地告诉我,有一个临时会议非要他参加不可,只好请一位部主任全权代表他和我交谈,并表示这位部主任将回答一切本应由副总裁自己回答的问题,希望我能够满意。事后我的确很满意,那位部主任不仅和我热情交谈近一个小时,后来还通过E-mail回答了我的一些补充问题。

邮政环境,处处见“ 信”

多年来,由于国内邮局对信封规格要求愈严和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愈高,加上有几次投递丢失、拖延和来函上精美邮票不翼而飞的经历,我与邮局打交道已日见稀少。不料到了美国,每天离不开邮政,几乎每天都收到邮件,其数量之巨,大概要超过我在国内近10年私人邮件的总和。很多看上去极其重要的东西,美国人都是用一纸平信送达,且万无一失。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尽管美国邮局分检信函早中国多年实现了自动化,但美国人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门,小到巴掌、大到4 开报纸的信封,我都收到过。一些

美国人为了寄一些特殊的感谢卡或纪念卡之类,还常常自制信封也照寄不误。如果你在信封里鼓鼓囊囊地揣些东西,例如胶卷、唱片,竟也能寄出。我在美国先后冲印过近20卷胶卷,全部是用信封寄出并收回的,尽管信封里装一二只胶卷,简直有些滑稽。由于既可以省去到超市送取胶卷相片的麻烦,又能节省些费用,很多美国人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洗印照片。和一位美国朋友谈及此事,她认为这很正常,说你一旦交邮,就是对邮局的信任,只要地址写对邮资付足,邮局一定会受理。

诚信在美国(3)

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公共场合,凡有老人或儿童减价优惠,均无需出示证件,全凭你金口一开,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长得很年轻,或有的儿童看上去颇高大。人家这样信任你,再去撒谎或冒充,真是件很可耻的事。正因为这样,当有一次带女儿参观某博物馆(售票处注明6 岁以下儿童免票,而我的女儿刚满7 岁),售票员微笑着问“ 孩子几岁” 时,我稍一犹豫,还是如实说“7岁” 并照章购票。后来我甚至为自己那一刹那的犹豫而脸红。有一次去某大商场复印一本书,200 多页图书印完去结账,收银小姐并不查验所印页数,只凭你自己报的数字收款,没有人怀疑你会虚报少交。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 信你” 情景,发生在我的一系列重要访谈活动中。

我于学校进修之余,还拟完成一个庞大的计划,驾车遍访美国著名大报和大型报业集团,并和其中发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社的发行人或总编辑访谈。

我知道这很难,你想啊,不经过熟人介绍或大单位推荐,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即使在中国要见那些大报老总又谈何容易?即使有幸一见,谁又会坐下来和你谈一个钟头?何况我是在这样一个世界报业帝国,面对新闻同行称作“big man” 的报社老总们。他们会见我吗?

但我决心一试,这决心一试的前提也出自对美国人崇尚以诚相待的信心。最初的尝试当然多被拒绝,不少信函甚至如泥牛入海。于是我通过邮寄、E-mail、电话将自己在中国的职业经历、研究成果、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做过的工作、自己对对方的了解程度以及访问对自己的研究之举足轻重等等,详细告知对方。感谢上帝,我的这些做法先后奏效,各报对我自己叙述的情况深信不疑并开始表示出兴趣,没有任何人要求核实我提供的材料。

在随后的访问全过程(9 .11事件之后除外),我几乎从不需要出示任何可证明我身份的证件或介绍信之类,只是在进大门时保安员要求登记姓名及驾驶证。

素昧生平的发行人、总编辑及其助手们欣然接待了我这个陌生外国人,包括陪我参观、与我交谈、允我录音、准我拍照。其中只有两个小小的例外。一是在访问《华盛顿邮报》前20天,该报总编辑的秘书给我发来E-mail,非常客气地希望我寄一张名片给她,并强调那只是保卫部门需要,绝非总编辑和她本人的意思。另一次是访问美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一份报纸《费城问讯报》,报社一位助理总编辑婉转来信问我,是否可以提供我所在大学的一位证明人。我便告知对方本校一位系主任的联系地址。这样一次证明显然使他十分满意,他为我在该报安排了满满一天丰盛的日程:分别与该报总编辑、分管发行的副总裁、分管广告的副总裁、一位著名评论家和一位曾在中国访问过一年的普通编辑交谈,又参加其下午的编前会。

诚信在美国(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老老实实开始建立信用记录,诸如按期交纳电话费、用商场的购物卡购物再按期把支票寄去、尽量多和外界发生些借钱还钱的交易,等等。后来,在美国汇丰银行的帮助下,堂堂Master卡公司终于垂青我那一点点“ 信用”,恩准我一张Master卡。再后来,及至我临近归国,大概从某个渠道查明我果然是位有着良好记录的信用良民,很多公司,包括我联系过的和没联系过的,蜂拥而来,希望我使用它们的信用卡,给的限额也越来越宽,真令人感动,可惜我已不需要这些。

美国人对自己信用记录的郑重其事,感染我也小心翼翼地对待各类寄上门的账单。暑假出远门访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无即将过期的账单,并赶紧将支票一一寄出。有一次,某音乐公司在网上许诺加入其会员即可免费获得唱片若干,可等我收到唱片时,数十元美元的账单也一并寄到,账单下一行小字称这是寄费、包装费和人工费。我心有不快,写了一封投诉信,但也同时如数附上支票,唯恐万一道理不在我这边而落下个不良信用记录。回国前,我在报上一连三天刊出广告,欲卖那辆随我跑了两万多公里的坐骑,报社对我绝对相信,一个电话就答应了,说账单收到再付款。可是直到我回国前一天,账单还未寄到,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幸好在飞机起飞的当天账单收到,导致我在回国前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将做广告的支票寄出——还掉最后一笔债。

据了解,与个人信用相比,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无信或欠钱不还,将很难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业生命将因此而终结。

由此反观国内司空见惯的三角债现象、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屡禁不绝且愈演愈烈的状况,以及很多企业借钱时是孙子、欠钱时是老子的做派,由衷感到我们离商品经济的精髓——契约精神还真差得很远。

沐浴“ 信你” 氛围,感觉真好

我想,那女教师之断然给28名学生吃鸭蛋,她当时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在美国,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你的基础上的。你说你会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课堂纪律条款上签了字(因此可视为一种契约),老师岂有不信?谁知你却没有履约!

其实,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愉悦。

我曾携父母去曼哈顿参观无敌号航空母舰,买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优惠,忙返回询问。售票员小姐闻讯赶紧一面赔不是,一面按老人优惠将余款退还。她并不查看你任何证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岁以上老人方可享受优惠),其所奉行的恰是一个“ 信你” 原则。

第二篇:在美国如何找工作

在美国如何找工作?(2010-06-24 10:44:21)

转载

标签:

求职

留学

程序堡

resume

cover

美国

杂谈

有志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很现实的反应了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最近找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大家可以关心一下:1)一定要多多和学校的career service沟通;2)最好是通过求职专家的帮助来寻求工作,尤其是熟悉美国就业环境的专家。

来美国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感触颇多,也有很多极其宝贵的经历,我相信都是对各位兄弟姐妹们很有帮助的。记得去年我刚在美国大使馆拿到签证的时候心潮澎湃,有千万句话想对全世界的人说但却无处宣泄,于是晚上一个人在北京城像无头苍蝇一样撞进一家网吧,发了“我真实的申请美国留学感想”一文,虽然文笔粗糙,但得斑竹厚爱给加了精,不胜感激!

今天终于拿到了在美国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的OFFER,向自己的人生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所以在难得的休息之余把自己的另一次感受写出来。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前面那个如何申请的帖子一起看看。

在美国的生活异常艰苦,除了要适应生活和学习之外,最大的挑战无非就是找工作了,我认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拼死拼活来到美国的目的不是对签证官说得那样毕业以后要建设家乡云云,一般都是要取得在这里的工作经验,甚至留在美国。所以,虽然我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但我还是把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的一部分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以适应近年来留学美国的朋友增加的趋势。转入正题:

在美国找工作所必需的心态:

1.自信心: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从来到美国课堂开始,你就要相信自己,因为你能来到美国,来到一个比较优秀的商学院本身就说明你比别人强。我们中国人差就差在语言上,无论你怎么练,总体来讲中国人的口语也不可能跟美国人,欧洲人,和印度人相比。但也不要气馁,咱么智力上比他们强,在说话上也一定要大胆,美国人可以听懂你的英语,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的讲出你的见解!大家不要小看了“说”,有效的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是你找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比你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要重要百倍。从另一方面来讲,口语是你保证高水平gpa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课堂,参与讨论是必需的,有些课堂甚至全部是说,说的程度直接决定你的分数。中国人往往在这个环节上面吃很大的亏。记住,你就要认为自己是强人,自己比别人强!

2.切勿盲目乐观:本人从3月份开始找工作,一开始就给KPMG Boston office的HR发邮件申请。也许是因为出来美国前拿到KPMG的offer太不费吹灰之力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然后将其拒之,毕竟美国比 KPMG吸引力大啊,嘿嘿),所以我感觉四大应该就是最后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最后结果让我十分狼狈,人家根本理都不理我,管你在中国拿到几个四大的 offer!我那叫一个沮丧阿。。

3.赶早不赶晚:找实习和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大家刚进入学校就要开始准备找了。我去年是8月20日抵达波士顿,其实就应该开始找工作了,但是自己因为不了解,一直拖到次年3月分才开始。顶尖的金融公司例如JP morgan, UBS, Bank of America等等,都是9月份开始。虽然找到那里的实习或者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认识那里的CEO一类的人,呵呵),但从那里开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如何找工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更正,在不断失败当中寻找成功。

如何起步:

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从一开始必须抱有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每所商学院肯定会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所以他们都会帮助你开始,学校也会举办各种讲座来让你了解在美国找工作的方式和步骤,所以对于如何进入状态,大家不要着急。

2.首先需要的是RESUME!我的简历是当时申请学校的时候的版本,但用来找工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修改。CAREER CENTER自然会帮助你,但是对于内容当然要你自己来充实。简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学历,二是工作以及实习经历,也是最最主要的一部分,三是其他,比如你会的语言,计算机,其他等等。工作经验必须要写得最多,因为这个才是美国人最最看重的。顶级投行以及有名的大公司需要接近完美的分数以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好学校出来的精英,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经验尤其显得重要。一份简历我大概改了有30遍。记住RESUME只能有一页!

3.其次是COVER LETTER!这个东西就是一份说明,也就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COVER LETTER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格式都可以不尽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收信人(你是写给谁看的),如果TITLE只写dear sir/madam,那有

90%的可能你的COVER LETTER会被直接扔掉。内容方面,必须在紧扣job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s的前提下充分向hr展示你,通过3方面:一是你为什么感兴趣?美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你的兴趣和背景,所以你不让面试者相信你希望得到工作,你是得不到工作的。二是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胜任这个工作?三是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 COVER LETTER只能有一页纸,所以是和RESUME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有些公司只要求RESUME,但这并不能代表它不重要。从哪里开始找:

打仗需要资源,搞经济建设需要原材料,同样我们工作需要知道哪里有工作的supply.1.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er是首选,因为学校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介绍的公司都是认可你所在学校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方百计要去好学校的原因。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我们申请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选择:首先是新英格兰地区,此地区为美国的发源地,几大城市(纽约,费城,波士顿,哈特福德,新泽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位于这里。想象一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想去北京和上海上大学吧,同样道理。其次是加州。再次是南北卡,要知道夏洛特目前是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所以机会颇多。如果大家以后想从事固定收入债券(fixed income securities or real estate),那不妨去佛罗里达和德州。当然还有芝加哥一代也是很好的选择。

2.其他的网站:monster, monstertrack, dootstang, craigslist, yahoo!等。这些网站上是全美国的范围,所以你可以有各种高级查找。

3.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内部递简历。美国人找工作有80%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然后面试找到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如果在美国有关系,那就要动用一切关系帮你,这个也是最最有效果的方式。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通过前面两个途径了。

找工作时候的态度:

1.不要那么多毛病,挑三拣四。记住,中国人在美国只有劣势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申请所有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哪怕这个工作招的是本科生,你也要申请。

2.一定要注意follow up,所谓follow up, 就是不要在申请投递resume and cover之后就完事了,如果有收取resume的人的电话号码,一定要在投递2天左右后打电话去询问。或者要发电子邮件去询问。还是落实到一个点上:美国人需要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热情,渴望的人,所以你的所有行动必须要贯穿一致的像招聘单位表达。

3.经常向career service的人请教意见和改进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专业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你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实习,所以他们的态度一般会很好,有求必应。你的resume和cover letter在发出之前,尤其

是最开始申请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求教他们。当然也有例外的,前一段时间有个中国同学去,她以前是澳门大学毕业的,结果被那里的人训斥了一顿,很少见,内容大致是: 你们这些中国人,电话也不打,这么晚还找不到实习,我们今年的就业率全都让你们这些中国人搞糟了。很无奈,因为确实到最后中国人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找到实习。

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找工作的精髓就在于信息的获取!这个是万物真理。推荐大家去纽约波士顿不是让大家去玩的。我目前为止做了一件最SB的事情,就是去年到Harvard University听了一次中国目前法学界泰山北斗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名字我就不说了,当时在presentation上留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结果我当时还傻,感觉自己是金融他是法律所以把联系地址给丢了。。实在是郁闷至极!!

建议使用的邮箱:

有一些同学在使用163或者hotmail的邮箱,这些都可以,但是不那么好用。建议以后大家使用以下邮箱:

1.学校邮箱。例如我的是 [email= xxxxx@brandeis.edu ]

xxxxx@brandeis.edu [/email],申请工作的时候最好用这个

2.[email= xxx@gmail.com ] xxx@gmail.com [/email],我的私人邮箱就是这个,我也建议大家用这个。现在google已经超过yahoo!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门户网站,股票市值超过400USD/Share,所以邮箱服务一流。

3.[email= xxx@yahoo.com ] xxx@yahoo.com [/email], 如果大家用中文也可以,[email= xxx@yahoo.com.cn] xxx@yahoo.com.cn[/email], 不过我建议最好大家出国以后尽量摆脱中文。

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难以找到实习?

1.中国学生注重文凭,考这个证书考那个证书,到最后一点工作经验也没有。美国人注重的不是证书,记住!他们注重的是你的经验

2.在美国第一份工作或者实习是最最困难的,各种原因都有,其中:一是签证问题,因为sponsorship的费用已经涨到5000USD,所以一般公司不会去为你花这个钱,除非你牛的可以。二是单位一看resume上面全是中国,担心申请者的英文水平,但如果有一份美国的工作,那就可信度增强很多了。三是美国人骨子里的歧视吧,虽然他们全部都很nice表面上。我一个在ibm工作的同学说,在那里,美国人管日本人,日本人管韩国人,香港人和台湾人,然后这三者管大陆人。没有办法的,大陆的确还是太落后了。

3.中国学生总体来看不aggressive,不知道networking,往往是一大群中国人整天在一起,英语口语没有什么起色。

祝福各位即将奔赴美国的兄弟姐妹学业顺利,能顺利在美国扎根!

还有,在美国找工作和实习的时候必须要有车,不是自行车啊,是汽车!否则你告诉面试者你没有汽车,很多情况下你就会因为交通问题而被排除出局了。第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program里面几乎所有人手一台汽车,这个是必需的,没有汽车在美国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同时大家必须在国内有驾驶经验,否则来美国就开很容易出事故。除了事故你就保险费交死。

补充:

我想说的一点是:在美国(其他国家我不知道),如果你尽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在面试的时候会直接被淘汰出局,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别人会马上意识到你没有什么深度而导致自己最后没有什么市场。幼稚的问题是比较斯文的说法,美国人的说法就是keep asking stupid questions, dumb questions.这个其实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和面试中,想想一个人在你面前尽问一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答案却来问别人的人,你会怎么想?答案就是:对方是个不努力,没有热情,没有思想的人。

我们中国人都有中国人的精神,同样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就是独立,自我奋斗!所以如果你想出国,想去美国,那我劝大家最好自己本科开始学会自我奋斗,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实在研究不出结果再问,不要脑子有个东西就抛出来给别人,我说客气一点是别人没有权利义务回答,说难听一点就是别人会认为你很蠢。希望大家不要把奋斗和刻苦紧紧局限在每天没日没夜的读书上,拼搏是全方位的,成熟一些!

这里是出国留学的板子,所以我只是告诉大家实话,如果有谁错误的认为我是高傲而感到不爽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想把我感受到的东西没有保留的在有限的文字里传递给大家,并不想在这里考虑谁的感受什么的,要出国大家就都“肤浅”一点,不要那么多毛病,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尤其对所有亚洲男性来讲尤为重要,原因我省略不说,大家一旦在美国开始打拼就会有感觉。亚洲女性在美国找工作要比亚洲男性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如果男性再不注意而去问一些stupid questions,或者搞一些小聪明,那下场会很惨。

最后补充一点:

美国人没有规定时间的工作合同,你可以随时解雇你的公司,但是公司也可以随时解雇你,在解雇日期的提前一个月左右通知你。目前为止我知道有两种情况一个人被公司解雇:

1。公司裁员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2。员工自己犯错误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这个是最惨的,一旦犯错误被解雇,以后再想找工作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因为reference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想想

当你的面试者电话询问你的前任雇主或者你自己为什么要另寻他就的时候你怎么说?

第三篇:我在美国[范文模版]

我在美国

——暑期参加SUMMER W/T 项目感想

今年假期我同很多国内与国际学生一起参加了summer w/t at usa 这个项目。回忆一年前在台下听学长介绍项目时的情形,感慨颇多。下面容我慢慢与各位道来,希望能引发大家一些思考与感触。

弗吉尼亚——工作与生活

飞机从上海浦东起飞,经底特律转机,于16小时候降落在有总统故乡之称的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机场。我们暂停对国际航班“空爷”、“空奶”老当益壮的感叹,开始寻觅中介安排的住所。找到后才发现价格高得离谱,他们似乎也很有接待国际学生的经验,马上向我们推荐附近的一个motel(相当于私人旅馆)

由于旅途的疲惫和怕麻烦的心理,我们与其他几个中国学生一起草率地签了租房合约,这也为之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这第一个房东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使我们对美国人友善好客的印象大打折扣。安顿之后就是去公司报道了,简历上说我的工作是cashier,结果去了才知道是assistant,就是向顾客销售各种商品和打杂。而收银员都是美国本地人,店长似乎是不放心外国人做这份工作。经过短暂的培训,我就被派上工作岗位,头一天就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如此的不够。英语四、六级的听力和老师放慢语速的口语课实在是浮云。每当遇到说着一口有如RAP的黑人美语的询问顾客,我就只好拿出口头禅,让他们去问店长。刚开始一周的对话非常辛苦,只有和小孩对话时才略感轻松,抛开10年的应试英语,我们都是初学者。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但因为合同纠纷搬出了motel,告别了深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熏陶的“铁公鸡”房东,搬进了国际学生的公寓。相比于中国学生的独生子女作风,国际学生的独立使我耳目一新。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每个人都能遵守值日表,共同维护公寓的整洁。由于公寓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不得不开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着的生活。如同有个朋友说的那样,出国就像去新东方,你以为是去学英语,其实是去学做菜。我的厨艺从无到有,飞速进步,甚至有位室友在尝了我的手艺后准备聘我为私人厨师。

就这样平淡地过了一个半月,由于海滩夏季的结束,我们面临裁员的压力。于是我与两位工友临时决定辞职以掌握主动权,去芝加哥找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或许我会在弗吉尼亚海滩度过平静的三个月然后跟团周游一番,顺顺当当的回国。但是世事难料,没有那么多如果可说。

芝加哥——深入美国华人社会

在芝加哥通过朋友的关系,我们找到了一位当地的华人导游,进而通过他联系到了房子,吸取了在弗吉尼亚的教训,我们找到了满意的住所。刚开始游览风景名胜便接到了美国中介的电话,由于辞职没有通知项目的中介,他们大为气恼并威胁要取消我们的签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多方询问,找了律师、使馆工作人员、本地居民和华侨,并积极与美国中介协商,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并且不再害怕困难,而是积极地去面对它。

我们的房东老太太是广东移民,从事摄影工作,虽然在美国住了十几年但是英语还是不行,这也难怪,据说在美国只要会广东话和英语就够了。她经常带我们去逛街,顺便介绍风土人情。芝加哥中国城有近两百年历史,华人是第一批移民,可是发展到现在仍然蜗居在小小的社区里面,做着自己人的生意。福建人开了很多餐馆,里面有很多来自大陆的偷渡客打

黑工,但是美国政府对此似乎比较宽容,只要你不犯事,也就容你继续工作下去。由于找工作的缘故,我们也参观过打工者的住所,一间破旧的别墅里面挤满了床,用布帘分出一个个小隔间,维护这仅有的隐私和尊严。由于许多偷渡客都不会英语且身无分文,最初的十几年所遇到的艰辛可想而知。用一个餐馆老板的话说就是过着非人的生活,没有人关心你的死活。

我还有幸去了当地教会,和当地居民一同参加了几次礼拜和圣经研习活动。可能是由于信仰的关系,那里的人乐善好施,每次都会为大家准备免费的午餐,并且拿出自己的房子作为集会的地点。虽然我不认同基督教,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和慷慨无私的精神还是很令人钦佩的,就像基督教主祷文所说“愿天父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爱荷华城——乡村与大学

在芝加哥期间我还抽空去了爱荷华大学看望我的高中同学。爱荷华州是美国的农业大州,路上从megabus的车窗望出去果然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玉米地,但是其中点缀着的大树却没有被砍掉,在一个中国人看来,这些树浪费了很多的玉米地。而且众所周知美国的农业是机械生产,那么这些树就显得非常碍事,我只能用环保观念来解释了。乡间日落的美景令我记忆犹新,恨不能用最好的相机把它保留下来,但是有些景色的震撼是摄影无法展示的。

爱荷华大学与州的成立时间相当,当时由于大学的扩建与州府的建设产生了冲突,于是政府对市民发起了一次投票,是要继续当州府还是要当大学城,结果大学城高票通过。这等学校战胜州府的事令我羡慕不已,而且这还只是一所普通公立高校,而不是哈弗耶鲁等世界名校。而原来的州府大楼则变成了现在的学生活动中心,以另一种姿态俯视着人间的沧桑。

学校百年来接受的校友捐款令她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整齐的草坪。美国的大学生仿佛觉悟的很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高中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大学文凭。不过他们有一种说到做到、坚持不懈的品质,一旦有了想法,大多数人都会付诸行动。这也是大学为美国成功培养中产阶级的原因之一,毕竟自己想要成功和家长想要你成功所产生的动力大不相同。

返乡的路——中美对比与思考

而且在我返回的路上给我热心帮助的许许多多人让我深刻感受到美国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国民素质普遍较高。这与我在国内旅行时总是提心吊胆,害怕被“杀猪”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对本国人如此,对待老外又会好到哪去呢。

值得欣慰的是将美国大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相比,据我观察,我们起码在城市基础建设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上海和北京的街道和地铁比纽约、芝加哥的更现代,更整洁。我们的公共交通更快捷、更现代,虽然民航、高铁一直在出“状况”。美国的建设仿佛停滞在了20年前,那时候的建设和现在的差不多,虽然很好,但毕竟陈旧了,缺乏活力。造成这个原因的可能是改造成本太高和市民对旧体制的满足与陶醉。不仅如此,美国用税收养活了太多靠生孩子度日的不劳而获的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人,虽然该体制由于美国的强大维持到现在,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但另一方面,同样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残破的农村和美国现代化的乡村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想要在立国之本上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中国能像我接触过的众多华侨所认为的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更发达的国家,这样他们离开美国返回梦寐以求的家乡之时才不至于后悔。

2009级营销1班 康成

第四篇:素质教育在美国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我第一感觉就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被称为“天堂”的大学,我们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太压抑了。在书本上、电视上、网络媒体上,我们见识过美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停地向往他们的模式,我们感叹过,抱怨过,但却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教育理念究竟是哪里不对路。读了这本书,我不能说中国的教育模式落后,否则也不会出现像“最强大脑”节目中那么多优秀的中国参赛者与别国的站在同一舞台进行对擂的场面,我只是想针对书里的某些观点发表我作为一个享受了十几年中国化教育学生的看法。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小时候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做错了事,比如,放学回家父母叫我们做作业我们总是说先玩会或者看会电视再去、也或者父母为我们报一个学琴或者学书法或者其他的什么兴趣班,他们总喜欢说这是为我们好,那是为我们好,由于不喜欢,我们会耍小性子„„可结果总免不了一顿骂或者打,最后也是我们妥协。就像书里解释的:“中国的家长事无巨细多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和设想来改造孩子。”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很多,我们总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就像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总会为了在最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去不断考各种证,因为父母和老师说这些很可能会成为好的工作的“敲门砖”。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一路的学习真的很疲惫。

而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美国学生和我们不一样的学习场景。他们也做作业,在他们“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作业并不像我们学习布置的那样多,老师对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包容式的教学模式,他们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父母也一样,他们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等高度上,“尊重孩子”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当然,他们也会教育孩子“责任”这一重要性,他们不会约束孩子的天性,在学习和玩这一问题上,他们往往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孩子的提高。孩子也是人,他有着他自己的想法,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我决定自己的意向,自我安排自己的生活。让孩子独立。这种放手的方式,会让孩子自觉地去承担责任,哪怕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独立还不仅仅包括在生活上,精神中的独立也同样必不可少。做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独立精神的孩子,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想必早已经在每个中国人心里根深蒂固了。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觉得读书才是王道,甚至觉得读书是唯一出路,这在农村家庭中表现得更加强烈,传统思想觉得,除了读书,其它的知识不需要去涉猎,这与所谓的“专攻”是一致的。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后,我开始反驳这一观点。他们不主张所谓的”专攻”,他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喜欢什么就发展什么。我们不难看出,成绩不好的孩子也可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当中有体育运动优秀的、能打工的、能说会道的、能写会画的,在某些方面,他们都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只要发挥各自的特长、优点,都可以达到“优秀素质”的目的。某方面不足、不擅长的,可以在其他方面,以其他形式来弥补、平衡。我觉得现在中国教育的某些领域也在向美国靠近。拿当今中国一大热点——考研 来说,既然叫考研,就只能就其某一领域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有所建树。考研的前提是自己对这方面首先得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努力的动力,这一点与美国的教育模式还是有一定相似度的。但是从考研的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中国绝大部分父母让孩子考研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这与美国家庭的出发点大不同,在这一层面上,兴趣,似乎成了第二考虑因素,因此就不免出现在选择考研的时候选择了好找工作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学科。这样的考研初衷无疑对中国孩子形成了巨大压力。

作为一名师范生,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很茫然,也许将来我会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与《素质教育在美国》理论阐述相背离的老师。在当前的中国式教育这一大前提面前,很多老师可能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但在应试教育面前,很多东西我们似乎是改变不了的。但从当前形式来看,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像黄全愈博士这一类人的深刻思考,这也是一大进步。教育本就是一项以塑造人才为目标的伟大事业,当然,它也需要顺应世界的主流,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我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五篇: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初中语文萍钢中学文颖洁

多年前,在朋友的书橱看到《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随手翻翻感觉还错,后来又自己特意买来看了。

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他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结合自己儿子在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不同处。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也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而中国孩子听的讲座多是成功人士,道德楷模,功利化的因素太得。中国的父母老师都认为孩子只要一心把圣贤书将来自会有出息。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护下把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长大后社会竞争力低下。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在教育是以人为本在的教育,它们把人看成教育的受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课改,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例如教师现在开设的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还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体验的职位,学会承担、学会接受。但是,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而社会又没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建设相应的设施,开展各种相应的活动,所以,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浮于表面,还没有深入。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培养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下具有高素质的孩子。

下载诚信在美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在美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在美国浅析

    浅析《素质教育在美国》 看这些教育类书籍的时候,我都感觉到有一种压力、责任。因为,作为一名师范生,兼具着双重身份,现在的学生,未来走上讲台的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不同于一般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 什么是素质教育?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强调的技能不能过于具体,而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教育在......

    诚信在身边

    诚信在身边 上个星期四语文老师让全班都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诚信在我身边》!并说了写得好的作文可以被拿去参加征文比赛,这个消息令同学们很兴奋,他们都很想参加征文比赛。可......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这两天看完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书的作者是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同时他也是位父亲。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儿子矿矿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为素......

    在美国当陪审员

    在美国当陪审员 作者:陈燕妮(一)日常起居中常会接到被指名道姓要求去法庭当陪审员的通知,这项很法律的知会全然不经预先洽询,来得之轻易,让你明白美国的整个司法制度“平民”得要......

    关于《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读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触着一样,惊诧地发觉美国的素质教育原来是这样,于是又饶有兴趣地翻看一些有关于中美教育差别的文章,对美国教育总的印......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本站推荐)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徐新燕这两天大致浏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作者黄全愈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严塘中学谭谆祺由于本人是非师范生,所以深知自己在教育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所以在入职前的那段日子里,我在网上选了好几本有关教育的书,其中《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