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德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
明德小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兰兆英
首先非常感谢苏晓老师和贺进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两节精
彩的数学课,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此我代表我们所有的老师对这两位主讲老师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苏晓老师和贺进老师的情况介绍。。。所以这两节课是两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纵观这两节课的总感受就是自主、高效、和谐。
苏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情趣;再
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加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再让学生自主尝试,强化认识;到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到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的读法和写法;最后课堂小结,点名目标。整个过程完整结构清晰,步步为营,稳打稳扎,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展示、小结、应用等方法获取数学知识,教师放手与学生,让其在自主中获取知识。同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这两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效果就是轻松愉快。其原因就是这两节课同时具有下面几个共同的特性。
1、教材的分析具有准确性。《乘法的意义》是新教材二年
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是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二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把握到位,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把握准确。
2、三维目标的落实具有灵活性。根据对教材精准的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苏老师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用课件呈现游乐园的情景图,让学生在最熟悉最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抽象思维形象化。贺老师却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提出数学猜想将单一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3.情境的设置具有趣味性。苏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做游戏、观看书中的生活情景图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4.学生的展示具有独特性。贺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作为一个老师课堂上要具有语
言的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
6.教师的点拨具有精确性。贺老师的教学中学生在汇报展示验证过程时,教师就迅速告诉学生。。。
7.教师的引导具有准确性。苏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
师都能够做到根据情境图、图片等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知识,明确乘法的意义,体现数学的美。贺老师也同样如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想去验证去运用知识。
8.师生的配合具有和谐性。几乎是在所有的课堂教学当
中都明显存在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非常的和谐,气氛非常的好。
总之,这两位教师的课是两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但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一次研讨活动,我们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要想雪过无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几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在这里探讨和交流,以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就是关注细节问题,2、就是课堂教学的“度”的问题,包括知识内容的难易度、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度等问题。
总之,这两位老师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具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让人羡慕帅哥美女。课更如其人非常的完美!不到或者说错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我们再一次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今天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收益非浅。首先,我想谈的是对三位老师课的共同感受,我用“常态”、“扎实”、“巧妙”这三个词来展开。
常态,是因为这三堂课与我们每天上的数学课一样,朴素实在,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课堂活动的展开、课件的利用,都是我们平常上课时可以办到的。
扎实,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的目标,这三堂课都很好地达成了这个目标,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每一个问题都是扎扎实实解决。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堂常规的落实,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巧妙,是指这三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数学问题设置到位深入,数学材料的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三位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更是“驾轻就巧”。如叶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用3张卡片与4张卡片以整数的形式和小数的形式进行大小比较来导入课题,用翻卡片比大小而逐步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2.48、2.43这两个小数为素材变换题目进行比较方法的练习,设计新颖,一题妙用。
现在重点对林老师的《24时计时法》进行评析:
在林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再退缩,而是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辩论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维;不再从众,有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数学课不是知识的灌输与模仿练习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成了“精彩”的主体。
林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造“精彩”。课堂的“精彩”是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林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民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才会有这样的创造。如:让学生来定这节课的研究内容,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找准起点,让学生能够创造“精彩”。林老师不断寻找顺应学生思维而又高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课始,以猜电视节目为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来探究的,课中,林老师还用一条直线把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界点,也为认识钟面的分界点奠定基础。
(3)激发情趣,让学生乐于创造“精彩”。林老师上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情趣,如:给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取名字、当回小小推普员等,整堂课都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生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开放教学,让学生易于创造“精彩”。林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注意避免教师的权威者的角色影响,设计的问题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如: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应该怎样转化等等,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教师的问题设置给学生的回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然也就容易迸发“精彩”
评课者:陈海红
第三篇:2014.4.21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我们再一次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本次“现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学点的精心组织和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学点的统筹安排,现在就彭、廖老师的片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彭、廖老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在座的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用三个词“常态”、“扎实”、“巧妙”谈谈感受
常态,是因为这几堂课与我们每天上的数学课一样,朴素实在,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课堂活动的展开、课件的利用,都是我们平常上课时可以办到的。
扎实,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的目标,这几堂课都很好地达成了这个目标,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每一个问题都是扎扎实实解决。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堂常规的落实,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巧妙,是指这几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数学问题设置到位深入,数学材料的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几位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更是“驾轻就巧”。如叶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用3张卡片与4张卡片以整数的形式和小数的形式进行大小比较来导入课题,用翻卡片比大小而逐步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2.48、2.43这两个小数为素材变换题目进行比较方法的练习,设计新颖,一题妙用。
现在就彭、廖老师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课堂激情高,教态亲切,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老练。)
主要呈现四点:
1、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引入教学,2、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3、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4、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小小的提议:
1、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3、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4、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彭、廖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片段教学研讨课,从这彭、廖老师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学点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又领悟了彭、廖老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我想,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教师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片段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第四篇:对外教研活动数学评课稿
在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对外教研活动上的数学评课稿
追求“开放的数学教学”
--从“三个理解”说起
刘东升
陪同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听七年级数学课《不等式》(左起:施俊进、刘东升、李庾南、顾亚男)
0 说在前面
虽然到平潮实验初中现场学习是第一次,但是这里有师兄陆志强校长、研究型教师徐小建兄,还有师兄海南中学施俊进校长,感觉像在家一样,很亲切。今天活动材料上的标题有“对外”两字,这让想起了“开放”。所以我的发言就引郑毓信教授“开放的数学教学”来开场。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然而开放需要放开,背后应该是基于章建跃教授说的“三个理解”。关于“三个理解”
章建跃教授指出的三个理解是: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
舒尔曼提出的pCK,本质上是我国教研传统中的三个话题,即“教什么”“教谁”“怎么教”。
在这个理解上开展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今天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追求。
刚刚有老师在评课时提及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也可以看成是对教学预设的更高追求。关于读书心得
我们都是李庾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大家目前都在认真研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我研读的心得是,自学是独立自学,议论是群体议论,引导是相机引导。
我理解,自学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议论要注重时机,京剧大师裘盛戎曾说过“拢神”,大意是“京剧演员在唱重要的大段唱之前,先要铺平垫稳,造成一种非唱不可的气氛,然后再开始唱,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这段唱上来。我们说的拢神就是这种意思。”(见《裘韵流芳》京剧演唱会开场录音)我想关于议论也要有这样的追求。引导妙在、难在相机,重在指向八方,我想,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也是这个意思。关于平衡艺术
刚才我的师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海南中学副校长施俊进老师说到“平衡”,并且从很多视角进行了阐释,很受益。比如施兄说今天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长课堂,提法很有创见,赏析也很到位。受施兄启发,我也想说两个平衡,在这意义上说,施兄帮助我打开了发言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吧!
3.1 多了些原题、陈题的简单呈现,少了些精心改编和自然生长
比如今天有个“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课堂中,崔老师注意了问题的变式,这很好,但是变式问题仅仅是原题拼凑起来,如果能将变式问题进一步改编和自然生长,效果应该会更好。而另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堂上,沈老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就做了自然生长和变式,预设得到位。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辨可以迁移到命题研究方向。
3.2 多了些抽象中的归纳概括,少了些形象(案例)中的观察、对话与思辨
追求“互慧共进”(李庾南 语)
数学追求抽象,训练抽象思想。但是帮助初中生理解抽象是困难的,因为抽象后往往要归纳和概括,而概括是很难的,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情境,再引导学生在这个形象、生动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概括,也许效果要好些。
这个角度的思辨,对于论文写作是有参考价值的。
东升 即兴发言稿整理发布
第五篇:小学教研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禹村实验学校“人人上好一节公开课”语
文组听评课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做到共同提高。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人人上好一节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在高校长和李主任的带领下,小学组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将听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师讲课情况分析
1、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初步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张心静老师执教《月球之谜》,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李丽华老师执教《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王莹老师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进行互动讨论,然后汇报展示。注意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所有的这
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种意识越来越明显,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能够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一些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写字,面对面和学生交谈。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又体现了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例如:代传美老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听取学生的汇报情况,同时给予规范的引导组织,小组汇报,师生互评,然后再改正不足,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在平等地切磋、研讨、交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但是往往又受着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另外老师在学生讨论难以深入的情况下,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3)、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基础的学习。
各学科课程标准始终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学科学习基础。这是我们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学习。例如丁春霞老师在重视英语口语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英语四会单词的掌握及句型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听话和说话训练,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4)、利用多媒体,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
英语老师王静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教师让学生熟渎单词,出示课件,游戏比赛等各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识记单词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存在的问题
自主学习-----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虽注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有的还体现得不够充分,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有的教师还被教案牵着走。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以学生的状况而制定和调整,挖掘教材不深。教师引导略显繁赘,是非问颇多,常规教态问题须重视,以戒之。
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材挖掘不深,紧紧抓住一词一句不放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忽略了学段目标的体现,更缺乏深度的练习,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
禹村实验学校
2013-5-28
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