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可是,现在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新意、活力。一些学生受各种影响走入了写作的误区,以为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看作文书,结果是人人面前摆着厚厚的作文选,却还是个个“望文兴叹”,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实,作文并不难,只要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意义,掌握了“窍门”,学生自然会由“怕写”到“愿写”到“乐写”的。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于写作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实践中本人发现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现整理如下,希望与广大语文教育人士共勉。
一、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二、多写片段,化整为零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
四、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五、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六、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作文练习时,让学生写看到过的、体体验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他们会感觉作文离他们并不遥远。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氛围下很地进入写作状态。例如:亲情,谁都体验过,可是让学生写他们最熟悉的亲情类文章,他们也感觉无从下手。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体验亲情。如给学生先放歌曲《母亲》《父亲》之类歌曲,让学生深深陷入亲情之爱的氛围中,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进而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父母或亲人给自己的一些看似平凡却让自己永记心弦的爱,你一点,我一滴,相互启发,使他们恍然惊诧到,自己原本生活在暖融融的爱当中,从而在作文中一吐为快。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讲故事、听音乐、看影视作品等多种手段来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七、灵活批改,训练能力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八、表扬强化,增强信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肯定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九、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平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教师要因人施教,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行指导。对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写作小组,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设计坡度减少难度,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他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从而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十、创造条件,展示成果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让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介绍经验;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学生优秀作文的展示,除了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外,还可以成立班里的优秀作文展评小组,小组的性质类似于一个小编辑部。用张贴、出版文集、校园广播、配乐录音甚至制作网页的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形式生动的评展,既让学生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锻炼了表达、组织、管理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语文教师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作文教学,才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从而真正地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篇:经典作文十法
经典作文十法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名句名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高分作文呢?其实要做到这样很简单,这里有“经典作文十法”,就是告诉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写出一篇原创的高分作文,来一起看看吧。
对于达到高分作文的最终目标,许多同学总是寄希望于背诵经典名句名段,熟记典故,或者整篇整篇的背诵优秀作文、高分作文、满分作文,但是如果只简单的“照猫画虎”,若被涉嫌抄袭,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总是有限,如果每个同学都如此背诵的话,那么考场作文的雷同率可能会相当高了,那作文出彩的机会可是会大大降低。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名句名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高分作文呢?其实要做到这样很简单,这里有“经典作文十法”,就是告诉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写出一篇原创的高分作文,来一起看看吧。
一、正话反说,讽刺鞭挞
“正话反说,讽刺鞭挞”即运用反语、夸张等手法,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使读者在幽默、讽刺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
《独眼龙的求职信》堪称采用此方法的成功之作,作者巧借“求职信”的格式,运用杂文式的反讽手法,塑造、鞭挞了“任人唯亲,唯亲是信”的独眼龙形象,机智、幽默而又辛辣地抨击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的社会流弊。
二、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反省自己,或许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
《雾中的战场》写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先是受爱国情的蒙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参加对伊战争,后受伊拉克战地老人点化,站在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上审视这场战争、自我忏悔。通过换位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表明“理智总是会被某种不知名的感情欺骗,最终被驱逐”这一主旨。
三、物化拟人,打造卡通
“物化拟人,打造卡通”就是运用拟人、拟物、想象、夸张等童话、寓言式的手法进行创作。
在《理智·情感·认知》中,作者把“理智”和“情感”看作一对亲兄弟,赋予它们以人格,写成了寓言哲理文,闪现出睿智的光芒。
四、反弹琵琶,推陈出新
“反弹琵琶,推陈出新”即逆向思维,反向立意地构思行文。
《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即运用此法。作者展开逆向思维的翅膀,反其意而用之,为鬼翻案,把原来受到大家称赞的捉鬼英雄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而鬼则是一个诚信可嘉、不幸受骗的弱者,在鲜明的褒贬中表达了作者对欺诈得势的鄙弃,对诚信善良的同情和呼唤。
五、认同求异,新意旁出
这种方法不同于“反弹琵琶,推陈出新”那样运用逆向思维,推出完全对立的结论,而是承认对方某种或某些与自己相同或合理的见解,再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派生出新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态度显得委婉,易为人接受,加之观点较全面、客观辩证,因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天平和七弦琴》就是先承认感情容易模糊认知的双眼,理智不可缺少,接着阐述“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这样新意顿出,使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理性的高度。
六、接龙改写,编构杂合
“接龙改写,编构杂合”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续写或改写,也可另择名篇大作、名人史事紧扣作文话题进行续写、改写,还可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
《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和《“智子疑邻者”说》就是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续写和改写。对名篇名著、名人名角续写改写的就更多,如《赤兔之死》和《〈小重山〉后的选择》等,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的有《保姆与家教》和《小学的玻璃事件》等。
七、跨时越空,梦幻游访
“跨时越空,梦幻游访”就是打破时空界限,发挥丰富想象,写梦写真、写虚写实,或时光倒流,或置身未来,在上中下三界不分,古今未三时交织中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如《另类童话》把古希腊神话与现代社会嫁接起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用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思辨的空间,阐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一个生命个体对诚信的严肃思考;《穿越历史的选择》和《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则是时光倒流,叩问古人的游记和访谈录;《永夜——2050年第364天清晨》则是飞越现在,置身未来的科幻作品;《石碑上的历史》则把 2 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采用“双轨”结构,在古今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话题的认识;还有亦幻亦真、借梦抒怀的,如《我选择善良》。
八、剪辑杂合,砌砖接链
这种写法是紧扣话题选取适当的素材,剪辑杂合成较为典型的题材片断,自成单元,可分章断节,拟写小标题,也可连珠成串。采用这种写法的文章层次明晰,同时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调控自如。
如《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就是采用总分结构,中间用四个小标题分别概写李煜、辛弃疾、闻一多和朱自清笔下情怀各异的水,篇末点题,指出水同情异的原因是认知受到了感情的影响。
九、奇装异服,巧选文体
马要金鞍人要妆,好的文章体式恰如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使文章顿生辉彩。自从高考作文取消文体限制,可自主选择以来,每年均有不少考生创造性地选用文体,书信、日记、报告、访谈录、论辩稿、网页设计、诗歌、词赋、剧本、话本说书等,可谓应有尽有。奇文妙趣,新巧别致,令人叫绝。
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采用报告的形式,套用医学术语,通过“坐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地勾画出诚信沦丧者的丑恶嘴脸,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出诚信丧失的原因。“治疗方法”、“医生建议”部分则提出回归诚信的主要方法,堪称奇文。
十、假设于前,演绎归纳
“假设于前,演绎归纳”就是在某种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想象、推理、演绎归纳,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必须在“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展开,如果考生纠缠在这一假设的真假问题上,就背离了命题意图。2002年《生命之床》也可算一篇假设之作,作者把“我”假设为一位临产孕妇,一位有心脏病、不能生小孩的“准妈妈”,在自己与婴儿、生与死的选择中,用“妈妈”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永恒。
当然水无恒形,兵无恒势,文无定法,以上作文之法仅供参考而已。何况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再新的立意、再妙的构思、再巧的方法,也要借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最关键的是:千万别忘了语言的锤炼和素材的积累。
第三篇:作文开头十法
作文开头十法
“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作文开头之重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开头的很多,下面介绍十例:
1、开篇点题法
文章一开始就照应题目,点明题意。这种方法常见于记叙文,也常见于议论文,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易离题。比如《家庭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开头:
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向知识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正日渐回归。于是,家庭教育应运而生,悄然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文章开篇点题,亲切而自然,小巧而俊美,是个好开头。
2、开笔揭旨法
旨,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开篇揭旨就是文章一开头就明确地揭示出本文主旨的方法,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能使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用于议论文,能使其中心论点突出;用于记叙文,能使其主题鲜明。例如下面篇记叙文《家中小事》的开头: 家。是爱的港湾。在爱的港湾里,时时泛起生活的涟漪。
3、运用倒叙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写回忆性的文章,采用这种方法能给文章悬念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在倒叙中的情感往往是全文的感情线索。比如《我爱唱的一支歌》的开头: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这是我最爱唱的一支歌。曾几何时,这支《爱的奉献》唱彻大江南北。我喜欢这支歌并不是因为它流行,而是因为它饱含着很多人的深情厚意,体现着很多人的爱心。
此文一开头就抓住了读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使读者急想知道这支歌饱含着怎样的深情厚意?体现着怎样的爱心?造成了悬念,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4、比喻入题法
文章以比喻开头,然后引出所叙之事,或所述之物,或所论之理。牵动读者的心。如《这就是生活》的开头: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有人说,生活像一颗难咽的苦果;也有人说,生活像一颗未熟的酸果。我说,生活是一支五味瓶,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文章开篇紧紧围绕“五味瓶”、“酸甜苦辣”以连续的比喻,优美的笔融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为下文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5、描写景物法
对叙写对象所处的景物,环境进行描写,能突出人物活动的特定情景,迅速把读者带入所创造的意境中。如《母亲的鼓励》的开头:
清晨,河边雾蒙蒙,岸边的柳树低垂着枝条,堤岸以一种园滑的曲线伸入雾中。几个老者悠闲地垂钓着,不时有几个年轻人从雾中跑来。我和母亲漫步在河边。此文开头描写了晨雾、柳树、堤岸,以及垂钓者和年轻人,为写母亲对我的鼓励设置了一个清新流畅的环境,也说明了母亲教育孩子有方。对这类文章要写出环境和人物的关系,通过环境把握事态发展,了解人物个性。
6、概括炼义法:
概括炼义,就是对试题所供给的材料,先进行简要的概括后,便锤炼出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材料作文很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如《谈“自立”》的开头: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的栋梁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事事依赖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他人,而不求自立,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因此,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自立是极其重要的。
此文一落笔,小作者就先引述材料“常言道„„是不会有成就的”,然后提出观点: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自立是极其重要的。最后根据观点行文,展开议论。写这类文章,宜采用“引——议——联——结”法。
7、巧用引用法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民谣或诗词寓言开头,不仅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而且能起到开篇明旨的作用。如《野趣》的开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每吟诵起白居易这首诗时,我总忍不住要加上两句“谁知草丛中,暗藏无数虫。随草翩翩舞,孩童乐融融。”随即脑海中便会呈现出这样一幅趣意盎然的画面。童年的我,曾深深沉迷于奇花异草之中。
文章开头引用古诗,新颖别致,方法巧妙,主旨明确。8、设置悬念法
悬念开头是设置一个悬念让读者急切地想读完这篇文章,这种开头往往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的心。如《有家真好》一文的开头这样写: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爱的家,在这里我们健康成长。可是当我们正高呼“有家真好”时,有没有顾及小动物们的感受呢?……
开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9、欲扬先抑法
有时为表达某种思想,先把笔锋收一下。这样先收后放,更有力度。如《我眼中的爸爸》一文开头:
我宁愿做爸爸的学生,而不愿做他的女儿!天底下有哪个不爱女儿,可我眼中的的爸爸却并不爱我。
为表达“爸爸忘我工作的精神”,先说“天底下有哪个不爱女儿,可我眼中的爸爸却并不爱我”,铺陈父亲忘我工作的精神,先收后放,中心更为突出。
10、交代背景法
这种方法一开头交代背景材料,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性质和事件产生的原因,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如《我爱我的母亲》一文开头:
我的母亲7年前不幸因工伤双目失明了。她清澈明亮的双眸从此被一双苍白无神的眼珠所代替,但是,她心中的那双明眸始终没有被她眼前那混沌的世界所遮蔽,而且成为我前进的一面明镜,时刻照亮我心灵的灯塔,催我自新,激我奋发。
文章开头交代母亲不幸双目失明的原因和双目失明后妈妈的顽强毅力,为写“双目失明的妈妈是自己人生的引路人”和“我爱我母亲”的原因服务,深刻地蕴含了“我”对母亲的爱,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作文开头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多读、多思考、多写,你的“妙”笔定能绘出秀丽俊逸的“凤头
第四篇:应试作文十法
作 文 十 法
——管窥高考优秀作文,探索应试作文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罗汉龙
照例给新一届的学生评讲高考作文,但自觉对高考作文本身的评讲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能否从高考的优秀作文中摸索出一点为文之道呢?带着这一目的,我翻阅了这几年广东《语文月刊》选登的全国高考优秀作文,从中总结出十种应试作文方法。
一、正话反说,讽刺鞭挞。即运用反语、夸张等手法,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使读者在幽默、讽刺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2002年和2003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和《独眼龙的求职信》堪称采用此方法的成功之作,其中《独眼龙的求职信》巧借“求职信”的格式,运用杂文式的反讽手法,塑造、鞭挞了“任人唯亲,唯亲是信”的独眼龙形象,机智、幽默而又辛辣地抨击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的社会流弊。
二、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反省自己,或许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
2003年浙江考生《雾中的战场》就是以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先是受爱国情的蒙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参加对伊战争,后受伊拉克战地老人的点化,站在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上审视这场战争,自我忏悔。通过换位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表明“理智总是会被某种不知名的感情欺骗,最终被驱逐”这一至旨。
三、物化拟人,打造卡通。就是运用拟人、拟物、想象、夸张等童话、寓言式的手法进行创作。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秀作文2001年有福建考生的《我的一次经历》(我即苍蝇)、江苏考生的《岂可弃我——诚信自述》等,2002年有江西考生的《一滴水的选择》、广东考生的《正确的选择》(把珍珠人化)等,2003年有湖北考生的《理智·情感·认知》等。在《理智·情感·认知》中,作者把“理智”和“情感”看作一对亲兄弟,赋它们以人格,写成了寓言哲理文,闪现出睿智的光芒。
四、反弹琵琶,推陈出新。即逆向思维,反向立意的构思行文方
法。
2001年重庆考生的《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即运用此法。作者展开逆向思维的翅膀,反其意而用之,为鬼翻案,把原来受到大家称赞的捉鬼英雄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而鬼则是一个诚信可嘉,不幸受骗的弱者,在鲜明的褒贬中表达了作者对欺诈得势的鄙弃,对诚信善良的同情和呼唤。2002年,湖南考生《放弃的智慧》也是反弹琵琶,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对“以助人为乐为美德,以团结才是力量为信仰”这一传统观点大但质疑、辩驳,最后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别忘了放弃。
五、认同求异,新意旁出。这种方法不同于“反弹琵琶,推陈出新”那样运用逆向思维,推出完全对立的结论,而是先承认对方某种或某些与自己相同或合理的见解,再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派生出新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态度显得委婉,易为人接受,加之观点较全面、客观辩证,因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2003年,江苏考生的《天平和七弦琴》就是先承认感情容易模糊认知的双眼,理智固然不可缺少,接着阐述“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这样新意顿出,又使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理性的高度。
六、接龙改写,编构杂合。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续写或改写,也可另择名篇大作、名人史事紧扣作文话题进行续写、改写,还可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
近年来,采用此法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不在少数。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丢弃“诚信”之后„„》和广东考生《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2003年重庆考生的《一场特殊的审判》和山东考生的《“智子疑邻者”说》就是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续写或改写;对名篇名著、名人名角的续写改写就更多,2001年有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等,2002年有河北考生的《“小鲁达”的抉择》、江苏考生的《〈小重山〉后的选择》等,2003年有湖北考生的《宝钗鸣冤》、河北考生的《楚王的忏悔》、重庆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等;2003年,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的作文也明显增多,较优秀的有湖南考生的《保姆与家教》和河南考生的《小学的玻璃事件》。
七、跨时越空,梦幻游访。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发挥丰富的想象,写梦写真、写虚写实,或时光倒流、或置身未来,在上中下三界
不分,古今未三时交织中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如2001年浙江考生的《另类童话》,把古希腊神话与现代社会嫁接起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用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营建了一个思辨的空间,阐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一个生命个体对诚信的严肃思考。2002年湖南考生的《穿越历史的选择》、四川考生的《无愧我心》等,2003年浙江考生的《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安徽考生的《我是真的懂你》等,都是时光倒流,叩问古人的游记或访谈录。而2003年贵州考生的《永夜——2050年第364年清晨》则是飞越现在,置身未来的科幻作品,作者虚拟了一个“克隆人”的故事,表现了地未来科技发展的忧虑,对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也有把古今未交织在一起的,如2003年浙江考生的《石碑上的历史》,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采用“双轨”结构,在古今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话题的认识。还有亦幻亦真、借梦抒怀的,如2002年河南考生的《我选择善良》,写“我”死后进入地狱,面对司命之神提供给“我”的“三扇门”,“我”果断地选择了善良,并借梦境呓语来点明主旨,悸然惊醒方知是梦中幻觉,借虚写实,使人在恍惚迷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
八、剪辑杂合,砌砖接链。这种写法是紧扣话题选取适当的素材,剪辑杂合成较为典型的题材片断,然后用“蒙太奇”手法整合成一篇文章,一片一断就如一砖一链,相对独立,自成单元,可分章断节,拟写小标题,也可连珠成串。采用这种写法的文章层次明晰,同时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调控自如。
如2001年福建考生的《女孩,I am sorry!》等,2002年重庆考生的《鹰之歌》、广东考生的《选择一片快乐的晴空》等,2003年广东考生的《甲三儿开讲》、《提速的火车不出轨》、吉林考生的《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等都是采用这一写法。
九、奇装异服,巧选文体。马要金鞍人要妆,好的文章体式恰如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使文章顿生辉彩。自从高考作文取消文体限制、可自主选择以来,每年均有不少考生创造性地选用文体,奇文妙趣,新巧别致,令人叫绝。
如2001年四川考生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采用报告的形式,套用医学术语,通过“坐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地勾画出诚信沦丧者的丑恶嘴脸,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出诚信丧失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部分则
提出回归诚信的主要方法,堪称奇文。2002年陕西考生的《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是否受到此文的启发而成呢?当然2002年以巧选文体,出奇制胜的也还很多。如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湖南考生的《我的选择,我的爱》采用书信体,直抒胸臆,娓娓而谈,江苏考生的《唐伯虎之梦》则因剧本的形式而别具魅力。2003年,文体的选用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江苏考生的《独眼龙的求职信》采用求职信,浙江考生的《从泪到血——孙膑访谈手记》采用访谈录,《“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论辩大赛总决赛》采用论辩稿,湖南考生《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面设计》采用网页式,河北考生的《心扉感悟》、广东考生的《母亲日记》采用日记体、重庆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广东考生《把握感情,认知事物》采用剧本式,吉林考生《感情是帆,认知是船》、陕西考生《无题》采用诗歌体,四川考生《愚者传》、广东考生《与佛对话》采用文言体,更为难言可贵的是甘肃考生《吊屈原赋》采用赋体,广东考生《甲三儿开讲》采用话本说书式。
十、假设于前,演绎归纳。就是在某种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想象、推理、演绎归纳,从而表达作者的观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必须在“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展开,如果考生纠缠在这一假设的真假问题上,就背离了命题意图。2002年,四川考生《生命之床》也可算一篇假设之作,作者把“我”假设为一位临产孕妇,一位有心脏病,不能有小孩的“准妈妈”,在自己与婴儿、生与死的选择中,用“妈妈”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永恒。
当然水无恒形,兵无恒势,文无定法。特别是再新的立意、再妙的构思、再巧的方法,也要借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注意作文方法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语言的锤炼和素材的积累。
第五篇:作文开题十法
(开题十法)
1.排比式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漫漫人生,我叙说一段忘不了的故事----心灵地震。
2.拟人式
夜,深了。
标点符号又失眠了……
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吼道:何为心灵地震?
3.设问式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我说,什么也不是,是心灵地震。
4.对偶式
时光的呼吸,吹出昨天悠远的歌声;轻风的手指,拨响今天动人的心弦;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此时此刻,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
5.呼告式
“儿子,我求你了,别去网吧了!”一个高远的声音再次走进我的梦中,猛然惊醒,天啊!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老爸在网吧里给我跪下的场景。6.假设式
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5·12的那次次感动;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奥运会的阵阵掌声;我只想说那天放学的路上,接到的第一封情书,同桌说:“爱死你了!”可我说:“死了也不敢爱。”
7.题记式
一把利剑刺进记忆的深处,似乎滴着血泪,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地震。----作者手记 8.问答式
何为心灵的地震?
也许温总理说,是5·12地震18万骨肉同胞瞬间离去;也许锦涛总书记说是阅兵式天安门广场的那场冲动;但我说,是那天深夜走进网吧,想浏览黄色图片录制刺激的瞬间亢奋。
9、比兴式
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人,在无声中反思走过的人生。
永远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创伤,犹如一场地震,时常在梦中摇醒。
10.曾经式
曾经有一句话:皮肉之苦是暂时的,心灵创伤是永远的;曾经有一段经历:5月12日,一个个画面让我震撼;曾经有一件事触及我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