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 言 大 师
语 言 大 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来品读奶奶说的“老话”的涵义,体会文中蕴含的朴素而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文中的“老话”,创设一个情境,理解“老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出示“大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4、板书(完整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是谁?她能否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
1、“我”爱睡懒觉,奶奶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2、“我”贪玩,吃完饭不洗碗,也不洗脸,奶奶告诫我:“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3、表弟不按时做作业,奶奶劝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随机出示PPT)
(1)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指名读
把俗语竖起来出示
(2)读法有什么感觉?对仗工整、押韵,俗语或谚语能阐明一个道理,但语言却直白。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三节:
下面我们就分组学习,到课文2、3、4节中去细细品品奶奶的老话。(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节,读读演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1、请第*小组同学来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神态。(随机点拨)
2、还有哪一组也对这小节感兴趣。
3、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奶奶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祖孙俩一来一去较量了几个回合?最后()?从辩不过可以看出奶奶的话很有说服力。学习第二节:
抓住奶奶的语言来朗读(轻轻地呼我)(边掀被子边唠叨)
1、指一小组表演。
2、评价
3、指名读
学习第四节:
1、从表弟的满不在乎到笑了,再到乖乖看出奶奶劝说的老话能让人信服。
学习第五节: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
大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并用波浪线划出来,出示这一段8句老话。
1、大声地读老话。
2、写一写。(发挥想像,创设情境,哪些情况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3、读一读、评价。
师: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好段来。要知道,语言来之于生活,平时要注意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4、奶奶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吗?
各抒已见,可以说出理由来,奶奶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书上带了双引号
师:奶奶说的老话又称俗话或谚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口头语汇,(可不是奶奶创造的)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五、拓展性积累运用
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老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小结:无论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词,还是名篇名著中的书面雅言,它们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沃土。希望你们牢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读、常记、常说、常练就一定能使语言之树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之中永远青翠。也许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语言大师就在你们中间。
六、作业
回家向爷爷、奶奶搜集一些老话。
金清小学王玲飞
第二篇:大师的语言风采
真的勇士----独臂英雄丁晓兵 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感动印象
这个以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漫延!
颁奖辞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大医有魂----好军医华益慰
“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感动印象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善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颁奖辞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大医有魂。上下求索----气象学家叶笃正
“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感动印象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颁奖辞
定力与信念,让他上下求索,天问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学。百姓平安----排爆专家王百姓
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臵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感动印象
十年时间15000颗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有一次遭遇炸弹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颁奖辞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心在东方----著名学者季羡林
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感动印象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辞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工人有为----蓝领专家孔祥瑞
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感动印象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效益这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
颁奖辞
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阳光少年----黄舸
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感动印象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颁奖辞
生命倒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
年。
光荣一生----慈善家霍英东
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感动印象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能兼济天下!
颁奖辞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温暖世道----爱心大姐林秀贞
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感动印象
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颁奖辞
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三十年的热心,立温暖世道。大爱无声----青岛爱心群体微尘
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感动印象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微尘、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颁奖辞
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
《感动中国2006》颁奖盛典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历史的丰碑----长征 2006年,全民族的红色记忆被再次唤起!1934年10月,一支更古有的军队走出罗峭山脉,涉过于都河,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长征。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走竟然走了13个月零2天,这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这样一支军队,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一二岁、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英勇献身,渡24条河流、走六百里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前进的代价是----生命!正是这支从三十万人开始到二万七千人结束的队伍,用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华民族走出了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了理想、超越一切艰难困苦,舍身赴义的红军精神!在地球上,有大自然天然分割出的一条条神秘的线条,也有人类用文明和智慧搭建出的一个个壮丽的景观。七十年前,在地球的东方中国的版图上,终于出现了这样一个更加优美而且可以展开无数遐想的线条,他不用炫耀最后的胜利,也不屑夸耀过程的艰难,只因为最后的完成也足以令世界、惊叹他的壮美。
长征----人类的传奇!
第三篇:语言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语言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了著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冬日的严寒,顶着狂风,冒着大雪,天天泡在图书馆去抄书。十八天后,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这样坚强的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语言大师的炼成就需要对目标执着的追求,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四篇:中国大师林语堂对学语言的心得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才能掌握个中窍门。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Have you got any money?)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You are telling me(我还得等你说)?也是一种口语.Not a chance(绝不会)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字got,forget,tell,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起来文雅好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林语堂先生(1895-1976),以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英语通著名,他一生共出版中文集三种,英文著作36种。他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学习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英文要诀:
一、学英文时须学全句,勿专念单字。学时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
二、学时不可以识字为足。识之必然兼用之。凡遇新字,必至少学得该字之一种正确用法。以后见有多种用法,便多记住。
三、识字不可强记。得其句中用法,自然容易记得。
四、读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记得。
五、“四到”中以口到为主要。英语便是英国话,如果不肯开口,如何学得说话?
六、口讲必须重叠练习,凡习一字一句必须反复习诵十数次至数十次,到口音纯熟为止。学外国语与学古文同一道理,须以背诵为入门捷径。每谋取一二句背诵之。日久必有大进。
七、口讲练习有二忌。(一)忌怕羞。学者在课堂上怕羞,则他处更无练习机会。(二)忌想分数。一想到分数,便怕说错,怕说错,便开口不得。最后的胜利者,还是不怕羞、不怕错、充分练习的学生。若得教员随时指正,自然可由多错而少错,由少错而纯正,由纯正而流利,甚至由流利而精通。此是先苦后甘之法。
八、读节要精。读音拼写,皆须注意。马马虎虎,糊涂了事,不但英文学不好,任何学问也学不好。许国璋*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胡壮麟*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 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 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
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阅读时对那些不影响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词,多查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规律,学英语也一样,因此,看一两部浅易的语法
书何乐而不为?王佐良*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周珏良* 对于翻译的步骤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译出,不要少掉什么东西,不避免某些翻译腔。(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依原文风格(简练,沉郁,俏皮等)修改译文文字。这时会发现好多问题,往往是上下文呼应联系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3)。再对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没有。(4)。放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看。这时对原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阶段修改文字时曾因为原文还大都记得,觉得还顺当的许多地方,现在都通不过了,需要再修改文字。这时往往要加些字或减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经过这一次修改,一般说译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我国古时儿童入私塾读书,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要读〈〈千家诗〉〉或〈〈唐诗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我们读点英诗,目的与此类似。何其莘*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胡文仲*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丁往道*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
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梅仁毅*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
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胡文仲*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
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丁往道*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梅仁毅*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不要小
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危东亚* 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吕叔湘先生说过,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这个提法相当尖锐,意思是告诫中国学生,要分清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要把二者混同起来。林语堂先生也一再强调过英文的表现法,并饶有风趣的说,在英文里只有“花闻香”,没有“花香”。*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的客观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学习的人在主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觉注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结果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质量不高,或可说毛病不少。* 大家都说要学“地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来,地道英语并不是什么玄远的东西,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英语里就有,在许多课文里就有,在不少录音里就有,就等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然而,要发现和学到地道英语,也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不是一下就做得到的。首先,要学会分辨什么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其中必然有许多难点和特点。这些难点和特点理应受到重视,但是说来奇怪,中国学生往往忽略过去,不予重视。*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正确指导可以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参考书籍。对广大自学英语的人来说,借助参考书籍尤其重要。参考书籍,如词典、语法书、用法书以及讲作文修辞的书,都会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应当注意什么。我们如果把从参考书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实践中去,常作英汉对比,日积月累,最终就不但能辨别出而且能掌握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高厚坤* 一般人查词典为了弄懂词的意义,而有些人却把字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据多位作者所述,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读者。他把重的拿不动的大辞典挨着字母逐条细读;他在漫长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别人认为“索然寡味”的英文字典,怡然自得的读了一个月;他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以约翰逊博士的《英文词典》伴随,深得其中的乐趣,自称趣味之深,有不足外人道者。我想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钻研一本英文词典,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长进。* 林语堂曾眷恋《简明牛津辞典》和《袖珍牛津辞典》,称之为“枕中秘”。他认为这两本词典对词的取舍是根据读者的需要,同时又把词当做活的材料,举出实例,十分有用。其实,随着辞典编撰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好的英文词典层出不穷,尤以供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用的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不断出现为最。例如《牛津高级现代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钱伯斯大众英语学习词典》、《柯林斯精选英语词典》等等---释义深入浅出(“朗文”释义所用词汇约2,000个),例证精当深度,语法简明扼要,辨析饶有情趣。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实用性已超出了林语堂的枕中秘。你不妨取其一二当作读物,读到不忍释卷。,甚至须臾不可离,那么语言也就学到手了。其中“柯林斯”最浅近,“牛津”、“朗文”有双解本。熊德倪* 学习英语(或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徒,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 不要忙于“对口”(学专业英语)。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甚至英语还没有入门想学好专业英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总喜欢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危东亚* 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吕叔湘先生说过,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这个提法相当尖锐,意思是告诫中国学生,要分清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要把二者混同起来。林语堂先生也一再强调过英文的表现法,并饶有风趣的说,在英文里只有“花闻香”,没有“花香”。*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的客观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学习的人在主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觉注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结果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质量不高,或可说毛病不少。* 大家都说要学“地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来,地道英语并不是什么玄远的东西,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英语里就有,在许多课文里就有,在不少录音里就有,就等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然而,要发现和学到地道英语,也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不是一下就做得到的。首先,要学会分辨什么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其中必然有许多难点和特点。这些难点和特点理应受到重视,但是说来奇怪,中国学生往往忽略过去,不予重视。*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正确指导可以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参考书籍。对广大自学英语的人来说,借助参考书籍尤其重要。参考书籍,如词典、语法书、用法书以及讲作文修辞的书,都会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应当注意什么。我们如果把从参考书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实践中去,常作英汉对比,日积月累,最终就不但能辨别出而且能掌握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高厚坤* 一般人查词典为了弄懂词的意义,而有些人却把字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据多位作者所述,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读者。他把重的拿不动的大辞典挨着字母逐条细读;他在漫长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别人认为“索然寡味”的英文字典,怡然自得的读了一个月;他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以约翰逊博士的《英文词典》伴随,深得其中的乐趣,自称趣味之深,有不足外人道者。我想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钻研一本英文词典,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长进。* 林语堂曾眷恋《简明牛津辞典》和《袖珍牛津辞典》,称之为“枕中秘”。他认为这两本词典对词的取舍是根据读者的需要,同时又把词当做活的材料,举出实例,十分有用。其实,随着辞典编撰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好的英文词典层出不穷,尤以供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用的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不断出现为最。例如《牛津高级现代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钱伯斯大众英语学习词典》、《柯林斯精选英语词典》等等---释义深入浅出(“朗文”释义所用词汇约2,000个),例证精当深度,语法简明扼要,辨析饶有情趣。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实用性已超出了林语堂的枕中秘。你不妨取其一二当作读物,读到不忍释卷。,甚至须臾不可离,那么语言也就学到手了。其中“柯林斯”最浅近,“牛津”、“朗文”有双解本。熊德倪* 学习英语(或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徒,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 不要忙于“对口”(学专业英语)。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甚至英语还没有入门想学好专业英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总喜欢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
第五篇:语言大师揭秘:学外语的十条经验
语言大师揭秘:学外语的十条经验
2004年08月17日09:40:11 网易教育
谈到外语学习,匈牙利有一位叫卡莫·洛姆布的人说:“我大致用了25年的时间学习了 16种语言,10种达到能说的程度,另外6种达到能翻译专业书刊、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的程度。”
“我把自己漫游外语天地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十条: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子里。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9、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为重要的是,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10、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来源:英语麦当劳
本文相关网易社区的论坛: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