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7、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初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自学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初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老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认真自学,互相帮助,胜利达标。
二、轮流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老师:首先请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老师适当板书)。
注意以下字音:宛转wǎn思量 xié郝叟 hǎo sǒu捂 wǔ踱 duó..liang挟.....
帖上 tiē哽 gěng..
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
三、复述课文,理清情节
1、自学指导(老师出示投影):
浏览课文。要求四分钟后能简要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交流
开端:“我”(小弗郎士)急匆匆地去上学,十分担心老师韩麦尔先生提问分词。路过广场时 看到很多人挤在一起看布告,也没敢停下。
发展:“我”来到教室,发现了许多与平时不同的情况:教室里静悄悄的,韩麦尔先生穿上了礼服,教室后排坐了镇上的人。
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心里十分难过。
韩麦尔先生跟我们上了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和拼音课,大家都十分认真。
高潮、结局:钟声敲响,终结了“我们”最后一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奋力写下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字,万分难过地宣布了下课。
四、再读课文,理解人物品质
1、自学指导(老师出示投影):
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个贪玩的小学生。“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四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交流:
(小弗郎士)对学习的态度:从不爱学习、贪玩到热爱法语,认真学语法。
起初:“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后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
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对老师的态度: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和钦佩老师
起初: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后来: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全教给我们
可怜的人啊,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对祖国的态度:从不懂事到爱祖国、恨敌人
起初: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军队在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后来:他听老师说是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对于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他对老师的同情和理解是他们之间在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这一基本点上的默契。
另外,应该明白,作者主要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其变化的。
学生回答意思对即可,老师适当点评:从上面的回答来看,我们得出好的对比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主题更加明了,更加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所以我们在作文时可以加入适当的对比来突出中心。
五、课堂作业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比谁最能体会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编写:凌剑飞
第二篇:《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时代背景。
2、掌握小说的常识。
3、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情节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的要素。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三、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情节结构。
四、教学方法
通过默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你们具体是怎么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细细品味法国人民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理解课题
引言: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那么课题“最后一课”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最后一节法语课,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引言:为什么会这样呢?连自己民族的语言都没有机会再学习了呢?
(三)背景介绍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四)小说 知识 引言:这是一篇小说,什么是小说呢?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1)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引言: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就应该知道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2)三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五)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结合小说相关知识)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课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都德呢?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引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六)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1-6自然段,小弗郎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得出来?
2、请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一下他们的作用。“天气”“画眉”等景物描写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做好铺垫。引言: 小弗郎士到了学校感觉到了什么?请完成下表
(七)阅读第二部分,请你找一找这天上课前的情形和往日有何不同?其原因何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第三篇:《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最后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听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默读课文,说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
说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正课: 一:导入
同学们,当看到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天宫一号升天的那一刻,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同样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二:时代背景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三:自主学习: 目标:梳理文章思路。
内容:听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听读,跳读课文,总结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以什么为线索? 时间:10分钟 检测题: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1、明确:
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四:合作交流: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五:拓展延伸:(教师寄语:学贵有疑!)
对于本节课所学,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让同学来帮助你。我的困惑: 六: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我们要学习这种爱国精神。七:作业布置:
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我们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已了解,课后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有关的人物描写,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篇:《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教案
7.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品析关键语句,感受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括故事情节导入
二、目标一: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自学指导一:跳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分析人物形象
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心里的句子,分析作用
2、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说他的这些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3、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分析它们的作用。自学检测练一、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心里的句子,分析作用。
A、“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 ‟, „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说明小弗朗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B、“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表明小弗朗士增强了民族自尊性,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C、“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D、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明了小弗朗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2、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说他的这些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贪玩 不爱学习
热爱法语 认真学法语
怕老师
理解 同情 敬爱 留恋老师 幼稚 不懂事
热爱祖国 恨敌人
原因是
韩麦尔先生爱国思想的教育 爱国精神的感染和爱国行为影响
3、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分析它们的作用。
A、外貌描写: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表示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B、神态描写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C、动作描写: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韩麦尔先生悲愤、痛苦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潮。
D、语言描写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们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
小结:
小弗郎士: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小弗郎士在文中: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韩麦尔先生:
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
现在,总结一下,人物描写有哪些作用?怎么作答比较全面? 师生共同完成人物描写的知识树(PPT)
要点归纳:描写人物的角度、方法及作用 角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方法:白描手法、运用修辞、虚实结合、对比突出、传神语词
作用:概括形貌特征、凸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境遇、表现人物心理
三、目标:品析关键语句,感受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二
—阅读11至23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3、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自学检测练二
1、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
3、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4、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亸民的爰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
小结: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四、作业:
请运用今天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你身边的人。
第五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
星期六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看电影<最后一课>,刚进入影院门口,我和妹妹就被那比雷电还要轰鸣的声响吓坏了.原来那就是地震的声音.
画面上谭千秋老师整个身子趴在书桌上,桌底下是四名他的学生.谭老师的血流到了一个大哥哥的脸上,四个哥哥姐姐害怕得又哭又喊,只听见谭老师不断地说:"不要哭,保持体力."哥哥姐姐问"谭老师,我们会不会就这样死去啊?"谭老师说"不会的,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不一会,轰轰烈烈的响声传来.谭老师把身子尽量的撑开像伞一样对学生们说:"余震又来了,你们四个紧抱着头挨在一起."最后谭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任务当成作业去完成.
听着影片的声音,听着谭老师说的话,我好像正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谭老师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亲切和蔼.虽然他说的话,我很多都还不太明白,我还不懂生命的意义,也不知道人死了会怎样,但看见谭老师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说话,我的眼泪就哇哇的流个不停.谭老师说的"不放弃"是不放弃活着的机会.我老师平时教我们的"不放弃"是坚持每节课的45分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上课时要认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放弃任何一个和文字,数字以及单词做朋友的机会.通过影片我慢慢地有些懂得我们老师所说的话.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老师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不管学习突出的还是暂时落后的同学.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闪光点,将来能照耀自己和他人.所以,你们也不要放弃自己学习的机会,不要放弃和文字,数字,单词做好朋友的机会."
谭老师通过观看有关你事迹的影片,我懂事了,再也不贪玩了.我会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己.将来努力成为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