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时间:2019-05-14 22: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第一篇: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1、涞水县教研室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主题教研与课例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你认为骨干教师应该在教研活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你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运用了那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

4、“师道尊严”的观念,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请你谈一谈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5、请你说一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6、一直以来,写论文是美术教师,特别是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美术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情。作为骨干教师,你对提高我县美术教师理论素养有哪些认识和建议?

7、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美术教师正从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向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型。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你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

8、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很多美术教师还在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不注意运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请你对此现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9、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你认为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评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10、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日常教学中,你重视增强学生的体验吗?你是如何做的?

第二篇:小学骨干教师答辩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2009.11.22日,教育中心骨干教师答辩在我校举行。我参加了小学语文组的答辩。

为了使今后参加答辩的老师有所准备,我特意收集了两套答辩试题,陈列如下,仅供参考: A组:

1、谈谈你对“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2、新课程改革提倡校本教研,请您谈谈您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及效果,并请您谈谈骨干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3、谈谈你对“专业共同体”的认识。

4、请你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好教学资源?

5、请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6、你是否坚持专业写作?你认为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多大作用?

7、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请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阐述你是如何落实这一理念的?

8、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作出评价。

B组:

1、有人说,素质教育弱化了智育。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看待的?

2、你认为“三维目标”间有何关系?试根据实际案例说明你是如何落实的?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践行这句话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受益?

4、即兴口头作文

期末考试后,小红拿着成绩单(蹭 冲)进家门,(兴高采烈 无精打采)地说:“妈妈,妈妈,我这次„„”(1)根据提示和所选择的词语补述成一件完整的事,将人物可能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想象再现出来。

(2)体现激励为主的育人理念„„

5、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声情并茂的朗读《穷人》中的一段文字,说明你想通过朗读交给学生怎样的技能,体现怎样的价值观?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6、“爱、严格要求、批评与责罚”你对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把握的?

7、反思是一个人快速成长中的必要前提,作为骨干教师你认为自己成长道路上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

第三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 写在前面的话:

近日,在刘正生名师工作室偶见征集哈尔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兴之所至,驻足痴望。虽无缘现场答题,却可在此小试牛刀,不失为一次历练,甚喜,遂答之!

1.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

小学科学课里也有关于声音的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你怎样才能突出语言学习,体现出与科学课的不同?

答:语文课和科学课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截然不同。这节语文课虽题为《声音的秘密》,但并不是在课上引领学生研究声音知识,而是要在学生读懂故事过程中,学习字词,学习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

你谈到的了积累语言的问题,请举例说明积累语言主要有哪些方法?至少说出3种。

答:摘抄积累,美读积累、背诵积累、交流积累„„

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你在说课中提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以这课为例说说你将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至少说出3种。教师回答时说到理解“煮熟”,我问:你觉得这个词需要理解吗?

答:(1)可以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肢体语言理解,生活实例理解,媒体辅助理解„„

(2)不管要理解的是不是“煮熟”,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4.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军神》

课文开始对刘伯承的称谓是“病人”,最后是“军神”,中间经历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的呢?

答: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因为刘伯承伤势严重却镇定自若让医生感到震惊;第二次变化,是因为刘伯承做手术拒绝使用麻药让医生心生敬佩。这些变化说明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是真正的男子汉。而此时,在沃克医生心中 “病人”已然上升为“军神”。

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你在说课中提到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请问你真正教学时如何有步骤的实施?第二个问题:除了这册教材中《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至少说出3个神话故事名字。答:(1)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复述方法,如循线索复述、串关键词复述、按故事记叙要素复述等„„然后学生同桌或小组内尝试复述,最后进行复述展示

(2)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很多,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神农尝百草„„

6.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

你的教学设计的师生表演的环节,教师情绪饱满,话语慷慨激昂,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但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究竟是怎么结合的呢?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笑场,二是冷场,你认为问题出在哪,你将怎么做?

答:在语文课上有些设计不一定非要和语言文字怎么结合,语文课决不是为了语言而语言,表演环节一是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是可以对照感悟作者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三是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只要我们预设的目的明确充分,笑场和冷场无所谓,教师要稳住课堂节奏,笑有笑原,冷有冷因,查找不足,看看是不是哪个表演环节牵强,游离文本太远,动机和结果有时不成正比,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实现。

7.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公开课上不少老师都要节选电影片段在课堂上播放,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做法的?第二个问题:教材有一幅插图,教学中你将如何有效利用?

答:(1)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当时的战斗情景理解和想象地不到位,可以使用节选的电影片断辅以教学,但要注意播放的时机,一定要在阅读文本之后,理解和感悟上有难度的时候再辅以教学。

(2)文中插图适时地用在对五位壮士动作表情的朗读感悟上

8.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

文章的结尾段只有一句话:“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如果现在让你根据这个句子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你会怎么设计?

答:“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是一个反问句,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而后进行把句子换说法,变成陈述句的训练;也可以根椐这个反问句针对本课文章内容进行仿说训练。

9.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月光曲》

你在教学设计里把朗读课文作为家庭作业,为什么不在课堂上进行呢?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的原因吗?

答:我想不是时间够不够的问题,是对“读”的认识问题,读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家庭作业中更应该布置读的训练任务。

10.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这是一首赞美改革开放的诗歌,第二节写道: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课后也提出体会它的含义。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可能还是不太理解,问: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就是挑会回一担担水,那什么不说“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清水”而说成“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呢?你怎么给学生解答。第二个问题:诗歌散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吗?请举出一例说明。

答:由于《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一篇散文诗歌,作者既想写出深圳在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条件艰苦,又想营造一种勤劳质朴、和谐恬静的乡土气息,所以此时运用借代的手法,借映在水面上夕阳代替清水。

没找诗歌,信口说一句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沧海日出》

你在说课时提到“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请问:你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具有可操作性?

答: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日出(沧海日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条件的上网查找,没有条件的寻找相关文章,图片。

谈到可操作性,呵呵,最好布置学生早起观察一下身边的日出,做好日出变化的观察记录。

12.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月光曲》

如果学生向你提问:老师,《月光曲》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你准备怎样回答呢?(老师说我会告诉学生是真的)那学生会说,课文开头说“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那么“传说”一词又给怎么解释呢?你将如何作答?

答:学贵有疑,首先在评价中要赞扬学生读书揣摩词句,产生疑问的表现,《月光曲》的确是一个传说,而且传说还不只一个,但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是其中最美丽的传说。

我觉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人物和故事背景,对于学生的上述疑问便会顺利解答,迎刃而解。

1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月光曲》

课文说穷兄妹住在茅屋理,连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但家里却有一架旧钢琴,你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呢?

答: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起,我们也就不必深究,但如果学生对此处产生疑问,我们可以引导猜想:也许是哥哥捡来的破钢琴,修理后放在那的;也许是穷兄妹对音乐的喜爱感动了一位钢琴师赠送的;也许是„„

1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夹竹桃》

你说课中说“2—3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更多的内容都不是”,如果学生质疑:这样写是不是跑题了?你认为这样问题给不该予以解决?如果要解决,怎么解决好呢?

答:(1)应该解决,课堂教学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解惑是为师之本

(2)《夹竹桃》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是借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表达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让学生明白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谈不到跑题,本文不但在写夹竹桃花,更是在写夹竹桃品格。

15.人教版五年级《桂林山水》

文章结尾写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出自谁的那首诗?有人说下句中的“在”要是换一个字可能更好,你觉得要是换的话换成什么字?说说理由。

答:(1)这句话出自王维的《周庄河》,前两句为“清风拂绿柳, 白水映红桃。”

(2)我觉得对于下句中的“在”可以换成“如”“似”等,但都不如原诗中“在”表达充分,以体现作者融在桂林山水美景之中的内心真实感受。我们语文教师阅读文本要有自已的独特感受,不能人云亦云。

16.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花园》

课文选自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题目是编者加的,问:题目什么不用《我们家的花园》而是《我和祖父的花园》,说说的理解。

答:我想编者是考虑以此题来突出祖父在作者童年时代对其的深刻影响,且用此为题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花园里的快乐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我与祖父共同拥有。

1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

课标中的第四学段才提出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现今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在高年段增加了文言文,你认为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与初中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答:(1)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入选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作好与初中的衔接。

(2)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学生接受较为轻松;而初中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篇幅较长,且对于文言文字词、句式的用法和解释要求掌握,难度增加。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试题

2009.11.22日,教育中心骨干教师答辩在我校举行。我参加了小学语文组的答辩。

为了使今后参加答辩的老师有所准备,我特意收集了两套答辩试题,陈列如下,仅供参考: A组:

1、谈谈你对“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2、新课程改革提倡校本教研,请您谈谈您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及效果,并请您谈谈骨干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3、谈谈你对“专业共同体”的认识。

4、请你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好教学资源?

5、请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6、你是否坚持专业写作?你认为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多大作用?

7、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请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阐述你是如何落实这一理念的?

8、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作出评价。

B组:

1、有人说,素质教育弱化了智育。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看待的?

2、你认为“三维目标”间有何关系?试根据实际案例说明你是如何落实的?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践行这句话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受益?

4、即兴口头作文

期末考试后,小红拿着成绩单(蹭

冲)进家门,(兴高采烈

无精打采)地说:“妈妈,妈妈,我这次„„”

(1)根据提示和所选择的词语补述成一件完整的事,将人物可能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想象再现出来。

(2)体现激励为主的育人理念„„

5、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声情并茂的朗读《穷人》中的一段文字,说明你想通过朗读交给学生怎样的技能,体现怎样的价值观?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6、“爱、严格要求、批评与责罚”你对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把握的?

7、反思是一个人快速成长中的必要前提,作为骨干教师你认为自己成长道路上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

01 A、请根据《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说说“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区别。答: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B、《神笔马良》体裁是什么?手法有哪些?童话、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02 A、1—2年级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汉语拼音教学要注重哪些方面? 答: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要注重趣味性,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B、说说日记的格式。

答:第一行中间写上×年×月×日,星期几,天气情况,从第二行起。空两格写要记的事情。03 A、《课标》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多少个常用汉字?其中要求学会的字是多少?“学会”与“会认”在要求上有什么区别?

答: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学会2500个左右,“学会”与“会认”的区别是:“学会”字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要会写。“会认”字只要求读准字。B、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小动物?

答:指导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它们的样子,动物以及生活习性,想想你和它们之间发生的有趣事物,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04 A、一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学目标明确,对教材理解准确,有深度,传授知识准确,教学中能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妥当等。B、怎样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答:(1)借助字,词典了解词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05 A、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答:改革课堂教学,(1)优化教学管理;(2)优化教学评价。B、《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强求反而把事情弄糟。06 A、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B、《参加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结合课文把下面的参观路线补充完整。

正门—()—()—()—()

答:按照参观顺序记叙,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07 A、你是如何理解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答:主导是充分发挥主体的关键,只有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这个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B、请背诵《梅花》一诗,并说说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家()家()家?

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宋代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08 A、学生的主体精神主要指哪些方面? 答:(1)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

(2)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精神。

(3)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4)求异求新的精神。

(5)对自己自我认识和自知之明。B、留言条的格式是什么?

答:要先写留言条是写给谁的,称呼要顶格写,加上冒号;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出告诉对方的事情,要写得简单明白;最后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姓名(称呼)和日期。09 A、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B、照样子组词语(不少于5个)

天空—空气 气球—球拍 答:(略)10 A、人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3)身体素质。B、“众”字是什么结构,再说出3—5个同样的结构的字。答:品字结构 磊 鑫 垚.......11 A、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溪水唱着歌儿向前流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并仿说两句。答:拟人。(略)

C、你是如何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学寓言,童话故事一类文章的? 答: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放录音、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12 A、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掌握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拼音方法:三拼法、声介合母法、介韵合母法。

B、查字典的三种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

答:(1)音序查字法;(2)部首查字法;(3)数笔画查字法。

知道读音不知用法时,用音序查字法;知道写法不知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找不到部首又不知道读音时,用数笔画查字法。13 A、语文课程阶段目标是从哪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答:“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是“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B、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练习应分哪三步?

答:一要正确拼读音节;二要想想词语的意思;三要正确写出字词,再把许多音节写成完整的句子。14 A、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共有多少条?其中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多少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是多少?

答:总目标共10条,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是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50万字以上。B、汉字中形声字是主体,它占汉字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80%—90%。15 A、说出《课标》中“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常用汉字各是多少?

答: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积认识汉字2500个,其中2000会写。B、归类识字教学应注意什么?

答:(1)加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2)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3)加强识字与学习语言的联系;(4)教学生字要突破难点;(5)要重视归类识字中的韵文识字教学 16 A、教学“看图学文”的关键是什么?

答:加强看图和学文的结合是教好“看图学文”的关键。B、j、q、x和ü相拼应注意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编个顺口溜。

答:j、q、x和 ü相拼应注意去掉ü上两点。小ü碰见j、q、x、去年两点还念ü;j、q、x小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挖去眼。17 A、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有哪些? 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B、一般汉字包括哪三个要素? 答:汉字的三要素是:音、形、义。18 A、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学生多读要达到哪些目的?

答: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B、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好一点?

答:写得好就是把字写得清楚,匀称得体、整齐,要达到这些要求,注意四点:(1)端正写字态度。(2)熟悉汉字结构。(3)选择合适工具,勤学苦练。(4)注重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19 A、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儿童观察方法。(4)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B、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良好的师德;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具有教学研究管理能力;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第四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问题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一、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做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 “三有”。即:“有德”、“有才”、“有心”。

1、“有德”即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做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把教好学看做是必须的事情来做,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纯粹的谋生职业。我觉得这是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根本所在。

做为一名优秀教师也应该有高尚的个人道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育人”。学生的发展是遵循“无意识模仿――有意识思考――巩固养成”这一规律的,做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潜移默化的去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有才”即要有教学才能和管理才能。

教学才能是做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如果没这种能力,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教师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教书匠”,而是一名颇具现代意义的“导演”。教师所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个存在个体差异的集体,这就需要教师有组织管理的才能,3、“有心”即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作为优秀教师,只有心中有爱,行动有爱,才能赢得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动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起到教育的作用。

教师的责任源于对学生的爱,爱心与责任心,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心是责任心的体现,而责任心是爱心的化身。

二、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我认为,一堂好课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要有研究性学习的影子。

1、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6、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

好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有思考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中往往有一个“延伸拓展”环节,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进行“延伸拓展”才是在必要的?

延伸拓展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拓宽学习深度和广度,增加教学容量。

四、你教作文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有人说,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与不教差不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作的兴趣不浓。在作文教学中,有了一些微有成效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写出好的作文的。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作文的素材,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学校生活、社会动态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2、教学生学会表达,积累写作素材。

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由于思维和语言是灵与肉的关系,因此把二者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生长点,才是摆正了中学生写作教学的位置。所以,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有感而发;鼓励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

3、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4、积极搭建学生展示文采的平台,激起学生展示文学才艺的欲望。

作文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广泛在涉猎,更需要不断地试剑以激起我们写作的欲望。组织了学生演讲赛、朗诵比赛等,组织互评互改,并加以表彰。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文学才艺,自然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要素?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文化教养、思维品质、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

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标》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六、请举例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合作学习与个体研读的关系”?

个体研读是基础和根本,单靠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集体讨论不能代替个人阅读。

七、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请你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各有什么好处?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言语交流的实践能力。

读书时,小组评读;学习课文时,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延伸时,小组合作表演;预习课文时,小组汇总交流等等。通过小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独立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思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例如文言文学习就是一个文言知识积累的过程,就需要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八、你怎样理解“人文性的强调要立足于语文本位”这一说法?

人文性是与工具性相统一的。

脱离语文本位而讲人文,不是语文课所追求的人文性。

强调人文性应该紧扣文本,不能架空文本和语言,不能偏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根本目标。

九、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有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意识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课改后的一段时间看,目前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担心这样下去知识和技能是否会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但要想在三维目标中的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为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以前

一、两句话就能够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出更多的时间。同样,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事实上这正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

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上层建筑”就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难以落实。譬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课标、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厚度,找到思维的闪光点;而且要敢于并善于展开过程,延长预习过程,交代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大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布置适度的开放式作业。以此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辨证统一。

十、你最爱读的是哪些报刊杂志,对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 前言

一、对于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一说,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答: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另外还要走出文本,拓展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延伸文本,比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室里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视频,并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有一点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另外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实现对话的同时,尽可能地让课本资源、学习伙伴、现实生活和书籍等相关因素与学生实现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二.举例谈一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真情在对话中自然流淌,高效地“知其言”、“得其意”。执教《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找到描写老妇人平静眼神的句子自读感悟:“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些句子体现了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不同,再加上缺乏亲身体验,所以很难理解这份情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想象练笔:(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__________。(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要想完成这一练笔,只有把心放进课文中,才能在情感交融的体验中,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课堂上,我欣喜地发现,一些学生真的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了,写出了情真意切的话语,感悟到了老妇人对“我”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语言文字进而感悟,通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法指导和情感体验巧妙结合在一起,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得以统一。

三.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每一节课10分钟的练字时间,如何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去? 新课标规定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对于这一要求我认为这10分钟练得字,练得不一定是本课让学生掌握的生字、生词,并且集中在一起练字。其实

10分钟的练字还可以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各位老师都知道这一点,提笔即是练字时,只要是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写的东西,都是在让学生练字,比如说,让学生在课本上写批注,写收获,或某个词的意思等,学生都是在练字,这样学生的练字就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分散了集中练字,也便于每位老师每节课的10分钟练字,就可以操作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只要动笔写字,在书写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一方面提示写字要领,另一方面纠正写字“姿势”,逐步唤醒学生的练字意识,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这一要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特别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家长都不是很重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中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言都非常规范,优美。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既然语言学家说语言七成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自然社会大课堂给予语文的隐性教育,课外的语言更为五彩缤纷。那么,我们教师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学生很喜欢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确实现在媒体的作用及吸引力都非常大,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广播内容五彩纷呈。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收听合适的广播节目,让他们在收看和收听中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的渠道千万条。而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落实好每个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鼓励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多用学过的优美的词句,举行“成语接龙”、“讲故事”、“演讲”、“辩论”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正确、巧妙运用语言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积累语言的兴趣。

五、如何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改深入的今天,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学生“自己能干的事,不留给老师干”的观念,做语文学习的主角,遇到问题,尽量不依赖教师,而是大胆思考猜测。指导课前预习,在新课前检查,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还可以叫学生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先“学”,接下来老师需要“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得到培养。2.引疑激趣,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还能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我向学生提出:父亲中奖得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汽车却满脸的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出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淅,有的意味深长,有的富于幻想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分角色地朗读、录音、挂图、表演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自然之道》一课,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开始救海龟到结果大量海龟被吃掉这件事,在讲解和阅读时利用不同的语调语速,让学生们随着作者由焦急到震惊,最后到悔恨的心情变化而感同身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水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不能只提少数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师以及教法因素。促进学生的转化,重视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重新唤起学困生的认知,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4.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孩子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呕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秋天来了,又去了,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秋天的声音从何处来?我们环游校园,我们仰望蓝天,我们走进田野„„ 树上落下了一片黄叶,唰唰,那是树叶告别树妈妈的声音。

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孩子们眼中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了束缚的想象是轻松的、自然的。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观察生活,阅读书籍,相信孩子能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保持、激活。

语言文字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只有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带动其他课程学习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提高,这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材、新时代的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地发展。

六.如何建设有效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要开放,要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与发展其他能力(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能力与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端正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课程内容要开放,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时代性与开放性原则、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目标性与实践性原则,丰富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教材的活力,体现三级课程体系与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教科书内外的沟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掌握选择权,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教授教材内容并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大可以避开一些结构相似的课文,选择其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来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语文实践等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以填充,既开阔学生的眼见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开展有意义的“第三课堂”,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

3、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开放。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发展水平以及课堂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要将语文学习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通过阅读网络资源、书刊杂志资源以及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真正主体;同时,必须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的互动,让静态的教学变得生动而又活力,体现以人为主的教学思想,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育的教育的职责。新课标中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提出,是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一种考验。它要求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学会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主体性,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具备创新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的改革上,教师要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建设者和开发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总而言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综合素养高、专业性强的优秀教师和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社会教育大环境。

七、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请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围绕这一理念,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1)开放语文教学,拓宽广阔天地。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内与课外语文知识的比例“三七开”。即大概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可见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的活动中,也出现过读书不加选择、光追求故事情节的情形。他们什么书都看,什么都信,缺乏分析判断力。语文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开展读书讨论会,发动学生讨论、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帅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增强学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提示学生把课外读到的文章内容、手法与课内学到的文章进行比较,使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以巩固和发展课内外知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上,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

《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大力拓展教学途径,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要使学生在课外能顺利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必须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操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点。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让学主从网上下载有关西沙群岛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制成网页,在小组中展示播放,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

(2)开放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可能不一致,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语文课程改革要加强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要实现语文课程的开放,就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3)开放学习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是《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对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带领下学会断句,读流畅,读出语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对照课后对重点词语的注释,再小组合作理解句意、文意。

阶段目标

一、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方面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实际教学有哪些指导意义? 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写字数量减少,更充分的体现“多认少写”,2.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关注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1.为识字写字教学提供依据。

2.有利于语文教师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3.关于写字姿势要求和习惯培养,注重了书写的育人的功能。二.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三.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简单谈一谈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所侧重。

1、低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

我们在低段的阅读教学往往把学生置于零的起点,认为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从零开始。其实,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他的语言和语文知识已经有相当的水平,尤其是学生的口语和朗读、词汇的积累有相当好的基础,而一年级学生缺少的往往是进行系统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这一情况,会导致部分学生从进入学校教育就因为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达不到开始丧失学习的兴趣。

2、中段: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为广泛阅读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中段,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该在学生阅读的基本功上多下功夫,为学生的自能阅读奠定基础。

3、高段:抓好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为下一学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有了低中段的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得以形成,因此,在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已形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重要的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写作教学如何和阅读教学联系,从而实现读写结合? 答: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阅读与习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那么,怎样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链接呢?

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一年级的读写结合训练应以字词为重点,二年级应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三年级应以句群为重点,四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四年级要掌握的行文顺序 ; 五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六年级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第二点要确立合适的读写结合点。好文章总是有一两个特色段落。所谓特色段落,有的重在抒情,有的奇在描写,有的好在说明,有的巧在议论,有的妙在对话,有的趣在用典,有的秘在修辞„„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学生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到第三段(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我让学生一起来发现这段话的密码,这段话共四句话,总分式,同时还运用比较的手法,很有条理。接着我再让学生说说哪种水果最好吃,说3、4句话,用上这种句式,说清怎么好吃的,然后让学生仿写下来。

有个孩子写:今天逢集,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葡萄,葡萄真甜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吃了一个又剥另一个,正好邻居家的小弟弟来了,他吃了一个还不满足,竟把盛葡萄的盘子拉到身边想要吃个够。除了这样的仿写,还有很多练写的方法比如改写、续写、补白、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

语文是出了名的文火慢功,欲速则不达,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和阅历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境界,在不断的训练当中逐渐得心应手。

五、新课标第一学段提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答:《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要求低一点,让学生愿写话

学生刚学写话。我觉得能写、愿写就已经很不错了。去年我第一次教二年级,没有正确认识二年级学生的水平,总觉得自己学生的写话一无是处,搞得自己很失落,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本来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等级就塞进抽屉,而且越来越不喜欢写话了。后来我意识到学生的心灵本来就很幼稚,学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想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后来,我对学生交来的每一篇写话,我都尽量忽略其不足之处,尽量去发现其优点,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有新意的句子,都能得到肯定,并在班上宣读;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写话,哪怕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表扬他能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一来,学生对写话有了信心,写话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

2、形式多一点,让学生易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开展了多种活动,拓宽学生写话的渠道,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为学生活用语文、参与实践体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从而达到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如学习《画风》后,我让学生想一想味道怎么画,然后用文字说明。我还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房屋、未来的学校等,先画一画再写下来,向同学介绍。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写的兴趣,培养了它们的自信心。

六、2011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大家对课外阅读的关注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总量却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特别是高年级段。你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哪些建议? 答: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立班级读书角

学生的阅读量必须有充足的书籍作为保障。每人一本书,设立班级读书角,实现资源共享。

2、固定班级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运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每节课的预备铃响后,诵读一首古诗。每天晚上安排20分钟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时间的保障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关键因素。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自办小报”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品尝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爱读书的情感。我还通过佳作欣赏等指导课吸引学生,通过课件出示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师生共同诵读,慢慢引领孩子走进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教学还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才能有质和量的共同提高。

七、新课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你如何理解?

答:2011小学语文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有以下几个好处: 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既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依据新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

八、简略写出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答: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以上是2011版新课标第三个学段语文阅读的目标和内容。与旧课标相对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了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面,增加了背诵量。

九、简略写出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答案: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十、2001版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相对比,有哪些调整? 答案:1.三维目标更加注重整合

2.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强。3.书写量减少,背诵量增加了。4.作文目标关注了书写。实施建议

一、课标提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如何实现综合性学习。答:

1、每单元导语中都提示点明了学习内容,在内容上力求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导语饱含激情打动学生的心灵。

2、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3、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课余时间,也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方面及时指导,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4、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1、和谐,是有效评价的前提。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放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敢说、愿说。

2、赏识,是有效评价的准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对学生评价只有是发自内心的赏识,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激发积极向上的欲望。

3、多样,是有效评价的保证。

(1)口头语言的评价应机智多变。不要一堂课都是“说得好”“你真棒”这种单调、机械的评价只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应冷漠,失去评价的意义。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随时改变用语。

(2)教师除了采用鼓励、表扬等口头语言评价外还要注意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如:用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进行评价,甚至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无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喜悦。

(3)评价主体也可以多元化。既要有老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有小组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老师不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评价的实效。

三、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我的作文教学谈谈下面几点愚见:

小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出风头,喜欢榜上有名,我便针对学生这个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习作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1、“学长”佳作展。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难免有距离感。我就将以前教过的学生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在班内展览。一些同学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或熟悉认识的人的作品在展览之列,自豪、羡慕不已。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作文视野,又使学生感到作文可亲可近。以直观的印象,无声的语言,拉近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要学习作文的强烈欲望。2.随堂练笔展。

随堂练笔展大都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一是学生在作文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佳作,及时向学生展示。这样,既激励了作者本人,又鼓舞了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二是在课间结束前挑选部分代表作集体展评,先学生评,后教师归纳,多讲成功,少讲不足,尽量以褒为主,一切以激励学生兴趣为前提;三是将批阅后的佳作在下堂作文课之始予以展览、传阅,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和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好作文有较高的积极性。3.班级文化展。

习作教学中,我还注意结合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班内办了一个“书林漫步”专栏。专栏里有老师的下水文;有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留待学生欣赏,这样,每两周更新一次,在每周的专栏中又选出优胜者张贴在学校的公共阅读栏上,这种展评激发他们去品读、收集佳作,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这些形式多样的作文展览,使较多的学生“一举成名”,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实施建议》方面问题:你对“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

1、我先谈对开发潜在资源的理解:

A首先说意义:潜在资源的涵义;要根据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各不相同的这个特点来开发课程资源,这样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利于把握地方特色,利于用好当地的课程资源。如:江南谈鱼米,塞北说风光,荒漠说植被,大河说水长„„郯城说郯城的风物人情,结合实地,灵活而用。当然,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校,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社区、街道等社会资源等。

如何应用语文课程资源呢?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有着自己的个性办学,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如:打造书香校园,利用网络平台、报纸、橱窗等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

2接下来我来谈开发人的资源因素的意义:

A:谈重要性:谈“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的局限认识;(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但要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B、谈必要性:对于语文课程如何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该有主动权。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C、谈必需性: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3、建议:

A、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最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忌盲目模仿,要有学科特点; B、课程资源的多功能性,不同的学科可以共享同样的课程资源;

C、课程资源的借用,如果没有最适宜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 D、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度,一切以课程标准为纲; E、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谨慎,兼顾人文与工具的统一„„

五、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点从以下四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依据,简明的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切忌笼统、空泛的多而杂的教学目标设计。其次,要“精于施教”。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才能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语文课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等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语文学习方式。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授。所以我们提倡“精于施教”。

“精于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精于施教”特别强调“教为主导”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是指教师讲解内容的精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点因势利导,举一当十的启智促思的训练。“精”着眼于点拨,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发挥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因而,以此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第三,要让学生乐学,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新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课一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在具体阅读时,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点,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注重传授学法,引导学生会学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教师传授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鲁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也就强调了教之以法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所谓“扶”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当然,我们要注意,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提倡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好学。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只有真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阅读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相互构建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促进学生的发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对话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首先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师生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阅读期待的渴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创设宽松、民主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氛围,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对话欲望,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对话兴趣。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文本中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展开的。教师应通过文本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提供了对话的素材,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对话意识和对话热情,促进感悟。创设想象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想象得到升华,较好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如教学伊始,我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这样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对话的渴望。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创设多种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堂对话,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让阅读教学因对话而精彩!

七、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评价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习作评价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升华,叶老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徒劳无功”。怎样改变习作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的状况,如何发挥评价在习作教学中的积极效应,我们力求评价的多元化,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从评价的内容看,评价不仅要重视习作结果的评定,更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体验。在习作中鼓励学生说真话,用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到习作就是写生活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给予肯定。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现在,我们提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那么习作评价就应该因人而异,试想,如果我们老师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也一定会多出一批喜爱习作的好孩子,我们当老师的,应当用一颗呵护的心,赞赏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多角度多层面的评定,比如说,一词一句的妙用,一点一滴的进步,或者是一个不一样的开头,很有特色的结尾,哪怕是一个细节的描写。一丝真情的流露,都可以给孩子鼓励和赞赏。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用心用情的激励诱导。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老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家长、社会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来参与学生的习作评价。引导学生自评。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除了老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可以让家长社会参与进来。可以说,学生的家长身份、职业的不同,家庭背景环境的不同,这种家长和家庭的差异,正好是比较好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应该说,家长无论是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习作,还是其他孩子的习作,都是非常认真的,都是充满赏识和鼓励,这样做,孩子们的习作就得到了更多的赏识,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激励和动力,我们评价的主体除了老师、学生、家长,也包括社会,一些孩子把自己的文章投到报刊,杂志上发表,公开让大家品评,还有的把自己的文章发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群对他的习作进行评价(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前言理念

一、有人说: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教完教科书的内容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有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三、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阐述。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时,课后有一思考题:“蔺相如以什么方法要回了和氏璧?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一题略加改动变成了“蔺相如以什么方法要回了和氏璧?如果不这样要,还可怎样要,结果怎样,为什么?”这样一改,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之后,学生很容易明白蔺相如采用的方法巧妙,对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有了较深的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再次,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最后,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总之,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放手、要鼓励学生不怯场,要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什么,怎么练呢? 答: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老师在《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一文,对“10分钟写字的理解和落实”指出:首先,各个年段都要增强练字意识,落实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其次,书写练习的内容、要求、指导等各年段应有所不同。如,低年级侧重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字词;中年级侧重在方格中书写词、句、段;高年级侧重在条格中练写句子、语段,且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崔峦老师的解读,对我们对每天的10分钟写字教学做了明确指导。许多成功的课堂,遵循识字写字的规律,阅读理解书写有机结合,将写字融合进整个教学过程,保证了写字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写字水平。(可以结合一些具体课例谈谈)

总之,语文10分钟随堂练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教学实际,既可以集中练习哦,也可以分散在课堂的的各环节。关键是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学中得到落实,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一至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应会背诵优秀作品160篇(段)。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沟通呢?

答:

1、借助文本,多形式阅读。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以“课文”做引子,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并从广泛的阅读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一是抓住课本节选的内容,引导学生延伸式阅读。二是根据教材单元编排内容,进行专题式阅读。三是巧插内容类似文本。

2、夯实基础,引导读写结合。架起阅读的桥梁,引导学生有个性的阅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语言积累。二是借助文本,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三是运用综合性学习,内化积累。

3、搭建平台,提高语文素养。一是提供阅读书籍资源,让学生有效阅读。二是选择适合的读物,在兴趣中慢慢养成阅读习惯。三是搭建展示平台,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

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落实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诚的心态平等地去对待、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自己想做的,2.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要全面了解,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练习要有梯度,让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层的兴趣,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五位壮士不把敌人引上绝路,会怎样?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同学们认识到当千钧一发时刻,五位壮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到壮士们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4.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评价,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

七、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1、精心营造导入情境,诱发学生探索动机。

(1)导入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背景。语文课程的内容虽然很广泛,涉及的知识领域也比较多,然而大多数的知识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有联系的。从这点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未知语文知识的欲望。像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童年的发现》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这样设计导入。(2)导入要富有启发性,在导入时故意巧设悬念和质疑设障。这样一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带着疑问主动去学习新课文,自主释疑解惑。学生望文兴叹的无奈荡然无存了,课堂定会呈现出一派喜文乐学的气氛。在教《新型玻璃》和《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的课文时,如此导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强化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鼓励学生合作学习。(1)强化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亲身实践和参。比如遨游汉字王国和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就需要安排学生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辨析归类、协作、阅读、书写等能力。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则需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求知动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学完整篇课文后独立思考,解答以下问题: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读后的感悟,以及知识经验来综合思考。学生经过深入思索,纷纷举手发言。生1说: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着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生2说: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是指她的端庄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好不热闹。最后,我接着发言学生的话茬,略作小结。至此,本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

八、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谈谈几点尝试:

1、精心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好的自学习惯一经养成,一个人会终生受用不尽。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就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每上一篇新课文前,我都会出示几道深浅度不同的预习题纲,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

2、善于发现,利用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理解能力的训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艇的作用时,可适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还利用威尼斯的小艇去干什么?这时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答案:去购物,去上班,去访亲探友„„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艇对于水乡威尼斯的重要性。

3、续写文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续写文章,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如:我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之后,布置了一篇日记让学生续写《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翅膀,小木偶有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发生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你看这样的续写,不正闪烁着创新的浪花吗?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有着许多这样的课文,让我们有充分的训练素材,例如《狼和小羊》《凡卡》《穷人》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在得法,重在坚持!

下载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答辩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精选合集)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心得体会这次培训只是短短的几天,我感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深深地体会到培训的时间太仓促了,如果再长些,我的收获会更多! 培训期间,我们用眼细细观察课堂流程......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滕州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姓名:郝迎艳班级:三班 学校:滕州八一矿区学校2015年11月5日,我有幸参加滕州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虽然仅有四天培训学习时间,但每天的感......

    骨干教师试题

    骨干教师试题 一、你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选择依据 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教学内容特点。 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时间和效率......

    情景答辩试题

    情景答辩试题 (高中组) 1、高二年级班主任李勤老师为引导学生抓紧学习时间,把本班学生每天到教室晨读时间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过了一段时间,李勤老师从侧面听到部分学......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即将结束,在这十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在省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们的讲座。在课下......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即将结束,在这十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在省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们的讲座。在课下我们整理笔记,撰写心得,和其他学员一些探讨......

    小学美术老师试题

    小学美术教师考试模拟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美术课程具有______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________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

    小学美术教师试题

    小学美术教师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具体可包括()等。 a、绘画、工艺 b 、雕塑 c、 摄影 d、 电脑美术 e、产品设计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