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提高执政能力落实到乡镇的具体工作中20041124
把提高执政能力落实到乡镇的具体工作中
沙河桥镇党委书记戴海兴
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总体要求。就乡镇提高执政能力而言,应该是具体的,必须贯穿在工作实践之中。只有具体,才能深刻领会;只有具体,才能贯彻落实;只有具体,才能切合实际。
一、强化民主执政。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镇村干部要千方百计深入到群众中去,查民情、听民意,对群众的急、难、盼、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乡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完善一套民主的决策议事办法和机制。乡镇机关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避免搞一言堂,杜绝拍脑门决策。村级决策要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原则。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让群众知情,让群众表态,让群众做主,村班子只能是大多数群众的代言人,不能当“领导人”,不能把村干部个人的意愿和要求强加给老百姓。
在当前乡镇工作中,最突出的是乡村两级干部民主的意识还亟待加强。在具体工作中,有些乡村干部的决
1策本来是符合民意的,但没有通过必要的程序,或群众不知情,有误解而产生抵触情绪,遇事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行政命令的办法。
二、严格依法执政。首先乡村干部要知法、懂法,在平时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其次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不能光用老规矩,用老办法,不搞想当然。遇事先翻政策,先学习法规,甚至向专业人士请教咨询,要向要求农民会种地工人会做工,军人会打枪那样来要求干部学习掌握政策法规。第三,要宣传法规,教化民众。只有先让群众充分知法,才能让群众自觉守法,很多时候是因为群众不明白政策法规才与乡村两级干部发生冲突,乃至酿成恶性事件,所谓“无知者无畏”。
三、讲究科学执政。首先要明确乡村两级的职能定位。现在乡村工作中,既有职能的缺位、空位,也有错位、越位,特别是乡镇工作中一方面做了大量不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工作该做而没做好,显性的、有政绩的在做,隐性的、基础性的欠缺。要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考虑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上,再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其次要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执政能力和工作能力息息相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都取决于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要注意干部的培养教育关、选拔任用关、考核监督关,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2
第二篇:乡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乡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雷兆玉
[内容提要] 乡镇领导干部是最基层的党政领导,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指挥者,他们面对广大农民,与群众联系最经常、最直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干部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乡镇领导 执政能力
[作 者] 雷兆玉,女,重庆市巫山县委党校副校长,1995年晋讲师,2001年晋高级讲师。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涵十分丰富,从它的主体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它的内容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
从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来看,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执政,首先是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党选派自己的人才和骨干,通过合法的程序,执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是党执政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这些组织和人员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他们的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如何。乡镇领导干部是最基层的党政领导,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指挥者,他们面对广大农民,与群众联系最经常、最直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干部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说,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其肩负的任务是适应的,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乡镇党委的职能行政化趋势严重
从乡镇内部看,乡级基层组织的主体是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乡镇政府。各自的法定职能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这种制度安排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由于在乡镇领导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一些相应的配套建设和后续工作未能及时跟上,致使乡镇党委、人大主席团和政府的工作职能难以有效到位,导致乡镇基层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乡镇基层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或呈一种无序状态。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委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乡镇的大小事务都由党委说了算,人大主席团一般只是在开人代会时履行一下职责,其它时候则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只能在乡镇党委的号令下做一些具体事情,实际上成了乡镇党委的下属机构。乡镇党委行为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政权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乡镇党委的职能日趋行政化。
(二)乡镇党委的责任与权力不对称
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党委主要承担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等重大责任。但《条例》中又没有规定履行这些职责的权力,事实上造成了乡镇党委的责任与权力分离。例如,管计划生育虽然是乡镇党委的主要责任,可没有执法权,加上在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又要做到“七不准”,弄得乡镇党委对那些违犯计划生育的“钉子户”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另外,乡镇条块关系尚未理顺,条条管理的站所“庙”多而事不多,权大而责不大;相反乡镇责多而权不多,想干而无法干。乡镇绝大部分职权被上级机关及其
职能部门收走,或者被逐步“瓜分”和“架空”。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直接肢解和削弱了乡镇党委的领导职权,致使乡镇党委对站所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约束机制,形不成合力。乡镇党委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在其辖区内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削弱。
(三)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
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习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乡镇党委存在着“只管吃饭、不图发展”和“干完这届管不了下届”的思想,对本地情况了解不透,不熟悉经济,不了解市场,对乡镇、村的改革和发展心中无数,因而缺乏发展的思路、规划和措施。有的乡镇党委不善于紧跟时代潮流,不善于学习和更新知识,特别缺乏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难以起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作用。有的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靠行政手段上,对经济工作仍进行直接、微观管理;而没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对经济工作进行间接、宏观管理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总觉得“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有的乡镇负债十分严重。这都反映出乡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
(四)乡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任务的要求仍有差距
一是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乡村群众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有的乡镇干部仍然是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短期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从而导致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在农村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于是有的乡镇干部没有很好地掌握做农民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愿意深入实际,深入农户,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而是习惯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农民群众。三是依法执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乡镇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有的乡镇干部受传统的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切实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应具有党的执政能力的共性,也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乡镇党委应尽的职责和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前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是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驾驭和发展经济,领导基层政权,依法执政,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本领。
1.驾驭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即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要强化发展意识,牢牢把握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动权;确立争先发展、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第一的思想,自觉地把领导本地的经济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集中精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要改变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领导基层政权的能力。即支持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依法履行职权,协调各方开展工作的能力。在我国,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承担着直接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职责。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在乡镇则表现为乡镇党委对乡镇政权机关的领导。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乡镇政权机关的日常工作,帮助和支持乡镇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要根据法律程序选拔、推荐党员干部到基层政权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去任职,帮助他们提高处理本地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对乡镇政权机关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乡镇政权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自觉地维护党的利益,贯彻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和坚持党对乡镇政权机关工作的领导。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主动接受监督,取得党委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3.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即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协调群众利益,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有效
凝聚人心的能力。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善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注意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承受程度相适应;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虚报浮夸的假政绩,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和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确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整合协调社会利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整合好、协调好、代表好;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乡镇党委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动员力和社会控制力。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4.依法执政的能力。即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治乡为民的能力。依法执政就执政党而言,就是要运用宪法和法律规范行使权力的能力,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作为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做到把乡镇党委的领导与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统一起来,使农民群众能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必须努力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等观念,自觉而坚定地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全面推进依法办事,不允许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转变执政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一基本执政理念的转变。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乡镇领导干部需要牢固树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执政理念。
1.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证,我们党执政的宗旨和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强化这一理念,用以解决为谁执政的问题。
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始终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乡镇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透彻理解自己到底为谁执政的问题。
2.突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
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为科学发展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本质上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执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程序规则下进行,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突出这一理念,用以解决怎样执政的问题。
乡镇领导干部要明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必须强化科学、民主、法治意识,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执政,就是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国际经验证明,认识客观规律不容易,驾驭客观规律更不容易。一定要特别重视已经获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经验,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运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社会事务,摒弃“替人民当家作主”,习惯于发
号施令、直接控制的做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由“做主”向“民主”的转变,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正如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焕发建设国家的强大创造力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作风的必由之路”。
坚持依法执政,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党章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坚持公民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按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原则,把党的各项工作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轨道,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力,在依法执政的理念下实现共产党执政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3.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求真务实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开拓创新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动力,勤政高效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清正廉洁是保持执政党本色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弘扬这一理念,用以解决怎样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变的问题。
明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担当起历史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勤政廉洁,加快发展,努力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对自身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要根据党的“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乡镇干部的教育从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在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教育的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教育,进一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校这个培训的主阵地,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引导乡镇干部把理论学习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党校,远程教学等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在选人方式上,实现从“委派、等额选举”向“公推直选、公平竞争”转变,以增强乡镇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乡镇领导干部要坚决调整,可实行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制、试用制,班子成员辞职制、末位淘汰制、罢免制等,以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的竞争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班子的活力。要强化对乡镇干部的监督。对于违反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乡镇党员干部,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以维护法纪的严肃性,增强乡镇干部管理的权威性。
第三篇: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干部工作中
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干部工作中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工作制度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个鲜明特点。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必须充分认识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准确领会扩大民主的精神和内涵,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中去。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最核心的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那些人民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事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干部工作最本质的要求。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利于我们选准用好干部,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是近几年改革干部选任方式、方法的科学总结。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干部工作中去,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四权”,即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群众参与度。具体讲,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民主推荐关。要始终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所推荐人选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二是把好干部考察关。要把换届考察、考核与平时考察结合起来,把组织部门的考察与经济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起来。三是把好讨论决定关。党委讨论决定干部前,应多方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四是把好干部监督关。要不断扩大干部监督中的民主,重视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积极推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然有着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基础性环节,如何准确把握民主推荐,既充分尊重民意,又防止以票取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又如,在干部考察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时工作做了,程序过了,却难以了解到干部的真实情况,如何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再如,为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考察预告、讨论决定前的酝酿和征求意见等要求,如何处理好干部选任中的公开与保密的关系,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工作水平。
第四篇:加强乡镇基层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乡镇基层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本文试着以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带领全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基础,分析新形势下建设大地对乡党委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方法途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而重大意义。
一、我乡党委执政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委管党职能,使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大地人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成为大地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写照。历届乡党委充分认清大地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立足本地、发挥优势、开拓进取”的经济发展构想,使只有单纯的农业经济的大地乡,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烤烟、种养殖等多种行业并举的农业型乡镇。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都有一个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内部动力,而党的正确领导、政策稳定、团结拚搏,则是我乡各项建设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
二、乡党委执政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央提出“抓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战略机遇期”的经济建设大潮正向我们涌来,乡党委的执政能力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财政压力大,村集体经济薄弱,极大影响了乡党委的号召
力和调控力。当前,乡财政压力大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财源不足问题更是越发凸显,收支难以平衡,造成乡党委政府没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而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很难有能力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建设。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村干部年终误工补贴都没法落实,以致乡党委、政府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号召力、调控力受到极大影响。
二是乡日常工作任务责任重,相对弱化了乡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部门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上级部门条条线线的工作任务都非常重要,但其最终的落实者都在于乡镇,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如计生、征兵、森防、安全生产等工作都是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性中心工作,也是硬任务,常年跟踪检查,乡镇疲于应付,且多数实行“一票否决”,责任重大,致使乡镇党委、政府不得不腾出更多时间、人力、精力抓好落实,从而相对弱化了乡镇党委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力度。
三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直接限制了乡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及村两委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及乡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完成。造成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能力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方面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是优秀青年发展党员难问题。个别村干部怕丢位臵,故意发展家族党员、派别党员,甚至发展低素质的党员或干脆长期不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一方面是优秀党员干部外出问题。一些村虽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但“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难以根本改变党员队伍老化以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创新力不强等状况;另一方面是村级组织不够团结,思想战线不统一,造成开展工作滞后(如:河坝村)。
四是乡镇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乡镇干部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乡镇干部中表现明显,而往往乡镇干部的激励机制又不健全。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干部福利低,难以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干部积极性受到影响;在精神激励方面,乡镇一般干部有的政治上进心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发挥。
三、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政党的执政愿望和要求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要求只有在执政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并且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才能成为执政党,达到执政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或政治目标。《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政党执政后,其执政能力与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执政能力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提高,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与时俱进的,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执政体系的基础,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开展执政意识专题教育,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具体贯彻这些大政方针并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基层组织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提出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并通过组织程序传递到党的决策机关;基层组织虽不直接向党和国家推荐重要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基层组织虽不具备更大层面的组织动员和作用发挥,但要直接向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宣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之,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上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否定的。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基层党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还是为了促进发展。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对于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基层组织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的本领,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对群众来人来电的接待、交办、协调、督办和回复工作。村要依托村两委建立民情接待室,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真正达到便民、利民、为民的目的。总之,只有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规范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树立“关键在人”的思想,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人力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是不是得力。在农村基层,重点要建设好党员、村干部、乡镇干部
这三支队伍。
1、建设一支积极干事、实践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动力机制,解决好农村干部的待遇问题。要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并把下村任职的优秀大学生作为乡镇后备干部培养。要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和生活待遇,对村主要干部实行效益工资制。三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制。要加大对现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除了正常的上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外,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应纳入干部正规化培训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2、建设一支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的乡镇干部队伍。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乡镇领导班子。一要制定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明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法措施。二要完善择优汰劣的任用机制。对乡镇干部不能一味强调年轻化。要凭业绩用干部。对那些虽然年龄较大,但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启用,委以重任。同时,采取职务、职级分离的方法,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把每个党员都塑造成为先锋、模范和骨干。同时,要积极研究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措施。比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等。
第五篇: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到社区党建工作中
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坚实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思路,使社区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放在了重要议程上,这无疑对我们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挹江门街道工委近年来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改进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为动力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2002年在全市“三个率先”,即率先下派区管处级干部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率先成立由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议事会、率先为每个社区配备由营团职担任的社区党建指导员;2003年在全市“三个带头”,即带头成立社区党委、带头成立社区党员服务站、带头实行举牌认领扶贫帮困的做法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广泛认可,并在全区进行广泛推广,形成了“‘四联’带活社区党建议事会、‘四助’构建社区党员服务站、‘四强’夯实社区党建基础”的社区党建新格局,推动了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一、“四联”带活社区党建议事会早在2002年7月份,我们就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在模范西路社区带头成立了社区党建议事会,这也是全市第一家由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对社区重大事项共同议事的社区党建议事会。2003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志军在视察社区党建工作时对社区党建议事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区委组织部今年也下文要求在全区推广。社区党建议事会的建立,打破了以条块分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党建工作格局,实行社区事情大家议、共同办,取得很好成果。
1、重大任务联做。社区党建议事会成立后,每季或半年举行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可随时组织例会。每次就社区的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议事,共同商定对策。如在今年的例会上,就如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搞好社区的环境卫生、小区出新后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对策,并就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明确,按各自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在预防禽流感期间,各社区都及时组织召开了党建议事会,共同商议做好预防禽流感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2、公益事业联办。各社区党建议事会成立后,成员单位都从维护社区利益出发,普遍树立了“驻在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如模范西路社区定淮门3号小区是社区中居住密集的小区,对环境要求较高。党建议事会就互相协商筹资,对该小区进行了彻底改造出新,使小区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身,深受居民的欢迎。
3、“五无”社区联创。各社区党建议事会积极开展“无案件、无上访、无吸毒贩毒、无违章、无障碍投资环境”的活动,并签订了“五无”社区责任书。同时,依靠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分子,及时了解社情、~和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驻区单位还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开展创建“五无”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
4、文化活动联谊。每逢春节、七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社区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辖区单位都派出最强阵容,并为社区群众提供开展活动场地、音响乃至运动员、演员的生活保障等,从而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四助”构建社区党员服务站近年来,根据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的要求,市、区各部门的在职党员陆续到社区报到。为了能充分发挥其特长,我们在调查摸底的情况下,于2003年11月在模范西路社区试点成立了社区党员服务站。随后,我们各社区都建立了服务站。区委组织部今年初也下文要求全区各社区都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按照“社区为社区党员服务、社区党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宗旨,我们还吸纳了社区直管党员参加了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员服务站的建立为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提供了一个为驻区党组织服务、社区党员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平台。通过这个行之有效的形式,既强化了对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又把他们的先进性体现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强了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活力。各社区党员服务站成立后,都积极开展了活动,特别是在“四助”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举牌认领帮助。社区党员服务站成立后,针对社区居民存在的实际困难,发动驻地单位和群众,积极实施“惠民工程”,实行举牌认领扶贫帮困活动。在今年初的模范西路社区举行的举牌认领活动中,就有5个驻地单位,21 名社区党员进行了举牌,共有18名特困群众得到了帮助,金额达3600元。通过举牌认领帮助活动,既增强社区共建单位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互动,又为落实社区“惠民工程”搭起了平台。
2、开展就业扶助。各社区党员服务站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再就业服务组、社区建设议事组、法律援助组、环境整治组和综合治理服务组等为民服务组织,并制定了《社区党员服务站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作为社区党员服务站的成员,南京市劳动局社保处的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党员服务站活动中去。处长、副处长亲自到社区提供再就业咨询、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渠道,解决就业困难。其他社区党员服务站还建立针对双下岗、双失业、4045等人员的帮扶措施和再就业跟踪回访制度。
3、进行物质援助。各社区党员服务站成员单位针对社区党员活动用房小、活动设施缺乏等现状,积极想方设法,多方联系,解决社区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察哈尔路社区党员服务站成员单位核工业272大队,在得知社区党员活动用房小的情况后,主动提供价值10万的物资帮助翻建活动用房。另一成员原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孙洪庆,主动为社区联系到一套高档的乒乓球桌以及一些桌椅。南京市劳动局社保处还为社区送来50把伞、50件雨衣以及一些书籍,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
4、实行资金救助。对社区的特困党员、特困群众,各社区党员服务站
更是尽自己所能,通过结对帮扶、“一助一”、“多助一”的形式提供帮助。如今年“七一”期间,回龙桥社区党员服务站的成员,通过所在单位鼓楼区计经局向社区特困党员捐献了2000元现金。模范西路社区党员服务站的6名党员志愿组成一个“互助组”,对独居且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王银凤的日常生活进行帮助和关照。近期王银凤女儿从国外回家探亲,得知此举深表感激。
三、“四强”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如何夯实社区党建基础,使社区党建充满活力,这是我们抓好社区党建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抓好组织建设、素质建设和志愿者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四强”。
1、强化组织建设。按照省、市关于企业退休党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的要求和南京市“三联动”改革的实际情况,大量企业的退休党员将逐步进入社区,社区党组织直管党员也随之不断增多。我们街道党工委积极应对新形势,在2002年底就开始筹备模范西路社区党委的成立工作。在筹备期间,先后制定了社区党委工作职责、首届社区党委委员产生办法等,2003年8月20日市委组织部正式批复成立中共鼓楼区挹江门街道模范西路社区党委,10月22日组织召开了社区党委成立大会并成功进行了选举。另外,我们还严格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做好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分别组织了社区1000多名党员对所属10个社区党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除模范西路社区成立社区党委外,我们还有8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党总支。今年我们又开始积极运作,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准备再成立一家社区党委——戴家巷社区党委,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强化书记建设。党建工作要发展,领头人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党员队伍日益庞大与党务工作者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的现状,2002年初街道工委打破常规,在南京市率先派出了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2名街道处级领导干部分别到两个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他们下去后,以强化党组织机制为先导,团结全体党员,紧密依托结队共建单位,开创了社区党建新局面。一是走访社区全体党员。下派到社区的2名处级领导干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上门走访社区的每个党员,全方位了解社区党员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并多次召开党员座谈会共同探讨社区党建的切入点。二是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他们下去后,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总支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和《社区党总支议事规则》等,使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三是落实党员活动场地。在了解到归云堂党支部50名党员活动场地狭小后,他们多方联系,与驻地单位反复协商,较好地解决了党员活动场地问题。在模范西路社区党委成立时,我们又派出街道工委委员下去担任党委书记,并在经济上享受副处级待遇。在今年拟成立的戴家巷社区党委,我们将请助理调研员、老政工干部下去担任党委书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现任党(总)支书记的考核力度。上半年,我们调整、充实了2名党总支副书记。并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的工作。
3、强化素质建设。为深入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提高社区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力,我们与南京政治学院协商,于2002年初开始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营团职的社区党建指导员。他们下去后:一是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就社区党建开展的难点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形成独到见解的调研文章,为进一步理清社区党建工作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主动为社区上好党课。社区党建指导员下去后,每季度都要为社区党员上一次党课,十六大期间,他们还打破常规,多次深入社区,结合自身体验谈学习十六大的感受,受到较好效果。三是深入社区做好宣传工作。在街道重大任务来临之际,社区党建指导员结合自身特长,为社区出专题板报、深入社区党员家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受到群众好评。
4、强化志愿者建设。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示范作用,我们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结合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建了共产党员党的政策宣讲队、共产党员文明社区创建突击队、共产党员便民利民服务队、共产党员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共产党员民事调解法律咨询服务队等队伍,这些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为社区建设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广大党员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体现,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在职党员,他们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定期在社区义诊、修理、热点问题咨询和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服务活动,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带动了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以上是我们街道党工委近年来在社区党建方面所做的点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街道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利用这次契机,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xxx街道工委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