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5 00: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第一篇: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2011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

2011 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的特点,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具体而言,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2011 年山东卷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符合考试说明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试题主要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来区分考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如选择题的第 11 题,通过对近代纺织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数量比较,考查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不均衡性,使考生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工业半殖民地性的特征。第 29 题第(2)小题,以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因素的考虑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洋务派官办企业封建性特点的认识。、增强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考生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试题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古代史和近现代有机结合,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相融合,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如选择题的第 12 题,考生只有将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三个历史事件以及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再如第 15 题,从空间上涉及了欧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时间跨度上涉及了近代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个历史阶段,考查了考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试题的设计从单点到多点,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大大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从而加强了对考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考查。第 27 题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试题不但在知识上将中国古代史中的黄宗羲思想、世界史中的孟德斯鸠思想以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结合,而且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实现了对考生能力的多层次、多角度考查。、以材料的多样性、客观性,思维过程的发散性、自主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来考查考生思维的创新性。比如第 33 题第(2)小题,题干为考生并行列举了三则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史料,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今年的高考试题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考查,检验了考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潜质,更加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重视史料的解读与运用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色。

史料是进行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的第一项即是从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今年试题在史料方面有三个特点:(1)史料的选择更趋丰富和多样化。文字史料除了传统的历史典籍,还有诗歌、回忆录等。此外,试题还选用了汉画像石雕刻图、个体户营业执照等,使卷面更加生动和鲜活。(2)试题所选用的史料与设问、答案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科学,避免了为材料而材料,使材料真正成为了能力考查的载体。(3)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比如第 27 题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设题,鲜明的突出了史料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第 33、34、35 题不但考查了考生对史料的选择、鉴别和解读能力,而且引导考生加深了对历史认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理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重视新情境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史料教学法”等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但是问卷调查却显示,很多学生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史料,更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和使用史料。今年山东卷对史料的考查,必将对中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试题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 2011 年山东卷进行评析,不得不提到第 27 题,作为分量最重的学科内综合题,它比较全面、最为典型的反应了整个试卷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试题以史学构成的三个要件——“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试题外在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试题各个部分之间一种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沿着试题呈现的这一主线不断探究,使考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全面落实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命题者通过这一方式,构建起了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科特点鲜明。

第二,试题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但又不显空洞。它做到了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史实的结合,既使得考查具有一定的高度,又不脱离考生的认知水平。第(1)小题将史料与史论相结合,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一(史料)的信息,论证材料二(史论)的观点,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特点。第(2)小题要求考生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两种方法,也是论从史出,毫无生硬之感。紧接着要求考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评价“三权分立”思想,考查层次由了解、理解到运用,逐步深化。同时,由史料到教材主干知识,所考查的内容与考生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贴近。第(3)小题是对更为抽象的史观的考查,题目要求考生结合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作答,明确的指向性,使考生不可能空泛的去谈理论,抽象的历史认识变的具体化。

此外,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习方法,在试题中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融合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是对一些考生来说,有的科目有的试题是使其终身难忘的。因此,高考试卷绝不仅是一些堆砌的文字和符号,它也是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从 2011 年山东卷来看,命题者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思想教育,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对历史事物的态度、对历史观念的认识这一层面上。比如,第 27 题第(1)题让考生回答黄宗羲思想的“新见”,就是让考生认识黄宗羲的思想在明清专制的文化环境下所体现出的历史进步性。第(2)题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去评价历史事物的问题。实质是在考查考生对待历史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问题。第(3)题以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为主线设题,不但寓含了“思想的力量”——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这一主题,而且渗透了以传承与交流为主题的全球文明史观。“学史以明志”,试题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知识和能力考查为“显性”主体,“隐性”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寓意深刻。

2011 年山东卷以“发展、进步”为主题,向考生展现了一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试题所涉及的科举制、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五四以后的民族主义思潮、改革开放、雅典的民主政治、工业革命、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等等,都是推动或深远影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 100 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试题不回避热点,第 27 题第(3)小题考查了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第 34 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体现导向性,试题实现了有利中学教学和有利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在客观上对中学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011 年山东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试题的区分度;同时,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中学实际,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干知识。比如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近代的民族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启蒙思想、明清进步思想、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洋务企业、一五计划等。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试题还注重了对考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对史料的鉴别和运用、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等。它们不但是中学的主干知识和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历史所必需具备的基础。、试题所考查的是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

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第 12 题以陈独秀对义和团看法的前后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的民族主义,就不是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生需要通过对五四运动及前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正确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脉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题没有超出考生的认知水平,是考生应该掌握的课程知识。、稳定中创新,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不创新就会陷于模式化,从而失去生命力。作为学科内综合题的第 27 题,去年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因此,今年山东各地市模拟题中纷纷出现了模仿第 27 题的现象,而且高度“仿真”。如果命题者再以去年的模式命题,必然会加剧中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思维,使其陷于教条化和模式化,背离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今年的第 27 题没有沿袭去年的形式,再次大胆进行了创新。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形式新颖,内容厚重,寓意丰富,更有了专业性和学术味。这不但能有效区分考生的层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对中学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正确对待“新材料”,合理处理不同版本问题

在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同时,目前的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为材料而材料的倾向,以追求材料的新、奇为目标,违背了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初衷。今年山东卷第 33 题大胆引用了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材料,老材料考出了新意,这对于以后教学和考试中新材料新情境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同时,三则材料虽然分别引自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设问上对与使用不同版本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它透漏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命题坚持“以纲不依本”的原则,所考知识非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只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使用任何版本的考生都可以答题。、注重学科性,避免去学科化和学科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追求试题的新颖和所谓的生活气息,个别试题出现了去学科化或者将学科知识边缘化的现象。试题注重形式而淡化内容,所考查的知识远离主干,给中学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考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继续学习。今年山东卷注重历史史料、历史方法,如第 27 题对史料的处理,就不是简单的进行史料解读,让考生去“概括段落大意”,而是以“史料”“史论”“史观”整合和统领整个试题,史论结合,学科特点鲜明,专业性突出。、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方式的养成,避免历史学习的碎化。

新课程教材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时空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考生要了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必须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今年的第 27 题或古今贯通,或中外结合,或前后承接,使的试题的综合性大大加强,力争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史料”“史论”“史观”为线,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展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对历史思维的一种积极引领。

纵观 2011 年的山东卷试题,既秉承了传统,又进行了积极创新,即完成了为高校选材的使命,也深刻的阐释了新课程的内涵。它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和提升,是一份让人满意的试题。

第二篇: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卷试卷分析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卷试卷分析

2015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可知,试题与往年相比题型、难易程度、试卷组卷的顺序基本相同,符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全卷重要考查学生的宏观认识历史与运用历史规律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观题体现的尤其明显。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大环境有宏观的了解,并要运用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去分析运用。看似要求很高,实际上,学习历史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如何运用历史规律,以史为鉴,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有大历史的观念,培养学生有学古校今的应用能力。

历史试题知识分布情况如下: 按照地域范围分布: 选择题部分: 中国史:24-31 世界史:32-35 材料分析题部分:

中国史:40、41、45(45是选修)

世界史:40、46、47、48(46-48是选修)

按照专题模块分布: 选择题部分:

必修一政治史:24、27、30、32 必修二经济史:26、28、31、33、34、35 必修三文化史:

25、29 材料分析题部分:

40题涵盖了全部三个必修模块 41题主要涉及经济文化生活 其余均为选修模块

按照通史分布: 选择题部分:

中国古代史:24-27 中国近现代史:28-31 世界史:32-35 材料分析部分:

中国古代史:40、45 中国近现代史:41 世界史:46-48

选择题特点:今年的高考历史选择题难度适中,突出特点是考查切入的角度比较新,考点贴近所学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考查,题干内容较往年大大减少,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标准没有降低,今年的试题将对以后的历史教学与考试起到指导性作用。

非选择题特点:

1、设问充分体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结合,所有的历史主观题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字样,说明今年高考题较之往年更注重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与思考方面不觉突然与陌生。这也许体现了历史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第三篇: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制作人:XXX 通过对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历史部分的整理、研究,我对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如下(受篇幅和时间限制,这里只对全国1、2、3卷及北京、天津卷的试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2017年文综历史试题命题特点

1.从总体上看,今年文综历史试题出题形式更加多元,着重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注重贴近中学教学实际。

2.试题视野开阔,立意深远,形式活泼多样,谜语和漫画进了历史考题。同时,试题考查角度新颖灵活,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3.突出体现“以德树人”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能力、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全国1卷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全国3卷第40题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考查,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

4.更加重视考题与时事热点的相结合。

比如大热的“一带一路”政策、通州考古、共享单车、天舟一号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这些社会热点都进入了北京卷的文综考题。

二、2017年全国1、2、3及北京、天津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表1: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知识点分布

中国古代史·先秦(政治史)中国古代史·秦汉(政治史)史学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史·明清(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晚晴(经济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

考点 分封制的作用 西汉郡县制 历史事实辨认 明朝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文化交往

分值 4 4 4 4 4 4 30 31 32 33 34 35 41 42 45 46 47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中国现代史(经济史)世界古代史(文化史)世界近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政治史)世界近代史(材料题)世界近代史(开放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抗战根据地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西方人文主义之源 工业革命的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后全球格局演变 法国大革命与民族独立近代中西方对比 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 《开罗宣言》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 4 4 4 4 4 25 12 15 15 15

说明: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在全国一卷中仍然是命题的重点部分,政治史部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明清之前的史实、经济史的题目主要出自中国明清以后及近现代世界史中,文化史考查较少,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同时,考题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例如第26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辨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从命题趋势来看,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立足考纲,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不回避高频考点。

2017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符合考纲要求,主体鲜明,重点突出。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分封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经济体制改革,世界史的人文主义、工业革命、苏联工业化、当代世界格局演变,都选择了历史教学中重点知识模块,同时也是历来高考备考中的高频考点。非选择题中42题考查的14—17世纪中外历史,从主题上看依然是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

2.注重情境化命题方式,体现新课标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今年试卷的材料形式与以往相比,极为丰富、活泼,既有文字资料(第24、27、28、29、30、31、32、35),又有表格(第25、26、33),还有漫画(第34题)。非常明显的变化是表格题占了3题,多年未考的漫画题出现在试卷中,不仅增加了试题的新颖性,而且提升了试题的难度。3.体现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

如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显性考查热点问题,重视学科能力的考察。

从35、41、42题来看,我们不难窥测到试题暗含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大国外交变化、区域化的挫折、反全球化的论调等,都是需要拨开迷雾探寻实质的内容。试题没有受制于时政,而是以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试题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2:全国2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知识点分布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明清(政治史)中国古代史·隋唐(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明清(政治史)中国古代史·晚晴(经济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中国现代史(文化史)世界古代史(政治史)

考点 春秋时期的商业 明代官修史书的特点 唐代社会经济 明朝宦官干政的史实 洋务运动 民国时期思想

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 高考制度的恢复 雅典民主政治

分值 4 4 4 4 4 4 4 4 4 33 34 35 41 42 45 46 47 世界近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政治史)史学素养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经济 美国民主政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4 25 12 中国史(古代到近现代)(材料题)矿业政策 世界史(开放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钟表的发展史

晚晴北京街道管理(城市化)15 一战后世界局势 孔子弟子颜回 15

说明:全国2卷与全国1卷考点分布及分值安排上基本一致,中国古代史所占比例仍然较重,先秦及明清时期是命题的重要时间点,洋务运动再次考到,继续成为高频考点之一。相对于1卷,全国2卷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考查的比重较平衡,其中考经济史的题目有第24、26、28、33题,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三个时间段;25、27、30、32、34题为政治史题目,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部分;

29、31为文化史题目,集中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民国时期社会思潮的变化、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成为本卷文化史的重要考查内容。

同时,试卷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思维,通史意识突出。例如,非选择题中第41题矿业政策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第42题以表格的方式,将钟表的发展史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论述。钟表的变化是时代的缩影,是不同时期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题目要求学生从材料充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题目并论述,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整体思维、通史意识不可或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重视并加强训练。

总体上看,2017年新课标文综全国2卷历史试题符合一贯的命题思路,中规中矩。材料比较新,有一定的时代感,试题突出古为今用的思想,符合考生的思路和习惯,难度适中。

表3:全国3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点

分值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0 41 44 45 46 中国古代史·先秦(文化史)中国古代史·秦汉(经济史)中国古代史·隋唐(经济史)史学素养

中国近代史·晚晴(经济史)中国近代史(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中国现代史(文化史)世界古代史(政治史)世界近代史(政治史)中国现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经济史)中国史(材料题)中国近代史(开放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汉字的演变 汉初经济的复兴 唐代经济(土地制度)史学核心素养·史料辨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融合 列强在华特权的问题 现实主义绘画特征 雅典民主政治 人民主权

集体农庄、劳动报酬 70年代“滞胀”危机 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 中国近代化进程 隋代法律改革 日本大陆政策 4 4 4 4 4 4 4 4 4 4 4 25 12 15 15

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15

说明:全国3卷与全国1、2卷相比,考查经济史的题目所占比重较大,25、26、28、34、35都是经济史考题,涉及的考点有: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唐代均田制之下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0年代“滞胀”危机。雅典民主政治、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再次成为高频考点。文化史中突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例如第一题汉字的演变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多元。第40题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考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情怀。

总体上看,全国3卷考点仍重基础,没有怪题偏题,试题难度相对1卷、2卷较小。考查重点突出,按时间先后及模块定考点,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表4: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部分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分布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中国古代史·明清(经济史)世界近代史(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晚晴(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晚晴(军事)世界近代史(经济史)世界近代史(政治史)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中国现代史(文化史)世界近现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政治史)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中国史(材料题)世界现代史(材料题)

考点 君主专制 清代四大名镇 宗教改革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海防 工业革命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 抗日战争 毛泽东思想

分值 4 4 4 4 4 4 4 4 4

18世纪以来的世界科技革命 4 两极格局 16 20 20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清朝至今中国民法的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说明: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考点分布合理,中外并重,突出中国史;厚今薄古,注重近现代史。从通史和中外两个角度看,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题目有28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32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有46分,没有世界古代史的题目。从模块分布看,必修与选修兼顾,必修各模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选修题目的设计与往年保持了一致,依然是命制了一道选择题;必修模块更注重必修一、二的知识考查。具体来说,选修考查在选择题中体现;必修一、二、三在试卷中所占分值依次递减,分别为44分、38分和13分,突出政治、经济史的考查,思想文化所占比重较低。

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坚持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整体上看,试卷结构平稳,同时题目平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无偏怪题,难度控制比较理想。

表5: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部分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37 40 41 知识点分布

史学素养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中国古代史·明清(政治史)中国近代史·晚晴(文化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史学素养

世界古代史(政治史)世界近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经济史)世界现代史(政治史)古今中外(材料题)世界近代史(材料题)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考点 史料辨析 宋代君主专制 明代思想控制加强 西学东渐 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

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辨析 古希腊政治制度 新航路的开辟 马歇尔计划 民权运动 儿童:成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丝绸之路

分值 4 4 4 4 4 4 4 4 4 4 4 38 8 6

说明:2017年的北京文综历史试卷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在试卷设计上,强调历史学科的思想与基本方法,突出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首先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是难度不大的选择题,学生也需要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科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其次,通过开放设问,并配合分层赋分的评价标准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典型如37题第3问,考查考生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解读,开放设问和分层赋分标准,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能力,自主表达思想意愿的舞台。第三,试题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第14题,以历史上对柳宗元的评价为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时空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则渗透于12、14、18、37等题中。历史解释则是非选择题考查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学科内综合题第37题。

整体上看,北京卷测试目标明确,考查方式与角度合理有效,灵活多元,难度适中。

三、2018届高三备考建议:

1.继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要重点关注,为此形成学生对历史的总体印象和直观感觉,为新一年的复习备考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另外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把握,做到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来才可以。

2.在新一年的备考过程中,需要继续渗透核心素养,无论是复习讲解课还是习题训练课,都需要关注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特色鲜明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要较多关注和涉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渗透要做到润物无声、不死记硬背、不直接灌输。借助于有直接冲突的一些史料,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由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核心素养,在复习中,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3.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建议在新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寻求其与教材所学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思路进行大胆设计,选择新材料和教材主干知识相联系,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可以借机让师生集思广益,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也关照现实生活。

4.复习过程不要过于功利,尽量兼顾到每个专题的主要知识点,出于试题设计的需要,今年有可能侧重于必修一、二,必修三的知识点涉及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明年仍然这样;今年没有涉及古代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点,明年考查的可能其实是在增加,所以作为复习备考,不能兼顾各个知识点,是不明智的。复习要全面而系统,不心存侥幸,才能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制作人:xxx 2017年8月4日

第四篇: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2012年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发布:黄健 时间:2012/7/3 18:29:2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240 讨论:

2012年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石嘴山市平罗中学 戴惠荣 马华

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试题类型与去年相差不多,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命题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

一、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1、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例如第40题,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试题立足于考查人类历史上的著名的工业革命,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知识点比较主流,可以说,这道题是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历史题。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小视角”呈现“大视野”,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出题注重基础: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第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第41题考察中国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历史。知识点仍然比较主流。在选修试题方面,考察的知识点都是非常主流的知识点,第45题,考察中国古代史中著名的王莽改革,第46题,考察中国近代史中的国民政府问题,第47题,考察世界史上的凡尔赛合约和凯恩斯主义,第48题,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试题考查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没有脱离《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命题规则,也可以得出,在高考复习的时候,仍然要以主流知识点为主,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以图示出现,沿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重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材料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4、材料内容创新,关注时政热点。

今年尤其在大题上体现了社会性热点问题:第40题考查世界性交通问题与科技的关系。对当今的社会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诠释。体现了历史的价值功能。

总体而言,2012年宁夏高考历史卷总体难度略低于去年。高考命题,更注重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考查的载体——历史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史大题部分,思路更加开放。“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学生主要失分原因分析及对策

1、字迹潦草,答题格式不规范 由于网上阅卷是把卷子进行扫描后显示在电脑上,有的学生字迹潦草,有的学生字迹很小,还有的学生答题的地方不规范,这些都会影响到阅卷教师的给分。有的学生答题没有写序号、不分要点,每个小题用一段来表达整个答案,老师在看得分点的时候很可能把一段话当成一个得分点,而漏掉了另外的关键得分点。另外,答题错位,乱涂乱改的现象也有可能影响到得分。虽然网上阅卷是采取双评的形式,大大减少了评卷误差,但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直接会造成两个老师打分不一致,形成三评卷,增加了评卷老师的工作量。

2、答题速度慢,答题时间不足

有的老师反映到,文综卷的最后一道题历史选修题明显可以从答题的情况看出学生时间不足。

3、死记硬背,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比如40题材料题的第(1)问,考查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背景。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成就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来作答而影响得分。

4、概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缺乏,答题冗长,照抄材料。

比如40题第(2)问,反映出学生缺乏概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不简洁,几句话反复表达同一个点,或是把已经完整的答案再次给予了详细的表述,不能全面考虑影响交通信号灯改进和发展所运用的科技成果,或者照抄材料不合题意,这样即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又影响了得分。选做题46题,比较抗战前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和实质的不同,学生不能准确解读和理解材料,从而答题欠准确性。

5、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不足。例如第41题小论文,均分5.2分。本题图示的是课本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理论理性认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变,中国走向近代化文明”。一些学生不能抓住关键词“评析”“均可”“材料中的史实”来准确审题,审题出现偏差,答题不得要领而影响得分。一些学生只是一味抄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欠缺而没有论点影响得分,一些学生有论点但缺乏“西方冲击对中国产生影响促使中国剧变”的理性的高度的认识而不能的满分。总体上体现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不足。

总的来说,尽管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难度不大,让学生感到每道题都能够写得出来答案,学生考试下来都觉得出题很新颖,但是要得到高分还是很不容易,需要比较高的历史科综合素养,因而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启示及教学策略

1、立足于教材,注重抓基础。尽管考题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的历史知识贮备上。注重回归课本知识、扎实基础(主要历史事实、主要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知识体系)是今后历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复习时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对比,注重历史知识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做好学科主干知识、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深刻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阶段特征和历史总体框架体系。

2、精选习题,有效训练。注重典题训练,指导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析信息的能力。要通过研究试题来反思学习的效度和信度。多注重中外史的横向比较,多培养逻辑的思维判断能力。多从史料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学学习观和方法,在不断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史学素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历史学科纷繁复杂的特殊性。

3、注重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这样,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材料,学生都有一套解题的模式。

4、紧扣新课程对学生的核心教育价值,融通基本史观,优化小专题设计,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同处工业文明阶段观念;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主旋律的基本观点与认识问题的角度;符合青少年学生阶段特点的思考方法与观点;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等。

5、注重规范答题的训练。我们在平时作业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写正楷字、规范书写,答题序号化,要点话化,简洁化,注重突出关键词。

6、老师上课要能够旁征博引,结合时事热点,历史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在深专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关注新闻,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7、文综各科合作,加强答题速度训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增分才有可能。卷面规范做答,增分才有客观依据。加强解题速度训练,增分才能变成现实。

第五篇:2011山东卷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把传承和创新发扬光大

——评 2011 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2011 年的山东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传承与变化的交融,稳定中蕴含创新

2011 年 山东高考地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坚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汲取多年高考命题改革的经验,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稳中求新,积极探索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新思路;它 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积极寻找和创设新的信息展示平台,选取的命题素材均来自教科书之外的地理著作,注重运用“新情景、新材料”来创设地理“新”问题,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又都落脚到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上,可以说是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命题求稳的思想体现在:一是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 不偏不怪,强调 能力立意;二是 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试题的设问具有针对性,难度与往年相当,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三是 试题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不回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四是 整份试卷仍然注意到了由易到难的排序和布局,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落实了考纲并体现人文关怀。命题求变的思想体现在: 一是 考核内容注重挖掘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如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念的应用和体现,对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要求有所提高;二是新情景的创设注重体验和实践性,如学科内综合题第 26 题,以地理野外实习的综合考察为呈现方式,突显了地理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的真谛。三是今年的学科间综合试题第 29 题,体现出的文科高度综合倾向。试题围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汉阳铁厂的兴衰进行设题,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的角度考查汉阳铁厂的区位选择、衰落的历史、地理原因以及汉阳铁厂原址的功能转变,在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将考生所学历史、地理和政治三学科知识交融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学科间综合,为今年山东文综高考试题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考查学科核心知识

命题设计较好地处理了学科“地”与“理”、自然与人文的比重和关系,主要选取了“时区计算、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光照图”“地壳物质循环、地质过程中的内外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河流、洋流、植被等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工业区位选择”“区域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的分析和评价、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条件和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地貌景观与国土整治措施”等地理学科主体内容来设计题目,以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的运用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为考核目标,在提供信息和问题设计中表达与渗透地理学思想和价值观。.根植于区域性和综合性,强化地理学科本质特征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地区,其地理特征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同一区域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从而体现出了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特征。所以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两个最基本的本质特征。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也是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如学科内综合题第 26 题的(1)、(2)、(3)小题,考查的是美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与水文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着力体现对区域自然地理事物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区域地理分异规律的考查;第(4)小题通过对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大盆地两地区的对比,分析两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差异,进而分别提出两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忠实、科学地体现和强化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另外,选择题第 2 题、第 6 题,学科间综合题第 29 题、选做题第 30 题、31 题、32 题等,也都较好的体现了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本质特征。.重视探究和体验,突显地理学习的实践价值

通过区域自然地理现象的实地观察来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地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是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而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地理实习活动则是获取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规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中学地理新课程当中,也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这两者的不谋而合,说明地理学习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关键环节。今年地理高考试题中的第 26 题,以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为设题线索,通过实习线路将沿途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贯穿起来 ;试题的创设依据实际实习过程分为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两个 情景阶段,而且在不同情境下的设问都具有一定的现场感和其合理性;在“野外考察”阶段多设计的是较为直观、单一方面的问题,试题从实习者最容易体验到的气温特征开始设题,到内华达山脉也是从感性的山地地形切入,到了大盆地地区,其景观和大盐湖的直观景象遂成为设问的落脚点;实习情景的逼真性,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在“室内分析”阶段,设问则转化为抽象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整道试题,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从地理要素特征的空间变化到时间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了考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性认知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地理野外调查实习中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评价考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让考生在具有体验性的地理实习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不断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坚持图表等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除文字表述外,地理学还有表格、地图等众多表达呈现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的表象特征。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则继续传承了这一特点。首先,图表数量、类型众多。试题在建构与情境设计上,均采用各种原创性的图表为信息载体,全卷共有 9 幅图、表,其中图像包括区域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值线分布图和景观图等,而且在图像内容、类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如:选择题第 2 ~ 3 题组,将地貌景观图与地质剖面示意图有机地融合形成一幅图来承载两道试题的信息;选择题第 7 ~ 8 题组的我国东部地区两个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第 26 题的某实习小组对美国西部考察的路线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相关信息图的呈现等等,都是今年高考试题图表方面的亮点。丰富多彩、不同呈现形式的地理图表,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数量关系和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多渠道获取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凸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其次,“无图考图”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也有充分体现。很多试题的信息虽然只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呈现,但在分析与解答问题时常常题不离“图”,常需要通过阅读文字表格获取信息后,再把所得信息呈现在脑中的“地图”上,进而得出地理特征。如:第 26 题第(3)小题,考生答题时,头脑中若有一幅水循环的模式图,就能较容易的从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各环节找到应答题目的角度;选择题第 2 题,以亚洲四个国家的水稻种植业发展为切入点,以表格形式给出了中国、印度、日本、泰国四国水稻收获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等信息,让考生从中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试题虽然没有出现图像,但考生如果“脑中有图”将会对正确解答题目大有帮助。第三,寓动态信息于图表之中。如选择题第 7 ~ 8 题组,选用三个年份、两个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将两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关注社会性和时代性,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

今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文字、图表等背景材料大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问题,通过试题设计,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核心知识、原理规律和思维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以致用,体现了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选择题第 1 ~ 2 题组考查亚洲粮食生产,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选择题第 3 题围绕北方山区国土整治的基本措施,关注我国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选择题第 5 ~ 6 题组考查南非周边地区的地理事物,关注的是南非这一新的“金砖国家”;选择题第 7 ~ 8 题组考查我国两个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进程,关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问题;第 29 题是学科间综合试题,考查主题是“汉阳铁厂兴衰见证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隐含了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等等。对这些现实问题和热点区域的关注,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

总之,2011 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特点可以归纳为“图表载体,能力覆盖,知识抽样,方法支撑,思维渗透”,能极大促进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下载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5篇)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历史试卷分析 畅游 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试题类型与去年相差不多,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

    2010年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2010年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20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我省文综试卷的自主命题与往年全国卷历史试题相比,总体印象是:稳中......

    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大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解析】“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文综试卷分析

    毕业班文综一模试卷分析 试卷题型架构: 模拟试卷题型难度基本与进修校毕业班会考检测试卷难度相当。试卷紧贴教材,有30分左右基础字词、积累知识。阅读的第二题难度较大,其中对......

    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及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及参考答案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学科网这些补......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5篇)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南靖四中 王东建 一、试卷特点 1、稳中求变 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稳”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无论是题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设问,还是......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题及参考答案17.下列一组图片(图10)表达的共同主题是:A.兼顾效率与公平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城乡发展D.坚持共同富裕18.目前,我国的一些商品存在着“过度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