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爸爸的老师读后感
孝敬从记住爸妈的生日做起——读《父亲的老师》有感“凭谁问:廉颇老矣,还能饭否?”这句话是辛弃疾在《京口北
固亭怀古》这首词中发出的感叹。意思是说:“廉颇老了,还有谁来
过问,老将饭量如何,还能做什么?”从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伤。
人老了,就会离开社会大舞台,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渐渐移开,当
然,也会被人所遗忘。无论是谁,是故友,是老师,还是亲人,都会
进入这个状态。这似乎见怪不怪,已成自然。
我们去前年学过《可贵的沉默》一文,当老师问学生:“谁知道
爸爸妈妈的生日”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人能答上来。如果现
在有人要问“教过你的老师是谁”,我相信,包括大人在内,每个人
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上来。可要问“你们父母的老师是谁”,我敢相
信几乎没有人能答上来。
我读了《父亲的老师》一文,心灵为之震撼。当我读到“父亲迅
速地将老师粗陋的手杖拿了过来,把自己漂亮的、刻着名字头一个字
母的银头手杖递给了他”和父亲的老师激动的话语:“上帝保佑您,您给一个可怜的老头带来了安慰。”的段落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作者跟着父亲拜访父亲84岁的老师,那老师已经根本认不出这
个四十四年前的学生了。但老师还保留着父亲四十四年前的一份作
业。他激动地用颤抖的双手如数家珍般的打开记忆之门;用颤抖的声
音诉说见到前来探望他的学生时的兴奋、幸福及感激之情。
敬爱老师乃学生之本份,看望、问候老师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可
是现在的学生在离开老师不久,会偶尔去看望老师,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老师门前“鞍马稀”的情景了。自己不会特地想起来去看望老师,更不用说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拜访老师了。作者的父亲尊师的举动实在难得可贵,怎不叫老师激动不已呢?虽然老师家徒四壁,然而,此时,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充足富裕啊!
我做过一个小调查:每年老师都会换办公室,加上学校几次搬迁,老师总有几大箱东西。其中份量最重的,最占地方的,要数学生送给他(她)的贺卡之类的东西。好几次,有人劝老师把它们处理掉,放着这些卡片倒成了累赘,可是老师像宝贝一样的收藏着。等到他(她)空下来或退休了,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还会骄傲地向人炫耀:
“这是我的学生,可有出息了!”
“这孩子小时候可调皮了,但聪明着呢!”
„„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挚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种爱会伴随他(她)一生。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母)。”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同样,我们也要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老师。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第二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学习完此书后,合书思考,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至少从思想上对我这个当爸爸的是一种洗礼,一些原来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及时纠正,一些原本坚持的好的教育方法更多了一份坚定和执着,对教育好孩子也更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力量。
教育孩子需要责任心。事实证明,教育孩子,父母双方一个都不能少。孩子在拥有母爱的同时,更需要爸爸的关爱。如果说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是一棵大树,那么妈妈就是一片绿草地。两者如空气和水一样,合力为孩子创造一片和谐的成长空间。这样,孩子体验到的是两种榜样两份力量,两种方式的爱,体验到的是合力、双赢的教育。而在这之前,我还片面地认为,教育孩子,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教育孩子就足够了,无需两个人都靠上……
教育孩子需要恒心。其实,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教育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做爸爸的是知道的,而且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但是,能否坚持好,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在时间充足的时候,当爸爸的肯定会用心去教育孩子,可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爸爸(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会因为工作忙而疏远了孩子,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却没有想到,孩子需要的是父爱,而父爱,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教育孩子需要信心。现在的孩子,只要身体健康,智商是相差无几的。只要他在学校里能跟得上学习就可以了,在注重孩子学习之外,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孩子优秀的品德和好习惯的培养,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才更加关键。所以,无论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成绩怎样,你都应该对你的孩子充满信心,并注意发现孩子的长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和长处,关键在于你是否发现和挖掘出来。我们做家长的尤其是当爸爸的,就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不断地鼓励他,增强孩子的信心。而不是当孩子学习或其它某一个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就片面地认为孩子不够聪明或没有特长,对孩子失去希望。正象作者讲的那样,如果我们当爸爸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信心,孩子还能对自己有信心吗?
我想,假如我们做爸爸的都能够把时间交给孩子,给孩子以关心,树立教育孩子的恒心,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并且能够用长远的眼光去设计孩子的未来,我想,我们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三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由着名的父教专家东子的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其实不然,接下来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爱。
这种爱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很多教育家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
有位着名的父教专家愿意为家长奉献的父教新概念提出了一些建议:
1.作为“启蒙之师”的爸爸要有权威性。
2.“启蒙之师”还应具有感染性。
3.“启蒙之师”对启蒙教育具有及时性。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蕴于点滴之中,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唯有合格的“启蒙之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第四篇:《爸爸在这里》读后感
读《爸爸在这里》一书有感
期末了,我有幸拿到学校发的《爸爸在这里》一书,赶在假期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它没有浮夸的博人眼球的语言,而是处处以一个深爱女儿的父亲的口吻,温情地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以及诉说着自己那份深沉的爱。“没有哪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是你管理着自己的健康”“让脸蛋保持微笑的温度”“爱情究竟是什么”,只是读了几篇就已让我眼眶湿润。
在当今社会,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多家庭都是由母亲主导,父亲辅助,但是也许社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意识到了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性。的确,父爱如山,父亲的爱也许没有母亲的细腻,但也厚重,父亲往往在言语上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已的爱,但是在行动上却无时无刻表现出对子女的关爱。
《爸爸在这里》中的袁爸爸是一个细心的人,每年的女儿可依的生日,送上的礼物是一封充满爱意的信,其中包括设想女儿将会遇到的问题作了专题指导,对于收到这样礼物的女儿而言,这无疑是一笔的宝贵财富,今后对自已人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这比过生日送礼物的家长来说,袁爸爸更用心。
《爸爸在这里》的袁爸爸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文字写得很美,可以看得出袁爸爸饱经诗书,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人,这对可依的学习也有很深影响。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许袁爸爸的个别育儿经验并不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一些基本的人生哲理是不变。对于每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生活中的关受,学业上的关心,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他是一位成熟的、智慧的、慈爱的父亲,娓娓道来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优秀的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无疑更符合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年轻的父母和孩子来说也更有启发性和实用性。书中的内容贯穿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全面而细致地告诉父母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应该避免哪些弯路,以及告诉孩子许多真正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的道理和方法,令人读来受益匪浅。书中的语言淳朴而厚重,道理深刻而隽永。而书中这位父亲写给女儿的每一封信又令人为之动容。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爸爸,正不知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请你捧起这本书;如果你是一位中年父亲,自觉对孩子的成长有所缺欠想要弥补,请你捧起这本书,它能帮助你成为一位理想的父亲,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父爱如山,厚重踏实;父爱如海,广袤包容。相信每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由衷地说一句:有爸的孩子是个宝!
第五篇:《大胡子爸爸》读后感
《大胡子爸爸》读后感
四年一班 倪毓
今天我看了一篇«大胡子爸爸»的故事,这篇文章可有意思
啦!它主要讲了大胡子爸爸有两个习惯。一个是好的,就是他对工作很负责任,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另一个就不太好了,就是他爱吸烟,往往妈妈刚整理完房间,爸爸旁边的烟灰缸里就会出现一两个烟头,房间里还烟雾缭绕呢,这时爸爸当然免不了被妈妈数落一番。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因为我爸爸也是
一个忠实的烟民。他每天在家里喷云吐雾,时常被妈妈“管
教”。是啊,还是妈妈说的对,吸烟不仅浪费钱财、还危害身体健康、甚至污染环境呢!我和妈妈一样闻不惯烟味儿,有时趁爸
爸心情好时,就壮着胆子和妈妈联合起来抵抗爸爸的烟雾运动。
我讨厌那些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而又浪费钱财的烟,如果世界上没有吸烟的,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