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冲刺高考:《家》名著重点提示
冲刺高考:《家》名著重点提示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长子克文娶妻,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二少爷觉民、三少爷觉慧,妻死,复娶周氏,生三小姐淑华,后长子死;.次女张氏,丈夫早死,生女张蕴华(琴),后来琴嫁给觉民;.三子克明,娶妻张氏,生二小姐淑英、四少爷觉英、七少爷觉人、六小姐淑蕙; 4.四子克安,娶妻王氏,生五少爷觉群、六少爷觉世、五小姐淑芬;.五子克定,娶妻沈氏,生四小姐淑贞(后跳井而死),娶妾喜儿。
大房丫鬟鸣凤,不愿嫁给冯乐山,跳水而死,死后三房丫鬟琬儿代嫁。高家买丫鬟绮霞代替鸣凤、翠环(后来嫁给觉新)代替琬儿。
四房丫鬟倩儿,奶妈杨嫂。
五房丫鬟喜儿、春兰。
重点情节
•一次运动 学生请愿 觉慧斗争
•丘八打了学生,觉慧不假思索地加入情愿队伍,可是督军署无人接见,后来出来位科长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进去了,天下起了大雨,学生们只好先回去。两天后学生开始罢课,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觉慧热切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
•高老太爷压制运动
•丘八打学生,学生们请愿罢课,觉慧热切投身与运动中。觉慧的活动触怒了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用又干燥又严厉的声音进行训话,伴着冷笑,用威严的眼光在觉慧的脸上扫来扫去。严厉斥责后就把觉慧禁闭在家里,不许出去。觉慧只好通过看报纸了解外面的情况。被困的觉慧不禁大喊:“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最后还是偷偷的跑出去参加活动。
•两人出走 觉民逃婚
1、高老太爷为攀附权贵,要觉民娶冯乐山的侄孙女。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反对无效后在觉慧的帮助下逃婚。逃婚后,觉民与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特别是梅的死,更加坚定了他们反抗的决心,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要为自己的幸福抗争到底。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而胜利告终。
2、逼婚: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的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一门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大哥觉新感到左右为难,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高老太爷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3、觉民逃婚,高老太爷勃然大怒。无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不说出觉民的地址。觉新在这件事上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骂他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觉慧出走
•瑞珏的死更加坚定了觉慧脱离这个家的信念,他向大哥宣布“我要走”。瑞珏的死也使觉新明白了“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他满过长辈为觉慧筹划路费,并决心以后负责给觉慧寄生活费。在觉新和朋友的帮助下,觉慧终于踏上驶向上海的航船,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场爱情:
1、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 1
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觉新成婚(觉新是高家长房长孙。自小聪慧,学业好。他曾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他屈从父命,于一个用拈阄儿的方法选取的陌生少女瑞珏由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结婚。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2、鸣凤反抗(高老太爷要把17岁的鸣凤嫁给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深深爱着觉慧,只希望伺候他一辈子。鸣凤出嫁的事,觉慧一点也不知道。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等觉慧知道事情的真相,四处寻找,但是已经太迟了。
•觉新梅重逢忆旧
•元宵节后,军阀混战,张太太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向鸣凤示爱
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四个死亡:
1、梅之死:觉新与梅两小无猜,却人为的劳燕分飞。梅被迫远嫁。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他明白从此他和她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永恒”。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2、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3、高老太爷的死:觉民逃婚,儿子克定和克安胡作非为,高老太爷被气得病倒了,躺在床上呻吟。好事的陈姨太请来了巫师捉鬼,搞得整个公馆鸡犬不宁。觉新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觉慧厌恶地看着这出闹剧,最后忍无可忍站出来,指斥这些人的荒谬、糊涂,“你们要把他活活气死、吓死”。
4、瑞珏之死: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觉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瑞珏也只能用她的哭来表示反抗。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瑞珏的死使觉新明白了真正的凶手和自己的无力与懦弱。
•高觉慧的形象
•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
•觉慧拒捉鬼: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当到觉房室时,觉慧拒绝开门,并与长辈项起嘴来,打开门后,当觉慧以不可抗拒态度并以指责克明、觉新的无理,称谁进房间就先给谁一巴掌,迫使长辈退去,也是觉慧反封建的一次大获全胜面告终。
•在《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他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取幸福的?请简要叙述。
•答:①觉慧。②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瑞珏的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③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了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高觉新相关事例
•“大哥,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 当觉新得知觉慧要离家去外面寻找新世界时,觉新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对于觉慧的离家,觉新先是阻拦,并以家人反对及爷爷没有安葬为由。(2分)后看到觉慧的决绝,觉新表示愿意帮助去说服家人;(1分)家人没有被说服,而当看到瑞珏的哥哥写给瑞珏的挽联,觉新内心沉痛的往事再次被勾起,他意识到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他决心一心帮助弟弟成功。(2分)
•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觉新提亲,“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觉新的亲事最后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1)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2分)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3分)
•“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他”指的是觉新。(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2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2分)四个女性
•琴是富家小姐,与高家算是门当户对,就算原本家长们不打算让他们成亲,处境也要比鸣凤和觉慧好得多。琴想剪去束着她的长发,却缺乏必要的勇气——不是她怕流言的讥讽,而是她怕爱她的母亲。她羡慕许倩如的潇洒,可她必须去面对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家庭。琴也没
有屈服,她甚至看到了千百年中国女子所走的血路。一种渴望正义的感情在琴体内发生了,“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她了解了鸣凤的悲剧,领悟了梅和瑞珏的哀伤;她明白了不能企盼别人,应该自己拯救自己!琴和鸣凤一样看到了“宿命”,但她唾弃这个“宿命”!“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谁能否认琴是书中最亮丽的色彩?她和觉民为了爱情,为了目标,对这个大家庭实行不了懈的反抗。终于琴记得了自己的幸福。
•鸣凤的形象
•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 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高老太爷
•“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个老人,没有人来……”请问,这里的“他”描写的是《家》中的哪个人物?有怎样的象征含义? •高老太爷。这是他在临死前对现状极度失望后产生的幻觉。指出了导致他死亡的两大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她只好让人摆布。请问“这件事情”具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老太爷死了,而瑞珏就快要生了,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们谈起“血光之灾”来,长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3分)而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到城外,还得过桥。逆来顺受的瑞珏就这样被迫迁到了离城很远的一所阴暗潮湿的住所。(2分)
第二篇:2013届高考名著《家》简答题
2013届高考名著《家》简答题
一、主题
1、《家》中描写了大家族三代中的哪四类人物?请简要概括并举出相应的典型人物。(4分)
答:①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如高老太爷。②封建大家庭的败家子,如克安、克定。③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梅、瑞珏、鸣凤。
2.为什么说《家》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答: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3.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答:《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4.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二、人物之觉新
5.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你的理由。(5分)
答:觉新。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
6、《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其性格的成因。(5分)答:一方面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叛逆行为;(2分)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让他养成怯弱忍让、逆来顺受的性格,接受包办的婚姻,被迫送瑞珏去乡下生产,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3分)
7、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答: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不能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8.《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举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答:①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当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②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种鬼话,把又
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9.《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答:“他”指的是觉新。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10、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5分)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外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旧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11.觉新“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哪件事宣告觉新这种思想的破产?(4分)
答:懦弱的性格和长房长孙的地位。(2分)违心地服从“血光之灾”的谬论,将瑞珏送到乡下,致使瑞珏难产而死。(2分)
三、人物之觉民
12.简述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觉醒程度的事件和情节。
答: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门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13.简要评述《家》中觉民这一人物形象。
答:觉民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时,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一对胜利者。
四、人物之觉慧
14.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慧形象。
答: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形象。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他充满朝气,敢于对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编写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他又毅然从这罪恶的家庭出走。当然,他也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影响。
15.★★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列举小说中与他叛逆者形象有关的五点内容。(5分)
答:①不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②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③反对封建家长压制青年,主张年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④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⑤同情下层人,主张人格平等,勇敢地向丫鬟鸣凤表达爱意;⑥公开支持觉民抗婚;⑦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⑧义无反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一点一分,答对五点即可得满分)
16.《家》中,觉慧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曾自我谴责:“我是杀死她的凶手。不,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都是凶手!……”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觉慧这句话的内涵。(5分)
答:①小说中的“她”指的是鸣凤(1分)②“我”对鸣凤的爱情不是那么坚定和忠贞,以致鸣凤投河之
前在觉慧门前的等待成了永久的遗憾。(1分)③这个家庭是凶手指的是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孔教会长冯乐山做妾,高老太爷是一家之长,在觉慧看来这个家庭杀害了鸣凤。(1分)④这个社会是凶手指的是封建社会礼教、守旧思想对青年人的毒害,扼杀了青年一代的幸福。(2分)
17、《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4分)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呜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8、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5分)
答: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
19、简要比较《红楼梦》中宝玉和《家》中觉慧离家出走的背景和意义。(5分)
答:背景:宝玉是在科举高中、宝钗怀孕后离家出走的;觉慧是在鸣凤死后离家出走的。(2分)
意义:宝玉用消极的方式实现了对仕途经济的背叛;觉慧用积极的方式实现了与封建家庭的决裂,具有反封建性。(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20.试概述觉慧与封建家庭决裂的缘由。(5分)
答:1思想进步,对理想的追求,是与封建家庭决裂的基础;2封建家庭的黑暗和专制使他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3鸣凤投湖,使他思想成熟起来,认清了封建家庭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4瑞珏惨死,是她对家彻底失望,最终与家决裂。
五、人物之女性形象
21、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答: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22、琴为什么—心要到觉民、觉慧他们就读的“外专”去读书? 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答:①因为他们学校从教学内容到教员都比琴自己的学校开放;因为男女同学有冲击封建秩序的作用;那里有自己的心上人——觉民。②进男学堂。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这一次,母亲坚决反对她的要求。
★★
23、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6分)答:她们都具有美好的品行,都很有才华;(2分)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2分)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终至忧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而亡,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2分)
24、简述鸣凤之死的情节。(4分)
答: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想把心里话告诉他,可觉慧正忙着他的事业,她不无留恋地看了觉慧几眼往湖边去了,最终她
明白她和觉慧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应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叫了声:“三少爷,觉慧……”就纵身眺进湖里。
★25.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地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答: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可以有其它理解,如: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三项答对二项即可)
26、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
答: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觉新明知是鬼话,却无力保护妻子,瑞珏于是搬到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待产。瑞珏难产,由于缺乏护理,最后在“明轩……救我……”的呼喊声中悲惨死去。
六、人物之高太爷
27.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答: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28、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答:①“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③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29、你怎样理解《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
答:看法可以多种。一般认为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忏悔与他面临高家败落的严峻事实有关,高老太爷最大的希望是“长宜子孙”,让这个家“一天天地兴盛发达下去”。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到失望和孤寂。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这是一个垂死制度的挣扎。
30、《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觉新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12、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2012届名著《家》检测
一.判断题并改正:
1、“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2、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
3、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4、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5、《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6、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死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经觉民的劝解,他不断地重复着“我是青年”,“我是青年”,语气由领悟而至怀疑而至坚定,显现了年轻人在悲惨现实前的觉醒。()
7、“是她喊我给她烧的。她上轿的时候对我说过:‘我迟早也是要死的。不死,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活着也还不如死了好。你就当作我已经死了。你给鸣凤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我今天当真给她烧纸。”有一天,觉慧到花园去玩,无意间发现丫头倩儿在给鸣凤烧纸时,也给婉儿烧了一堆,这是丫头婉儿代替鸣凤被塞进轿子抬走,供冯乐山去蹂躏,继续着鸣凤未完的人生悲剧后发生的情节。()
8、《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这个缘故而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中学毕业时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表姐,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9、巴金的《家》中的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10、《家》中,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他专制、冷酷、虚伪,把鸣风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但他对自己的行为还充满了自信。()
11、《家》中的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13、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14、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
15、《家》中造成鸣凤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鸣凤内心深爱着觉慧,她希望能够永远与他厮守在一起,但是她知道他们之间隔着一堵不能推倒的墙。()
16、巴金《家》的语言清新明丽,它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在朴实的叙写中又含有了浓郁的抒情因素。()
17、“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18、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19、“我„„我的脾气„„现在我不生气„„我想看见他,你把他喊回来。„„我不再„„”祖父说,他从被里伸出右手来,揩了揩眼泪。„„祖父又催促觉慧道“你快去把你二哥喊回来。„„,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我怕我活不长了„„我想看看他,„„看看你们大家。这是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为力挽高家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
20、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21、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22、《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23、《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24、《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答案:选择题:
1、A、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D、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E、觉民与琴热恋。
2、A E。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判断题:
1、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
2、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
3、觉民与琴热恋
5、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
11、觉新与觉慧两者位置应互换
13、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
15、最直接的原因是高老太爷要把她当作一件礼物送给孔教会会长、年已花甲的老恶棍冯乐山做妾。
1、A、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D、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E、觉民与琴热恋。
2、A E。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第三篇: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名著导读《家》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家》
[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发生的故事。小说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遭遇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小说还展现了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化。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一个门前有“石狮子看守”、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漆对联的高公馆。
一天傍晚,风刮得紧,雪下得大。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排完戏,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风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她是高家的亲戚里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着另一张脸——鸣风,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觉慧明白鸣风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了不平,并对自己绅土家庭感到愤恨。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梦想和自己爱着的姑娘——梅表妹结婚。可在他毕业归来的晚上.父亲就告诉他为他订婚的消息,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和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的、素不相识的少女瑞珏结婚,并开始做事,帮助料理家务。
不久,父亲亡故,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父亲的棺木人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土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报刊和杂志,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
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被囚禁在家里的他着急、愤怒,只有纯洁的鸣风让他平静。一连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的梅回到省城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三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地哭泣。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
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风,他才感到一些亲切,但是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绝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绝望的鸣风来到觉慧的窗下,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跑进房里而未进去。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风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风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风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风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呜风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帮助觉民,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晶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和黑暗,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做错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坚决不让长辈在自己房间里“捉鬼”,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头死去。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习俗。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
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第四篇:2018江苏名著新增《家》重点情节
2018江苏名著附加题新增《家》重点情节梳理
1.风雪之夜练戏归来(一、两兄弟)
傍晚,风雪交加,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两个行人吃力地走着——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他们刚从学校参加英文喜剧《宝岛》的彩排,他俩边走边兴致高昂地谈论着排演的情况。在一所门前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
2.琴争取进男学堂(二、琴
五、母与女)
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有决定大权的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虽然母亲向来娇宠女儿,但这一次事情太大,母亲反对她的要求。但在琴的坚决要求下,母亲答应替她想办法。琴回到房,看了《娜拉》后,决定要“坚决地奋斗”,并写信告知好友许倩如,要“给后来的姊妹们开辟一条新路。”
3.两个少女的脸庞(三、两个脸庞)在觉民兄弟的房间里,觉民两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琴。又看到淑华开始摆出小姐架子教训鸣凤。觉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一个顺受、忍从,她是丫环,过的是任人宰割奴隶般的生活;一个反抗、追求,她是小姐,接受新思想,勇敢地争取自由解放的生活。)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4、鸣凤夜里的内心解剖(四、灵魂的一隅)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人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卸下白天的面具,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年轻的婢女鸣凤坐在床沿,回忆自己的过去,回忆大小姐淑蓉,思索自己的归宿。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这就是“薄命”!自己到这个地步,是命中注定的。同时她的心里另有一种东西在作怪,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渴望。一种潜在的抗争意识。
5、觉新曾有的幻梦和梦的破灭(六、做大哥的人)
觉新成绩优良,中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通过抓阄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6、觉新结婚(六、做大哥的人)
觉新与梅表妹相爱,期待着与梅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他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无奈顺从地接受了一个不相识的姑娘——瑞珏,放弃梅,匆匆完婚。新婚妻子美丽和善、温柔体贴,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于是他满足陶醉了,忘记其它了,以为自己是幸福的。
7、觉慧请愿闹**(八、请愿)
当兵的打了学生,学生们到督军署前请愿。觉慧听到惠如说官兵打学生,觉慧不由自主地掉转身,回头跟张惠如回学校召集同学;回到学校便参加二百多人的请愿队伍,此时天色已晚,一排士兵拿着枪等候他们。临时选出的八个代表最后在临近天黑的时候进去谈判。在谈判中,赵科长答应代表的条件,承诺第二天派人慰问受伤的学生。同学们一直等到三更天以后,代表才出来接受了条件。最后,大家在雨声中结束了一天的战斗,并约定明天再来。
但请愿最终无果,诺言没有履行。觉慧回家后,被高老太爷训斥,不许出门。
8、祖孙俩的冲突——由于闹**(九、祖孙两代)
觉慧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陈姨太告诉了高老太爷此事,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怒斥,并让陈姨太叫来党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不让他出去。可几天后,觉慧偷偷跑了出去。
9、觉慧鸣凤梅林示爱(十、爱)
被高老太爷软禁的觉慧走进梅林,遇见了奉命前来折梅花的鸣凤,他打趣她,他替鸣凤摘了梅花,又把她带到僻静的地方,抓住鸣凤的手臂让她坐在他的身边。这对年轻人面对面望着,眼神交融。觉慧故意开玩笑说要太太把她嫁出去,以此来观察她的心思。这让鸣凤很伤心,觉慧便安慰她,告诉她将来会娶她。鸣凤也向觉慧敞开她的心扉,二人互诉衷肠。
10、觉慧被幽禁的生活(十一、生活之一页)
觉慧被高老太爷关在家中,他烦躁异常。在寂寞中,觉慧只有将心事都倾吐给日记。祖父要他读“教孝戒淫”的书,并以五叔克定位榜样,在家学诗文,觉慧私下里把那本宣传旧礼教的书撕破了。在日记中说:“五叔是个伪君子。”还为不知情的大嫂难过,感叹大哥思想退化。
11、掘开过去的坟墓(十二、掘开过去的坟墓)
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和觉民偷来到大哥事务所。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
12、高家吃年饭(十三、合家欢)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3、晚香楼的休息与健忘(十四、忘)第二天,酒醒后觉新和觉民到晚香楼发现了躲在那里休息的觉新。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并痛苦地自责,表达自己的悔恨。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而觉新一转眼又和弟妹们有说有笑地玩闹了起来,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
14、除夕夜的觉慧、觉民(十五、除夕
十六、雪下的火山)
除夕晚,高家在祭祖、叩拜长辈。觉民、觉慧害怕仆人们给他们行礼,就溜了出来,来到了姑妈家。琴的房中,他们意外地看到了梅表姐,美丽而凄哀,带着忧郁的神情,说着伤感的话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15、高家放烟火(十七、彩虹)
正月初八日晚上,这一群年轻人成功地组织了一台高雅的焰火晚会。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颜色变幻;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画面美好快乐。美丽的焰火,优雅的笛声,高亢的歌声,令人陶醉。
16、高家看龙灯(十八、龙灯)
正月初九的晚上看龙灯是五叔克定主持的,克定让仆人把龙灯请来。龙灯舞动之时人们
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借以取乐。那班玩龙灯的人刚开始任人烧,一点也不防御,后来花炮烧得更近了。他们终于忍不住痛,逃开了。仆人们听从主人的指挥又拿着燃放的花炮在后面追赶。克定自己也拿着一筒花炮站在那里,看见人逼近,马上把花炮燃起来,向四面放射。直到花炮没有了,大家才住了手,把赏钱给了玩龙灯的人,放他们离开;觉慧愤愤斥责他们没有同情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17、元宵节荡舟赏月(十九、明月夜)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到花园里划船,鸣凤跟着。一路上穿过黑树林,淑贞害怕有鬼,大家紧张,觉慧冲在最前鸣凤断后。然后他们在湖中荡舟赏月,可是并不很快乐。这群年轻人因为对自己那完全不由自己支配的未来感到了悲观和恐惧。觉新因思念梅表姐而长叹;五叔的女儿淑贞为自己那双残废的小脚而悲伤;觉慧说着这个家的风凉话,来发泄胸中抑郁的怨气。
18、军阀混战(二十、围城)
军阀混战又开始了,被讨伐的张军长率部队已经攻至城下,守城的督军部队极力抵抗,双方战事正酣。全市交通已断绝了,高公馆大门紧闭,人人自危。这天夜里十点钟左右,突然枪炮大作,双方又开起火来了。高公馆受到流弹袭击,墙坍塌了,电灯灭了,一大家子人惊惊惶惶陷入黑暗世界,听天由命。第二天克明、觉新打听到说不再打了。但傍晚,又枪弹如雨。
19、梅与觉新重逢(二
十一、重逢)
军阀混战,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梅看见高家花园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唤起她痛苦的回忆,感到格外悲泣。这时瑞珏带着海臣过来,两人初次相见,交谈之后,瑞珏忽然觉得自己很喜欢梅。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20、高公馆大难临头(二
十二、恐怖)战事平息后,街上的交通恢复了,可市面还很混乱,人心还是不安定。高公馆起了骚动,有谣言说今晚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三房、四房、五房和老太爷都避了出去。只有觉新这一房人及周氏留下来照料这空荡荡的大公馆。琴跟着她母亲还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而梅和瑞珏都准备在遭受侮辱的时候投入湖中,以保清白。觉新叫众人去后花园躲避,自己在前面看守房子。平日里生活在一起的人,一到大难临头就只顾自己的安全,体现了这个靠旧礼教维持的大家庭内部的空虚无助。
21、梅与瑞珏互诉苦衷(二
十四、女人的心)这天,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22、觉慧办报(二
十五、新的路 二
十九、青年的心)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以高度的热情投身这项活动中。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作为阵地。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23、剪发**(二
十五、新的路)
在觉慧和觉新的鼓励下,琴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发表在《黎明周报》,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许倩如带头剪发,接着同学文与“老密斯”也响应了。琴因为她的好朋友许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琴觉得所有希望破灭,不禁悲声痛哭。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24、鸣凤之死(二
十六、生与死)★注意:鸣凤死前内心独白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刚离开,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5、鸣凤死后众人反应(二
十七、微小的生存)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觉慧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理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但他终于得知鸣凤死的消息并为此而疯狂,他一声不响地跑出去了。觉民与剑云才知道他对鸣凤的情愫。觉民为自己的爱情担忧,满怀悲哀。觉民和觉慧的情绪感染了一个人——高家的亲戚陈剑云。在此情形下,剑云向觉民表达了他对琴的暗恋,请觉民答应偕琴到他的坟墓看他。觉民忍痛答应,剑云泪流满面。对此,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26、觉慧的梦(二
十八、雨夜的梦)
夜里,觉慧在梦中梦见了爱人鸣凤:他梦见鸣凤变成了小姐,他们平等了,一起欢笑游玩,但后来鸣凤被贪财的父亲逼婚,他们出逃私奔,但被无情的狂风恶浪冲散了。他醒来后有些失望,看到哥哥还在熟睡,也许在做梦,此时的觉慧觉得孤独而又有对鸣凤的强烈的思念,这样的复杂情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27、高老太爷66岁诞辰(三十、一件大事)
暑假期间,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老爷们任意荒淫腐败。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祝寿宴上,客人们恣意取乐,丑态百出。席间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高老太爷一口答应。可是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28、觉民逃婚的始末(三
十一、逃婚)
高老太爷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去找觉新商议此事,觉新劝他答应这门亲事。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气急败坏的高老太爷又叫觉慧代替。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29、梅之死(三
十二、梅)
梅与觉新从小青梅竹马,互有爱意。可这一切,都因为梅的母亲与觉新的母亲在打牌时,吵了几句嘴,而把他们的爱情扼杀了。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别人,可一年之后,她又丧了配偶,成为“青年居孀”。于是,她又只好回到了曾经扼杀了她幸福的母亲家中,过着“尼姑庵式”的忠洁守孝生活。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她整日以泪洗脸,忧郁成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从一而终”地在恪守封建礼
教中死去。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梅的后事。30、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总)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31、克定受罚(三
十三、变)觉新的五叔克定当卖妻子的陪嫁首饰,又在外设小公馆“金陵高寓”养姨太太。五婶得知后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愤怒地责罚克定,让克定当着自己女儿和妻子的面跪在地上打自己耳光,骂自己,屈辱自己,请求饶恕,又招出在外赌博、嫖妓以及打着父亲的招牌借了许多债等事,还供出了克安。高老太爷看到这个家在走下坡路,气急、一病不起。
32、高家捉鬼闹剧(三
十四、捉鬼)高老太爷病了,陈姨太等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关紧所有房门,巫师披头散发,穿着奇怪的法衣,拿着松香,洒着粉火,在院子里怪叫着跑来跑去。又到病人的房间里跳着,叫着。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这样还不够,第二天晚上还要进行大扫除,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于是第二次的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内开演。每个房间都受到骚扰,只有觉慧勇敢地进行了反抗,痛骂陈姨太和众人,戳穿了这场闹剧。
33、高老太爷之死(三
十五、祖父的死)高老太爷因为儿辈花天酒地败坏家族,孙辈新思想的刺激,陈姨太等人驱鬼的惊吓,再加上年老体衰,最终病危将死。临死前,嘱托觉慧找回觉民,并同意取消和冯家的婚事。还希望觉民、觉慧好好读书,扬名显亲。看到了其他人在病榻前上演的闹剧,把希望寄托于有见解的儿孙身上,不希望家族从此衰败下去。高老太爷病逝,高家众人忙丧事后,又忙分家。
34、“血光之灾”、瑞珏之死(三
十六、复仇 三
十七、新的禁忌)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觉新不敢反抗,只好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难产,觉新痛苦地守在门外,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因为陈姨太的要求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35、觉新的思想转化(三
十八、叛徒)
瑞珏因难产死去,而且家中的长辈们视其为不祥,不允许觉新参与丧事,不让家人去吊唁。这使得觉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都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前途、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但他支持觉慧要培养“叛徒”来出口气。
36、觉慧临行前的一夜(三
十九、最后的一夜)觉慧决意离开家。他与觉新商量,觉新由一开始的不同意到终于决心帮助弟弟秘密离开家。觉慧在同学和哥哥的帮助下,终于要逃离这个家了。临走前一天晚上,觉慧告诉觉民、觉新,觉民很激动,觉新落泪。觉慧与继母周氏依依惜别,来到祖父的灵前,最后一次为他挟烛花。
37、觉慧与家庭决裂、觉慧出走(四
十、再见)嫂子的惨死最终让觉慧看透了这个家,他决意离开家。觉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觉慧去意已定,觉新最终答应帮忙。觉新去跟长辈们说了觉慧的事,遭到他们的反对后,决定秘密进行。在
觉新、觉民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琴、觉新、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注意:一次运动、两人出走、三场爱情、四个死亡
第五篇:高考名著阅读之《家》
城西中学复习材料高二语文组
高考名著阅读之《家》
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中国,巴金是与茅盾、老舍、曹禺齐名的作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5集)。
内容梗概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意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鸣凤向觉意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争分秒重实效创高效显智者本色 1
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情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决心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女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端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几天后就生产了,她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觉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下去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人物形象《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
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
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十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精彩篇章推荐】
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第34节)随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可能考到的问题】
1谈谈《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他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2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
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
3、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3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慧的形象。
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4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形象。
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高觉新声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旋涡中,使他形成温良懦弱的悲剧任务。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5、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年已花甲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要讨姨太太,高老太爷就把这个年仅17岁的姑娘作为礼物送给冯老头子,而且就在三天之后成婚,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鸣凤没有办法,觉慧是她唯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的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的话,就这样,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6.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7、.《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
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8.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①“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l
9.觉慧是叛逆的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
①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10.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觉醒程度的事件和情节
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11.简述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2.请用一个情节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久已没人住过的阴暗潮湿的小屋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陈姨太却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3.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
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4.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进男学堂。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人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这一次,母亲坚决反对她的要求。
15.简述“瑞钰之死”的主要情节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6.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17.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18.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19.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20.简述《家》中觉新、觉慧、高老太爷或鸣凤的一个故事。
答:例1: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例2: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