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的故事(含5篇)

时间:2019-05-14 23:0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窦桂梅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窦桂梅的故事》。

第一篇:窦桂梅的故事

窦桂梅的故事

窦桂梅,吉林省蛟河县人。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名师,绝对的名师。

但是名师成长的历程你知道吗?

窦桂梅原是吉林省某小学的一名普通的非教学老师。因为一名老师生病,她被临时安排去教课。教了两个月后,那位老师康复回来上课了。她又去忙后勤工作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教学。

后来,学校里有一名参加全省公开课的名额,结果谁也不愿意上。因为,每位老师都知道,准备这节课,意味着整个人可能要掉层皮,掉十斤肉,但换来的并不一定是大红花。校长让谁去谁也不去,还拿出种种理由来推脱。窦老师找到了校长,准备试一试。校长还很不放心。在窦老师的再三要求下,校长决定放手一搏。

对于一名仅几个月的教学经验的新手。窦老师开始了她艰难的腾飞之路。她求着所有的语文老师听她的课。而且对每位老师给出的建议都认真的听取,积极的修改。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心血付出,克服了孩子小等种种苦难。窦老师在公开课上一炮走红。

在后来的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由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成绩突出被清华大学聘为校长。

你知道清华附小附近的一套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的房子值多少钱吗?大约730万人民币。我没有打错,就是730万人民币。

从这你就可以看出清华附小怎么样了。

窦老师的成长经历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启发。启发我们去思考,去审视,去反思。

第二篇:窦桂梅 总结

视频选择60多分钟的那个从9分40秒开始播放,主要是介绍的“三个超越”(如果时间上不允许可以把视频只放一段)

开始播放视频时请加上这样一句话“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使自己和孩子们超越自我、超越自身体能上的、精神上的、智慧上的极限而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历程”

生平简介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

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二十八字”心得

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

窦桂梅的教育感言(10点)

1.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2.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我听到时光的钟声,告诉我已经长大了„„”这是和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唱的歌。那钟声是在告诉学生告别童年,长大成为少年、青年。虽然从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志的关怀,专家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却不是唯一性。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生命涂上更浓重的底色。如果教师仅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们只能说这个老师是机器,他只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这个“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没有超越的痕迹。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理念与精神食粮传播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元素。做到这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前言不搭后语,给人课堂散乱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乱的而不是发散的,这都是缘于教师没有挖掘教材而随意“超越”教材所导致。

2、超越教师:

教师首先要有超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称职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有更多教师接触不到的世界,所以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导致学生只会思考一个问题,完全没有了质疑能力。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甚至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课堂生成的“讨论”,也就是说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超越课堂:

窦桂梅老师现在对语文教学最好的总结就是:用语文教人。就是教师需要更好地立足课堂,把握教材。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的。

在谈到窦桂梅老师取得这样的成绩的感受时候,窦老师这样总结: 1.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选择自己学习的对象。不断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甚至模仿自己敬佩的老教师,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但是也学习身边任何一个老师身上自己所不具备的财富。

2.向书本学习,向经典学习。

今天做教师如果不读书或者不爱读书,他不会教他的学生读书。这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3.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

实践中总结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反思中求发展。向身边的学生学习,上面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且他们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老师快,所以我们也需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最后,对所有的语文老师窦桂梅老师有以下几句感言:在今天英语不断充实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忘记语文,语文是我们的母亲,更是我们的母语,它有博大的力量与柔美的情愫在抚慰着我们,请老师教好学生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

何以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挤,占,抢。这三条可以说充分保证了我每天能花时间“独处”的习惯。作为教学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所以要求人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有先要自律。

当然,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很难。在中国,职位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位低一些,往往被上级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服从。这里就有一个“他用”和“自用”的问题。就看当事人的“你”怎么把握。所以,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管理者的工作要有效,管理者不能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甚至还要超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没有光环与虚荣,他必须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变化的教育环境下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这样的管理着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是业务干部不同于专门管理人员的重要地方。

因此,学校每一个教学干部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让自己的必要成果对老师有所引领。比如笔者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当然,也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本人的课堂教学在当全国很有影响,其文章经验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国家级,地方级教育期刊中。教育部为此出书,该实践的课例、论文经验以及出版的几本专著成果已在全国产生推动作用。2006年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特别是2006年9月 26日,我校代表海淀中心学区,向全海淀区作了“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改革汇报。这次汇报会反响很大,得到了区教委领导、区教研室领导、各中心学区的校长、北京及省外部分参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在这少数主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为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此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作为教学管理的我,清醒的认识到不应是简单复制程序和印入信息,而应是主动解释信息、承担责任——主动上课,多次现场讲课,并把这一过程当作单价剖析的案例。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大家共享。等等,这些做法也是基于我的“长处”,课上得好,文章写得相对好的缘故。被管理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管理就超越了目力所及的表面,建构多重的意义。教学的管理真的成了被管理者主动建构管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是靠教学管理者真正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挖掘被管理者的才华,组织被管理者的才华。而这“被”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就成了管理的艺术。一句话: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作为管理者,我们常被问及“你们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是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良好”如何实现?换言之,如何施行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实践能力,有思考高度——更重要的能够清晰判断眼前的教育现象何去何从,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比如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引领着我们昂扬前进。作为学校的个体如何落实和保证相应的决策?惟一重要的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引领专业发展,校本研究带动教学管理,促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而这,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对语文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见解

小语教学要为学生打下两个底子

我们提倡的主题教学要努力给学生打下两个底子:学习的底子,精神的底子。这两个底子怎么打?形象地说,就是给孩子们两个园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田园生产农作物,玉米、水稻,萝卜、白菜,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字、词、句、段、篇。但一个人只是吃饱了还不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享受。就是说,学习语文的过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园”——文学的审美享受洋溢其中,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方能显现出来。可见,我们语文学习的家园,光有田园不够,还得有花园。

为了打好这两个底子,耕耘好这两座园地,围绕主题教学,一方面深耕课堂,用一节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表达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为保障儿童语文学习的质量,我又提出了语文“三个一”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并细化到每一个年段,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堂课中。这“三个一”中的“好”是一种文学表达,体现为工具与人文合为一体。是“主题”的具体化。

以这样的课堂,落实这样系统的知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学科知识。学生在获得语文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得有文学、文化的熏陶,民族情感的积淀,这样语文学科知识才真正成为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一生有用的知识。小学语文要让孩子获得这些“知识”,才能既理解这个世界,又欣赏这个世界。现在小语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是什么?

最核心的还是学科知识问题。目前,各种教育类报纸杂志上充斥的文章,大多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经验,很少有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麻木地、毫无辨析地接收了教科书知识,然后转手卖给学生。可以说,当前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更严重的是,现在还存在一种“去知识化”的倾向。教师需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准,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学科知识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学科知识不够,谈什么教学方法都白搭。要把教学当作一门专业,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其中的前者是前提。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些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融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的新思考

面对儿童越来越少的语文学习空间,我们需要找到帮助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提高语文素养,深化情感和涵养智慧的教学方式。以我个人的追求,如何从新课程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从整体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最近几年重点思考的问题。主题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主题教学是我立足于课堂所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我读了统整课程理论,借鉴了比较文学中母题研究的方法,意在通过抓“主题”的方式,让语文教学的各项教学内容:人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紧紧地统一在“主题”中。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从教材中寻找和挖掘出的,具有巨大的概括性和丰富的延展性的文章表达的核心语词。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牵主题的一发,动知识体系的全身,以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成长为目标,形成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吸收与保留,又是结合今天语文教育现状的创新与改革。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这些年被引用得很多。你如何看待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三个超越”中提出的超越教材,实际上就是觉得当时的教材需要改进。比如教材的政治性越强,离孩子就会越远,这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现在拿到教材,有些文章会让我们心潮起伏,回味无穷,这是一种进步。对于这些经典文本,我们必须尊重文本的规定性,老老实实读教材,回归细读经典文本,回归情感熏陶和积累。当然,文本细读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渠道而已。学习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或引子,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行的。很多学校,学生一个学期就学一本语文书,这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在的教材,编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了。但骨子里还是太把教材当教材了,好像教材就是圣经,就是法律,语文学习就是学教材,教师上课只是教教材,考试则只是考教材中的知识,这是不对的。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第三篇:窦桂梅讲话稿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容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演 讲 稿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

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

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

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篇二:窦桂梅开学典礼讲话

亲爱的同学老师家长们!

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们大家来到优美典雅的清华附小,开启新学期的旅程!来,让我们击鼓鸣志!“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那么,选择了清华附小,究竟选择了一份什么责任?

首先,我想对同学们说——

选择了清华附小,就选择了做一名清华人的责任。

你们要永远牢记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你从哪个地方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今天踏进附小的大门,就意味着你从读小学开始就烙上了清华印记!

我们知道,清华大学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有很多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各行业精英,甚至奥运冠军都出自清华,原因是因为他们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有的是从清华附小走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就,是因为他们传承了清华人的责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高尚人生追求。你们是多么自豪!为了这一目标,学校特意为大家制作了“入学护照、起程护照、知行护照、修远护照、毕业护照”来记录你们六年的成长。下面,让高年级同学为一年级新同学佩戴身份认证和“入学护照”!

作为一名附小的学生,带上这份护照,必须记住我们的誓词:“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其次,我想对家长们说——

选择了清华附小,就选择了做一名清华学生家长的责任!身为校长,也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想,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出身,就一定要给他一所好的学校。你们选择了有着百年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清华大学的附属小学——这是多么自豪,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清华,我要提醒各位家长,你要认同清华的文化与精神,你要尊重信任清华附小书香立人的理念,让书香高贵人生,让书香高尚人生。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作掩护的无所作为。在教育孩子身上,要懂得您的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的孩子;他(她)呢,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你,不属于我,终究属于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因此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您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要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点成长,尤其在吃穿、荣誉、学习等方面坚决不能攀比,否则后患无穷!您要懂得,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你就是有再大的学问,哪怕是清华院士,再大的权利,哪怕是国家主席,再多的钱款,哪怕是比尔盖茨,都没有用。

请记住,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我们的孩子,而应该积极和清华附小一道,培养出咱的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抬头看天的情怀!

最后我想对附小老师们说——

选择了做清华附小的教师,就选择了更高的修炼的道场。人生就是要来修炼的,我们选择了这么高的修炼,是多么自豪!

大家知道,小学老师的教育是奠基工程,孩子成才后的鲜花掌声可能属于中学或大学教师。但,我们也懂得这份辛苦而又寂寞的工作同样是崇高的,我们是在未来的回忆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当下,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要无限相信教育的力量。如果我们教师都觉得教育是有限的,那我们的信仰就会打折,我们的信心就会减掉一半,教育就失去了她的魅力。

此刻,我想对一年级老师们说,你们接过了家长的嘱托,学校的寄托,就是接受了一份信任,一份承诺。面对家长,我想让大家做一个见证,郑重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交给班主任——拜托了!读到新一年级学生在心愿卡上写下的“理想”,读来倍感责任是沉甸甸的。亲爱的我的同仁,既然选择了做清华附小的教师,我们就必须带着全心的爱,把清华的责任化作使命感,和学生家长一道肩并肩、手挽手地心怀感恩、常怀愧疚,卓越攀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老师们、领导们: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 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 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 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 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篇四:窦桂梅开学典礼讲话

开学典礼讲话

校长 窦桂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语词是我们的视野,是我们的理念,也我们的思想。还记得2012的语词吗?对!是“微笑、感谢与赞美”。当我们已经把这句话化作了习惯,那么,2012年,我们的语词是什么?哪句话应该成为清华附小的名片呢?先请大家听我来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今年1月16日,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这份特别的荣誉,是教科部的老师们用教育的智慧和高度的责任感换来的。让我们用最美的微笑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教科部的老师们!同样赢得我们尊重的还有校办、德育部、教科部,数学、语文、音乐、英语、体育、科技电教等团队的老师们,今年的除夕、正月初

四、初

六、初

七、初

八、初

九、初十直到昨天,老师们相继来学校加班。他们或者制订学校教师手册、或者制订乐学手册、或者改编教材;离开学还有好几天时间,后勤、教辅组的老师们就把同学们用的教材和各种练习本送到你的书桌上,他们还给教室安装了一块有附小logo的钟表;还有,为了学校的安全,保安叔叔们寒假一天也没休息,也没有回家过春节;保洁阿姨们也早早地把走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是什么让附小教师们和职工们无私奉献着?是一份做教师的责任!一份职业的责任!

第二个故事——

今年二月,我校五、六年级的同学践行做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清华少年的誓言,前往美国游学半个月。在那里,他们和美国的同学们一起听课、学习;住进美国家庭,和临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在美国的学校、家庭,还是公众场所,他们都体现了清华少年应有的微笑感谢、协商互让、自强自立、落落大方的精神风貌,正是这种作为中国人,作为清华人的责任感,令国际友人对他们的刮目相看!

第三个故事——

今年1月,学校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和退休老教师写了慰问信。在印刷时,发现红色纸张数量不够。正当大家着急的时候,李俊杰同学建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打印,这样既解决了红纸不够的问题,也让每一封信的颜色不同,这样五颜六色的,更好看!同是今年一月,李丽莲同学,发现学校门口翻译的校名中有一个字母反了,她马上告诉了老师。学校赶紧前去修改,避免了错误。

瞧,正是附小有这样的同学,把学校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这不是责任又是什么呢?故事讲到这里,我想,你们一定猜出今年我们学校的关键词了吧?(学生大声答:责任!)对,是责任,是我们常说的“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古人告诫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要告诉同学们,“学校荣誉,我的责任”!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新学期,在课堂内,学校将全面推行小组化合作学习;在活动方面,将开展“七彩德育主题活动”。我相信你们会担当起不同角色的职责,也会懂得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句话,正如《纲领》中说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

我的故事中提到了同学、老师,你们肯定发现,今天的内容中还缺少一个角色:家长!最后一个故事:

今年2月11日下午,一年1班,一年7班,三年1班,三年6班的家长来到学校,他们主动地来学校,帮助班主任打扫、布置教室。更有六年四班张千恰同学的爸爸——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处处长张毅老师,当学校的少年民族吹打乐团赴意大利演出时,他四处化缘,为近60名同学购置统一的上品演出服装,让我们的孩子在异邦国土的演出大放异彩、赢得了欧洲观众和华侨们的高度评价,并在中央电视台报道。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作为一个家长,一位清华人的素养,我们请他在百忙中前来和老师、同学们聊聊他对责任的理解,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聆听张叔叔的讲话!(张毅老师上台发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就让我们抓住每一个早晨,抓住每一分钟。让我们全体教师与同学们手挽手,心连心,践行“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实现我们附小《纲领》中提出的“努力将清华附小塑造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一所让人难忘的温暖的学校,一所值得信任的品牌学校,一所受人尊敬的卓越学校。”篇五: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老师不能不看)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新作文》杂志社精彩演讲(精华)[ 作者:窦桂梅 谢百云整理 转贴自:浙江临海白水洋小学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6-8-16 文章录入:杨贞萍 ]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

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

第四篇:窦桂梅观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古诗教学课有感

寒假期间,赵校长给我们留了一份作业,观看窦桂梅教学视频并写观后感。对于窦桂梅我是一无所知。很好奇校长为什么让我们去看她的教学视频,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去搜索关于她的信息。不看视频光看她的资料就已经让我佩服不已了。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校长的用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却不尽人意。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这样的课堂让我很困惑。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

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在讲到诗的意境时,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

她对古诗文的教学自始自终都是带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诗。她先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读出韵味,在拍手、跺足间感受诗词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玩玩读读中,轻松地理解诗词。然后,让学生每讲到一个诗中画面,就带学生入文“品”字。每一步的引导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文化意味。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受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有灵魂深处的情感,都能得到升华,陶冶。

窦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最具有个性魅力的,她的课堂魅力来自于激情与智慧共舞,精神和思想齐飞。她的课堂带给我的是振奋与欢喜,是启迪与更多、更深、更新的思考。

第五篇:窦桂梅观后感(范文)

在这学期新开的名师案例研究中,我发现老师好像特别推崇一位名师,那就是——窦桂梅。其实在刚开始接触时,我只是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而后便是她那独具一格的主题教学深深打动了我。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很苦恼,无从下手。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教学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在讲到诗的意境时,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

她对古诗文的教学自始自终都是带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诗。她先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读出韵味,在拍手、跺足间感受诗词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玩玩读读中,轻松地理解诗词。然后,让学生每讲到一个诗中画面,就带学生入文“品”字。每一步的引导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文化意味。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受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有灵魂深处的情感,都能得到升华,陶冶。

窦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最具有个性魅力的,她的课堂魅力来自于激情与智慧共舞,精神和思想齐飞。她的课堂带给我的是振奋与欢喜,是启迪与更多、更深、更新的思考。

2、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3、什么是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关系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的多重联系,以便整合;一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一求互相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道路上的不断追求,提出了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主题教学。

从最初的直觉型的课程构建开始,她对阅读教学的探寻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一开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由一篇带多篇,带着孩子们读美文,读名著,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她凭自己过人的聪明和感悟力构筑了一个阅读课程的可爱的雏形。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作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把它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尤其是她自己建构的主题教学模式,更是鲜明地体现了她对语文教育的理解。短短两年时间内,她先后构建并执教了《朋友》、《落叶》、《亲人》、《圆明园》、《秋天的怀念》等单元,初步构建了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活泼的母语课程学习方式。

在她的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我们看到的是打破了两节语文课折腾一篇小文章的定势——“听说读写”如何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等“技术性”操作都通过主题这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因此我们发现有很多新颖的开拓:

一是容量大、密度高、综合强。建设了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窦老师充分利用主题教学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本,在关注学生阅读“质”的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是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有效地充当了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无论是《朋友》中的“实话实说”、现场采访,还是在《亲人》中精彩地引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颁奖词”,还是在《圆明园》中巧妙地引导讨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都反映了她对生活、文化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是既建构课堂,也解构课堂。她的主题教学不仅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学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积极为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奠基,体现了母语教育的文化性。

窦桂梅老师虽然取得了成就,仍然执着追求激情与思想,超越自己,反省恒新。这就是她的教育境界吧。

借用窦老师的三句话“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青年教师需要有这样的信念。我想,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学习窦老师的事迹,为每位学生的生命奠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到时候我们也会和她一样,像秋天的庄稼,结出厚厚的果实。

下载窦桂梅的故事(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桂梅的故事(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窦桂梅感悟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转眼间,我的第一届学生马上要升入二年级了,不知不觉一年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没有感觉自己的变,却感觉学生逐渐懂事爱学习,回过头来慎思自己工作后的......

    窦桂梅介绍

    一、窦桂梅的教育主题 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老师

    2013年3月22日,我和李娜老师赴长沙参加了《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

    窦桂梅推荐书目

    窦桂梅给孩子们列的书单 1-2年级: 必读: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2、逃家小兔3、我爱我爸爸(绘本)4、红鞋子5、爷爷一定有办法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7、格林童话选选读:1......

    窦桂梅 母爱

    “母爱”落脚在哪里 ——我为什么这样教《秋天的怀念》 窦桂梅 1997年,阅读《我与地坛》。 2002年来清华附小工作,方才知道史铁生竟是清华附属学校的校友,不觉亲近许多,将他的......

    窦桂梅 我爸爸

    窦桂梅《我爸爸》实录一、师:同学们四月初,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一起说:妇女节,**的节日。 今天我们偏不聊妈妈,我们聊聊爸爸,读,再读,连起来:我爸爸,读得好,中间有很好的停顿。 老师带来......

    窦桂梅推荐书目(精选)

    窦桂梅推荐书目 中年级和高年级 必读: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4、时代广场的蟋......

    窦桂梅推荐书目[精选合集]

    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阅读书目 5-6年级必读书目: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文轩(新版) 3、《小王子》[法] 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