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26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
本文档由云轩亭论文网整理提供!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
开展 “三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继续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可以使党员、各级机关干部和党组织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这不仅可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且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开展 “三项活动”可以切实有效的增加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广大党员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今后,“三项活动”的做法要长期开展下去,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群众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党员只有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因此,必须注重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各项历史使命。从实现党的任务看,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能获得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不管我们党的发展有多么快,党员所占人口比例总是较小的,不管我们的党员有多么优秀,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力量总是有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靠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也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靠制度来坚持[1]。通过参加“三项活动”,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干部作风,改进机关工作。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突出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保持同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稳固的基础。当前农民增收趋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农民群众最关注、最盼望的事情。因此,在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发展主题,咬定发展不放松,常思富民之策,长兴富民之举,带领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
3、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三项活动”带有根本性,能突出地反映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这是因为,党员机关干部“三项活动”的开展,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既是我们党整个肌
体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泉,也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基本条件。
4、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只有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2]
二、对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建议。
开展“三项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两降两升两改善”目标,即群众信访量、执法服务投诉率明显下降,干部队伍公信度、群众对党群干群关系满意度明显上升,困难群众生活、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因此,“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活动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因此必须把他们有机统一起来,把开展“三项活动”与抓好集团扶贫(整村推进)、城乡支部结对
组织建设等工作整合衔接起来,把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与解决问题、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因此,落实联系群众的制度,要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多办顺民意、凝民心、增民利的实事,绝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优化服务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党员队伍流动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组建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在促进传统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要抓紧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激励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它可以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开展“三项活动”满意度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努力营造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党组织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考评目标中,要引入群众评价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公认度,作为党员民主评议中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使群
众基础好、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得到提拔重用,使那些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批评甚至被降职、撤职,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社会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第二篇: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对于搞好党员干部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而加强和改进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既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建党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
群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顽强拼搏,与人民打成一片,真心地为人民服务,解民忧、解民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做到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二、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同群众的感情淡化、疏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逐步显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并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良倾向。
三、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是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走到人民当中去,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需要党和党员干
部做些什么、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他们困难及问题。因此,中央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伊始就提出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就是目标之一。如果我们不能密切联系群众,走到人民当中去,不接触人民、不亲近人民、不帮助人民、不团结人民,而是脱离人民,那么就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性教育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心系群众。“老百姓在我们心里有多重,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敬重。”作为街道办的领导干部,要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一言一行要考虑群众利益,始终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为民的重要目标。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了解民情,把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贯穿于想问题、办事情的全过程。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去采纳民意,到最困难的、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了解民情,真正弄清群众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把群众最想办的事情摸准,把群众最困难的事情搞清,把群众最愁得事情弄明。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倾听普通群众的呼声,询问困难群众的疾苦,了解各个社会阶层的发展需求,关心外来务工
人员的生产生活,多角度、全方位、经常性了解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进一步畅通听取民意、反映诉求的渠道,广泛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其次帮助失业群体实现就业,积极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尽心尽力帮助失业群众找工作;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帮困助学,并积极动员驻地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力争实现无贫困失学现象,激励贫困学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回报社会;帮助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身边的创业典型,在群众中营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向创业群体提供各类信息,促使他们提高创业能力、开拓创业空间;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家庭,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信心。
共产党员只有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广大群众只有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下,才能真正长期得实惠。因此,我们要以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着力构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篇: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乡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并加强督办和指导,在全乡掀起了“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热潮,让创先争优活动深入人心。
一、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酿造创先争优活动氛围。自2010年年初,乡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后,我乡加大了宣传力度,在木梓有线频道设置了滚动式宣传栏,宣传传先争优活动意义;在乡村比较醒目的位置挂上了宣传标语,酿造良好氛围;在各村党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了创先争优目标承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实现全民参与。一系列的宣传,让群众知道创先争优,参与传先争优。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我乡精心组织,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2010年、2011年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活动,让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实际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开展了2010年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及群众评议活动,让基层党员干部了解了自己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失,不足之处及时整改;开展了2011年传先争优讲评活动,基本做到了“一季一讲评,半年一点评,一年一评议”。另外,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严大平、杨桂珍、杨善洲等先进典型活动,使基层党员思想受到熏陶。
3、加强督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为确保落实,乡党委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对全乡各党总支、支部进行督办检查,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做得不足的提出整改措施,督办检查结果以情况通报的形式下发到每个支部,并将之纳入考核结果。
4、树立典型,激励群众融入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乡注重树立身边典型,激励各单位创先进、共产党员争优秀。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乡党委对雷畈村、金垱村等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和平、黄琼华等35名优秀共产党员,王建明、杨自炳等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杨春才、刘小双等10名抗旱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群众中树立了先进典型,为创先争优设置了行动指标,成功激励了群众创先争优活动热情。
二、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的一些思考
目前,我乡所有党支部均参与到了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但是创先争优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群众的生活工作中来,在基层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任重道远。
在基层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存在以下阻力:
1、群众对“创先争优”的认识不够。在基层,群众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党员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没有体现党员优越性及带头作用,这些对基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带来很大压力。
2、因条件限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因经济条件等限制,基本保障得不到落实,对群众激励作用大大减弱。
三、在实践中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的一些做法:
1、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确保活动定时开展。“三会一课”制度的建立,大大增加了支部活动的开展率。每月一次支部大会一方面使党员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使党员群众认识到党员的优越性。定期开展活动使党建工作在基层形成习惯,有利于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的形成。
2、建立了“一诺两述”制度,确保活动有效落实。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我乡切实做到年初党组织、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年底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向群众、向组织进行述职,让创先争优活动得到落实。“一诺两述”制度的产生,实现了党员和干部的互动,落实了群众监督机制,扩大了参与对象范围。
3、定期督办检查,使创先争优工作成为日常工作。为使基层高度重视,乡党委成立工作专班定期走访各总支、支部进行督办检查。多次的检查使各总支、支部认识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意义,也让创先争优工作深入人心,成为日常性工作,大大促进了创先争优工作常态化的形成。
四、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建设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过程中,我乡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队伍建设跟不上。我乡党员老龄化比较严重,40岁以上党员约有81.8%;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达到57.5%;同时大多数年轻党员外出打工。由于党员老龄化严重,对参加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大大增加了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形成的阻力。
2、经济条件跟不上。目前我乡24个村(场),只有大概7个村有自己的资源,不足一半的村(场)有自己的发展项目,有10个村(场)集体经济尚不足5万元,大大制约了创先争优长期开展的经费保障。
3、发展意识“跟不上”。由于队伍的建设没能很好的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党员党性意识薄弱,没能很好的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没能很好发挥,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渐减弱,严重制约了党组织在推动村级建设的领导与推动。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一是党员队伍新力量注入缓慢,造成青黄不接;二是地域性经济落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无心村级发展;三是因条件限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群众对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
五、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畅销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新力量注入缓慢,党建工作和村级工作越来越细化、复杂。建立健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在操作中,可以健全四个机制,确保创先争优工作扎实、长效开展:
1、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考核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实现创先争优,关键在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对创先争优的认识力、执行力和落实力,直接决定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力度、速度和深度。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就是要着力提升党员党性教育培训、党员服务群众、党员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到的新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生产中来,要使广大党员在党内要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推动培训与实践的结合,解决思想上“跟不上”、工作上“拿不下”的问题。通过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使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是加强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是形成定期征求意见及反馈机制。结合实际,为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提供平台,深入推进“干部走访”、“结对帮扶”等活动;同时,对群众有针对性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做好解决与落实,要及时反馈。二是建立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机制。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要建立“党员公开承诺服务制”、“党员限时办事服务制”,深入开展“当示范标兵、树行业新风”具有特色的群众满意活动,为群众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便捷服务。增强党务政务公开内容更加透明、到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三是积极构建适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工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2、建立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创先争优重在经常,难在长久。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如何保持先进性是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监督,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完善党外监督制度。坚持实行公开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制度,依据党的规定和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组织群众定期对党员思想作风、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要通过纪律监督,充分发挥党纪政纪的纲性约束和震慑力,净化党内风气,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的先进性。
三是严格个人自律制。保持党员先进性要严格个人自律,注重自我修养,自觉做到“三自”:一要自重。广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名誉,注意自身的形象,实事求是,踏踏实实,不做与党员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二要自省。要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提高修养,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和高尚的精神。三要自警。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自我限制。在端正党风政风上,要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党的形象联系起来,把廉政和勤政结合起来一起抓,使自己成为廉洁有为的模范。
3、健全建立健全党员激励保障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在活动中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工作机制。把“树党员先锋”、“当时代标兵”、“争业务骨干”等主题性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尊重党员的创业精神,深入挖掘党员的工作潜力,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
二是建立党员业绩考评机制。以中央明确的“五个好”、“五带头”的先进性标准为参照要求,结合各行各业、本单位实际,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实施细则,使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上。
三是落实好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要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确立党员在管理和处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政治上重视,生活生关心,工作上支持,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4、建立健全典型引导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在活动中的群众基础地位。
一是树立集体、个人的先进典型。既要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也要树立一般党员的先进典型,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和群众,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参照力和说服力。引导党员“学习身边人、干好当前事”,在平凡的工作中见伟大。如果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群众的利益就会有保障,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二是要强化激励,增强党员争当先进典型的动力。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运用典型激励和荣誉激励,弘扬正气,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党员的进取意识和荣誉感。
三是要广泛宣传,扩大党员先进示范的效果。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抓住先进典型最能体现时代要求、最具示范、引领作用的本质内涵,深入挖掘,反复宣传,用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党员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努力创造党员奋勇争先,干部以身作则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发言稿).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和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项持久性工作,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持久化,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永葆先进性,是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充分理解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应该说,经过持续多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整顿,以及先后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也有显著增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给党的队伍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一些党员干部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领导干部作风浮夸、思路陈旧、工作不实,甚至盲目追求短期政绩等等,不仅影响阻碍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发展步伐,更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步伐。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党是一个7600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没有一套完善和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那么保持党的先进性将会是一句空话,党的执政使命则不可能完成。因此,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好、引导好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创先争优活动成果长期发挥作用,不仅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需要。
二、鄯善县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具体实践
正是基于对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县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初,就认真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做法,并结合具体实践不断探索,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1、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中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引领科学发展的前提,更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强大动力。县委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进一步健全完善《鄯善县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坚持通过“专家课堂”、“网络课堂”、“流动课堂”、“研讨课堂”全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并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相应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明确学习重点,认真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意识。结合县委的部署,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坚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一些党(工委还借鉴县委对科级领导干部考学、测学办法,积极采取评学、述学、测学等措施激励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后,县委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层层组织学习,反复进行对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目标。同时,县委还健全《“四个一百”工程实施办法》、《党员干部服务“三农”实施办法》,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选拔干部赴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或到产业园区服务
生产,努力构建“学习培训+实践教学+服务产业发展”的干部培育成长链。
2、在规范步骤、突出特色中建立健全党员公开承诺和领导点评制度。为增强承诺的针对性、实效性,县委进一步规范党员公开承诺程序步骤,提出承诺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项内容开展,通过召开承诺大会、制作公开栏等方式,广泛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相应建立了领导带头、结对帮带、群众监督、督促检查“四项”机制,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践诺。为了避免活动流于形式,按照中央、自治区、地委关于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要求,县委还扎实开展公开承诺“回头看”活动,重点查看“七个是否”(即是否体现先进性要求、是否体现岗位和职责特点、是否符合群众意愿、是否进行公开公示、是否按时高质量完成、是否制定整改措施、是否建立长效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跟踪督促整改,做到项项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确保承诺如期兑现。
同时,县委还按照自治区、地区对领导点评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做好点评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领导点评在“实、活、严”上下功夫:“实”即突出点评内容的“实效性”,注重围绕中心工作、本职工作、为民办实事方面明确点评内容,把班子建设、年内重点工作、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纳入必点内容,确保点到“要害”。“活”即突出点评形式的“灵活性”,对班子重点点评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构建和谐、加强团结等方面情况,对党员干部重点在带头争
创、绩效廉洁、承诺践诺等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赴基层点评、集中点评、逐个书面点评,活化点评形式,突出点评的针对性。“严”即突出领导点评制度的“严密性”,建立了点评档案,对点评领导、点评党员、点评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建立台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肯定推介,对整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进行严肃处理。截至目前,全县394个党组织承诺事项共计1124项,已兑现1013项;8612名党员承诺事项共计15939项,已兑现13000余项。县级领导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点评16场(次,366个党组织、10184名党员参加了点评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分析领导点评,整改落实领导点评意见7762条,其中党组织整改落实领导点评意见346条,党员整改落实7316条。
3、在结对帮带、共驻共建中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在深入开展“联乡驻村入户”、村企共建、村居共建等载体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全县107家“联乡驻村入户”单位、83家非公企业、15个社区党组织定期深入开展帮扶共建活动,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推进形成帮扶长效机制。并充分发挥“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在设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将部分建棚、定植等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分配到“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并抽派一批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到设施农业建设一线锤炼。为了确保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长效化,县委还将“联乡驻村入户”活动纳入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建目标责任制及主要领导考核工作中,把联系点干部群众满意情况作为“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及主要干部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切实通过捆绑考核,督促“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中创先
争优,推进城乡互帮互助工作的常态化。同时,县委还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双贴”服务活动。围绕贴心服务群众,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察民情、帮民困、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主动深入农村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贴身服务企业。着力解决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上存在的困难,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促使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在探索实践、分析总结中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机制。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县委认真探索实施“堡垒工程”,将鲁克沁镇三个桥村、辟展乡马场村等6个后进村作为“堡垒工程”试点村,选派了33名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到试点村任职,并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拉动、产业拉动等有效措施,坚持清财、理财、生财一起抓,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总结后进村整顿经验措施的基础上,县委以“五个强化,五百服务”为实践载体,推进社区后进党组织集中整治,坚持从治“乱”和治“软”着手,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星级”评定工作机制,努力健全城市维稳、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维稳能力和服务水平。
5、在联系群众、解决问题中建立健全民生建设长效机制。
围绕“民生建设年”的工作要求,县委以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民生服务工作网络,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重点实施13项惠民利民工作,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切实让发展改革成果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方面,建立覆盖全县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全面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城乡社会保障提升方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制度,扩大城市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建设,全县60周岁以上农村户籍的老人养老金在去年发放75元/月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发10元,并建设1610户安居房和4674套保障性住房,切实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惠农富民补贴方面,稳步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落实补
贴资金450万元。教育保障方面,继续实施高中免收学费政策,巩固落实“两基”成果,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力度。
三、建立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建立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巩固了创先争优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下力气进行解决。
1、党员干部认识上还存在诸多误区。一是“麻痹松懈”的错误认识。经过党组织先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一些党员产生了麻痹忽视、松劲懈怠的思想,错误地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也只是一项载体活动,活动结束机制建设也没什么用场了,因此对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忽冷忽热,上面催紧时抓一下,不催就不动。二是“漠不关心”的思想态度。在我们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中发现,仍有少数党员认为建立长效机制是分管党建领导干部的事,其他党员干部没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只是进行一些表面动作,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2、长效机制建设的影响力不深。虽然全县多数单位基本形成
了创先争优工作制度,但一定程度上存在落实难、执行难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找不到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对创先争优活动指导不到位。并有一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因为考核奖惩中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影响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长效机制的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宣传氛围上的不足,一些单位将宣传工作流于形式,简单地表现为贴几张标语、悬挂几幅横幅、发放一些宣传单,党员群众到底了解多少却很少有人问津。另一方面表现为执政运行机制上的不足,仍有个别部门或领导在具体工作中存在重经济、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对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党员素质抓得不紧,这给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巩固党的执政效果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4、长效机制监督体系不完善。一是监督体系不全,监督主体职责不明。基层党组织对本级党员履行承诺、创先争优的监督措施不多,监督内容过于简单。而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办法不多,尤其是建立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方面督促少。二是监督渠道不畅。尽管县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了群众参与和评判措施,但群众和普通党员的监督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之党员“进出”制度存在“入口”宽、“出口”窄的问题,都间接影响了其他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
四、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不是简单的工作制度相加,而是党组织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联动系统,应结合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逐步建立完善一套系统合理、新颖务实、长远有效的工作机制,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必须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树立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责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目标,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履职尽责的工作能力必须高于群众。为此,要坚持不懈地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保证创先争优的理念入脑入心。一要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机制。完善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考学评学、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创先争优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并作为推进工作的标准和价值尺度,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二要健全调查研究机制。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创先争优的激情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把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措施,促进形成重视调研、全员调研的浓厚氛围。三要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创先争优深入开展的宣传分工负责制度、舆情审查分析制度、信息网络制度、快速反馈制度等,切实树立一批身边的创先争优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和群众,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参照力和说服力,不断放大典型效应,引起共鸣、增强效果。
2、必须构建督查评估机制,形成创先争优的正确导向。
只有对创先争优进行严格监督,对创先争优活动效果进行正确评估,才能树立正确的导向,引领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一要健全监督制度。进一步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廉政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群众定期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发
挥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力,净化党内风气。二要健全实绩考评机制。根据岗位工作特点,注重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环境和保障民生的实际政绩,不断完善考评内容,改进考评方式,扩大考评民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三要健全综合评价机制。要把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创先争优的有效做法要进行定期总结,对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要予以坚持和不断完善,对一些不符合与时俱进要求的工作机制及时要进行修正。
3、必须构建服务群众机制,打造创先争优的服务链。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证基层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进行,必须要着眼基层群众基本需求,不断完善服务群众机制。一要形成定期征求意见机制。结合实际,实行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接待日制度或信访接待制度,采取主动接访、问卷调查、网上征询、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方式,为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提供平台。二要建立健全咨询论证机制。大力推行党内工作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定期将各部门或各单位即将推行的新政策或涉及广大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进行公开,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并认真进行解释答复。组建专兼职决策咨询专家队伍,并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防止重大决策失误的发生,确保党组织科学决策能给群众带来预期实惠。三要完善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制度。结合实际规范承诺、跟踪问效、督查践诺、分类指导认真评诺等办法,使公开承诺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作风养成,切实通过承诺为群
众提供和创造更多便捷服务,让创先争优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督查落实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修正和完善决策的有效途径。只有形成良好的督促检查机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决策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4、必须构建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负责,纪检、宣传等部门相互配合,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部参与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体系,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议事制度,使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任务有部署、工作有落实、进展有督查、结果有评价,切实把创先争优贯穿整个十二五规划实施全过程。二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创先争优目标细化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党员和干部头上,使创先争优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并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结合地方或部门工作实际,合理设计载体,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搭建平台,并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党员的工作潜力,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结合评议结果综合运用政治、精神、物质激励措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进展。四要建立党员业绩考评机制。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使创先争优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上。五要健全选人用人长效机制。大胆提拔使用那些能在工作中创先争优、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优秀党员干部,形成推动创先争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第五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严控质量安全
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关注又非常揪心的焦点问题。一方面,铁路和城轨建设行业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考核处罚非常严厉;另一方面,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使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有序可控,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法律规章,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这是摆在我们电务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非常突出的课题。
一、必须对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铁路和城轨建设的快速发展,把安全和速度提到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点上。而动车、高铁是极高风险的行业,在时速200公里至300公里的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将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血的代价,造成不可挽回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制约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所以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务必常抓不懈。
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保证质量安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事实已经证明:一项重大伤亡事故的出现必然会波及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必将影响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人命关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肩负的责任,决不允许我们有点滴的懈怠;事关企业生存,我们务必不能懈怠。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要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首要环节。施工现场危机四伏,隐患丛生,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必然会自毁信誉,对企业将是致命的伤害,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何谈市场,何谈竞争,何谈发展,何谈做强做大,何谈提高员工收入。
二、必须正确理解对待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使质量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时间紧、任务重、站前工期挤站后工期;设计文件、技术方案和工程数量变更贯穿始终;施工条件不具备、交叉施工干扰等对质量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问责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严格实行,使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讳言,我们在工程施工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铁客专建设中,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锻炼队伍、增加效益、提高信誉等方面取得了一流的业绩,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漏洞存在:
1、对质量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工程实施中未能处理好质量安全与速度、质量安全与效益、质量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2、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个别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图纸审核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质量安全标准、规章制度、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形同虚设;质量安全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质量安全检查不深、不细、不全面,监管力度缺失;存在部分走过场的现象。
3、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质量安全制度规程不够完善、不适应发展要求,技术交底、质量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现象还存在。
4、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即业务技能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
三、必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上述问题说明我们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确保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程、制度、责任制、落实、追责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各项目均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召开会议的间隔、需解决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在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质量部,确定其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之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扰其工作,确保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
(二)持续改进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在思想、技术、组织、资源和制度五个方面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随项目规模、环境条件等变化不断调整,做到持续改进,满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
(三)落实责任。在技术质量安全方面,建立健全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层层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对涉及各部门的责任如技术培训、质量安全教育、现场检查等进行明确定位,确保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涉及施工质量安全各环节中的每一个岗位、人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进行详细分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四)建立和完善领导包保、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对领导包保、定期检查的项目、时间、内容、方式、频次、问题处理、信息通报等做出明确规定,通过领导包保、定期检查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执行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五)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通过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定期通报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使质量安全制度、规范、流程等得到严格执行,使过程控制(包括关键工序、危险部位和质量安全管控薄弱环节等)更为有效。
(六)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结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建立质量安全问题、故障、事故登记备案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使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控制成为一项不可或缺、长期坚持的工作,实现对质量安全隐患的“零容忍”。
(七)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赋与质量安全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及个人权力,对发生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执行质量安全制度措施、未完成质量安全责任目标、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的,行使“一票否决”权。制定“一票否决”办法,明确什么问题否决什么,否决广度、深度,否决的方式途径等,以增强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八)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加大质量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教质量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的质量安全行为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进而实现员工质量安全意识质的飞跃,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为中国通号天津工程分公司总经理)
自去年8月1日起市行政服务中心导入、运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中心”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贯标过程中的一系列准备、执行和改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功效;同时也激发了整个中心内找不足,外靠监督,抓好质量,促进服务的意识,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把窗口建设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在此过程中,财政支付中心完善了原有的制度,如:内部检查制度、作废支付令检查制度、空白凭证领用制度等,窗口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建立贯标长效机制。那么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有哪些呢?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在打造“政务超市”品牌时引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向服务对象承诺我们的服务质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鞭策我们“中心”人不断努力,提升服务。为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积极参与,把我们的质量目标定为长期目标,自始至终贯穿于日常服务中。
二、符合贯标程序自身内在的要求。认证审核只是抽查了几个部门,监督审核要在3年内要检查所有部门,并复查已检窗口的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若再次发现问题还有一个复查、改进、提高的过程;若遇上级重大政策调整,相应的执法依据都要调整,这又牵涉到审核。所以“中心”人要有紧迫感、责任感。
三、市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特点决定了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实行长效管理是保证“中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金钥匙。市行政服务中心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晴雨表。“中心”成立三周年,目前正处于稳步发展期,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贯标的长期性。
1、“中心”靠依法行政提供服务产品,严格按程序来操作,面对的顾客是广大的群众,实施窗口化管理,具有公开、公平、公正性,是廉洁高效的部门,深受群众欢迎。
2、窗口人员流动性大,窗口业务不同,业务量有大小,服务质量有高低,要用质量管理体系来覆盖各窗口工作,本身就存在贯标的复杂性、艰巨性、不稳定性,需要协调、适应、融会。
3、群众满意度决定我们工作的好坏。窗口的工作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服务得好,受群众表扬,服务得不好,就会受群众的批评,甚至投诉,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声誉,还影响进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的形象。所以说窗口无小事,只有正确定位,履行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4、持续改进是“中心”永恒的要求。大至上级法律规章制度的修定,小至窗口工作流程的完善,都是持续改进的客观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同是持续改进的客观要求。“中心”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事项于一身,是直接履行行政许可事项的重要场所,将持续改进方针导入窗口建设,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应急机制,比如: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等,这将确保“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
基于以上认识,怎样实施长效管理呢?
一、“中心”人员思想统一,正确对待,主动落实。采取会议、文件、制度形式让每一位“中心”人了解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投入,将“质量型”、“长效型”意识融入到服务中去。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配套制度。
1、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制度,将总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窗口,由窗口负责人负责,各岗位人员按工作手册开展工作,实施责任追究。
2、完善“中心”现有的规章制度,科学化、人性化对待窗口建设。
3、建立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4、内审员建立定期内审制,避免一次性检查后不再重视。
5、完善公示制度,不仅指公示制度部分还包括公示服务的“量和质”。
6、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加强考核力度,确保长效机制得到落实。
1、建立考核小组,明确考核内容、成员、方式、时间。
2、组织考核,现场打分或评议。
3、反馈考核情况,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上是基于我在贯标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抛砖引玉,欠缺的地方请多指正,以便于我们持续改进,使质量方针体现在日常工作和服务中,体现出长效性,使“中心”经得起内检外审,成为群众满意的部门。
摘要 电力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必须有系统地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而且要长抓不懈,才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危险点预控 反习惯性违章 标准化作业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防患于未然,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出实效。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1.1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实践证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必须加大力度,分层次对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主管生产副职、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安监系统人员进行正规系统的安全培训,以帮助各级领导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企业亦应对中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尤其是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以提高职工尤其是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生产人员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如因培训不良导致事故,应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企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模拟化和经常化的培训手段,对主要岗位都应通过培训考核,竞争上岗。
1.2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企业应采用走上街头和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观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和重要意义,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1.3设立安全教育室
根据国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要求,企业应设立安全教育室,经常对职工进行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做到:常教常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4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作业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和警语,在一次变电站和基建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警语和安全传画,增强现场安全氛围。
2树立风险意识,开展安全性评价,实行闭环管理,持结改进
安全性评价,作为新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作用极大。
安全性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闭环控制手段,核心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辨识就是找出人、设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风险;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评估就是评估和分析风险手危害及危急程度,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风险控制就是采用适用性措施去控制和管理风险。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以便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安全性评价工作贵在真实,重在整改。它有利于企业摸清安全底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打牢安全基础。这一工作如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并与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切实搞好危险点分析预控,防患于未然
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想就可以发现。比如:正因为人们知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事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登杆作业前,人们也会预感到存在坠落的危险,因此,上杆之后,上心地挂好安全带。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人们仅凭经验或想象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控。潜在的危险点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去认识它和控制它。
预控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是有目的地运用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根据豰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情况,采取的控制危险点的措施才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进行危险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各类电力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作为分析预控作业中存在危险点的行动指南。
收集的资料必须实。一般地说,在以过去作业情况作为依据时,其作业情况与将要开展的作业情况(时间、地点、作业过程、使用的工器具、作业人员的素质等)越类似,相比照而推断出的危险点就越准确。因此,选择过去进行的作业一定要有类比之处。对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的作业,除了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出概略的预测外,应把整个作业过程分为若干小阶段,预测出每个小阶段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业阶段越短,预测出的危险点越可靠。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危险点得到有效控制。
实践是检验预测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作业前预测到的危险点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还必须接受实践的验证。同是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是准确无误的;反之,与实际作业情况不符或部分符合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有误,应该及时总结并依照实际情况重新作出预测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和安全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安全性评价侧重于设备和管理的评价,而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于人身事故的预防。危险点分析预控要与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结合起来,以不断增强职工的风险意主只和遵章守规观念。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注重实效性,实行动态分析预控,结合作业现场实,补充预控措施,以防意外。
危险点分析预控作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以胑抓一阵子,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企业应结合“春、秋检”等工作,充发发挥班组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求真务实,抓出成效。
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班组作为安全大厦的基石和反事故斗争的前沿阵地,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一是要选拔一个好班长;二是要规范班组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日活动,注重安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事故分级控制”,班组重点防止异常和未遂;四是要组织班组成员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和标准化作业工作,超前预防各类事故。
5反违章,除隐患,预防事故从源头抓起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长期存在又较难铲除的痼疾,要从根本上纠正预防它,必须加大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5.1反习惯性违章的重点是基层班组
根据电力系统统计,企业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和由此而诱发的事故中,有90%以上发生在基层班组,可见,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的多发区。因此,基层班组是反习惯性违章、消灭事故的前沿阵地。只有基层班组杜绝了习惯性违章,实现了安全生产,才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反习惯性违章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
反习惯性违章能否取得成效,不仅仅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心、态度是否坚决,制定的措施是否得力,而且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怎样。如果企业领导带头遵章守纪,杜绝习惯性违章指挥,职工就能跟着学,照着做,就能带出遵章守纪的职工队伍。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习惯性违章指挥不根除,习惯性违章操作和作业也不可能杜绝。所以说,反习惯性声音,必须抓住企业各级领导这个关键。
5.3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在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的准则,反习惯性违章也不例外。如果发生习惯性违章甚至造成事故后才去抓,不仅难于纠正,而且损失也大。只有把功夫下在预防上,抓苗头,抓异常,抓未遂,把习惯性违章制止在萌芽之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放在预防上。
5.4对习惯性违章要严厉处罚
一些企业存在的习惯性声音现象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处罚不严失之于宽。事实证明,只有从严惩处,罚得使人心痛并彻底醒悟,才有可能铲除习惯性违章。
5.5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要预防因习惯性违章而诱发的事故,既应解决好习惯性违章者晕个主导因素,又应注意解决好操作对象、作业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单调人这个主导因素、而忽视客观条件,这不符合预防事故的客观规律。因为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自身的技术、经验、能力、体力以及情绪、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难免出现差错。箉是有的职工往往因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和习惯方式,虽然身临险境而不知避险,再加上有的企业设备陈旧,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因此,必须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不断完善安全记设施,依靠高、新科技手段,防范习惯性违章及可能此发的事故。
6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
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所谓大安全观就是把以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不断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说到底就是把安全和环境、健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安全的目的不仅要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人作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保护人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扩对安全认识的视野,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学习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如南非NOSA安全管理系统;“三标一体化”管理;同业经等,以此推动大安全行动的进程。
7深入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
标准化作业就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事先设定的唯一的程序作业,一丝不苟地执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实现作业人员行为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规范生产、施工现场的一切作业活动,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控制。企业应编制安全作业指导书,统一并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每个企业都要选定各专业标准化作业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从现实情况看,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必须以遮栏实行全封闭,作业人员通道合理布置,特殊情况下应设临时警示标志呀专人监护;送电检修作业要逐步完善标准化的安全设施;配电系统要严格执行配电安全管理规定并逐步实现配电管理规范化。施工企业应继续推进并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修造企业要加大标准化作业的力度,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要恪尽职守,重心下沉,深入班组,指导班组卓有成效地开展好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工作。
8实现多支点管理
各级领导应树立多支点、多层次的管理意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立足于多支点、多层次,实行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的综合利用,要不断增加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技术含量,每一项作业都要有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现场作业除了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监督、监护、警示手段外,还要主尖用科技设施保障,做到万无一失。
8.1抓好“春秋检”两个重要环节
借鉴历年“春秋检”事故教训,以防止误操作和人身感电为重点,企业应揣摩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各级调度部做好综合平衡,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