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时间:2019-05-14 23: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第一篇: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多数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当然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未来的30年中,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老年人健康问题将使社会面临新的考验。社区卫生服务适应了我国的城市化、老龄化发展;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多数无病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己很健康,体内的“零部件”都在正常运转,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从而忽视了老年人健康中潜在的问题,使一些本能及早预防的疾病得以发生,给老人的家庭带来痛苦,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所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应是安全问题。

1日常生活的安全问题

1.1起居方面老年人尤其是丧偶者常有孤独、寂寞感,退休后老人易产生失落感,建议他们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娱乐活动,其子女多与他们沟通,不仅从物质上更要从精神上关心他们。由于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减弱,体位改变时容易引起暂时性血压波动,需要较长时间恢复,而且老年人手足不太灵活,应避免体位突然变化,否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老年人应提倡有氧运动的活动方式,像步行、打拳、爬山等。有氧运动可降低胆固醇、减少肥胖、提高心肺功能、减轻心理压力等,另外,要保证足够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家具布置尽量简单、方便。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1.2饮食方面除了定时限量、粗细搭配、干稀搭配、生熟搭配外,还应注意进食过程中的安全。饮水对老年人非常重要,要预防身体缺水的现象。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造成肾功能管腔狭窄,致血流量减少,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重吸收功能降低,代谢产物带出的水分较多。再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对体内缺水感觉不灵敏,不易感到口渴。由于体内缺水导致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升高和循环阻力增加,是引发一些心脏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注意适时、适量饮水,每天总量2 000 ml左右。另外,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所以平日还应适当增加钙的摄入量。

2用药的安全问题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化反应随年龄发生变化,如脂肪组织增多,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血流量减少,肝肾功能有所减退,使很多药物代谢减慢,血液浓度增高,易蓄积而致毒性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时间要准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对症下药;用药剂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至最适剂量,切忌动辄服药。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易发生误服、忘服药物现象,故老年人用药应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和用药程序。

第二篇:对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问题的思考

对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

家庭暴力不仅侵害了家庭成员中受害人的利益,而且为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建立平等人权,防治家庭暴力,构建和睦的家庭及社会关系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警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干预家庭暴力的重要职责。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虽然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基础业已形成,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力度仍不尽人意。社区民警通过社区警务工作,将家庭暴力的干预工作与入社区警务的日常工作相融合,不仅能够促使警察反思对家庭暴力干预的种种不利并努力克服,而且有利于广泛发掘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资源,建立群防群治的反家庭暴力社会系统工程,提升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效能。[关键词] 社区民警 干预家庭暴力 群防群治 社会系统工程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不仅包括人民警察对于家庭暴力行为有法定的调解、制止、处罚、刑事侦查等权力,而且还意味着公安机关应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协调配合,共同构筑家庭暴力社会救助网络,积极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目前,我国已形成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基础,但在司法实践中,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如何提高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效能、真正做到服务社会、群众满意,笔者以为,社区民警将家庭暴力干预与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紧密结合是一种良好途径。

一、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社会基础业已形成

(一)家庭暴力已成为全世界公害,必须予以干预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据路透社2001年7月22日电,联合国于2001年7月21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世界上25%~50%的女性曾受到男性同伴的人身伤害;1在智利的圣地亚哥,80 %的妇女承认自己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法国,95 %的暴力受害者是妇女,其中 51%的暴力出自丈夫之手。在巴基斯坦,99%的家庭主妇和 77%的职业妇女遭到过丈夫的毒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是由家庭暴力引起的。

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不仅为家庭带来恶果,而且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家庭暴力在使受害人的情感、肉体、心理遭受巨大折磨、人格受到羞辱和贬低的同时,还须承担因家庭暴力行为导致的医药费、误工费、咨询费、审判费等一系列费用的支出,而由政府、相关组织或机构向受害人员提供的扶助、帮助费用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消极耗损,那些由自救无果的受害者所实施的“以暴抗暴”行为,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导致违法犯罪的因素之一;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往往由家庭折射至社会,受害的未成年人除自身的生活、学习质量下降外,有些人还较早地出现暴力倾向,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素质的降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隐患。凡此种种表明,家庭暴力超越了家庭这一私领域的范畴,成为危害人类平等、安全生活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害,它已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由于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多数为妇女,因此,国际社会对妇女权利的保护已达成共识,特别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刚领》将对妇女的暴力列入12个重大的关切领域,吁请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其他组织采取行动预防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1999年11月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指定11月25日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13个国家都通过了单项的反对家庭暴力的立法;美国早在1994年通过了联邦《对妇女暴力法》;英国亦于同年成立了跨机构家庭暴力工作组。上述国家的立法或机构的成立,针对的目标是共同的即社会公害——家庭暴力,目的是一致的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人权,进而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二)公众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寄予很高期望 家庭暴力虽然是一种发生在私领域内的行为,但从法理上看,处于私法调整之下的各家庭成员间并未因其所具有的特定血缘关系而使之独立人格地位丧失,每个家庭成员仍然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该领域内实施的暴力行为同其他暴力行为一样,均具有违法性,故而,制止家庭暴力已成为全世界通例,各国无一例外地把警察机构视为制止家庭暴力的有生力量;在我国甚至有观点认为:公安机关是制止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2。据“城市社区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干预与研究”项目2001的调查显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在需要求助外力时,58%的人选择了派出所。3中国健康网对2900名女性所作的一项电话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里,受家庭暴力虐待中的39%报告了警察4。公众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寄予高期望值的原因主要为:

1.警察作为国家的公权力机构区别于其他公权力机构最大特点在于服务的全天候性。因而,寻求警察的帮助可以不受时间、时段的限制。

2.警察工作范围的广泛性使得民众在求助于警察后可以免去或减轻其他求助方式所需付出的努力。在我国“危难时刻找民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向警察求助除可以得到相应的司法救助外,还可以得到类似社会服务性质的帮助。3.公权力救助中请求警察救助的方式最直接、最经济。实践中,无论请求警察制止家庭暴力,还是请求警察对受害人与施暴人进行调解,与求助妇联、求助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等组织相比,警察干预直接、快速,对家庭暴力的制止具有国家强制力;与诉讼方式对比,具有便捷、节约成本的特点。

(三)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依据

目前,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通过自我与公力的方式获得救助,自我救助方式包括:受暴力侵害时的正当防卫行为以及受害后的请求离婚以及随后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或与施暴人分而居之,无论自我救助的哪种方式,都需要受害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体能、物质基础;在受害当事人无法实现自我救助时,社会为其提供了法律救助和社会帮助等途径。就法律救助途径而言,受害人可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婚姻法修正案第一次将家庭暴力作为法律概念提出,并明确指出公安机关在干预家庭暴力中的职责,结合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主要体现为: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使制止权;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权;对实施家庭暴力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可以行使调解权;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应当行使侦查权。

二、现阶段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不利的原因分析

(一)警察对干预家庭暴力的认识尚有待加深

尽管警察已经看到家庭暴力作为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应当进行干预,但他们仍对家庭暴力的普遍性认识得还不够充分,且公安机关对干预家庭暴力的方式、干预的程度、干预的最终目的等问题尚未做过长时期的、深入的及系统的研究,进而导致在警察使用公权力对于家庭内部暴力行为干涉是否有害于公民私权利的保护问题上仍有模糊认识。少部分警察甚至存在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受害人特别是女性或老年受害人一定是因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如爱唠叨、妒忌猜疑心强以及没有照顾好家等)才导致施暴人的暴力行为;民警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现代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法治观念更加强调对公民私权利的保护,国家应当保护个人的隐私;加之受家庭暴力乃“家庭内部纠纷”、是“两口子自己的事”、“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意识的支配,尽管现有法律已明确规定具有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但他们在干预家庭暴力时,往往仅选择适用现有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的条款,而不愿过多地依据授权性条款进行救助,从而导致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力度大打折扣。

(二)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不尽完善,警察执法具有相当的难度

虽然婚姻家庭关系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畴,公权力不会主动介入,但是,基于对受害人身权利的关注和对公民处分自身权利的尊重,法律赋予家庭暴力受害人多种救助的途径。婚姻法修正案中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权力作出了明确限制,将受害人是否请求救助的权利自主化①。但在该法的规定中,一方面没有明确警察对家庭暴力干预的操作细则,另一方面,这种自主化权利的行使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存在矛盾之处:其一,对于殴打他人(他人应理解为包括家庭成员)造成轻微伤害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并未规定公安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必须经受害人的申请,该条例中只是规定处罚虐待家庭成员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时需要受虐待人提出请求,② 而执法实践中,在紧急情况下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具有相当难度;其二,刑法中对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构成犯罪但尚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规定为自诉案件,而刑法对“告诉”的界定是被害人和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时即为人民检察院或被害人近亲属,自诉案件虽然不属公安机关管辖的范围,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3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害人近亲属告诉的案件不仅应当受理,而且在紧急情形下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③这种规定有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中的被(受)害人的救助请求权强化为公安机关司法救助的倾向,有悖于设定多种救济措施的立法初衷;其三,在家庭暴力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中,根据刑法对告诉人的规定,居(村)委会、妇联等机构人员或邻居的“告诉”则不属于刑法对“告诉”主体的界定,而不构成刑事犯罪仅属于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案件,除受害人及受害人近亲属以外人员的告诉的情形,而公安机关若根据警察法第21条④规定则应当及时查处。上述立法中的不规范之处,使得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实践中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三)现有文化、执法背景下,警察处理家庭暴力时审慎行事

家庭暴力是家庭生活中的顽疾,老人、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他们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甚至生存权利受到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威胁,这是人权保护和人类社会进步所不允许的,救助措施的实施正是这种保护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家庭成员之间侵害的特殊性,如暴力发生的隐蔽性、连续性,反复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因亲情而产生的宽容性,决定了绝大多数受害人寻求救助的真实目的和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追究加害人的责任,而是尽快地摆脱伤害,进而实现解决矛盾、达成和解的意图。法律设置救助措施这种非诉讼性和人性化方式,使受害人意志充分体现。婚姻法修正案在规定救助措施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采用了非诉讼性的救助方式,以避免司法机关随时主动介入家庭矛盾,突出强调只有在受害人要求时才能及时介入,从而以更有效地平息和处理问题⑤。因此,家庭暴力中当事人间的血缘关系以及法律赋予家庭暴力受害人请求救助时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公安机关即便是应受害人的请求对家庭暴力采取公力救助时也采取审慎态度,社会公众头脑中存在的“家丑不外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扫门前雪”等观念也使得公安机关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取证难。

据中华女子学院执行的“城市社区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干预与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90.8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家庭暴力不是家庭中的私事,社区的工作人员中占83.38%认为家庭暴力是对妇女权利的侵犯,但这些人在选择反对、干预家庭暴力行为时,超过57.5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家庭暴力的处置主要应由家庭、亲朋好友负责,她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愿将家庭暴力问题诉诸法律。5可见,公民自身受传统意识影响较重,他们心目中家庭暴力的外部救助方式应具有私人化、家庭化的倾向。

(四)考评体系尚存在不科学,导致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缺乏积极性 考核评价体系是绩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奖勤罚懒,不断强化人们的岗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警察同样渴望通过自身智力与技能的投入获得公众的认同。因此,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是调动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影响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积极性在考评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公安机关工作考评的主要集中于办理刑事案件、办理治安案件和行政案件中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情况,不同社区内人口构成情况、资源配置情况、社会治安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等各有特点,而原有的考评体系中的各项量化指标并未完全排除影响公正结果的各种因素,尽管如此,考评结果也与工资、奖金、立功受奖、晋级、提升等各项内容相关;第二,除个别地区外,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的工作目前尚未被列入对社区警务工作考核的内容;第三,对于家庭暴力的防治需要警察下大力气作的工作往往是基础性的工作,如对家庭暴力的施暴人和受害人的调解、劝说,应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请求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进行制止但因受害人的宽容而无对施暴人的处罚,这些工作费时费力却又与考评业绩无关,因此,警察对于家庭暴力的干预处于管与不管、管多管少、管好管坏无标准、无奖惩的状态,不利于调动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意识,使之干预的主动性受挫。

三、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是家庭暴力防治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一)将家庭暴力的干预工作融入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之中有助于警察反思对家庭暴力的干预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6伴随着我国政治的不断开明、经济的日益发达,不同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社会规则的择地而居,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打破,长期的共同居住逐步形成了共同的需要,为了这种共同需要,他们选择遵守特定的社会规范,以期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社区民警工作在社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更加有效地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功能,使其有效地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准、改善居民行为方式,从而创建杜绝违法犯罪滋生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礼立德的文明社区。

社区警务战略在分担警察的责任方面否定了长期潜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预防控制家庭暴力责任只在警方,它向人们昭示出:彻底控制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有赖于全社会力量的动员。而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后,警察对干预家庭暴力的认识也在悄然变化:无论在私领域还是在公领域,每个人都有权要求法律保证其享有安全的权利,警察在追求公共福利和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当然不能侵害公民固有的、不可侵犯的私权利,相反,却应当通过自身工作,尽量维护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隐私,保障社区成员法定权利的最大化满足。但是,国家所保护的隐私权是以符合法律要求为基础的,当某个人在家庭中实施暴力这种不良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的合法权利、并由此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时,其家庭生活的隐秘性就会被缩小到最低点甚至会全部丧失,受害人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的事实必然得到同一区域具有共同价值观群体的否定性评价,社区居民由于对共同理想目标的追求而形成的内部成员之间互救行为(即对家庭暴力干预行为)的出现已经将家庭生活的私密性打破,社区公众这种减少纷争、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行为已融入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当中,提升了警察对家庭暴力干预的张力,警察无需主动介入。当然,受害人直接请求警察干预时,警察责无旁贷。因此,对家庭暴力的干预首先是对人权的维护,若没有人权,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氛围、昌明的社会环境也就无从谈起。在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居民、组织干预家庭暴力,是从社会实际出发,自觉研究、解决顽症问题的体现。

(二)社区民警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家庭暴力的干预

家庭暴力所具有的侵害人权、有悖社区公众价值观念和社会公德、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潜在诱发犯罪因素、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危害,使之成为全世界着力消除的顽疾。但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强的特征,受害人因受传统意识以及血浓于水亲情观念的支配,不愿张扬或更愿求助妇联、居(村)委会等群众性组织7。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逐步形成,过去由政府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也将通过推动社区建设去完成,人们从社区中得到支持的力度将日益增加。而建立社区家庭暴力救助网络体系,强化了警察与社区组织、妇联组织和居民之间相互支持。在社区建设中,在坚持社区依法自治的前提下,社区民警在拥有了工作的相对自主权后,将家庭纠纷的调解、家庭暴力的防范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依托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化解民间纠纷、实施安全检查等基础性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家庭暴力的防控。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创建的“零家庭暴力社区”七大维权网的目的为:贯彻家庭暴力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综合治理的方针,尽可能地将家庭暴力化解在萌芽状态,对每一起发生的家庭暴力及时介入以防止家庭暴力的持续和升级,从而对家庭暴力实现介入率100%。七大维权网中列为第一位就是以公安机关的社区警务室和伤情鉴定中心为核心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网。8此外,为保障家庭暴力受害人在公力救济实施后的安全,实行家庭暴力干预的回访制度,不仅坚定了受害人反抗施暴人再次施暴的信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家庭暴力的再度发生、提高干预的切实效果,同时还可使社区民警自己以及社区群众检查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工作的实效,这同样是做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社区警务战略有助于反家庭暴力网络的合作 家庭暴力发生原因的复杂性、危害的社会性、社会对家庭暴力认识的宽泛性以及法律赋予家庭暴力受害人救济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对家庭暴力的防治不再是公安机关或妇联等各机关、组织或团体独立作战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如何结合社区居民的生活,开展社区道德建设,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素质,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担负共同的责任,又能使人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保持自己的活动空间,保持每个个体和家庭自己的个性,让每个家庭远离暴力、让社区充满安宁,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是社区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面临的任务。

第三篇:老年人健康指导和措施

老年人健康指导和措施

1一般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适量的鱼、虾等蛋白质,充足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

2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散步、慢跑、爬楼梯等运动。注意不饱餐后或饥饿时活动,不进行剧烈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气候变化大,太冷或太热时不宜户外活动。

2,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老年人的饮食要有规律,要努力做到定时定量,不饥不饱,细嚼慢咽,少食多餐,有条件者一天可为四餐或五餐.3,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或油腻.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

4, 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情绪要稳定,不要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多到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5, 建议定期随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气功亦有一定效果,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耐寒锻炼能预防感冒,注意不要过于劳累 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勤洗澡,勤通风,勤换衣,晨起漱口,保持口腔清洁5.一般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适量的鱼、虾等蛋白质,7充足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富含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排便的通畅。定期测血压,如有何不适,到上级医院治疗

8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鸡(蛋)、鱼、瘦肉、饮食不可过咸、每餐不宜过饱,少吃辛辣、香燥之品,9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让老人不要喝浓茶或咖啡等有剌激性饮品,不能过于兴奋生活内容要丰富,不要过于劳累,缺乏休息。

10饮食宜以素净清淡为主,溏和盐均不宜过多,还应有必要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量多进食蔬菜、豆制口、瘦肉和水果

11适度运动,规律起居,按时休息,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顺畅,合理饮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可多食蔬菜、水果,宜低盐低脂,老有所乐,多参加娱乐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第四篇: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制定我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服务对象:我中心所辖4个街道14个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内容:为在我中心所辖社区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2年进行一次免费的体检,体检的时间视情况具体安排,体检项目完全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具体步骤如下:中心组织所辖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每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日程安排按社区划分。由各团队工作人员通知需要体检的居民,到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少数不能到体检中心的居民可以安排医务人员上门体检。体检结果及时录入电脑慢病系统。老年人体检可与慢病体检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相结合。体检的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4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现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和目前用药情况。

5体格检查方面含有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腹部是否有包块、下肢是否水肿、呼吸、体温、脉搏

辅助检查有:每年一次血糖、血脂,有条件的话还应加上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X光片。

6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者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主要工作目标:掌握中心65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管理率90﹪、2年一次体检率≥90%;健康体检表完成率≥95%。

工作进度:

1.2011年完成50%总人数的老年人体检工作,至2012年12月中旬全部完成。

2.各团队将体检结果及时录入电脑相应的栏目,并及时上报已体检人员名单,以方便中心统计数据,评估工作进度。

大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10日

第五篇:社区癌症康复干预措施1

浅谈社区在癌症康复中的作用

林华园

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亟需做好癌症康复工作。在社区开展癌症康复门诊、癌症康复集体干预、康复组织的活动、癌症康复心理咨询、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等工作,是社区癌症康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 癌症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社区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美国统计2001年癌症生存者达1010万余人,占美国人口的3.5%。我国的癌症生存者人教尚缺乏统计数据,根据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推算,中国癌症生存者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而且每年至少递增40—60万人。由于癌症肿瘤病人经过二、三级医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社区。癌症患者及家庭作为社区弱势群体,其癌症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癌症本身及治疗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身体的残疾,功能的欠缺,职业不适应等亟需对癌症患者采取生理、心理、社会行为进行干预,使之增进健康,改善功能,回归社会。随着癌症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癌症康复干预方法用于癌症病人康复治疗报导日见增多。本文探讨开展社区癌症康复的方法,以促进癌症康复事业的发展。

1.社区癌症康复门诊。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回到社区等待康复治疗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在生存期内,主要的生活区域在社区而不是在医院,如果能够不出社区就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无疑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是十分有益的。癌症及手术、放疗、化疗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疼痛、健康状况减退以及担心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问题,均需要在社区得到及时的医学专业指导与帮助。对于社区医生来说,他最了解每一位癌症患者的病情,最有权利为癌症患者制定一项全面康复的计划,并

指导和帮助其他人员共同完成。服务层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常规的使用药物治疗生理上的不适,如止痛、止血、静脉营养、褥疮预防等等基本医疗和护理都能在社区甚至家中完成。社区癌症康复门诊,由社区医生提供连续性、协调性的医疗服务, 以减少因肿瘤及其治疗引起的功能、心理和情感上的缺陷, 使病人尽可能地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2.社区癌症康复集体干预

对癌症病人进行集体干预的文献是在1970年出现的Fer1k等在二周内向30例癌症病人进行了6次1.5小时集体干预,内容有健康教育、医疗和营养知识、如何与护士的配台,以及集体支持等。通过对癌症病人进行集体干预,强化防癌抗癌意识,自觉接受肿瘤筛查。近年来,各地的一些综合医院、肿瘤医院、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专家走进社区进行防癌抗癌宣传讲座活动,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专家巡讲团在全市各个社区巡回宣讲防癌抗癌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癌症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走出认识误区,增强防癌抗癌的信心。济南市癌症康复培训学校在济南市开展的“公益培训进社区活动”中,走进社区定期开展癌症康复免费培训工作,每月举办3期,每期7天,开展以心理、饮食、体能锻炼、中药治疗及肿瘤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宣教活动,使学员学会防癌抗癌的知识和掌握癌症康复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社区的康复组织的活动

在社区有一些防癌服务机构,如抗癌协会、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病人俱乐部、志愿者等为癌症病人提供癌症康复服务或组织癌症患者参加各种癌症康复活动等,在癌症康复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癌协会组织肿瘤临床专家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及咨询活动,这样的义诊和咨询很受社区癌症康复患者的欢迎。自20世纪70年代起.癌症患者自发组织一些健身活动,这便是癌症康复组织的萌芽。1997年成立了全国癌症康复组织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70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癌症康复组织,会员近7万人。各地癌症康复组织不定期组织癌症康复者开展康复经验交流,交流病情和医疗康复经验,传递癌症诊疗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传递爱心的公益活动。这不单纯是癌症患者的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医疗康复手段。与有着同样疾患的居民聚在一起,自然会产生共同语言,在倾听他人的同时也能够清醒地审视自己,同病相怜可以转化为斗志,互相的鼓励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了生存的信念,生理上痛苦和心灵上的创伤会得到缓解和弥

补。社区的癌症康复组织在其中扮演着发起人的角色,起着协调场地和安排时间的作用。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癌症康复工作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4.社区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

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近1O多年来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热点。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而且贯穿于生病的始终。如果患者的心理反应过于消极或负性情绪时间过长,对其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是极为不利。负性情绪可引起肌体激素不平衡、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加快癌细胞的滋长和蔓延,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患者的康复应从心理治疗开始,有组织进行社会心理干预,与他们交流思想,找出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给予开导;借鉴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如系统脱敏法治疗患者的焦虑、恐怖等不良情绪;厌恶疗法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从而消除促进癌症发生和恶化的有关因素;替代疗法,通过对榜样的模仿来建立良好的行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资料表明,不同的应对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积极的心理干预可增强某些癌症患者的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活性,对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社区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所谓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案,为晚期的癌症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缓和性的、支持性的照顾。针对晚期癌症病例,在社区和家庭创造有利于开展癌症康复及临终关怀的社会环境,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渡过有限的时光。在美国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病人中, 有60%是恶性肿瘤病人。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短, 治疗上避免进行猛烈的、不舒适的或无意义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服务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照顾和对病人家庭亲友的支持。缓解躯体疼痛、减轻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实施临终关怀, 既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也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负担, 并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使其在平静中告别人生。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较少, 只有很少一部分临终病人得到最后的护理。因此,在社区和家庭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总之,癌症的综合康复治疗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必要的延续和完善。癌症康复所涵盖的各种癌症康复内容非常广泛,研究结果表明

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够为癌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在肿瘤防治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理功能,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让癌症患者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在我国,癌症康复工作在有些单位已有较深入的开展与研究,提高了癌症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但是与其他专科康复相比,现在的癌症康复工作还相对薄弱,尚有待进一步扩大广度和深度,研究探索促进癌症康复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昌峻,余海.癌症病人康复与保健[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l999. 3.仇奎璧,林华园等.癌症康复与自我保健[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林华园(1951-)山东威海人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肿瘤康复工作

下载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国老年人饮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老年人饮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 文旅学院 10史(3) 10070333 王鹭 ) 【摘要】在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健康管理】老年人社区护理探讨

    一般资料3年来共实施社区护理5853例次,患者年龄50-93岁,大多数为本医院门诊附近的慢性病患者,并曾接受过大医院的诊疗,服务对象疾病种类多样。 护理方法 社区整体护理 为不需要......

    临汶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马庄镇临汶社区 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内容提示: 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知识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良好健康状态的保护 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干预措施

    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干预措施 黎明卫生院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为了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全乡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逐步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

    怀远二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

    怀远二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 怀远二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标准,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和“健康第一”的......

    交通安全干预措施

    交通安全干预措施 ●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辆三交一封管理制度》、《车管站HSE处罚细则》、《机动车管理规定》、《驾驶员管理规定》、《......

    慢性病干预措施

    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措施 经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缺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保健知识,生活习惯欠科学文明,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于此做出以下干预措......

    社区老年人

    社区老年工作新理念孙庄镇社区教育中心老年人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老龄化高潮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社区的事务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