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时间:2019-05-14 22: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第一篇: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

一年零三个月,在兰考人民心中,他是永远的书记——焦裕禄,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与生命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们口碑相传,永远铭记。在百姓的泪光中,他得以永存。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都做了什么,让群众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人们薪火相传?答案只有一个,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实际行动来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投入到封沙、治水的战斗中。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吴县长送来的大米他送给了技术员;因为他把钱救济了困难群众儿子没吃上红烧肉;别人送的鱼,他又让孩子送回去,孩子没有好衣服而让同学嘲笑……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今天,交通发达、物质丰富,我们面临的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困境和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要不推诿、不扯皮,迎难而上,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客观解决困难和问题。

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与影片中有着天壤之别,工作内容随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学习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在生活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

第二篇:人民呼唤焦裕禄

人民呼唤焦裕禄

大力推进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品质,做焦裕禄那样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央视新闻联播中总书记在兰考的一段讲话)

见到总书记又一次到河南兰考县考察,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即进农家屋,问寒问暖,关注群众生产生活、谆谆教导地方领导发扬焦裕禄精神,时刻不要忘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感动,让人们感到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又回到了人民群众之中,让我想到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和《人民呼唤焦裕禄》,仿佛又看到焦书记冒着风沙找风口,找治理风沙的源头,栽种梧桐树,大雪封山的时候去乡下看望生病的瞎老人,看到他肝病疼得用棍子顶破了竹椅„„

几十年过去了,为啥人们还怀念他,为啥总书记又发号召,继续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因为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天骑着破旧自行车到群众中听民声、解民难,他走的是和百姓相连的群众路线。

焦裕禄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我们看到时下有些干部偏离了群众路线,而走上了鱼肉百姓,贪污腐化的堕落之路。

前不久,新华社及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介绍了一个靠打打杀杀起家的四川广义的社会混混,用了不到20年,依靠以黑护商、以商养黑变成了拥有400亿资产的四川首富黑社会头目刘汉。因为黑白两道的人都怕他,老百姓怕被他伤害,干部怕得罪了他不死也会“丢帽子”。他能让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有案不查、无案不办、毁灭证据、重罪轻罚,能让不按自己意思办事的县长“下课”。四川省部分金钱意识至上,”给钱就办事“的官员被刘氏兄弟收买了,为他保驾护航,刘汉兄弟敛财罪恶背后是那些地区的司法腐败和权力腐败。2005年被摧毁的福建犯罪团伙陈凯等,牵出各级政府官员113人,其中包括福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和市委秘书长等高官。

官匪勾结、黑白合流沆瀣一气的背后是金钱、美色的利益交换,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再看看那些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官员们,为了捞钱,不惜把国家矿产、土地、修桥修路等资源与项目拱手相让给那些所谓开发商们,国企变成了自己的私企、中石油变成了自家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学生忙着就业,奔波在各路招聘会上,而自家子女早就吃上了“空晌”,早已有了编制,无房户等着摇号住廉租房,他们早已有了几套豪华别墅,各地都有自己的住房„„看看这些官员,再看看焦裕禄生前是怎样工作和生活,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呀!

习总书记号召全党继续向焦裕禄学习,无疑是告诉各级官员们,是该照照镜子的时候了。人们深知,腐败势力和腐朽恶习不会甘心退出社会舞台,共和国的大厦根基不能毁在这些蛀虫手里。只有培养千千万万焦裕禄式的干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不负人民的重托。改革才会顺利进行,才能夯实执政基础。习总书记号召继续向焦裕禄学习,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限期待,盼千千万万焦裕禄式的干部来到群众之中.我们在河南农村访问,同地委、县委的许多干部交谈。他们在学习焦裕禄的活动中,有深切的感受,有各自的经验体会,内心也有些隐忧。

许多干部尖锐地指出,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学习焦裕禄,重点是领导干部学,不能只领导别人学、自己不学。人民怀念焦裕禄,表现了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殷切期望。绝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当“班长”,要事事、处处与焦裕禄相比,在自己身上找差距;要像焦裕禄那样善于团结“一班人”。搞“窝里斗”的,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学不了焦裕禄。

60年代,焦裕禄是领导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让兰考群众吃饱穿暖。今天,新的任务、新的困难正考验着我们的干部,学习焦裕禄不仅要领导群众同自然作斗争,还要同侵入自己肌体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斗争比起同自然灾害的斗争还要艰苦得多。县委书记们谈到这一点时,强调说,学习焦裕禄,一定要从世界观上学,要付出代价,作出某种牺牲,经历思想上痛苦的磨炼。不能摆花架子,不能搞形式主义。

书记们谈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时,都很动情。他们举出许多事例说,只要与群众心连心,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信任你、拥护你,工作就会一呼百应;国家有什么困难,群众也会支持国家渡过难关,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如果你心里没有群众,和群众离心离德,违背群众利益,再大的好事,就是干部喊破嗓子,群众也是百呼不应。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

“千金易求,人心难得。”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箴言,也是关系我们党盛衰兴亡的一个大问题。

从兰考到开封,我们瞻仰了曾任开封府的府尹,近千年来一直活在人民心中,为人们敬仰传颂的包拯的塑像。这座新建的包公祠里,有一块古石碑,上面铭刻着开封府历届府尹的名字。人们纪念包拯,崇敬包拯,前来参观的人都要站在石碑前抚摸一下他的名字。年深日久,石碑上“包拯”二字被摸出了一片很深的亮光光的凹痕。

我们从包拯又想起了焦裕禄。焦裕禄不是封建社会的“包大人”,他自称是“人民的儿子”。包拯在开封府为官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这位妇孺皆知的“包青天”,留给后人的是几天也讲不完的清正廉明的传奇故事。焦裕禄在兰考实际上也只是工作了一年零几个月,而他却给人民留下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和许多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是你们的儿子”。焦裕禄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这是一个震撼历史的声音,他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全部忠诚。

第三篇:4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

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

编者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清正,丰碑永存。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数十年了,他却是兰考乃至全国人民始终难以忘怀的一位好党员、好干部。20世纪90年代初,3位当年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重访兰考,看到了兰考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兰考广大干群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昂扬热情,并奋笔写下了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在这声声呼唤中,我们三个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重访兰考,专程到焦裕禄墓前敬献花圈。花圈的挽带上写着“焦裕禄精神永存”七个字,表达了我们对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的崇敬和思念。

焦裕禄去世已经26年了。兰考人民在明末黄河故堤的一个沙丘上,修建了焦裕禄烈士陵园。陵园里,参天的泡桐绿荫蔽日,蓊郁的松柏密密环绕。白色大理石砌筑的墓地上竖立着一面屏壁,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我们默默地站在墓前,望着那高大的墓碑,环顾兰考大地,思前想后,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一)24年前,当我们第一次踏上兰考这块苦难的土地,兰考的“三害”——内涝、风沙、盐碱还在猖獗地为害人民。一年365天,多一半漫天黄沙飞扬。我们住在县委招待所,清晨起床,被褥总是 蒙着一层黄尘。白色的盐碱每年不仅要碱死几万几十万亩禾苗,还浸蚀着千家万户的墙脚和锅台。内涝渍死了大片庄稼,有幸捉住苗的,一亩地打下几十或上百斤粮食就是上好年景。

今天,兰考1800平方公里大地和98万亩耕地,大变样了。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这是传唱在兰考的一首新民歌。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20多年过去,兰考全境的飞沙地、老洼窝、盐碱滩,都已经长起大片大片纵横成网的泡桐林了。1963年焦裕禄栽下的那棵麻秆粗的幼桐,已经长成双人合抱的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全县半数以上的耕地实行了农桐间作,一亩地每年仅桐树就可以增值200元到240元。我们一路所见,不仅在兰考,而且在豫东平原,在中州大地,在千里公路沿线,在雄伟的黄河大堤,到处都是亭亭的泡桐英姿,到处都是绿色的海洋。

东坝头是黄河下游一个最险要的地段,从三门峡、花园口奔泻而来的黄河激流,在这里按照人们的意志,回旋了一个马蹄形,从巍峨的石坝脚下乖乖地折向东北,奔向大海。滔滔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给这一带留下了271个大大小小的沙堆。每当刮起5级以上大风,黄沙蔽日,天昏地暗,一夜之间沙丘就能搬家。24年前,我们来这里采访,举目黄沙茫茫,不见树木。这次,我们再访东坝头一带,茫茫黄沙已经不见踪影,眼底尽是一望无际的麦海。农民开着汽车、拖拉机,赶着牛车,正忙着收割麦子。微风起处,漾起层层金色的麦浪,一个个旧日的沙堆,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刺槐林,极目望去,宛如飘浮在金色麦海里的一个个绿岛。

我们沿着曲径登上名叫“九米九”的大沙丘。头上绿叶盖顶,脚下青草铺地,林子里阵阵凉风宜人。盛夏的阳光从华盖般的槐叶 缝里流泻下来,像撒下一条条金色丝线。24年前,我们曾吃力地爬上这个沙丘,流沙灌满了我们的鞋袜。那时,沙丘顶上刚刚种上稀疏的刺槐苗,迎着寒风有气无力地摇曳着。

邻近“九米九”的下马台,原是临大路的一个村庄。因为沙丘移动,村舍、水井被淹没,村民弃家外逃,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方圆50亩的大沙丘。焦裕禄从1963年春天开始,组织农民在这里挖泥封沙,栽种刺槐,如今也早已成林了。

72岁的护林老人王心茂告诉我们:“下马台大沙丘今天变成了‘元宝垛’,全靠老焦当年领着大伙儿种树治沙。”王心茂一家人就住在林中小屋里,年年月月守护着这片焦书记留下的林子。他爱树如命,说:“谁要砍死一棵树,就是砍我一条腿;谁要撅折一根树枝,就是断我一个指头,我决不答应!”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党、对他心目中的焦书记多么深沉的感情呵!

当年受到焦裕禄称赞的“四杆旗”之一的韩村,也许是兰考农村今昔变迁的一个缩影。

韩村周围是洼地,常年溃水,土地碱化。24年前我们来这个村访问时,饥寒交迫的农民含着泪告诉我们:1962年全村27户人家,每人只分得老秤12两高粱穗。贫穷像蛇一样缠着这个村庄。在那许多人感到沮丧的年代,他们人穷志不短,硬是不要国家的救济粮和救济款,自力更生,到老洼窝里割草卖草,换来三头毛驴和农具,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就在这个时刻,焦裕禄来到韩村,他从韩村人身上看到了千斤重担不弯腰的志气,深深地感动了。他把韩村的代表请上表彰大会的主席台,号召全县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次我们又到韩村,看到人们引来的黄河水把洼地淤高了,低洼的荒草窝长出了一坡好麦子、好花生,昔日的盐碱地也 种上了棉花。当年的茅屋都换成了一色的砖瓦房。金村51户,有22户买了拖拉机。

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兰考火车站。20多年前,这里的一切令人触目心酸。那时冬春季节,有多少兰考的灾民在这里啼哭饮泣,有多少家庭在这里骨肉离散。

站台上堆着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粮,站内站外,货运列车的棚顶上,都坐着衣衫褴褛的灾民。这一切,仿佛是我们昨日所见,依稀历历在目。而眼前,车站的一切完全变了。整洁的站台修了花坛,东来西去的客货列车井然运行。75000平方米新建的货场可以同时装卸100多个车皮。最近5年,兰考火车站每年平均装车外运的粮食、棉花、桐材、油料等有1亿多公斤。焦裕禄深夜到火车站含泪看望农民弟兄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凄苦场景,已经作为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

焦裕禄临终前曾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多年来,兰考的党和政府抱定“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决心,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焦裕禄用生命绘制的那张蓝图,今天已经成为兰考大地的现实。

兰考人深情地说:“咱焦书记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二)曲曲折折的历史没有磨灭刻在人民内心深处对焦裕禄的思念。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更加激荡不已。

今年以来,已经有30多万人来到焦裕禄墓前凭吊。

当年那个大雪封门的日子,焦裕禄去梁孙庄推开柴门访问过 的那位老人梁俊才已经去世,双目失明的张晴老大娘还健在,已经89岁了。她还记得,那天她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问:“你是谁?”焦裕禄说:“我是你的儿子!”去年,张晴大娘家里收获1000公斤小麦,750公斤花生。今年清明节,她要人拉着架子车专程送她到焦裕禄坟前,按照农村古老的习俗烧了一堆“纸钱”。她说:“如今俺富了,老焦有钱花吗?”

一个又一个农村妇女,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摆在焦裕禄墓前,哭着喊着,要他们的焦书记走出墓来尝尝味道。他们水远忘不了,焦裕禄和他们一起吃糠咽菜的艰难日子;永远忘不了焦裕禄端起大家凑来的“百家饭”,眼泪簌簌滚下来的情景。如今家家过上了好日子,焦书记却不回来了。

堌阳乡刁楼村70多岁的老农马全修,身患关节炎,走路靠双拐。今年清明节,他披着老羊皮,艰难地走了十几公里路,来到墓前,恭恭敬敬行了三鞠躬礼。他对陵园工作人员说:“老焦是万里挑一的好人呀!我怕活不久了,趁还能走动,赶来看看他。说不定啥时候死了,想来也来不了啦!”

从葡萄架村来的一位60来岁的妇女,在墓前哭得很伤心。工作人员问她。“有什么为难事?”她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自从娶了媳妇,再也不肯管我了。我生他时,生活多么艰难啊!焦书记关心我,救济过我,还送我一块喜庆的红布。那时候,吃不上,喝不上。如今吃喝都有了,儿大心变了。一生孩子的气,我便想起老焦,想起那块红布。唉,要是老焦在,这种事他能不管吗?”

陵园工作人员还对我们谈了一件事:清明节前,陵园松林里一位来自民权县的老农踽踽独行。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来看看。问他的姓名,他不肯说。工作人员又问:“你心里有什么事?”老农哭 了。他说。“我心里有话,没有地方诉呀,来跟老焦说说……”

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思念焦裕禄;群众有了困难,想起焦裕禄;群众心里感到有了委屈,也要到焦裕禄墓前来哭诉。

兰考人心目中,焦裕禄没有死。在村头、田间,在农舍、牛屋,在农村饭场,在夜半梦乡,他们似乎还在跟焦书记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广大群众呼唤焦裕禄,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是在呼唤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

(三)焦裕禄去世26年了。其间,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走过洒满阳光的坦途,也经历过阴云满天的坎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伟大的里程碑,开始了共和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北京到河南的千里农村,我们看到处处绿树成荫,一派生机勃勃。昔日低矮的茅屋,很少见人,少数富裕的农民又拆去刚住了几年的砖瓦房,盖起了独家独院的小楼。强大的电流给广大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生产插上了翅膀,乡镇企业有如雨后春笋,家用电器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固守传统的耕作习惯,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要产量要效益的呼唤。前几年,他们是从城里“抢财神”下乡;近年来,那些先进的农民在庭院在承包田里试验深层开发,自己开始走向农业科学殿堂了。20多年前连捉苗都很困难的黄河故道农村,现在已有成片农田三种三熟、四种四熟了。

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干部,相继走上了县 委书记、县长的领导岗位。他们同千百万农村基层干部一起,常年累月,勤勤恳恳,为党为人民默默地工作着。祖国大地山河巨变,无不凝聚着他们的辛劳和汗水。这些8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从农村基层提拔上来的,更多的是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在党的哺育下,他们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经过实践的磨练,身上也闪现着60年代县委书记焦裕禄的精神风貌。

他们是新时代大潮中的中流砥柱!

但是,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也有少数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了九霄云外,背离人民,违法乱纪,成为大潮奔泻中的泥沙。

当前,值得严重注意的是,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干部作风不正,官僚主义严重,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甚至滋长了腐败现象。

有的人随意侵犯群众利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一切向钱看。群众气愤地把这“三乱”比做新的“三害”。

有的人挥霍公款大吃海喝,群众指着他们的脊梁骨说:“你们把酒杯捏扁了,把筷子吃短了,把椅子坐散了。”

有的人不为群众办事,只顾自己“窝里斗”,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有的人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还向上邀功请赏,争名争利。

有的人贪赃枉法,胡作非为,不只自己侵吞公款公物盖私房,还为亲朋故旧、七姑八姨谋私利、捞便宜……

有一个老贫困县,十年九灾,被称为“洪水招待所”。全县128 万亩耕地,有123万亩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人均收入200元以下,温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农民形容自己的苦日子是:“泥巴房子泥巴床,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样一个长期贫困的老灾区,那里的干部本该发扬焦裕禄精神,咬紧牙关,艰苦奋斗它几年,领导群众摆脱贫困。但令人痛心的是,1988和1989两年,这个县一面吃着国家救济粮,用着国家救济款,一面竟然作出决定,让下级机关给领导干部“送红包”;而全县得“红包”金额最多的是原县委书记。

这些腐败现象,使广大群众心不平,气不顺,在干群之间、党群之间无形中筑起一道高墙,它隔断了党与群众的联系,玷污了党的形象,造成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60年代初,我国外有压力,内有经济困难。焦裕禄那种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气概,“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情怀,不啻是黑云压顶时一道耀眼的闪电。正是这种气概和情怀,我们的党克服了历史上的一个个危难而一往无前。现在,我们国家也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形势,依然需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需要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这就是成千上万人一往情深地怀念焦裕禄、呼唤焦裕禄的真正原因。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决定谆谆告诫全党:“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更加需要自觉保持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行为。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

这历史性的决定,像警钟长鸣!

(四)我们在河南农村访问,同地委、县委的许多干部交谈。他们在学习焦裕禄的活动中,有深切的感受,有各自的经验体会,内心也有些隐忧。

许多干部尖锐地指出,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学习焦裕禄,重点是领导干部学,不能只领导别人学、自己不学。人民怀念焦裕禄,表现了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殷切期望。绝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当“班长”,要事事、处处与焦裕禄相比,在自己身上找差距;要象焦裕禄那样善于团结“一班人”。搞“窝里斗”的,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学不了焦裕禄。

60年代,焦裕禄领导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让兰考群众吃饱穿暖。今天,新的任务、新的困难正考验着我们的干部,学习焦裕禄不仅要领导群众同自然作斗争,还要同侵入自己肌体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斗争比起同自然灾害的斗争还要艰苦得多。县委书记们谈到这一点时,强调说,学习焦裕禄,一定要从世界观上学,要付出代价,作出某种牺牲,经历思想上痛苦的磨练。不能摆花架子,不能搞形式主义。

书记们谈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时,都很动情。他们举出许多事例说,只要与群众心连心,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信任你、拥护你,工作就会一呼百应;国家有什么困难,群众也会支持国家度过难关,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如果你心里没有群众,和群众离心离德,违背群众利益,再大的好事,就是干部喊破嗓子,群众也是百呼不应。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

“千金易求,人心难得。”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箴言,也是 关系我们党盛衰兴亡的一个大问题。

从兰考到开封,我们瞻仰了曾任开封府府尹,近千年来一直活在人民心中,为人们敬仰传诵的包拯的塑像。这座新建的包公祠里,有一块古石碑,上面铭刻着开封府历届府尹的名字。人们纪念包拯,崇敬包拯,前来参观的人都要站在石碑前抚摸一下他的名字。年深日久,石碑上“包拯”二字被摸出了一片很深的亮光光的凹痕。

我们从包拯又想起了焦裕禄。焦裕禄不是封建社会的“包大人”,他自称是“人民的儿子”。包拯在开封府为官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这位妇孺皆知的“包青天”,留给后人的是几天也讲不完的清正廉明的传奇故事。焦裕禄在兰考实际上也只是工作了一年零几个月,而他却给人民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和许多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是你的儿子。”焦裕禄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这是一个震撼历史的声音。他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全部忠诚。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人民的儿子的英名。

(原载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四篇:读“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有感

读“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有感

褚集学区褚集中学七年级五班 赵新强

今天,我读了“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很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者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高大的形象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他那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将永远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发现我过去竟是如此的可笑、可耻。在过去,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做事拖拖拉拉,遇到困难就退缩。升入初中后,我一直认为时间有的是,不着急,于是就常常把作业推到明天,再推到明天......很长的一段时间下来,我将要处理的作业就像一座高大的山,重重的压在我那娇小的身躯,使我喘不过气来。还有,我遇到难的题目时,就是不加思索的跳过或者是迅速的翻翻答案。如此下来,我的成绩也就日益后退。也就是我的懒惰、知难而退,到了期末考试时,成绩很不理想。我只认为这是上帝给我的教训和惩罚。后来,我读到有关焦裕禄的故事,我感悟很深。我下定决心,我要学习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为榜样。于是,我就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学习,一段时间下来,我感觉自己做题目比较轻松了。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人,比如,我们的老师。我们常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人间在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的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人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就要有价值,那就是要为人民、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一弘扬焦裕禄同志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二学凡事探索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三学“敢教明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四学“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是焦裕禄的将神是永恒的

教师评语:作者先谈了焦裕禄同志在自己的心目中的地位,再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了焦裕禄的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最后号召人们向焦裕禄学习。这种读后感的写作方式,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值得学习。

指导教师:张广亮

怀远县褚集乡褚集中学

233434

***

第五篇:读《焦裕禄》有感

读《焦裕禄》有感

我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

他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兰考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他走了120多个大队。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6万人民的贫困面貌,他带着重病坚持工作,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年仅42岁的好干部焦裕禄于1964年5月14日离开了人间,但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焦裕禄》这本书也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同30年前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的大潮,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们的物质追求与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继续保持党的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优良传统和作风,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上各形各色的诱惑,党员领导干部能否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能否满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能否恪守那份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清贫,能否视个人名利“淡似狮泉河水”,能否一身正气,可能每名共产党员都会经历考验。而与之相比,有些党员干部却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背离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投机钻营,横行霸道,玷污了党旗,败坏了党风。

我作为一名基层老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以焦裕禄为榜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退伍不褪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身先士卒地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关心、帮助、教育和影响别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下载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焦裕禄先进事迹有感[精选合集]

    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以“共建书香粮库,同享读书之乐”为主题的读书助成长活动。在活动中,我认真阅读了《焦裕禄传》,被其不畏困难、不惧风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在国......

    读永远的焦裕禄有感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有感近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尽管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感动与震撼。我认......

    读永远的焦裕禄有感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有感近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尽管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感动与震撼。我......

    读《焦裕禄》有感2000字(精选)

    读《焦裕禄》有感2000字原创: 刘雨晴 书香龙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书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可以激励人不断提高、前进。我曾经参观过焦裕禄事迹展,为焦裕禄的精神和事......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野性的呼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有部分狗的血统的小狼被印第安人驯服并取名为雪虎,在融入人类生活的?^程中与自己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做斗争,其间......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范文大全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读《野性的呼唤》有感1我第一次翻开杰克。伦敦的巨著——《野性的呼唤》时,那首凄凉而极富哲理的诗便深深震撼了我:“风俗的链条锁不住游牧部落跳跃的古......

    读《荒野的呼唤》有感

    读《荒野的呼唤》有感 从幽暗的荒野挺身而出,凄厉的长嗥, 撕裂了大地的眼睛。 躁动的心灵, 被自己的锋芒刺痛, 快乐变得伤痕累累。 炽热的呼吸, 如疯狂的野草, 唤起一种古老的沉痛......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1 20xx年1月的寒假里,我完完整整地看完了日本著名的作家惊鸠十写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发生在日本奄美群岛上有趣的事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