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

时间:2019-05-14 23: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

第一篇: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

把绿叶做成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我是一名上岗不到一年的青年教师,从来到这所学校始就耳闻学校里有一名各方面都很“厉害”的老师,后来我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杨老师。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切身感受,通过这一年的相处我不得不由衷的的感慨一句:真正的教师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的,必须“厉害”。现在,我想讲一讲关于他的故事……

潜心教学,用心

小杨老师在学校主要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和三年级科学老师,另外还负责会计工作和女生寝室的管理。

在教学方面,他的付出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任教几十年,早已桃李遍方圆,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直都是严谨和专注的。在我们学校,每晚下自习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选择回寝室休息或者在办公室看会儿电视,小杨老师也会在那里,但他确是在伏案工作,或研究教参或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基本上每晚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就是他,很多很多次我路过办公室外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在那里忙忙碌碌,我有的时候就在想,难道他都不会累的吗?

我看过小杨老师的课本和教案,里面圈圈点点的都是备注,哪个是重点,哪里需要重点强调都清晰的勾画出来,同样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的我是自愧不如的。他的课堂也很“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看似跟其他老师的课堂没有什么两样,但整体对课堂的掌控和知识点的把握非常准确。因为我们这里每个班的学生

比较少,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变换教法,采用多样的学法去设计切合本班情况的教学流程,编写富有特色的教案。郧西从几年前就开始实施课改,“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推行到每一所学校,但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对村小的限制,一些中老年教师并没有将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课堂中来,而小杨老师就是个“特例”。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对于“自主”还没有什么概念,他就一点一点的将这种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收效甚大。

这一年来,我们听过他的很多课,每一次他的“教学比武”成绩都是最高的。所有老师对他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很舒服、很轻松、很有效。我想,不是每一个优质课堂都能够担得起这九个字的。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在做良心事业,真心将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小杨老师的教学成绩年年来在全镇都名列前茅,除了他自身潜心教学外,课外对学生的辅导也尤为重要。经常都可以看到他利用空堂或者课余的时间来辅导学生,并且不管这个学生是有多“后进”,他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对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毛病,他会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改进。三年级有一个各科成绩都特别差的学生,因为她从小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作业不是拖沓就是不写,也不喜欢读背东西,导致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让人感到非常头疼。小杨老师只是作为一个科学老师,依然对她严格要求,不仅不定时跟她进行思想动态交流,而且如果作业今天不写,明天就看着你写完。在思想和行动的双重要求下,那名同学懒惰的毛病改进了很多,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校长也

经常在会上说:“优异的教学成绩都离不开教师的潜心教学和用心辅导,只要尽心尽力,定会有成效的。”类似的是事情不胜枚举,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会记得他的付出,但用良心做教育,他对得起自己。

工作负责,尽心

我们学校实行的是“校长总控,教师轮流值周”的管理模式,换言之,每一个教师都要轮流做一个星期的“代理校长”,在这一周学校的各方各面都要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记录表册中有一项是《班级卫生检查》,我在值周的时候会不时督导各班做好卫生清扫,然后自己去检查一下再根据实际情况在表册上打分。我一直觉得这样做已经很好了,直到轮到小杨老师值周的时候才发现他比自己更用心、更细心多了。有一天晚上我提前去上自习,发现少了一个同学,就问大家他去哪儿了,其他同学说他被小杨老师叫去检查卫生了,我当时没有太在意。过了一会就看见小杨老师带着四五个学生一个一个教室的检查卫生,并且发现没有清扫干净的死角也及时督促本班学生重新清扫,还不时的对那几个同学指出教室的哪些地方在打扫卫生时要特别注意,最后汇总大家的意见给每个班打出ABC等。

回来后我在想,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哪种检查不是检查呢,但是效果的截然不同的。教师自己检查看到的只是结果,而带着每个班的代表检查,回去后大家都能知道自己班和别班的差距在哪里,以后再打扫卫生时为了得A,每个人都会更仔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我们做每件事都是要有成效、有意义的,不能抱着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在其位谋其政,小杨老师不仅将本职的教学工作做到最好,而且将会计和寝室管理的工作也做的很好。我总感慨,他永远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耐力去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有条不紊,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关爱学生,仁心

除了工作,对学生的生活起居也像父母一样的关爱。由于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经常会遇到学生突发疾病而家长不能到校的情况,这个时候小杨老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在第一时间送这些孩子去诊所就医,安顿好孩子后,又急匆匆的赶回来给其他的学生上课。记得有一次是王老师值周,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突然肚子痛的哇哇叫,他的班主任又刚好有事请假了,班主任不在,家长又临时到不了,这让王老师很着急,小杨老师知晓这件事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骑上摩托车和她一起将孩子及时、安全的送回了家。

这一年来,我从他身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虽不是此父母,但身为彼父母,小杨老师一直都在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看似都是小事,但能够长久的坚持做下去就是了不起的,见微知著,这样的一位教师,传递给我们的就是榜样的力量。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是标准的绿叶,无私的给每一朵鲜花传递养分,衬托着他们在蓝天下尽情绽放。小杨老师就在这里,把绿叶做成事业,用执着和平实演绎一个教师平凡而美丽的人生。

第二篇:把业余爱好做成大事业

把业余爱好做成大事业

作者:【randy 】 编辑:【randy】 上传时间:【 2011-5-26 】 文章来源:【 2011年 第20期 B07 版 】 /周礼/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这样一句箴言:人的成就,决定于他晚上8点到10点在做什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业余时间对发展个人事业是多么重要。林语堂曾经说过:“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在工作、学习之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爱好,如睡觉、打麻将、上网聊天、看电视、阅读、写作、绘画等等。不同的业余爱好,影响着不同的人生,决定着不同的未来。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工作时,你在努力,别人也一样;而业余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没有领导的看管,也没有制度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大家都会选择休息和娱乐,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充电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虽然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比较零散,但叠加在一起还是比较可观的。以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计算,一天24小时,除去工作的8小时和睡觉的8小时,还剩下8小时,再除去吃饭和应酬的时间,大概还剩下4小时左右。如此宽裕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将别人玩乐的时间用于提升自我。

计算机曾是王江民的业余爱好之一,周末,当别的同事在麻将桌上玩得不亦乐乎时,他却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病毒的原理和防治。几年后,他的同事仍然是某工厂的工人,而他却华丽蜕变,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并创立了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江民杀毒软件),占领当时中国杀毒软件市场80%的份额。他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做成了大事业。

写作曾是余华的业余爱好,晚上,当别人都躺在床上休息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伏案而作。几年后,他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牙科医生,转身成为当代著名作家,作品远销海内外。

主持曾是史康宁的业余爱好,他的真正身份是教师,在教学之余,史康宁喜欢为亲戚朋友主持婚礼,过一把主持人的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业余爱好,却让他在十年后,成为了北京最耀眼的婚庆主持人,有着“金牌主持人”“京城四大名嘴之一”的美称,尽管他的要价是业内最高的,但邀请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也许你曾羡慕过别人的成功,也许你曾抱怨过工作的不如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平庸与卓越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你能在业余发展一个有益的爱好,说不定从此就能改写你的人生。退一步讲,即便你不能像王江民那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最起码你的生活是充实的、愉悦的。

第三篇:以最美乡村教师看志愿者事业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 谱写感动教育传奇---以最美乡村教师看志愿者事业

视传1102 张昌瑞 孙博 王娇 王慧 王睿

摘要:乡村教师们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首首美丽的教育诗篇,他们的志愿活动感动了中国。

关键词:乡村教师 志愿者 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农村有一亿五千万名中小学生,教育和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相关,尽管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但处于偏远山区的孩子依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缺乏教师资源,看着他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许多志愿者带着爱、希望和知识走进大山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的老师扎根乡村,一教就是几十年,把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献给了光荣的教育事业。

他们原本可以选择更安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但他们放弃了,而是把年轻的岁月奉献给了一群求知心切的农村孩子们。他们原本可以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但他们没有,而是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培养孩子们,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当中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和最美好精神寄托的地方。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出了最不平凡的精彩人生。他们用最真诚的朴实的行动证明和延续了生命的宽度!最美乡村教师用最真实感人的事迹撼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他们植根乡土,呕心沥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教育传奇。

马背上的老师徐德光37年来用他的双手砍出一条学生上学的路。其中的一个镜头我将毕生难忘,有些孩子要毕业了徐老师很高兴特意为孩子们都做了一个菜,虽然只是简单的烧茄子孩子们都吃得很高兴,徐老师端着饭碗不忘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嘱咐,下去了,你要好好学习,说完他用那双饱经沧桑的手捂着脸哭了,攀爬崎岖危险的山路没有难倒他,翻修学校运输材料没有难倒他,开辟山路没有难倒他,37 1 年的种种困难难没有难倒他,就在今天看着孩子们即将离去他哭了,我想此时徐老师的心情充满了欣慰和不舍,欣慰的是他的学生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上学,不舍的是这些学生是他一手带大,就是他的孩子。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行动抒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没有什么信誓旦旦,却秉承着“不误人子弟”的宗旨;他不会说漂亮话,不会干面子事,更不会八面玲珑,却用忠诚与硕果诠释着一个普通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

“让孩子有一个平等的选择命运的机会”,达祖小学林子闳说。在达祖小学所在的村庄70%的村民都不识字,村里的小学孩子们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2006年这里才通第一条公路,这儿的孩子却会用电脑。这都是富有激情的80后、90后志愿者团队带给这个村庄的变化,以林子闳为代表的志愿者团队走访这儿100多个学校,1000多个家庭,利用募得的善款帮助2000多个贫困孩子重返课堂,将13个患病孩子送到上海治疗。一年、两年、五年、八年,有的志愿者在这里成家生子,扎根于此。虽然告别了都市的繁华,虽然现在常常一身泥泞,但他们说,这几年的志愿者经历却是他们最充实,最满足,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记住他们:林子闳、王成、张群、王木良等240位青春志愿者,记住他们所信仰的“有爱就有希望”。

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给宋玉刚老师颁奖,五年来一家的团聚,父母的爱是博大的,宋老师正是用父爱滋润着孩子们,扎根藏区,不离不弃15年。看到美丽活泼的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和行动带活了一座古老的小学,身体力行的陶冶感染着孩子们,她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更在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中,每一位老师的感动事迹能都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们为之动容,继而肃然起敬。相信每一位观众和每一个听说过这些感人故事的人都和我一样几度落泪,感动在心。我们所能表达的最多的情感也无疑是对这些“最美老师”最崇高的钦佩和发自内心的敬仰!

“最美教师”美在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方面,他们每 2 一个人都是工作生活中的多面手,他们常常一个人就是一所学校,一人肩负学生所有的课程,一人承受众多的困难;另一方面,他们总是坚守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放下自己,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最广大农村孩子们和最基层教育中。从此他们的生命绽放出了美丽的色彩

“最美教师”美在魅力,用他们的美散发出巨大的感召力量,他们用行动感动了千万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们奋发图强。同样也鼓励着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志愿者,使他们更加有勇气和信心去奉献自己的人生。

“最美教师”美在师爱为魂。在老师的手中,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也是教师的全部财富。老师的关爱,在孩子的心中会播下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的宽容,在学生的心中会播下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同学的心中会播下希望的种子。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林崇德教授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些教师中又有哪一位老师的事迹不是深刻而生动的反映了这一点?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的他们甘受清贫,因为有爱,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有一个老师曾经这样说:“我已经离不开校园,离不开三尺讲台,这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最大的心愿是让学生爱上学习,感受生活之美„„”

是的,就像一只振翅的蝴蝶,她轻舞飞扬。单薄的舞姿却给美丽的花园锦上添花。我们有理由相信:快乐、勇敢、自信的她一定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百百千千个这样的老师,中国的教育就一定会智慧前行、勇立潮头!

前几天我又重新观看了一遍中央电视台前一期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回顾其中细节,有很多故事颇为感动的瞬间,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其中一个乡村男教师说:“老师用左手写字也非常漂亮!”画外旁白:其实老师右手因患病已抬不起来!还有几个镜头也是如此。另一个乡村女教师山村支教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背着孩子淌水过河,冰凉的河水长期浸泡早已使老师的双腿患上了风湿,老师不得不拄着木棒背孩子过河。年幼的孩子说:“老师,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给老师带回汽车、飞机让老师坐着!”孩子天真纯朴令观者动容,相信他们会永远记着教过他们的老师,记得老师说过的话,长大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最美乡村教师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会永远记得曾经有那样一群最美的人、最可爱的人,他们植根乡土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更会永远记得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克服艰难险阻为这些乡村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而他们的事迹也将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更多的年轻人和学生。

向老师致敬,向默默奉献自己的志愿者致敬!

参考资料

[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马背上的校长

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2008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4.陈道坤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徐德光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长说:“这匹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会带它到河边给它洗澡”。

“校长室”就设在教室里,徐校长正利用课间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最美乡村教师]—邓丽: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

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

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邓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2009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邓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我是学校唯一的女教师,也是和学生年龄悬殊最小的老师,孩子们都很欢迎我。”邓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邓丽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有了第一个澡堂……邓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 邓 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讲他们在课堂上的“英雄事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邓丽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 邓 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只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邓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邓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邓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邓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邓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邓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

邓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邓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邓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升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手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邓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开放生命的娇艳。

“放心,老师不会走”

2011年5月,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提前结束资教生身份,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邓丽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邓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邓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邓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邓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能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能走。”

邓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当她生病躺在宿舍,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邓丽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位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邓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邓丽是幸福的。

[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一切为了牧区的孩子们1、4500米 --这是宋玉刚工作所在的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的海拔高度,冬天这里连打火机都打不着。宋玉刚是“藏二代”,父亲1954年进藏,参与青藏公路建设,出生成长在西藏的宋玉刚1997年,也就是22岁时从拉萨师校毕业,被分配到日多乡中心小学。2、8年--走进偏远山沟,从失落到眷恋。宋玉刚为工作,自2003年起,一直未能探望已退休回到河南养老的父母。只是父亲2010年曾来过一次西藏见面。宋玉刚惦念年迈双亲,也牵挂着学生和工作,面对两难选择,他每次都选择留下。3、13年--宋玉刚从22岁起投身西藏山区教育,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工作13年来,宋玉刚几乎去过每个藏族学生家里家访。夏日,跋山涉水;冬季,踩冰踏雪,山路崎岖,加上高原缺氧,家访路途漫长而艰辛。日复一日的练习、打磨,四年努力,宋玉刚终于能用藏语表达,跟藏族学生家长交流不再有障碍。

4、宋玉刚逐渐适应了山区教学环境,同时,爱情也悄然降临。2004年,藏族姑娘德吉措姆调入小学,两年后宋玉刚和德吉喜结连理。

5、宋玉刚的两次调动机会,一:根据西藏当地规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满五年,可申请调动去条件较好的地方任教;二:从南京晓庄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宋玉刚,上集要求调到县教育局工作,但两次机会宋玉刚都放弃了,因为他已经深深爱上藏区的土地、藏族孩子和自己的事业。

6、宋玉刚最突出的贡献: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在他的教授下,目前日多乡小学全部学生都掌握了电脑知识,教师也能熟练使用电脑制作课件,宋玉刚还经常通过网络下载全国优秀课件,让牧区的藏族孩子和大城市孩子一样,接受最先进的教育。

[最美乡村教师]--肖山:带学生一边练球一边种菜

2006年,肖山放弃足球俱乐部三万元的月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建立起海南省第一支业余女子足球队,在这里,他的薪水,一个月只有1500。过去的六年,他带着大山里的姑娘,从零开始,一边练球,一边开荒种菜、捡破烂筹集资金,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障碍与阻扰,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一度夺取了全国比赛的季军。

6年,肖山改变了很多姑娘的命运,他把一些原本初中就辍学的姑娘送进大学、国家队,享受到足球与团队给她们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让姑娘们真正懂得用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北京时间 9月10日,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在央视《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中,出现了一名足球教练的身影,他就是用6年时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支教琼中女足的乡村教师肖山。

在6年艰苦的支教日子里,肖山和他的队友们克服了资金不足、装备不知的难题。肖山老师为了支持这个女足球队甚至捡垃圾赚钱,眼看琼中女足资金实在无法支持,肖山就贡献出自己的支教工资,6年的支教岁月里,肖山瘦了四十斤!在这个球队中,另外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就是肖山老师的妻子。在肖山为了球队日夜奋斗之时,他的妻子就当成了厨师和宿舍管理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6年不仅让琼中女足换来了骄人的成绩,还让球队在艰苦的训练情况下,12分钟耐力跑达到了中超水平,2名球员入选女足国青队,13人被保送上大学。在颁奖典礼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调侃起了肖山老师的体重,“你瘦了40斤,现在体型正好。”白岩松说。肖山只是微微一笑,告诉现场观众,“我这辈子就扎根海南琼中了,这事儿就这么定!”

谈到队中的13名球员被大学录取,肖山还在颁奖典礼现场提起了球员考上重点大学背后的一件“趣事”,他说,“那天,有球员家长亲自问我说,家里办酒席,到底能不能办,他们根本不相信,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真的。我告诉他们,酒席你们大胆的办,大张旗鼓的办,她考上大学是真的!我后来这名队员是他们那个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之后,琼中女足队员们考入的海南师范大学的林北平书记亲自为肖山鞠躬颁奖,之后肖山在这个属于他的节日了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都已经长大成人的琼中女足的队员们来到了颁奖典礼现场,她们与肖山老师动情的拥抱在了一起,肖山和他的女足队员们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其实,央视早就关注了肖山和他令人骄傲的琼中女足,今年6月2日和3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连续播出了海南琼中女足的专题新闻。告诉大家一群来自海南大山里小姑娘,在顶住了最初艰苦的训练之后,逐步开始喜欢上足球,并因为足球改变命运的故事。肖山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跟队员们讲,你们要在海南省撒遍足球的火种,因为你们今后的任务是培养下一代足球人才。”

[最美乡村教师]--于贵勤:用爱和生命去坚守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56年3月 ●任教学科:语文

●毕业学校:河北师范大学自考大专班

●任教经历:1980年,在承德县邓上乡东三十家子村小学任教。1990年,到承德县孤山小学任教。199

1年,担任该学校校长并坚持任教至今。

于贵勤人生箴言:当老百姓的官儿,就得给老百姓多办点事儿。尽管校长不是啥官,可是我能做到的必须都得为这个学校、学生们一点点实现了,心才能安。

同事评价:对于学校,她是家长;对于学生,她是母亲;对于老师,她是老大姐。当时,面对破旧不堪的学校,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来打造它,甚至忽视了家庭。没有她,就没有孤山小学的今天。

孤山小学后勤处处长 李炳忠

学生的评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雷锋只是个影子。但在我有限的生命里,于校长却让我感受到了雷锋精神是什么概念,她就像雷锋一样活在我们的身边。

于贵勤曾经资助的三个学生:李德福、李德民、李德新

2012年7月12日 黄昏

筋疲力尽的于贵勤缓缓地锁上学校的大门。几天前,学生们早已放假,作为一校之长的她却仍留在学校,她要整理好这个学期的教学档案。

56岁的她已经退休了,却仍被特批留任,继续担任着这个学校的校长。

她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是她,使这个原本没人知道的山村学校走出了大山;是她,带来了这所学校的每一步改变。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孤山小学。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代替她对这所学校的爱;没有任何东西,能坚固得过她对这片土地的坚守。

随着一声清脆的声响,大门锁上了。于贵勤环视着校园,笑了。几天前,学校刚刚通过了审计署的审计。

这时候,于贵勤的脑海里有两个影像在播放,一个是眼前这个校园,另一个,则是22年前那个破旧的院子。

“好好干吧,干好了再走。”

1990年,34岁的于贵勤从县重点小学分配到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

现实比于贵勤的想象要残酷得多。

12间破旧不堪的平房,没有院墙,没有窗户。穿着几乎露屁股的衣服的三四个孩子挤在一个桌子前,仅有的几把凳子只能作为摆设,根本无法坐人。

而自己的小家,一个约18平方米常年没人居住过的小黑屋,锅台上长着蘑菇,另一端则连着根本住不下一家四口人的土炕。地上有几处明显的耗子洞,黑漆漆的像挑衅的眼睛。

于贵勤哭了。这是什么地方啊,她就像一个被抛弃在荒郊野外的无助的孩子。作为老师,她看不到事业的希望。作为女人,她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那一夜,她失眠了,辗转反侧。

看着黎明悄悄扯开夜色露出头角,听着昨日还哭闹的孩子在身边已经发出均匀的呼吸。于贵勤心里也渐渐亮堂了:希望是自己给的,不是摆在那儿的。就像这黎明,需要冲破黑暗。

“好好干吧,干好了再走。”于贵勤对自己说。

心安定了,一切便稳当下来。

然而,现实的残酷才是个开头。

于贵勤带的是毕业班,通过上课她才发现,学生们的文化水平仅仅相当于三年级。

“怎么办?”这是于贵勤必须要攻克的第一个难题。

在取得校长的同意后,她利用放假时间给孩子们补课。

那个冬天太冷了。于贵勤把24个孩子领到自己的家里上课。没有黑板,她拿出了家里的面板;没有板擦,她便用毛巾代替;没有凳子,她跑到外边找到木头自己做……

一年后,这个历年来都顶着全县倒数第一帽子的学校,愣是以合格率100%的成绩把孩子们送进了初中。

也是这一年,于贵勤成为孤山小学的校长。

“我是他们的校长,我有责任管他们!”

不管到什么时候,于贵勤都忘不了1973年那一个普通的一天。

母亲在磨坊里费力地压着玉米面,一圈又一圈。旁边站着的是17岁的她,这个九口之家里唯一的一个读书的孩子。

碾子上是金黄的玉米面,是她一周的干粮,而这些干粮,是母亲靠着面子借来的储备粮。

“你先把这些端回去,可千万别撒了,这是你一个礼拜的干粮。”母亲把装着玉米面的簸箕递给于贵勤。

盘算着这个星期该如何省着吃这些干粮的于贵勤低头走着,脚却被一块突起的石头绊倒了,玉米面洒了一地。

“完了!”于贵勤手足无措地看着由远及近的母亲。

并没有责骂。母亲的眼泪一滴滴地掉在地上,瘦骨嶙峋的手细心地一点点捧起洒在地上的玉米面,缓缓地放到簸箕里。

“你要记着,将来有一天你要是当了官,要想着老百姓有多不容易,多给他们办点事儿。”

母亲的眼泪掉到地上,也掉进了于贵勤的心里。那个场景,让她刻骨铭心。那句话,更让她永生难忘。

从此,一个信念,就这样筑在了她的心底,融入了她的每一个细胞。

夏天,孩子们在没有院墙的学校里玩耍,经常看见从附近山上爬下来的蛇趴在操场上。冬天,没有窗户的教室四面透风,孩子们穿着拖鞋和单薄的衣服站着上课。山里的孩子就是苦啊。

站在黑板前的于贵勤心里很疼。

她想让那些纯洁的求知的山里孩子,不受动物的侵扰,坐着上课。然而,就是这样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贫困的学校也无力承担。

没有钱买,于贵勤就想到了“化缘”。

1993年的腊月,她准备到承德市寻求帮助。在这个距离县城12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通往市区,乘车的地点还在8里之外。

清晨4点钟,于贵勤便起床往村外走。黑漆漆的村子,只有幽幽的路边的树影。寒风吹着树枝哗哗作响。于贵勤顶着内心的恐惧,一路小跑。前日下的一层小雪,路面湿滑,等到于贵勤跌跌撞撞地跑到地方,棉袄全都湿透了,可是班车却已经开走了,地面上只剩下两道车辙印……

她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冰凉冰凉。

“我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受这个罪?孩子们冷了暖了跟我有啥关系……”天大亮后,有赶集的村民看见蹲在路边的这个女人,手和嘴唇都冻得发紫,眼角的泪水也凝成了冰花。好心的人赶紧把玉米秸点着了给她烤火取暖。

僵硬的身体暖和过来了,于贵勤也给自己找到了答案:“我是他们的校长,我有责任管他们!”

1995年,于贵勤作为最年轻的代表参加河北省劳模大会。在这么一个聚集了各路人才的会上,她抓住了“化缘”的良机。在大会之后的学习讨论会上,她说出了学校的困难。

3000元、5000元、一车水泥、几吨钢材……劳模们纷纷伸出热心之手,帮助这个把学校看得比自己家还重要的校长。

“谢谢!谢谢!”于贵勤再一次流出眼泪,为的是劳模们的这份支持,为了这几年里她的一次次付出。

就是在她这样一次次的“化缘”之下,学校的院墙有了,学生们的旧衣服有了,学校的教学楼也有了。而于贵勤有的,除了高兴,就是一根根早生的白发。

“孩子们上学的钱我出了!”

对于学校来说,说她是校长,不如说她更像是个勤杂工。

学校的楼房盖起来后,问题又来了。数九寒天,要保证教室的温度,必须24小时里每隔40分钟便得添一次煤,这又累又脏又得精心的活儿没人愿意干。

看着老师们为难的表情,于贵勤说:“我干!”

一边上课,一边实施学校的管理,一边给学校烧锅炉,于贵勤把自己分成八个人用。每个冬天,她都住在学校里,晚上,每隔40分钟就起来添一次煤。学生们的教室和宿舍暖和了,可锅炉房的偏房里却冷得要命,她需要盖6个被子才能勉强暖和手脚。

被窝、锅炉房;凉被窝、锅炉房;冰冷的被窝、锅炉房。

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有好多次,于贵勤都拄着 两米 多长的火炉钩子在锅炉房里睡着了。发现这一幕的老师吓得够呛,她却拍拍身上的炉灰,笑着说:“屋子暖和就睡着了,没事儿。”

对于学生来说,说她是老师,倒不如说她是母亲。

村里李德福、李德民、李德新一家三兄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三个孩子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

面对着三个即将失学的孩子,于贵勤咬咬牙:“上学的钱我出了!”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加上另外三个孩子的开销,生活捉襟见肘。开学后,于贵勤交完三个孩子和自己两个孩子的学费后,手头只剩下5毛钱。她紧紧地握着这5毛钱,生怕被人抢去,似乎这是全家人生活下去的希望。

丈夫张立民忘不了。看着妻子每次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参加各种劳模会,他心疼啊,用大半个月的工资给她买了一双皮鞋,却被穿在了她资助的孩子的脚上。

儿子张继伟忘不了。“六一”儿童节别的孩子都有新衣服和礼物拿,妈妈却用奖金给李德民三兄弟每人买了一身衣服,自己和妹妹躲在屋角里哭。

而于贵勤也忘不了,李德民在上大学的那一天,哭着喊她“妈妈”。在孤山小学的22年里,200多名贫困生在她的资助下重返课堂,并相继走出大山。

有人说于贵勤傻。她说:“如果我的傻能让这些孩子都通过文化知识走出大山去,我就傻一辈子吧。”

[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深山里的红烛

西二屯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的一个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大山深处,三十年前这里一穷二白,是教育的盲点。刘效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13 西二屯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的一个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大山深处,三十年前这里一穷二白,是教育的盲点。屯里的孩子要想念书就得翻山越岭十几里到五一村小学。1980年教育实施密网布点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将要设制下伸点。

三十年前的一天,作为村里唯一一名知识分子,只有初中毕业的刘效忠被村长告知他被任命为下伸点的带课教师。起初担着生产队好几项工作,工分最多的刘效忠还有些不情愿。家里人也坚决反对。但村领导几次上门苦心相求,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从此他校长、主任、各学科教师,一肩全挑。

由于屯里的11个孩子年龄参差不齐,班级是四组复式。刘效忠每天要备一至四年级,各学科的课。当时只有初中毕业的他深感自己业务能力有限,为了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中函学习,从此每个星期天和寒暑假他都要骑车几十里去镇里学习。

由于学校门前那条小河一到汛期就会涨水,刘效忠每天早早的站在河边挽着裤脚等待着迎接学生的到来,把他们一个个抱过河去,放学时再把他们送过河来。这一抱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年前交到刘老师手里的学校是两间四处透风冬天不暖夏天阴冷潮湿的小土屋,一块大黑板、两盒粉笔、四五张缺胳膊少腿的桌椅,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刘效忠 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从自家拿来木板钉子把桌椅修好,从村里要来报纸带领学生把墙棚裱糊一新,自费买来玻璃和油漆把门窗装饰一新。

刘效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他的爱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活,安排着一家人的起居,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

西二屯地处贫困山区,农民们对孩子上学的事并不十分在意。学生辍学在当地是常见的事,也是农村学校最头痛的事。作为班主任,刘效忠下定决心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生王晶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她与年迈多病的祖父相依为命,无力继续读书。刘效忠主动承担了王晶的全部读书费用,并且顶着家人的反对,让她吃住在自己家里。多年后,王晶顺利拿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

一九九二年春,村边的树林引发了一场山火,坐落在村边山岗的学校,和火场只有一道之隔,随时都有被吞噬的危险,刘效忠当机立断跑回家把家里的被褥全部抱来了,在河沟里浸湿蒙在了校舍的屋顶上,火被扑灭了,学校保住了,可他家的被褥已经千疮百孔,污水淋淋难以再用。一家人只能用外套当被褥将就了好几天,为此,刘效忠的爱人埋怨了他好久。

后来政府投资大面积改造学校教室。学校领导决定让学生放假几天,为了不耽误上课,刘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自己的家,把年迈的父母,白天寄住在邻居家,晚上再接回家中,他的爱人成了孩子们的临时清洁工。他利用课余时间,抬石头、垒墙脚,到村林场砍树。早上帮泥工们把泥和好,白天上课、课间干勤杂活,晚上睡在工地看材料,几乎日夜泡在工地,在他的努力下,一所新校舍终于提前竣工。

朝鲜族学生金明明父亲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去韩国打工,多年杳无音信,金明明失去了母爱,每天还要承担很多家务活,几次想要辍学都被刘效忠一次次的家访给找回来了。刘效忠在生活上体贴关心他,14 赠衣物学习用品,还让同学们主动和他一起玩耍,让金明明感受到了学校集体的温暖,走出了生活的阴影,通过努力学习他考上了高等学府,走出了大山。

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李冬雪由于家庭困难辍学,刘效忠踩着湿滑的小路去家访。从一条冰冻的河面上走过时,因为着急,他重重地摔倒,脚被扭伤了。看到这一幕,学生的父亲被感动了,表示就算再苦再穷也要让孩子念书,就是凭借这种真诚与执着,刘效忠在任教的三十余年中,西二屯没有不入学的适龄儿童,没有中途辍学的学生。

刘效忠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给父亲在县城买了房子,希望他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西二屯距离县城有20公里的山路,从外面根本派不来老师。刘效忠放不下他的学生们,放弃了这一切。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刘效忠十分注重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成立绘画小组、阅读小组等课外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快乐地学习。从1995年至今,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西二屯,由刘效忠教出来的学生,先后有16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

刘效忠使西二屯这个落后的村落的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西二屯虽然至今不富裕,但家家砸锅卖铁也供孩子读书的重教精神是全县闻名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刘老师的功劳。从西二屯走出来的学生以及村里的人对他都心存感激。

魏茂岭是刘效忠的学生,200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至今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体公司,在单位经营处任副处长,参与了神舟八号的设计,受到过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怀着对刘老师的感恩和尊敬,他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庆幸我生在那个小山村,我更庆幸这个小山村有刘老师,我有幸成为您的学生,而且您教了我整整4年。

您选择了乡村最荒芜的一角--孩子的心田来耕耘。自小到大,我得益过许多良师,您不是知识最渊博的一个,但您是第一个扶我走上知识台阶的人。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眼里就定格成您的样子:亲切、朴实、有活力,写字一笔一画,讲故事绘声绘色,在冬季您默默的为我们生好炉火,让我们走进教室就感到家的温暖,夏天背我们趟过那条小河走向文明和知识。

在您目光的延伸中,我走出了小村,可老师却在贫穷的村落里驻足下来,最后在小村里扎下根。

您就像家乡田野蒲公英一样朴实,在山野田间一年复一年用胸怀放飞着一代又一代的种子。用青春和智慧引领一拨一拨的学生,我钦佩当年老师选择留下的勇气,然而正是因为您失去了很多,我们才得到了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西二屯小村走出了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并且很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航天事业的工作者……”

正是那些飞出大山的孩子电话里的问候,贺卡上的祝福,和看到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以及乡亲们看待他的真诚与期待。让刘效忠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如今,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西二屯适龄学生只有一两名,不得已和其他几个下伸点合并为五一分校。由于资金不足,人手短缺,59岁的刘效忠不顾家人的反对把家搬到了学校里,兼任学校的值班员,还有两年退休的他决心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用残臂给孩子插上翅膀

出生刚4个月时,马复兴被火烧伤,残臂无手的小复兴,从不愿见人。别的孩子6岁就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了,马复兴就用小嘴唇翻书,用心记内容,记笔画。他常常在自家院里用左脚蹬掉右脚的鞋子,用右脚的脚趾,先用小石头,后用小木棍,紧紧夹着写字。他的坚忍顽强,终于感动了家人。他小学时代的启 蒙 老师钟才寿,更是几次登门要他“读书,要学会养自己的本事”。老师不歧视他,一点一滴传授他知识,使他从小懂得知识的力量,懂得知识可以使人平等。

那年,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他用好不容易借来的30元钱,买来复习资料,全身心准备高考。可是,当他满怀信心地去报名的时候,却因残疾的理由挡在了门外。当时,这个吃尽了苦头都没哭过的青年却哭了。他不停问自己――一个残疾人的知识,奉献给谁?一个残疾儿,拿什么回报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拿什么回报期盼自己20年的山村乡亲?

1981年3月,县里一位领导来到乡里,给乡村干部建议:让22岁的马复兴学有所用,试试给小学代课。好多家长看到没有手的马复兴当老师,更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了,眼看着下麻尔村小学只剩下不到40名学生,就连他家正在上学的亲侄子,也被家里大人叫回家干农活了。许多人在背后议论他:“连手都没有,怎么教我的孩子学习?”这些话深深刺痛了马复兴的心。他默默下了狠心,开始每天坚持苦练教学本领。几个学生的家长,偷偷跑到学校想探个究竟。当他们躲在教室外面看马老师熟练写字、翻书时,他们放心地走了。在马复兴的努力下,如今村里适龄儿童没有一人失学。

为了备课,马复兴要超常地付出,别人用半小时,他却需要好几个小时。翻一页书,他要借助两只断臂和嘴唇合力才能完成,刚把书翻开,当他去写字时书又合在一起,备一次课仅翻书一个动作他就得重复无数次。为了教学需要,马老师还练画画,学生们知道,马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付出很大努力。就是在这样的每一节课上,孩子们接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马老师的一腔深情、一双巧臂,为他们树立起了人生的航标!

这两年,一直有短信从兰州发来:“敬爱的马老师,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就叫你一声爸爸吧!我从小没有了爸爸,是你一家人照顾我,教导我,改变了我……”发信人是2005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的沈振轩。他原是湟中县上五庄的苦孩子,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姐姐以及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的母亲靠着上西宁卖土豆、酸奶,含辛茹苦地支撑着家庭。

马复兴和爱人赵玉花得知这一家人的窘困,很快把沈振轩姐弟俩接到自己家,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新书包,送他们上学。上初中时,沈振轩和姐姐随母亲搬到西宁。谁知,他母亲根本供不起一个西宁的高中生。“如果您放心,就把孩子交给我,我们供他上学,行吗?”马复兴和爱人得知消息后,再次把沈振轩接到了家里,送他读汉东乡高中,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了3年,终于使小伙子顺利考进了大学。

1985年,马复兴与一位名叫赵玉花的小学老师喜结良缘,山村讲台从此有了一对连理园丁。当问起他们当初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赵玉花俏皮地说:“一个没手,一个腿瘸,所以就走到了一起呗。”赵玉花说:“马复兴乐观和坚强的性格吸引了我,同样是残疾人,我能理解马复兴的心情,我为他感到骄傲。”

最近,赵玉华身体不好,经常会摔倒在讲台上,但是她依然坚持教学。如今,马复兴教数学,赵玉花教语文,夫妻共同战斗在三尺讲台上。

如今,马复兴的两个女儿也要接过父母的教鞭成为老师了。马海蕾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女儿是马复兴心中的骄傲,父亲同样是女儿的骄傲:“小时候我向父亲要练习本,他经常不给,却总是见他给学生送本子。我们总怪他偏心。现在我才理解:女儿是他的义务,而学生是他的责任。责任才是他的生命。”如今马海蕾毕业在另一村当老师。小女儿也上了咸阳师范大学即将毕业。两代人的教鞭在延续。

[最美乡村教师]--“阳光校长”陈万霞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继续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报道。爱心人士捐给阳光小学十万块钱,校长陈万霞最终决定用来给老师们缴纳社保费,了结大家多年的心愿。可没想到到社保部门一打听,十七名老师每年需要缴纳的社保费需要近十七万元,手头的这十万块钱远远不够用。此前满心欢喜的陈万霞再次发犯了难。

蹲点日记:从县城回到学校,陈万霞心里很忐忑,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翘首期盼的老师们。这些年十几位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这些留守孩子,辛劳付出却从不计较回报。一想到这些,陈万霞就感觉到好像有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自己心底。

十七名老师的社保让陈万霞犯难

眼看要进入雨季,陈万霞惦记着学前班门前的空地最容易积水。这天下午,她发动全体老师一起用捡来的砖头在空地上铺出一条小路,让学前班的孩子们不至于一下雨就弄脏鞋袜。

干活的时候,陈万霞最担心的事儿出现了,学前班的赵老师突然向她问起社保费缴纳的情况。

赵春棉 老师:保险办成什么样子了?

陈:别急,不要急。

赵春棉老师:今天上午看你跟吴校长去教育局是不是给我们办这个事情?

陈:有其他事,别急,反正是买的。讲买了肯定要买的。

赵春棉 老师:我就是问一下。

陈:啥意思啊?

赵春棉老师:就是感谢。感谢CCTV感谢爱心人士感谢我们校长。

敷衍了赵老师几句,陈万霞就赶忙找借口走开了。

这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十万块钱给所有老师缴社保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只给部分老师缴纳,给谁办不给谁办,陈万霞心里也很没底。

在阳光小学里,于老师来的时间最长,大学一毕业就过来了,这一呆就是六年。任老师和唐老师也是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加入的,她们都是陈万霞的老朋友。而小李老师虽然来的时间不长,却是学校里唯一的体育老师,并且对孩子们特别好,现在还有个胆小的小姑娘每天跟着她一起睡呢。

一个个掂量着这些曾共同患难过的同事,陈万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吴校长,吴校长,在不?

自己实在没辙了,陈万霞决定找学校德高望重的吴老师商量商量。吴老师过去是村小的校长,管理经验很丰富。

陈万霞:情况是这样的,那个五险一个教师一个月要800多块钱,一年将近一万块钱,我们现在只有这十万块钱我们这保险怎么买啊,我们已经跟教师说出来了。

吴怀国:我的意见是……,如果是长期在这里时间长的(才给上保险)。

陈万霞:那怎么算呢?你讲的意思是有个年限?

吴怀国:对,干三年的或者干五年的。

陈万霞:还有啊,如果今年买了,明年就必须要买,不买就要交滞纳金。

吴怀国:哦,这还成问题了,我们学校太困难了,除掉生活费除掉教师工资就没有了。

陈万霞跟吴老师商量定了,就以在阳光小学工作的年限为标准,划出一条线,先给够条件的老师办理社保。

主意定下,陈万霞又一次召集老师们开会。

陈万霞开会: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难题,扔到了我这里,我跟吴校长一再地商量,我想一个唯一的办法,就是目前我们只能划一个年限,在我们学校工作到这个学期结束为止,达到三年的老师上这个保险。

十万元只能给六位老师缴社保

三年工作年限这个标准的制定,陈万霞和吴校长是费了一番脑筋的。按照这个标准,学校里有六位老师符合条件,这样再添些钱,十万块钱就够给这六名老师缴纳两年的社保费了。

陈万霞:我们规划一下十万块钱我们至少买两年的(社保)。明年过完了,下一年怎么办,我相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学校会越走越好。

目前没有能力给上保险的这部分教师呢。比如明年我们能够改观了,我们不是讲就不买了,甚至明年就把所有人的保险都买了。本身单位上保险就是单位的义务也是职工的权力。请同志们理解一下,不是一定要达到三年才买,也许明年我们的情况好转了,所有人都可以上保险了。

[最美乡村教师]--“豆腐”老师吴金城

“80后”乡村教师吴金城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来看“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湖南湘西的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6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偏远山区留守儿童达到90%以上,这些孩子的父母经常一年才回来一次,教育的重任就更多的压在了孩子的老师身上,为了这些留守儿童,乡村教师们一直默默坚守着。本台走基层记者栾婷婷在湖南凤凰县蹲点半个多月,记录了这些孩子 和 老师们的生活状态,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位“80后”乡村教师吴金城,大学毕业后,在去深圳教书等多种机会下,他最终选择在乡村当个代课老师,每天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老师,他还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豆腐老师”。

认识 吴金城 老师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像个做豆腐的师傅,又像是走街串巷的商贩,像个电工又像个木匠,可就是看不出,他是个已经毕业5年的大学生。一个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舍弃诸多好机会,宁愿在乡村当个代课老师呢?我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如果没人告诉我,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是老师,更不能跟一个毕业5年的大学生联系到一起。

吴老师告诉我,因为家离学校有一个小时的山路,为了赶在9点前能到学校,他每天早上都是这样开始的,5点起床,利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头天晚上泡好的豆子做成豆腐。

吴金城今年29岁,2007年7月,他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一心想考取县上的特岗教师。因为还没到报名的时间,他就先回到家乡禾库镇茶寨村。可没想到刚回到村里就听说,村小的老师被调回镇上教书了,吴老师说,禾库在苗语里的意思是没有路的山坡,可见这里的偏远贫穷,外面的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都待不长。看着孩子们新学期就上不了学了,吴金城暂时担任起代课老师来,可没想到这一干却耽误了考特岗教师的机会。

因为特岗教师只招应届生,吴金城失去了在编的机会。一个在编的老师一个月要2000元左右的工资,而他作为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40元。

两个多小时后,白白嫩滑的豆腐终于出炉了。

吴金城的豆腐在全村都是有名的,因为他会特意挑选颗粒比较大的豆子,这样磨出的豆腐口感好。果然不到20分钟的功夫,豆腐就全卖光了。

除去成本,吴金城的豆腐能挣12块。我原以为磨豆腐是为了贴补家用,可吴老师说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太差,这些钱他是要给孩子们买学习和体育用品,能挣一点,买一点,从黑板到三角尺,从跳绳到羽毛球拍,从修缮学校用的石棉瓦到奖励孩子们学习的字典、糖果,这些都是靠着吴老师一圈圈一磨磨,慢慢地挤出来。

孩子们亲切地称吴金城“豆腐老师”。不过这个“豆腐老师”干的可不 都是老师的活,每天,吴金城来到教室干的第一件事儿是检查班级的桌椅,因为年久失修,他们大部分都无法使用,只能靠这样的修修补补,吴老师说这些桌椅已经用了快20年了。

其实,不仅桌椅该换了,学校也该重建了,孩子们一个月前暂时搬进了这栋民房的二层,因为原来的学校已经成为危房。

学生们告诉我,下雨的时候,吴老师经常上着上着课,就上到了房上去了,这修修,那补补,但还是无济于事,担心哪天房子塌了砸到学生,吴金城多次协调,上级教育部门终于同意出钱给孩子们先租个房子,每学期700块。

不过临时的教室并没有电,天稍暗一点,孩子们就看不清黑板了。吴金城又多次跟房东协商,几天前,房东终于同意可以拉电线过来,不过这电费可得自己交,吴老师说买电线电表的钱少说也得200块,还得至少磨上半个多月的豆腐,孩子们就只能先这么凑合。

看着吴老师为难,我们到镇上帮他把东西买了回来,没想到 吴 老师高兴地捧个豆浆机过来,告诉我们,有了电,孩子们就又可以喝上鲜榨的豆浆了。

吴老师说,学生们的家大都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所以中午他们一般是不回家的,看着孩子们中午不是啃个冷馍馍就是嚼个凉红薯,吃不上热乎的东西,半年前,他花了299元买了豆浆机。几个月前,按照国家新政策孩子们有了营养餐,不过这豆浆孩子们还是想喝。

豆浆机一次可以榨1200毫升,孩子们可以轮流着喝。吴老师说等下个月家里梨子成熟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喝到鲜榨的梨汁了。

[最美乡村教师]--阿力甫夏——留下是为了他们走出大山

[提要]阿力甫夏多年来,骑着骆驼,翻越大山,行走在悬崖峭壁上,上百次穿越叶尔羌河,游走牧民家庭,寻找失学儿童,目前已经挽救了四十多名失学儿童。

主要事迹1、2005年,阿力甫夏从喀什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昆仑山里的班迪尔乡小学。这里山路崎岖,没有电,没有信号,但是阿力甫夏坚持了下来。由于阿力甫夏精通汉语,改变了这里只有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才有汉语课的现状,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课。

2、在班迪尔乡小学的6年里,阿力甫夏给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汉语基础,现在已有三十多名的学生考上了中专或高中,有些孩子也将在今年参加高考。3、2011年2月,当班迪尔乡小学条件改善以后,阿力甫夏又被派到更为偏远、条件也更为艰苦的马尔洋乡小学。马尔洋乡小学距离县城 130公里,学生都是周边牧民的孩子。阿力甫夏来到这里后,学校只有十几名学生,而且没有一个能代课的老师,更别说汉语老师了。为了让孩子都能够上学,阿力甫夏骑着骆驼挨家挨户地去劝说家长,一共走访了四十多家。最远的路程骑骆驼来回要半个多月,最近的也要四五天,道路艰难的难以想象。每次走访都要穿越叶尔羌河24次,爬过十几处陡峭的悬崖路,阿力甫夏的脚都磨出血来。最终,经过阿力甫夏的努力,现在马尔洋乡小学,已经有61名学生,阿力甫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挽救了四十几名已经失学的孩子。

4、现在马尔洋乡小学只有三个年级,阿力甫夏身兼校长、汉语、数学、体育老师。每年寒暑假的时候,阿力甫夏都要组织老师,骑着骆驼翻山越岭、穿越河流去接送孩子,这让原本不愿让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感到温暖和放心。

5、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阿力甫夏都要骑着骆驼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访过程中,阿力甫夏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买西来普的家庭处境,买西来普的父亲放牧时摔下山崖身亡,家里剩下母亲和妹妹,生活上只能解决温饱。为此,阿力甫夏对他有了更多的关注,并多方联系寻求帮助,最终,为买西来普找到了红十字会的对口支援,每年有600元的补助。受到这样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 在阿力甫夏的努力下,几年里共有20多名孩子受到十字会的帮助。

6、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学生,阿力甫夏想到了登记新出生孩子的办法,每半年登记一次,数着日子,只要孩子到了七岁,他都要骑着骆驼到牧民的家中把孩子接到学校。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

山阳县2018年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

推荐单位:山阳县王阎镇水草小学 推荐教师:屈荣胜 时 间:

2018年8月

山区教育的守望者

山阳县王阎镇水草小学屈荣胜事迹材料

屈荣胜,1980 年3月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9 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现任王阎镇水草小学校长。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扎根偏远山区教育19载,始终以校为家;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关爱学生,团结同志,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学成效显著,关爱留守儿童、情洒山区,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

他是一个勤学上进、锐意创新的人。1999 年 9 月,他光荣踏上了教育的“三尺讲台”。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乡村教师,“教育梦”就是他的“中国梦”。从那时起,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信念坚定,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 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正是由于自己潜心学习,不断钻研,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县级名师,县级教学能手;从一名教师成长为管理层者。

他是个关心学生,爱生如子的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过于母爱。作为校长他对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纪律上,还是在活动中、交往中和假日中,都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他时2

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勉励教师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带过的“学困生”曹先平、曹先锋兄弟二人在校人送外号“曹二敢”,在校打架、斗殴、抽烟、酗酒是常事,学生都拒而远之,不愿和他同桌,学习不专心、不交作业,每次成绩都是个位数,在学校是挂名的学生。为了使这两兄弟学有进步,改掉不良习惯,他三番五次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和这兄弟两促膝谈心,在他的引导下,兄弟俩最终顺利考上中学。还有一个叫阮波的男孩子,因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只有爷爷照看,这个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做事不负责任。了解这些情况后,主动找他谈话,让他担小组长,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时间一长,这个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大家的关爱和鼓励让这个孩子摆脱了失去母爱的阴影。

山区就医不便,夜半送孩子的事是老师常干的事,平时送学生回家也是常事,在校多年来,所带留守孩子达 500 余人,在他耐心的引导下,留守孩子个个心理都很健康,很乐观,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多位学生现已步入了工作岗位。

他是个执着坚守、爱撒山区的人。身在乡村,他亲眼目睹了山村的贫瘠与落后,也切身领略了山区教师的酸甜与苦辣。瞅着年轻人纷纷跳槽,或调至繁华地方,他曾犹豫过,也曾徘徊过。难道此生就窝在大山里吗?他也想走!当走进教室,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如饥似渴求知的眼神,他犹豫了,都走了,孩子怎么办,毕竟自己也是山里人,更懂得孩3

子的心,也深深地知道这里的孩子需要什么。水草小学地处大山深处,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贫困家庭较多,离异单亲孩子更多,这些孩子教育问题怎么办?面对这么多的留守孩子、贫困学生、单亲幼苗,他陷入深深思索……他又不得不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深深知道,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为此,更加坚定他坚守基层教育的决心。

首先做好留守学生思想转换工作。“留守学生”中90%以上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又没有多少文化,再加上对孙辈的溺爱,所以爷爷奶奶在学习上不能辅导他们,又缺少严格的监督,学习成绩下滑在意料之中。学校好多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家,他们学习基础较好,但学习上比较懒散,习惯较差,学习成绩飘忽不定。于是他将这类学生分班级包扶到每个教师,定期家访,做好这类学生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老师的沟通,给每个学生制定了学习成绩目标,并在一段时间内时常提醒他,督促学习,并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他们既爱学校又爱学习。

其次实施贫困爱心结对帮扶。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是为困难学生办实事解难题,是他校深入开展群众教育路线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更是水草小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2012年6月联系西安爱心义工为贫困学生资助学习生活用品,并资助贫困学生20余名,每人300元;2013年4月联系浙江施乐会资助贫困学生15名,每名学生200元;

2013年六一前夕联系西安爱心义工、爱心妈妈、华驻酒店西北分公司企业资助贫困学生33名,每人100元,并为4

全体孩子带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体育用品等节日礼物;帮扶特困孩子张世帅家庭1000元;2013年8月联系西安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陈洋、徐涛各5000元;2014年5月联系西安雁塔区爱心仲警官一行资助贫困学生13人,并为特困家庭苏昌坤、张世帅资助各300元、并为张世帅、陈艳红、王成发等送去米面油以及衣物、生活用品。

2014年6月,组织全体教师资助帮扶留守儿童22人,为这些孩子送来书包、钢笔、练习本、铅笔、袜子等礼物,共计价值一千三百余元。2014年7月联系西安纯山基金会资助帮扶贫困大学生苏珍珍、胡宁宁学费各5000元;联系爱心人士帮扶贫困大学生闻新金学费5000元;2014年8月联系西安爱心人士孙艺闻资助贫困孩子张世帅小学到大学的全部生活费用;2014年10月联系县团委资助张帅同学2000元。2015年3月24日,爱心人士雷鸣、童宏良通过网络关注他校学生,他们为孩子带来书包、文具袋以及学习用品,价值5000余元。

2015年春,他将辍学在家的孩子李红艳接到自己学校就读,并带领全体教师去看望病床上的母亲,送去米面油生活用品和资助款900元。并通过网络发表《救救这个孩子》的报道,李红艳、李红英姐妹特殊的家境得到爱心人士江忠国、杨道斌、郭峰等资助,不但送去生活必需品,而且现场资助特困学生李红艳(更名周敏)、李红英姊妹俩并承诺不仅承担了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生活学习费用,而且担负起脑瘫及双腿瘫痪妈妈以后所有的生活费用。4月29日延安宜川中学教师杜瑞博通过网络联系,为孩子捐款1000元。5月16日,山阳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王力一行深入孩子家庭看5

望并送去爱心捐款300元。现在姐妹俩在信毅学校就读。

2016年七一前夕,通过网络联系,西安爱心人士资助资助他校全体贫困学生书包、学习用品等物资,价值万元。2016年11月份联系山阳县爱心协会为他校六名贫困学生送来壹基金温暖包,价值两千余元。

2017年11月初,多方联系为贫困孩子带来近100余件棉衣棉裤,解决部分特困孩子温暖问题。同时得到了山阳县爱心协会会长王力的鼎力支持,2017年12月14日向水草小学10名特困孩子筹措价值365元的壹基金温暖包10箱。12月19日,水草小学再次助力脱贫攻坚,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全校80名贫困孩子送去作业本10个,铅笔、文具袋、书包等学习用品若干,让贫困孩子再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一步励志上进,勤奋好学回馈社会、学校和家庭。

他是一个恪尽职守、无怨无悔的人。2010年7.23水灾,舍小家坚守值班单位,确保校舍财产安全,然而百年不遇的洪水也给家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家里房屋被泥石流拥堵,屋里积水几尺有余,遭受洗礼的房屋不能居住,家人只好借住邻居之家。当他交接好值班手续疲惫的赶回家里,看到父母妻儿苍白的面庞时不仅潸然泪下,他深知,在大灾大难面前未尽到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他很惭愧,事后简单料理了家务又返回了值班岗位。

2016年1月,不幸摔重伤,在本县医院无法手术的情况下送往市中心医院,医院诊断为闭合性胸腔骨损伤(左肩锁骨粉碎性骨折,左肋骨2-8骨折打钢针10余处,右肋骨1-5损伤),在住院期间不忘学校工作,电话安排做好期末各项6

工作。出院后中心学校和教体局领导建议他休假3个月,但他考虑到学校整体工作,哪怕他在学校边休养边上班,也不能耽搁全镇整体教育工作和孩子们的学习。于是他于2016年2月23日依然坚持回到了学校。

他是一个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人。19年来,他总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勤劳的身影。从管好一班学生到管理一所学校,都时刻率先垂范。正是由于自己的勤劳,屡次获得表彰。2001年被山阳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9月被山阳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06年10月被山阳县教育局授予“教学名师”称号,2008年9月被山阳县教育局授予“教学名师”称号; 2009年5月被山阳县教育局授予“教学标兵”称号;2009、2010年被天桥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教师”称号。2012年被商洛市教育局授予“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10月被山阳县教育局授予“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4月被山阳县科教育授予“教学能手”称号;2017年在全县质量检测中所带英语位于全县小学组第二组第六名,书法第六名的好成绩,同时本人在2017年8月被山阳县科教育授予“提高质量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9被山阳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8年被推荐位商洛市师德先进个人。

19年风雨润桃李,19载执着献教育。十九年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 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育管理者,是大山深处最美的教师。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

我身边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的乡村教师”这个响亮的称号已经震撼全国、传遍大江南北,为我们教师群体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教师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松山学校陈六娇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乡村教师是一个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农村人才的基础工作。尊师重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乡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比起城市要差许多,会遇到不少城市人难以遇到的困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入围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赢得了众人的好评与赞美!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与他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爱心、责任心是分不开的,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这些老师身上体现的可贵之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以最美的乡村教师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她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最美的乡村教师坚持朴素的工作作风,一心扑在教育事业,我们也应该做到这几点:

第一是学习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学习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第三是学习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也许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教育家有影响力有作用,用她那执着的敬业精神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是一场接力赛,是有良知的人参加的接力赛。当看到孩子们那股求知的欲望,那份学习的拼劲,以及那向往的眼神,谁的良知不会受到触动?当看到那些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的人做出牺牲,甚至付出生命,当看到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能够视若无睹吗?

梦想,是孩提时代的兴奋,是青年时代的动力,是老年时代的回味。当你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时还可以寻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多值得欣慰啊。但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很简单,也很一

致,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们的梦想。当你还叹息你实现不了你那昂贵和华丽的梦想的时候,想想这些孩子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手。

总之,作为在教育事业中默默无闻的我们,更应该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关爱那些需要关注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给予耐心的批评教育;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爱生如子,这就是教师精神的真世界写照。

下载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绿叶做成事业——最美乡村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建湖钟庄小学 张青 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

    最美乡村教师

    姜梦云,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姜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该老师能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了各项任务。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思想端正,作......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彭亚平彭亚平,澧县码头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老师,一个沧桑而很阳光的中年汉子。在这大山深处的码头铺,人们都称彭老师是个多灾多难,一生“背运”的苦命人,又说......

    最美乡村教师

    王克忠同志先进事迹 王克忠,铅山县湖坊镇横塘小学教师,197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山区教育38年,先后任横塘小学教师、校长。 横塘小学地处湖坊镇最偏远山区,与弋阳县、贵溪县交......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2012年12月学校组织我们青年教师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晚会,我被深深的感动并震撼了,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教师最高的敬礼,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他们......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十里铺镇王庄小学杨文斌同志的先进事迹纪实 在绵延的流岭脚下,有一所群山环抱的学校,它就是美丽的王庄小学。在这个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有一群辛勤的园......

    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先进事迹介绍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我从教十八年来的真实写照,又是我的执着追求。我叫彭水英,学生们都叫我“水英老师”。自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