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十法

时间:2019-05-15 00: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试作文十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试作文十法》。

第一篇:应试作文十法

作 文 十 法

——管窥高考优秀作文,探索应试作文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罗汉龙

照例给新一届的学生评讲高考作文,但自觉对高考作文本身的评讲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能否从高考的优秀作文中摸索出一点为文之道呢?带着这一目的,我翻阅了这几年广东《语文月刊》选登的全国高考优秀作文,从中总结出十种应试作文方法。

一、正话反说,讽刺鞭挞。即运用反语、夸张等手法,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使读者在幽默、讽刺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2002年和2003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和《独眼龙的求职信》堪称采用此方法的成功之作,其中《独眼龙的求职信》巧借“求职信”的格式,运用杂文式的反讽手法,塑造、鞭挞了“任人唯亲,唯亲是信”的独眼龙形象,机智、幽默而又辛辣地抨击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的社会流弊。

二、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反省自己,或许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

2003年浙江考生《雾中的战场》就是以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先是受爱国情的蒙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参加对伊战争,后受伊拉克战地老人的点化,站在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上审视这场战争,自我忏悔。通过换位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表明“理智总是会被某种不知名的感情欺骗,最终被驱逐”这一至旨。

三、物化拟人,打造卡通。就是运用拟人、拟物、想象、夸张等童话、寓言式的手法进行创作。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秀作文2001年有福建考生的《我的一次经历》(我即苍蝇)、江苏考生的《岂可弃我——诚信自述》等,2002年有江西考生的《一滴水的选择》、广东考生的《正确的选择》(把珍珠人化)等,2003年有湖北考生的《理智·情感·认知》等。在《理智·情感·认知》中,作者把“理智”和“情感”看作一对亲兄弟,赋它们以人格,写成了寓言哲理文,闪现出睿智的光芒。

四、反弹琵琶,推陈出新。即逆向思维,反向立意的构思行文方

法。

2001年重庆考生的《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即运用此法。作者展开逆向思维的翅膀,反其意而用之,为鬼翻案,把原来受到大家称赞的捉鬼英雄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而鬼则是一个诚信可嘉,不幸受骗的弱者,在鲜明的褒贬中表达了作者对欺诈得势的鄙弃,对诚信善良的同情和呼唤。2002年,湖南考生《放弃的智慧》也是反弹琵琶,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对“以助人为乐为美德,以团结才是力量为信仰”这一传统观点大但质疑、辩驳,最后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别忘了放弃。

五、认同求异,新意旁出。这种方法不同于“反弹琵琶,推陈出新”那样运用逆向思维,推出完全对立的结论,而是先承认对方某种或某些与自己相同或合理的见解,再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派生出新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态度显得委婉,易为人接受,加之观点较全面、客观辩证,因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2003年,江苏考生的《天平和七弦琴》就是先承认感情容易模糊认知的双眼,理智固然不可缺少,接着阐述“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这样新意顿出,又使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理性的高度。

六、接龙改写,编构杂合。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续写或改写,也可另择名篇大作、名人史事紧扣作文话题进行续写、改写,还可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

近年来,采用此法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不在少数。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丢弃“诚信”之后„„》和广东考生《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2003年重庆考生的《一场特殊的审判》和山东考生的《“智子疑邻者”说》就是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续写或改写;对名篇名著、名人名角的续写改写就更多,2001年有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等,2002年有河北考生的《“小鲁达”的抉择》、江苏考生的《〈小重山〉后的选择》等,2003年有湖北考生的《宝钗鸣冤》、河北考生的《楚王的忏悔》、重庆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等;2003年,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的作文也明显增多,较优秀的有湖南考生的《保姆与家教》和河南考生的《小学的玻璃事件》。

七、跨时越空,梦幻游访。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发挥丰富的想象,写梦写真、写虚写实,或时光倒流、或置身未来,在上中下三界

不分,古今未三时交织中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如2001年浙江考生的《另类童话》,把古希腊神话与现代社会嫁接起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用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思辨的空间,阐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一个生命个体对诚信的严肃思考。2002年湖南考生的《穿越历史的选择》、四川考生的《无愧我心》等,2003年浙江考生的《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安徽考生的《我是真的懂你》等,都是时光倒流,叩问古人的游记或访谈录。而2003年贵州考生的《永夜——2050年第364年清晨》则是飞越现在,置身未来的科幻作品,作者虚拟了一个“克隆人”的故事,表现了地未来科技发展的忧虑,对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也有把古今未交织在一起的,如2003年浙江考生的《石碑上的历史》,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采用“双轨”结构,在古今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话题的认识。还有亦幻亦真、借梦抒怀的,如2002年河南考生的《我选择善良》,写“我”死后进入地狱,面对司命之神提供给“我”的“三扇门”,“我”果断地选择了善良,并借梦境呓语来点明主旨,悸然惊醒方知是梦中幻觉,借虚写实,使人在恍惚迷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

八、剪辑杂合,砌砖接链。这种写法是紧扣话题选取适当的素材,剪辑杂合成较为典型的题材片断,然后用“蒙太奇”手法整合成一篇文章,一片一断就如一砖一链,相对独立,自成单元,可分章断节,拟写小标题,也可连珠成串。采用这种写法的文章层次明晰,同时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调控自如。

如2001年福建考生的《女孩,I am sorry!》等,2002年重庆考生的《鹰之歌》、广东考生的《选择一片快乐的晴空》等,2003年广东考生的《甲三儿开讲》、《提速的火车不出轨》、吉林考生的《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等都是采用这一写法。

九、奇装异服,巧选文体。马要金鞍人要妆,好的文章体式恰如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使文章顿生辉彩。自从高考作文取消文体限制、可自主选择以来,每年均有不少考生创造性地选用文体,奇文妙趣,新巧别致,令人叫绝。

如2001年四川考生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采用报告的形式,套用医学术语,通过“坐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地勾画出诚信沦丧者的丑恶嘴脸,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出诚信丧失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部分则

提出回归诚信的主要方法,堪称奇文。2002年陕西考生的《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是否受到此文的启发而成呢?当然2002年以巧选文体,出奇制胜的也还很多。如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湖南考生的《我的选择,我的爱》采用书信体,直抒胸臆,娓娓而谈,江苏考生的《唐伯虎之梦》则因剧本的形式而别具魅力。2003年,文体的选用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江苏考生的《独眼龙的求职信》采用求职信,浙江考生的《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采用访谈录,《“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论辩大赛总决赛》采用论辩稿,湖南考生《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面设计》采用网页式,河北考生的《心扉感悟》、广东考生的《母亲日记》采用日记体、重庆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广东考生《把握感情,认知事物》采用剧本式,吉林考生《感情是帆,认知是船》、陕西考生《无题》采用诗歌体,四川考生《愚者传》、广东考生《与佛对话》采用文言体,更为难言可贵的是甘肃考生《吊屈原赋》采用赋体,广东考生《甲三儿开讲》采用话本说书式。

十、假设于前,演绎归纳。就是在某种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想象、推理、演绎归纳,从而表达作者的观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必须在“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展开,如果考生纠缠在这一假设的真假问题上,就背离了命题意图。2002年,四川考生《生命之床》也可算一篇假设之作,作者把“我”假设为一位临产孕妇,一位有心脏病,不能有小孩的“准妈妈”,在自己与婴儿、生与死的选择中,用“妈妈”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永恒。

当然水无恒形,兵无恒势,文无定法。特别是再新的立意、再妙的构思、再巧的方法,也要借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注意作文方法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语言的锤炼和素材的积累。

第二篇:中考作文应试十八法

中考作文应试十八法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要有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

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900字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第三篇: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

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

文学创作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活动,它与作者的生活积累、情感态度、思想认识水平紧密相关,而作为这种创造活动的结果,文学美本身又是五彩缤纷甚至是光怪 陆离的,因此上,我们的古人才用不知是赞叹还是无奈的口吻说出:文无定法。但即便如此,文学创作还是有其一般规律可寻的,“写作学”就是这样一门科学。

应试作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应试性质。这是应试作文的本质属性。这篇文章是一场重要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同层次的考试一生就这一次,它的成败可能决定了整个考试的成败并进而影响升学甚至深及前途和命运。

2.遵命文学。应试作文不同于自由写作,它有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它要接受统一尺度的裁量,考生所谓的自由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有人把应试作文形象地比喻为 “戴着镣铐跳舞”。有些平时作文写得相当好的考生却在关键一役中败走麦城,就是因为他不“遵命”,他跳到“圈外”去了,犯了规。

3.急就章。考生必须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容不得你细思慢想。

4.读者唯一。应试作文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的裁定就是终审,你没有机会抗诉。阅卷老师要在2分钟内看完你的文章并且裁定你的得分,如何“闪”出你的才情,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何避免阅卷老师误判,这些都是考生必须要思考的。

5.大概率的雷同。几十万人做同一个题目,又有条条框框画那儿,雷同就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你的构思、你的素材,甚至你的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试卷中都可能 大有知音,只是他们给你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尤其是在你的文章以阅卷老师似曾相识的面孔在后面出现时,更是如此;即便你的文章原本上佳,怎奈无数次 的重逢已使阅卷老师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近乎“自由心证”的阅卷方式使老师觉得你很“庸常”,没有人知道你受了多大的委屈,所以你必须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发生。

鉴于以上原因,应试作文更应该有其基本规律可寻。以下是笔者潜心研究所得的十六条铁律,惊耸一点说“十六条军规”吧,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军规之一:吃透题意

命题过程就是设限的过程,这些“限制”有的是显性的,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得通过对作文题目——文字或图片——的解读来破译;有的是 硬性的,考生没有选择;有的是弹性的,命题者只划定了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是自由的。审题可以看作是命题的逆过程,审题的目的,就是吃透题意,也就是看 清楚命题者划定的“条条框框”,特别是那些隐性的、弹性的“条条框框”,此处为“事故多发地带”。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在审题上犯错误,那是方向性、战略性的错误,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考生当慎之又慎,什么时间都能省,惟有审题时间不能省。

为了防止疏漏,审题可以按照由粗及细、由浅入深、由显性到隐性有序进行。先看题型: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看图作文;根据材料自己提炼观点作文;提供话题自拟题目作文;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等。

再看看人称有没有限定,文体有没有限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揣摩命题意旨,因为这方面常常是隐性的、弹性的,所以需要考生运用思辨的力量去揭开语言的面纱,洞悉题旨的倾向性及“边界”。

如“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一题。有三个词需要考生去研磨: 生命、深处、花朵。“生命”可以指自己的生命,可以指他人的生命,可以泛指人类的生命,也可以指动物的生命;“深处”相对于“表层”;“花朵”是譬喻,比 喻美好的事物,“生命”限定了它的所属,而“深处”则厘清了“花朵”的边界,这里的花朵不像自然界的花朵那样开在“额头”,它不具有“可视性”。将文题作 整体思考,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切合题意的“花朵”应该理解为生命中深沉而美好的东西——信念、爱、友情、理智、理想、善良、正义、关怀、感恩等等,这一 理解有弹性,但也有“弹性限度”。如果考生将“花朵”理解为“美貌”,那显然不合题意,因为它超出了“弹性限度”。如果有考生既写了“信念”又写了 “爱”,那是切题的,因为在“花朵”的数量上,命题者并没有设置“边界”。

在审题问题上,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一是要严格区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作文”和“以材料为导引的 话题作文”。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作文,材料不可以不认真研读,因为它是观点的发源。如果是以材料为导引的话题作文,材料可以不管不顾,因为材料只是个引子。当然,作为引子的材料也决非毫无用处,它可以作为我们审题立意的参考或向导。区分这两类性质不同的题型的关键是看题目的表述中有没有“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的要求。

二是根据材料提炼出来的观点,应该是基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作文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岸与岸没有多 少距离,只要有船,或者飞机,或者翅膀„„五湖四海也只是小小环球。/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或者索道,或者脚步„„地球已是一个村落。/人于人也 不隔肚皮,只要有心,或者目光,或者肝胆„„都是最应懂得宽容的灵长。’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以“距离”为话题作文。”这道题看似普通的话题作 文,其实不然,因为题目中有“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一语,它就异化为“根据材料提炼观念作文”了。这首诗有三小节,运用比兴手法,第三节才卒章显 志。材料的题旨指向人际交往,话题“距离”指的既不是“岸与岸”之间,也不是“山与山”之间或者其他什么事物之间的距离,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俗 语说“人在对面,心隔千里”、“人心隔肚皮”,而本诗作者却认为,作为“最应懂得宽容的灵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靠“心”、“目光”、“肝胆”等 来缩短,甚至消除。如果考生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寓意,断章取义,立出诸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得益于交通业的发展”、“人要懂得宽容”的意旨,就跑题 了。

三是二元或多元话题作文的立意。二元或多元话题,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心,中间用“与”、“和”等词连接。这样的题目应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立意主轴,切 忌单打一,拘于一隅。如“时尚与责任”一题,考生的立意不能仅立足于“时尚”抑或“责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以下三种:①并列关系。屏弃 时尚,承担责任。既要追求时尚,又要勇担责任。②条件关系。追求时尚必须以承担责任为前提。③递进关系。要时尚更要责任。考生不一定要写成议论文,但有一 点是必须坚守的,那就是读完你的文章后,你要让阅卷老师明白,你对“时尚”与“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定位的。军规之二: 不要用两只脚去测量河水的深度

有些考生作文水平一般,可心气高,总想出奇制胜,一试成名。他们不按常规思路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喜欢弄险。若是平日里自由写作,自然无可非议,但在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考场上“走钢索”,就无异于用两只脚去测量河水的深度了。

比如题目“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些考生觉得省略号前的 “德与才”等语平易庸常,于是竭力挖掘省略号所蕴涵的隐含信息,这种想法是好的,问题是这要求考生对省略号前的示范立意作出正确的思考辨析,在这个基础上 作出的“延长线”才不至超出边界。比如有位考生以“乐于奉献”立意,虽也关乎“人生哲理”,但并不符合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因为省略号前所提供的示范立意给 出的都是矛盾对立的双轴,如果改成“奉献与索取”就切题了。鉴于此,笔者建议那些思辨能力薄弱的考生,尽量在示例中选择立意方向,确保基本盘。

还有些考生随意更换话题,这是极端危险的。如命题作文“热”,有考生通篇以“燃烧”点题,诚然,“燃烧”和“热”有关联性,但两者并不全等,有偏题之嫌。更有考生通篇叙写“亲情”,在作者本人看来,“亲情”当然是“热”的,因而也就符合题意了,这就叫胡乱联系,按此逻辑那还有什么文章算偏题呢?因此建议考 生在没有绝对把握判定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相等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转移话题。万一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自己好像转移话题了,那就得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在文 章的节点处(开笔之端、叙事之后、析例之时、收尾之处)打“补丁”,用议论性语言稍稍弥合你的话题和原题之间的逻辑漏洞。如“亲情”一例,你可以打上类似 这样的“补丁”:在我跌入人生的低谷,心灰意冷的时候,是亲情给了我热量,我像冬蛰的蛇,在母亲的抚摩中解冻,在父亲的目光中发热。如果没有亲情,对于 我,这世界真的很冷。不过,“补丁”终归是“补丁”,明眼人是能看出“接缝”的,哪里有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好呢?

作文的立意有三个原则:适题,适己,适时。

适题,前文已有浅见,不再赘述。适己,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角度立意,才有东西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起来才顺手,文气也才流畅。适时,就是要有时代气息,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

军规之三:虚实幻化

遍观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命题,纯命题作文有回归之势。相对话题作文而言,纯命题作文留给考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所萎缩,为防止过度,命题往往虚实两可。如 “热”,可以理解为天气,叙写在炎热的日子里发生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气候,探讨环保问题;这些都是实解“热”。如果虚化,则可以探讨“韩剧热”、“网游 热”等社会文化现象。又如“回家”,“家”可以实解为家庭;也可以虚化为充满爱和温馨的精神上的归宿感。再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风景”可以实解为 自然风景,也可以虚化为美好的风俗人情。即便是像“锁”这样看似只能实解的题,也可以虚化为“心锁”。单纯从立意层面看,实解和虚化并无正误之分,但有高 下之别。虚解更能体现考生的思维品质、才情。当然,具体到考生本人,不必强求,应以“适题、适己”为先,若果真有好的素材,往实解方向立意,仍不失为明智 之举,毕竟立意再好还需要素材支撑。

军规之四: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里的“青山”指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一旦确定,便应视之如青山,岿然屹立,不可动摇。在整个行文过程中,考生应不时抬头看看那座“青山”,做到眼里有,心中有,笔下有。写什么、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主旨,这是一个与整个作文过程相始终的问题,须臾不可忘。

从宏观方面讲,你要思考你所占有的材料中,哪一则或哪几则材料更切合你所要表达的主旨;材料选定后,你还得思考,哪些与主旨关联紧密,是主干,必须详处 理,哪些只是必要的交代,可以略处理。再有如何起笔又如何收尾。以上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写作成败的大问题,一定要在动笔之前有个通盘的哪怕是大致的考虑,切忌边写边想。微观方面,遣词造句,乃至段落的划分,标点符号等等,总之,一切都要以能否更好地表现、彰显主旨为考量。有的考生,主旨意识不强,信笔写 来,有话说就多说两句,没话说就少说两句,东一榔头西一棒,“飘飘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这种近乎“梦游”的写作状态是绝不可能写出像样的文章的。还有的考生宏观问题考虑不周,仓促动笔,写着写着,就不知不觉发生“漂移”,常有游离于主旨的文句甚至文段闪将出来,这样的句子多了,主旨也就被淹没了。

军规之五:玩深沉是要出人命的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的“平”可以理解为故事情节平淡,没有起伏,没有悬念,吸引不住读者;也可以理解为结构布局平易,缺少变化,因无“摇曳” 而不“多姿”;也可理解为主题的表达太过平白,不够含蓄,没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空间。“平”似乎成了作品的硬伤,诚然,就自由创作而言,“平”确实不是 正面的评价(语言风格除外),但考生生在考场,并非自由撰稿人,考试结果又事关前途命运,这“平”字就不能轻易否定了。笔者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主题(或主 旨)的表达方式,含蓄要有度,切忌晦涩、朦胧,因为每份试卷老师只有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卷,只能“囫囵吞枣”,没有时间咀嚼品味,如果因此而误判,那也是 情有可原的,而这样的误判却是考生不可承受之重。所以笔者要给那些写作水平不高,只立足于拿基本分的考生一个建议,如果你没有能力拿捏“深沉”的分寸,不 能确信你的主题是显豁的,你还是老老实实把它给点明了。

军规之六:写什么就是什么

为了给考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命题者一般不限定文体。但不限文体不是说不要文体,你选择了什么文体就应该写成什么文体,而不能写成“四不像”。记叙文 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有中心人物,要有细节描写。记叙和描写的成分要占到篇幅的3/4,最少不少于1/2。议论抒情要基于记叙和描写,要少而精。议论文 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尽量不要写纯抒情性散文,那样的文章很容易因内容空洞而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尽量不要写科幻作品,科学知识的欠缺很 可能使你的作品看起来更像“魔幻”。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要慎之又慎,因为你的“新编”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故事”的理解深度。写散文要有一 定的文学素养,“散”得开有赖于丰富的积累和敏捷的思维,“收”得拢则需要较高的驾御素材、“串珠成线”的本领,前者绝非一日之功,后者倒是有捷径可寻的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将众多素材连接成篇的方法,那就仿照电影蒙太奇手法采用“片段式”。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两个问题一定要处理好。

一个是事例的叙述。议论文中“故事”已经异化为“事例”,它只是个例子,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为说理服务,所以它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述,它不讲求生动形 象,只要粗线条概述就行了,一般不用描写,更不能铺陈展开。这一点很重要。有些考生的“议论文”之所以变异为“四不像”,主要就是用记叙文中描写的笔法来 写议论文中的事例,造成既不是记叙文又不是议论文的观感。举个例子: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姓黔敖的富人在路 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到:“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 不食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的。”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这段文字算叙述还是算描写呢?应该说是叙述兼描写,描写的成分多一些。把这段文字放在记叙性文体中,当然可以,描写的笔墨甚至还可以更多一些,譬如富人傲慢的神态、贫者濒死的形容都有扩展的空间;但要是把它放在议论文中,描写不但不能再多甚至还可以“瘦身”,像其中的“用袖子蒙着脸,没精打采”就可以用“一个乞丐”概述,甚至可以进一步精简为:春秋时有个富人在路边设粥摊周济穷人。可有人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受,原因就在于他那是“嗟来之食”。议论文中的记叙只要把下文议论所需要“基质”抛出来就行了,像这里,只要材料中能包含这样的意思“施舍是不敬的,因此穷人没有接受”就算任务完成。第二个就是析例的问题。有许多考生不知道析例,他们咣铛一声把例子扔到读者面前拔腿就走,问之则曰:“事实胜于雄辩。”这样做的结果是:例子是例子,观点 是观点,两者并不粘合,且不说文气不畅,要知道例子并非天然为你的观点而生,例子可能有若干意义指向,譬如上面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它既可以用来 论证“人要有气节”,也可以用来论证“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甚至还可以作为“反例”来论证“人要有忍量”。也就是说,早就存在的例子和你的观点之间是有 逻辑“隔阂”的,这个“隔阂”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弥合,而这里的语言就是对例子的分析,通过分析,在例子和观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仍以“不食嗟来之食”一例为例。如果你要论证的观点是“人要有气节”,那么可以在述例之后接上这样一段议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这就是气节。一声 “嗟,来食!”,如同唤狗。可是人不是一块能行走的“肉”,他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还有“灵魂”,是“灵魂”赋予了他“人”的称号,一旦一个人丧失了 骨气和节操——气节——他做人的尊严也就失去了,他的灵魂也就死了。如果不能像一个“人”那样活者,那就像一个“人”那样死去,这就是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 士慷慨赴死的原因。如果你要论证的观点是“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那么,可以在述例之后接上这样一段议论:“嗟,来食!”盛气凌人的语气,满脸的鄙夷和不 屑,这是“慈善”?不,这是“施舍”!慈善是一颗善良的心灵对苦难的身同感受,是对生命个体在强大的厄运面前痛苦挣扎的体悟,是物质上帮助,更是精神上的 关怀;而施舍只是满足富人以“善人”自我标榜的虚荣罢了,与慈善无关。如果您想行善,这很好,但先请您放低自己的身段,双手捧好您那碗“粥”(哪怕只是白 开水),道一声:“兄弟,这边来!”如果你要论证的观点是“人要有忍量”,那可以在述例之后接上这么一段议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好样的,成就了 “有骨气”的名声;可是,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往往还不仅仅属于我们,它至少属于我们的亲人,而如果我们的生命有幸与国家、民族的命运 相关联,那它就更不属于我们,我们没有权利轻言放弃,除非事关国家民族利益。活着有时比死更艰难,发泄总比忍耐来得容易。请记住,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 去做。我想,我如果是那位春秋饿汉,我会选择默默地喝下那碗稀粥(不要苛求那位富人,也不是所有的富人都舍得施粥)而后默默地离开,如果侥幸不死,如果日 后有出头之日,我也设摊施粥,我会给伙计们定个规矩:禁用“嗟”!顺便说一句,写作议论文未必一定要板着面孔,可以轻松活泼一些,你能够想象,阅卷老师总 听一个毛头小子或丫头片子在他老人家面前拉着脸讲大道理是什么感觉。

军规之七:写出真情实感 一篇作文,阅卷老师一般只作2分钟的停留,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粗读甚至跳读。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作品有真情实感。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当一段极富个性色彩 “真实”(其实未必真实)的人生经历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摆放在阅卷老师面前时,他就可能因为猎奇心理而暂时忘却自己的阅卷老师身份,沉将进去,情不自禁 地(而不是耐着性子)一字不落地把文章读完,于是这个考生得到特别的眷顾。

怎样才能“勾引”住阅卷老师?

选材是关键。在“主旨”的统率之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心中有数,笔下有路,文气既畅,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可有些考生,偏偏舍近求远,写自己不熟悉的生 活,写自己未曾经历的情感,于是只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这些考生之所以舍近求远,冒险杜撰,多半是觉得身边都是些庸常之人,琐屑之事,既无美感,也无意 义,实在难登文学大雅之堂,殊不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发掘的头脑,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心灵的钝化。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 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没有平等宽容的心,你也很难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友情。

与小学老师的一次邂逅,能演绎出这样一篇文章: 老师老了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很偶然地,在街上,碰见了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五六年没见,老师老了,头上有了稀疏的白发,脸上有了岁月的涟漪。“老师。”我不由自主地拢过去,怯怯地,甜蜜里有莫名的忧伤。“你是„„”老师微笑着,上下打量着我。显然,她认不出我了,她心目中的我永远是个孩子。“噢,我是王迪呀。”

“哎呀,都长成大姑娘了。”她伸出手来,先是摸摸我的脸颊,又抚弄我的鬓发,她已经不大够得着我了。

“您好吗?”我抓住老师的手,这只手已不像记忆中的那么饱满了。“我很好呢!”

简单的对话,让我幸福到想哭。

那时的我,成绩不是很好,但老师却特别宠我。由于是刚从生活了好几年的南京回来,我一句方言也不会,还尽给她添乱。记得有一节课上,她让我读 “a,b,c,d„„”,我支吾了半天,就是不吭声,她走过来才发现我嘴里咬着糖果呢,她用手指戳着我的额,笑骂道:“馋丫头。”我始终记得她那爱怜的眼 神,像妈妈一样。

也只有我,毕业后,还记得在每年的教师节给她寄贺卡。“这真的很难得。真是谢谢!”她说。我微笑。

她的背有点驼了,她说她就快退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她不大适应了。哦,老师,是该歇歇了,累了这么多年了。

那天,老师盯着我看了好久,末了用手掐着我的脸:“瘦了,那时候,肉多。” “都让您给掐的。” “你这个小东西。”

看着她缓缓消失在人海里,我忍住泪,人海茫茫,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与她相见。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美好的日子,在眼眸中沉淀 „„

笔者给这篇习作所作的简评是:虽说“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许多人,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之后,就只隐藏在我们记忆的收藏夹中。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又重新弹 出,放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就有一段与那个人有关的旧日影像被激活,它让我们有机会回顾我们已走过的人生,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定影之后,历历在目,让人 感慨不已。作者就是点击了人生中这样一些“匆匆一瞥”,用清淡的笔墨“打开”它们,让读者藉由一个人生的截面,领略“生”的美好与仓促。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都会有这样一些看似庸常的“琐屑”等待我们把它“激活”。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原生态的事件和情感往往是粗糙的,它只是“毛坯”,我们不能把它“拷贝”到我们的文章里,我们得依据主旨的需要,对它进行“艺 术处理”,使“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譬如上面这篇《老师老了》,其中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不用说肯定是“艺术”过了的,就连其中的主要情节 也有可能是“艺术”的结果。老师也许确曾笑骂过“我”“馋丫头”,但并未“用手指戳着我的额”,也许“我”当时也许并未能说出“都让您给掐的”这样俏皮的 话,也许„„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没有人会计较这些。所以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们有权利,更有必要用审美的感觉去美化它。至于 别人的文章,别人的故事,既要用我们已经确立的“主旨”对它们进行“再加工”,还要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去“照射”它们,使它们成为自己 文章中圆融契合的一部分,简单点说就是更像“我的”,是“我的”“真情实感”。仍然以上文为例,假如你是个女生而你要写的那个老师是个男的,你因为看着别 人写“戳着额头笑骂”、“掐脸”很有生活质感很有情趣就拷贝到你的文章中,美感就会在你“卸载”的过程中荡然无存——你必须重新“编辑”。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真情实感都有表达的价值。自私、褊狭、阴暗甚至龌龊的情感即便是真实的,也因与人类的普世价值,与人类向上、向善的主流背 道而驰而失去意义。健康的真情实感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关注人生的幸福、追求、痛苦、困惑、挣扎„„应该突显公民意识,关注社会的阴暗与光明,丑恶与美好,发展与发展孳生的问题„„喜怒哀乐忧惑,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和悲悯。

军规之八:切口要小

就中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的底子薄,专业知识贫乏,理论水平有限,所以尽量不要去写重大题材,大处着眼可以,但一定要小处落笔。写环保,你不必非得写“臭氧 层空洞”、“南极冰川消融”,你就写你家门前小河,写小河的过去和现在,写你和小河的情缘。写改革开放的成果,你不要搞数字发布,你就写你们家从蒲扇到电 扇再到空调器的变迁。写应试教育的弊端,你不要卖弄你那点可怜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不要把你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都拿出来“晒”,你就写你自己 的经历和感受。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解 放

盼了一个多月,终于盼来了学校放大假的日子,那心情,只有扭起大秧歌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才能抒发。想想,整整一个月,31天,没能和电视亲密接触,那感觉真好像是被世界抛弃了;什么肥皂剧、广告片的,只要有声音图像就行啊。

老爸老妈总算出门了,可我还不能轻举妄动,老爸可是会使回马枪的主。20分钟后,警报解除,我蹩进他们的卧室。“就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在心里发誓。

“上帝啊,饶恕我这个罪人吧!”我一边祈祷一边奔到电视机旁,心中抑制不住的狂喜。掀开机套,一个黑乎乎却装着无限精彩的“潘多拉”出现在我眼前。我像阿里巴巴发现了财宝一样,一边围着电视兴奋地打转,一边不停地搓手,直搓得掌心发热。

“罪过,罪过,南无阿弥陀佛!”——我是中国人,不该信上帝,该信佛祖。还好我还没有丧失民族气节。

双手合十,我来到电视机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感觉我的手——我这才知道什么叫“罪恶的手”,我竟也长着这样一双手!它在颤抖,它居然着了魔似的伸向了那盒子,它打开了它!魔鬼一下子都逃了出来,他们都长得很妖艳,他们法力无边!

可是他们对我似乎力不从心。有一种东西在我的血液里搅动,它在挣扎,不肯就范。我的脸在发烧,我要窒息了,我觉得自己正沉入炼狱。我觉得我正被反剪双手押上法庭。法官:老师。原告:父母。物证:电视机。人证:我残剩的良心。

他们都高高在上,只有我——本案的唯一被告——跌坐在地。

我被判有罪!有罪!有罪!有罪!„„四周“有罪”的声音在相互生发、酝酿、碰撞。“叮铃铃!„„”一声惊雷,将我从死牢里提起。

“你在偷看电视吧,你小子就是管不住自己,都什么时候啦,初三啦,还有几个月?别忘了你妈在工地上拎着泥桶呢!”

那盒子开着,但没有声音,也没有画面,它是一片白地。我也是一片白地。

笔者给这篇文章所作的简评是:从立意角度说,本文并无出奇之处,是一般中学生拿到“解放”这样的文题都能想到的。作者拾取放大假时一个人乘父母不在家偷看 电视这一曾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从侧面表现一个高三学生的生存状态。在讲述这个每天都还在不知什么地方上演着的故事时,作者避开与父母因为看电视 而起的正面交锋——那些激烈的言辞往往因为只是宣泄而被当作无知和无礼,作者甚至没有流露一星半点不满和怨恨,高明的作者只是把偷看电视这一过程心理化 了,当“看个电视”这一最寻常的生活需求被演绎成惊心动魄的心理挣扎时,我们对学生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应该给予的大概就不仅仅是同情了。妙就妙在剧中的 孩子是个“自觉的孩子”,虽然他是个自觉的孩子,但这并不排斥他有一颗孩子的心,所以他才那么痛苦!怨谁呢?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这样的问题似乎有 似于《祝福》中那位城里来的识字儿的先生在祥林嫂“定定的目光”中遭遇的问题。悲哀从读者的心底漫起。读者“也是一片白地”。

请考生记住,没有一道中、高考题目,不可以在你的生活中找到“射影”,否则错不在你,应该担责的是命题老师。

军规之九:笔力要集中

应试作文的篇幅,通常都在800字左右,这就要求考生用墨要经济,讲求效率,要把笔力集中在文章的“重心”,切忌旁逸斜出,枝蔓横生,这样才能确保“顶端优势”,使人物形象丰满,主旨显豁。

记叙文不能流于一般性叙述,叙述留给读者的只是粗线条的轮廓,所以通常只用于交代、演进事情发生的原由、发展的过程。塑造人物形象,寄托思想感情主要靠描 写,尤其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墙角边有几把笤帚”,这是叙述,它只表明一种“存在”,信息量少,像这样的文字几近废话;“墙角边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 帚”,是描写,它展示的是一种存在“状态”,这个班级的学生素质、管理水平就由此可见一斑了。“他穿一条裤子”,这话没意思,“他穿一条皱巴巴已经褪了色 的裤子”,这就透露了“他”的经济状况。细节描写,“细”在动作、形态的分解(有似于影视里的“慢镜头”、“特写”),“细”在修饰语与限制语的精雕细 琢。

笔力集中在何处?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事关成败,所以考生必须在动笔前勘定。军规之十:材料要新 记叙文的选材问题,前文已论述,这里要说的是议论文的选材。

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事例也要求新。不要老是拿司马迁、屈原说事,这些尽人皆知的大名人,哪个不是考场里的“熟客”,你又何必去“追尾”呢?笔者建议擅长 写议论文的同学平时要注意搜集各类素材,以备不时之需。一个素材往往可以满足几个方向的立意需求,也就是为论证不同的观点服务,有心的考生应对所搜集的素 材进行解析,标示其可以运用的方向,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在考场上才能胸有成竹、左右逢源。

军规之十一:入题要快

入题要快捷,如风行水上,给阅卷老师一种干净利落朝气蓬勃的第一印象。

记叙文,不要以“老太太嚼蚕豆”、“老牛拉破车”式的“慢板”开头,这样的开头,看上去四平八稳,却使人昏昏欲睡。可以尝试一开始便进入描写,可以描写事 件中某一个人物的语言或行为,最好这句话这个动作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一开头就把结果哐镗一声扔在阅卷老师面前,吓他一跳。不要怕,在开头方式上 创新不像在立意上创新,它几乎没有风险。

记叙文,就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只在需要停留的地方停留,其他那些可有可无的废话少说。写文章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是把读者当傻瓜,什么都不懂;二是把读者当神仙,什么都知道。必须交代的当然要交代清楚,其他的留给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去补足。

议论文开头一般不要超过4行,中心论点亮出来就收笔。当然,可以考虑在提出论点的方法上来点花样,譬如引用、对比、先破后立等等。

军规之十二:门脸儿要靓

谈恋爱,长相很重要,尤其是初次见面。在考场上,我们也不妨认为考生与阅卷老师之间有一场特殊的恋爱,这场恋爱在纸上进行,见面时间只有2分钟,如何让阅卷老师对你一“见”钟情呢?最基本的一条,你得把自己收拾干净了,简单地化个妆,让“门脸儿”靓起来。

取个靓一点儿的题目(如果是自拟题目)。

把字写工整,注意文面的整洁。现代文阅读也好,语言运用题也好,答题量不大,字就是草一点,在整体的观感上没有作文来得强烈,要是整篇作文都字迹潦草,那 整个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邋遢!你出门“相亲”就这么一副尊容,平时居家过日子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文章别说高分了,就连让阅卷老师拿正眼瞅你一下都 是奢望。

如何开头,不消说,在动笔之前就应该想好了;如何收尾,最好 在动笔之前也有个大致的构想。题目、开头是你与阅卷老师第一次“对眼儿”,而结尾是你“临去秋波那一转”,岂可草率?文章写完了,把全文浏览一遍,修改错 别字和病句,(其余的尽量少动,因为涂改会影响文面,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时间不够,你最起码把开头和结尾两段检查一下,千万别在这两个地方丢丑,那可是 “门脸儿”。

军规之十三:决胜在动笔之前 许多战事,在第一枪打响之前胜负就已见分晓了,战场上的厮杀只是帷幄之中运筹的推演。作文也一样,动笔之前通盘周密的谋划是取胜的关键。一些大问题是不能边走边想的,比如立意的确立,文体的选择,材料的筛选,写作“重心”的勘定,都必须谋定而后动。这里有一个心理上的栏杆需要考生去跨越,当你看到其他考生已经“出发”时,你是否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作“静夜思”?其实你不必紧张、烦躁,只有袖手于 前,方能急书于后,一旦动笔,你一定比他们快,胜算比他们大。这可不是赛跑,谁先跑,谁跑得快,谁得冠军,慌不择路走进的可能是死亡之海。

军规之十四:草稿要草

草稿,顾名思义,不“草”还不行。考场之上,说是先在稿纸上把文章写好了,而后再抄到试卷上,时间上不允许;说是只打腹稿,稿纸弃之不用,似乎又有点玄,这就有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打草稿。草稿记录的是思想的碎片,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瞬间发生又瞬间湮灭,我们用一两个句子甚或一两个词将它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按 图索骥。因为是碎片,所以不求严谨,如梦呓;因为稍纵即逝,所以不求工整,如狂草;因为思维的跳跃性,所以不求连贯,如蜻蜓点水。就外观来说,草稿就应该 像一幅“野兽派”绘画,而不是工笔花鸟。

军规之十五:字数要足

字数不足是硬伤。平时作文经常发生这类情况的人,可以在行文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章的“重心”处多作一些停留,这样的地方多写两句没有妨碍。如果已近煞笔了,发现字数还差一截,那就慢踩刹车,让它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废话唯一可资利用的地方。

军规之十六:平时要养兵

将应试作文的一些注意事项名之为“军规”,实在有点“耸人听 闻”,但在我这篇文章将要杀青时才发现,至少在一点上应试作文和用兵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不“养兵”,不“练兵”,纵使“兵 法”再高妙,终是纸上谈兵。就作文而言,所谓“养兵”,就是多读,多记,多悟——不断吸收,直养得“膘肥体壮”;所谓“练兵”就是多写,多改——经常运 用,直用得得心应手;至于“兵法”,唯一的用处就在于使训练更有效率而已。

第四篇:高考应试作文展开十五式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拿到话题之后,不知到该如何入手,即使知道如何入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即使能勉强成文,一般学生也难以做到主旨明确和思路清楚。特别是在争分夺秒的高考场上更是如此。

而考场作文又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原因很简单,高考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又由于时间关系,一般都难以细细揣摩文章。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假如文章含蓄得来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需要反复推敲,甚至几个老师讨论一番才能确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就有必要了。这些模式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变化,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写法。本人在考察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特归纳出十五种模式,望有助于应试作文教学。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

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A、金钱?

B、诚信。

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三、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

A、志者,必先安心。

B、治者,必先安心。

C、智者,必先安心。

D、知者,必先安心。

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四、诗句式

这一式议论、记叙都适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主干。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就是如此,全文选取的名句如下:

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四个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从屈原、李白到于谦、林则徐,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

再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领起全文: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间关莺语花底滑

D、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E、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F、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文章精巧构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到了一起,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情写得诗意盎然,而且脉络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五、纵向式

这一式主要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它从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形成几个同时涉及两个概念的首括句,从而构成整篇文章的框架。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如此:

A、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B、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C、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这篇作文非常规范。观点鲜明,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六、横向式

这一式适合于“关系型”话题“纵向式”展开有困难的情况,也可称为“分总式”,即将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分别展开之后,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历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个小标题领起的若干个语段构成主干:

A、关于忘记

B、关于铭记

C、云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简洁而富于诗意的文笔,再现了屈原、王勃、苏轼三为历史人物坎坷的命运,屈原不会忘记,只铭记了恶浊伤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选择忘记,轻狂放纵而成为预知死亡的才子;苏轼善于忘记也铭记,善于选择,自得其所,乐观旷达而善终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会忘记,会铭记又如何?只有会选择,才能歆享人生带给我最大的乐趣。

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较大,适用面不太宽。

七、倾诉式

这一式比较适合于抒情叙事的文章。根据话题限制和表达的需要,选定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特别容易感人。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本文撷取四个小材料勾勒成文,而这四个材料分别由四个深情的呼告语句领起:

A、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B、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C、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D、妈妈,您走了,……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纪念”已在天堂的母亲。全文所写不过是些家常琐事,但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

八、聆听式

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

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

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

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

再如200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开头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话题,以“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总领全文,然后以前贤们向我“宣称”的形式展开主体段落:

A、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B、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面对困难,唯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

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

最后以“坚毅者、奋起者、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正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作结。作篇以“选择”贯穿始终,首尾圆合,天衣无缝,令人击节赞赏。

九、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

B、忙是省略号。

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十、小标题式

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再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

A、巾帼不让须眉。

B、巨匠打造经典。

C、英雄爱国无敌。

以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写得****恣肆,读来荡气回肠。

十一、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十二、反复式

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 „感情'”的观点;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十三、判断式

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

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

…………

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十四、否定式

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

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

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

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五、假设式

围绕话题,用若干假设句作为骨架来支撑整篇文章。这种提纲挈领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里举一个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为官》。具体如下:

A、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B、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C、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为封建官吏王忠肃公坚拒家人的请求要挟,拒不调婿的难能可贵,然后独句成段,鲜明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王公在公与私、理与情的矛盾面前毫不为亲情所动,秉公执法,刚正廉洁而千古留名情况,再次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举周总理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子侄而赢得广泛敬仰的例子后,郑重承诺: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全文的这几个假设句均独句成段,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作文开题十法

(开题十法)

1.排比式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漫漫人生,我叙说一段忘不了的故事----心灵地震。

2.拟人式

夜,深了。

标点符号又失眠了……

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吼道:何为心灵地震?

3.设问式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我说,什么也不是,是心灵地震。

4.对偶式

时光的呼吸,吹出昨天悠远的歌声;轻风的手指,拨响今天动人的心弦;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此时此刻,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

5.呼告式

“儿子,我求你了,别去网吧了!”一个高远的声音再次走进我的梦中,猛然惊醒,天啊!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老爸在网吧里给我跪下的场景。6.假设式

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5·12的那次次感动;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奥运会的阵阵掌声;我只想说那天放学的路上,接到的第一封情书,同桌说:“爱死你了!”可我说:“死了也不敢爱。”

7.题记式

一把利剑刺进记忆的深处,似乎滴着血泪,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地震。----作者手记 8.问答式

何为心灵的地震?

也许温总理说,是5·12地震18万骨肉同胞瞬间离去;也许锦涛总书记说是阅兵式天安门广场的那场冲动;但我说,是那天深夜走进网吧,想浏览黄色图片录制刺激的瞬间亢奋。

9、比兴式

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人,在无声中反思走过的人生。

永远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创伤,犹如一场地震,时常在梦中摇醒。

10.曾经式

曾经有一句话:皮肉之苦是暂时的,心灵创伤是永远的;曾经有一段经历:5月12日,一个个画面让我震撼;曾经有一件事触及我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下载应试作文十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试作文十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作文十法

    经典作文十法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名句名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高分作文呢?其实要做到这样很简单,这里有“经典作文十法”,就是告诉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写......

    作文开头十法

    作文开头十法 “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作文开头之重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开头的很多,下面介绍十例: 1、开......

    中考满分作文临场应试技巧18法

    中考满分作文临场应试技巧18法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可是,现在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新意、活力。一些学生受各种影......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高州市大井第一中学 邹东凤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

    工作十法

    2014年7月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杭召开。浙江日报记者 黄曙林 摄 浙江日报记者 应建勇 王国锋 7月6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11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