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快速作文论坛之感悟
听快速作文论坛之感悟
濮城镇中学郭慧利
今天晚上听了一些优秀教师对快速作文的论坛,他们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把自己教学中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这些老师的谈论使我感受颇深。
以前我要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根据单元训练题目,布置给学生就可以了,说实话有的话题我也不知怎么指导,只是稍加点拨而已。但是王瑞金老师的论坛使我恍然大悟,例如她在指导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时,采用以大化小的方法,将“战争”这个大题目化为同学之间的矛盾,并且自编了小品让学生表演,王瑞金老师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是所有语文老师的楷模。正是因为她渊博的知识,思维的灵活和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使她成了学生心中的好班主任,成为了我校的名师,她的精神使我很佩服。于是在听完了今晚的论坛后,尽管十点多了,尽管我的身体有些不舒服,我还是把想说的写了下来。
今晚我是怀着一颗诚心诚意的心聆听各位老师论坛的,所以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作文中的亮点,今后我要坚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力求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有所提高。
第二篇:听专家顾问团讲座之感悟
听专家顾问团讲座之感悟
黔阳三中蔡桂芳
2014年3月15日至16日,本人有幸聆听了湖南省特级教师专家顾问团对高中教学的讲座,收获如下
一. 敢于取舍
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内容,太难了就会削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是体现在对教辅资料的取舍上。如“5.3”系列资料,就应该重“5”而舍“3”,因为“5”是多个资深专家潜心探讨的结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二. 寓语法教学与情景教学中
有些老师在教语法时喜欢少用演绎法,认为该方法学生易懂易接受,却不知学生是在被动的获取信息,而不是主动地去寻找语法规律,所以他们接受的快也会忘得快,且不能真正自如使用。反之,用归纳法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寻找并总结规律,充分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通过自弃探究这个过程得出的结论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当然,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另外,针对老师们平时对语法知识的诠释只是借助于单个的、内容之间无相互联系的独立句,湖南师大附中的黄长泰老师用他的精彩的一堂亲自授课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就是把语法教学融入到情景最中去,让学生在设定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学会并掌握该语法知识,这样的语法课学生绝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学生也自然明白了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该语法。
三. 注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
黄长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众多题型的解题技巧,对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很有帮助。如关于完形填空,可采取快速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大意及结构、并根据上下文来确定选项的方法解题。又如关于阅读教学,黄老师认为最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应该是只阅读,不做题,不计分,但要弄清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分析题干,弄清出题者意图,最后一步是比较选项,了解各选项之间的差异。(本人认为关于解题技巧的讲座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再如关于写作,黄老师建议我们从五个基本句型抓起,然后过渡到并列句。平时的写作训练可围绕生活中的小话题来展开,如people, objects, places, activities,ideas, comments, advice, etc.两天的学习时间很有限,但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只有通过坚持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水平。
第三篇:快速作文之写景作文教案
快速作文之写景作文教案
南岳中学:曾红成一、学习目标:
(一)初步学会写景能力。
(二)基本掌握运用提纲来整体构思的方法。
(三)能大胆地展现自我,寓教于乐,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重点难点 : 思维方法训练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运用“快速作文五步法” 组织教学,第一步:创设情景。第二步:限时作文。第三步:讨论评议。第四步:阅读感知。第五步:赏析点评。
一、创设情境
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美丽的花园。那么,怎样才能表现我们世界的美呢?那就需要我们大家用生花的妙笔来描绘。
二、家乡美:
1、准备活动:
(1)、教师展示若干幅“家乡美景”图片,同学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创作。
(2)、创造大比拼:把全班分成7小组(6人为一小组),可以通过自主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创作。
2、妙笔生花
(1)、小组成员欣赏“家乡美景”图后选择主题,列提纲——进行整体构思。
(2)、小组讨论评议并推荐优秀的提纲,陈述构思步骤及具体思路。
(3)、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行构思创作。
3、文苑杂谈
(1)、小组推荐成员上台赏析本组的作品。
(2)、引导同学通过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总结自己和别人在这一课中的收获与缺憾。
(3)、从文段创作应该把握的要点给予中肯的建议,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树立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写景的方法:
(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致的观察是第一要素。
1.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一年四季时令的更变,空间的更换,都有它特征,只有准确抓住,才能下笔有神.。如一棵植物,从它的嫩芽破土,到花蕊含苞欲放,再到灿烂怒放,最后花谢果熟.每个生长期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如果仔细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而且会有独特的真切感受.2.要捕捉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姿态、神韵等,并加以具体的描绘,才能生动形象,给人如临其景之感.同样是风,有
2和煦春风,有炽热夏风,有萧萧秋风,有凛冽寒风.同样是水,有汹涌怒涛,有流水潺潺,有水波粼粼,有水平如镜.同样是蓝色,有深蓝,有浅蓝,有天蓝,有海蓝,有淡蓝,有蓼蓝,有土蓝,有瓦蓝等等,我们只有抓住了景物特有的“表情”,才能准确的描绘。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由动到静,先总后分,先主要后次要等顺序去写,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三).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情景只有交融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上长吟的鸣蝉、菜花上肥胖的黄蜂、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这些文字朴实无华、简洁清晰,但亲切感人,意境纯美。作者如果没有带上情感去观察,怎能写出如此的韵味来?很值得读者去咀嚼品味。同时还必须做到“景中抒情”。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看似只是简单的景物描述,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深情。
(四)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的运用,能使文字增添无穷魅力。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玻璃是透明、极少杂质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小姑娘的眼睛是闪亮、富有生气的,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四、快乐无极限
希望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1、请学生课后把自己的作品修改好,相互交流,并且把提纲和作品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篇:时政论坛感悟
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以及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这三方面是加强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当代中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渴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在感到困惑时,希望能在老师的点拨下获得理性的认识和提高。所以,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年来,我区政治学科在全区各学校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时事政策学习评价活动,把时事政策学习评价活动贯穿于政治课堂──校园──社会之中。
我区开展的时事政策学习评价活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政策学习活动(2005年9月——2006年2月)。第二阶段是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时事政策学习竞赛(2006年3月)。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政策学习活动,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多途径指导学生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时事知识学习习惯。为使学生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人,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广州台的“羊城论坛”、“政务之窗”等,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二是让学生从兴趣和实际出发,根据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多途径开展学习活动。
2.开展学生时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开发学生潜能,积累学科资源。把平时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国内外大事的评论成果通过时事手抄报、时事墙报等形式展示出来,每次展示出学生的成果,学生显得自信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也十分用心把它做好,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了政治觉悟。
3.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的结合。
4.政治课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政策学习活动。通过时事资料收集、整理,把时事内容作为背景材料引入政治课堂,实现热点问题与知识内容的结合,这是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开展时事政策学习评价活动的饿重要内容。政治课课堂是实施时事教育的“主战场”。融时政教育于政治课教学之中,既充实了课堂又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第二期时政论坛《时政开讲》活动
《时政沙龙》
某校在 思品课 拓展教育中,开展了“关心国家、了解世界” 中学生时政知识比赛活动。开展这项活动引起了一部分同学的议论。小沈同学认为:开展时政知识比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身素质,时事观察员是怎样炼成的
回想我的“时事观察员”之路,还得从小学说起。因为爸爸妈妈有看电视新闻的习惯,我也“被迫”受大环境影响,从《新闻联播》一直看到《焦点访谈》结束,才能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久而久之,看新闻也成了我的习惯。高二学文后,政治老师提出“让关注时事成为一种习惯”。于是,我又重新拾起了初中时因课程紧张而丢弃的看新闻的习惯,而且还进行了改良。每天晚饭后,靠墙站着看新闻,用笔记录要点,《新闻联播》结束后给父母复述,然后由他们做点评。既关注了时事,又锻炼了表达,同时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真是一举多得啊!长此以往,政治课上的三分钟“时事评述”我便做的游刃有余。
多年来关注时事给我的最大收获,是思维能力的提高,视野更加开阔,我的作文成绩也因“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而加分。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只有善于收集信息、创造性地运用信息资源的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时事学习让我知道及时感恩
自高中以来我一直都在学习时事,时事学习不仅让我眼界开阔,时事学习也让我变得成熟。
汶川地震后,我每天都在关注新闻,关注震情。一位遇难的母亲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手机上写下遗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篇报道,震撼了我,使我真正懂得了“母爱伟大”的含义。而我以前没有真正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家中经常埋怨母亲对我的唠叨,还时不常地对她发点小脾气,甚至都从没有对母亲说过一次谢谢。这个故事让我理解了母爱,理解了妈妈,好在,现在报答还为时未晚。在抗震救灾中用双臂护住4个学生的遇难教师谭千秋,为人们展示了高尚的师德。这提醒我,老师爱学生可能方式不同,有的宽容,有的严厉,但舍命救学生的举动,足以证明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想到有时老师批评我时,我还表现出不服气、不耐烦,总以为老师和自己过不去,现在则更能理解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不仅要理解爱,还要学 我们不仅要理解爱,还要学会表达爱,学会感恩,更要知道及时感恩,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许久以来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很多同学都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而我却想对这些同学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入我心。”
高中拓展型课程——时政课的有益探索
格致中学 潘燕雯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内容之一,也是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训练的重要内容。我从高中政治课本课程设计和选修课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开设了《高中时政课》的拓展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发挥学生特长方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令世人瞩目,但也存在着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过程风云变化错综复杂。在网络媒体知识信息化时代,作为学校第一课堂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深入了解原因透视现象,学会唯物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使之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时政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时政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时政课是符合学生兴趣的、符合时代变化需求的、符合政治课教改精神的有意义课程。
一、课程内容安排,从时代的热点出发,具有开放性
时政课不是翻翻报纸罗列堆砌,相反随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每周的热点时政都是最新的,抓住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时探讨是时政课的灵魂,保证课程内容与社发展同步,以德育为核心,与学生身边生活、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赋予教学内容极大的感染力。
我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在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有: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0月中国上海召开APEC会议,2002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非典事件的影响,2004年禽流感事件及“三农”问题,2005年中日关系、台湾连宋大陆行等等;国际上更是突发性大事数不胜数,911事件、莫斯科人质绑架案、美军攻打伊拉克,以巴恩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世界纪念反法西斯60周年、联合国改革等等。经济文化领域有:美国总统大选、李敖神州之旅、百年复旦、人民币汇率问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时政课的热点就象电视台的新闻一样快、新、全,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眼。
2005年,联合国的改革问题沸沸扬扬。我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开放性时政课《我们眼中的联合国》。课堂上同学们就关于联合国的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联合国为什么必须改革?日本能不能进入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为何要扩容?联合国的职责何在?世界各国到底怎么看待联合国?安理会有作用吗?联合国如何真正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千年发展目标能实现吗?中国在联合国作用有哪些?等等。这些热点问题有的比较尖锐、有的比较开拓、有的比较深刻。在课堂上大家激烈地辩解、认真地思考,俨然自己就是联合国的一员,自己就是一个中国的外交官。在开放式的讨论中同学们看到了世界格局的复杂性、感受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着尤为重要的国际责任。而将成为未来领袖的中学生们,锻炼了其自身的领袖才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时政为切入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贴进现实,学生马上会引起共鸣。把握时代热点的时政课充满活力,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
二、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具有创新性 时政涉及的面很广,国内外重大事件每天都会发生,不精心组织材料会浪费很多时间且无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当涉及到了国家利益、社会稳定的问题,他们也期待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分析。在众多材料中我选取哪些材料怎么讲评都是学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材料、用创新的方法组织教学是时政课的出发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教学
2002年中国上海成功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世博会的信息一下涌入脑海。我选择了信息网络教学法开设《了解世博、展望世博》的时政课。首先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找到了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找到了从第一届世博会开始的全部内容,世博会的性质、宗旨、意义、主题一一展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竟相回答好不热闹,学习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又进一步问同学中国上海与世博会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哪一年?他们又通过网站资料找到了“中国张裕葡萄酒”获得过世博会金奖,我再补充介绍对“ 上海徐氏家族”的访问资料,在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现在徐氏家族分布在海外的后辈都盼望着回上海参加世博会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上海人了不起,那我们上海一定要办一届最出色的世博会”。那么参照以往的世博会经验,从政治的、经济的角度分析世博会举办会给上海中国带来哪些意义呢?我们市民应该为世博会如何准备呢?这是本堂课深化教学内容的的核心内容所在。网络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形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堂融历史、时事、政治、信息、科技于一体的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质疑
2006年5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的事迹传遍中国。丛飞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一个人应如何对待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围绕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时政课上,我开设了《丛飞生命观的启示》的课程。当大多数同学认为丛飞的事迹很感人,值得我们学习的时候,一位同学质疑:“丛飞这样做,拼命赚钱帮助贫困孩子,没意思。靠一个人力量也帮不过来,他父母见儿子只吃红薯、累坏身子也非常不理解。最后丛飞患癌去世,一点也不值得”。此言一出,全班哗然。学生的想法很实际,也是对教师来了个突然袭击的考验。我顺势利导“你们大家认为丛飞这样做值不值得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同学们归纳:丛飞的生命逝世得过早,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损失,我们关爱他人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生命。靠一个人力量帮不过来,那就要靠更多的人发动爱心,社会上像丛飞这样的人太少,丛飞的精神当然值得赞扬!乐于助人,牺牲小我,奉献社会,丛飞身上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正是人的精神的精髓——奉献。在质疑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
每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也是同学关心的热点话题。有学生提出“美国的总统选举热热闹闹,布什克里轮番辩论,全民投票那才是民主,我们的选举民主吗?”、“共和党、民主党相互指责揭穿对方的老底,政党竞选纷纷许下执政的承诺那才是民主。” “为何总讲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民主,多党轮流执政看上去很民主。”“我们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否可以变革?”。。。一个同学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看过很多国外的报道,说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很不民主的!”这些观点和问题都客观地深深地存在于同学脑海中,如果课堂上不涉及或回避掉,那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学生是不会信服的,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荡然无存。让学生主动质疑,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这也是拓展课的真正作用。在解答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正确观点学生的积极作用。有个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反驳:“当今媒体很发达,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全过程我都看,候选人已被包装成明星,民众把选举看作为一场娱乐演出,最着急得倒不是两位候选人,是他们身后的大财团们,难道这也叫民主吗?” 我马上通过一些2004年美国大选典型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并再一次用设问法提问:“今年美国大选用了纳税人多少钱?”“美国为何最终只有两个政党在执政?”“反对党的监督自由、选民的自由选择有它的历史进步性,但其实质是什么?”“为何美国人对总统选举的参与性一次比一次低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再一次掀起高潮,激发了同学强烈的参与性,他们把平时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感受汇总成自己的观点,基本上认识到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民主选举的实质。
让学生质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的有效教育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用创新型、开放型的学习法,让学生联系客观实际积极探索,才能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这才是教学的最高追求。
三.课程评价,从学生主体出发,提倡学习过程的开拓性和合作性 在现代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内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经验被纳入到形成课程体系中,学生的个体探索和体系受到重视。我准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地享有选择的机会,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反过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如何评价?我比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开拓性和合作性,给与学生综合的评价。
1.每月小组时事新闻评讲 每个月中旬,班级里的1小组同学将本月的国际国内大事做一个汇报和分析。10各同学相互合作,有的查阅资料、有的整理资料、有的作好精美的幻灯片、有的负责时事点评。在一节课上他们彼此合作,讲新闻、点评新闻,从国际到国内、城市到农村涉及了多个领域。在台湾问题上,有的学生就象一个专家,从历史到现在侃侃而谈,“台湾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领土。” 在国内两会召开期间,有的学生就像一位负责的人大代表,把两会情况、出现的问题、代表的意见娓娓道来;在中日关系上,众多学生慷慨激昂“日本应该面对现实,认真反省和道歉!”“绝不能让日本强占钓鱼岛!”。。。每一次的时政讲评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他们的个体探索,提倡他们的合作热情。评分标准为:情感态度、新闻内容、表达能力、合作成果4各方面,每位同学每次讲评的满分是10分,由在座同学为他评分,作为学期考核成绩。
2.每学期时政总评和时政课题研究
每年的年底,要求各班同学将本的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回顾点评。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时政课题研究。各班同学结合《当代学生》杂志提供的时政范围,进行细致的回顾和分析,并形成一定质量的研究课题刊登在校园内外的媒体杂志上,有“911事件的启示和分析”、“中日关系的现在和展望”、“我看台湾选举”、“二次世界大战之欧洲战场”、“二次世界大战之亚洲战场”、“米洛舍维其之死”、“生命的诠释”等等。这些同学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当然作为“优秀”的考核成绩记录在册。还有部分学生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奖赛”并获得了奖项,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不言而语。
拓展课的评价手段不受考试限制,因此评价手段可以是多样的。一张试卷定胜负的评价手段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水平。教师可根据内容的设置制定出能全面衡量学生水平的评价方法。看结果更看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更看他们参与学习性。公正、公平的评价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要注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并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灌注于评价过程之中。
四、探索研究,从深化政治课的改革要求出发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是开设时政课的目的。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求知欲很强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教材约束及时间安排问题,政治课教学中只能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简单的例证。时政拓展课给了学生一个发挥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在拓展性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整个社会。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认知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人文素养。
这种提高尤其深化了政治课的改革。例如在经济常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国加入WTO及入世后的对策”、“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利弊”等时政内容与教材的知识点联系非常熟悉,甚至即刻就能融会贯通。避免了老师的满堂灌,师生之间立刻能交流、启发。教师可以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功能知识联系我国加入WTO后存在的隐患问题及解决方法,再深层次启发学生思考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关键靠科技、人才,激发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素质的决心和信心。这种时政材料与教材结合注重内涵的联系,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使思想政治课更充满了活力。例如,“美国攻打伊拉克”、“朝核问题的由来及朝核会议的召开”、“伊朗核问题和原油价格”、“中国神舟系列的发射成功”等热点话题,在哲学课上也可以充分运用。教师在讲矛盾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时,都可以直接运用这些生动的例子阐述观点。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的同时更会认真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又体现了哲学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学会了用哲学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去观察国际问题,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也得到了提升。时政课是开放的,是极富生命力的。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性学习评价,这是我对开设时政课的有益探索和一直追求的目标。没有学生为主体时政课开不起来,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时政课就开成了无轨电车。时政课的开设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听数学课感悟
听数学课感悟
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的每个老师都是优秀的,但优秀不是说就能把学生都教会,因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减乘除都不会,而加减乘除恰好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整式的加减乘除、分式的加减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等等,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所以,我的感觉是数学老师都在尽力。
最初王校长让我们听课时感觉是完成任务;但随着听课的进行,不断感受到老师们在教学中那么多好的方法值得推广,所以感觉又是一种责任;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缺失、学困生的处理等等问题的解决又感觉数学老师的一种压力和迷茫。于是我们在听课之后做了认真的研讨,以寻求教会学生数学的方案,找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我们的听课是集体教研的一部分,是把集体教研延展到课堂,我们的听课是推门听课即常态课,各种课型都有都是教研内容在课堂中的体现。第一内容一致又各有特点,第二能突出自己的特点,第三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今天就把问题提出来进行研讨。优点与不足并存,你的优点可能就是我的缺点,所以我总结的优点同时也是不足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扬鼓励时时处处出现。这其中王春霞、王庆红、蔡荣等老师做的非常好,对学生的亮点适时表扬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但更多的老师就显得鼓励的话语太过珍贵,一堂课几乎都是严厉,就在学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以为应该有表扬但非常遗憾没有,这对学生是一个打击,时间长了就没人再提问题。
二、让数学问题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让抽象变为形象。
尹老师就做的很好,例:倒数,用手势“1”,例:0没有倒数很孤单,现在有了相反数了就不孤单了,在原点的两侧相互打个招呼吧;例:绝对值:一扇门,任何一个数想从里边出来都被它挤掉尾巴;例:多项式的乘法:解散;分解因式:集合等等,让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易使用。
三、让学生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
我认为长期以来有一个误区就是数学会做题就行,但我要问做题的依据是什么?思路从哪里来,如果你没有把数学知识记住就一定不会用。我们强调在理解 1 的基础上记忆,那是对好学生,对于那些不能理解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先把它背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确实不理解,但背过了就能用,就能用好,用的多了就理解了,这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没有不会且越画越熟。好多个老师对我的这个体会表示赞同,并且有的老师做的非常好,凡要求到位的,学生都能记住都能学会,成绩也不错。
四、如何上好一堂习题课。
个人观点:第一,处理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处理习题的同时,回顾旧知识非常必要而不是就题论题,这一点所有老师都做到了只是有详略之分,第二,题目不在多而在于典型、灵活、多变,第三,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优秀的学生去尽力帮助学困生,第四,充分利用课上学生的生成的资源,做好点评总结,这一条耿丽萍老师做得好。例:其中一个学生的作业中结论正确,而另一个学生作图非常规范,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取舍总结效果很好。第五,大部分题目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接受。我下列展出的一组题目比较不是对某个老师而是对所有老师而提出的问题: 分解因式
同步训练:(课堂练习)
淄博中考(1)4(x+y)2+25-20(x+y)
(2010)a2b-2ab2+b3(2)(a+2b)2-8(a+2b)+16a2(3)(x+2y)2-4(x+2y-1)(4)16x4-8x2+1
(2012)a2-2a+1(2013)x2-1(2014)8(a2+1)-16a 一对照便知课堂练习与淄博中考的难易差距。建议:对照数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大纲选题,不要超,不要太超不要人为的增加难度,这让我思考为什么学困生越来越多,所以不要人为的提高难度,不要把经典都放在一起,当把经典集中之后就不经典了.现在各个级部数学都有同步训练、配套练习册,其中不少练习都“难”和“超”且不符合淄博中考的要求,所以建议布置作业时要“舍得”,能用简单灵活的题目体现知识点的绝不用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去体现,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作业是否应该老师在总结一周的学习内容之后去编辑作业会更好更有效,千万不要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布置,在交谈中老师们提到期中期末考试题目的难度大都是中考题这也是事实,因为有考试考评也就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可 2
就亏了中下游的学生了,所以该问题需要研讨。
五、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模式和效果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模式和效果,不要像到外校所听的展示课那样去表演、去浪费时间,特别是初四,初四的要求是要培养能打仗能打胜仗的野战部队,而不是培养去表演的模特队,一堂课下来解决了几个在平时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小题目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的初四数学复习课从课堂内容、课堂容量、课堂知识的总结点拨,特别是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的点评非常到位,并且有代表性、灵活性、拓展性,这近乎完美的课才真正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六、合理的上课模式
部分老师的上课模式是:讲解+整理(实际上就是抄下老师的答案);能否像王庆红老师的课“学生自学-----小组自议------学生讲解------老师点拨”。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愿意学老师又轻松,但也有的老师是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少,所谓的整理实际上就是抄下老师的答案,不起任何作用,能否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呢?所以我在听课时就写下了下面的话:老师很辛苦,学生更辛苦,已经听不明白了,还要装作认真听,真是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都很累。
七、对数学语言的使用
数学语言有三种:图像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例角平分线的性质(1)图像:
OMAEN(2)文字: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符号:∵OE平分∠AOB EM⊥OA于M,EN⊥OB于N ∴ME=NE
B
学生之所以不会写证明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学符号语言不会用,学生符号语言的培养与使用就要从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开始,当每个基本的数学元素都能准确地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时,学生的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培养起来了。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把符号语言落实到位,这一点安玉洁落实做 3
得好。
八、多给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
除了及时表扬之外,王庆红老师给予学生的展示机会多,前后黑板的使用率非常高,一节课有一半多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展示,并得到点评,这对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的过程。
九、总结与课堂反馈
讲完课或点评习题之后做到总结非常重要,且要时时总结,大部分来说能做到,但也有的来说忽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完整。每堂课在结束时课堂反馈是必须的,李新凤来说做的好。
十、多关注学困生
本来数学学困生从小学开始就不少,因为加减乘除不会,但到初中之后要尽量控制增加的速度。从关注度来说,每堂课都多多少少的给予他们关注、关怀,老师们照顾不过来,可以小班内的好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时时关注。从备课内容讲尽量降低难度,让那些挑一挑能学会的学生不掉队。从作业层面讲,继续提倡分层作业不要一刀切。
建议教研中除了研究教材、教法、作业、个人的奇思妙想外,再一个重要的内容要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接受。
今后,我们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并且听课的任务是继续挖掘老师们的亮点,如果能把老师们的亮点聚集到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对原来课堂中的问题是否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与大纲的结合、在选题、在课堂展示 在课堂总结、课堂反馈、在关注学困生等方面。
2014,,10,10耿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