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
论高考语文改革
北京市中高考语文改革大幕已然拉开,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而言是无比欣慰的。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汇总的名族精神和名族智慧已迫在眉睫。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就高考语文考试试题以及知识点分布情况做简要的分析;
语文学科内容调整重点:
1、将60分作文分为两道题。第一为微写作;第二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地方进行拓展。其一,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
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加强俗语、对联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二,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其三,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分数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不同分数,提升区别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语文教师工作目标:
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面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
2、提升命题精细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
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深度总结: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和总的高考改革方向“均衡、减负、公平”。全面考查学生进入高考学习的潜能同时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核心能力的考查,强调试题知识覆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考查学生十二年来学习的积累,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强调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试题的平和、亲切,最大限度发挥北京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用高考的试卷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
刘东老师
第二篇:2014年北京高考改革
2014年北京高考改革
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明年北京高考语、数、外、文综和理综五科命题均有调整,其中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英语去掉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总分值为35分不变。对于明年高考各个科目的调整,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高考是将来高考改革的一部分,高考改革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第三篇:北京高考改革之我见
北京高考改革之我见
迎接语文教育的曙光
王丽 《 中国青年报 》(2013年11月06日03 版)
当我从网上看到关于“北京市2016年高考:英语100分,语文180分”的新闻时,心里有一种曙光终于闪现的惊喜。浏览网友的跟帖,更是一片欢腾。
在笔者眼里,这是正本清源之举,是中国教育终于走上“正道”之始,是几十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最受公众肯定的举措。虽然仅是北京市的,但其示范作用不容忽视。而且,从提高考试分值入手,可谓抓住了根本。
特别使笔者欣喜的是,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还有这样的表述:“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这相当于说明:增加的30分将用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笔者认为这个指向性是非常正确的,而两者正是当下高考语文的弱项或缺失。而在《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相类似的表述:“语文学科要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把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引导学生重视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笔者尤其欣赏其中的“把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语文教学向文史哲融通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回归,直教人有清风扑面之感。
对于分值提高后如何分配问题,也有新浪微博网友提出建议“语文分古代现代,各100分;增加形式逻辑学,50分,让大家更加讲道理;增加修辞学,50分,让大家说话更文雅。”此网友的意见不无道理——可谓有识之士也。
不过,正如所有的改革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样,语文试卷分值的提高不但会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还有语文试题(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而每一个环节的变革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胆识,影响到千千万万学子的未来,也影响到中国语文教育变革的大方向。对于改革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真心希望北京教育考试院能广纳雅言,迈好这一步,带好这个“头”。
第四篇:论高考改革
论高考改革:英语退出高考,评分准则需更细化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与此同时,高考制度也在酝酿重大变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平性与权威性几十年来得到全社会较大认可的高考制度改革要是想让公众满意,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高考评分、高校招生、中学生培养制度及公司招聘等方面也需要大动刀斧。本文就高考评分谈谈自己的拙见。
5月8日,一条“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的帖子在网上广泛传播。
5月10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此帖为不实消息 5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高考方案将于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英语退出高考”的话题再一次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5月18日,顾明远表示消息是误读,英语并非退出高考,而是由原先的统一考试改为社会化考试。
在分数与考大学切身利益相关的高中学生和家长的眼中,学生英语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英语科目的取舍。理工科学生支持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在他们看来这样高考竞争的优势更大;而对于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保持英语的统考资格,因为这是他们拿分的科目之一;对于大多数“唯分数论”的家长而言,有利于孩子“加分”的就是好的。“功利化”的英语学习使老师、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忘记了英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语法,而是要通过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性强”的外语,而非“哑巴英语”。
作为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老人,我对高考“开除”英语于考生有利这一观点不敢苟同。以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现阶段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和综合考试。语数外总分皆为150,但是在题目数量上就差异很大,英语除去最后一道30分的写作题共有80道题,平均一道题1.5分,而且大多是选择题,即使考生做错,那么也只是1.5分的差距。但是其他科目就没有这样的福利,数学的选择题一题5分,综合的选择题一题4分,语文的选择题一题3分,如果在这三个科目中做错选择题,一个就是3到5分的差距,两个就是6到10分。在山东省,6分的差距可能是2000多个名次差别,它可能会让一个考生由重本落到普本。其次在高考阅卷中,理工科类的试题答案至关重要,答案正确得满分,答案错误则是找点给分,这样的话即使你只是因为紧张或者算数疲劳而将最后答案算错,而阅卷老师又是走马观花而过的话,那么你最多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分。
寒窗苦读九年,若是这样而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想必很多考生都是极其忿恨的。所以高考评分需要随高考改革而改革。
评分准则需更细化——无论是综合还是语文和数学,必须摒弃以点给分的惯例,世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评分过程要更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等等。同时,选择题的分值需酌情减少,高考要更注重考查考生的主观表达能力。
第五篇:北京2014年高考语文改革点
北京2014年高考语文改革点
一.命题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有利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注意防止套作、速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二.调整重点: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别度。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