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北京翻译公司不得不知的诀窍
选择北京翻译公司不得不知的诀窍
前几天收到朋友的一封邮件,说是想让我给他找一家可以信赖的北京翻译公司,由于本人是做翻译方面的工作,因此详细询问了朋友公司的情况和翻译需求,朋友公司是做广告设计的,近期接到了一个国外项目,有一点比较棘手,对方公司需要 一份德文的项目报告,但是公司又没有懂德语的员工,而且项目报告中有些词汇比较专业,一般的懂德语的人员翻译不地道甚至有些词不会翻译,所以想要找一家专 业的北京翻译公司。
可是面对大而杂乱的北京翻译市场,如何选择北京翻译公司,怎样找到一家让您满意的,就成了一个让人最苦恼的问题。
在选择时很多人倾向找大的翻译公司,可是根据本人几年的翻译方面经验,翻译公司并 不是越大越好。曾在网上看过一份关于国际翻译公司的对比报告,报告显示,排名于前几列的翻译公司规模比中国的一些翻译公司小得多,甚至有些翻译公司的就职 人员才十人左右,比如日本的一些翻译公司多是小而精的,特别注重专业性。有些只做证件、论文等单一的翻译,有些只做一两种语言的翻译。而中国很多公司在网 上宣传可做100多种语言的翻译,在全国大城市均有分支的公司在排名中一个也没看到。
因此,在选择北京翻译公司时,不要盲目的相信公司规模,而忽视了翻译质量。综合朋友对项目报告翻译的需求,我给她356翻译的号码。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拥有胜过其他翻译公司的特色。
第二篇:创业者不得不知的12个税务诀窍
创业者不得不知的12个税务诀窍
作为创业者,了解必要的税务知识至关重要。毕竟,对小微企业而言,合理地节约每一分钱,同时又保证安全,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下面,九哥综合梳理了12个税务小诀窍,仅供评议。
1、技术入股少缴税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技术专家,拥有相应专利,但将专利提供给公司使用时并没有说明该技术属于何种方式使用。建议老板们将技术专利作价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减少投资时的资金压力;一方面,作价入股以后,公司可以将其计入无形资产,做合理摊消——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利润,少缴所得税。
2、电子商务减印花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同样征收增值税,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在供需经济活动中使用电话、计算机联网订货,没有开具书面凭证的,暂不贴花。因此,企业完全可以放弃传统的经商模式,让所有订货过程都在网上完成,即可节省印花税。
3、存款少可迟缴税企业申报后就应及时缴税,但存款少则可以申请延迟缴税。存款少到什么程度可以延迟?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不足以支付当期工资,或者支付工资后不足以支付应交税金。注意: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不包括企业不能支付的公积金存款,国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项专用存款。
4、申办时间很重要张三的新公司,税务登记在6月30日,李四的新公司,税务登记在7月1日。两个公司都向税务机关递交了要求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底时税务机关批复:张三的公司当年已享受了一年的所得税优惠,明年开始缴纳所得税;李四的公司可以选择今年的利润先缴纳,明年再开始计算享受一年的所得税优惠。根据税务规定:上半年开业的公司当年算一年免税,下半年开业的公司可以选择。一日之差,命运各异。
5、重设流程纳税少对于很多生产型公司,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就可以避免过高的消费税负担。公司的产品先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卖给经销商或者客户。由于消费税在生产环节纳税,销售环节不纳税,因此,销售公司不纳消费税,只要定价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费税。
6、先分后卖纳税少某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占有其60%的股权,该企业市场运作良好,公司连年盈利,这60%的股权价值涨了不少。现在公司老板想转让股权,财务经理提议应先把利润分了再转让,这样可以少缴税。因为先分配不用补税,不分配就要缴税。
7、做善事也有讲究做善事也与纳税有关。企业对外捐赠的款项和实物,一是可能涉及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因此,在捐赠时,要考虑税务负担;二是捐赠要合理进入成本费用,还有符合税务上的条件,包括需要通过国家税务机关认可的单位和渠道捐赠。以及有符合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专用收据。如果不符合条件,捐赠后不能进入成本费用,结果还要纳25%的所得税。
8、这些也是生产型企业外资生产企业“两免三减半”的规定,但只有生产型企业才能享受,服务企业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产型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建筑、货物运输、产业资讯、精密仪器设备维修、城市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属于生产性企业。
9、多拿进项多抵扣作为一般纳税人,销项减去进项的部分需要缴纳税款,因此,多拿进项就可以少缴税。这些进项包括:购买办公用品、购买低值易耗品、汽车加油、购买修理备件……日积月累,企业就能降低税负。
10、赠得巧来送得妙顾客购买一件2000元的电器,商场赠送一件400元的小家电,合计2400元,实际只收2000元。如果当作赠送,要按2400元缴纳增值税。如将两件产品卖给顾客,给予顾客400元的折扣,对顾客而言,同样是支付2000元;对商场而言,由于是价格折扣,只要按2000元实际营业额缴纳增值税即可。
11、出租不能免税内资企业租赁房屋需按租金缴纳12%的房产税,外企则为18%。广东规定:外企新购置的房产可以享受免征房产税三年的优惠政策。某外企购买了一层办公楼,一半自用,一半出租,在申请免税时被税务机关退了回来:房屋出租部分不能免房产税。企业只好缴纳了18%的房产税。真是冤枉到家。广东规定的免税条件是不分自用还是出租。企业多缴了税还被蒙在鼓里。
12、没有生意也要申报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税款要缴纳,但都要按时纳税申报。没有应纳税税款的申报就是所谓的零申报,只需走一个简单的程序。但如果不办理,税务机关可每次处以2000元的罚款。(节选自《商界杂志》)
第三篇:选择目标关键词不得不看的五大诀窍
选择目标关键词不得不看的五大诀窍
关键词的选择可谓SEO中核心的核心,如果选择的关键词不对的话那么我们的SEO工作基本就没了意义。只有正确的选择自己想要的关键词才能在大方向上把握正确,今天我从五个方面和大家总结选择关键词应该注意的五个基本原则,当然,这里的只是适合一般性的网站的选择原则,对于某些行业,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各有不同。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更多的站长带来启示,也欢迎大家指正。
第一、内容须相关
网站不论做什么,在选择了合适的域名之后,都应该首先确定你的主题内容,然后才是确定你的关键词,并不是关键词先制定好,然后围绕着关键词来指导内容建设。我们选择关键词必须要和网站的内容相互匹配,如果内容是张三,关键词选择为李四,那么即使每天能带来很多流量,那这些流量也是无效的。另外搜索引擎也会认真你的网站相关性不够高,不会给予很高的权重。不过,对于一些门户站或者是做流量的网站来说,情况或许不同,他们的信息时包罗万象的,这里就不详细讨论。
第二、有一定竞争
有一定竞争指的是必须要有一定的搜索次数,这样关键词做上去才有有人主动去点击,如果没有人搜索的关键词我们即使排名很靠前也没有意义。但同时一定要把握关键词的竞争程度,竞争程度很大的词我们最好不要做,因为这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及财力,即使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也并不保证一定会把这类热门词做上来。可以采取先做竞争小的词,等排名上来了,集中精力再去做稍有难度的词语,做SEO和考试时一个道理,先易后难。
第三、细化关键词
细化关键词指的是关键词的专业性,不能太过于宽泛。这其实和上边提到的两点是意义照应的关系。如果关键词过于宽泛,就会有两点不利于优化,一是主题不够明显,不利于做精,二是难度太大,不利于获得好的排名。做关键词最忌讳的就是一些行业通称,如新闻、旅游之类的词,这些词虽然有搜索量,但是个人的话不建议这样选择,转化率是非常低的。即使你选择行业的通称,花费很大的精力做上去了,很可能发现会得不偿失。
第四、不能特殊化
不能特殊化就是选择的关键词不能太极端,看了前边的几点,大家选择关键词的时候也不能选择过于冷门的。网站的关键词选择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如果选择过于冷门的,搜索词过于长和冷,那么即使我们做上去了也不会有很多的人搜索,除非你做的是单页面的站群,这样的话每个网站虽然每天搜索的人很少,但总量会很大同时转化率也很高。但是整个网站的目标关
键词不应该定的过于特殊化。
第五、考虑商业价值
不同的关键词虽然字数相同,难度也类似。但到最后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制定关键词时需要用一些商业性的思维来提高日后的转化率。很多用户搜索就是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找到想要的信息之后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不同的关键词就导致了用户不同的使用结果。比如你的关键词是“空调原理”,用户进入网站后不一定导致最终转化。如果你的关键词定位为“空调促销”,那么很有可能用户是准备购买空调的,所以就有可能导致用户最终购买。在制定关键词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考虑搜索量,还应该综合多种因素去考虑,提高转化率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到这里,通过五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我对关键词制定的经验,每个行业不同可能考虑的因素也会有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可以参考这几个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工具找到自己待选的大量关键词,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就能大概判断出哪些词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和转化率,在选择对比之后,总体的原则就是那些有一定流量,竞争程度小并且有商业价值的词,在以后的外部链接建设上和相关内容的组织上都根据这些词语进行。
本文由 无锡白癜风医院:http://wxyiyuan1.sinaapp.com/编辑!
第四篇:北京翻译公司
北京翻译公司
北京欧瑞博翻译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的专业语言服务机构, 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同声传译、高端笔译、陪同口译等翻译服务,并提供译员外派、译员外包、短期译员等一系列译员方案。
欧瑞博翻译发展至今,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已由最初的翻译团队,发展成为全球客户提供多语信息处理的企业。欧瑞博已在各个领域为全球客户建立了专业术语库和专属档案库,随着客户和文件的日益增多,专业术语库和专属档案库也日益更新壮大,可以最大限度的为全球客户和众多译员节省成本、时间和精力。欧瑞博翻译公司凭借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吸引各行业各领域翻译精英的加入,公司内部严格执行翻译质量控制系统、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与审核校对标准,经过不懈努力,欧瑞博已成长为深受客户信赖的专业翻译和本地化服务提供商。翻译领域部分介绍:
通信类:无线通信、铁路信号、移动通信、程控交换、自动控制、传感技术、光学仪器等; 汽车类:汽车、摩托车、汽车电子、电气系统、ATV沙滩车、电动机车、摩托车零部件等; 化工类:化学助剂、石化产品、塑料制品、化工设备、精细化工、橡胶制品、实验室用品等; 电器类:取暖器、氧气机、吸尘器、视听器材、厨房电器、冰箱冷柜、空气净化器等; 机械类:机床、仪表、矿冶机械、机械学、动力工程、电梯、建工机械、化工机械等; 电气类:电工设备、电气运行、电气结线等;
法律类:法律、法规、合同、章程、协议书、意向书等;
经贸类:市场调研、企业管理、进出口贸易、物流配送、商业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金融类:金融、股票、证券、税务、信贷、保险、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等; 医药类:保健、临床、解剖学、生理学、药物药理分析、医疗器械等;
建筑类:建筑、建材、装饰、环境艺术等;
其他类领域翻译
通用文件:信函、企划、意向书、简历、邀请函、简报、营销资料、成绩报表、出国材料制作、用户手册、外文名片、培训资料、电视剧本、散文、小说、论文、诗歌、广告、文艺、杂志、影视等;
技术文件:技术规范、操作说明、招标投标书、产品说明、设备生产线、设备安装等; 商务文件:公司介绍、商业报表、信用证、年报、公函、财经分析、营销资料、市场调研报告等;
法律文件:合同、协议、法规、公证书、政府公文、章程、条例、公约、判决书、公文、合约等;
评估文件:资产评估、地产评估、审计报告、无形资产评估、可行性报告、土地评估等; 媒体文件:各种格式文件的排版、网站翻译、VCD等影视文件的配音、字幕制作等处理; 翻译语种:
英语、日语、韩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希腊语、荷兰语、瑞典语、芬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丹麦语、罗马尼亚语、印度语、越南语、蒙古语、马来语、印尼语、泰语、老挝语、藏语等及其它多个语种
第五篇:10个不得不知的心理学效应
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文:清源·王晴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为何能够坚贞不渝? 为什么人们喜欢凑热闹?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由于人们对父母反对等恋爱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会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
二、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 “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效应,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四、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
五、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无论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令仍未能完全理解。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Beecher)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安慰剂,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绞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安慰剂效应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的现象。我们应当记住,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六、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由他们提供的“假信息”最后出了“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权威性的预测”引发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较高期望,就是这些教师的较高期望在8个月中发挥了神奇的暗示作用。这些学生在接受了教师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信息之后,会按照教师所刻划的方向和水平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从而产生了神奇的“期望效应”。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我想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你的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也给老师提个建议:凡是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课堂上能少讲的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那么,你还给学生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
七、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从1927年到1932年,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宣泄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八、维特效应
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讲的是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为此,好几个国家将《少年维特之烦恼》列为禁书。
“维特效应”,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就像情绪上的“流感”。媒体对自杀新闻的大肆渲染对于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诱导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大肆渲染。结果从当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当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有几名死者留下遗书,清楚写明其自杀与张国荣轻生有关。
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可以说,如果每一起自杀都要报道的话,恐怕整张报纸都装不完。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人自杀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当然跟中国社会转型期急剧变化,人们承受的精神和物质压力越来越大有直接的关系,自杀行为的增加,也不能全部怪罪于媒体。但是正如笔者前面所说的,媒体的自杀新闻与自杀行为的增加确实有不可回避的关联。仅仅出于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考虑,媒体也应该主动进行反思并警醒。
社会可以关注自杀现象,但不应炒作自杀个案,或者把自杀“娱乐化”处理,而应该在报道中采访一些专家学者等,突出心理危机干预,从而启发公众对自杀背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九、刻板效应
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等。
刻板效应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有的领导者认为爱挑毛病的人一定是“刺儿头”,沉默寡言的人一定城府很深;活泼好动的人一定办事毛糙,性格内向的人一定老实听话;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此外,还有地域上的刻板印象。
十、破窗效应
所谓“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破窗效应”理论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