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答辩流程

时间:2019-05-14 23: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本科答辩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本科答辩流程》。

第一篇:电大本科答辩流程

电大答辩一般是10~12人为一组

有两轮第一轮是论文陈述,第二轮是回答老师给予的三个问题。

第一轮自我陈述:准备介绍论文的东西4~5分钟,大约400~500字即可,无需脱稿。论文陈述的内容是 设计这篇论文的目的和在这篇论文中得到的收获 包括还有哪些不足。(有些老师不喜欢对着稿念,自己就大概准备一下,网上的论文答辩套路可能不太管用。)其中在陈述过程中考试可能会提问论文中的关键部分你要自己找得到。

完了老师就开始对你这篇文章评论,随后其中一个老师会给你提三个问题,写下来(回答完了还得交给老师)。

提问的内容基本都在论文当中,包括涉及到的含义和论文中所要阐述的东西,会有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准备,尽量简短意赅。

然后就对问题进行回答:读一边自己概括的问题回答,然后是老师问什么答什么,最后老师会对你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论文答辩才算完成。

提醒一下申请学位的同学老师会格外严格,这里所谓的“严格”有很多内容这个自己理解,基本如果可以上报的都需要做修改,幅度还不小。

不申请学位的同学老师就走个过场态度认真即可。

最后一句你各科成绩都能达标,学位英语也能过,可能还会卡在毕业论文上,谨慎为上。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流程》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论文答辩有关规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流程》

本流程在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论文答辩时参考使用,如有特殊情况,由答辩委员会主任临时处理,并应明确记录。

一、答辩人应当使用标准普通话,准确清楚地进行答辩,否则答辩委员会将酌情扣分。

二、答辩采用学生首先进行答辩陈述3分钟,陈述后,由答辩委员提问,学生直接回答问题(每人限3分钟),然后由答辩委员给出评语和分数(分项成绩)。

三、学生陈述、回答问题均采用计时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表达完毕时,必须停止,接受答辩委员会提问。学员可以在回答问题时间富余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是否补充陈述,但必须先回答问题。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表达完毕者,由答辩委员会酌情处理。如有不服从答辩管理,执意不停止陈述、回答问题的,每超过1分钟,扣5分。

教学教务部

第三篇:电大本科

电大本科《美学概论》39个问与答

1、.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四个具体方面:理性与感性;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概念与形象。

2.怎样理解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答: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由此规定了美学的方法论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3.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

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

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4.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

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的个性感悟。同时,对这一审美现象进行理性阐释时,我们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那种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辉煌的无限留恋,以及冷静地面对将要到来的生命黄昏的理性态度。

5.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互动借鉴)的方法。

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体现了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但是,由于美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又必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资源,因而又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特性。

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的方法论要求。只有用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既保持独特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理解对象提供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美学学科知识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知识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6.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四个具体方面:理性与感性;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概念与形象。

7.怎样理解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答: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由此规定了美学的方法论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8.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

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9.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

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

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的个性感悟。同时,对这一审美现象进行理性阐释时,我们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那种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辉煌的无限留恋,以及冷静地面对将要到来的生命黄昏的理性态度。

10.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互动借鉴)的方法。

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体现了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但是,由于美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又必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资源,因而又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特性。

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的方法论要求。只有用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既保持独特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理解对象提供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美学学科知识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知识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11.什么是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具有物质化形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12.什么是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13.什么是技术美

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

14.什么是荒诞

荒诞是西方现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15.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错。这种说法只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16.“丑得如此精美”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对。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艺术家的活动是利用自然和现实提供的材料创造具有表现性的艺术符号,而艺术符号具有奇特的建构力量,经过这种创造性的建构,征服现实中的丑,可以使现实中的“丑”的东西获得美的形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丑得如此精美”成立。七.怎样理解语言论美学如何对待美的本质问题?

语言论美学的核心是追问语言问题,在美的本质的问题上,它认为传统美学的理性与感性问题不再是美学的中心问题,而是新的语言与意义的问题。语言论美学的本质观是:宣布美的本质是伪问题,认定美学的唯一问题是清理语言。

17.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物之间的动感和主体的精神性快感。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动感是人与世界、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它指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18.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史前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不存在美与丑的问题。

第二阶段,动物自然首先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第三阶段,山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

第四阶段,高科技对象,宏观如太空,极地,海底世界等,微观如纳米世界等。

第五阶段,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如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雪崩等。

第六阶段,人体美,人体美是自然美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成为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连接枢纽。

19.社会风俗美有哪些特征?

社会风俗美是指风俗在历史的流变中扬弃了其现实功利性和直接的伦理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审美符号。社会风俗美的三个显著的特征是:丰富的差异性;作为特定地域人民生存根本灵魂的古朴性;顺乎人的自然需求的自然性。

20.文化语境和艺术活动的关系怎样?

答:艺术体验和艺术创造,都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文化语境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规范,为艺术活动制定了基本的审美惯例。另一方面艺术活动又不是消极地屈从于文化语境,而是积极推动基本价值的变革和发展。

21.技术对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技术是人类永远发明、创造、延伸的符号,它对人类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体现在:技术对象的感官形式给人类感官带来愉悦,丰富人的直观感受;技术作为人的自由活动的结果,服务于人类,成为人的文化精神的象征,开阔了人类的审美视野;技术扩大和丰富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内容,给艺术提供了挑战与契机。

22.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答: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

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

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例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作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丰沛的象征性形象,是可见可触可闻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形象,而且这个美的形象不是通过层层逻辑推理得来的,而是人在与落红这个自然物交互影响和应答中直接察觉到的。鲜花而为落红,落红而为春泥,体现着自然生命的流变和内在韵律。

再比如“梁祝化蝶”,这个感动了难以数计的中国人的美的形象,有过诗歌、舞蹈、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而常听常新、百听不厌,每一次欣赏都能激起心灵深处的感动的,还是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运动的节奏、韵律暗合并显现了人心底的情感节律和生命活动,成为至高无上的动人形象。

23.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

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24.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华屋檐,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试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答:这段诗论,以典雅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典雅的形象,生动论述了诗的艺术风格,形象地呈现了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典雅”的含义。

它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艺术形式上的朴素性。艺术意境上气韵的生动性;审美趣味上的超俗性。

茅屋、修竹、白云、飞鸟、浓绿的树阴、自在的瀑布、檐下落花、恬淡的人儿,这些自然的景观无一不是按照自身的生命节奏自由自在地呈现着、运动着,无言而生动,自然天成,平易却尽显高古超凡的风韵。

它们尽性而为,充满内在活力,在平淡中流露出难以抗拒的审美意蕴。同时,这些典雅的事物形象与低俗浅陋的事物决然对立,呈现出一种规范雅致、与势利绝缘的清高风韵,表现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这三方面的美学意义,构成了“典雅”这一美学范畴突出而集中地体现出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

25.什么是审美直觉

答:审美直觉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显著、最基本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动情的观照。

26.什么是审美通感

答: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

27.什么是艺术物化

答:物化是指把无形的体验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艺术物化是指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28.什么是审美认同

答:审美认同是指在审美体验中,主体把自我置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体认。审美认同是艺术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29.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错。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具有的。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因而美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感和快感有明显的区别:

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

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

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

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

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

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

30.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答:对。因为美感虽然是非概念的直觉,却同时具有着理性因素,是直觉中的理解。在整个美感心理运动过程中,理解活动与直觉、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渗透于美感经验诸环节中。它具有前提性和融会性,作为审美心理运动的指向,提升直觉,组织想象,规范情感,在审美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32.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起源的观点有哪些?

答: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感起源的探索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美感是“神赐的迷狂”;第二种,夏夫兹博里认为美感是人的“内在感官”对事物的感觉;第三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认为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或反应,或来自于对客观对象的感觉,或是客观事物的美在感官中的反映(人像照镜子一样在对象上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第四种,认为美感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表现或投射。

33.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答: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直觉。第一,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这是因为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人是开放的存在物,感官就是主体向世界敞开的门户。通过感觉,人与世界展开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作为特殊感受方式的审美直觉也是美感心理的起点,例如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是自然美感产生的感性基础。第二,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和基础。审美直觉是对事物感性形式的观照,这种过程就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情感赋予形式以生命,形式使情感得以对象化,情感与形式的契合就是审

美意象产生的前提。第三,审美直觉指向意义。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审美感觉、知觉、通感都在对事物形式的观照中贯注了情感,也强化了情感。情感驱动着想象,想象所建构的符号宇宙象征着人类的价值与意义。

34. 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

答:审美移情有四种具体类型:一是统觉移情,即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经验移情,即主体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即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即主体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于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

35. 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

36. 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

答: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主体直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敏锐能力。它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是美育的基础。

37. 什么是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

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38. 什么是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例如林黛玉葬花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染渠沟”,清高孤傲的黛玉自爱自怜的情感驱动她格外地怜惜和观照性质高洁却在风雨中飘零的落花,落花这一活的形象就是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同时,落花这一形象具体而可感,这也是在主体情感推动下使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

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丁香空结雨中愁”,人们对这一形象的审美,就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和体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由愁怨的情感使诸种感觉协同起来,集中在“雨中丁香”这一形象上面。同时,“丁香”和“雨”这两种事物也不是机械地并置,而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共同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39. 什么是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题记中说其作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种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第四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自电气1001班的**,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ARM的生物发酵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他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的教导以及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今天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你们也辛苦了。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我的课题的设计要求是在学习单片机的基础上,以ARM嵌入式系统为硬件平台,并结合以太网通信方式,设计能够实现对多台发酵罐进行实时在线监控的发酵过程网络控制系统。针对这个要求,我查找了与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生物发酵以及发酵控制、ARM体系等有关的文献和书籍,并且选定了以太网通信以及多台发酵罐控制作为论文的重点。

最终定稿后,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前两章有关微生物发酵以及基于ARM的以太网通信方式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整个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的部分。硬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上位机PC,第二个是下位机ARM,最后是被控对象发酵罐。上位机PC主要用来监听连接ARM,并对发酵罐的参数进行设定、显示以及校准,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位机ARM则负责采集数据、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接收到上位机PC的控制数据之后最终控制发酵罐的运行参数。并且当以太网通讯链路无法连通时进入脱机工作状态。我选用的ARM微处理器的型号是S3C2410A,其中外围接口设备除了存储模块、电源模块、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之外,最关键的便是以太网模块。由于S3C2410A内部并没有以太网控制模块,因此需要与之匹配的控制芯片。选定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为CS8900A。下位机的操作系统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经过交叉编译器编译之后通过MiniTools将定制过后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载到ARM中。

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包括上位机PC和下位机ARM的软件设计。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主要是整体的设计以及线程处理模块。由于要控制多台发酵罐,因此,必须要能够多任务处理,由于相比较进程而言线程是轻量级的,因此选择了多线程的方式。上位机软件开始运行之后,监听来自下位机的通讯连接请求,当监听到有连接请求时,便创建线程,然后调用线程处理程序。由线程处理程序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显示和发送。

下位机则主要是针对硬件的控制。包括S3C2410的初始化、定时器的初始化以及数据的采集以及输出。下位机除了能够通过接收上位机PC的控制数据从而将控制数据输出到发酵罐之外,如果通讯链路无法连通,在一定时间之内,将自动进入到脱机运行模式。这样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系统的整个通讯过程是基于UNIX的socket编程,采用的是TCP/IP协议。

这个智能控制系统的创新点便是以太网通信以及能控制多台发酵罐。以太网通信相比较其他的通信方式而言更加安全、快捷、方便。而工业通信方式逐渐发展为使用以太网通信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多台发酵罐的控制则主要依靠多线程编程而实现。线程具有轻量级的优势,并且程序的逻辑和控制方式都比较简单。

以上便是我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其中不足的地方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如果有问题回答不出来:抱歉这个问题我没有注意到,可以请老师解释/解答一下吗

第五篇:答辩流程

答辩流程

1、答辩程序。答辩环节需先介绍自己的姓名、部门、竞聘岗位,然后开始演讲本人竞聘报告内容。(3—5分钟)。然后,竞聘人员随机抽选题号,专业题每人两道,非专业题每人两道,共回答四道题。题目均由各部门经理出。

2、主持人宣读竞聘人员抽到的题目,每题重复2遍。竞聘人员分别对所抽到的4道题目回答。每题限时3分钟。

3、各部门经理可以就答辩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提问,没有疑问可直接进入下一环节。(限时3分钟)

4、各部门经理在竞聘人员答辩期间需完成对竞聘人员的竞聘报告评分、现场表现评分。

5、答辩结束后,竞聘人员需将竞聘报告交给主持人,并通知下一位准备。

下载电大本科答辩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本科答辩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答辩流程

    X X大学 X X学位论文答辩议程 (今天是X X教授的学生X X的X X学位论文答辩会,十分荣幸和开心请到在座的各位同行专家作为本次答辩会委员。下面有请本次答辩会主席X X教授主持答......

    答辩流程

    学位论文答辩流程 1.校领导致辞,张卫主任致辞; 2.答辩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秘书及列席人员; 3.答辩委员主席宣布答辩人员名单、次序和答辩要求。要求主要包括:硕士宣读......

    答辩流程

    答辩流程9:30答辩报到(1#3楼会议室) 参加答辩人员,将手机调至震动,放在指定 地点 ↓ 答辩开始:答辩人按顺序进入答辩室,答辩结束后留在答辩室不能离开,直至整个答辩 结束。 (等候答......

    答辩流程

    答 辩 流 程1.答辩主席宣布答辩开始 2.按照答辩顺序,答辩学生依次做自我阐述(约3-5分钟)(自我阐述包括简单的自我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3.答辩委员根据答辩学生......

    电大本科自我鉴定(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即为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大本科自我鉴定,希望能够......

    电大本科论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陕汽集团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问题及方略 专业层次: 本 科 级 别: 工商管理 学 号: ***91 姓 名: 程梓翔......

    电大本科自我鉴定

    电大本科自我鉴定范文电大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虽然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但这种工作→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电大本科自我鉴定简短

    电大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虽然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下面是电大本科自我鉴定简短,欢迎参考阅读!篇一:电大自我鉴定本人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