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岁月如歌》[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23: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读《岁月如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读《岁月如歌》》。

第一篇:我读《岁月如歌》

我读《岁月如歌》

中心小学 房立玲

在书店里,我见到了《岁月如歌》这本书,我一看,就爱不释手。封面上辽阔无比的蓝天白云,象征着于老师的心胸与学识;于老师神采奕奕,仰望天空,双眸充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书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这不仅因为书中积淀着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厚经验,汇集了四方人士对她为人为学的高度评价,更是因为它贮满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她的无数学生深深的爱。

我很快就读完了《岁月如歌》。于老师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火一般炽热的真情,叙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艰辛与奋斗、伤痕与欢乐、追求与收获,给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我眼中,《岁月如歌》是一本大书,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很多很多„„

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于漪老师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她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但她都闯过来、挺过来了。于老师少年时代,国难、家难接踵而至: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父亲带领一家人外出逃难;1944年夏,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一下子就像天塌下来一般。母亲对五个子女说:“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于老师从小就懂得了“只有奋斗,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奋斗成了于老师姐弟五人的生命线(后来,他们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学者、教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于老师大学毕业初上教坛,突遭病魔大举袭击,吐血便血,肝脏穿刺,痛苦不堪。她只觉得“生命和疾病在搏斗”,结果,她挺过来了,她说:“搏斗中锻炼了意志,锻炼了韧劲,锻炼了一个坦然的心情。”后来,她调到二师工作。于老师明明是学教育学的,党支部书记一句“工作需要”就让她改行教语文。刚走上语文课的讲台,教研组长听完课后说:“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儿,你还不知道。”这句话成了她决心找到语文教学之门“而且要登堂入室,深味其中奥秘”的动力。于是,她认真向语文组同事们学习,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每天晚上,明灯书卷伴夤夜,不到凌晨一两点不睡觉。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她自修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为了备好一堂课,她常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经过上百篇教材的独立钻研,我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就这样,于老师以锲而不舍的毅力,不知疲倦地学,不辞辛劳地啃,无数次地上公开课,在语文教学的山坡上永不满足地攀登,终于从一个不知“门在哪儿”的“门外汉”,成了一名大家公认的、心悦诚服的语文教学专家,全国语文教育界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我从这本书大中又读到了于漪老师充盈胸怀的无私大爱——对教育事业无偿的奉献,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青年、对后学者无比的真诚。于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革期间,接了一个乱班,她硬是用感情与责任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有学生患肺结核病,家庭十分困难,她挤出钱(因为当时于老师家里经济也十分拮据)买特药雷米封,让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乡劳动,学生小蔡半夜突发高烧,于老师不顾自己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小蔡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这样动人的故事在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吉有多少啊!于老师深情地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于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这种大爱。于老师说:“学生在学校求知,绝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度过。”“三尺讲台紧连着学生的青春,青春是无价宝,我要对得起他们。每堂课要有每堂课的收获。”上课前,于老师对本文进行正确而深入的解读,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于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色,可谓一“清”、二“活”、三“趣”、四“情”。“清晰,学生学起来头脑就清楚,不仅能学得知识,锻炼语言能力,而且在逻辑思维方面可获得良好的熏陶。”“活”是说于老师对每一课的设计,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一句话的剖析和欣赏,从不“千篇一律”,而是实中求活,活而有致。“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趣味盎然。于老师常常运用新的内容,选择新的角度来增趣,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来激趣,用比较鉴别的教法来生趣。至于“情”,更是于老师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独特教学风格。有一位专家评价说:“于漪教学,感情丰沛:或温情脉脉,如春日载阳;或热情饱满,如七月流火;或激情澎湃,如沧海洪波。她以自己感情的汩汩泉水,激起学生心海的层层浪花。于漪情感教学的宗旨是以文寻情,以情传道,以道育人。”上世纪80年代,电视直播于漪老师的公开课《海燕》,大上海竟然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于老师感情激荡,以情激情,进入忘我境地。上完《海燕》返家,于老师爱人笑盈盈地说:“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此话一语中的。“只有用生命纺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丁丁冬冬流入学生的心田。”其实,流入学生心中的岂止是知识,还有于老师对学生无限的师爱。

于漪老师真诚待人的品格在教育界是有口皆碑的,这是她崇高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老师的办公室或是她的寓所里,常常有同事、朋友、过去的学生来看望她,或是向她请教,特别是她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家里常常客人盈门。于老

师总是热情地真诚地与来访者平和地交流,从不以“权威”“大师”自居。任何人都会从于老师身上感受到真诚的魅力和真诚的可贵。我与于老师结识已20多年了,上世纪80年代,于老师任第二师范的校长,我主持浦明师范工作,我经常向于老师请教怎样当好一名校长,当时于老师提出“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二师师生的座右铭,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我。我们对十年中师的如歌岁月十分留恋和感怀。90年代初期,我和几位同仁发起“浦东之春”中学生作文大赛活动,期盼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笔写下浦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这一活动得到了于漪、钱梦龙、叶辛、陆星儿等各界著名人士的热情关心和指导。而于老师的鼎力支持更令我感动。我们请于漪老师担任“浦东之春”的评委会主任,她那么忙,但一口答应,她说:“‘浦东之春’中学生作文竞赛在众多的作文大赛中,应该说是创举,令人振奋,使人欢欣。”这一活动连续搞了三届(每年一届),于老师每年都赶到浦东来参加终评,还为优秀作文选写序(每年一本,由学林出版社正式出版),为金奖作文写评语。这给浦东十多万师生以极大的鼓舞。1999年夏,我担任光明中学的校长,于老师应邀参加我校115周年校庆庆典,给老师们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2007年春节,于老师在家中接待了我任导师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全体学员,使他们有了一次零距离聆听于老师教诲的机会。总之,我有了一点成绩,于老师为我高兴;我碰到疑难和苦闷,她给我排忧和鼓气。我内心对于老师充满着感激。其实,我只是受惠于于老师的成千上万教师中的一个。于老师对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青年教师和后学者都是这样的真诚。她说过非常感人的八个字:“一身洁白,通身光明。”唯有真诚如于老师这样的人,才能通身洁白与光明。

我从这本大书中还读到了于漪老师一直跟随时代奋力前进,从未放慢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着的追求。我书架上的《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以及这本《岁月如歌》生动地记录着这位教育家身上时代的年轮。

1978年,许多语文教师出于对“文革”期间“四人帮”摧残教育罪行的义愤,认为中学语文要提高质量再也不能讲思想政治教育了。于老师及时地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既教文,又教人》一文,并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做人的教育与“四人帮”的所谓政治思想教育完全是质的不同,须严格区别,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育性,语文教学应该既教文,又教人。

80年代初期,于老师进一步强调,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认知、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同时继续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而当时又出现一个叫“三年过关”的思潮,意思是学生学习语文初中三年就争取过关(没想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碰到类似的状况)。当时,于老师直言不讳

地说:“学语文,初中三年是过不了关的。初中要加强语文教学,让学生打好功底,这没有错。高中放弃,后患无穷。”当听到有的校长扬言“语文没有什么用”时,于老师痛心疾首又高瞻无瞩地指出:“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它蕴涵着民族情结,传承着民族精神,对学生成长、文化素养、人格完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的地位必须争,它不仅是语言文字技能技巧的问题。”“不重视母语教育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80年代中后期,于老师读了大量的有关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菱开始思考语文的文化内涵,从而打开新的视角,寻找新的天地。90年代,于老师写了《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等一系列论文,最早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思想,实现了她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在语文教育界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7年以后的三年里,于老师心脏病复发,一度十分严重。可是不久,奇迹出现了,“永不满足”的于老师又挺过来了。进入21世纪后,70多岁的她更忙碌了:她还是不断地跑第一线,不断地跟教师学生对话,不断地登台作报告,不断地编书写文章。她反复呼吁:“要站在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的高度来审视未成年人的成长。”她为《上海教师》杂志开了一个栏目“于漪茶座”,写了一篇篇文章,把自己毕生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情奉献出来。为了推动“两纲”精神进课堂,她奔走在各区县、各学校听课、作报告。“于漪语文名师培训基地”正式挂牌,近80岁的于老师又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引领几位青年教师登攀名师的高地。

《岁月如歌》确是一本大书。她的字字句句都是从于漪老师血管中喷涌出来的心中的歌,那么朴素、真诚,饱蘸感情,充满哲理。

第二篇: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集义小学张亚芳215年5月

教 海 无 涯 乐 行 舟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13年在上海的一次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依然能那么热爱自己的事业,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会后于漪老师又送给所有参会的老师自己的创作《岁月如歌》,回到住处拿起书一直看了四个多小时,被她老人家对事业的那份执着深深地感动了,回到学校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于是推荐学校的青年教师都读这本书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真正懂得了教海无涯乐行舟的含义。

第三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三年初中,辉煌岁月,如歌似曲,永留心中。

仔细回想,在这将近快三年的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珍贵。或快乐,或悲伤,或争吵,或融洽„„而正是这些好与不好的小事情,拼凑成了我们最难忘珍贵的回忆。回忆那校运会,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一百米赛道上,同学们展现了惊人的速度与爆发力。在短短十几秒中,个个英勇冲刺,速度与激情迸发,创下一个个充满激昂斗志的辉煌。而在一千米长跑中,同学们挥汗如雨,不为了荣誉,而只为了展示出顽强的拼搏与坚强的毅力。这一幕幕富于青春活力、坚韧毅力的画面高奏起三年岁月的激昂之调,在心中回旋。

同学们才华横溢的一面,映在文艺汇演。灯光闪亮,燃动舞台。小品相声,韵味快板,在笑声中击拍。激情爵士,悠扬钢琴,在操场上回响。在这广阔的舞台上,“同一首歌”,是同学们梦想的进行时。光辉岁月就在这个舞台上响起了梦想之歌,在学子的心底激荡。校园中不缺春意,不乏活力。还有那嘤嘤鸟鸣,朗朗书声。书声中,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读到冰心的《谈生命》,领会生命的真谛,看了余秋雨的《信客》,感受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信客品质。三年流金岁月,在朗朗书声中调出了优雅之曲,在每个人心头唱响。

在这三年里——我们用青春、活力、激情、梦想,谱写出了三年的激昂之调。在这岁月中——我们用书声、琴声与校园中的鸟鸣、蝉啭,一起唱响了辉煌岁月的优雅之曲。三年岁月被斟酌被添色,我们唱过凤歌唱过雨歌唱过春歌唱过夏歌,那深深浅浅的记忆,就是规则不一的岁月啊。它被赋予了诗意,被赋予了深度与升华,也被赋予了春秋三载我们真如冰晶的感情。倘再问我,岁月如何?那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说,岁月,如歌。

第四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读后感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自传体作品《岁月如歌》,这部自传体反映了于老师坎坷的一生,研修的一生,成就的一生。书中文字细腻而生动,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滋润我的心田,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收获很多启迪,得益匪浅。

捧着《岁月如歌》,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感觉犹如春风化雨。于老师作为奋斗在教学岗位第一线的老教师,把她在从教的六十多年里,一切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融入了《岁月如歌》这本书中,通过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借鉴,特别是她那坚持自己,不断进取上进的精神。

翻开书本第一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真切体验。而最让我有所感动的是于漪老师一直恪守的座右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书中写到,于老师是家中长女,因家中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一人把5个孩子拉扯大,他们姐弟五人克服种种困难与艰辛,走上了求学而奋斗之路。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是他们做人的准则。刚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自己以前不涉及的专业,从教识字再到教历史再到教语文,随和当时学习的专业完全不同,但她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气馁,只有抓紧每时每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她说:“不备好课,不敢上课”。为了备好课她备教材、备学生,她每晚九点前备课,九点后学习、自修。为了能调准学生那根弦,她深入学生,和学生谈心,说笑打成一片,为了备好教材,她多看资料,多读书,多思考联系,常常花10个20个小时。她说,要教好课,钻研大纲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须专心、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教师要关爱学生,要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形成健康人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老师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一是学生的实际。“所谓目中有人,就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谱,一个人一个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带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于老师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于漪老师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浸透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于老师说:“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教师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要紧的是功底、视野、驾驭力„„

作为我们这一辈青年教师来说,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前的老师的探索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于老师学习,不断地认清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我穿着春风的百褶裙

追忆起了孩提时代

曾唱过的歌

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心中回荡

我的少年

我的梦想

我曾走过的

乡间泥泞小路

和那趟过无数次

恋的小河

时光可以把我的鬓发染白

却无法让我忘记

走过的蹉跎

那在泥湾里洗澡

穿着单薄的衣服在

陡坡上滑雪

冬天在四处透风的

教室里听课

和与外村孩童撂石头

争“山头”的经过

岁月的风尘

将我曾憧憬的梦想

一一打破

我孩提的追求

已成为了一曲

当今青年人认为

是天外传来的音乐

静静的我

在春风里回想

历史就是一首

永远也吟唱不完的歌

他的乐曲、旋律、音节

在特定的时期

是与否、对与错

我想长江、黄河会说……

下载我读《岁月如歌》[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读《岁月如歌》[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青春在会东电力事业中绽放 小时候,爱做梦,总梦想自己能走出家乡的村庄,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长大了,跨上省城的求学之路,在校园浓烈的求知氛围里,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任理......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唱不尽的起起落落 红尘中的你我 皆为一时的起落追逐、奔波 而让岁月啊 在名利追逐中蹉跎 何苦在意 何苦执着我不知有谁 仍愿意重拾遗失在流年记忆里的伤......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一日,回小时侯的家,一伙儿不知名的毛孩子拽了一凡出去玩,家里清闲安静了好多,再端详母亲,已是霜染鬓发了。掐指一算,自己也人到中年。不知道冥冥之中,谁操持着人们的进退荣......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九(8)班 朱静怡 星空下的弱弱微光,勾勒出轻描淡写的夏伤,岁月静静蹉跎,轻轻撩着缄默,流转如歌,一字一句,匿藏了心底的诉说。 ——题记 初夏的阳光滚了一身干燥炙热的风,......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已是深秋的喝一口暖茶,坐在沙发上,偶然看见书桌上的那本日记,随手取下,早已记不清这本日记的存在,也记不清是关于哪段岁月的记载。 日记本还是崭新的,厚厚的书页中散落着......

    岁月如歌范文大全

    岁月如歌 这题目很土。我知道。但年月里那些歌,确实是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也许,二姐已经不记得了。很小的时候,她抱着我坐在妈妈的床上,昏暗的光线里,二姐轻轻地摇着我的小手,用柔......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药学系 吴耀斌 五彩的烟花绽放出绽放出瞬间的精彩,七彩的颜色渲染着有限的青春生活。 告别红领巾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步入青春期的一个标志,一个时段的终点接着一个时段......

    岁月如歌

    朗诵《岁月如歌》 男1:在科教兴国的春风中 阳光下 您昂扬腾飞的姿势 是荆楚大地最豪迈的语言 女:在美丽东湖的流光里 风雨中 你求索的坚韧是青山绿水间最激情的信念 男2:在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