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语集刘格君(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3:1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评语集刘格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评语集刘格君》。

第一篇:教师评语集刘格君

教师评语集 —刘格君

王杰:翻开练习册前页,再看看后面,截然不同的两个学习态度呈现在我眼前。这也说明你不但聪明,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你要知道,学习要靠自觉努力,唯有这样,才是成功的秘诀!

胡洁:你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你组织力强、爱好广泛;你字迹漂亮、机智过人。唯缺少勤奋相伴,勤奋出天才。希望下学期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胡洁。

张亚龙:你言语不多,有点像“搭石”,默默无闻的为班级奉献着。劳动

中从不喊累,总是抢在第一个,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有这股干劲,那该多好呀,行动起来吧!

樊一冉:你老实、性格内向,学习上也很努力。成功来自不懈的追求与

奋斗,如果第一百次失败了,还可以来第一百零一次。只要自己不趴下,心灵的灯塔不灭,就一定能用自己的辛勤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相信自己!

吴文成:你的脑袋瓜是我们班上顶聪明的一个,但一句良训要铭记:业

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吗?

盖世杰:你的名字非常响亮,意义深刻,能包容世界,海纳百川,老师

希望你能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个和你的名字一样了不起的人!

李文月:你在数学《烙饼》这堂课上出众的表现,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原来你不光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一个聪明灵活的脑袋瓜,老师希望你在平时都用心,一定会在咱们班脱颖而出的,相信自己!

李晓波: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子汉,但缺少勤奋这个忠实可靠的朋友。勤

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

葛明亮:你贪玩、聪明、有责任心。老师知道,不知有多少次你都暗下

决心,努力学习、认真学习。但你要知道,决心只是开始,重要的是行动,不是吗?

马涛:上课时,你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老师知道你厌恶学习,但你要明白,要选择最正确的道路,哪怕它是多么崎岖不平,习惯了就会觉得平坦舒适,学习也是如此,对吗?

张东升:看到你的信,老师不禁一怔,你已认识自己的不足了,这是多

么可贵!只要不懈努力,迟早会取得成功的,不是吗?

王涛:性格温顺、努力向学的你,已经找回了自我,凭着这股钻劲,新

学期的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你准备好了吗?

刘莹:作为语文课代表的你,对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正

因为你是语文课代表,所以在语文上你要多下工夫,多总结学习方法,做到比其他人都要出色,这里老师向你透漏一招: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了再读,你准会觉得奇怪,昨天不懂的东西今天竟完全懂了。

吴信运:你的努力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巨

大的收获。因为,老师坚信,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努力。你信吗?加油!

徐嵩渊:虽然你的身体不是很好,但你从未因此而落下学习。你的理解

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其他孩子都要强,这归功于你好读书,读好书的结果,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你不

骄不躁,努力下去,行吗?

王龙康:你还记得吗?在老师刚上人的那段时间,你在语文课上突出的表

现: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甚至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作业也干净整齐。这后半学期,你有些松懈了,老师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还能听到你课堂上铿锵有力的回答,看到书写工整的作业呢?老师期待着!

邓皓月:你是一个自制力非常强的女孩儿,学习纪律都不用老师家长操

心,在同龄人中,你很优秀。你各方面出色的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个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你说呢?

李雪:你的字迹娟秀,声音甜美,学习也直线上升,一定要保持下去,同是老师希望你平时多看有益课外书籍,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从而认清自己,改掉小毛病,重塑自我良好形象,能做到吗?

黄子杰:你字迹美观,责任心较强,学习上很少让老师操心,一直是我信赖的学生,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左膀右臂。

戴薇:你独立学习能力很强,字迹和你人一样非常漂亮、端庄、大方。

老师希望你要铭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对吗?

郭鑫:你是一个意志力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性格内向”让老师看到的总是“阴雨天”的你,老师希望看到你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你觉得老师的要求过分吗?

吴超:你文静的像个小女孩,虽然学习上很少让老师操心,但老师想看

到一个提高中的你,你是怎么想的呢?

张静:你静得像一面湖水,老师真希望看到你泛起涟漪的那一面,一定

又是个可爱、活泼的小姑娘。

苏小兰:你学习上自觉、认真;劳动中踏实肯干;工作中实事求是。是

一名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好学生,望你多在课外汲取知识的营养,完善自我!

马艳:在赛场上,你英姿飒爽的样子至今留在老师的脑海里,老师为你

骄傲,有付出才有收获。在学习上也一样,老师希望你像赛场上那样勤奋、刻苦。真心期待你的进步,我们共同努力好吗?

陈艳红:你眉清目秀,学习努力,只是你与“马虎”交上了朋友,希望

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喜欢上“细心”,并让她陪伴终身,做你最最忠实的朋友。

张嘉欣:你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充满着疑惑和不解,希望在学习

上遇到不解的问题可以找老师帮助,也可翻阅其它资料寻找最准确的答案,做到嘴勤(勤问)、手勤、眼勤,你的学习只会提高,不会下降,相信老师说的没错!

陈国栋:你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要铭记我们学过的那句名言:勿以善

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才能够走的更远。

强烨玄:你年小志气大,上进心很强,老师真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你能

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那就更好了!

温鹏:精明能干的你像个小大人,不论在劳动中还是学习中,都能看到

你干劲十足,不懈努力的身影,你很棒,加油!

仇文杰:每次课下,老师都看到你开朗、活泼的一面,希望你在上课回

答问题时也能这样,好吗?

常永鑫:你有自制能力,能管束自己的言行。学习也很自觉,希望在下

学期里有更大的突破。老师建议你在假期里多看有益书籍,提高自己,怎么样?

马英:你学习认真、自觉,很少让老师操心,但你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

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才能拓展更多知识!

裴佳琪:你活泼、开朗,自担任卫生委员以来,对工作比较认真、负责,但老师希望不能因为这个,在学习上就停止不前了,学习工作要两不误呀!

刘旭:每次看到你动脑筋、想问题的样子,老师都期待着你与众不同的答案,希望在假期里也不要放弃对知识的思索,下学期有更大进步!

马金虎:虽然每次老师看到你的作业或试卷都有些头疼,但你“出淤泥

而不染”的品格让老师佩服,希望你的作业也能想你的品格那样洁白、干净,好吗?

童新:你是一个聪明、脑瓜灵活的孩子,如果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学习上,那你会很优秀,我说的对吗?

沈新如:你聪明、开朗,劳动积极。但学习要靠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懒惰就像一颗毒瘤,影响着你前进的路,老师希望你能克服自己的缺点,重新振作,努力向前,行吗?

席彬: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子汉,你这学期最大的进步就是字迹比以前工

整了,你要努力下去,好吗?

苏虎: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习上也一直在努力着。因为家离学校很

远,所以住校也使你的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老师希望你再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珍惜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行吗?

杲翔:你“知错就改”,这是你身上的闪光之处,老师希望这一优点一直

伴你走出小学,那你小学基础知识一定会很扎实的!

第二篇: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用(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作者:周树人,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华盖集 》《 南腔北调集》《热风》《二心集》《而已集》。3解题:(1、属记叙文。)

二、自主学习(A级)

1、注字音:徘徊(pái huái)菲薄(fěi bó)长歌当哭(dànɡ)黯然(àn)踌躇(chóu chú)桀骜(jiã ào)尸骸(hái)噩耗(â)喋血(diã)肆无忌惮(dàn)诧异(cha)攒射(cuán)屠戮lù 殒身不恤(yǔn xù)惩创 立仆 和蔼 浸渍 洗涤 绯红(fēi)辗转

三、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B级)

答案:

1、作者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2、(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3)刘和珍概况。(4)刘和珍遇害(5)刘和珍遇害经过。(6)“三一八惨案”教训。(7)惨案的意义。

3、悲哀-----愤怒-------理智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文本研读(B级)

第一部分,“ 独 ”与“徘徊 ”;敢于反抗、追求进步;社会的黑暗 ;反动派和“学者文人”;作者自己。第二部分,真的猛士和 庸人。第三部分,始终微笑着。第四部分,反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六部分,义实在有限;煤的形成;至少。第七部分,封建军阀的凶残,爱国青年的临难从容。

二、合作·探究·质疑

1、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2、提示: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待写作用意:一是“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二是提醒人们不要忘却烈士。

3、提示: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4、提示:不好。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作纪念文章或作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5、提示:(1)过程:喋血---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

(2)原因: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提示:

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2、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

7、“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8、中弹牺牲。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她热心政治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二、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1、提示:“尤”,副词,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深味”,深深地体味。“浓黑的悲凉”,“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悲凉”修饰“浓黑”,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现。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

2、“真的猛士”,指以刘和珍等人为代表的革命者。“直面”,即正面面对。“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凄惨悲凉的黑暗现实。“淋漓的鲜血”就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这段话是说,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认识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要敢于为改变这种社会现实而顽强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真的猛士面对“惨淡的人生”时,为黑暗社会的长存,人民命运不能改变而哀痛,所以说,他们是“哀痛者”,他们是为国为民哀痛,当他们“正视淋漓的鲜血”时,为国为民而牺牲,为改变旧世界而牺牲,并以此为幸福,所以说,他们是“幸福者”。

3、“已”,时间副词,已经;“尤”,程度副词,更加。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军人凶残,文人嚣张。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4、“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三、答案 见教参59页

四、探求主旨,品味情感

“此”的内容:

1、对爱国者的崇敬;

2、对执政府的愤怒;

3、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4、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5、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6、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7、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等等。再次强调“我说不出话”,表达无尽的悲愤和深深的歉疚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六、课后练习1.B 2.D

3.A(B项中“功败垂成”意为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忽遭失败C项中“形影相吊”形容孤独,不适用句中“老门楼”和“老柳树”。D项中“目无全牛”是指技艺极其精湛纯熟。)....

第三篇:7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卷)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卷)

编写:陈亚莉 审稿:高2014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2、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4、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

一、背景介绍

课文中写到的“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国民军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帝国主义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政府向日本“谢罪”,严惩国民军守军军官,并付五万元的赔偿费。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到执政府钱请愿。当到达执政府时,早已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依附军阀的反动文人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

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的文章。

二、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1930年3月“左联”成立,鲁迅被推选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1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

2、字音 追悼(dào).菲薄(fþi)(bó)

徘徊(pái)(huái)淋漓(lín)(lí)

销行(xíng)洗涤(dí)桀骜(jiã)(ào)虐杀(nûâ)攒射(cuán)惩创(chuàng)踌躇(chóu)(chú)诧异(chà)喋血(diã)(xuâ)尸骸(hái)转辗(zhǎn)

积攒(zǎn)

屠戮(tú)(lù)创伤(chuüng)绯红(fýi)浸渍(jìn)(zì)

3、字形

liáo(寥)落 姓liào(廖)和ǎi(蔼)yǔn(陨)落 àn(黯)然神伤

4、词义

寥落:稀少;冷落,冷清 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踌躇:犹豫;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暮ǒi(霭)fýi(绯)红

编jí(辑)浸 zì(渍)

通jÿ(缉)yǔn(殒)身不恤

â(噩)耗 fþi(菲)薄

黯然:阴暗的样子;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广有羽翼: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多含贬义)

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殒身不恤: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考虑殒身,死亡恤,考虑

5、辨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犹豫不决;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走来走去;得意的样子。

爆发:用于火山爆发或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或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或山洪、大水、疾病等具体事物突然发作。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语气比“竟然”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多用于口语。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解读刘和珍其人其事,领会其精神 【导入】

一、预习检查

二、课堂探究

1、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怎样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

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非另有意思,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那里还有什么言语”中“那”即“哪”。

2、这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君”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简单概括文章各章节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

明确:一、三、四、五节写了刘和珍。

一、写作缘由,二、写作目的,三、交往始末,四、遇害事实,五、遇害经过,六、经验教训,七、死难意义。

线索:本文以哀悼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政府这一悲愤之情为线索,把作者亲见耳闻的烈士的事迹片断有机地组合了起来。

3、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类人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有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多个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在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的情感是:沉痛的悼念,尊敬颂扬(勇毅),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

第二类人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对这类人的情感:控诉其暴行,怒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的“爆发”。

【小结】总结全文的思路

明确:文章先写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接着在叙事的基础上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 3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思路。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概括为“悲”“愤”二字。

二、课后练习(10分钟)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C)

A.菲薄fþi 洗涤dí 不惮dàn 混淆yáo B.虐杀nûâ 攒射zǎn 惩创chuüng 谙习ün C.绯红fýi 山阿ý 干练gàn 镌刻juün D.尸骸hái 浸渍zã 诧异chà 挑剔tÿ 答案C.(A.“淆”应读xiáo,B.“攒”应读cuán,D.“渍”应读zì。)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D)

A.桀傲 喋血 屡次 班门弄斧 B.屠戳 和蔼 绯红 扬长而去 C.毅然 租赁 噩耗 一愁莫展 D.殒身 羽翼 踌躇 安分守己 答案:D.(A.应为“桀骜”,B.应为“屠戮”,C应为“一筹莫展”.)

3、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即使 但 也 倘使 B.虽然 相反 也 或许 C.虽然 但 却 倘使 D.即使 相反 却 或许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B)

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冤馆内,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目不暇接

答案:B(“平凡普通”与“芸芸众生”重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D)

A.一对夫妇,一起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 B.世界进入了21世纪,窗外的世界天天一个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中学生们 该如何呢?

C.好的牛肉必须是专门饲养用作肉用的,牛肉也呈现出大理石花纹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D.调低保送生比例后,一些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正为不能按原计划进入相关大学而奔走

答案:(A.“一人捐献了1000元”不明确;B.“天天一个样”改为“每天一个样”;C.混乱)

6、选出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C.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D.倘使我能相信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答案:(A.亲见;B.去掉引号;C.句号应在引号里面)

三、复习预习(20分钟)

1、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

2、通读全文,填空。

(1)仔细预习一到二部分内容。【记念的目的】

第一部分,通过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感情。第1段写作者参加为刘、杨两烈士开追悼会那天的情形。“独在礼堂外徘徊”一句中“ 独 ”与“ 徘徊 ”可见心情的沉痛。第2段写刘和珍预定《莽原》的事。“生活艰难”、“毅然”表现了刘和珍敢于反抗、追求进步的精神。第3段表明写作本文的一个目的是批判反动派和那些“学者文人”。最后一句中“非人间”“浓黑的悲凉”指社会的黑暗;“最大哀痛”指作者无法压抑的悲愤;“它们”指反动派和“学者文人”;“后死者”指作者自己。

第二部分,进一步点明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第1段将 真的猛士和庸人 进行对比,赞扬前者勇敢面对现实、永不回避的精神,批评后者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的态度。第2段说明写本文是为了不忘血债。

(2)仔细预习第三、四、第五部分内容。【记念的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绘,表达作者对她的哀悼和崇敬。第1段作者给与她“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最高评价。第2段写“初见姓名”、“反抗校长”、“听课交谈”、“黯然泣下”四件事。突出刘性格的三个侧面,一是“桀骜锋利”的个性,二是“ 始终微笑着 ”善良可爱的性格,三是“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深远广大的胸襟。

第四部分,写听到噩耗后的愤慨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人”“流言”的卑劣。第1段通过一系列虚词表达了作者无限愤慨的心情。2—4段进一步抒发愤激之情,怒不可遏。第5段,用诗化的语言,把愤怒的情感推向顶点。5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沉默呵!沉默呵!”运用 反复 的手法,强烈抒发了作者深沉、激越的感情。最后用“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句表示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非此即彼,就看我们选择。

第五部分,记述惨案发生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第1段为过渡段。第2段记惨案发生的情景,进一步具体揭露反动派的凶残。第3段写刘和珍的死,用三个句子反复强调真实性,不仅照应前文,还揭露反动派凶残,显示作者巨大的哀痛。(3)仔细预习六、七部分内容。【记念的意义】

第六部分,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第1段提出对请愿的看法。作者为这次徒手请愿而流血深感痛惜,为意义寥寥的牺牲而感到痛心。“至多”强调意义实在有限。转接下文,指出徒手请愿毫无意义,并以煤的形成 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进一步阐明看法,总结惨案的经验教训。第2段写爱国青年的鲜血不会白流,影响一定会扩大。起句用“然而”一转,指明烈士死难的意义,肯定它的社会影响。“ 至少 ”是起码的估计,与上文的“至多”相对。此中还引用陶潜的《挽歌》深化作者的看法。

第七部分,总结全文,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鼓舞人们奋勇前进。第1段回应全文,总括惨案出于作者意外的三种情况:封建军阀的凶残,帮凶文人的下劣,爱国青年的临难从容。第2段赞颂中国女子,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鼓舞“苟活者”和“真的猛士”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总结:第一、二部分,悼念逝者,唤醒生者。中间三部分,追忆往事,揭露罪行。最后两部分,讴歌烈士,点明意义。文章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激荡的感情一次次喷发,给人心灵的震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质疑解难

1、本文不是一般记念文章,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全文的开头点出开追悼会的日子,并在“那一天”前用3个长长的定语,是有深意的。文章写追悼会的日子是“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这就把抨击的锋芒指向“中华民国”。因为对爱国青年的大屠杀是在“中华民国十五年”发生的,这样的“中华民国”早已变成杀人机器了。而指明段祺瑞执政府 6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就是掌握这杀人的机器来屠杀刘和珍、杨德群这样的爱国青年的罪魁祸首这一点的,正是“那一天”前的长定语。作者在文章开头点明追悼会的日子,蕴含着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人们对中华民国不能抱幻想,必须正视现实,起来斗争的意思。

2、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明确:①青年的血:艰于呼吸视听;②文人学者: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3、“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惨淡的人生”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

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4、刘和珍怎样遇难的?为什么这部分要详写?

明确:①遇难过程: 欣然请愿——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

②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 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过早的凋零了对国家、对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剧,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5、鲁迅先生为刘和珍写了这篇文章,还在题目中将其称为君,由此可看出鲁迅先生对其持何种态度?请从文中筛选信息,并加以赏析

明确:高度赞扬和尊敬.*

6、假如为刘和珍烈士塑像,你会有哪些设想?

(学生在塑像材料选用、人物姿态、内在神韵等各方面各抒己见)示例:如材料选用上:有主张用大理石,寓意刘和珍坚贞刚强;也有主张用白玉,寓意刘和珍纯洁无瑕的品质;也有主张用青铜,寓意刘和珍精神万古长青„(带*的题为选做)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

1、品读关键语句,体味感情。

2、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认识。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一、品读关键语段,品味感情.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示例】1.解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话

明确:a、“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默无声息”了

b、“沉默”有两种含义、两种结果:一是“爆发”,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灭亡”,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作者选用选择复句,启示人们:事情已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也没用,必须起来斗争,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

2.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段话

明确:a、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从容”;第二句中的“这几缕血痕”指的是“三一八”大屠杀

b、“伟大”一词有 “赞颂”说与 “反语”说持“赞颂”说的认为这一部分的中心是赞颂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当„ 的时候”这一介宾短语使用并不恰当,用了这个介宾短语使句子成了无主句,如删去,就不难理解“这”指代前一句,侧重点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是赞颂主和珍等人的勇敢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持“反语”说的认为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相协调一致

c、“文明”“伟绩”“武功”部运用了反语和借代的手法“伟绩”指灭绝人性的劣迹武功:凶残野蛮的暴行几缕血痕:借代段政府充当帝国主义走狗对爱国学生的血腥屠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3.解读“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段话。

明确: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反动的统治者鲁迅一向把敌人看得很坏,认为“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都不会错“然而”一转,指出段政府这一次坏到连作者 8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都怀疑了——阴险狠毒之甚真是坏出了格。

二、分析请愿的教训意义

⒈说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对徒手请愿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理解?

明确:不赞成,应改变斗争方式——“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阐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而且“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⒉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用意何在?

明确:作者认为尽管请愿收效甚微,但对社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勇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⒊作者是怎样评价烈士死难的意义的?齐读思考

明确:a、高度赞颂——“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是个单句,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作者通过这一单句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 b、将来意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明确:①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②“苟活者”首先是说自己,因为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同时也是为映衬刘和珍等人的勇毅形象“苟活者”也说那些不敢斗争,暂得偷生的“庸人”,鲁迅先生希望这些人能看到希望,起来战斗,这也是战斗的号召

⒋文后作者又说“呜呼,我说不出话,”作者明明说了这么多,怎么又说说不出话呢?

明确:在此,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悲愤和深深地歉意

⒌【小结】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9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三、课后检测(25分钟)

1、选出对划线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D)

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

B.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个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B)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划线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划线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划线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划线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C)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2)“其”指代的是(B)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B)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⑴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⑵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⑶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⑷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⑸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⑹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送殡)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⑺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⑻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⑼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⑽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5分)答: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是:刘和珍是勇士、革命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鉴赏,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及作用参考答案是: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刘和珍的英勇无畏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深层含意的理解由于同学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对时代背景是了解的,这对理解文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参考答案是: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是希望民众在沉默中爆发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的是“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人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

四、阅读延伸

1、“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情便要大出于 12

重庆市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大课堂”教案

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

2、“此后的‘血债’是越拖越多了,泪楷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鲁迅《而已集》:《题辞》

3、“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

4、“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

第四篇: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想: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教材内容上不完。人教社的编辑们听取了一线教师的意见,本学期每个单元删减了一篇课文。即使如此,教师们依旧感到觉得课时不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固然有教材内容方面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教师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教材是一个完成的系统,教材编写者不可能再删减课文,那样就会破坏教材整体性。

其实,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与其费力不讨好的试图把所有课文逐课细讲,不如每个单元重点细讲一篇,给学生做示范,其余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把内容或写法相近的两篇放到一节课上来讲,重点分析它们的共性。

本节课就是基于以上思考,所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教学目的:

文学是对人性和非人性的阐释,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彰扬真善美的人性,批判假恶丑的非人性。人性本善应成为学生们永恒的信念,当然也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人性的缺失是多么的可怕。本节课试图通过对《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两篇文章中人性和非人性的对比,唤起学生对非人性的憎恶,和美好人性的热爱。

班级:高一(9)班

时间:2007年10月8日上午第三节

师:放假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两篇文章,我想知道你读过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1:很惨!

师:谁很惨?

生1:刘和珍和小狗包弟死得很惨。

师:你起个头,带大家读一下。

生1:我没有亲见;

生: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生1:一个多月前,生: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

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舐舐,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师:你刚才的回答应该修正一下?谁很惨?

生1: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艺术家的小狗都死得很惨。

师:小狗包弟呢?它死得惨吗?

生1:也很惨?书上讲到了吗?

生1:„„

师:谁找到了?

生2: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师: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艺术家的小狗、巴金的包弟都死得很惨,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读到这样血腥味浓重的文字,大家除了同情,还有什么感受?

生3:愤怒!

师:是什么让你愤怒?

生3:这些人太残忍了!

师:哪些人?

生3:杀害学生的卫队和杀害小狗的专政队。

师:知道什么叫“卫队”、“专政队”吗?

生3:卫队就是保卫政府机关的部队,“专政队”我不知道。

师:政府应该是谁的政府?

生3:人民的。

师:人民的政府为何允许军队屠杀人民呢?

生3:因为学生游行,到执政府请愿。

师:学生们为什么请愿?看27页课下注释①,大家一起读。

生: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结了各国部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的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两百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

师:民众游行请愿是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政府的卫队为何要屠杀学生呢? 生3:因为这些卫队是军阀政府的卫队,他们是为军阀服务的,他们是军阀豢养的狼狗。师:哦,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军队也不是人民的军队。专政队全称是“群众专政队”,又简称“群专”,听这个名字,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呀?

生4:不是,是文革中管制无礼迫害的人们的组织。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4:课下有注释。

师:老师备课时,上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专政队”,一共搜索到4060页与之相关的网页,每一页都是一个震绝人寰的惨剧!

我经常讲某个人残忍,常常骂他没有人性。人性应该是怎样的?

生5:善良。

生6:有爱心。

生7:宽容。

生8:与人为善。

生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孟子说人性本善,然而从这两篇文章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性?

生10 :残忍。

师:结合我们刚才读过内容来分析一下。先看《纪念刘和珍君》。

生10:卫队竟然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开枪,更有甚者,当杨德群倒地后挣扎要坐起来时,“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军队残忍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令人发指。师:这个“击”字改成“敲”好不好?

生10:“敲”没有“击”的力度大,“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卫兵的凶残。

师:理解得很准确!我们再来看《小狗包弟》。

生11:小狗来看自己的主人,有人就“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对一个小狗都这么残忍,简直没有人性!

师:你这句“简直没有人性”讲得好,人性是美好的,这些暴行是缺乏人性的。西方宗教传说中,耶稣是圣人,代表着宽容博爱;撒旦是魔鬼,代表着残忍暴虐。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潜伏着残暴与善良两种本性,你既可以圣人,也可以成为魔鬼,影响选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客观的社会因素,那畸形变态的社会,会让一些人异化成魔鬼;二是主观的个人因素,麻木、自私、怯懦也会将一些人异化成撒旦的帮凶。在这两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后者,我们来看《纪念刘和珍君》,在这黑暗的时代,在枪林弹雨中,我们仍就能看到人性的美好。大家能感受到了吗?再阅读我们刚才读过的文字,那一段有两个“扶”,找到了吗?给大家读一下。

生12: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师:从这两个“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2:在危险的时候,张静淑和杨德群不是考虑自己逃跑,而是舍身去救助同学,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同学情谊也令人感动。

师:这就和卫队的残暴形成了鲜明的——

生12:对比。

师:对比出了什么?

生12:人性的善良与残暴。

师:残暴是人性吗?

生12:不是。

师:修正一下刚才回答。

生12:对比出善良与残暴。

师:刚才老师说“麻木、自私、怯懦也会将一些人异化成撒旦的帮凶”。大家在阅读《小狗包弟》时,感受到了吗?

生13:小狗来看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艺术家时,有人赶它,踢它,打它。

师:这些人是专政队吗?

生13: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3:“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

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最后打断小狗的后腿是专政队干的,前面应该是围观的人。

师:这些人是怎样的人?

生13:是麻木、冷酷、无聊的看客。

师:这样的看客经常出现在鲁迅笔下,能举个例子吗?。

生14:我们初中曾学过《孔已己》,在那篇文章中人们只把孔已己当作笑料,对他没有点滴的同情。

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看客了吗?

生15:提到了。

师:鲁迅怎么说?读一下。

生15: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师:这两种“闲人”有区别吗?

生15:有。

师:有什么区别?

生15:一个“无恶意”,一个“有恶意”。

师:“恶意”是什么?

生15:„„

师:谁来帮他回答?

生16:污蔑遇害的爱国学生“莫名其妙”、“没有审判力”,因而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并且把杀人责任推在他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他们“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6:28页注释①介绍的。

师:大家读书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下注释,这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理解课文。“有恶意”也好,“无恶意”也罢,其实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帮凶的作用。我们尊敬的巴金老人也是“帮凶”吗?

生:不是!

师:小狗包弟是怎么死的?

生17:做医学解剖了。

师:为人类医学事业献出了生命,小狗包弟死得很光荣,是吗?

生17:不是,它死得很惨!

师:是谁决定把小狗包弟送给医院的?

生17 :巴金先生和家人。

师:他们不喜欢包弟了?

生17:喜欢。

师:喜欢为什么还要送给医院呢?

生17:它成了巴金先生一家的“包袱”?

师:什么意思?

生17:他害怕包弟的叫声会把红卫兵引到家里来。

师:为了自己一家的安全,就把和自己朝夕相处了七年的包弟送给医院做解剖,包弟的惨死,巴金先生真的没有责任吗?

生18:他也是被逼无奈。

师:这么说巴金先生是没有责任的,要怪只能怪那个疯狂的年代,是吗?

生18:是。

师:老师知道许多当年的红卫兵也都是这种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也是时代的受害者,巴金也是这么想的吗?

生19:不是。

师:巴金先生怎么说?

生19: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师:巴金先生为什么“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

生19:他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自私与怯懦害了包弟。

师:这是对不堪回首的往事的——

生:忏悔。

师:大家一起读这几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愧疚与忏悔,尽可能把感情读出来。

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师: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活一世,要俯仰无愧于天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撒旦的残忍与暴虐,我们不应该做无聊的看客,而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勇敢的拍案而起;面对自我的自私与怯懦,我们不应该推卸自我的责任,而应该像巴金先生那样真诚的忏悔。只有这样,你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五篇:刘明君事迹材料

爱心守护一家人

--记莱州市地税局刘明君同志

刘明君是莱州市地税局监察室的一名科员,1979年参加税务工作至今,她的生活中曾出现过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活磨难,由于她能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处理,用孝心和爱心对待家人和身边人,家人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和磨难,迎来了今天家庭的和谐幸福,被莱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好女儿”和“现代二十四孝贤”,2009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选为“全省孝老爱亲模范”,2010年被烟台市地税局授予首届道德模范,她的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1年入围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走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亲情可以突破血缘关系 刘明君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在她29岁那年因病去世。父亲有病十年,她的母亲她陪着他到处求医问药,给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却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艰辛。父亲去世以后,刘君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母亲过得舒心。父亲去世的第二年,继父来到她们家,母亲曾担心她不能接受,但刘明君深深理解老人的艰辛和心灵的伤痛,她对母亲说:“走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我会拿他当亲生父亲尊重的。”继父家有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当时只有一个大姐成家,他们相处的情同手足。接下来四年,继父家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先

后结婚、出嫁,每一次刘明君都是跑前跑后,尽心尽力的帮忙操办,从为弟弟订婚宴到为二妹结婚化妆,甚至连小妹妹的对象也是她给介绍的„„就这样他们快乐、和睦的生活了五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第五年,刘明君的母亲生了重病,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母亲成了她唯一的愿望。接下来两年的时间,刘明君抛下幼小的孩子,陪着母亲到济南、潍坊等医院去治疗,曾经两个多月时间,衣不解带、不分昼夜„„她就是想尽所有的孝心,去挽留母亲,不为自己留下遗憾。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是刘明君最痛最难的时候,也是她最感动的一段日子,继父家的四个孩子和他们的爱人,一直轮流在家帮她伺候母亲,亲情突破了血缘关系,母亲安详的走了。母亲去世后,这时候,很多人想到的是刘明君家财产的分配、房产的归属等问题,而此时,刘明君想的是生活对老人的再次打击,想的是老人帮助自己和弟弟精心照顾病重的母亲这份浓浓的亲情。刘明君告诉自己,我还有家,家里还有一个父亲,我们还是一家人。

刘明君一如继往地关心着继父的生活,在她的积极建议下,继父又找了一个老伴,住进了他们的家,刘明君叫她阿姨,阿姨家有两个孩子。这时候,他们的家庭是由三个完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作为家里的老大,刘明君以身作则,起到了协调和谐的主力作用,每逢节日或者老人的生日,他们三家三十多人相聚在一起,那份融洽气氛令街坊邻居赞不绝口。后来,阿姨已经离婚的女儿患了癌症,他们全家的孩子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刘明君忙前忙后地协调医院治病,每天都到病床前探望护理。阿姨的女儿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曾经流着眼泪拉着刘明君的手说:“大姐,我很知足、很幸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关心我,今生我无法报答你们,等来世吧。”阿姨的女儿去世后,刘明君托人找关系帮她的儿子安排了满意的工作,使阿姨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就这样,他们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友爱、和谐的相处了已近二十年。

家庭凝聚在一起,亲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磨难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刘明君的婆家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小姑,小时候高烧大脑留下癫痫后遗症,自理能力很差。小姑在孩子两岁时候遭受了离婚和下岗的双重打击,病情愈发加重。那段时间,全家人笼罩在痛苦和郁闷之中,她的公婆整天唉声叹气,小姑更是哭哭啼啼,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时候刘明君毅然充当起全家的支撑,首先从思想上安慰小姑和老人。她对公婆和小姑说:“有我和她哥哥在,什么也不用怕”。随后,刘明君根据小姑自身的特点,给她买了毛衣机、手套机,帮她想各种办法独立生活。但是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公婆都过意不去了,劝她说:“你尽到心,就行了,别费劲了。”但她不想放弃,不想让小姑的人

生就这样毁了。经过多方考察,刘明君出资给小姑建了一个卖衣服的小商店。小姑一开始不愿干,刘明君就利用双休日帮她进货、帮她赶集卖货,下班后不管多累,她也要抽空去小姑店里帮把手。小店慢慢有了起色,小姑也渐渐的有了独立经营的能力,慢慢的走出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二十年来,她们患难与共,多少次,小姑癫痫病发作,刘明君第一个守护在她身边,让她感觉到亲人的温暖;多少次,小姑的孩子有病,刘明君和老公在第一时间赶到,有一次正值“非典”期间,公婆突然打来电话,说孩子发高烧,刘明君和老公爬起来就赶过去,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看到孩子烧的发紫的脸,看到孩子无助的眼神,刘明君心疼极了,因为是特殊时期,发烧需要隔离观察,她流着眼泪对孩子说:“不要怕,你妈妈还有舅舅舅妈都会在这里陪着你”。孩子在亲人们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刘明君又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孩子从小到大的家长会都是她去参加,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爱护。小姑的女儿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表达,去年,当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全家为她庆祝的时候,她流着眼泪对刘明君说了声谢谢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她心里最清楚,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有多少人为她付出了爱。有了爱心,小姑不再是负担,亲情让他们一家人战胜了所有的磨难。现在,刘明君的家庭生活在和谐、快乐和幸福中。儿子已经是大学四年级学生,小姑的女儿健康活泼,没有一点单亲家

庭的阴影,公公70多岁还快乐的经营着一个小粮店,小姑在市政安排的街道工作,她的老公自己经营着生意,一家7口人其乐融融。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除了关爱家人,平常,刘明君也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在付出中收获了幸福。几年前,每天上下班路上,刘明君会看到一个残疾人生活在一个小车上,每次看到他,刘明君都会把赶集买的好吃的给他一些,他连一个谢谢也不会说,可是每次看到刘明君他都会傻傻的笑着向她致意。2005年初冬的一个早上,刘明君快走到办公楼门口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人从骑着的破三轮车上重重的摔在了局办公楼门前,她急忙跑过去,发现那个人口吐白沫,不停地抽风,刘明君断定他是癫痫病发作,马上给他卡人中,对他进行救助。等他醒来后,刘明君才发现,这个病人虽然个子很大,看面庞,却还是一个象儿子一样大的孩子,那么冷的天,他只穿了两件又薄又破的衣服,一双眼睛惊恐地看着周围的人。一种母爱油然而生,刘明君一边安慰他不要害怕,一边喂他喝水。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刘明君又送给他50元钱,让他去理理发,好好休息休息。第二天,刘明君把儿子穿过的一大包棉衣送给了他。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三个月后,刘明君去农贸市场赶集,走到一个海鲜摊打听价钱,那个人看了看她说:“你买吧,我不会多要你的钱。”她就奇怪地问为什么?卖海鲜的人说:“你是地税局的,是个好人,那天你救助那个拣破烂的孩子,我就在现场。”刘明君听了之后,心里感觉暖暖的,人心都是向往善良啊,你的点滴付出都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恩,她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下载教师评语集刘格君(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评语集刘格君(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念刘和珍君a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3 优秀教案 2009-09-22 14:25:50 阅读180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之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

    纪念刘和珍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要让学生接受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还要学习过......

    刘凤君 事迹材料

    享受并幸福着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新安镇一中的刘凤君,我当班主任的年限不长,只有6年。说起当班主任的原因就是因为现任职教育部 《人......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讲课教师平遥三中 李国栋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明确人物形象,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3、学习......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讲读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请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熟读课文,解决生字生......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1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