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严容有度 驱散困惑
严容有度,驱散困惑
——《宽容的困惑》案例评析
一 回放案例
案例《宽容的困惑》中的谭老师,从教十余年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爱和宽容对待每一位孩子,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怕自己小小的失误影响孩子的成长。可是在谭老师的班上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谭老师困惑。席晓娟利用帮严老师拿钱包的机会,先后六次从严老师的钱包里拿走钱。谭老师没有马上处罚席晓娟,可老师的宽容使席晓娟变本加厉,发展到经常拿父亲钱包里的钱请其他同学吃饭。这件事情让谭老师觉得手足无措,也很迷惘。这个案例引人深思,宽容是一种美德,可宽容是否也应该有底线?
二 剖析案例
1、谭老师过度宽容的心理原因。
谭老师上初一时,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让每一位学生在纸条上写出班里曾经有过小偷小摸行为同学的名字。怀着对老师的信任,谭老师最后一刻才把一个同学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交给了老师。当班主任说出那个名字时,谭老师内心忐忑不安。因为这件事,谭老师的好朋友自动退学了,谭老师觉得很内疚。大学毕业后站在讲台上时,谭老师还是无法释怀,常常会自责,总认为是由于自己的错误造成同学退学。因此,谭老师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要爱、要宽容,不管学生犯什么错,一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要尽最大努力留住自己的学生,赎回曾经犯下的错。
2、谭老师过度宽容的具体表现。
(1)心理表现。考虑到晓娟这孩子一直比较文静、听话,而且胆子也比较小,谭老师怕她突然间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
(2)语言表现。“严老师认为你这种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偷窃行为,要你作出检讨并且接受处罚,但谭老师相信你,你肯定不是故意的,可能因为想买什么东西自己又不钱够或者有其它什么原因才去拿老师的钱。”
(3)行为表现。谭老师软磨硬泡,跟严老师商量决定暂时先不处罚晓娟同学,并且特意宽慰晓娟不要有心理压力,老师暂时不会把这件事情在班上公开,只希望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改正过来,老师到时还会表扬她呢。谭老师还刻意请求严老师继续叫晓娟同学帮她拿钱包。
3、谭老师过度宽容的种种危害。
(1)害老师。严老师是直接受害者,案例中谭老师没有提及学生还钱、道歉,对严老师是一种伤害。
(2)害学生。在谭老师的眼里,晓娟这孩子一直比较文静、听话,而且胆子也比较小,但为什么晓娟会发展到家长骂也骂了、训也训了、打也打了,还是屡教不改?东窗事发后,晓娟知道老师已有防备,面对三位老师的多次诱惑,她不敢再偷老师的钱,只好去偷家长的钱。谭老师的过度宽容,降低了对晓娟的基本要求,混淆了她的道德观念以及是非判断,无法让其在错误的挫折中形成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她才会理直气壮地告诉谭老师,拿她自己家的钱不是偷。
(3)害自己。对于这种结果,谭老师实在无法接受,当看到对面严老师那异样的眼光与满脸的不屑时,谭老师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让自己钻进去,为了教师自身的面子问题,加上对晓娟爸爸粗暴性格的了解,谭老师不敢把晓娟之前在学校的情况告诉她爸爸。好心没好报,谭老师终于意识到:只有教师拥有一颗完整健康的心,才能打造出孩子美丽善良的心灵世界。
三 超越案例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宽容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对教师来说,宽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
烈。可宽容也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如果是学生无意的错误,不是品质的恶劣是应该宽容的;但如果是品质的恶劣,而且还有恶化的发展趋势则应及时予以纠正。正如英国思想家洛克曾说过的,宽容是有限度的,超过了某个限度,宽容即为不明智和非正义行为。可惜,谭老师过度宽容致使学生变本加厉、是非不清、越陷越深。小孩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爱孩子,除了宽容,还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勇于改正错误,有担当的人。只有宽严有度,既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宽严有度,做到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能让他主动承担责任,这才是智慧的爱学生,也只有智慧的爱,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篇:班级管理要“爱”“严”有度
班级管理要“爱”“严”有度
目前,现行普通中学的班级配置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些分层次的现象。那么,面对“平行班”与“重点班”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与管理呢?“重点班”往往能点拨成功,而“平行班”..
则往往需要雕着才能成功的。因此,对于平行班的班主任的要求更加高,学校的德育评价也......应该有所区别,“点拨”与“雕着”显然不是一回事。....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平行班的班主任工作呢?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班主任应怎样把握“爱”
首先,要正确把握概念。“爱”他是一种情感。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伦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其次,“爱”应该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再次,“爱”要有度。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大至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专制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溺爱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
3、大班主任主义。就是班主任的意志决定一切。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
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嫌贫爱富”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德育的歧视也是一种腐败。
二、班主任应该怎样把握“严”
“严师出高徒”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作得不好会事与愿违。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有度。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的基本内容就是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同时,“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不顾客观情况,乱语批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千万不可,随心所欲,情绪化德育。
三、正确处理爱与严的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爱就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表面融洽,就像普通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嘻嘻笑笑,伤失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管理的制度就难以执行,面对集体活动就会一盘散沙,工作不得要领。
“教不严,师之惰”。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与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做人成功做事业才容易成功。在以后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去体味中学时代的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实践来证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爱
苏联教育家马莲柯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认为他的这句话概括了严与爱的关系,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是“严”,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爱”。在班级管理中,既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又容不得学生的缺点,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违规学生的处理要讲究方式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努力做到提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触及其灵魂不
能照搬制度生硬处罚。面对错误的行为,教师要由一味的“堵”改为诚挚的“导”。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进行心平气和的对话,允许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体会到班主任是尊重他们,爱护他们的,道理讲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苏堆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是啊,一味严厉斥责,往往会使犯错误学生走上对立面,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所以让我们给他们多一丝微笑少一分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指责吧。
严格要求也不是班主任独揽大权,搞一言堂。当代的学生,渴望表现,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因此,班主任要肯于放手,敢于给他们更多自主权,因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应该民主地参 与到日常管理上来。如自习课的纪律、卫生的检查与保持、文体活动的开展等,都应交给学生自行管理。班主任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爱,才能有效地实施我们的教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是否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否有着积极向上、健康的的学习氛围,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学生毕竟还未成年,来校学习接受教育,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譬如,有一次以两位值周班长为首的六位学生逃课到操场打篮球。知情后,我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为了让这几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我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且效果很好。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的例子,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我刚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
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在一次自习课上,我发现逃课的学生中有班级的两位班长,我不敢轻易处理。假如因为有两位班长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这两位班长会认为犯了错误就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上文中逃课的还有四名学生,他们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作了检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的后进生的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4、爱要适当。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出教育的力量。”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一天,我刚走近教室,班长吴东亮就站起来抱起一个大大的礼品盒神气的说:“老师这是我送您的节日礼物,”,而其他同学则将厚厚的一沓“节日礼物”——亲手制作的卡片,送到我面前,并且收到了10几个学生的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我心里喜忧参半,于是,我拿着大家送给我的礼物,诚恳的对大家说:“老师真的很高兴收到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大家。不过你们猜猜这两种礼物,老师喜欢哪种礼物呢?”“吴东亮的”。一个声音从学生们中间传出来。“那为什么呢?”“因为很贵”“因为很漂亮”„„学生们猜测着。吴东亮一脸的自豪,等待我的夸奖。我却摇了摇头说:“你们猜错了,我最喜欢这些画,但我要感谢吴东亮对老师的祝贺。你们制作的贺卡虽然没花钱,但是那代表你们一片心意,吴东亮的礼物虽然贵重,但那是花爸爸、妈妈的钱买来的,所以老师不会喜欢。”我走到吴东亮面前,说:“谢谢你,但你的礼物老师不能收,请你带回去,老师想收一件你自己送的礼物,就是你自己制作的贺卡,你愿意吗?”吴东亮看着我笑了,大声说:“我愿意!”第二天早晨我就收到了吴东亮的那份迟到的“节日礼物”。我经历的这件事,都是在工作时无意中遇到的,故事发生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但是我巧妙地运用了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受到了教育,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狐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
第三篇:传统文化德育优秀课例 《容有度 言有章》
3、容有度 言有章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使用问候语,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
2、通过学习,能够在生活中优雅的谈吐、认真聆听、在与人交谈时,注意文明用语。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使用问候语,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
2、通过学习,能够在生活中优雅的谈吐、认真聆听、在与人交谈时,注意文明用语。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故事导入
《戴晞被免》的故事
1、你悟出什么道理了吗?
2、师总结:同学们,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文明用语不可少,我们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 正确的使用文明用语,有助于我们人际交往。尤其是对我们学生来说,如果经常使用文明用 语,那么人人都喜欢我们,赞美我们。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言谈礼仪。
活动二:举止礼仪
1.礼貌用语:礼貌用语分为问候语、致谢语、致歉语、迎送语、2、谈吐礼仪:谈吐是指说话时的言辞和举止。优雅而闻名的谈吐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 德水平和 科学文化素质。动作要领是谈话的姿态要端正,要保持合理的谈话距 离,注意谈话 的态度,选择谈话的 主题和内容,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 场 合,把握好谈话的分寸。
3.聆听礼仪:在与人的交谈过程中,聆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的聆听对方的谈话 时尊重对方的表现。动作要领:注重自己的姿态,聆听对方谈话时要全神贯注,有耐心。聆 听对方谈话时要主动积 极,过程中要积极反馈,不要随意 插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作业:日常生活中,做到容有度,言有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礼仪课,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帮助,也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能按照今天学到的礼仪规范自己。
第四篇:严爱有度——中职后进生转化案例剖析
严爱有度——中职后进生转化案例剖析
后进生难管,中职学校的后进生更难管,由于他们的年龄在16~19岁,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转型期,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容易逆反;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思想行为自控能力差等等。如何帮助、管理、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严爱有度。
[案例描述]:
10学年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学生来得比较集中,我接替10春机电班的班主任,自然很忙。突然,一位头发很长的学生来到我面前,他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害羞,而是很老练的样子要求我开缴费单。我上下打量了他,他独自一人,手里拿着学费。我对他亲切地说:“你是我班的学生吧,叫什么名字?”他马上在我的学生名册上点了一下,叫何某。我说:“请你把学费暂时给我保管,到街上把头发剪短合格后再来报名。”他说:“老师,你相信我,我先报名,报完名之后马上出去剪。”我没有同意,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要求他在信封上面写好姓名,清点好学费装进去,并要求他留下家长手机号码。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他回来了,但是头发根本没有剪……。
[分析和处理]:
问题学生每一个做教师的肯定都碰到过,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怕学生淘气、不听话、不守纪律。问题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双重性,作为教育者,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不作简单的指责与否定,又要千方百计消除其消极因素。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恰当处理,就可以兴利抑弊,使其从消极转化为积极。
上述案例中,虽然我事先已从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班级的状况和包括这位学生在内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底细,后来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那天天气有些热,我主动给他倒了杯水,顺便向他询问了班级的一些情况,同时向他拉起家常,他也说起他过去的点滴,了解到他跟原来班主任关系很僵,后来多次违反纪律,被学校留校察看,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有记录,尝试去打工受不了那苦,还是觉得读书好。感觉他很想珍惜这次读书机会,而且主动要求当班干部,因为去年他想当一直没有成功。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也很快满足了我的要求。这就是与何某的第一天交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反思和感悟]:
后进生给班主任带来很多麻烦,中职班主任在对待后进生的方法上,绝不能为了自己工作方便不断积累罪证,想方设法把他赶出学校。反思我们中职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过来很多年记得班主任的大多是以前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感激,因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老师给他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学会了做人,找到了工作。在对中职后进生的管理上,我们要做到严中有爱,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爱,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好严与爱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走近后进生,严字当先,爱隐其中
教育家马卡边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的“后进”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各种不良习惯和不良习气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能指望他在短时期内能改过,教师对此有耐心。后进生不是一开始就后进了,总有
其形成原因和过程。走进他们,和蔼地与他们谈心,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看不起他,而是想帮助他逐步转化,给他以机会。而后进生好多都受过学校处分,对学校的纪律管理规定都比较熟悉,只要严格遵守纪律,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一开始就盲目地宽容他,他一定觉得老师很好骗,严格把关,从开头抓起对以后管理更加有利。
二、信任后进生,严中有理,爱融其中
严中有理,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单纯的说教既枯燥乏味,学生又不愿意接受,这就需要班主任转变教育方式方法,严得要有艺术性、科学性。班主任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把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协商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同时体现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并不是表面的严厉,而是合情合理。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同样应关爱他们,思想上不歧视,情感上不厌恶,行动上多接近,语言上不刺激,让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从而使他发生转变。好多后进生捣乱不是品质问题,有些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让有问题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感觉老师还是看中他,与其他同学一起劳动,增进交流,感觉很平等,很有他的正确角色定位,这已经是一个新的开始,要好好表现。给予这些学生第一次“温暖”,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感,成就感,或许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的表扬。我们职校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后直接面向社会,需要在毕业时已经是可用的成品,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做好准备,还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感受到严中有理,不是为别人做那些,而是自己一直责任心的培养,把爱融入行动指导之中,有进步就鼓励,没达标就再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
三、宽容后进生,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的理智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感情一冲动就不顾一切,忘记已经形成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班主任工作要严而有方,爱而有法。俗话说:“治人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严之有方,爱而有法:体现了对班级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要讲清道理,处理事情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进生往往大问题不犯,小问题不断,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出问题后他怎样认识和改正,把小错误放大了处理,他们逆反心理会更强。了解他的心理,分析他可能的行为反应,找到他在乎的东西,多表扬他的进步,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只要再用心一些就可以做到,这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老师对后进生出现一些问题不应该感到意外,适当地宽容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了解他的真正出发点,是否是故意行为,严格要求但没有逼迫的成分,不是仅仅思想教育,仅仅写写检讨,不能只看表面,而落实在行为的转变与思想的提升上。与家长交流也是多发现优点,有进步就表扬,老师和家长一样,对学生严而有方,强行要求他不会执行,而相信他可以做到他会在乎,回去克服困难努力尝试。爱在行动中,在默默地关怀中,把指导具体化,有可操作性他就会去努力。
四、感化后进生,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严格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现实的,即有尺度。严格必须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智能、身心及审美情趣的发展,而不能压抑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传统型的教育更注重约束、惩处、管教,而现代的教育更注重宽容、激励、沟通。严格应是处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关心,严格应让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并经
过努力能做到的,而不是对教师的盲从。后进生一般都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但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让后进生相信可以改正缺点,逐渐感化他们,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让他知道违反纪律对大家都危害,明确底线,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都是自由的。没有说他是老油条,犯错误是正常的,是大家可以默认的,绝对不能放纵后进生的错误行为,否则会带动更多的学生犯错误。
五、督促后进生,严而垂范,爱不失衡
后进生一般都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但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反复,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显然,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利于转化工作的进行,而要减少反复的次数就应该培养后进生坚定的意志,努力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由于后进生本身的意志力薄弱,自然就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严爱相济是教育的辨证法,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严格要求为后进生的成功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爱而不失平衡,就是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襟。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总之对中职后进生要严爱有度,刚柔并济,使严与爱和谐统一,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正确面对复杂而反复的后进生管理、转化工作,了解、信任、感化、宽容、督促他们,以必要的严格要求,灵活地表达关爱,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落实转化措施,最后唤起后进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最终完成转化目标。
第五篇:严慈有度的爱: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后进生转化
严慈有度的爱:后进生转化的基础
文/赵岩
大家经常会说:“表扬的魅力远远大于批评。”每次开会都会强调要做好学困生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多给他们一些关爱。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十个手指头不一样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班主任最感头痛的事情,当然我班也不例外。
在最初的教育教学中,可能有些事情做得不尽如人意,在后来的反思中,慢慢学会接纳和容忍。如果我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失去耐心的话,也会给其他同学作出负面的表率,让其他同学学会嘲笑他人的本事。其实这时就很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教人做人”入手,对他关心教育,给他讲道理,并恰当地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提高他的个体素质,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无论如何,给落后的学生定性只会打击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久而久之产生“我不如人”的思想。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双眼睛忽闪忽闪的,总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上课最爱的就是趴在桌子下面搞小动作,常常会转移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下课啦,在教室打打闹闹,不亦乐乎,真伤脑筋啊!作业吧是天天欠,而且总是谎话连篇。面对这样的学生真是让人头痛不已。他爸爸妈妈也对他束手无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怎么办?我开始在他身上发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优点,只要发现一点点,就大力表扬,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当他有所进步时,不忘在全班表扬他。由于我没有放松对他的学习要求,渐渐地,他在上课时也会听一些课了,回答问题积极啦,有了不小的进步!我明显感觉他上课时自我约束了,尽管不时还是会开小差,但是只要我把目光投向他,他就会收敛很多,他感觉这是老师和他之间地一种默契,老师是在为他好。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一时地压制学生,“罚”可能有用,但是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花心思的,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后进生”,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基础。
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从动摇中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教育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我倾注爱心时,我也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和可爱之处,似乎也看到了他们那一刻浮现在脸上的快乐面容。
总之,善待后进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在课堂上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在课后要有意识的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缩短师生距离,得到他们信赖,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心他,其实这样地孩子更需要鼓励和关心,如果周围人能给他一种期许地眼光,给他信心,那么他一定会自我要求更严格。学会爱孩子,充分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体会着爱,那么爱就会四溢,弥漫四周,弥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