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
——记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杨龙和
杨龙和,男,1953年出生,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7年起担任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奋力创先争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幸福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创先争优、服务群众。近年来,杨龙和书记带领幸福村一般人,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幸福村发展实际,围绕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奋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加强组织,落实责任,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为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制定方案,强化学习,着力提升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四是公开承诺,努力践行,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五是一创三联,服务民生,为创先争优活动夯实了经济基础;六是科学规范,民主议事,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实效。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业务能力有了新的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改进,服务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在日常工作中,杨龙和要求全体村干部: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要深知“服务群众一回,群众回报一生”的道理,要将心比心,以情感人,群众来村办事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想方设法解释清楚,做到爱民、爱岗。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杨龙和书记请来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专家,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对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设计,规划出幸福村“四区”布局和“八化”目标。“四区”,即民营工业区、生态农业精品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现代农民住宅区;“八化”,即农村城市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近年来,杨龙和大手笔、高起点,注入了大量资金,给幸福村相继修通了12.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和中心大道,新建了3座排灌站,对3800米水渠进行了硬化配套,全村农田进行了综合整治,达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现代农民住宅区房型由县建设局设计室统一规划设计,占地面积按规定严格控制。公益设施由村集体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重点引进外商把520亩水面的大官塘及周边山岗,开发成农业观光、农家乐、垂钓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杨龙和带领村两委做了大胆的尝试,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打破户与户、组与组之间的界限,将全村2600多亩耕地进行土地有偿流转,承包给大户规模经营,实行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全村实施了现代农业“六个一”工程,即:一个万只养鸡场、一个千头养猪场、一个520亩水产综合养殖场、一个千亩香稻种植示范区、一个千亩稻田龙虾养殖示范区和一个千亩旱作农业精品区。杨龙和常常登门拜访种养殖技术人员,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村里先后引进日本草莓、田藕和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又栽种了300亩葡萄和200亩花卉、苗木、盆景等。目前,幸福村已探索出了一条集种植示范、蔬菜生产、综合养殖、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子。
四是多管齐下、注重民生。在新农村建设中,杨龙和书记郑重向全村承诺,集体公益性事业做到“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不叫群众做一个义务工、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起了全县第一家村级敬老院,使全村五保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开通了全村自来水、有线电视,新建了全县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全村主干道和支渠旁,都栽上了香樟、垂柳、广玉兰。全村主干道安装了102盏路灯,有太阳能路灯等,既节能又环保。大官塘的旅游建设工程正全面启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和农家书屋,免费为群众提
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在推行阳光村务、开展农村四创工作中,杨龙和书记认得准、舍的得,注入大量资金,扩建了村大会议室,整修了村活动场所,建设好村农民文化广场,购置了电子大屏幕和触摸屏,群众手一按,即可查阅幸福村党务、村务、财务、事务,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五是严于律己、廉洁勤政。勤政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廉洁是干部立身之本。幸福村能有今天的局面,离不开一支团结奋进的两委班子和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村党总支会上,杨龙和同志向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约法三章,不该拿的,一分钱也不能拿,企业主和群众请吃饭,最好不去。当干部只有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才能取信于民。村干部做到班子团结,与群众上下同心,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时时有干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绳的良好局面。由于杨龙和同志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仅带出了一支廉洁的党员队伍,也带出了淳正的民风。目前,村里青年把能够入党看作比发大财、当干部更光荣的事。正是靠着杨龙和的胸怀、胆识与开拓创新精神,幸福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安徽省生态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省村镇建设十佳村”,今年3月,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幸福村党委。党和政府也给了杨龙和同志很高的荣誉,他曾30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乡镇企业家”称号,2000年和2005年两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村党总支书记、全省十佳村干部荣誉称号,杨龙和同志先后三次当选省人大代表,2006年被评为优秀省人大代表,2010年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工工作先进个人”。(周志军丁传胜)
第二篇:高平好人——勇当新农村建设领头雁
勇当新农村建设领头雁
——野川镇柳树底村村委主任
邵文胜
野川镇柳树底村地处丘陵山区,距市区15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52户,903人,耕地1132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小山村。2008年我通过选举当上村里的村委会主任。然而,面对农村基层工作,我当时确实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但是作为从小在柳树底村长大的我来说,面对全村选民的选择,面对曾经养育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在自己的手里大变个模样。
过去的柳树底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乱村”。走进村里,到处是一片狼藉,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村风也十分不好。如何让柳树底村改变这种面貌,如何让群众转变思想,走出贫困,走向富裕成为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但当时的情况,根本容不得我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面对困难,我首先想到了群众,我始终认为: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的干部,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干部。为此,我通过走访群众,不断地从群众关心的小事、琐事做起,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首先,借助村通、户通工程,大力开展硬化工程,筹集
资金完成村内村外道路的硬化改造;借助退耕还林,依托山区林地,着力推动绿化工程,组织村民在山上植树20000余株,新增村内村外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改厕8个,改圈10个,村里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其次,狠抓村风转变。一是从干部做起,积极开展干部作风转变,为群众办事始终做到行得公、立得正,无论任何事情,只要干部带头,紧密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的贴心人,群众就不会不支持你的工作;二是树立村民公约,大力开展村上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先后建起了幼儿园、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为群众开辟文化阵地。三是真心实意关心帮助群众,使群众打心眼里支持村上工作。对一些困难群众,我没有坐视不管,千方百计地为其解决各种困难。比如:为一些经济确实困难家庭解决低保问题;在全镇率先实行水费、收视费减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每年为在外上学的学生以村集体的名义提供奖励,凡考上高平一中的,每人奖励500元。凡高考二本以上的,每人奖励1000元。积极鼓励上学。我是这样想的,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就是一点一滴,我都要认真去做,否则,我这个干部当得就不称职,就不够格。
第三,紧紧围绕本村实际,广开就业创业门路。为了切实让群众富裕起来,我们通过为群众提供水、电、路等便利条件,大力支持和帮助群众发展养殖、种植产业;看到村里老果园一直闲置,无人管理,资源浪费,资金流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时与群众沟通,加大扶持和补助力度,鼓励群众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把高平黄梨这个老品牌拾起来,逐步做大,做成品牌。
此外,借助本村优势,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规划引进建设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韩国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规划建设200栋温室大棚,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同时,积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旧村改造,让农村上也过上比城里人更舒适的生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柳树底村建设成为一座高标准的新农村样板工程。
打铁必先自身硬,当干部的第一天起,我就意识到想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肩上的负担重,责任大,这就要求我必须注重从自身做起,处处带头,事事牵头。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群众的事情就大胆地做,大胆地干,大胆地闯。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敢于创新,要敢于碰硬,更要敢于担当,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村里
第三篇:农村党员须做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须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紧紧围绕“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在生产生活中争做“领头雁”,带领群众共建新农村。
一是要注重学习研究,做农民朋友的“政策通”。受知识水平、信息渠道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民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涉农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农村党员必须把政策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及与农村工作紧密相连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要及时向群众发放与“三农”工作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培养更多的农村 “政策通”“政策宣传员”。
二是要发挥技能特长,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愈加企盼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农村党员要找准工作切入点,与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结合,促群众生活宽裕。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带头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带头参加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考核评聘,并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二要适应市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创业竞赛”、“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等创业平台,选准增收致富项目,带头学技术、上项目、先致富,为群众趟出路子、作出表率。三要充分发挥技能特长,积极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其拓宽增收渠道。四要通过创办行业协会、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出让技术等形式,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要带头移风易俗,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当前,在部分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还存有迷信风水、练习“法轮功”、赌博等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员要从着力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宗族观念、生育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出发,积极参与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兴办家庭书屋、科技书屋,发展村级文化设施;带头崇尚科学,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和封建迷信及宗族帮派活动;带头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头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遵守村规民约,执行计划生育等各项农村政策;带头做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的文明户,助推农村乡风文明。
四是要积极建设生态家园,做村容整洁的“示范户”。由于受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少地方尤其是山区的农户存有养猪不建圈、厕所建路旁、垃圾乱堆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身心健康,并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为此,农村党员要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带头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利用太阳能),通过沼气及其发酵残留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加并举,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要带领和帮助群众扎实开展沼气富民工程,组织群众积极绿化街道河道、美化庭院活动,从源头上消灭草堆、粪堆、垃圾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有效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等的良性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要参与村务政务,做民主管理的“监督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村基层民主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在农村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必须认真按照这一具体要求,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进民主管理。具体实践中,要带头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依章、依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村民自治;要通过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列席和参加村两委会议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在村务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管,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带头抵制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廉洁自律;要定期攻势村级财务情况、山荒地承包、宅基地审批等村务政务,并开通百姓之声信箱、百姓之声热线电话、百姓之声联络员等绿色信息通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健康有序运行。
六是要协助搞好服务,做为民服务的“志愿者”。为民服务代理制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农村党员要依托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需要”,自发成立为民服务代理志愿者队伍,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积极为群众代理农村合作医疗办证和补助金发放、流动人口婚育手续办理、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发布、农民使用集体土地建住宅审批等各种服务事项,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办成事,变群众跑为党员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彻底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第四篇:“领头雁”实施方案
共青团**县委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引导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以下简称“带头人”)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带头人的科技致富水平和创业致富能力,根据团市委《关于实施**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的通知》(**发﹝2014)5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团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共青团工作活力的相关要求,按照团市委2014年农村共青团工作要点的安排,全面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广泛带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工作目标
以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工作为主线,在普遍开展创业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培养6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其中2014年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培养120名致富带头人。争取“村村都有带头人,镇镇都有带头人基地”;
和基地接受创业培训。确保每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至少参加1次培训。
(二)金融服务。抓住国家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政策机遇,积极协调我县银行金融机构,争取开发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专属信贷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为培养对象做好项目论证、贷款发放、跟踪服务等工作。联合金融机构合作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按照信用等级,为培养对象优先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在满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或其带动的创业青年在培养期内获得小额贷款扶持。
(三)结对帮扶。建立团干部联系点制度,镇街团委委员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结成帮扶对子,了解培养对象实际需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相关单位的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与培养对象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创业致富中的科技难题;建立创业导师帮扶机制,重点建好“青锋计划”导师团,为每名培养对象协调1名创业导师或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作为创业导师,传授致富经验,提供创业服务。
(四)考察交流。建立和完善同业考察交流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设计活动。鼓励镇街之间互助合作,开展经验交流、项目对接、创业见习等活动。组织培养对象参加考察交流活动,每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至少参加1次考察交流活动。
(五)搭建平台。组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参与政府部门与带头人“倾听心声,共促发展”活动,了解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反映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实际需求;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免费培训“新芽计划”,继续开展青年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联合风险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具有可行性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训,力争每年推动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对象开设农产品网店;结合我县菜花节、蔬菜博览会等,鼓励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开展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提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加入带头人协会。争取党政支持,将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纳入各级党政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实基层后备干部力量。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办的企业或领办的合作社符合建团条件的要建立团组织,成立县级合作组织团工委,力争3年实现全覆盖。吸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担任镇街团委委员、编制外副书记或村团支部书记,带动基层团的组织工作整体提升。
(二)完善激励机制。以开展“寻找乡村好青年”、推荐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参加国家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青年合作社示范社评选”、“百强农产品经纪人排名”、“百佳农产品品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2007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三清、六改、四建、三普及”为主要内容,着力创新投入机制,科学编制规划、统筹资金投入、扎实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连续三年新农村建设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先进县。初步实现省委提出的“把通山建成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目标。截止今年9月份为止,全县村庄整治达到一级目标的村有58个,达到二级目标的村有99个。现将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情况
(一)主要做法
1、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几年来我们采取县财政补助一点、驻村单位帮扶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一是财政加大了扶持力度。为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制定了项目奖补标准和奖补办
法,完善建设项目申报、施工、验收、奖补制度,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二是部门形成建设合力。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涉农资金到位后,县财政局实行统一监管,分管县长一支笔审批,按照“渠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 的原则,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点,发挥资金的效益。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我县积极向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等部门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采取市场引入的办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金等参与投入新农村建设。五是引导农民自身投入。采取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筹补结合的办法,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自己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六是发挥共建帮扶作用。充分发挥省、市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县直单位驻村的帮扶作用,引导各村迅速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通过创新投入机制,逐渐形成以群众投入为主和“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相结合的长效投入机制,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创新部门帮扶机制。一是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坚持建立县领导联系点制度。保证重点试点村都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二是推动建立部门包村责任制度。对所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县直部门包村,每个部门抽一至二名专职干
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所包的试点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当好“五员”,即政策宣传员、工作协调员、项目指导员、信息收集员和工程监督员。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试点村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监督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四是严格监督责任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定完成时限,明确奖惩办法,建立责任体系,具体实施方案由我办负责组织实施。
3、创新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一是突出村民自治,发挥理事会作用。积极开展 “村民理事会运作”的村民自治方式。所有的试点村普遍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群众从村内热心于公益事业、办事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中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一般5-7人。理事会有章程,并建立了与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所有村事务通过“一事一议”解决,让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持久的动力。二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①制定下发了《通山县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
案》,出台了《通山县乡村环卫保洁管理办法》。为了加强集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我们将每个乡镇保洁经费和农村保洁员补助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保洁员工作职责,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改变了过去村庄卫生无人管的现象。②建立了遍布乡村的垃圾收集网络,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五个一”的保洁措施,即每个自然湾建一个垃圾池,定一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每个中心村建一个垃圾填埋场,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初步实现农户垃圾归池、池中垃圾集中收集清运的流水式作业,切实解决过去垃圾随手扔、到处堆的不文明习惯。③建立了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做到了有章可循。通过《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河流、沟渠保洁等制度,将相关的目标责任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到人,使村庄长期保持洁净,从根本上消灭脏乱差。
(二)、主要成效
1、因地制宜,完成了全县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注重村庄规划与经济发展、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邀请长江大学专家参与规划编制。2007年至今,全县共完成了202个村中心湾的村庄整治规划,占应编制规划总数的100%,洪港镇、南林桥镇、九宫山镇等10个乡镇完
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应编制总数的83%,这些规划,对各乡镇、村的概况、布局、道路、景观、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设计说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2、整合资金,突破亿元投入用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采取“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方式,实行项目聚合、资金整合,牵引社会资金和农民自身投入,形成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几年来,全县捆绑涉农支农等专项扶贫资金5540万元,争取省发改委,省建设厅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凝聚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农民投工投劳30000多个,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可用的资金发挥了最佳效应。
3、突出整治,改善家园环境。我们借助全省10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县的东风,在全县182个行政村,249个自然湾,3.1万农户中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活动,以“三清、六改、四建”为整治重点,全面开展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栏、改环境”、“建办公楼、建卫生室、建文化娱乐场所、建超市”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几年来完成改三格式厕所2800个,改厨、改圈21000平方米,建沼气池4500口,清除垃圾32680吨,清除路障45450米,拆除残垣断壁485处。为各村配备手推式垃圾板车283部,建垃圾池550个,定保洁员289名,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13辆,购垃圾桶1012个,兑现保
洁员工资120余万元。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102个,建超市85个,建卫生室40个,建农家书屋56个,配备体育器材30套。通过全面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我们以道路硬化、排水、安全饮水三大工程为建设重点,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全县共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280公里,入户道硬化500公里,排水沟浆砌77160米,浆砌河堤6560立方米,桥涵45座,铺设自来水管56000米,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全面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5、美化村庄环境,为实施“人居环境”工程夯实了基础。为了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创建旅游强县,我们加大了旧村改造力度,对县内国、省、县公路沿线的破旧房屋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立面改造,实施“人居环境”工程,在公路沿线民房前空地建护栏和绿地,打造生态景观,促进村庄环境升级,形成整洁、自然、生态、和谐的农村环境。几年来共完成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货币量3000余万元。完成平改坡工程7万平方米,外墙粉刷68万平方米,刷白71万平方米,墙裙线条6万平方米,做瓦头419栋5641间,场地围护2.1万米,立面改造4850户,村庄植树28万余株,建休闲场所500余处,建花坛450个,安装路灯1500余盏,经过全面改造和整治,使全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成为通山一道亮
丽风景线,为创建旅游强县夯实了基础,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
6、加强特色产业建设,促进了农民产业增收。我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的要求,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民就业的平台。一是以兴办观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批观光农业示范工程。如九宫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全国劳模陈志远经营,现已建成大棚葡萄400亩,水榭竹楼式农庄450平方米,花卉苗圃200亩,总面积达到600余亩。年接待游客观光20万人次,创产值300万元,不仅带动周边68人就业,还带动了周边花卉苗圃,精养龙虾、阿德养鸡场、养猪养羊场等一批种养基地,连锁效应非常突出。二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民致富。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围绕城镇周边、景区周边、交通干线周边,推特色、推重点、推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大畈镇西泉村目前已建成26家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家乐,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服务产值30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和致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以开放古民居带动旅游开发。通山有很多古民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极具开发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我们通过保护古建筑,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村庄开发;另一
方面,我们把古民居开发作为产业来抓,为村级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大路乡吴田村,我们以王名番大夫第开发为重点,统一仿古建筑,集中连片开发,既彰显出历史文化新村的风貌,又为新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
7、注重乡风文明,推进了农村民主建设。几来年,我们为159个试点村建起了政策宣传栏,财务、政务公开栏,配套了图书阅览室、电教室,新农民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片,沙堤村还创办了村广播室。我们以创建“十星文明户”、“少生快富户”、“科技示范户”和“创建清洁家园”大行动,定期组织检查,各试点村呈现出一派生机的良好氛围。全县129个试点村(自然湾)村支部、村委会都制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工作考核责任制、“双述双评”制度等,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试点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务、财务双公开,各项工作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矛盾调处机制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农村出现了和谐稳定的局面,社会秩序变好,村民能安居乐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经济支撑,资金投入仍然乏力。大多数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政府部门资金投入有限,不能满足一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管理投入。
二是农民规划意识淡薄,村庄建设管理依然存在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村级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虽然我县在2009年底就完成了全县182个行政村中心湾的规划编制任务,但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讲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村不多,建设的随意性大,执行规划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部分农民生活陋习难以转变,文明卫生难于保持。一是部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和影响人身健康等方面认识不够。二是村委会对此管理缺乏信心,有些村庄虽然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但检查督办不够。因此,必须常抓不懈。
四是重建设轻管理倾向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试点村只注重建设,对建后管理重视不够,村庄园林绿化没有专人进行维护,保洁设施还不够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有待加强。
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㈠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确定我县“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把全县农村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环境整
洁优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管理民主和谐、农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风貌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
㈡工作重点择定。
1、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积极实施“龙头带动,示范带动,品牌带动”战略。
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调优、调特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即:重点建设四大优势特色农业板块,即:库区发展水果、水产业;丘陵区发展茶叶、油茶、苦荞、黑豆、红苕;山区发展竹木、畜牧、中药材;城镇郊区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到2015年,全县水果面积18万亩,其中:桔橙8万亩,水果总产量1亿斤;茶叶面积发展到3万亩;水产品产量1万吨,其中网箱养鱼1万吨;年生猪出栏25万头,奶牛1万头,养羊23万头,年养商品禽210万只;改造低产楠竹园10万亩,新发展高标准楠竹园5万亩。以通羊、大路、九宫山三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万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要大力发展以楠竹、柑桔、脐橙、茶叶、银鱼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创农业名优品牌。
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倡导发展“猪—沼—优质农 10
产品”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沼气普及率达60%以上。以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可再生资源开发性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等应用技术,发挥九宫山镇秸秆气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普及秸秆气化生产。
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积极推行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游合一”。按照自然、采摘、品尝、休闲、度假、购物、消费等新的理念,发展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景点。要做大做强吴田畈、蘑菇畈、汪家畈的观光农业,在示范作用的带动下,促进“一线两圈”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十镇百村乡村旅游”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发展旅游名镇4个、旅游名村50个、生态休闲农庄100个、星级旅游农家乐500户。通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400千米,入户道550千米,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要道路红线宽度3—5米,次要道路1.2—2.5 11
米。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路灯亮灯率达到8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符合公共消防安全。自来水基本入户,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合利用。五年计划完成村内排水沟5.3万米,完成11000户改水工程。
⑵不断完善乡村垃圾处理保洁机制。继续推进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五个一”的保洁措施,即每个自然湾建一至二个垃圾池,定一至二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每个中心村建一个垃圾填埋场,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加大县财政争取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将村庄环境保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⑶不断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级组织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文体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建设。积极实施“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超市下乡”,试点村要建成主要日用品及农资商品齐全的便民超市,实现农民购买力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不出村。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⑷不断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联户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秸杆气化工程、清洁卫生校园工程、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等“六 12
大工程”,规划5年修建农村沼气池5万口,乡镇秸杆气化站15所。同时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网点,让农民真正用上清洁能源、经济能源、省心能源。
3、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⑴切实抓好村镇规划布局。树立全域谋划理念,做大做强中心城镇,特色镇。大力培育中心镇,推进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构筑以中心镇区经济带为主体,以各类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空间结构,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十二五”期间计划扶持建设“宜居村庄”18个,引农进镇异地搬迁2500户。
⑵切实抓好“宜居村庄”建设。重点抓好列入“十二五”期间 “宜居村庄”建设的18个试点村规划建设工作,全县18个宜居村庄按照规划全面加快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较明晰,基础设施较完善,社会公共资源较完备,利用率较高,人口较集聚,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的新型农村,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动村。
⑶切实抓好达标村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制村基本达到初级标准,其中达到一级目标95个,占总村数的54%,达到二级目标的91个,占总村数的46%。
(三)、保障措施
1、从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农民是农业
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全面系统的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一要立足根本和长远,完善教育体系,开展农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二要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2、从构建“管与用”平台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领导上下力气,要着力构建有利于推进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由党委统领、政府实施、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尤其要求坚持领导挂点、部门结对、干部蹲点、政策保障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效能保障上,不仅要在扩权强镇上作好文章,而且又要在扩权强村上探索新路,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力。二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绩效管理上下力气,要突出实绩考核,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管理使用机制。三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氛围营造上下功夫,既要宣传推介外地的先进经验,又要总结宣传本地的探索实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群、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3、从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县领导挂点,乡镇领导包村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做到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抓具体抓,层层抓好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认真履行督查职责,落实好“一月一督查”的工作措施,积极服务我县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