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监局调研报告
新协法字„2012‟1号
关于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度关注并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新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从点到面,积极推进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新乡市政协党组2012年度工作安排,6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宗怀川带领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就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委员们先后深入到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河-1-
南环宇集团,通过听取汇报、参观车间、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了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自《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职安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切实把保障劳动群众身体健康做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在编制和人员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市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政府部门及时调整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安监部门职业病预防领域职能正在逐步划转。
(二)市安监局主体执法能力日益加强
市安监部门根据新修改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及时调整思路,就我市职业健康方面,突出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加强机构建设
市安监局于2006年4月在局办公室内正式设立职安科,2010年3月独立设臵职安科。目前全市有5个县市区安监局设臵职安科(股)。各县市区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至少明确一名局领导分管、一名主职监管人员,县安监局再增加一名兼职监管人员,以满足监管执法的工作需要。
2、加强宣教和队伍建设
市安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召开会议、讲评工作、撰写简报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卫生宣传活动。市安监局按照要求对涉及职业危害因素企业人
员进行培训,同时从疾控中心专家库聘请一部分专业人才,并适当吸纳安全工程与技术类专家、行业专家组成专家队伍。
3、加强监督
市安监局在界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台账;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开展对石英砂、石棉制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开展对各行业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检查。另外加强对中央和省管驻新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
4、强化监管
市安监局对无职业健康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企业要求立即组建;督促涉危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做好危害岗位的检测和评价、在工作岗位悬挂警示标识和告知卡、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加强对员工佩戴使用防护用品和保护措施情况的检查。
5、强化培训
市安监局组织开展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和能力;督促企业做好职工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要求企业对涉危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在岗的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经培训,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三)市职防所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市职防所在做好职业病日常防治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抓好中心工作
市职防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知识竞赛、新闻报道、举办
培训班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作业场所专项整治、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等活动、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积极对职业病患者开展救助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镉中毒监测哨点工作。
2、加强硬件建设
市职防所对业务病房楼进行彻底改造,对办公设备进行更新配套,安装了电话虚拟网、电脑局域网。购臵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视监控系统等二十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并实施了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将扶持资金用于购臵彩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3、强化质量管理
市职防所建立了所、室两级质量监控控制体系,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性文件。确定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科室内部设有质量内审员,对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进行初审。每年组织考核小组对科室工作进行两次全面考核。
4、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市职防所先后派出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和赴外地参观学习159人次,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单位授课。截至目前,市职防所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进步奖11项;参与完成三项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的修订工作;参与国家卫生科研项目七项;发表科技论文56篇。
(四)企业重视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加强
近年来,不少企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环保意识逐渐
加强。如此次调研的河南环宇集团,是国内碱性二次电池第二大产业集团,主要从事电池原材料和镉镍、镍氢、锂离子等电池的生产,现已投资近500万元,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对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年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1、按职责分工未理顺。监督职能调整后部门之间工作衔接尚未完全理顺,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够通畅,影响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发挥。按照目前的职责分工,卫生部门负责我市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安监部门负责作业场所执法和危害事故查处,造成源头控制、监管执法和技术支撑等环节协调不力。
2、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健全。目前还有部分县市区尚未独立设臵职安科,许多工作无法全面开展,直接影响安监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职责的履行,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另外监管人员缺乏,工作不专一,专业能力素质不高,监管人员的监管业务技能不能与当前的工作相适应,以致个别县市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进展不大。
3、监管技术手段和力量薄弱。市安监局严重缺乏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的人员和监测设备。依靠耳听、手摸、眼看、鼻闻的传统模式,基本无法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危害,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亦导致我市安监部门职业健
康安全的监管工作相对薄弱.三、建议
1、尽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建立政府牵头,监管部门运作,齐抓共管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建立职业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逐渐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确保监管无漏洞。
2、加快理顺分工机制。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建议政府加快理顺各部门分工机制,确保分工到位,使安监部门能够更好地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能。
3、加强人员、设备和技术骨干。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监管业务工作,需要一批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职业安全健康监管队伍中来,应加强技术支撑建设,同时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以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需要,使我市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二年六月
第二篇:安监局软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安监局软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2009年4月15日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我局先后深入到一些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软环境建设的合力不断增强。
局领导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把软环境建设工作列为今年我局加快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为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坚持每周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及时研究安排部署工作,协调解决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深入调研,抓软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
为增强软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的针对性,我局召开会议,组织人员走访了部分企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当前我局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安监局软环境整治工作措施,将工作任务分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软环境整治工作。
三、健全制度,治理发展软环境的长效约束机制逐步形成。
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等制
度。我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梳理完善内部工作制度,清
理不符合优化软环境的制度,着力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工
作不落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
四、强化督查,软环境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的进一步落实。
坚持日常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自查
与自纠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在督促工作落实的同时,将发现、掌握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责令整改。通过强化督查,软环境建设
工作各项任务的进一步落实。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以开展“增
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党员干
部的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严重
违纪违法行为,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放开手脚
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
度,逐步解决一些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在整顿和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方面,从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情入手,开展了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五、进一步优化我局发展软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坚持把优化软环境摆上重要位置。全面改善
和优化软环境工作。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深刻认识软
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软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的观念,切实
把优化环境工作作为大事抓在手,放上重要位置。二是要加强领
导,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大对优化软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力
度,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
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三是我局认真研究
和制定了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针对安监局实际情况,对优化和
改善软环境工作做出全面有效的部署,并进一步狠抓落实。
(二)强化督查,严格落实分解优化软环境的目标责任。优化
软环境要取得明显成效,关键还在于认真落实到位。因此,一是
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各科(室)、监察大队一定要认真对照优化
软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层层进行责任分解,进一步
细化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项
项见成效。二是推行首问责任制。通过首问责任制,把责任目标
真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使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三
是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党政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要经常督查软环
境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真
心实意地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结合实际,突出抓实优化软环境的重点措施。在现阶段
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整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健
全联系企业制度,切实为企业服好务。二是要进一步开展治乱减
负工作。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负担
监测网络,实行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四是要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
为。对企业的检查要坚持精简、便捷、实效的原则,能合并的要
合并,能简化的要简化,能放宽周期的要放宽周期,可以联合实
施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实施。五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要
加强效能监察,确保令行禁止、、廉洁高效。要强化责任追究,对群众意见集中、社会反映强烈、事实清楚、情节恶劣、严重影
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要果断处理。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第三篇:哈密地区安监局综合监管调研报告
地区安监局综合监管调研报告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安监局《关于开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新安监行管字[2008]237号)精神,我局结合三季度责任制督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2年以来,地区各县(市)、地直各部门、各企业单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003年,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14人,与上年同比上升11.76%,亿元GDP死亡率2.12;2004年,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59人,与上年同比上升39.47%,亿元GDP死亡率2.63;2005年,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41人,与上年同比下降11.32%,亿元GDP死亡率2.06;2006年,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21人,与上年同比下降14.18%,亿元GDP死亡率1.56;2007年,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死亡92人,与上年同比下降24.59%,亿元GDP死亡率1.00;2008年1-9月,全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死亡67人,与上年同比下降11.84%,亿元GDP死亡率0.86,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占自治区下达控制指标的67%,占事故控制进度比例的89.33%。
一是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每年年初地区行署都与安全生产重点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督促各县(市)、地区各部门和企业与下属单位及车间班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从地区领导到各县(市)、部门、企业负责人都建立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通过实施安全责任追究制,促进了“一岗双责制”的落实。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具体负责、企业承担责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地区安委会办公室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形成监管合力,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对安生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责的监督,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的安全责任体系,促进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二是安全生产监管网络逐步得到完善。地区行署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力度。成立了主管煤炭安全工作的煤管局,恢复了农机局。地、县(市)安监部门升格为行署、县(市)政府直属机构,相继组建了地区、县(市)两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将监管触角延伸到了街道、乡(镇)。目前,全地区已有43个乡(镇)、街道,243个村(居委会)建立了安监机构,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两级监管、四级网络”。对382名基层安监巡查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由行署法制办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监管机构,各企业单位也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上下联动,层层联网,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
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多年来,各级安委会持续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建筑施工、农机、食品卫生、工业企业、森林防火、石油天然气管道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领域和节假日、重大社会活动期间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堵塞漏洞。
从2007年至2008年9月,地区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累计排查隐患9578项,已整改9003项,限期整改率达到94%。其中,排查一般隐患9498项,已整改8928项,限期整改率达到94%;排查重大隐患80项,已整改77项(3座病险水库正在治理中,煤矿70项全部整改完毕)),限期整改率达到96%。累计投入整改资金1917万元。
2008年初,开展了火灾隐患严查彻改专项行动,对新丰市场、一百货、南粤文化中心等6处重大火灾隐患按照“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要求进行了彻底整改销号。
通过深化专项整治内容,巩固隐患排查整治成果,地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四是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地区行署制定了《哈密地区行署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哈密地区安全生产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哈密地区举报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奖励办法》《哈密地区非煤矿山监督管理办法》、《哈密地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程序》、《哈密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大了对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力度,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和突破控制指标的单位和领导,严格实行评先选优及精神文明单位评选“一票否决”,确保了责任制落实到位。各行业监管部门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制度,强化了安全监管工作。督促企业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履行“三同时”手续,严把市场准入关,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加大矿容矿貌整治力度,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部分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的企业和近年来发生事故的企业,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预提制度。截至目前,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已收取风险抵押金2864万元,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约8000万元。五是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大了力度。道路交通方面,强化了黑点黑段治理,增加了交警协勤,增加了交管装备。投入300余万元在国道312线哈密段401公里全线安装了道路交通电子监控系统,有效提升了道路交通管控能力;煤矿方面,涵盖人员定位系统、气体检测报警的电子监控系统已于去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非煤矿山方面,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大力推行井下集中监控、井上统一管理的“两位一体”电子监控管理平台,目前已有17家重点非煤矿山企业建成并投入使用。非煤矿山生产企业火工品库已100%实现了电子监控;危化及烟花爆竹储存、销售企业已有58家建成并使用了电子监控系统。在年末,将有60%的非煤井采矿山和50%的危化企业全部建成电子监控系统;消防方面,政府投资了1000多万元购置了消防登高车、重型消防车等设施,新增消防栓35个,安装消防水鹤3个,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能力。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行署成立了地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制订了《哈密地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哈密地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及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农机、公众聚集场所、食品卫生等28项专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非煤矿山中毒、高层建筑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安排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提高了基层应急工作水平。
七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上,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了互为一体的宣传教育培训模式。在点上,以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为重点,加强学习培训,严把培训质量关。今年以来,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181人(次),安全管理人员360人(次),特种作业人员2568人(次)。在线上,加强了各行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年初开复工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对全地区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和烟花爆竹等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做到了“验收合格一家,复工生产一家”,截至目前共培训企业员工5262人。在面上,加大全社会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宣传,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利用手机短信、网络信息等现代传媒平台,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电视竞赛、安全知识宣讲、板报图片展、文艺演出、咨询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哈密地区被国家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八是坚持“四不放过”,严厉查处各类事故。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能迅速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遵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进行查处。从已结案的行政执法档案资料来看,能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依法顶格进行处理,特别是加大了对事故单位管钱、管物、管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增大了违法成本,使企业负责人从内心树立起了重视安全生产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了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势头,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从局部看,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等行业事故在个别、时间段集中发生,给全地区安全生产形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暴露出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区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还不到位,个别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麻痹大意,思想松懈,工作被动,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的过程中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量化,制定的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个别企业在承包、承租过程中存在以租代管、以包代管的现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二是部分企业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矿山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线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职工流动性大,新招工人较多,且素质较低,企业对新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岗前安全技能培训重视不够,职工的安全技能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三是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高危行业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建设施工,给后期开工生产、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和阻力。四是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地区目前将安全生产监管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城市经济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乡村修路、建房等活动逐渐增多,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农村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对农牧民安全教育不够,安全设施建设滞后,安全生产规划欠缺等问题,造成农村生产、生活和涉及农民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同样也是政绩的观念,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把安全生产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要通过扎实工作,确保将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内。2009年力争将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0.8以内,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不超过6.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8.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不超过1.54。
二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的重要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安全综合管理,认真排查事故隐患,消灭安全生产监管盲区。进一步完善地区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认真开展高位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普查,建立普查台帐,抓好治理工作“五落实”。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要明确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严把安全技术状况关;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并制订相应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实施跟踪督查;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强化“三同时”审查验收制度,严格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把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确保安全生产。要尽快解决国道
312、省道303线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欠缺问题,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态势。
三是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监管体系。生产经营单位既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投入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科学制定安全投入计划,提高装备水平,确保企业安监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各县(市)政府要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尽快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要把《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公众知晓程度。要结合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安全主管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督促用人单位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积极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社会氛围。
五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面推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行动指南。农村安全生产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全面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实际,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地区安全生产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农村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县(市)、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农村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采取措施推动农村安全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和协调。公安、消防、农机、农业、民政、建设、交通、质监、教育、文化、电力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农村安全的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农村安全归口监管和服务职责,共同推动农村安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宽农村安全投入渠道,运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价格调节等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安全特别是公共隐患治理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农村安全投入。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乡镇、农民义务和驻地企业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安全管理,及时消除用电隐患。规范农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安全管理。
三要加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生产月”、“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11〃9”消防日和“安康杯”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村延伸,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对农村安全的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安全常识。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培训教材,开展农村安全和务工安全培训,提高村民和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要逐步加快完善农村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好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修订现有安全生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增加农村安全工作内容,建立农村安全生产评价考核机制,推动农村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借鉴城镇规划经验,将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分开。小城镇建设应当同步建设消防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
哈密地区安监局 二○○八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左权县安监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左权县安监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确保单位今后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开拓创新,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使干部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单位于2010年3月3日对六名科级干部和五名一般干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
一、调查统计结果
1、科级干部
(1)政策实践类需求结果为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100%,党性修养17%。
(2)前沿科技类需求结果为工业17%,煤炭50%。
(3)管理类需求结果为行政管理33%,督促检查指导50%。
(4)能力提升类需求结果为管理社会能力17%,开拓创新能力50%。
2、一般干部
(1)政治理论类需求结果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40%。
(2)政策实践类需求结果为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60%,(3)前沿科技类需求结果为煤炭20%。
(4)管理类需求结果为行政管理4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干部需求的分析
通过对干部需求方面调查结果的量化分析,可以看出干
部对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有以下特点:
1.时代性。培训应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管理者应着眼于全局发展,放眼世界,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
2.均衡性。均衡性就是全面发展性。管理者的能力应是多方面能力素质的结合,对于一个管理者其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多样性、全面性、均衡性。
3.多样性。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干部培训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但要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学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新知识。
三、对今后干部培训思路、方法的思考
(一)培训计划要体现时代性
1.培训的理念要体现时代性。干部培训理念要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要着重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
2.培训的方式要体现时代性。干部教育培训要开辟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培训方法要体现时代性。培训要做到“研讨、考察、实践、调查报告”相结合,让干部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二)培训实施要体现针对性
1、培训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对干部进行培训时不仅要
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培训,还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2、培训管理要体现针对性。针对不同特点的培训对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具有不同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的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培训的细腻和体贴。二是让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都有上进心、竞争力,让每个干部都从不同方面体验成功,产生成就感。三是让每个干部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多方面的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立足于实施因地致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知识、能力、性格、情感全面成熟的干部。
通过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单位实际,培训内容以政策实践类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管理类行政管理和前沿科技类煤炭、工业为主。培训方式以参观考察,分批集中培训为主。
第五篇:县安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县安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事局的安排,现将我局公务员培训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局照县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参加公务员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局的培训工作正朝着有序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积极发展。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培训服务于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按照“
围绕一个主题,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个突破,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的思路,积极参加县人事局组织的培训工作。围绕公务员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完善了计划调训和培训考核机制,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针对性培训,有重点的开展公务员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依法行政等培训。
2、抓重点培训,注重实用性。采取在职自学、系统掌握能力建设中的应知应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在职自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成功学读本》等。
3、抓多样培训,注重实效性。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调研——集中讨论为主的培训方法。培训中把握公务员的认知规律,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讲课本的同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座谈讨论或进行社会调查,使学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运用理论指导调研,在调研中寻找对策,从而真正提高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的驾驭能力。
4、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公务员培训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们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经费紧缺。培训教育经费在“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缺乏财政投入。
2、公务员中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单位的学习也缺乏新意,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从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集中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每当调训任务下达后,工作太忙离不开,想学习也无法参加。
3、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短训班讲座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教师长期用一个讲稿,举用一个案例,目前教材是指定的几本书,教学形式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在时间紧,课程多的情况下,课堂灌输,一刀切,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员想学什么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缺乏了解,致使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缺乏组合式的动态办学培训。目前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按要求统一进行,由人事部门指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难于按公务员的需求组织教学点和培训班,与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需选择基地,选聘教师,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训质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
三、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后培训的思路和重点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的职能,行政管理方式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措施,保证培训质量。
2、培训的行为要推向市场化,树立培训工作市场化的理念。
3、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公务员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的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经费不落实,搞培训只会成为空谈;三是筹划协调到位,国家公务员培训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教师聘请、教学管理等进行安排,避免虚拟培训带来的虚拟培训效果。
4、培训与使用,利益挂钩对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有关部门:
(1)制定各级各类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政府工作需要,确定培训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统一制定培训规划,调训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规范。
(2)拓宽公务员培训的渠道。学习和借鉴外市和外省现代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培养造就管理科学的业务骨干,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外出进行培训。
(3)加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力度。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建立制度,进一步认识培训教育工作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学习的各项制度。从量化责任、硬化考核、强化激励等环节上把培训与任职有机的结合。
(4)开展公务员的理论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优势,结合工作的实际,研究培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握培训规律,定期制定国家公务员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和更新知识培训中的专业课培训方案。使每一个时期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深入地开展培训工作。
(5)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