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

时间:2019-05-14 23: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课题研究组制定此问卷,目的在于了解你们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想法,以改进我们的教学,使你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在快乐学习的课堂中学习更多的东西。谢谢!

1.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不知道d.说不上

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b.对这门课感兴趣c.老师的课上得好

3.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b.和蔼可亲c.教法灵活

4.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a.能吸引我b.不能吸引我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6.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c.从不举手

7.上课时,老师设计的各种知识点的内容讲解,是否注意培养了你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a.没注意b.时而注意c.注意d.特别注意

8.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a.没注意b.时而注意c.注意d.特别注意

9.你在数学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e.经常走神f.睡觉

10.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a.答对了表扬b.答错了批评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有效利用教材,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依据。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呢?

1.尊重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紧扣教材。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和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3、延伸教材。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做到对知识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我们的教学就真正达到了有效。

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我们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二 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1)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5)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教学《铅笔有多长》,让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问: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你的腰围是多少?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老师一愣,显然这问题不是预设的,虽然这只是一名学生的要求,但问题一经提出,便众望所归。于是教师“将计就计”,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生2:“可以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当卷尺来量”,自己制作软尺,想得真绝。

生3:“干脆拿一根绳子围老师的腰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生4:“借老师的裤子量”,真大胆的办法。生5:“借老师的皮带量”。

这似乎是老师最倾心的方法了,刚想刹住,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一拃有10厘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究竟什么办法最好?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四通八达的运行路径。“老师的腰围有多少”,这问题蕴涵着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挑战性。从老师愣住的表情,可以知道这决不是我预期的认知目标,但我捕捉住这意外生成的问题变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殊途同归,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性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学生想出的各种测量方法,教师不以成人的眼光简单评判,“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当让孩子们用想出的办法在我身上折腾后,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测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依附之中形成和发展了。尽管耗去了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价值,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要改革教学评价,保证数学教学方法有改进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

四、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第三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吃透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同底数幂乘法”,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进行计算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分式方程的应用》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写出算式,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作出评价。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利润问题,上网收费问题,联系身边的例子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讲解灌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大的教育教学环境来看,现行高考体制和用人原则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造成了教学质量成为了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分数,教师和学生只好埋头苦干,结果是两败俱伤。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书包越来越重,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据调查,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占30%,患颈肓椎类疾病的比例为22%。正如一则短信对教师的描述: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还亲。这样低效繁重的教学真是耗子穿风箱,两头受气。从我校的小环境角度来看,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迫切的愿望。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教学效果反馈速度快,当堂课就能看学生的情况,在有效教学这个问题上更突出的研究价值。同时,这几年来,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有滑坡迹象。希望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数学教学质量的不利局面。在这样的大小背景下,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策略作为切入点。所谓“有效”就是高效能。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而“小学数学”则限定了该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科目。“课堂”则是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综合起来,课题的界定为:在小学数学的学段和科目范围内,教师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内容

从教学的流程看,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具体表现为:(1)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应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制订出评价标准。(2)有效教学准备策略,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作业设计等。(3)课前3分钟和课堂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4)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具体表现为小学数学新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教学流程和模式。(5)学生学习评价反馈策略(6)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监督和激励,即教师教学评价反馈策略。(7)教学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够,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克服原来的教学思维定势,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第三,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由“控制者”向“主导者”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而主导包括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5项。其中的指导集中体现了主导的特性。指导就是引领。这样,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角色以“能讲”为主要特征,新理念的教师角色以“善导”为主要特征。

第四,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大多数课堂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个最佳途径。在课题研究中,虽然我们很难打造出公认的最好课堂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课堂来。

四、课题的论证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政策依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中第5条: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旨在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3、国务院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颁布执行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第2点中指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二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有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们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现实依据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意在有效参与,保证质量,其中有效参与即指:诱发兴趣、激励参与、自主学习;保证质量即指:通过导思、导疑、导练、提高教学效果

2、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乐于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学生心力憔悴,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板书整块黑板,学生听力疲劳,目不暇接,教师上课上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根据课题组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开展有效教学更的极强的现实性。

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对学生主动性重视不够。原因是这样的课堂便于教师调控,有利于教师的发挥,但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就会出现“船上人不使力,岸上人挣断腰”悲剧,这样的教学当然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另外,教师对合作学习使用较少,对学生评价也不科学,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五、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成果形式是:《自强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学校教学六认真评价激励机制。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及至各科课前3分钟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四是小学数学四类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力求培养一批校、镇、县骨干老师。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七、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014年6月共四年,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10、1――2010、12)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制定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成立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组。制订了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完善了自强学校教师德能勤绩中关于教育科研的条例。课题组由校长唐承德带头任课题主研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参加有关教育科研培训,并培训本校教师,加强对科研的认识,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教科室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丰富知识,掌握科研方法。由教科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科研培训。

3、制定课题的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汇总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按两个小组进行分工,低段数学组由巫仁秀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师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论证提供一手资料。高段数学组由胡树林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学生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4、请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帮助修订课题的实验方案。对初步完成的实

验方案,要请教研室的熊维平主任等专家进行修订完善。

5、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向泸县教育局教研室进行立项申请,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二阶段(2011、1――2011、12)布点试验阶段,主要是选定好实验班级,分析当前课堂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负效教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出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有关要求,安排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并确定为每月开一次科研工作会,组织所有主研协研人员参加。

2、选定3个布点试验的班级,向相关教师说明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数。具体是小2012级1班、小2010级2班和初2011级2班,确定的实验教师为胡树林、余仁英、陈言平

3、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将取得有成果以自强学校科研专刊的形式向学校教师宣传推广。教科室明文规定,每学期至少办两期课题专刊。

4、课题主研人员聘请进修校专家到我校对课题进行指导。计划每年请课题联系人对课题进行指导,形式包括课题组出去学习和把专家请到学校讲学的形式。

5、总结第二阶段布点试验成果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研究,为课题全面铺开垫定基础。

第三阶段(2012、1――2013、12)全面实验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第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出经验,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将前阶段的成果进行运用。

1.将教研组、备课组与课题组有结合,在常规教研中渗透和应用课题

组中取得的成果。

2.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的平时活动中检验成果的有效性。具体是将这两年的教研和集体备课的主题确定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活动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

3.每期进行一次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收集评选论文,并向上级推荐发表,最终形成论文集。

第四阶段(2014、1――2014、6)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搜集汇编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成果报告,申请验收结题,并将研究成果正式社会推广。

1、进行自我检测,汇总各项研究资料,包括教师、学生的文章、文集、学生个案,音像图片资料。

2、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终结实验报告。

3、完善课题实验的档案体系。

4、申请验收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物质保证

为了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预计用于外出考察学习、进修费1000元,科研资料费2000元,培训费1000元,其它开支1000元,共需投入经费5000元。学校将给予充分保证。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专门为每个课题每学期划拨500元作为科研专项经费,足见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和打印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学校还专门为教科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每学期都订阅了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各种刊物来装备教科室。

2、制度保证

(1)为了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的有关工作职责和制度。制订了《泸州市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为课题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保证。为了使几位主要研究人员有充裕的研究时间,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有所考虑,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要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备课,课堂教学,本教研

活动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养成时时有科研,处处有科研,事事有科研的良好科研意识,杜绝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相剥离的现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汇报课、自荐课、研讨课活动,在教学中要突出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学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活动。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每位老师所研究的项目和子课题是各不相同的,但就重点课题而言,其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步骤是一致的。

3、人员保证 顾问组:

吕操

泸县教育局副局长 杜作文

泸县福集镇党委书记

郑光明

泸县福集镇分管教育副镇长

指导组:

胡运清

泸县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课题联系人

李万富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 熊维平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副主任 李宗德

福集镇教育助理

领导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研究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本科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专科 莫德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本科 胡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专科 张才刚

福集镇自强学校办公室主任

专科

胡树林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陈言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巫仁秀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第五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不断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驾轻就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轻车熟练的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世纪的激越鼓点,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物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且应答的课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才更有效呢?

一、教师的服务策略

以前,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是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和实践者。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而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根本之处,就是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教师只有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真正实现角色功能的转变,才能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但教师决不是普通的一员,而是“特殊”的一员,特殊之处,不再于起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信息源”作用,而在于起到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的作用。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的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学习机制而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都是呈现为悦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知识模式进行调整。因此,提高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连接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比如,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呈现关于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和除法关系的练习材料,学生骤然开悟,原来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是同样道理。

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能力与目标的契合点。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必须作最充分的了解。就其现有能力要达到学习目标存在什么困难?跳一跳能否摘到果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搬几个“垫子”,搬什么样的“垫子”,才能提高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弹跳力”?这个“垫子”就是契合点。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秩序与情绪的融合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探索而产生情绪体验,较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影响班级的秩序。教师应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行为。让学生既能表达他们的情绪体验,又能较好地保证课堂秩序,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

生探索性的学习数学。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有关两个学生的约会”的场面,新奇的故事情节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猜一猜,明天两人会不会按时见面?”老师话音刚落,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争论不休,教师随即反问:“有时间有地点怎么会不按时见面呢?”正当大家捉摸不定之际,再接着看,看完结局,全体哗然,“原来约者愿意是晚上八时。面对这一扣人心弦的生活误会,使学生出自内心地感到“24时记时法”产生之必需,激起了内在的学习动机,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我们教师也应注意情境的创设是要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反之,则就没必要“为生活而生活”。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事先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有的用尺子量边长,有的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当然,我们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时,要避免过分追求“观赏价值”,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我们的课堂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我们应该对学生是怎样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进行认真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有老师想到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68路馨泰花苑站”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课件演示)里圈塑胶跑道的长约200米,让学生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200米是1000米?跑5圈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三、教材策略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有效的呢?值得我们教师探讨。1.改进加工教材

改进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和加工。如《十几减9》这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把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设法遮住,让学生自主发现信息,提出学生最想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丰富教材

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如在一位老师在教学“用数学”这一课时,他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6=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应该结束教学。而他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发教材

开发教材就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有老师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了新课程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四、倾听策略

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时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否则,教师的引导可能无效或事倍功半。因此,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像李政涛先生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每个学习者都是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去构建自己的理解。对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可能是知道教师在说什么,也似乎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如果教师的解释与学生的经验之间不一致或者矛盾之处未获得合理的解决,学生就会半信半疑,很可能会想不通,并在他们后续的思维中仍然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事物的理解去做。而倾听学生的想法,可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困惑之处,针对疑难处进行点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对于学生,我们也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有时也很调皮,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导”又“哄骗”就是不奏效,他们各顾各的,课堂上犹如一盘散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倾听、不会倾听。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有效呢?一些学生不能静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而总是举起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是需要我们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如:让我们的学生说说“刚才他说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当然不是几节课能奏效的,作为老师的潜意识里要有这个意向,其次还需对学生强化训练,不断完善,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学生只有学会认真倾听,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五、评价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们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学习伙伴的评价,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引导功能的发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是首要的原则。同时,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还要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乏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其次,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作为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有艺术性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合理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调查问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字体:大 中 小] [日期:2011-12-14] 来源:阳羡小学 作者:邵网萍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一些诸如形式化和低效化等问题。数学课......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杨春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

    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简介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

    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3月30日 中心发言人:白崇学 活动主题: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从广义而言,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论文题目: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姓名: 广东实验中学 蓝师江 摘要: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