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C.分封制
【答案】C 【点拨】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结束】
2.(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B.井田制
D. 郡县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答案】D 【点拨】考查古代民族融合内容。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元朝”、“进士”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进士”是科举制内容之一。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C项是明朝坚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
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结束】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C.昭君出塞 【答案】A 【点拨】考查古代政府对边疆的治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流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B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排除。C项指出塞蒙古高原,排除。D项出使欧洲,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张骞通西域加强了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B和C反映了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关系,甘英出使的地区是大秦。【结束】
4.(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D.②③④
B.卫青远征 D.甘英出使
C.①③④
【答案】A
【点拨】考查古代民族自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其中的“因俗而治”就是当今提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中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派遣流官代替土官,排除。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正确选项为A。此题采用排除法,“三藩之乱”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有④的选项BCD。“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但不能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结束】
5.(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答案】C 【点拨】考查洋务运动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
从1862和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课程可以判断出是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洋务运动的。“西学东渐进程开始”说法明显错误,A错。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是维新派的主张;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是激进派的主张。【结束】
6.(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
B.“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 【答案】B 【点拨】考查早期维新派的主张。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排除。正确选项为B。
AC选项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的主张,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经济思想,B “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可以判断出是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结束】
7.(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C.《开罗宣言》 【答案】B
B.《凡尔赛条约》 D.《波茨坦公告》
【点拨】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A项发生1901年,排除。C项签署于1943年,排除。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通称《凡尔赛和约》,正确选项为B 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ACD选项。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结束】
8.(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点拨】考查抗日战争。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①②③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结束】 9.(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C 【点拨】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A、B、C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自由、科学、理性、追求幸福等。正确答案为C。
ABD都只是启蒙运动中思想家的主张,C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结束】
10.(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在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答案】A 【点拨】考查法国大革命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小块出售”等。B项为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排除。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排除正确选项为A。
B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C是英国圈地运动的内容,D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A正确,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根据这部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保障。【结束】
1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答案】D 【点拨】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排除。正确选项为D。抓住时间限制语“19世纪上半期”,ABCD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不属于新社会问题。【结束】
12.(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的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答案】A 【点拨】考查德国统一。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前者所述为德意志统一,后者为德国一战、二战的失败。德意志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走上了武装侵略的道路。B项为德意志统一的作用,排除。C项是统一的具体政策,排除。D项与德意志统一不紧密,排除。正确答案为A。“1918和1945年的失败”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败。正是由于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欲望强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与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有关。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6分)研究历史上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学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将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挂钩,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1933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分)【答案】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点拨】考查古今中外货币流通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回答第(1)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回答明清赋税制度的内容。第(2)问,解题注意关键词“林则徐奏稿”“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 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总结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以所学知识为主。第(4)问,这里的“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重点考查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此题考察不同时期中外货币的相关问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遏止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结束】
14.(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40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总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见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答案】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总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从东南沿海四几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点拨】第2问是选答题,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次回答,回答是要从国内外的因素作答。第(3)问结合书本知识或从图16中可以得出。【结束】
第二篇: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解析】“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宋初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君主专制加强,故B项错误;设枢密院,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君主专制加强,故C项错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施行将兵法,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
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天文学(《授时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扬州)
【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C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考点】“师夷长技”思想——《海国图志》
【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 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楚辞(《离骚》)图8
【解析】依据“韩赵魏”信息可知图片所示为战国时期,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所著,故A项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孟子所著,故B项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荀子所著,故C项错误;《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著,故D项正确。【答案】D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九章算术》);罗马法
【解析】题干限定词是“东汉”、“大秦”(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但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答案】B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的集权措施(设知州)
第1页(共5页)
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 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墙上画作的风格仍然是传统中国的山水画,故①错误;风俗画中一些人物已经剪去发辫,反映出辛亥革命对民众发型的影响,故②正确;风俗画中已经开始利用电灯照明,反映出西方第图9 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中国照明手段的变革,故③正确;风俗画中人物仍然使用筷子,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式饮食,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 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恢复高考制度
【解析】“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松散的邦联,国家不掌握军队,无力平息社会动荡,故①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自治权,故②错误;邦联制下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③正确;邦联制下各州都可以发行货币,各行其是,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经济大权,统一发行钱币,有利于经济的有序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
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考点】法国大革命
【解析】画中平民是第三等级代表之一,参
图10
第2页(共5页)
与新宪法的“打造”,说明第三等级中的平民并不反对制定新宪法,故A项错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故B项错误;满足中三个等级联合“打造”新宪法,合力制定新宪法,故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制定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 22.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考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凯末尔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巩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凯末尔改革废除哈里发制度,确立共和制,故①错误;阿里改革为了对外扩张,进行军事改革,凯末尔改革没有涉及,故②错误;阿里改革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业,凯末尔改革采取苏联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将资金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故③正确;阿里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还选派青年去欧洲留学,凯末尔着手文字改革,都涉及教育改革,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C.③④
D.①④
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材料二
图16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17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
示意图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
图18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
图19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 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二、非选择题
第3页(共5页)
【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陆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1)材料一提到西周时期的“天”,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罗马的众神,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周王认为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认为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周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反映出各文明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解读方式一:分别描述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概况,图16反映出14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17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开始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拓展;图18反映出19—20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19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解读方式二:从世界贸易的范围、发展速度,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贸易中心的变化等三个方面,结合四幅图从总体上分析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
(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1)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
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
第4页(共5页)
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得出这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据材料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反映出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第二小问工党政府宣布实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干预国家经济生活。
【答案】(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分布不合理;“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过程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可得出先迁往武汉,后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答案】(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考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福利国家” 【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第5页(共5页)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第三篇: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范文]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各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跨度大,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①是元朝②是唐朝③是西周④ 是秦朝。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④为郡县制,应为秦朝,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结束】
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结束】
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结束】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社会习俗、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图片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这四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结束】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结束】
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7题)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希腊民主的本质,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希腊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性质的民主,广大奴隶毫无民主权力,故D项正确,ABC未涉及到这一本质。【结束】
7.(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的内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项。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在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中,潘恩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须与英国一刀两断,建立自己的共和国。他强调真正的权力必须而且只有来源于人民。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错误。【结束】
8.(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9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本题考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作用,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对两段材料的理解,应为进化论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从严复可作出判断,故B项正确,ACD均错误。【结束】
9.(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结束】
10.(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本题考查的是越南战争,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主体法国错误。【结束】
1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2题)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文学的主要成就中的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它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30年代以后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A是英国狄更斯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B为现代主义文学,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答案】
(1)不同:目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学习。
成员,中国清政府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海关、礼部等一般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
态度:中国清政府统治集团重视不够,对近代化采取的是被动应对。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对近代化采取了主动接受,全面学习。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结束】
1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6题)(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答案】
(1)南宋:市舶司 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对外贸易情况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能力。(1)问中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2)问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较熟,也不难答出。(3)问较难一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结束】
第四篇: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北京卷
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北京卷
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 ③增如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近年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 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成本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
④空气产权难以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如图13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 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
32.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
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33.“群众家门口的事群众说了算”,北京某街道办事处开发了一款手机小程序,居民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居民意见实时查看和归类,为街道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该街道办事处的做法:
A.激发社区活力,保障居民决策权有效行使 B.创新社区参与途径,利于满足群众的诉求 C.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居民有效行使质询权 D.扩大了公民权利,利于意见表达和集中民智
34.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日忠信敬上,二日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为吏之道》的“五善:
①说明权力的行使应审慎、谦抑
②说明公职人员应注重道德修养
③说明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④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下列描述中,符合该国政治体制运作规则的是:
A.法国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总统和内阁集体辞职 B.法国议会通过一项重大外交政策,交由总理内阁实施 C.英国首相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大选 D.英国脱欧进程中的重大决议由英国首相决定
38.(34分)“湖平两岸闲,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关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刷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1)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1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2)读图17,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12分)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步伐更快,措施更实。“最多跑一次”“网上一次办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数据用得活、服务更暖心”。大数据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农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工程”持续发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患化、使捷化持续推进。
破解企业办证难题,避免“公章旅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破除企业投资障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与新业态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结合材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为?(12分)
39.(10分)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
——《汉语大词典》
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赋,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骏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
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1.(26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洲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图19 钦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及对外交通示意图
(2)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第五篇: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版解析
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版解析
注意: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
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答案】A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
【解析】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故选A。表示宫室屋宇,所以“”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C
【解析】“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学科网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A
【解析】《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
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里说到的“拈香行跪拜礼”可以看出是有点尊孔复古的思潮,学科 网所以应该是体现B。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解析】结合时间和当时的毛泽东的一段话,说明当时应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所以选择C。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答案】B
【解析】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之的关系的,故应选B。
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答案】D
【解析】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学科网可以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选D。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A
【解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故选A。
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应该是《共产党宣言》,故选B。
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
【解析】“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
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学 科 网可以判定应该是指布雷顿
森林体系,故选C。
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状况: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
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学科网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
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
(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
【解析】(1)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和劳动单位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农村经济结构的状况注意是讲“经济结构”,还要注意分析材料一、二得出结论即可。
(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写“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学科 网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即可。
(3)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国籍角度思考,而且还要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即可。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
【答案】(1)角度:近代化。影响:“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或者:“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等等)
一战结束之后,zxxk.com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下隐含着诸多的矛盾,诸如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随着国际形势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法西斯势力崛起,不断发动武装侵略,而西方大国却采取了绥靖政策,导致了新的时间大战爆发。
角度:以1992年为界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角度来划分的,以2001年为界是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角度来说的。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主要解决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成为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中国的体制改革,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世界的认同。
【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在写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所以角度应该是近代化。学科网影响:只要是不从近代化角度去写就可以。
注意要围绕“焦虑”二字做文章,题目要求“概述”,所以还需要有叙述的成分。所以要从引起国际社会“焦虑”的史实去思考和表述。
(3)角度:根据时间断限前后的史实去推断。说明:需要从材料所述的1992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点去思考,将两个时间点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写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