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

时间:2019-05-14 23: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

第一篇: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

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贵州省第二十四个老年节。今天第七届南明夕阳校园风采 —— 沙冲路办事处“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在沙冲辖区隆重举办。来自南明区各乡、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的老年朋友们欢聚一堂,用甜美的歌声共同讴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展示老年朋友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共同谱写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夕阳画卷。

沙冲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0年7月,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南明区西南部,面积6.16平方公里,辖区有机关、学校、驻军(警)、企事业单位共36家,所辖13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人口总数76540人,其中流动人口20522人。十年来,沙冲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先后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和“营造和谐环境,创建美好沙冲”的发展思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和谐沙冲为目标,促进了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老年教育“教、学、乐、为”的办学方针,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沙冲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通过开展乒乓球、书法绘画、健身操、声乐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变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同时,办事处还通过开展讲座、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帮助辖区老年人提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让老年人积极投身社会,共同参与到和谐沙冲的建设中来,为

沙冲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精神、物质财富。

童年是一幅画,少年是一场梦,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人是一面旗帜,憧憬未来。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人生的迟暮也应当是满天晚霞绚丽多彩。希望社会,家庭都来关注关心我们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希望老年朋友们都能够寻找快乐,参与社会生活,心中有梦,做个快乐的老年人。

沙冲办事处2011.9.26

第二篇: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陆雁翔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按照镇党委、市教育工委的布置,今天我们全体党员欢聚一堂,召开教育系统全体党员会议,进行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我代表中心校,向关心支持新垛教育发展的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为新垛教育贡献毕生精力、心血和智慧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新垛教育从八一年分乡开始起步,已走过了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恰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新垛教育在上级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顾近几年乃至三十年的工作,我觉得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投入巨大,“三教”硬件建设走在全市前列。1981年分乡时,新垛教育是从原新垛小学的村小开始的,当时只有前后两幢房子,最多也不过十几间教室,与当时的友邻乡镇相比是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历经三十年建设,今天的新垛教育,小学、初中、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三教统筹,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幼儿园是省优质幼儿园,小学是泰州市合格学校,社区教育中心正在准备迎接省级验收。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目前硬件设施仍处在兴化市农村学校前列。

二、两支队伍素质精良,为新垛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十年来,新垛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事业心强,特别能战斗的教师和干部群体。分乡初期,民办教师居多,代课教师、顶编代课教师居多。三十年来,这些人通过自身努力,早已成为新垛教育的骨干力量。各个时期分配到新垛的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新

垛教师的师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许多教师成为市、乡两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新垛教育的品牌。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多年来,学校的历届领导都十分注重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及奖励措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初中每年考入三星、四星高中的人数都稳定在兴化农村初中的前列,无数从新垛毕业的学生考入各级各类大学,许多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小学顾叶凡同学还荣获了省十佳少年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广大干群的认可,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垛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垛教育的优质的品牌。

四、人际关系健康和谐,广大教师投身教育讲奉献。

新垛教育的教师群体总体是和谐的。若干年来,新垛教师讲政治、讲奉献,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勤奋工作,为新垛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作为新垛教育的党员干部,当我们站在前人取得的成绩的高点上,谋划学校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前人创造的成绩,更应有对站在高点再谋发展更艰难的思想认识和心里准备。今明两年,兴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根据上级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工作目标,与同志们共勉。

一、全面开展“五好五带头”活动,争当学校发展带头人。

根据市教育工委的意见,从现在起到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三年时间内,在全市教育系统党员中开展“五好五带头”活动。“五好”的标准是: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五带头”基本标准是: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师生,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希望全体党员同志以“五好五带头”创争活动为载体,为新垛教育发展争作贡献,多作贡献,快作贡献。

二、全面创争教育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精神,我市决定到201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二是实现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学年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在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9%以上,初中升学率在95%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在50%以上。三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省定标准。四是实现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0%。五是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对照现代化的标准,我校的差距巨大,中学两幢教学楼、操场等都要按照要求改造或重建。软件建设的任务艰巨,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体同志要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勤奋工作,确保我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全市后腿。

三、全面构建校园文化,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底蕴,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雅环境,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凸显人文关怀。我校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制定好一系列规章制度,本学期重点是要制定好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四是加强课程文化建设,完善新课程体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学校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集思广益,已初步形成,下一阶段就是要根据方案精心实施,这也是创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要严格遵照“五严要求,开全开足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坐班制度,推进整班负责制。二是强化师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要按市局要求,制订好“136”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骨干”的目标落到实处。围绕构建“理想课堂”,深入开展研究交

流和观摩展示活动。三是强化质量考核。首先要继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向工作量大、教学质量高、师德水平高的教师倾斜。其次是要强化督导,中心校督导室要定期督查全体教师上班出勤情况,加强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知识质量的检测,并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要使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优质教育巩固生源,以优质教育回报社会,以优质教育取信于民。

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师表形象。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成长靠师德。一是要根据市局关于师德建设有关要求,加强师德建设,重点整治有损教师形象严重违反师德建设的行为,对严重违规行为要实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报市局给予行政处理,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二是树立先进师德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三是重申纪律。近阶段仍然要继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二)严禁工作日中午汹酒,(三)严禁私自向学生推销教辅用书,严禁乱收费,(四)严禁家教、有偿代伙住宿,(五)严禁上课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严禁上班期间上网打牌聊天。希望全体同志能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党员同志做师德建设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行为引领师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同志们,新学期新起点,新目标新要求,希望全体党员同志能够用“五好五带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在新垛教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奋勇争先,再创佳绩。

第三篇: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金猴报喜的洋洋喜气中,我们盘点羊年沉甸甸的硕果,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也令人激情澎湃!一年来,公司上下按照“三年翻番”的要求,围绕做优做强的目标,紧紧抓住生产经营和基建技改两条主线,发扬“革旧鼎新、慎终如始”的新钢精神,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效”活动,抢抓市场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克服不利因素,战胜各种困难,巨大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成绩的取得,是上级组织和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体新钢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广大干部、员工和家属辛勤汗水的结晶。过去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看到,公司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再铸辉煌,实现“精品基地”、“优强企业”两大目标,前面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还要做更大的努力、更艰苦的工作。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有上级组织和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有经过四十多年拼搏,心齐、气顺、人和、劲足的全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以及已经构筑和正在构筑起来的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平台,我们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和战胜,我们新钢公司一定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广大干部员工和家属也必将在收获成功、收获喜悦的同时,收获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扣艰难之年正作风、拼搏之年鼓干劲、关键之年攻指标、决胜之年创佳绩的工作主题,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破解难题、多创效益。要继续弘扬和光大“革旧鼎新、慎终如始”的新钢精神,与时俱进,将新钢精神落实和体现到我们的思想行为与工作实践中去,促进企业生机盎然,各项工作蓬勃开展。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并重,着力构建和形成推动公司全面、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抗御风险能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生产经营、基建技改中的深层次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严密组织,环环紧扣,稳定运行,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要高度关注“两个市场”,围绕“保质保量保价”的目标,从战略上考虑建立稳定或相对稳定的资源型企业,确保物流渠道畅通。要以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内部挖潜增效为主攻方向,大力组织科技攻关,力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较大幅度提升,不断拓展公司赢利空间。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吉祥。同志们,XX年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事关深远的发展机遇。为了公司的美好未来,为了员工的美满生活,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励精图治,乘势而上,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早日把公司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和现代优强钢铁企业而奋斗!

最后,恭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四篇: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来源 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4-13

2010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文化遗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一、关于国务院《通知》和“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情况

5年来,我们坚持把基础工作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文化遗产事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文化遗产法规制度日趋完备。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出台30余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支撑,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各种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规范为基础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考古、文物保护工程、文物拍卖、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等从业资质资格制度进一步规范。文物保护工作正日益步入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轨道。

——全面启动摸清家底工作,文物资源调查积极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铺开,已经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整体验收。国务院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部署普查工作;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全国文物部门全力推进,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0年12月中旬,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12.03亿元,全国2800多个县域基本单元全部完成实地文物调查工作,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0余万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田野工作全部完成,初步建成长城资源信息系统。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作圆满完成,登记大运河文化遗产点段1000余处。沿海文物调查进展顺利,已发现200余处水下文物点、70处沉船遗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全国文物系统馆藏一级文物登录和二、三级文物备案圆满完成。

——实施科技支撑战略,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二)”业经科技部结项验收,举办“早期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顺利结项,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指南针计划”专项进展顺利。举办“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建立17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颁布实施6项国家标准和33项行业标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构建跨行业、跨学科、高效和务实的创新体系。与中科院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协开展文物保护科研和普及战略合作,成立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

——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培训力度。5年全国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400余次,参训人员约2.5万人次。完成新疆、安徽、江西、吉林、辽宁等27个省(区)地市文博管理干部培训和“国保”单位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等及时开展,促进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稳步开展,逐渐形成规模。涉外培训取得重要成果。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进一步强化,多渠道联合办学和培训的模式逐步形成。

——确立文物安全“生命线”地位,文物安全督察工作有序开展。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设立督察司,建立了由文化部、公安部等10部门参加的“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建立并实施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公示公告制度。连续5年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督察。开展全国文物系统安全大检查。与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督办湖南长沙“12·29”特大团伙盗墓案,天津、南京城市改造破坏文物事件,直接督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福建福州乌塔、内蒙古库伦三寺违法建设等数十起重大文物违法、犯罪案件。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全国重点地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文物案件541起,打掉犯罪团

伙7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87人,追缴文物2366件。举办全国重点地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推进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培训,提高执法能力。

5年来,我们扎实开展重大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考古工程,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352处。开展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和评审工作。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9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28处,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历史文化名街20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主体修缮工程竣工,并启动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山西南部早期建筑、涉台文物、鸡鸣驿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加强近现代重要史迹保护,开展湘鄂赣三省革命文物保护试点工作。

——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有序开展。文物保护被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四川省文物抢救保护修复规划》被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计建设专项规划》,其中列入文物抢救保护项目245项,中央基金安排文物抢救保护专项资金25.1亿元。积极开展藏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云南姚安龙华寺古建筑群文物本体保护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开展玉树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规划内项目已基本完成并通过验收。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第一、二批控制性项目顺利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初设阶段文物保护方案业经批复,已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白鹤梁水下文物保护工程、“南海I号”“华光礁I号”等水下考古项目成功实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初步建成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以西安片区、洛阳片区和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等“两片三线”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初步确立。探索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首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卓有成效。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山西五台山、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4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颁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等。加大世界遗产监测巡视力度,初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测巡视体系。“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有序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全面启动。

5年来,我们不断推进博物馆建设和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020个,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为2252个。新建、扩建重点博物馆200余座。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即将竣工;首都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山东博物馆等新建、扩建项目竣工开放;安徽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等建设持续推进。博物馆门类日益丰富,办馆主体呈多元化,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日渐增多,经文物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达328个。初步形成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免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初,按照中央部署,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43个,约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的77%;2008至2009年,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50%,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博物馆的知识殿堂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

——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全面启动,公布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71个二级博物馆和288个三级博物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8%。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8家博物馆被确定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3家博物馆被确定为培育对象。对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为掌握博物馆绩效、实施动态管理积累了经验。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收藏文物达到2710.8

万件(套);新建100余个文物中心库房,试点单位绵阳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落实“三贴近”要求,全国博物馆积极融入社会,更新服务理念,充实服务内容,创新展示方法,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主题内容、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显著提升。启动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中国记忆”、“长江文明”等迎奥运展览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彰显了博物馆的文化魅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实践积极开展。

——社会文物管理力度加大。颁布《文物出境审核标准》、《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启动实施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信息共享工程。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达16个。文物出境数量大幅下降,临时进境的回流文物数量年均增长10%,2009年达2万余件,其中大部分留在境内。文物拍卖经营资质行政审批、文物拍卖许可证年审、文物拍卖标的备案工作得到加强。国家投入珍贵文物征集经费,征集商代“子龙”鼎等重要文物1万余件。成功开展多次影响较大的文物追索行动,追回流失境外中国文物3千余件。

5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先后与12个国家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并在信息交流、成果共享、人员培训、文物返还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开展柬埔寨吴哥窟、蒙古国博格达汗宫保护维修和肯尼亚合作考古、研究等项目。开展面向非洲、亚洲及阿拉伯地区文物保护人员培训。完成美国梅隆基金会、盖蒂保护研究所、中意、中法、中日韩合作等培训项目。驻华使节、外交官走近中国文化遗产活动富有成效,对外合作与交流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发展势头。

——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日趋活跃。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交流。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东亚地区木结构彩画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成功承办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陆续形成《绍兴共识》《北京文件》《北京宣言》《北京备忘录》《上海宣言》等国际文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在西安成立。我国代表通过竞选担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领导职务。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文物出、入境展览和交流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出入境文物展览约400项,平均每年达80项,展览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逐步提升。“中国元代艺术展”“大三国志展”“中国古代帝王珍宝展”“丝绸之路展”“华夏瑰宝展”“西藏文化艺术与考古展”“秦汉—罗马文明展”等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港澳台地区文化遗产交流形式多样、亮点频出,“丝绸之路大展”“微笑的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展”等对台文物展览引起良好反响。中意文化年、中俄国家年等重大外事活动中,文物展览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密切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5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开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统筹力量,构建社会各方面共襄文化遗产事业的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国文物事业经费从2006年的37.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9亿元;中央专项补助经费从2006年的7.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7.3亿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物部门主要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引导文物系统社会组织开阔视野、拓展业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文物报刊、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丰富文物工作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日趋活跃,逐步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形成合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共建合作的新机制。为整合中央和地方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国家文物局分别与国家测绘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海洋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湖北、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人民政府签署文化遗产保护共建协议,通过部门共建、省局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共赢,开创大遗址保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围绕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召开大遗址所在地人民政府参加的“高峰论坛”,交流大遗址保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支持西安、集安、安阳、无锡、成都等城市建设大明宫、高句丽、殷墟、鸿山、金沙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深化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营造氛围,持续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和普及活动。自我国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宣传活动日趋活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推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成功组织杭州、苏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精彩纷呈。设立重大新闻发布制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100余次。多次邀请中央媒体深入南水北调、“三普”工作一线采访报道。“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电视直播活动等拉近了民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108个县区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502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得到表彰,156个单位和个人获得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一批批文物专家学者、基层文物工作者和 “护宝”农民走上光荣的领奖台,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思路

5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要围绕国务院《通知》提出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这个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基本建立以下十个体系:

——中国特色、世界接轨的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发挥理论先导作用,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发展战略研究,探索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规律,引领当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推进中外文化遗产理念融合,丰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始终保持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科学完备、保障有力的文化遗产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重视法律法规实施,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基本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法律实施与法律体系构建的协调发展。

——责权明晰、效能统一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权责一致、监管到位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政策引导、法规制定、宏观管理和执法督察职责,加强地方各级政府及文物部门统筹协调、实施监管职责。

——联动响应、监管到位的文化遗产安全体系。发挥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推动文物安全联防联控。完善文物安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联合执法督察机制。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提升执法能力;规范文物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完善文物行政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能。

——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构建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为骨干、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推动博物馆发展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

——政府主导、惠及全民的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基本建成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文化遗产人才队伍体系。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造就知识渊博、品质优秀、甘于奉献的专门型人才;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保护和利用的科技型人才;熟悉文化遗产工作、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世界眼光、熟

悉国际保护理念的外向型人才。

——重点突破、支撑发展的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组织体系、技术研发体系、成果推广体系,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实施文物保护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和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全面提升文化遗产行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运行机制。

——多方协力、共建共享的文化遗产社会参与体系。吸引、支持广大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形成广大民众在履行文化遗产保护义务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的生动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文化遗产信息公开制度。

——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遗产传播体系。提高文化遗产展陈水平,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扩大覆盖面和渗透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使高新技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实际,着力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使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结合起来,既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又充分展示城乡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环境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还要关注对文化遗产依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模式,既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又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要有新举措。切实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体现文化遗产工作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摆在文化遗产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对大遗址保护项目、公共博物馆和重要展览等的投入,向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无论在文化遗产考古发掘和保护修缮中,还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的保护建设中,都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文化遗产事业为民造福。

第三,在引导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上要有新途径。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文化遗产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增长机制,健全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财政保障机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文物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文物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文化遗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相关规定,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文化遗产事业。要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公民依法保护意识,积极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要建立完善文物保护员制度,加强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保护文化遗产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人大的工作如同接力赛,一棒接一棒。龙年春节刚过,招远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立即召开了第一次主任会议。这意味着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进入角色快,开局状态好,扎实迈上了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隋云斋作了重要讲话,对新时期的人大常委会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说,2012年是新一届常委会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的起点精心谋划今年工作的新思路,为顺利完成全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努力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隋主任要求新一届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要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增强实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围绕大局开展工作。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其始终贯穿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全部实践,时刻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适时作出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工作监督,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提高监督实效上下功夫,支持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完善执法检查、述职评议、个案监督等有效形式,并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执法检查实效。

二是全力推进依法治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职责,努力促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为全面推进招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法治环境。切实维护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我市的贯彻执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推进民主、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决策事项和决策程序,充分反映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情民意沟通机制,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四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人大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更好地保障全市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要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思想,努力提高履行职能、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富美文明的新招远做出新的贡献。

(山东省招远市人大办王军杰)

下载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并举行2009—2010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首先,我......

    立足新起点实现内涵发展新跨越2012.4.25

    立足新起点实现内涵发展新跨越 ——小官庄镇中心小学新一轮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制定说明2012—2015这三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规范管理,强化研究。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建设新亮点,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学校办学......

    新起点新跨越(推荐5篇)

    新起点新跨越 ——2007年以来临沭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7年以来,全县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创新业,跨越发展建强县”这一主题,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

    新学期新起点新跨越

    新学期新起点新跨越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是人们心中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初秋的早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期......

    立足“十三五”新起点 实现第三产业发展新跨越(推荐五篇)

    立足“十三五”新起点 实现我区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临河区商务局 一、对我区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评价 “十二五”以来,临河区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立足“十三五”新起点 实现第三产业发展新跨越(改)

    立足“十三五”新起点 实现我区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临河区商务局 一、对我区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评价 “十二五”以来,临河区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探索新思路、实现新跨越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探索新思路、实现新跨越中国婚庆人网首席执行官 郝喜东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捧着收获的胜利果实,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握别2010年;带着希望,带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