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进修总结

时间:2019-05-14 23:1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ICU进修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ICU进修总结》。

第一篇:PICU进修总结

PICU进修总结

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不知不觉中一年的进修学习生活结束了。回想这一年的收获,不禁感慨万千。首先要感谢的是以护士长匡老师为代表的PICU护理团队,在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远离家乡的异地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节奏。通过这里的学习和工作,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丰富了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一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

进入PICU的第一天,匡老师和陆老师就带领我们学习了医院及科室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熟悉了科室的环境。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日常护理工作职责明确,操作和书写更加规范。护士长更是通过每周一的护理安全日的提问和平时的业务学习,不断巩固大家的规范意识,督促大家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使规章制度更好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大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再有就是匡老师不定事的晨间查房,遇到什么重特殊的病人及新的仪器的应用,都会用查房的方式让我们积极发言,最后总结指出我们的不足,称赞我们做的好的地方。看着她滔滔不绝的样子谁知道在下面是下了多少的功夫啊。还有就是各位老师的以身作则、带教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言传身教,和无私帮助,让我倍受感动,不知所言。

二 专业的、团结互助的医护团队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各位医生和护士敬业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技术、熟练而准确的穿刺,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忙而不乱的配合,使很多患者转危为安。病情变化及时的医护沟通,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无论医护各位老师的有问必答使我丰富和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是敬佩他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王主任为代表的222抢救团队训练有素,有条不紊,有着我们急诊急救的特色,使我大开眼界。

三 完善的医疗环境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标准完善的病室和床单位的设计为患儿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抢救危重患儿提供了保障。血透机,纤维支气管镜,作业治疗仪,还有任老师的胸部作业治疗挽救了生命,明确诊断,促进了患儿康复,有幸跟着任老师学习了三天的作业治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有不少收获。

四 严格的消毒隔离

科室内有感控护士,一系列的标志警示,勤洗手以减少院感的发生。PICU的每个病室都有1个到2个洗手池,每个床单元都有1瓶消毒液,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勤洗手。还有阿姨彻底的终末消毒,及时的手消毒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五 业务学习增长知识

每月的业务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各个病种的护理查房,让我们边工作边学习,真正的学以致用。

感谢儿中心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匡老师、陆老师、费老师的教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及关怀。最后祝老师们工作顺

利、幸福快乐!

李慧 2010-6-18

第二篇:PICU进修总结

我的北大医院之行

————进修体会

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ICU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回想这期间的收获,不禁感慨万千。通过在北大医院的学习和工作,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丰富了专业知识,受益匪浅。一 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

进入PICU的第一天,老师就带我们学习了医院及科室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熟悉了科室的环境。迈入PICU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温馨的照片墙,有科室工作人员的生活照,还有一些“护士妈妈”为患儿做护理的有爱照,缓冲间门口是放一次性帽子、口罩和鞋套的小柜子,柜子上方贴着《正确戴口罩方法》、《洗手指征》、《咳嗽礼节》和《手卫生洗手步骤》,时刻在提醒我们要戴好帽子口罩才能进入病房。走过缓冲间,便进入了病房,病房分为普通层流洁净病房和负压、正压病房,每个床单位都有一整套的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几位老师正在为患儿做着治疗和护理,虽然忙碌却井井有条。护士长为我安排了带教老师,并做了详细的进修学习安排表。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进修学习。

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日常护理工作职责明确,操作和书写更加规范。建立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是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标准,因此,医院统一制定了病房管理标准、健康教育标准和专业技术标准,为护士长有效工作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帮助。病房实施6S管理,统一标识,建立了不易犯错的医疗环境。走进治疗室,第一印象是整洁,静脉用药和非静脉用药分别摆药,并采用不同颜色摆药蓝以区分,物品、用物标识明确,位置固定,摆放整齐,以保证忙碌的工作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而不会出错。二 专业的、团结互助的医护团队

年轻的医护团队,给人的感觉就是朝气蓬勃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各位医生和护士敬业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技术、熟练而准确的穿刺,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忙而不乱的配合,使很多患儿转危为安。病情变化时及时的医护沟通,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无论医护各位老师的有问必答使我丰富和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是敬佩他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三 完善的医疗环境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标准完善的病室和床单位的设计为患儿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抢救危重患儿提供了保障。PICU病房的成立及专业医护队伍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危重症儿童的救治能力及水平。除呼吸、循环支持外,科室与小儿肾脏专业、成人肾脏专业联合开展了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神经危重症抢救单元建立,BIS监护动态监测小儿意识、镇静程度,并开展床旁录像脑电图检查。NICOM监护仪持续动态监测患儿心功能及心排出量,这些都为患儿的病情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 严格的消毒隔离和规范的技术操作

科室内有感控护士,一系列的标志警示,从病房门口到每个病床前的小小提示卡片,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每个病室有1~2个洗手池,每个床单位都有一瓶速干手消毒剂,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勤洗手,还有保洁师傅彻底的终末消毒,及时的手消毒、探视人员的严格管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医院及科室都有技术操作规范,为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标准,从留置针固定到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的标识,从输液卡签字到护理记录书写,从医嘱核对到病人转科交接,都做的几近完美。即便是年轻的转科护士,也能很好的做到慎独,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五 业务学习增长知识

科室制定了详细的进修学习计划,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让我学到了很多,各个病种的护理查房,让我们边工作边学习,真正的学以致用。护士长更是通过每周的提问和平时的业务学习,不断巩固大家的规范意识,督促大家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使规章制度更好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大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再有就是护士长不定时的晨间查房,遇到什么特殊的病人及新的仪器的应用,都会用查房的方式让我们积极发言,最后总结指出我们的不足,称赞我们做的好的地方。还有就是各位老师的以身作则、带教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言传身教和无私帮助,让我倍受感动。

总之,进修期间让我收获了很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的这次宝贵的机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学以致用,呵护更多患儿的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第三篇:picu制度

查看完整版本: [--在新医疗环境下不断完善儿科ICU 的建设和管理—钱素云--]

第三届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 信息交流区-> 在新医疗环境下不断完善儿科ICU 的建设和管理—钱素云 [打印本页]

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

jeffery 2010-06-29 17:22 在新医疗环境下不断完善儿科ICU 的建设和管理—钱素云

儿科重症医学队伍是降低患儿死亡率的主力军, 在日常危重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 流感爆发流行等事件的出现, 均无可置疑地将儿科急危重症医学专业工作者推向抗击儿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灾难性事件的前沿, 也使政府和民众认识到儿童ICU(PICU)的作用和重要性, 从而促进大批新PICU 在各地陆续建立[ 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受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制约,PICU 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各地发展也很不平衡。正视这些问题, 在新医疗环境下逐步进行解决与完善十分重要。儿科重症医学特点

儿科重症医学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特殊性, 在基础理论、临床技术、管理规范等方面都不能完全照搬成人。例如, 在2008 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中[ 2] , 尽管还远不及成人部分详尽与完善, 还是设立了儿科部分, 以指导儿科的临床实践。强调儿科重症医学专业性对于未来的学科建设以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科研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强调PICU 专业性并不否认多学科医疗模式。PICU 患儿往往罹患多系统衰竭, 因此为获得最佳救治效果, 需要听取多学科会诊意见。PICU 团队组成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呼吸治疗师、医院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医疗专家,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致力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监护效果以及控制费用[ 3]。例如, 机械通气患儿的撤机方案就需要医生、护士以及呼吸治疗师共同合作完成, 及时撤机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疾病谱和所用仪器设备与成人ICU 也有一定差异。儿童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畸形和先天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中毒相对较多。儿科的抢救复苏设备与成人有所不同, 如PICU 应备有3 个以上不同型号的复苏皮囊(带面罩), 常规备有内径从2.5 ~7 mm 的气管内导管, 儿童专用不同型号喉镜片。监护仪应配有宽窄不同的血压袖带和大小不等的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其他如鼻饲管、静脉导管、吸痰管、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也应根据患儿年龄和体质量选择型号。美国ICU 床位约占全院总床位数的2 % ~4 %。北京儿童医院目前拥有PICU、NICU(新生儿ICU)和 CCU(心脏ICU),ICU 床位数约占全院总床位数的 8 %。总之, 儿科ICU 床位不求太多, 应以提高诊断监护质量和病床周转率为目标。PICU 管理

科学管理是保证ICU 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PICU 已渐趋成熟, 形成了一整套常规和制度, 包括:PICU 的架构和配置, 人员组成, 出、入院标准, 危重程度评估, 监护等级分类和抢救治疗方案等。足够的人员配置对维持ICU 正常高效运转至关重要。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4] ,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 ~1.0)∶1 以上, 而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 ~3.0)∶1 以上。此比例与 2005 年美国PICU 资源普查结果接近[ 5]。美国要求医生必需持有PICU 专业执照;我国PICU 医生多持有儿内科执照, 尚缺乏儿科重症医学的准入制度。PICU 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 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以便在抢救危重患儿时表现出持续的高效率, 以及面对患儿死亡所带来的沮丧与挫败感。值班医师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去照顾患者, 其工作与实施一个高风险手术同样重要。但现阶段国内高素质的PICU 医师还很缺乏。PICU 护士除需具备基本护理知识外, 还需进行专业培训方能胜任ICU 工作, 因为她们24 h 观察护理患儿, 必须熟悉并能操作许多精密监护仪器, 当医生不在场时能够做出紧急判断和处理。国内ICU 专业护士培训近年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开展。2006 年《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对ICU 的病房建设标准、设备配置、医疗管理等给予了明文规定, 从而对规范化管理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4]。PICU 的建设与管理也可仿效, 在条件成熟时, 也需要制定相关标准。随着循证医学的进展,PICU 的日常运行也日益规范化、制度化。例如, 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观察记录制度、合理用药制度、会诊制度及重大错误监控制度[ 6] 等。国内儿科ICU 历史和现状

1982 —1984 年, 卫生部选择北京儿童医院等13 家省市级医院作为试点单位, 在世界卫生组织帮助下, 成立了不同规模的儿科ICU, 初期多为收治儿科所有年龄段、涉及不同专业疾病危重症的综合ICU。2000 年后, 随着经济发展及卫生部颁布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 又有一批儿童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儿科相继建立了ICU。据2003 年统计, 国内已有40 多家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设有 ICU[ 7]。随着各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 大型医院由于危重患者数量多, 逐步分化为PICU, NICU,CCU 等, 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大批中青年学者在国内外接受规范化培训后逐渐回到工作岗位, 并成为当地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对外交流增加, 使我国儿科重症监护医学在学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降低我国儿童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2007 年手足口病疫情爆发后, 又有一些疫情流行区域的县市级医院开始建立PICU。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合理应用使危重患儿的病死率大为降低。迄今有关国内儿科ICU 状况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 各地发展欠均衡, 部分发达地区儿科ICU 的仪器设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PICU 水平较低, 尤其是仪器配备不足。许多单位还没有床边X 光机, 严重影响对机械通气等危重患儿的病情观察。普遍缺少动态脑电图、颅内压监测等脑功能监测手段。有创监测技术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测定等更未普遍开展。有些医院的PICU 甚至不能随时做血气分析、血电解质与血糖测定, 这对观察病情变化及开展科研极为不利。深度治疗技术如血液透析、NO 吸入、高频通气等应用尚不普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喜的是,近年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对ICU 的投入增加, 发达地区已有多家医院开始对儿童患者实施 ECMO 治疗。存在问题及思考

国内儿科ICU 治疗团队主要由医生和护士组成, 其他如专职呼吸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药剂师和营养师等几乎没有, 上述工作分别由医生和护士承担,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专业发展, 增加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强度。ICU 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远高于其他病房, 我国PICU 专业医生、护士严重缺乏, 特别是护士数量明显不足[ 8]。因 PICU 本专业医师不足, 住院医生多由内科轮转医生承担, 与儿内科共用二线值班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这势必会影响对危重患儿的救治水平和成功率。ICU 是仪器设备和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 单从社会效益即提高抢救成功率的角度看是大有益处的, 但从经济效益看其高成本成为不利因素。在现行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形下, 一些重症患儿的医疗费用会成为这些家庭的沉重负担, 许多原本有希望救治的患儿, 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不得不放弃治疗。对医院管理者而言,ICU 应具有“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的特点, 是医院各专业重要的支持系统, 不应对其过份强调床位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危重患儿收治率, 提高仪器使用率, 充分发挥ICU 人员和资源优势,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PICU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制度尚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同专业间的联合查房、定期会诊制度等在多数医院尚未形成常规;PICU 患者的出口尚不够畅通, 一些病情平稳的患儿不能及时转出, 影响危重患儿的收治。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将儿童死亡率列为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PICU 的配置及技术水平也折射出一个医院乃至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儿童健康水平[ 9]。在当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和医患矛盾突出的新环境下,PICU 的建立和发展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政府已率先给予儿童医院一定的财政投资, 用于急危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在2009 年下发文件, 要求全省县级医院均要建立PICU, 同时制订了县级医院PICU 的标准, 并拨专款予以支持。有专家提出, 在全国每一个地级市均应至少1 家医院有PICU, 并和省市级医院PICU 形成网络系统[ 1]。辐射面广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甚至县、镇应逐步建立PICU。

良好的设备配置并不是建立高质量PICU 的惟一条件, 专业医护人员的培养更为重要。近年手足口病等在局部地区流行并出现一些死亡病例, 在一定程度上与缺乏PICU、特别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儿科重症医学队伍有关。但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制定长远规划。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应政策, 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儿科重症医学专业;相关学术组织应逐步制定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急危重病诊治指南, 建立儿科重症医学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机制, 加强国内外交流和科研合作, 使我国PICU 建设获得规范均衡的发展。

一般而言, 医生为挽救生命采取的医疗手段越积极, 患者可能承受的痛苦就越大, 医疗花费也越高, 若预后不良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医生开始质疑应在多大程度上积极运用治疗手段? 这些伦理上进退两难的困境日益受到ICU 医生的关注。PICU 医生应认识到在危重患儿的救治过程中需同时采集两方面信息: 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信息, 包括症状、体征、各项检查以及临床治疗;另一方面是与患病相关的信息, 包括患儿及其家长担心何种问题, 他们的期望、感受及想法, 这些在各个家庭均不尽相同。充分有效的医患沟通与及时的治疗和预后告知对PICU 医疗风险防范尤为重要。稿件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查看完整版本: [--在新医疗环境下不断完善儿科ICU 的建设和管理—钱素云--] [--top--]

第四篇:PICU毕业综述5

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进展

安徽省中医院 王晓燕

新生儿是较为特殊的患病群体,在生理、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留置时间短,易发生静脉炎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其套管是以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对血管刺激性小,并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刺破血管和滑出血管[1],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减少感染的机会。目前如何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是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最重要的护理问题。本文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综述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进展如下。

1.静脉的选择

1.1 可选择的血管有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吴香琴[2]报道颞浅静脉、额浅静脉位置表浅,较固定,直径相对其他静脉为粗,为首选留置的静脉,而额正中静脉逆行进针效果较好,滑车静脉虽清楚直观,但组织疏松,深浅不易掌握,应作为次选的血管;

1.2 常用的四肢静脉有手背静脉、腋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仝海霞等[3]指出,大隐静脉处于关节部位,肢体活动多,更易脱落和外渗,加之外套管可随关节活动撞击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栓形成和静脉炎;

1.3 艾芳[4]通过对259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对比,发现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比下肢静脉留置时间长;与头皮静脉留置针比较,手背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穿刺率明显提高,而血栓、静脉炎及套管脱落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再且,新生儿头部可转动,穿刺时需有人协助固定头部,而新生儿手相对无力,操作者易于固定,手背静脉可单人操作穿刺置管,并且便于固定留置针。

1.4 新生儿中早产儿的静脉留置针多选用腋静脉,蔡文莉[5]通过2年多的临床护理验证,早产儿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在早产儿输入静脉营养液及血管刺激性药物时不易渗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总之应选择相对粗直而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且易固定的血管,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2.穿刺方法

2.1 目前临床上新生儿多采用型号24G的Y 型留置针,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留置针接上输液器或连头皮针的生理盐水注射器并排好气,穿刺前常规消毒皮肤,如选头皮静脉需备皮后消毒,然后穿刺置管。传统的方法是双手穿刺送管法,即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留置针以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继续进针1~2mm[6],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拇指和食指持Y型管座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退出针芯,然后固定。传统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新生儿不合作,此法需要有人协作才能完成,二是操作者松开绷皮肤的左手时造成一定程度的皮肤和血管移位,加之新生儿血管细,易引起针芯移位或刺破血管,降低了穿刺置管成功率。

2.2近年来,经过临床实践与总结,多推崇单手穿刺送管法,如吴水梅[7]介绍的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最明显处后方1~2mm处,以15°~30°进针,进入皮下后调整角度再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1~2mm,此时停止进针,将针芯后退4mm,针尖

斜面正好全部退入外套管内,再将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绷紧皮肤点与穿刺血管走向在一直线上,用力方向与操作者进针方向相反成180°,右手持留置针借助针芯的支撑将外套管与针芯一并送入血管内,见回血后再将针芯一次

[8]退出,用贴膜固定。王米艳等也认为,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送管法优于双手送管法,不仅为静脉输液、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也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尤其是在护士工作繁忙、任务繁重、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只需1人操作,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3.固定方法

3.1 套管的妥善固定,是保证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重要环节,牢靠的固定能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江倩[9]指出,留置针固定与是否发生静脉炎有一定关系。留置针固定后其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如固定不牢固,针体易于移动,使置于血管内的套管被动运动,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引起血管内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静脉炎。因此,如何保证留置针固定牢靠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3.2 目前临床多采用3M等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套管针,新生儿常用的规格为6~7cm的敷贴,因其透明而保证了穿刺部位的可视性,正确使用无菌透明敷贴,是固定留置针牢靠的保证,如选头皮静脉穿刺处备皮应宽于敷贴范围,消毒范围也应宽于敷贴范围,消毒待干,穿刺置管成功后,应保持粘贴范围皮肤干燥的条件下粘贴透明贴。刘书静[10]介绍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敷贴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此处的敷贴,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使用无菌透明贴的要领是粘贴前保持粘贴处皮肤干燥和粘贴操作时尽量保持贴膜与皮肤之间无空气存留,这样才能保证透明贴粘贴固定牢靠。粘透明贴后应常规用胶布把延长管“U”固定,以免牵拉松动。

3.3 新生儿因缺乏安全感经常哭闹,哭闹时出汗多且手脚乱蹬、乱抓,为避免留置针松脱,无论头部或四肢都应用胶布(最好是易撕胶布)环绕1~2圈加以固定,根据情况必要时可用夹板固定四肢。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3~5天,最长不能超过7天[11],注意观察穿刺部位,为防静脉炎的发生,视情况2~3天消毒穿刺针眼并更换无菌透明贴。

4.封管方法

4.1 常用的封管液是生理盐水和稀释的肝素液,肝素液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报道诸多,但新生儿封管肝素液浓度及剂量各方报道差别甚大: 2001年饶庆华[12]等报道新生儿可用0.5U/ml的肝素液2ml作为封管液; 2009年黄砚屏等[13]提出1U/ml肝素稀释液为新生儿患者封管液效果最佳、最安全;2010年颜慧梅[14]报道,新生儿用25U/ml的肝素液,25U/ml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堵管,且用药安全;2011年蔡文莉[5]报道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可用50U/ml的肝素液封管。因肝素是抗凝剂,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肝肾功能不全等患儿需慎用。安全有效的浓度及剂量范围尚无统一,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文献报道,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要求肝素封管液浓度为10~100U/ml。但对新生儿无近期及远期影响,且安全有效的浓度及剂量范围尚无统一,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4.2 生理盐水因其使用简单、方便、安全且无禁忌而备受新生儿科青睐。郝玉凤等[16]报道0.9%氯化钠注射液能维持人体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

水盐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用其封管无血液凝固,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生理盐水剂量方面,马晓荔等【17】报道用10ml封管效果优于5ml。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在留置期间应每6~8h封管一次。新生儿留置针封管液的应用,各临床应根据患儿情况及各方条件斟酌选择。

4.3 除封管液的选择外,封管操作方法同样重要,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是脉冲式正压封管法: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据黄凌等人[18]报道,以美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的封管方法为例,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管,具体步骤是用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留置针上的头皮针,实施脉冲式冲管,当余5ml生理盐水时,实施正压封管至头皮针退至肝素帽内最末端,当注射器内余0.5~1ml生理盐水时,夹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而后继续加压推注,推不动为止,然后迅速拔除头皮针。封管操作以冲净套管及局部血管内的药液为目的,刘书静[10]指出,采用脉冲式与正压封管相结合的方法,封管液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可以更彻底地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强调冲管速度均匀不宜过快,封管液注入速度太快,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压急剧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致局部血管炎性改变,发硬红肿。

4.4 使用Y 型留置针封管时还应注意延长管上小夹子的夹管技巧,在正压封管末期,夹管时临床上习惯用手指分别在小夹子的两侧(近针头侧及近肝素帽侧)一起推动延长管进小夹子,但经临床观察,封管时手仅在小夹子的近肝素帽侧固定延长管,尽量避免挤压近针头侧延长管,然后推动夹子夹管,能减少近针头侧延长管挤压空间回弹而引起回血,而近肝素帽侧延长管可在夹管后继续加压而保持正压。小夹子夹管部位在延长管的近针头侧的1/3以内,能减少回血和堵管。

综上所述,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置管、留置过程中每一个操作环节及护理细节,为了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留置部位,掌握穿刺置管方法技巧,并予妥善的固定和有效的封管,在留置过程中应加强观察,避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伍奋燕.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165例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8):2680-2681.

[2]吴香琴.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4,4(4):30-31.

[3]仝海霞,方雪娟.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225-226.

[4]艾 芳.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5]蔡文莉.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11):237-238.

[6]喻鸿雁.200例静脉留置针置管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07,(1):13-4.

[7]吴水梅.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46-47.

[8]王米艳,王海燕,李 媛.单手送管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1,9(5):1161.

[9]江 倩.如何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1,19(1):141.

[10]刘书静.头皮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34.

[11]李 娟.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2011,35(3):158.

[12]饶庆华,姚丽珍,刘林凡,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496-497.

[13]黄砚屏,林 静.新生儿PICC安全封管液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40-441.

[14]颜慧梅.应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92-293.

[15]陈丽旋,林御妹,李雪雁,等.生理盐水与两种不同浓度肝素液对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7):1806-1807. [16]郝玉凤,尚晓霞,张艾香.静脉穿刺留置管用生理盐水封管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4.

[17]马晓荔,苏六珍,扈 阳.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324

[18]黄 凌,吴海燕.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84.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新生儿体温测量常见部位、方法、适用范围,便于儿科护理工作者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安全、便捷选择。

关键词: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护理

体温是身体内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其较体表温度高且比较稳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的观察是必不可缺少的,通过体温的测量可以协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体温容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新生儿体温监测成为护士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现将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常规测量法 1.1肛温

测量时将肛表水银端润滑后轻插入肛门 2 ~3 cm,手扶持体温表,3 min 后取出检视。直肠温度接近机体的中心温度,肛温虽然能代表核心体温,但测肛温时需松解尿裤,护士需用手托扶体温表,以免脱落或折断,再加上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易造成直肠穿孔,这就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肛温测试结果也受排便次数和是否排便的影响,如消毒不当,可引起肠道致病菌或耐药菌群的传播[1].1.2腋温

测量时先擦干新生儿腋窝皮肤,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窝内夹紧lOmin取出,准确率高。张锋[2]报道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散热快,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新生儿测腋温时由于手臂不易固定,所以要专人看护,且打开包被后易受凉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加,故腋温测量法也不易推行[3]。2值得推广的体温测量法 2.1臀温

新生儿取仰卧位,保持环境温度24~26"C,抬起产生儿一侧大腿(无需解开尿裤),将体温计置于新生儿与床面接触的臀大肌皮肤和尿裤之间,紧贴臀下皮肤测试5min,能客观反映新生儿体温。臀温测量法简便、省时、安全,避免重复操作,体温表易固定,不易滑出[4]。2.2、背部肩胛间温

测量时新生儿取去枕仰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经一侧(左右均可)颈下插入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插入深度为4.5~6.5 cm,让新生儿以自身体重量压住体温计于背部。顾树校[5]报道测量新生儿背部肩胛间体温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体温情况,且易于固定,省时、省力、安全,适合新生儿病室及无陪病房内新生儿体温的测量.张凤琼[6]临床观察发现,发现测温时烦躁、扭动的新生儿肩胛间区体温偏低。这种情况可能与体温计松动,体温表水银端与新生儿背部皮肤没有充分、有效接触有关,因此测肩胛间区体温最好在新生儿安静时测试,以减少误差。对于置暖箱内新生儿,测量背部肩胛间温为一种安全、方便的方法[7]。2.3颌下颈温

陈梅[8]报道新生儿颌下温度可以反映其体内温度,颈部测量体温

可以代替腋窝测量法。测量时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颈部颈总动脉搏动处,紧贴皮肤,新生儿的头稍偏向放体温计侧,夹紧体温计,7min取出。新生儿头部相对较大,颈部短且有皱褶,颈部虽然可以自由活动,但无法支撑头部,下颌与胸部贴近,体位较被动,温度计可被夹紧而自然固定[9]。彭燕[10]等采用颈部测量体温,持续时间为5min,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肖永辉等[11]50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发现测试新生儿颈部温度,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体重1500g以上新生儿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会损伤新生儿,既方便安全又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在冬天易于被家属所接受,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扶托体温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作为新生儿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推广。何真等[12]发现,颈部测量体温不会因护理操作发生热能流失,无论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均适用。屈利洁等[13]报道颈温也有着丰富的血管,采用颈部测量体温是,测量部位暴露在外表,不论任何季节都很方便测量体温,同时还会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4腹温

占利风[14]报道暖箱内新生儿安静入睡,将新生儿取仰卧位,同时夹体温计于腹部,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腹部皮肤与一次性纸尿裤之间,不需要协助,随手关闭暖箱窗门。10min后取出。腹部测量箱内新生儿体温的方法简便、易行,体温计不会因为新生儿裸体而脱落,亦能测出箱内新生儿的真实体温且为护士省出时间完成其它治疗和护理,适用于暖箱内新生儿的体温测试。2.5腘窝温

测量时取侧卧位,将体温表置于腘窝深部,使其膝关节屈曲,使小腿向后紧贴大腿夹紧,测10min。李颖[15]等报道鉴于解剖、生理特点,与腋窝相比,胭窝同样有较大的动脉、静脉通过。胭动脉、脶静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均不低于腋动脉、腋静脉,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后紧贴大腿时便使胭窝形成一个封闭的人工腔,腔内温度来自血流散热又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加之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这可能是造成胭窝温度与腋窝温度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另外,由于新生儿在母体内呈蛙状,出生后也习惯于这一体位,膝关节自然屈曲,因此便于胭窝测温时体温表固定。2.6腹股沟温

测量时将患儿一侧大腿张开,擦拭腹股沟,婴儿取仰卧于家长怀里或坐在家长身上,将体温计水银端由上而下放入4—5cm,双腿紧夹,记录从开始准备到体温计放置好的时间。测7min。腹股沟内有腹动脉、股动脉通过,血流量丰富,且该处皮下脂肪较厚,测试时大腿内收后形成人工体腔,便于体温传导。因此,腹股沟温度能准确反映体温温度[16]。

2.7腰温

新生儿腰部靠近腹主动脉,临近腹腔内脏,腰温测试时利用新生儿身体重力作用压紧体温表,使水银端与身体紧贴,不易滑脱,腰温测试值也能代表体核温度[17]。测量时让早产儿取仰卧位保持安静,更换尿裤,将体温计头端置于腰部皮肤与尿裤之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相对密闭环境,保暖性好,受环境温度变化小,测时lOmin取出,所测得值可靠反映早产儿机体真实体温变化,体温表放在腰部软组织

处易于固定,也很安全,无须护理人员在旁托扶,减少了工作量。周荭[18]等对比研究发现暖箱内背温、腰温的测试均可以准确反映新生儿机体真实情况,腰温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可行,更具有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3.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体温测量有多个部位,腋窝、直肠测量是常规测量法,但均须护理人员在旁扶持,以防体温表脱落。测温时需要打开包被较繁琐,增加护理工作量;而臀部、颌下、腘窝、腰部、背部、腹股沟、腰部时,省时、省力,使用安全,易固定,值得新生儿病房推广使用;腹部、背部测温在新生儿蓝光疗法时适用;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宫腔内外温差使新生儿体表温度下降迅速,也为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先天畸形,故首次测量体温仍应选择肛门测量。

参考文献:

[1] 俞艳梅,周海燕.暖箱内不同体重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临床研究[J].淮海医药,2011 ,29(5):404~405

[2] 张锋.新生儿监护病房测患儿颈温、背温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9):158

[3] 陈炜.新生儿颈部测温的探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 l2(5):701

[4] 陈芳,汪昌玉,郭祥梅.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8(3): 61

[5]顾树校.温箱内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和时间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0(2):207-208. [6] 张凤琼.新生儿肩胛间区测量体温的可行性[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114~115 [7] 李群艳,李碧香,何秀云的,等.暖箱内俯卧位新生儿胸腹部皮温与腋温测量值比较[J].护 理 学 报,2011,18(2B):50~51

[8] 陈梅.新生儿颌下测温的临床探讨[J].当代护士·2010,69~70

[9] 张光青,朱艳,张海燕,等.新生儿体温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10] 彭燕,文凤琴.暖箱中新生儿两种体温测量方法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11] 肖永辉.李洁纯..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09,7(6)1517~1518.[12] 何真,刘利,魏亚娟.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098~6099.

[13] 屈利洁,卞文萍.试论4O例新生儿体温的最佳测试部位及时间[J].健康必读杂志,2011,12(12):511.[14] 占利风.箱内新生儿腹部测量体温方法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6):159.[15] 李颖,张波,霍允阳等.新生儿胭窝温度测量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 2969.[16] 李荣.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1384~1385.[17] 李莉梅.不同的测量部位在新生儿体温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34):296.[18] 周荭,吴志娟,张素霞.暖箱内新生儿体温不同测量途径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52~153.

第五篇:进修总结

护理进修心得体会 4月,我有幸来到了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二重症监护进修学习,由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在来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才不枉此一行,可是来到神经外二以后我才发现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院的文化和人文理念。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院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在神经外二重症监护室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

护士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们的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卫生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是市里的。也是从各个县的农村转过来的。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承认在领导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态度已大转变;然而在神经外二的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神经外二的设备中有注射微量泵。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微量注射泵临床上用于术前、术后的高血压。例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遵医嘱通过微量泵有效的泵入体内。据我观察这种仪器的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可以应用在补钾等疾病。同样也应用与手术室的麻醉和抗癌剂、以及新生儿的营养补给和输血。所以我也建议我院可以引进这种设备,既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也可以为科室增加收入。

三、休克病人的抢救

在我科室的抢救中,心三联指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而在神经外二的心三联指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我问那里的护士到底哪种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抢救患者生命时她们也无从考证。当患者一旦出现休克前兆是医护人员便准备抢救病人,从而有效的争取抢救时机。一旦患者病情或生命体征变化,医护人员时常表现出比家属还要关心和担心的态度。为了使液体快速输入、抗休克、输血,该科室几乎都会采用经颈静脉穿刺PICC和经股静脉穿刺。

四、医护的协作关系

无论患者对包床医生的任何疑问和顾虑,作为护士她们都能够完善的沟通和安抚。例如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复程度慢时,护士会说:脑外伤本身就恢复慢,是个花钱的病。但是你放心,您的包床医生很优秀、非常负责任。是个心细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那唠家常的语句像是熟人的嘱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炫耀。假若我们能够为医生在患者面前把话说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对县级医院的不信任、减少转院率。

五、严谨的医疗作风

护士输完液体后便推治疗车给每个患者主动更换液体。护士也没有聚众聊天、大声喧哗的现象。对待每个人都谦卑和礼让,那种修养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护士每天八点开晨会交接班,然后进行业务学习。由一名护士念教科书,每天早晨学习15分钟。夜班护士会在每个患者床头交接班。即使到了九点不交接清也绝对不会离开。每个患者撤离心电监护、吸痰、气垫床等设备时,当班护士主动清洗和整理。没有人监督和罚款来做条件,尤其是心电监护,一旦撤除护士便会自觉用抹布把仪器和电线擦洗干净。用测血压的袖带把所有电线捆绑一起,既干净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了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假如我们都拥有这种素质我相信无论从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围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科室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注意安全、小心地滑、拔针后沿血管方向按压5分钟、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墙上的宣传画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项,每个病房的门后都有一本《病人须知》的小册子。以此来避免宣教的漏洞。虽然他们时常与病人沟通但却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市一院神经外二的进修一月的时间里虽然仓促,但也意识到一些我的一些个人不足。我会在外科的工作中摒弃懒散和不良的态度!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才对得起护士长和主任的良苦用心!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虽然我这一杯水也就算个半杯,但是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谨以此文章共勉。愿我们的科室团结友爱、相互协作,共创佳绩!

下载PICU进修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PICU进修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修总结

    进 修 总 结 本人于****年****月-****年*****月在*****进修学习,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不无故请假,虚心求教,不知不觉三个月的进修生活就结束了,回想一下感触颇深,收获蛮多,在......

    进修总结

    进修总结 为期2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热爱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和医务科的安排,让我有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其次感谢财务科、设备科和其他科室各位......

    进修总结

    进修总结 光阴荏苒,三个月的进修学习很快就结束了。非常感谢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受益非浅,收获颇多。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是一所文化底蕴深......

    进修总结

    进修个人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为期一年的临床药师培训已经结束。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获益颇多,也结交了很多优秀的同行和老师。所有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院领导对我院临床药学......

    进修总结

    进修汇报 一、进修小结 半年的进修生活转瞬即逝, 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进修生涯在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

    进修总结

    进修总结 首先要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到北京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一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在这一年的生活中,我收获很多。通过这次进修学习,在很......

    进修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一年就过去了。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我有幸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学院进修学习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我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西安交通......

    进修总结

    进修心得 尊敬的领导: 去年四月底,带着医院领导的重托,我来到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在进修学习期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