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

时间:2019-05-14 22:1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

第一篇: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萧瑟和煦裸露戈壁滩..

吞shì干hécāng海桑田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①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②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③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1、文中的画线句①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5、选文划线句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西部大开发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你由罗布泊的消失,谈谈我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语言品味(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4)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

(5)“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6)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7)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8)课文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9)“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10)“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11)最后一段连用了三个“救救”,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5、.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这种bty行为,使罗布泊沙化。

6、排比。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7、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8、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9、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5.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1.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造句(略)2.(1)

描写(2)说明(3)抒情(4)记叙(5)议论 3.神秘 沙漠美丽 绿洲 改道 四

盲 青海湖 月牙泉 4.罗

布泊曾经是非常美丽的,而现在却消逝了。它告诉了我们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

二、1.作者站在罗布泊边缘感慨万千。2.抒情 说明 3.前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作者的痛惜之情,而后者只是客观的描述。4.(1)直抒内心痛苦而

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一针见

血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

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用数据来说明由于胡杨林的锐减而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1注音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àng)娱乐(yú)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臵、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5.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

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 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公里,……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比喻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为人们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

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三、写作手法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第二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作业导航

1.认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增强忧患意识;

2.理解引用数据的作用;

3.理解拟人、排比手法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黑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萧瑟(sè)和煦(xù)

B.干涸(hé)吞噬(shì)

C.裸露(luǒ)戈壁(ɡé)

D.荡漾(yànɡ)娱(y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丛生 茁壮 B.水泵 崛堤

C.萎缩 锐减 D.茂密 张骞

3.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阅读下文,回答4~8题。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①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②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4.文中的画线句①有何作用?

5.画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7.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8.从上文看,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

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在一个小水湾旁边,我竟捕捉到了一只孤独的藏羚羊。

与辽阔的空间相比,它显得过于渺小了,因而格外令人怜悯。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对于像我这样远道而来的摄影人,的确是抓取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镜头。随着长焦镜头的缓缓调动,我与藏羚羊一寸寸地挨近了。我能够看到它身上不易分辨的毛色中掺糅的杂色,还有它那娇媚的充盈着生动气息的唇线。它的腿很修长,身体的流畅轮廓在高原的光照下显得温情脉脉。

当我定格在它的眼睛上时,我被震动了。它的眼神里怎么飘泻出一串惊恐的光斑,带动着全身微微颤栗?还未等我读懂它的惊惧来自何处,这只令人垂怜的小生灵竟然掉头狂奔。我茫然无措地搜寻着来自它周围的威胁物。显然,我没有找到,只能任凭它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正是在这种恍惚中,我下意识地瞅瞅我那照相器材: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正瞄准了这只无辜的小生灵。顿时,我明白了我的错误。它是担心,我按住快门的手会在瞬间发射出夺命的子弹。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偷猎者驱车而去。……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幼羚羊依偎在死去的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

这段报载的文字已经拓印到我的心上了,并且不断地折磨着我: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

9.第2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0.第4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根据文意,解释这“错误”的具体含义。

11.第5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B.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疾速远去的情景。

C.“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心理,又揭露了偷猎者的残忍无情。

D.文章结尾说残杀藏羚羊的事“不断地折磨着我”,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残杀生灵的暴行的愤慨,也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强烈愿望。

★试一试

13.根据课文内容描写昔日罗布泊的美景。

参考答案:

一、1.C(ɡē)

2.B(掘)

3.(1)拟人。令人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2)排比。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呼吁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4.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这种行为,使罗布泊沙化。

5.排比。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6.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7.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8.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9.藏羚羊在作者的镜头前惊恐万状、全身颤栗的情景,使得作者内心震动。

10.作者的照相架势使得藏羚羊误认为要向它射击。

11.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提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

12.AC 13.略

第三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远大一中八年语文设计者:杜玉田春华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

按照以下思路:(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二、课上学习

(一)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 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3、思思变化的教训。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

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150字的小文章,描写我们生存的环境

第四篇: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萧瑟(sè)和煦(xù)B.干涸(hé)吞噬(shì)

C.裸露(luǒ)戈壁(ɡé)D.荡漾(yànɡ)娱(y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丛生 茁壮B.水泵 崛堤C.萎缩 锐减D.茂密 张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B.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C.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我赶紧扣上大衣扣子,快步向不远处的汽车站走去。

D.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巨大损失,长期以来所恪守的诚信待人的美好品德也会丧失。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本书印刷不够精美,但内容还差强人意。....

B、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刚建成的三峡大坝真令人叹为观止。....

D、大自然馈赠给了攀枝花人民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难怪邓小平爷爷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二、阅读下文,回答5~9题。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①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②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5、文中的画线句①有何作用?

6、画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8、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9、从上文看,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

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在一个小水湾旁边,我竟捕捉到了一只孤独的藏羚羊。

与辽阔的空间相比,它显得过于渺小了,因而格外令人怜悯。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对于像我这样远道而来的摄影人,的确是抓取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镜头。随着长焦镜头的缓缓调动,我与藏羚羊一寸寸地挨近了。我能够看到它身上不易分辨的毛色中掺糅的杂色,还有它那娇媚的充盈着生动气息的唇线。它的腿很修长,身体的流畅轮廓在高原的光照下显得温情脉脉。

当我定格在它的眼睛上时,我被震动了。它的眼神里怎么飘泻出一串惊恐的光斑,带动着全身微微颤栗?还未等我读懂它的惊惧来自何处,这只令人垂怜的小生灵竟然掉头狂奔。

我茫然无措地搜寻着来自它周围的威胁物。显然,我没有找到,只能任凭它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正是在这种恍惚中,我下意识地瞅瞅我那照相器材: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正瞄准了这只无辜的小生灵。顿时,我明白了我的错误。它是担心,我按住快门的手会在瞬间发射出夺命的子弹。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偷猎者驱车而去。„„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幼羚羊依偎在死去的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

这段报载的文字已经拓印到我的心上了,并且不断地折磨着我: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

10、.第2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1、第4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根据文意,解释这“错误”的具体含义。

12、第5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1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B.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疾速远去的情景。

C.“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心理,又揭露了偷猎者的残忍无情。

D.文章结尾说残杀藏羚羊的事“不断地折磨着我”,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残杀生灵的暴行的愤慨,也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强烈愿望。

14、根据课文内容描写昔日罗布泊的美景。

答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1.C(ɡē)2.B(掘)

3、答案: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 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中心语前。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 移到“打” 的前面。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4、B

二、5、.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这种行为,使罗布泊沙化。

6、排比。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7、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8、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9、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三、10、藏羚羊在作者的镜头前惊恐万状、全身颤栗的情景,使得作者内心震动。

11、.作者的照相架势使得藏羚羊误认为要向它射击。

12、.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提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

13、.AC14、略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赵雅君罗布泊,是一个消逝的曾经美丽无比的仙湖。“曾经”这个词眼让无数人突起疑惑。

读了课文后我才了解,它以前是多么地热闹繁华!让我气愤又让我流泪的是什么?是这一切全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呀!这篇用了一些数字从而政府我:塔里木河流域沙化从66%上升到84%你说,人类为什么就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呢!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的全是盲目。什么?!人类不是“高级”动物吗?高智商的动物竟会“盲目”做事!文章里有一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人!我们为什么不多留住一片绿草地?却选择多加一片楼。人类的高智慧不是被玷污了吗?运用文章里的话就是:“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下载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全文的思路大体上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合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和在网络中查找、分析、归纳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说课稿(合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贵教者:黄 一:激趣导入 释题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1、泊者水也,罗布泊与水有关。 2、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3、消逝,消失,逝含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范文合集

    随记绿洲,仙湖,这就组成了过去的罗布泊;沙漠,神秘,这乃现在的罗布泊。罗布泊,由美丽的仙湖变成恐怖的险湖,这又是谁造成的呢?是人类啊!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员,你会怎样?假如我是罗布泊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班级:初二( )班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人: 使用时间:审核: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正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学习对比......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讲学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讲学稿 主备人:董文华协助:李娜吴振南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