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日记 “蹭”的意义
教学日记
“ 蹭”字的意义
本周听了张老师的“猫”,特别是关于如何抓住重点词去体会写作的精心,使我深受其益。特摘片段浅评一二。
【教学片段】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教后反思】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像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
本课张老师能抓住“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促使学生对“蹭”的多元解读,并能体会到作家的写作优点。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第二篇:撰写教学日记的意义
撰写教学日记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教学日记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该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包括自己的感受进行记录或分析的过程。写好教学日记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学日记应该写什么呢?
1.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即自己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共鸣的成功之处。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以供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言行不免有失误之处。要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找出客观因素,正视主观原因,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纠正。
3.记教学中的智慧火花。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教师有时候会灵光闪现,突如其来、转瞬即逝,所以教师要利用教学日记及时捕捉这些“偶得”,并逐步将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4.记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与学生交谈或者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因为某届、某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后不免遇到,所以教师要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5.教学日记可记入教案后面的“教学总结”和“教学后记”中,也可记在专用的日志和笔记本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字数要求,但教学日记一定要当天完成。
要想当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养成勤写教后记的习惯,因为反思会使人进步的很快。教完一节课后,想一想,写一写,下次教时再探索,这样循环往复,持之以恒,你的教学定会常教常新,令人刮目相看。
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1.09.26
第三篇:蹭饭散文
“蹭饭”这个词我很熟悉,而且还实施得理直气壮。不过我蹭的不是外人,都是我的亲人。专门有个词形容我的这种行为,就是“杀熟儿”。
我是家里的“老疙瘩”,脾气很坏。对“女红”之类一窍不通。更恶劣的是从小就没学会做饭不说,还经常还嫌弃我妈做得不好吃。
记忆中,我忍耐了我妈“糟糕的厨艺”好几年,一吃饭就带头唉声叹气。我爸“恨恨”地说:“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就差饿你三天!”
当然他不舍得真正饿着我,我也依旧对我妈“作品”没兴趣。就在忍无可忍”又无计可施时,我大姐出嫁了。
当年,对于她结婚的事,我比家里任何人都表现得高兴,我妈问原因,我就说又可以多一个闲逛的去处了。
实际呢?醉翁之意不完全在酒,高兴的原因当然不止是“串门儿”的因素,我小小的年纪用心也是很“险恶”的,我可怜的大姐成了我“蹭饭”的第一个“受害者”。
对于她家,我熟悉的不得了,基本属于踢门就进,吃饱就走的“强盗型”。进屋后就在厨房里一通乱翻。不管她舍不舍得,反正遇到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往嘴里添。
我姐夫敢怒不敢言,对我的态度就是“防火防盗防小姨子”。要知道少年时期正在长身体,我的嘴真的很馋。馋得我基本上忘了顾及他人的感受。去大姐家太多的“蹭饭”经历中有一件事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
那是周末的上午,照例去溜达至大姐家。在她家的厨房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小坛正在腌制中的鸡蛋。
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立即任性地说:“我要吃咸鸡蛋。”
我姐当时的表情有点为难,因为那个时期物质匮乏,肉食是难得的美味。把鸡蛋腌制后,过年过节可以作为一道菜装点一下可怜的餐桌。
但是她看了看消瘦的我,为难的表情转瞬即逝。然后一边切着咸菜丝一边说:“行,我马上就给你煮。”
天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居然还任性地补了一句:“我要吃两颗。”
我姐没有犹豫,和气地答应了。当天的晚餐在她家就算改善生活了,我姐夫面前摆了一颗鸡蛋,而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个后看我姐,她面前就是一个馒头和一碗咸菜,没有鸡蛋。很明显她没舍得给自己也煮一颗。在我的目光下,她平静而满足……
回想起当年的行为,我很内疚。不是我没心没肺,就逮着我姐一个人“荼毒”。那时和她年龄相仿我大哥倒也结婚了,但是他们夫妇日子过得实在不敢恭维,生活中该有的细节被他们弄的很“粗糙”,再加上当年确实也没啥好吃的,他家的饭菜还不如我妈做得好。凭此一点,我大哥算是“幸免于难”。
二哥和我年龄相仿,我青少年时代完全没指望“能去吃他的”。
长大以后我对做饭这事仍旧没啥建树。但是成年了,总不能厚着脸皮再去大姐家了吧。于是没生女儿之前,我和老公的一日三餐的理念就是“凑合”。当然经济条件也好了,不愿“将就”时就去饭店,再不然就偶尔去父母那里感受一下“家里的味道”。
我爸妈最宠我,知道我“嘴刁”。一边嘴上假意埋怨我好吃懒做,一边给我烙馅饼;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
受宠而自由的日子真是快乐呀!
女儿出生后,我不能再“凑合”了,想给她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饭店里相对不卫生,我就开始琢磨着给女儿做饭。
但是别小瞧“做饭”这件事,它其实就像“事业”一样,是需要投入热情和精力才能做好的。我是那种宁可在外面搬砖也不愿意“柴米油盐”的人。于是在厨房忙乎上几天,我就觉得烦躁和愤怒,就得休息个一两天。
再加上老公忙,一个星期在家也吃不了几顿饭。家里吃饭的人少,女儿会说话时就开始不乐意了。
“妈妈,好无聊呀!每天只是咱们两个人吃饭。”
“妈妈,你能把这个菜做得有点滋味吗?”
我烦不胜烦,懒惰时又动了去“蹭饭”的念头。但是,去谁家“呢?
父母年龄大了,就不劳烦他们了。大姐、大哥、二哥他们几个的情况挨个在我脑海里“转悠”
带着孩子去过大姐家很多次,见我们来了,她还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对待我,尽力把饭菜准备的丰盛一些。但是我真心知道,大姐岁数也不小了,锅碗瓢盆大半辈子啦,我外甥女也长大成家,大姐有时也懒得动。
我大哥?别提啦。日子过得还是“粗糙”不堪,比我还能“凑合”。他家我侄女去上大学吃食堂了,他们夫妇好不容易才“解脱”,自然是憎恨厨房的。我闹着要去,他没辙,看在我女儿的面子上做了几顿后就坚决摇头了。实在逼急了就说:“老妹,我请去饭店吧。”
我翻了个白眼:“谁用你请,你不知道家作的饭菜最香吗?”
大哥这边“蹭饭”的路不通,我把“坏主意”打到我二哥身上。他人到中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儿子上了大学以后,他像个老头一样满口“养生”的理念。依我看,他就是闲的发慌。
他美其名曰的“养生”理念中,对美食的偏好大一些。尤其有了特殊的食材后,他孜孜不倦地研究菜谱,心甘情愿地围着厨房忙乎,正符合我“带着女儿蹭饭”的要求。
我心里冷笑着:“小样,我等了三十年,终于可以‘祸害’你了。”
所以不管他上班与否,我隔三差五地给他打电话,发微信,要求去他家吃饭。
他呢?只要单位没事就满口答应。不管多晚去了后总能看见他和我嫂子的笑脸。吃饱了,我站起来就去客厅,他还会拿出他珍藏的好茶沏给我喝,也不计较我刷不涮碗。
我女儿抹了一把沾在脸上的米粒,坐在沙发上心满意足地说:“妈妈,吃得太饱了”。一边看着二舅给她找的电影,她看了一会好像很无意地说:要是我爸能像二舅一样就好了。”
这不,刚才我打电话告诉二哥,我和女儿要去他家吃饭,他虽然还要去机场接人,可是没有拒绝我。
对于我的四处“蹭饭”行为,老爸怕我不懂感恩,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即使你买了再名贵的食材,还得有人愿意给伺候你。”
其实不用老爸说,我也是明白的,我真的不是去“蹭饭”,而是蹭的“亲情”。
第四篇: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模版)
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
日记是致力于学生个人情感世界、生活轨迹以及见闻感受忠实而自由的记录,也是积累素材、练习写作和提升生命质量常用且重要的方式。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因此,肯定小学生日记教学在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必然。
1、锻炼学生笔力,扶持写作起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日记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尺度。②”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划定一个较大的写作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写作。内容、立意、长短、写法、体裁等都没有具体的限制,可以随意写,不拘一格。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长期的日记教学训练,学生放胆写作,吾手写吾心,久之自然会具备多种笔力,系统地掌握写作技能。这样,既扶持了小学生写作起步,又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察、思、辨,促进品行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以视觉为主,融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学生若要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就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小学生日记教学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种习惯。经历过日记训练的学生会在日记写作中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析事明理,扬善抑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深化认识,陶冶情操,发展品行。“正如魏书生为本人日记美育专著《心声》作的序中说:‘日记除了有劝人求真向善爱美的功能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叫做“宣泄”的作用,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了,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③”
3、探求感情轨迹,把握教育契机
学生日记的内容是真实的,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可信的。因此,这是了解学生心灵窗口的第一手材料。认真阅读学生的日记,可以了解到许多在平时根本无法了解到的情况,诸如他们的思想动态,理想的选择,生活或学习方面的特点、习惯、要求等信息。对学生在日记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师须把握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予学生疏导和最大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教学方式难以取代的,更是日记教学的一个优势所在。
4、巩固语言知识,培养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④”日记写作是一种书面言语活动,它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或思维活动。在日记写作时,学生要运用到自己所学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正处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水平发展重要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他们的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地“尝试错误” →“改正错误”→“学会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大量的日记写作积累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流畅自如。实践证明,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言语活动中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坚持练习写日记,即使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语言流利的文章。
此外,小学生日记教学还可以以“写”为本,注重学生自由写作,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项大胆创新的教学行为。
二、小学生日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方面
众所周知,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有很大区别。小学阶段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需要教师教、学生练,日积月累才能习得。日记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言语活动,对小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等正式的教学资料也只是在某一学段简单地介绍一下日记的特点和写法,对于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写作频率、课程保证和如何持续性发展等重要问题少有提及。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编入了日记。编者先在第二十五课编入《雷锋日记二则》,作为讲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日记这一应用文体的特点。然后在“基础训练七”的作文训练中,专门以“作文”的形式来教学日记,训练学生日记写作。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较准确地掌握日记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苏教版”也把日记安排在第六册第七单元。编者编排了一位小朋友关于捉鱼的日记,介绍了写日记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教材对学生日记提出了基本要求:真实、明白、通顺,特别提醒学生别把日记写成流水帐,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日记读给同学或教师听,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但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并没有对学生日记写作次数、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日记教学也没有作出诸如日记指导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指导。这造成了许多教师很不重视日记教学,日记教学过于随意,指导方法欠科学,学生的日记写作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有力的保障。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日记的作用及意义,但由于教学时间、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也未能把日记教学贯彻好。
(二)学生方面
1、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乐园,学习的课堂,思考的源泉。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动鲜活的日记写作题材。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每天都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缺乏接触自然,亲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别谈亲身体验与感悟生活了。即使学生能学到东西,无论是经验、阅历还是一些劳动所需的智慧、技巧也都只能间接地以认知的形式得到,非常抽象,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成长的印记。这样的生活不再是丰富多彩的,充实的,而是苍白的,贫乏的。
小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其原因很多,比如小学生繁重的课业,造成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睡眠时间也不断被侵占;课间活动、艺体类副课常常被剥夺,游戏时间所剩无几,造成了学生自由活动、集体活动时间不断减少;父母过高的期望,自作主张地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买各种试题,导致学生负担重,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
2、书面表达困难
笔者在教育实习中批改了四年级4个班224人的日记,并对三年级以上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大约有1/4的学生觉得在日记写作时书面表达困难。具体表现在:句子不完整,语言罗嗦,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容易出现多字漏字或错别字。学生出现写作基本功的“低级困难”,让人十分担忧。
其实,造成学生书面表达困难,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当前现状来说,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开始学写作文,但诸多教师都不能落实,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甚少,且常用模式教学,如读范文,列提纲,然后模仿范文“创造”一篇文章即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作文教学尚为如此,更何况日记教学呢?日记写作是扶持作文写作的起步,学生在低年级都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下子要求写出成型的文章,无疑让学生感到棘手,书面表达困难也不足为奇了。
3、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在教育实习期间,笔者批阅了许多小学生日记。大多数小学生日记的内容比较单调,例如春游、升旗、书包、铅笔盒、小猫小狗、考试成绩不好挨骂自己暗下决心、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必有对比或思想斗争、捡到钱包也想尽办法归还失主等等。此外,形式也十分单一,不少学生的日记连词语、句式都惊人地雷同,也惊人地单调,几乎是记流水帐式。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例如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包括用什么结构、什么句式、哪些好词„„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全班写下来的日记几乎像说明书,虽然大致的条理出来了,基本的内容讲清楚了,篇幅要求也整齐划一地达到了,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一开始就被束缚住了。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拷贝”,只是版本略有不同而已。
4、感情虚假造作
通过与小学生访谈,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套,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不能在日记里流露出来,否则要挨教师批评。他们认为写作时要写伟大、高尚的事件,这样才能“拿高分”。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流露出很多虚假造作的思想和伪崇高的感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没有了。
这是由于许多教师在日记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立下诸多关于日记写作的清规戒律,不能接受有个性的表达,遇到新异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总是设法逼学生“纠正”,他们不能写自己想写的,得写教师布置的;学生也不能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写教师认可的,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自由表达。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揣摩教师的心思,抒发虚假造作、空洞、概念化的感情,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久而久之,不仅败坏了文风,还扭曲了学生纯真的心灵。语言的童真童趣,不见了踪影。“太阳在山背后睡觉”和“圆珠笔在纸上蹭痒”这类句子,难得在作业本上见到。学生的异想天开和童言无忌都被赶到了日记习作之外。
(三)教师方面
1、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大
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日记教学目标、要求随意。在日记教学中教师没有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想布置学生写就写,不想布置学生写就不写,以致学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二是日记教学时间、方法、评价随意。没有安排较为合理的课堂时间来教学。教学时方法不讲究,在于走过场,没有新意,学生吸收信息量不大。想评讲就评讲,不想评讲就不评讲。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大的种种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没有完全认识到日记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关系。
2、教师指导欠科学
不少教师对日记教学的指导方法不清楚,没有认识到日记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日记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对日记教学的策略和评价很模糊,对日记教学的其它相关问题也存在着观念上的含混和疑惑,比如教师由于指导观念落后陈旧,不容许学生写真实的不够“高尚”的人、事件及心理活动,总是要求学生写“高尚、伟大”的人物或事件。且过于强调写作技巧,不能接受有个性的思想、写作风格。教师这种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进行教学的观念,难免带有盲目性和不科学性。这样的日记教学,其实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3、教师评价不当 日记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使学生能文从字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文采,有思想性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对小学生日记写作的要求过高,特别在初始阶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求全责备的评价只能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受挫。在评价上,用分数或等级来评价作文是可以的,但用来评价日记就不太合适了,据笔者了解,不少教师评价学生日记只写个日期或者“阅”、“查” 或者“优”“良”“中”“差”,这种“冷情批阅”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白音席勒中心校西北门小学
一、习作教学之现状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习作教学之现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如何历练?增加作文课的次数和时间,显然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巴金先生说过:“只有写才会写。”于是日记教学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实现反复练习的有效手段。“写作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依靠积累,倡导积累的传统写作方式——日记,广大教师在内心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日记是“润物细无声”的习作方式,影响学生的写作行为是潜移默化的,得到的熏陶和感染周期长,见效慢,不易察觉,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没有这个耐心去做这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其中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动机,才会愿意写,想写。日记在促进学生的习作情感方面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产生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供了条件。因为日记注重的是写“放胆文”,不刻意强调、规范写作上的技巧,只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是真正意义上的“我手写我口”。
在日本教育界,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积极地搜集材料,头脑中有了充足的习作素材可以随时调用。日记是实现让学生拥有素材库的有效途径。久而久之,学生有了搜集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储备了写作的大量素材,为日后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为了让日记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以日记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好服务于习作教学,我们提出了《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以期获得实质性的作文教学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对习作充满了期待。通过合适的途径,给予正确的习作引导,会为他们今后的习作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作文教学采取以日记为载体的习作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亲近作文,喜欢作文,爱上作文。日记的灵活性,随意性,持续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丰满他们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积累素材,丰盈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培养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品质。
2、通过以日记为载体的作文教学研究,让教师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日记”这一习作方式在小学学生习作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决定“日记”在今后习作教学中的走向。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日记”与习作的内在规律,形成一套有效作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天记写一些东西,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每天要做这件事情。因此,坚持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是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而把日记简单化是让学生坚持每天写的不二法门。
1、允许“一分钟”日记
推行“一分钟”日记,让学生感觉到写日记挺好玩。只需每天花一点点的时间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字数的约定。让学生消除对日记字数的紧张感,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每天的见闻或者感想。重要的是不要让日记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挤占学生玩耍的时间,始终允许他们可以用1分钟的时间写下日记的内容。大家都会产生兴趣的,兴趣与习惯恰恰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允许“豆腐干”日记
产生“豆腐干”日记的原因是学生无话可说,不会把事物具体地描写下来,三言两语就了结了事情的原委,短短几行字宛如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我们戏称为“豆腐干”日记。这样的日记不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谈不上语言描写,干巴巴的交代性语言让人嚼之无味。对于这样的日记,采取鼓励为主的原则,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善于发现日记中的优点,故意放大日记中的闪光点。
●在日记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活动型日记是学生乐于表达的习作形式。
开展指向性明确的课内活动:课内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个预定的任务,让学生在日记中反馈当时完成任务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有效呈现活动的状态(自己和别人的),把原生态的思想表达出来,让读者体会最真实的感受。
开展陶冶情操、丰富视野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与游戏牵牵手,与各项公益活动攀攀亲。让学生的日记呈现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心情在笔尖跃动,诉说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语文素养决定学生的习作水平,素养低的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提笔深感困难,缺乏习作的信心。素养高的学生会观察,爱积累,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鉴于研究对象有着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拟采取日记分层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渐入习作的佳境。
●在日记中学会方法
(一)在日记中培养观察
1、结合文本领悟观察方法。
中段的文本大多配有插图,有效利用文本资源包括有效利用插图。结合作者的文字表达,对照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把图看“活”,看出心情、表情、感情,悟出语境、心境、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描写,常用的描写有哪些,描写有什么好处等等。课上学习描写,课后运用描写。懂得在日记中运用描写,等于懂得了观察。
2、开展观察实践活动。
学校活动层出不穷,有室内也有室外的,有文艺也有体育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时给他们提个醒,要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鼻子嗅,用脑子记。
为习作而安排的观察活动犹如是给学生量身定做的衣服,既要合身(身份),又要合体(身体)。这样的观察活动需要把握两点:首先是主题先行。其次是注意观察顺序。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或以植物生长过程为序,或以四时变化为序。
(二)在日记中历经体验
1、体验“真情”。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关爱。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朝夕与共的同窗情,以及社会各方带给他们的温暖,都可以用饱含真情的语气向别人诉说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主题式日记显真情:开展主题式日记评比活动,围绕亲情篇、友情篇、关爱篇等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真情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学会珍爱,融情寓理,做个有情有义之人。
2、体验“实感”。
让学生从小做个有思想的人,学会对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一篇文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见解独特的学生,让大家能说,敢说,会说。做学习的小主人,首先应该体现在思想上,然后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言行一致,才会表里如一。
鼓励说真话:正所谓“童言无忌”,更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强调一个“感”字,让他们用心,用情来感悟动人的故事,发表自由的言论。
(三)在日记中渗透积累
学会积累的过程,就是学会表达的过程。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跨越。日记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知道写什么,还要找到表达的方法,知道怎么写好。
1、积累好词佳句。
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是习作的不二法门,读是一种积累,是由外而内的吸纳,写也是一种积累,是由内而外的倾诉。读进去,让学生把好词佳句熟记于心,日积月累,如雪球般越积越大。写出来,让学生把吸收的词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为我所用。
2、积累表达方法。
灵活应用描写:小学生最常用的描写形式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神态、环境等描写。在日记中要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比如在人物对话描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尽可能让学生的描写贴近生活,还原生活。
五、研究对象
西北门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6—2009.8)
(1)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2、实施阶段(2009.9—2011.5)
(1)按照研究方案在学校实施“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2)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3、总结阶段(2011.5—2011.6)
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预期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一套学生日记文集,教师优秀手记集。(3)学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日记和小作文。
(4)教师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关于日记教育的优秀论文。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张美丽校长
实验教师:张成荣 刘晓燕 赵建霞 于恒飞 张瑾霞 马巧玲
第五篇:小学生国庆节日记:国庆节的意义
网站 http://tj.xdf.cn/
小学生国庆节日记:国庆节的意义
今天是国庆节,我和爷爷奶奶,姑姑带着妹妹到公园玩。公园人很多,真是人山人海,玩什么都得排队。到了公园以后,我玩了青蛙跳,爷爷带我玩了碰碰车,我和姑姑还用气枪打气球,好几回我都是百发百中,还得了一个小奖品,我们玩的很开心。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姑姑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姑姑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是建国59周年,是个伟大的节日。”今天我又懂得了一个知识,就是国庆节的意义。
资料来源: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