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

时间:2019-05-14 16: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

第一篇: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

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

协议离婚,是夫妻感情破裂,已无和好可能的情况下,最简易的一种离婚途径。但正因为简易,很多夫妻在离婚时,由于当事的双方很难理智地去协商离婚协议,加之双方对相关法律不清,导致草率签订离婚协议,事后想反悔又很难的事时有发生。

根据本人多年离婚调解的实践,结婚最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我认为,双方起草离婚协议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协议的条款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离婚后子女的权益。其实,双方离婚后,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双方离婚,解除的是夫妻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但双方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永远解除不了。双方离婚后,对孩子抚养的权利和义务是均等的,除了基本的抚养费之外,还有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的大额支出方面的意向也要在协议中说清楚。还有孩子的探视权的规定,也应该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做一下规范!总之,即使双方离婚了,家庭解散了,也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毕竟,孩子的后爸后妈并没有为您抚养孩子的义务。二是协议的条款要确保无过错方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现实中,无过错的一方在家庭地位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离婚时,要想确保无过错方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当事人双方,尤其是过错的一方,一要懂法,二要在必要时求助第三方(亲友、律师、家庭婚姻服务师等)。

三是协议的条款最好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在我们的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家庭在离婚时起草的协议书,甚至请某些律师代写的离婚协

议书,对违约责任的约定非常地模糊,或者没干脆没有。这就给双方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一方发生了违约,另一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希望以上几点给在婚姻中挣扎的人们一点启示,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加我QQ:917913620给我留言,我会在方便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大家答复。

第二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重点提示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学习重点提示

导论

1.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制度(广义;狭义);政治制度;特征

2.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

4.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5.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80年8月18日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大致情况)

6.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十六大;五方面创新

第一章 宪法制度

1.宪法与宪政: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国家的根本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的分类(形式上的;实质上的);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政的概念;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2.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宪法创制(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宪法实施(含义;基本方式);宪法监督(监督机关;监督内容;监督的主要方式及结果;监督制度的完善)。

3.宪法规定的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原则(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国家象征);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4.宪法规定的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概念;基本权利(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特定人的权利);基本义务。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1.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及其权限: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组;一般派出机构;纪律检查机关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基本路线。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地位的具体体现。

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党章》具体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组织和领导立法、执法;领导军队;领导和管理干部;组织和动员社会(主要形式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

6.中国民主党派:名称;历史和现状;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四种主要方式及其内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接受和服从中共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规定;代表任职资格;产生程序;罢免程序和资格终止、停止执行;代表的职权(会内;会外;人身特别保护权;代表特权);列席人员。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代表大会(代表团;主席团;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性质;地位;产生和任期;委员长及委员长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门委员会(产生和组成;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会议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召集程序、会议形式、发言程序);提案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提案程序);审议和审查程序(对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程序);选举、罢免、任免、辞职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选举和任免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罢免范围和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辞职受理范围和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表决程序。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制宪和修宪权;监督宪法实施权;立法权;其它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宪法实施的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其它工作的监督权;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对国家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选举(代表的产生及其法律地位和政治关系;代表的主要会内、会外职权;列席人员);代表名额和各级人大的规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会议和主要议程、代表团、主席团;县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产生和任期、会议、主任会议;县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设置、职能和工作程序;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省级地方人大的派出机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选举和任免权;地方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的范围、制定程序;监督权:监督的内容、形式);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选举和任免权;监督权)

第四章 国家元首制度

1.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元首的定义;我国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产生、任期、辞职和罢免程序。

3.我国国家主席的继位补缺顺序。

4.我国国家主席的对内对外职权。

5.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化。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1.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制度的含义;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首长负责制(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内涵;总理的地位和职权;国务院各部、委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行政监督体制(上级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

2.国务院的组成:成员及其任期、任免、职权;国务院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

3.国务院的职权:直接权力(行政立法和制令权;对国务院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权;行政管理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权;外交权);间接权力(立法提案权;否决权;戒严权;其它权力)。

4.国务院的机构:各种类型及其机构;设置和管理。

5.国务院的行政方式:参与立法;行政立法;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直接命令;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国家统计局系统的工作;地方政府的报告);审计和行政监察;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专项拨款;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垂直领导。

第六章 地方行政制度

1.行政区划:含义;层级及其意义。

2.地方政府的类型:一般地方政府(省、地区、县、乡、民族乡);城市地方政府(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区、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地方政府的机构和职权:地方政府的法律和行政地位(地方政府的职权和政府间的权限关系);地方政府的组成和任期;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组成部门和非组成部门;机构设置)。

4.地方政府的办公和会议制度:政府领导人分工制度;会议形式和制度;公文审批和签署制度;内事、外事活动制度。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政策:民族状况和特点(族群、人口、分布特点、历史文化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经济发展的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语言文字政策;宗教政策;文化遗产政策;风俗习惯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和内容;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民族自治地方及其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置方法及层级;基本形式);自治机关(性质和职责;政治和行政地位)。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自治权内容(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地方公安部队组建权;社会事业自治权;自治机关组织和工作规则设定权;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优先权)。

第八章 特别行政区制度

1.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施(“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行政长官(地位与资格;产生与任命;责任与职权;与立法会的关系;辞职、代理与递补;行政会议;廉政公署与审计署);行政机关;立法会(地位与构成;职权;产生与任期;主席;程序;法案的提出与通过;议员权利;议员资格的消除);司法制度与司法机关(司法权;法院的设置;法官的资格与任免;法官的权利;检察院)。

第九章 审判和检察制度

1.审判机关:体系和职权(体系;基层法院和法庭的职权;中级法院的职权;高级法院的职权;主要的专门法院的职权;最高法院的职权);组织机构(最高法院的机构;地方各级法院的机构;专门法院的机构)。

2.检察机关:体系和职权(体系;职权;立案范围);组织机构和主要工作部门(最高检察院的机构;地方各级检察院的机构;专门检察院的机构;各主要工作部门)。

3.法官和检察官:法官(职责;任职资格;任免;任职回避;法官考评委员会;辞退和申诉控告);检察官(职责;任职资格;任免;任职回避;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辞退和申诉控告)

4.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方式:法院(合议制;两审终审制;审判委员会;案件审批制度);检察院(侦察;批捕;公诉;抗诉;监督;民主集中制)。

第十章 军事制度

1.武装力量的统帅权和指挥权的归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军事制度的核心;中央军事领导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责。

2.武装力量的构成: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及其编制、兵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织;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驻澳门特别行政区部队。

3.军事领导指挥体制:中央军事委员会统领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四总部体制”及各总部职责;军种、兵种、军区等领导机关及其职责;武警部队总部和地方领导机关。

4.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军事训练制度。

5.国防部:性质;职责。

第十一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和性质;基本含义(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基本原则)。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特点、主要职能、主要任务;组织原则;全国委员会组织和地方委员会组织及其职权。

3.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在人大和政协中参政议政;其成员被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

第十二章 干部——公务员制度

1.国家干部制度:干部的分类;干部管理的制度(党管干部原则及其模式;干部录用;干部任用制度;鉴定考核制度)。

2.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概念、范围、权力和义务;公务员管理机构(综合管理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公务员管理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任免与培训;考核、奖励与纪律;升降、交流与回避;工资、保险与福利;辞职、辞退与退休)。

第十三章 选举制度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获得、暂停行使、被剥夺;选民资格的确认(选民登记;选民名单公布;资格争议的裁决);选举人权利的保障(有关规定;秘密投票和差额选举)。2主持选举的机构及其职权。

3.代表名额分配:一般行政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民族自治地方;军队;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4.直接选举:含义;选区划分(选区与选民小组;选区的规模和类型);选举程序。

5.间接选举:含义;选举程序。

6.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的办法。

7.选举经费的来源与支出结构(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8.对选举违法行为的惩罚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章 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

1.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实质;村民委员会(性质;任务;设立办法);村民会议(性质;组成和职权);村民委员会与中共基层党组织及基层政府的关系(党支部;乡镇政府)

2.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性质;定义;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任务、机构;居民会议的组成和职权;社区的概念与社区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性质;定义;组成和职权;会议及工作机构;在保障职工权益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应用写作重点提示(精选)

应用写作重点提示

2012·1

2第一章 绪论

v 应用文的概念

v应用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来处理各种日常公私事务的文稿的统称。

v应用文具有以下特点:

v

一、实用性。

v

二、真实性。

v

三、规范性。

v

四、简明性。

正在载入…

应用文的产生

v应用文产生距今至少有4500一5000年的历史。

v应用文的成形阶段应在商代之后。

v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

v自魏晋时期起,应用文理论开始建立。

v唐宋时期是应用文较为成熟完备的时期。

v到了清朝,国家对20多种公文的格式做了明确规定。

应用文的发展趋势

v专业化、v国际化、v多语化、v民众化、v电子化。

正在载入…

第二章 调查报告

v调查报告的概念

v调查报告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问题、情况、事件作深入调查研究之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映调查结果的一种应用文体。

v调查报告的特点:

v1.选题的社会性

v2.调查的前提性

v3.材料的主导性

二、调查报告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两大功能:

v一是反映情况,揭露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v二是揭示规律,为决策者提供经验或决策。

v两个标准:

v1.调查材料真实可靠。

v2.调查结论客观可信

调查报告写作要领

v

一、深入调查,掌握方法

v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v

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第三章 总 结

v

一、总结的概念与特点

v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作出自我评价的一种事务文书。v总结的特点:

v1.回顾性

v2.自我性

v3.经验性

二、总结的价值标准

v1.自我评价实事求是

v2.经验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节写作要领

v

一、回顾过去,掌握情况

v

二、总结经验,寻找规律

v

三、掌握文本结构的特点与写法

正在载入…

第四章计 划

v

一、计划的概念与特点

v计划是单位或个人对未来要做的工作或事情作出安排或打算的一种常用文体,它包括计划、设想、规划、纲要、方案、要点、安排等种类。

v计划的特点:

v1.预定性

v2.指导性

v3.调整性

二、计划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功能:

v1.对未来工作和行动提供目标和指引。

v2.对工作学习的进度及质量提供考核标准。

v3.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第二节写作要领

v一.科学设定目标

v

二、拟定具体措施

v

三、掌握文本结构及写法要求

第五章 策划书

v一切照计划进行!

第六章演讲稿

v

一、演讲稿的概念与特点

v演讲稿是为演讲而准备的讲稿,也可以是即兴演讲记录下来的发言稿。

v特点:

v1.交流的互动性

v2.内容的应变性

v3.语言的口语性

二、演讲稿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1.言之有物,道之有理

v2.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v3.言之有文,词能达意

v4.因人施说,达到效果

第二节 写作要领

v

一、明确目的,确立讲题

v1.听众想听什么

v2.自己能讲什么

v3.主办者的规定和要求

v

二、提炼主题,精心选材

v1.提炼主题

v2.精心选材

v

三、巧妙布局,长话短说

v

四、了解听众,因人施说

v

五、讲究文采,上口入耳

第七章专用书信

一、专用书信的概念与特点

专用书信,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为办理特定事务而使用的信件。v特点:

v1.专用性

v2.公开性

v3.变异性

v4.时效性

二、专用书信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1.表情达意准确真切

v2.行文格式合乎约定

v3.措词得体讲究礼仪

第二节写作要领

v

一、根据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书信形式

v

二、掌握专用书信的格式特点及写法要求

v

三、掌握专用书信的语体特点

v1.简明扼要

v2.礼貌亲和

v3.庄重典雅

第八章 启事

v

一、启事的概念与特点

v启事是以公开刊登或张贴的形式向公众知照事项的一种常见应用文体。

二、启事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1.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v2.内容简约、清晰、明了

第二节 写作要领

v

一、根据写作目的确定文种及写作事项

v1.启事的种类不同,其适用范围也不同

v2.要根据写作目的确定写作事项

v

二、掌握启事的结构特点及写法要求

第九章广 告

v

一、广告的概念与特点

v广告是借助大众媒体向公众传达信息、推销商品、宣传形象、倡导观念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v特点:

v1.诱导性

v2.鼓动性

二、广告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功能:

v1.信息传播功能

v2.形象塑造功能

v3.审美教育功能

v标准:

v1.信息真实,尊重科学

v2.内容健康,合乎法规

v3.独具创意,构思精巧

v4.主题鲜明,深入人心

v5.通俗易懂,美观实用

第二节写作要领

一、调查研究,知己知彼

二、精心策划,重在创新

1.向广告对象倡导什么样的观念

2.从什么角度去表现这个观念

3.以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现这个观念

三、提炼金句,展现创意

四、掌握方法,注重效果

五、制作精美,适用为本

第十章 行政公文

v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v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v特点:

1.特定性

v2.规范性

v3.时效性

二、行政公文的功能与价值标准

v1.信息真实准确

v2.行文简明实用

v3.体式合乎规范

v4.办理及时安全

正在载入…

第二节写作要领

v

一、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

v

二、选择恰当的行文方式

v

三、按规范体式撰写公文

v

四、掌握公文的语体特点

v1.言简意赅,朴实无华

v2.措词严谨,语气庄重

v3.用语定型化、固定化

考试题型

v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否则无效)

v

二、判断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只判断对错,不必修改,请将“√”或“×”填入下表,否则无效)

v1.5CM

v

三、命题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v因为你要参加亚运志愿者服务,无法上2010年11月19号的《应用写作》课程,请写一张请假条。

v

四、材料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

v大学新生来自四面八方,即将迎来大学的第一个新年,作为班长的你正在筹备本班的新年联欢晚会,请草拟一份向辅导员请款的申请书。

第四篇:职业道德(第二版)重点提示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执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在西方,“道德”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rales,指风俗和习惯,后引申,含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在中国,“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的认识和把握。把道德二字连用,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等书中。如荀子曾经指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的道德。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1)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2)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2、道德能弥补调节的不足

(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逛,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2)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三)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通过评价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使人们确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

道德评价具有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中国有句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道德素质测评的内容。

一、职业道德

(一)职业 职业,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列出职业8大类、66中类、413小类和1838细类。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 发展和完善; 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首先,职业道德存在工行要求;其次,职业道德也存在个性差异。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1)职业理想(2)职业态度

第一章(3)职业义务(4)职业纪律(5)职业良心(6)职业荣誉(7)职业作风

(四)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第二节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整合功能

(四)激励功能

二、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我国职业道德历史发展

(二)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孟子提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朱熹解释“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庄子《庖丁解牛》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汉 “文景之治” 唐 “贞观之治” 清

“康乾盛世”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荀子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孔子 “民无信不立” 东汉公沙穆请人卖病猪肉

欺人

退款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孔子“见利思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以义取利”

《唐国外史》记载:“宋清在长安卖药,贫士请药,常多折卷,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当时有“人有义声,卖药宋清”的歌谣。

二、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精华

1、社会责任至上

2、敬业

3、诚信

4、创新

(三)当代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道德立法工作

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职业道德的社会共用

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特点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胡锦涛2006年3月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

1、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

2、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

3、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

4、体现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指导

(二)职业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先进职业文化,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又是贯彻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五个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只要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方面。他们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构成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关系。

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是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适用范围不同。其次,它们反映的利益不同。最后,它们存在着相通性。

下面几个方面,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又是社会公德的要求:(1)文明礼貌(2)勤俭节约(3)爱国为民(4)崇尚科学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内涵

所谓集体主义,是指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集体利益的深刻内涵:

(一)坚持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

(三)集体利益要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二、集体主义的要求

(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

(三)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1、极端个人主义

2、享乐主义

3、拜金主义

第三节 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一、三个准则的描述

忠诚是指从忠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

审慎是指选择最佳的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

勤勉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非常投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不能分心,不能偷懒,不能三心二意。也就是古人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面对应用环境和条件的具体分析

对于忠诚、审慎和勤勉这几个准则的实践,都存在对于应用环境的理解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与一些相关的义务或责任发生冲突时,可能对于理解执行这些准则就更复杂。

三、其他素养

1、为了达到或符合忠诚准则,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职业荣誉感。

2、为了体现出内在的忠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契约精神。

3、为了体现内在的审慎,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体现一定的民主风格。

第三章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化的特点与职业精神

一、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化也称为“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职业化包含着3个层次的内容: 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等。职业道德、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等是职业化素养中最根本的内容。

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掌握熟悉的职业技能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的认证或者被认可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二是资格认证;三是社会认证。

外在层是“职业化行为规范”,包括职业思想、职业语言、职业动作三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劳动既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一种成就自己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哲学家罗素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三、现代职业观与职业精神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就是要求在职场和工作中,从业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艺来完成自身所承担的职责。

职业精神一方面是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崇尚敬业、责任、团队、创新和学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或者说体中国传统修身要义中的“慎独”,既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以达到职责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二节 职业化的内涵与职业道德素质

一、新型的德才兼备

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才能的重视,是职业化的核心。

二、职业道德准则

《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从业人员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即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等。这些可以作为我们把握职业道德的一般化规范。

三、自主与协作

职业化要求协作和团队精神,需要克服团队中的小团体主义

四、职业化与人力资源理论

职业化对人力资源理论的提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职业化管理

自我职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是实现职业化的两个方面。职业化管理就是通过职业化,一方面使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符合要求,再文化上符合企业的规范;另一方面使工作流程和产业质量标准化,工作状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职业化管理包括许多方面,引导从业人员的工作和行为依照标准和规范行动,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职业道德标准、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技能标准和行为标准的规范与制度化体系。

一、职业化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1、职业化管理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2、职业化管理还包含着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职业化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

二、建立职业化标准

建立职业化标准是实施职业化管理的关键步骤。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职业化标准体系,对组织健全文化和促进职业技能开发具有决定的意义。

首先,职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的体系。其次,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是一个宏观性的制度,再次,科学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是另一个决定企业经营孤帆的重要标准体系、此外,在从业人员的技能管理和行为管理方面实施标准化。最后,职业的标准化要求建立评价体系和纠错系统。

四、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化的促进

在明确并建立职业化的标准体系后,企业等组织机构需要制定并建立体现职业化内涵和促进职业化的组织(企业)文化,包括通过规章制度来引导从业人员达到职业化的目标。

重视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的统一,是职业化的核心,也是促进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化素质和行动的根本保障。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技能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一、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

职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包括人文素养等在内的其他知识。职业技术是指驾驭本职业或岗位的科学技术。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化能力和特殊能力,他不仅指某种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还指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自主性和承受能力等。

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三者有机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从业人员职业的素质体系。

二、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三、职业技能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1、职业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职业技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能力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1、职业技能是就业的保障

2、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竞争力

21世纪,社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新职业不断涌现。

第二,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应用,职业技能需要不断更新换代。

第三,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新、更专业化的要求。

3.职业技能是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

第二节

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

一、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在德行与才能的关系上,德行居主导地位,对才能其统领作用。

二、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

职业精神、到的责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支撑技术有效发挥的一种重要精神品质,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三、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强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第三节

提高职业道德以提升职业技能

一、脚踏实地

(一)在工作中学习

首先,认清岗位责任。其次,训练提高。再次,化压力为动力。

(二)端正态度

一是要踏实肯干。二是实事求是。三是谦虚谨慎。

二、勇于进取

(一)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二)自信坚定,持之以恒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功夫深,铁铁杵磨成针”

(三)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提高价值。勇于创新,一是要突破自我,不懈努力;二是要勇于竞争,敢于超越。

三、与时俱进

(一)立足时代,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加快发展更新的特点

(二)立足国际,充分认识我国总体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立足未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第五章

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修养?“修”原意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培育和熏陶。所谓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所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活动过程。

职业道德修养,愿就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同样,人不修养不成才。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一)就业方式的转变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给社会资源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失

(三)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是双赢好事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帮助从业者渡过难关,走向辉煌

人未必总是一帆风顺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前苏联驾驭家苏霍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什么是人生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的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或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

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社会化”的需要一是个人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二是社会吧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端正职业态度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一种职业态度

从业者平时应该注重个人品质的锤炼,在日常生活中推己及人,爱家人、爱国家,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勤奋节俭,这样在职业生活中才能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自古以来,爱国就是人们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文明礼让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境界和社会道德风貌的表现

文明礼让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的职业态度,主要表现在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谦恭礼让等方面。要做到谦恭礼让:

首先,要提倡在职业活动中讲礼貌、重礼节、懂礼仪。

其次,平时工作中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应有正确的态度,懂得谦让,学会宽容,自觉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最后,要做到文明礼让,还应该努力提高社会公德意识。从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强化职业情感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强化职业情感,注重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强化职业道德情感有赖于从业人员对道德行为的直接体验

“慎独”“细”“微”“积善成德”“吾日三省吾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历练职业意志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应该讲法治、讲诚信、讲效率、讲公平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内含着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第六章

敬业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活动的灵魂,是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一节

人在职场——敬业的重要性

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一、敬业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

日本曾经担任东芝株式会社的土光敏夫说“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工资的人请走”

二、敬业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

爱迪生说自己的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鲁迅说自己不是个天才,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了写作上的。

(一)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敬业是人生的关键,是人生致胜的法宝

(三)敬业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三、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一)敬业促进企业效益提高“零缺欠”的海尔“IBM就是服务”“员工敬业度”

(二)敬业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任何一家向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韦尔奇

(三)敬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调查发现,敬业度高的员工比敬业低的员工要高出4倍—9倍

第二节

把握精髓——敬业的内涵

一、敬业的含义

《礼记·学记》中有“敬业乐群”的说法。孔子把恭敬地对待工作的态度叫“执事敬”。宋代思想家朱熹解释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敬字工夫,及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

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具体而言,敬业包含了四层含义:其一恪尽职守;其二勤奋努力;其三享受工作;其四精益求精。

二、敬业的特征

(一)主动

(二)务实

(三)持久

知识广角

孔子勤勉

韩愈敬业

第三节

践行规范——敬业的要求

一、强化职业责任

(一)了解职业责任

在其位,必须谋其政

(二)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重如泰山

乌鲁木齐的“鸟”字之差

二、坚守工作岗位

(一)遵守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履行职责

即使要离职,也应该按规定做好移交工作

(三)临危不惧

这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岗位责任的本质要求

三、提高职业技能

(一)要勇于实践

原北京王府井大楼糖果售货员张秉贵“一抓准”“一口清”绝技

(二)要开拓创新

创新是今个的内在要求天津港码头公司操纵一大队孔祥瑞事迹

第七章

第一节

人在职场——诚信的重要性

一、诚信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一)诚信是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1·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真实反应消费者的需要 2·企业的产品必须货真价实

3·企业要认真履行各种承诺和契约

(二)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

南京冠生园的“假馅月饼”/ 同仁堂老字号

(三)诚信是企业组织绩效的保证

诚信道德影响职业组织内部关系是我和谐

二、诚信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遵守诚信之规是人的社会化的必需

古人云:“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诗人海涅感叹道:“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二)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谋得职业夫人必需职业生涯也取决于个人的诚信品格

(三)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职业发展的必需具有诚信之德则是事业发展的促发器 知识广角

会计、审计人员作假违法

第二节

把握诚信——诚信的内涵

一、诚信的含义

何谓诚信?“诚”就是真实,不欺骗;“信”就是遵守约定,践行承诺。所以,诚信就是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的行为。

“诚”有三层意思:一是指自然万物的客观事实在性;二是指对“天道”的真实反映;三是指尊重事实和忠实本心的待人对物的态度。

“信”的伦理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信实,忠于客观事实;其二是交友之道,即言而有信;其三是安身立命的做人原则,说话算数;其四是作为治国方略的“信”。

诚是信得基础。其一,许诺要发自内心;其二,承诺的力度要量力而为“敏于事而慎于言”;其三,有诚必践,有约必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二、诚信的特征

(一)通识性

(二)智慧性

(三)止损性

(四)资质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诚信的要求

一、尊重事实

(一)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

(二)澄清事实,支持公道

(三)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二、真诚不欺

(一)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踏实肯干,不搭便车(1)—(9)P112

(三)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同事信赖的建立应遵循以下规则:

三、讲究诚信

(一)择业信用

(二)岗位责任信用

忠于职守;遵守规章制度;诚信的工作态度

(三)离职信用

不随意离职;遵守离职申请规定;交接不留尾巴

四、信誉至上

(一)理智信任 排除怀疑一切心理;反对盲目信任;正确评价人

(二)积淀个人信誉

每个人无时不在自己的信用记录上进行加减运算

(三)维护职业集体的荣誉

大局意识;“补台”意识;保守机密;发扬传统

行业链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惩戒办法(节选)

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触犯规则(节选)

中国商业企业公约中国期货行为反商业贿赂诚信公约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诚信公约(节选)导航灯

1、诚信有无前提条件?注意道德规范适用性;反对增信得条件论;守信以合“义”为前提

2、诚信的人是否吃亏?诚信是一种基本道德要求;诚信功力考察不能撇开社会;吃亏与否

第四节

典型案例

不是讲诚信的条件

案例1:同仁堂诚信经营,百年不倒常青树“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案例2:失信员工使企业遭受重创

内部员工窃取技术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案例3:缺乏诚信的求职者

把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 案例4:到处碰壁饿求职者

乘公共汽车三次逃票被抓的记录

案例5:晏殊的诚实与仕途发达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为人诚实 当了宰相

第八章

第一节

人在职场——公道的重要性

一、公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外部环境的保证

(二)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保证

二、公道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一)公道正派是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品质

(二)公道正派是外资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

三、公道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四、公道与否影响到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知识广角

公道要求员工“公私分明”

第二节 把握精髓——公道的内涵

一、公道的含义

公道或正义的经典含义,来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庇安:“正义乃是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 对于公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正的道理”;《辞源》解释为:“全公全正之道。”对于正派,古时指嫡系、正宗的派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品行、作风规矩,严肃、光明。”

一般而言,公道、公正、正义、公平是同一概念,是指给予行为对象其应得而不给其不应得的行为和品德。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由表及里,分为公道的制度、公道的行为和公道的品德。

(一)公道的制度

公道的制度的灵魂。罗尔斯说,公道之于制度,正如真理之于科学。

(二)公道的行为

公道的品德只有在公道的行为中才能逐渐养成

(三)公道的品德

公道的品德是公道的最高境界

“随心所欲不逾矩”

二、公道的特征

(一)公道标准的时代性

(二)公道观念的多元性

(三)公道意识的社会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公道的要求

一、平等待人

(一)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

(二)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

(三)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二、公私分明

(一)要有法律意识

(二)要有慎微意识

(三)要有大局意识

三、坚持原则

(一)立场要坚定

(二)方法要灵活

(三)要以德服人

四、追求真理

(一)要加强学习

(二)要敢于牺牲

(三)不盲目从众

(四)不盲目唯上

行业链接: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节选)日本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节选)美国谢尔曼法(根据1982年本译)导航灯

1.有的公道正派的从业者为什么会在职场中失败?公道正派品德和成功是什么关系? 2.应该接受领导儿子的应聘申请吗?要以正当的形式提交去

3.员工兼职是公私不分,不正派吗?《劳动法》并没有限制性规定;兼职同时不得损害原用人单位利益;对有些人又兼职回避规定;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约定或规定的不能兼职 4.某银行分理处为公务员设立了优先办理业务的窗口,某火车站服务员看见一个残疾人,让他优先购买了火车票,这事平等待人吗?

并非给予所有的人一样的对待才是平等 5.餐厅禁止衣冠不整者入内是否违背平等待人原则?

(1)消费者的权利应受到保护,但同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2)企业的合法经营权应当受到保护。

(3)本餐厅员工并没有违背平等待人的公道原则。(4)衣冠不整的判断是关键

第四节

典型案例

案例 1:德胜——办君子企业

做君子员工

美国联邦德胜公司苏州全资子公司 案例 2:陈刚毅——公私分明

有情有义

湖北省交通规则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案例 3:杨国英——坚持原则

一丝不苟

湖南省马坡岭收费站收费员“铁娘子”

第九章

第一节 人在职场——纪律的重要性

彼德·杜拉克指出:“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管理也是艺术。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管理手段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职业纪律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二、职业纪律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三、遵守纪律是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

四、遵守纪律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第一,严守职业纪律,是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基础。第二,严守职业纪律,是正确职业发展观的反映。第三,严守职业纪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知识广角

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受命为6—7年,民营企业受命更短,平均只有2.9岁。有人感慨:中国企业“出生”即“死亡”。为什么?制度和纪律问题是重要的原因。

第二节 把握精髓——纪律的内涵

一、纪律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纪律”这样解释:“党政、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国遵守的规章、条文。” 一般来说,职业纪律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职业纪律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多个种类和多个层次。从类别上看,职业纪律包括······;从层面上看,宏观上包括······;中观上包括·······;微观上包括·······。

从领域上看,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

二、纪律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强制性

(三)普遍适用性

(四)变动性

员工树立纪律观念,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以积极地心态看待和适应;其次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再次以科学的心态对待;此外,还要以坦诚的心态接受违纪行为的惩罚。

第三节

践行规范——纪律的要求

一、学习岗位规则

(一)原原本本学习岗位规则

(二)完整、准确、细致把握岗位规则

(三)反复研读岗位规则

二、执行操作规程

(一)牢记操作规程

(二)演练操作规程

(三)坚持操作规程

另外还要正确看待法律与自由、权利的关系。

三、遵守行业规范

再次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情与法”的关系;

四、严守法律法规

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其次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行业链接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节选)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节选)游乐场所管理条例(节选)导航灯

1.一些员工认为,“职业纪律不重要,提高职业技能最重要。”这样的看法正确吗? 2.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纪律时,往往“自己说了算”,员工没有参与权,并且职业纪律制定的十分苛刻。遇到这样的情况,员工应该怎么办? 3.合同还未到期,违约离职是否要赔偿企业损失?

4.企业侵害员工利益是“私了”好,还是“公了”好? 5.有员工违背职业纪律时,是不是应该举报?

第四节

典型案例

案例1:柳传志“罚站”联想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

世界PC领域风云人物

卡电梯开会迟到

案例2:“海尔”严肃执纪,走向成功

1984年张瑞敏就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76台冰箱

案例3:中航油(新加坡)违规违纪濒临破产

成立于1993年 2004年12月8日濒临破产

案例4:孙武勇斩吴王爱姬

吴王阖闾

第十章

第一节

人在职场——节约的重要性

一、节约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惜衣常暖,惜食常饱”“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一)节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比尔·盖茨乘坐飞机是,就以坐二等舱为荣

(二)节约使企业增强成本意识

日本企业“小气”“节约”“以小钱办大事”成功秘诀

(三)节约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

管理学家克劳士提出“零缺陷”的概念

(四)节约促使企业创新技术

降低原材料和能量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采用新技术

(五)节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节约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认真完成并配合他人的工作任务,是每个从业人员应尽的职责。

三、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知识广角:在我国,包装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和空气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源。

第二节

把握精髓——节约的内涵

一、节约的含义

据《辞海》解释,节约是指“节俭”、“节省”。《后汉书·宣秉传》说:“秉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荀子曾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之。“

一般说来,执业活动中的节约,是指从业人员爱惜和节制、节省使用企业财物及社会资源的行为。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节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使节约劳动时间,也可以是爱好公共财物,也可以使节省资金,量入为出。

从业人员要理解节约与浪费的关系。

有些从业人员认为,节约就是吝啬、小气、怕花钱,这也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二、节约的特征

(一)时代表征性

(二)社会规定性

(三)价值诧异性

第三节 践行规范——节约的要求

一、爱护公物

(一)强化爱护公物意识 像战士爱护枪支一样

(二)对公物要爱护使用

首先遵守相关规定;其次正确使用;再次要倍加爱护

(三)不占用公物

一是不将公物据为己有、二是不用公物干私事。

二、节约资源

(一)具备节约资源意识

丰田汽车公司在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

(二)明确节约资源责任

节约资源无小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钟。

(三)创新节约资源方法

这是节约资源额只要方向

三、艰苦奋斗

(一)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决不是当“苦行僧”而是提倡在“艰苦”面前的“奋斗”精神

(二)树立不怕苦难的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行业链接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节选)医药工业企业节约能源升级(定级)暂行办法(试行)(节选)化工系统实施国家《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细则(节选)

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规定(节选)导航灯

1、节约或者不节约是否自己说了算?

2、有的员工认为,节约是小气的表现。节约与吝啬没有什么区别?

3、员工出差,花钱多少都没有关系?

4、财富是靠劳动得到的,不是靠节约而得到的,节约的作用并不大?

5、招待客人时多花费些,显得对客人尊重,自己有面子?

第四节 典型案例

案例1:美国航空公司“能节省的都省,不浪费一分钱” 案例2:日立公司的“节约精神”

“三大支柱”,即节约精神、技术和人。案例3:江西新余发电公司“于细微处见节约” 案例4:“建筑节能50%”能实现吗?

第十一章

合作

第一节 人在职场——合作的重要性

一、合作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间的密切合作

成立棉纶工业用布协会

(三)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广泛烦人跨国、跨地区的密切合作

二、合作是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一)合作有助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二)合作使员工相互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寓言中的“寻金人”

(三)合作使员工相互信任实现互利共赢若与同事冲突过多,也会成为暗礁

三、合作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

(一)团队合作确保个人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

(二)团队合作确保成员能力的发挥与整体效果的最大化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合作品质呢?

1、成员对团队强烈的归属感

2、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知识广角

王安公司的失败

缺乏与“外人”合作的意识

第二节 把握精髓——合作的内涵

一、合作的含义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的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动或过程。按照有无“契约合同”的标准,职业合作可分为非正式合作和正式合作两种。根据合作参与的对象不同,职业合作又分为群体间、群体和个人、个人与个人3种合作形式。

二、合作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互利性

(三)平等性

现在从业人员应该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呢?

(一)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二)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三)律己宽人,融入团队之中

第三节 践行规范——合作的要求

一、求同存异

(一)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厉以宁举例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讨论谁是真正的老大

(二)胸怀宽阔,学会宽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三)和谐相处,密切配合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荣辱与共、共同进步

二、相互协作

(一)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二战”中一名上尉的故事

(二)竭尽全力帮助别他人

卡内基曾说过,你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吗?

三、公平竞争

(一)在竞争中团结合作

没有竞争的团队就像没有波澜的死水一样,会丧失活力

(二)在合作中争先创优

“你不想被狼吃掉,就要学会与狼共舞,你要想与狼共舞,先要学会变成狼”。

行业链接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节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节选)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节选)

中国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准则(节选)联通公司„„

1、在职业合作中,面临别人不愿意与我合作应该怎么办?当遇见不愿意与之合作的人时,我又该如何处理?首先要客观地看待合作;其次要自我检查与他人合作困难的原因

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让才能与同事友善相地处?与同事相处的第一位就是平等

3、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与同事交流的人?努力养成不再团队中使用第一人称的习惯

4、如何面对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的矛盾?千万不要把“小不快”演变成“大对立”

5、在段对合作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准确

第四节 典型案例

案例1:广州标致的失败之“迷”公司

1985年成立,到1997年10月宣告解体 案例2:微星科技HR:团队智慧带来最高利益台湾MSI微星科技强调团队精神

案例3:成功有赖于团结合作

李嘉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善于合作 案例4:微软——与对手合作

要向陷入财务危机的苹果电脑公司注入1.5亿美元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人在职场——奉献的重要性

一、奉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奉献是企业发展的道德要求

(二)奉献提升企业的道德境界

同仁堂“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

二、奉献是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由之路

三、奉献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奉献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一)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人的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即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作为实现个人专长和才智的职业、作为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职业

(二)具有奉献精神,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

(三)具有奉献精神,能使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 知识广角

纵观历史,凡成功人士无不具有奉献精神

第二节 把握精髓——奉献的内涵

一、奉献的含义

据《辞海》解释,“奉”指捧、进献、事奉;“献”本义为献祭,指进物以表敬意。由此可见,“奉献”的原意是指将自己的物品恭敬地拿出来,交付或献给别人的行为

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奉献是指舍弃个人或本集团的利益,去谋求他人或更大集团、国家、社会利益的自愿行为和精神境界。

奉献可以使本职工作之内的,也可以是职责之外的,如见义勇为,它往往与无私联系在一起,人们称之为“无私奉献”。

二、奉献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 一是从,目的上看不以追求功利为唯一目标;二是从态度上看积极努力

(二)普遍性

奉献是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并非指某些特定的群体或特定的人物

(三)可为性

奉献不仅人人应该去做,而且人人可以做到

第三节 践行规范——奉献的要求

一、尽职尽责

(一)要明确岗位职责

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是尽职尽责的基础

(二)要培养职业感情

俗话说,兴趣是好老师。“干一行,爱一行”。

(三)要全力以赴地工作

竭尽才智和能力;从小事做起,注意工作细节

二、尊重集体

(一)以企业利益为重

《资治通鉴》中说:“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二)正确对待个人利益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三)要树立职业理想

彼得·杜拉克指出“有伟大成就的人,想来善于自我管理。”

三、为人民服务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李素丽说:“微笑是学不出来的,„„”

第五篇:社会调查研究学习重点提示2007秋

社会调查研究学习重点提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本课程,我在这里就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做些提示。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讲如何学好这门课;二是提示这门课的学习重点。

一、如何学好这门课

要学好这门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这门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不同于其他一些以传授知识和理论为主的课程。它主要不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的课程,而是以提高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它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用,学好这门课,不仅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意义,而且对同学们完成电大的学业立刻就会起到很大的效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要进行社会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写一篇调查报告;在毕业时,还必须提交一篇毕业论文或毕业作业,这些,都离不开社会调查研究。因此,同学们应当对这门课有足够的重视,并把学习这门课的重点放在努力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上面。我们在本课程教学结束、进行考核时,会注重对具体操作技能的考核,希望同学们注意。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或者说,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这不仅要求大家必须掌握文字教材中讲到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方法,而且要求大家必须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来认识这些内容。虽然我们不可能一边学一边实际进行社会调查,但是完全可以在想象中、或者说在虚拟环境中学以致用。我们在教材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各种问题,同学们可以顺着教材的脉络,举一反三,让思维进一步发散,去联系更多的实际。要争取做到对每一种调查类型、每一种调查方法,都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大量的社会现实素材。反过来说,当我们看到或想到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时,也要能够马上反应出应该运用哪种调查类型和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如何进行操作。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门课的学习才算成功。

(二)合理使用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

电大教学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可以使用。目前这门课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文字教材、录象课、网上资源和辅导材料等。

文字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依据,将来我们完成课程学习时考核的内容也全部以这本教材为依据。所以大家应当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精读文字教材上,一定要把教材读懂、读通。所谓读懂、读通,就是上面提到的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熟练地应用各种调查类型和调查方法。这门课有录象课18节,由文字教材的主编之

一、人民大学周孝正老师主讲,它是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所做的系统、深入的讲解。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录象课,更好地掌握文字教材的有关内容。

网上教学资源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辅助资料。目前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重要的主要有学习辅导和参考资料两部分。学习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重点提示、自测题、问题解答、名词解释、期末辅导等内容,同学们可以利用它们,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加深对文字教材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各种调查类型和调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它可以使同学们事半功倍,用相对少一些的时间,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参考资料包括一些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的范例,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调查问卷设计和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三)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全部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来期末考试占70%的分数;形成性考核占30%的分数。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普通习题,包括填充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目的是训练同学们的答题方法。另一部分是操作性题目,主要是对同学们在掌握各种调查类型和调查方法方面的技能的训练。形成性考核的题目类型和要求与期末考试基本一致。大家应当特别重视形成性考核,通过它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尽快掌握答题的正确方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各种专项技能。

以上讲了同学们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我相信只要大家照此去做,再认真接受各地电大老师的面授辅导和具体指导,就一定会顺利完成这门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重点提示

因内容很多而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给大家提示一下教材各章节的重点,供大家参考。这些重点和将来期末考试的要求是一致的。这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导 论

1.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社会调查研究有别于对社会情况的简单了解,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 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等工作。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产物等。

4.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主要目的就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其作用在于,社会调查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5.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进程:它萌芽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渐成型并有了一定发展。近代社会调查已突破了古代社会调查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形成了一套具有学科化性质的社会调查方法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受其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广泛化、方法的科学化和研究的专业化等方面。在各个时期,都有一些代表人物和代表性成果,对此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体系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它们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指认识方法之外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包括: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

4.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要素(目的、时序、范围、性质等)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依调查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是最常用的社会调查研究类型概念。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在调查方式、方法、适用范围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各阶段都有其具体工作内容。对此应有所了解。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道德原则。

第二章 前期工作

1.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提出概念、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和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对完成社会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题的选择:它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决定着调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或由上级部门指定,或由委托单位提出,或由调查者根据其兴趣自选,但无论出自何方,都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其中变量是社会调查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4.探索性研究:即正式调查前进行的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其作用是: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

5.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即可以制订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设计方案应注意实用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弹性。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出台后,应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其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

第二章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1.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这一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2.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3.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选择测量层次时,需要注意:1.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2.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3.要根据调查研究对准确度的要求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来选择测量层次。4.用较低层次测量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层次测量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之则可以。

4.测量信度和效度:为了保证测量的质量,在确定测量方法时,还应当确定对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再测法、复本法和分半法。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检验效度的方法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三种。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表现形式有三种:1.可信且有效;2.可信但无效;3.不可信且无效。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有:1.调查者的问题;2.被 调查者的问题;3.测量的长度;4.测量的难度。第四章 抽样

1.基本概念: 要正确理解抽样,必须明确一些基本概念,主要有 “总体”、“样本”、“抽样单位”、“抽样框”、“抽样”、“参数值”、“统计值”、“抽样误差”等。

2.抽样的特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

3.抽样的类型: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这些具体类型各有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

4.抽样的基本程序:虽然抽样方法各有不同,但基本程序大体一致,即:界定总体;决定抽样方法;设计抽样方案;制定抽样框;实际抽取样本;样本评估。

5.样本规模:在抽样时,还要注意样本规模问题。从抽样的可行性和简便性考虑,样本规模越小越好;但样本规模过小,就会加大抽样误差,降低对总体的代表性。所以应综合考虑总体的规模、样本精确度要求、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样本规模。

第五章 文献法

1.文献: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是指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文献的特性: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作许多不同的分类。当代文献的特点:数量急剧增加;类型日益丰富;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内容重复交叉;质量良莠不齐。

2.文献法:它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历史性、间接性和无反应性。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3.文献法的实施步骤:文献搜集、文献摘录和文献分析。

4.文献搜集: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取其精华;有的放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连贯;注重时效。搜集文献首先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其中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另外,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也是重要的方法。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5.文献摘录:在通过检索发现并搜集到文献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其步骤主要是:浏览;筛选;精读;记录。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献的外延不断扩大,同时,传统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也随之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

6.文献分析:专门的文献分析是在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说明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文献的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应当是、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

7.文献法评价:它具有突出的优点:调查对象不会因调查者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费用较低,效率却较高;可以研究那些年代久远及无法再现或接触不到的调查对象;适用于时间跨度大的纵贯剖析或趋势分析;成功的概率较高。文献调查法的缺点: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既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完全;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许多文献资料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于编录和分析。

第六章 问卷法

1.问卷法概念:它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问卷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有标准化、书面化、大多是间接调查、一般是书面调查、常用于抽样调查、特别适用于定量调查等。它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适用于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

2.问卷的结构: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3.量表:问卷中有一种特殊类型,即量表,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形式与一般问卷有所不同。其类型也多种多样。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和累积量表,它们和一般问卷相比,问题和答案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

4.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在这些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调查研究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设计问卷的方法及其须注意的问题非常重要。

第七章 访谈法

1.访谈法的概念: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包括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和客观陈述式访谈等类型。

2.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目前最常用的是直接调查类型的个别访谈。个别访谈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准备、接触访谈对象、正式访谈、结束访谈四个环节,各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

3.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实际上是个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是比个别访谈更高一个层次的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更复杂、更难掌握的调查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集体访谈以了解事实为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和讨论式的访谈。集体访谈的实施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其具体实施方式和操作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效率要求更高,为此,应当采取一些特定的做法。

第八章 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作用、特点和原则: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它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观察法的特点: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在运用观察法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全方位原则;求真务本原则;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2.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参与观察是最重要的实地观察之一;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各种观察类型是互相联系、兼容和交叉的。

3.观察法的实施:各种类型观察法的实施都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 整理分析观察记录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观察计划和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

正式实施观察首先要保证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现场。观察现场的确定应主要考虑三个条件: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主要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观察者顺利进入观察现场之后,即可根据特定角色和观察方式的要求进行观察。对于非参与式观察来说,完成观察任务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参与式观察中,完成观察任务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此,观察者应当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消除观察对象的种种顾虑;深入到观察对象的生活之中;遵从观察对象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重视个别交往;热情帮助观察对象。在观察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和遵守观察的一般原则之外,还要注意两个具体问题:观察要先从大处着眼;注意转换观察视角。观察记录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文字描述。观察记录的过程是观察者对观察现象思考、分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澄清事实、提炼观点的过程。观察记录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正确和详细地进行记录;二是科学地整理与分析记录。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当场记录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事后追记是一种补救性的记录方式。

4.观察误差: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第九章 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基本要素、特点: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素有实验主体、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实验活动、实验检测。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后测。

实验法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

1、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2、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3、实验目的的因果性4.实验过程的可控性;5.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2.实验法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等等。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实验设计是实施实验的依据,决定了一项实验的具体内容。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其设计一般都依实验的组织方式而定。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单一实验组设计、经典实验设计、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多组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等。

实验法作为最高级、最复杂的社会调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的过程控制;实验的信度和效度等。其中实验的过程控制非常重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激发的控制,二是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

实验调查法的优点: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控制性强;可重复运用。实验调查法的缺点:代表性往往不够充分;实验范围仍然有限;耗费人力、时间,操作复杂。

第十章 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资料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调查资料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资料整理的原则是真实性、合格性、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简明性和新颖性。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由于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对于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将资料分门别类,使得繁杂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找出规律性的联系提供依据。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对于文字资料的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数据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在资料的整理阶段,为了便于得出正确的调查结论,需要对数据资料做进一步的处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分组就是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据的汇总可以分为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经过了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要通过表格或图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

为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在将整理过的资料实际用于分析研究之前,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最后的检验。

第十一章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便易行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

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资料分析中,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撰写是社会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常常作为调查研究的最后环节。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普通调查报告主要有:1.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2.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3.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分为三类:事物的调查报告,事实的调查报告,课题的调查报告。各类调查报告均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但其总的特点是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和时效性。

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修改定稿五个步骤。各步骤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要求。

调查报告的写作主要不是理论性问题,而是操作性、实践性问题。因此本章涉及到的内容,无论是调查报告的类型、特点,还是调查报告的格式、写作步骤和基本要求,都不应被看作简单的知识介绍,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学生应根据本章所述,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调查报告的写作技能。

下载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离婚协议书重点条款提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提示

    致:企业负责人 上海达卫师认证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提示 为协助企业更好地配合审核老师进行并顺利通过审核,特提请贵企业有关负责人依提示了审核前准备。如有任何疑......

    室内装饰施工重点提示(五篇)

    室内装饰施工重点提示业主和装饰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之前,务必详细阅读高层住宅室内装修管理规定,认真执行装修协议内容,以避免违规和野蛮施工,造成不良后果和经济损失。根据小区......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要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第一章 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1、我国古代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4 2、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二)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二).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提示(四) 第七章 表情......

    冲刺高考:《家》名著重点提示

    冲刺高考:《家》名著重点提示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 1 .长子克文娶妻,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

    2014年安规考试重点提示

    2014年凯迪生物质电厂 安规考试重点提示: 1、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内容为“电力安规”公共部分及与所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注意而又容易被忽......

    预备党员组织谈话重点内容提示

    预备党员组织谈话重点内容提示一..入党的动机:首先,自小到现在我的偶像一直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抛却了个人,而且中国共产党真的做......

    社会实践重点内容实施提示(推荐5篇)

    社会实践重点内容实施提示 一、政策、文化宣讲 1、基本形式:发放传单、张贴标语、文艺演出、义务支教、主题调研、文化交流、播放电影等。 2、准备宣传材料(传单、标语、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