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转变作风建设落实到推进扶贫工作中
文章标题:把转变作风建设落实到推进扶贫工作中
国家公务人员的作风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反复证明,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有好的作风来保证落实。扶贫工作的基本宗旨是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和谐社会出力。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心系群众、服务大局、情趣高尚、率先垂范,把作风建设体现在扶贫工作的落实上。
一、加强学习,调查研究,带着政策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求我们必须熟悉业务、掌握实情;带领群众脱贫,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政策,精通业务;指导扶贫工作,要求我们必须遵照政策、落实政策。一是学习政策要勤。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个部分,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注重听取方方面面的声音,做到情况了解得多一些,问题考虑得全一些,预测看得远一些,起点站得高一些,决策定得准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深一些。二是运用政策要熟。善于从政策上分析问题,从业务上研究问题,提高运用政策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做到为领导参谋有力,指导工作准确,解决问题有效。三是执行政策要严。增强政策观念,强化政策意识,严格执行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把政策落实到贫困乡村、落实到贫困户,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二、立足本职,体现宗旨,带着责任抓落实。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根本宗旨。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工作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对党委和政府负责任,对这项事业负责任,对广大贫困群众负责。责任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造成工作的被动,而且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扶贫部门,代表的是党委、政府,不是个人或部门;宗旨是为贫困群众服务,不是为某个领导、某个团体服务。我们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安排项目、扶持资金,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是特权、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要有一个强烈的使命感对待责任,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责任,认识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抓具体事情、具体项目,只有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具体,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国家每天给我的这份奉禄。
三、情趣高尚,心系群众,带着感情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为贫困群众服务的,做的是弱势群体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相比,不仅没有什么部门特权,而且为了工作还要经常“求人”办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爱心和事业心,需要有责任和感情。如果对贫困群众没有足够的思想感情作基础,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做深做细做到位。在扶贫干部职工中,应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干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帮助贫困村发展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带着热情,带着激情,带着感情,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用实事、实干造福群众,把好事做好,将实事办实。
四、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带着创新精神抓落实。首先,要敢于协调。协调工作目前可能是上下扶贫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协调工作,是代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是代表扶贫办;是为了整个扶贫工作,不是为了单位利益。因此,底气要足,腰杆要硬,理直气壮地抓好协调。在具体工作中姿态要高,能够放下身架上门协调,及时沟通主动协调,不厌其烦耐心协调。同时应善于借助领导力量,借助他们的权威和影响去推动工作。其次,要敢于求真。始终以贫困群众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为标尺,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其三,要敢于创新。重点围绕“缓解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推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扶贫开发机制和方式问题,努力剖解扶贫到户难、贫困劳动力转移难、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难、贫困群众增收难、扶贫成果巩固难等难题。
五、率先垂范,真干实管,带着过硬的队伍抓落实。扶贫部门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肩负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必须有一支政治可靠党性强、业务精通作风实、纪律严明为政廉、精神饱满形象好、克难攻坚打硬仗的扶贫队伍,抓好这支队伍,领导干部又是关键。班子成员应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是要有宽容之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扶贫工作的人,同样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要善于团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职务、不同能力的人合作共事;要容得下意见,无论是省办对市办,还是市办对县市区办;无论是工作的建议,还是批评的意见,都应正确对待,把意见当作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容得下荣辱,正确对待评先彰优,胜不骄,败不馁,继续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二是要有带队之方。在班子
内部充分发扬民主,着力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讨论问题要广泛听取,详思虑,采众长,决策问题不搞“一言堂”式的一锤定音和越权越位式的个人说了算,要讲究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三是要有律己之力。扶贫部门也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部门。我们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为贫困群众谋利益的责任,没有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
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从小节做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筑牢防线不越规,让掌权为民、为民掌权成为自己最高的价值取向。四是要有身先之范。实际行动比任何宣言更具有说服力。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遇事先想一步,做事先干一步,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既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当好运动员;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要少说这不行,那不行,多说怎样才行;要少说这不对,那不对,多说怎样才对。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同志。
《把转变作风建设落实到推进扶贫工作中》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把转变作风建设落实到推进扶贫工作中。
第二篇: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干部工作中
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干部工作中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工作制度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个鲜明特点。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必须充分认识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准确领会扩大民主的精神和内涵,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中去。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最核心的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那些人民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事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干部工作最本质的要求。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利于我们选准用好干部,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是近几年改革干部选任方式、方法的科学总结。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干部工作中去,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四权”,即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群众参与度。具体讲,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民主推荐关。要始终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所推荐人选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二是把好干部考察关。要把换届考察、考核与平时考察结合起来,把组织部门的考察与经济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起来。三是把好讨论决定关。党委讨论决定干部前,应多方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四是把好干部监督关。要不断扩大干部监督中的民主,重视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积极推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然有着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基础性环节,如何准确把握民主推荐,既充分尊重民意,又防止以票取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又如,在干部考察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时工作做了,程序过了,却难以了解到干部的真实情况,如何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再如,为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考察预告、讨论决定前的酝酿和征求意见等要求,如何处理好干部选任中的公开与保密的关系,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工作水平。
第三篇: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中
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中
坚决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战略选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自觉向核心看齐、自觉维护核心,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意义重大而深远。落实“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根本保证。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有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党的十九大党章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宪法修正案对“两个维护”作出明确规定,从党和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行为规范。核心就是灵魂,团结才有力量。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摆在首位,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我们党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落实“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和灵魂。党章、宪法和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任务,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根本就在于“两个维护”,必须在行动上体现、工作中落实。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武装,自觉运用蕴含其中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落实“两个维护”的前提。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带头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践行“四个意识”的先锋和表率,这是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党章宪法监察法为标尺,立足职能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压实党组织和“关键少数”政治责任,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这是“两个维护”的重要任务。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抓住“两个维护”这个根本,纪检监察工作必然更加深入生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独特作用。担负起特殊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作为管党治党重要力量、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记使命,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紧扣首要职责、基本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用好巡视巡察利剑,发挥派驻“探头”作用,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遵守党章党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着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行为,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步调一致。聚焦“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打掉“团团伙伙”,辨别、清除“两面人”,着力营造有利于团结统一的政治生态。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将“两个维护”落实到执纪审查、调查处置、问责追责等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深入查纠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风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等腐败案件,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落好。以“形的重塑、神的重铸”为指向,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落实“两个维护”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新时代践行“两个维护”,不仅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任务,也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有权威,党和国家事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复兴号巨轮必将胜利驶达光辉彼岸。(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第四篇: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一阶段学教活动的学习小结
天竺山小学
曹鹏飞
自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又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活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最终目标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中这些精准的阐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和“基本要求”部分,用这些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要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上人力资源强国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二、把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让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健康发展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一般说来说,知识、能力都属于智育范畴,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限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心
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成长),就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也不会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
同时,要处理好学生短期发展、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面对现实,现在是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并帮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迈向人生的又一驿站,这可以说是学生的短期发展目标,教育者有责任带领学生实现这一目标。但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只注重学生短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要为学生一生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位专家说过:现在许多学校向社会疏送的不是有用之才,而大部分是知识和人格不健全的无用之才。这句话很令人深思,我们教育工作者,万不可以只照着教材教教材,围着题目解题目,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恒心、毅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三、面向全体教育对象,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因材施教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能和特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和精力仅仅集中到部分优等生的身上,我们要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做到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因材施教,让每位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的有用人才。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和理由。说实话,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扩大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甚至是用“主导”代替了“主体”。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性格等方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要实行分层教学,让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合理,做到因材施教,统筹兼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其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必将为自身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转变教学作风
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转变教学作风
科学发展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李
学
学习了《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两本书,使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阐释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价值坐标,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本职工作我的体会是:
一要让科学发展观进入教材,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学习要有目的,要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结合自己的学生,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自己的学生的得失而努力工作。
二要让科学发展观进入教师的头脑,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原来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将转变为育人教书,我们必须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把知识教给学生。90后的学生不象70、80后的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教育90后学生的工作。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把精力用在育人的工作上。
三要改进管理方法,创新服务作风。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教师一定要珍惜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生,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育人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