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3: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

第一篇: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

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

吕家桢

在暑假,我读了一篇叫《从1万到999万》的文章,使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成功商人田中接到他恩师藤山的请求,说要借999万日元,一周后还给他。但999万日元可不是小数目,可他又想到老师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便答应自己考虑一下。

田中思考时,他想起老师还给一位同学借过钱。于是,田中拨通了他的电话,问借钱的事。对方说老师很讲信用,说一周还,还真的分文不差的还了回来。

田中放心了,他凑够了999万日元,给了藤山老师。老师也写了借条给他。

一周后,田中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来到老师家中,藤山老师却卧病在床。老师告诉了他为什么要借999万日元。原来,老师在五十岁患了大病,便辞职了。出院时,他身无分文,就借了1万日元,答应一周后还他。但一周后,他并没有找到工作。于是,他又向另一人借了2万日元,1万还钱,1万生活。每周如此,到他这已是999万日元。

老师又说:他病好后会还钱的,因为自己讲信用、有尊严……说着,藤山老师闭上了眼睛。

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生活中,不能像藤山一样,总依靠别人,要自己努力,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才能取得好成绩,过上美好的生活。,在困难时,可以借别人的力量,但“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只有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才能快乐地享受!

第二篇:从三到万(课文)

从三到万 马南邨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理解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第三篇:从三到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所引用的笑话故事(文言文)时,对照注释、查字典。此外,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把握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① 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

②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③ 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三个论点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的:

第一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二、三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第一个,应视为中心论点。)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 作为例证,证明第1、2段提出的论点(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

②引出后边第5~7段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得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③ 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中所引用的故事。

第3、4课时:分析课文,理解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第四篇:从三到万 公开课教案

《从三到万》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口述故事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通过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领悟本文深刻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解题:

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三)作者简介: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四)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对照书下注解正音正字,解释词语含义。(出示板书)

田舍翁:种田的老汉 家资殷盛:уīn 富裕

累世: lěi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聘:pìn 请

搦管:nuò执笔 辄:zhé就,(副词)

掷笔告其父:zhì放下 谢去:指辞退 具币:准备

父趣之:cù 催促 其子恚曰: huì 抱怨

天下姓氏夥矣:huǒ 多

(五)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最后归纳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

(六)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各段的中心句。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由学文化入手讲述道理,然后提出应重视积累的观点。

③④自然段引述古代的一则故事,总结经验教训。

⑤自然段由故事引出学习应持什么态度。

⑥⑦自然段由学“一、二、三”数字的出现将两段连接起来,论述教师的重要作用。

⑧自然段最后作结,提出希望。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1─ 2)初步析理提出论点。

2.(3─ 7)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证。

3.(8)总结。

(七)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进行了口语复述文言故事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古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口才。特别是许多同学谈了自己从这则故事中悟出的道理,为下节课分析课文作好了准备。

文章结构大体理清,体会到由故事引出论点是常见的议论文写法之一。

布置作业

1.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

2.做书后思考练习三、五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由一则故事引出分论点。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在讲解过程中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第一部分(1─2)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一点一滴”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

第二部分(3─7)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

第1层(3─4)引故事明理。文中楚士“三书三训”点明了学习的初级阶段。富翁之子掷笔“欣欣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其父则“具币谢遣楚士”,后来“令子晨起治状”结果却闹出了笑话。第4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

第2层(5)学习应谦虚谨慎。

这段由初学阶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第3层(6─7)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6自然段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进行议论。先谈教师的作用:由易到难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谈学生不曾“入门”便踢开老师,最后只能落得“什么也学不成”。本段夹叙夹议再次以富翁之子为论证的依据。

第7自然段紧承上文,从“三”和“万(萬)”在文字结构上的复杂变化,联想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领悟道理,掌握知识。接着从反面假设,说明“完全没有人教,倒可能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自然引出第二个分论点:学习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

(二)小结:

1.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写法说理浅显易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本文论点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既然学习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就必然要求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必然要求重视教师的作用。论点前后照应互为补充。

3.本文语言严密,必要限制词的使用准确而有分寸,有效地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第五篇:从《芳华》到《护士万红》的杂文随笔

电影《芳华》在各大影院热映,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感叹着电影的精彩,诉说着各自观看电影后的情怀,嘱咐大家观影须带纸巾。

这次我却并没有如同以往那般第一时间就去观看。

我当然好奇,可不知为什么,我有个奇异的感觉,这部片子还是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观看为好。

几个月过去,在春节期间,《芳华》终于可以在网络上观看了。我依然不着急,等到假期结束,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时,我终于决定要来看看这部让我有些望而却步的电影了。

午后阳光有些刺眼,我拉上半幅窗帘遮挡住耀眼的光线,就在这温暖的午后,一个人安静蜷在沙发上静静地看完这部毁誉参半的电影。

关于电影的内容完全不用我赘述了,我只是在看完影片后有一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才又回到现实世界中,才又回想起影片里的内容来。

或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每个人看完《芳华》后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触动,这和各自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的生活背景有关。

年轻人看个热闹稀奇,同龄人看着感慨万千,老年人则可能会因此而追忆似水流年。

但我想,每个观影者都无疑会在片尾曲响起时顿生感伤,从而管不住自己的热泪夺眶而出。

这首由韩红演唱的片尾曲《绒花》,声音清澈纯净,却深深地直直地击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底最深处。

或许观众们并不是感伤剧中人物的惨烈命运,而是在感伤自己的青春芳华也已经或是即将要逝去吧?

而当芳华逝去时我们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身边是否有人相伴呢?这个有些莫名的恐慌,可能才是最触动每个人泪点的吧?

无论对与错,无论爱与恨,无论曾经的欢乐和痛苦,都终将被岁月所带走。如同我们每个人的芳华,即使你再留恋、再不舍,也无法挽留住岁月匆匆的脚步。

在这个世界上,对每人都能最最公平的唯有时光吧!

循着《芳华》的足迹,我又搜寻了一下严歌苓的其他作品,在听书软件上听到了她的另一部作品《护士万红》。

这个故事大概是描写了中国南方一座小城里,一个军队女护士和她护理的一个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

时间背景是文革即将结束的1976年到九十年代初。

英雄连长张谷雨舍身救战士,陷入长期昏迷,被判定为需要特护的植物人。而小护士万红洞悉张连长细微的变化,不同意判定张连长为植物人,坚信张连长只是被封闭在身体的硬壳里,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并可以和自己交流。

但万红的观察和发现,却难以作为医学证据,甚至张连长的家人也早就放弃了他。

万红坚持不懈地精心护理,坚信并渴望着张连长能够奇迹般地真正苏醒。

作为英雄的特别护士,为了保护英雄,万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感情,她放弃爱情放弃前程,信念却始终不倒。

可这个时候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野战医院迁走,在土地开发的巨大诱惑冲击下,单位让张连长的亲人将他带回故乡,在颠沛中英雄张谷雨终于离别了这个世界。

听完这部小说之后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万红的执着实在是让人佩服,正是这种牺牲让万红自我隔绝于欲望横流的世界,将自己禁锢在了这个偏僻的野战医院,而她的青春也就这样无怨无悔地消逝了。

《芳华》和《护士万红》都在强调着英雄,时代也永远在呼唤着英雄。

英雄到底应该是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赞颂中就可以?还是应该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在我们的身旁?

而真正的英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英雄的背后到底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英雄的未来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好好去想一想。

“被人当成英雄和当成植物人都一样,是很孤单的。”

下载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1万到999万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万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踏访草......

    万国旗

    “万国旗”管理制度对违规晾晒衣物的现象进行取缔,并做好违规晾晒衣物的疏导工作,按照省级卫生城市在市容环境卫生中提出了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的明确要求,统一......

    《万卡有感》读后感5则范文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相信一定是快乐,美满的吧。不过你知道吗?在俄国的一段时期里,却有无数的儿童被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有一位作家,就用了一篇散文来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来唤起人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刘万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学校:宁陕县城关初中班级:初二七班作者:刘万祥联系电话:6826906指导老师:胡淼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后,我的心被主人公保尔而那坚韧不拔......

    万中原《孤岛少年》读后感

    1939年11月13日,上海沦为被日寇四面包围只剩下称为“孤岛”的租界区。生活在“岛”上的万中原,从忧思、激愤、奔走、呐喊中觉醒过来投奔新四军,离休后他回忆了这个被恶魔攫走了......

    万卡读后感(共五篇)

    万卡读后感篇一:万卡读后感我很同情万卡。文中的很多细节描写都很真实,好像曾经真的有一个叫万卡的那样的小男孩存在过。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在的苦难对比,突出了世态的淡凉。我......

    《护士万红》读后感1500字

    《护士万红》读后感1500字~~ by烨烁故事梗概1976年成昆铁路建设中一位连长为救战士负伤,成为植物人。护士万红以优异成绩被选为英雄的专职护士,一当几十年。在教堂改成的医院......

    万神网介绍

    最新的关于万神网 万神网是由武汉万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华中地区专业纺织服装加工订单交易平台,立足于华中服装生产交易中心,辐射于全国,志力于打造全国最大,最全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