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

时间:2019-05-15 00: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

第一篇: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

素质高考 多元选拔——浙江省积极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摘要:推进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科学选拔人才的改革方向。浙江省通过实行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的新课改高考制度,三位一体的招生选拔评价新模式,多元化的高职高专招生改革,平行志愿的录取办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宏大的系统工程。早在2010年,结合高中新课改实践,我省就开始进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设计,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尊重基层群众的创造、呼应一线师生的关切,集全省之力、汇四方之智,广泛调研论证,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分类测试、分层选拔、多元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框架,这一改革思路及实践探索与日后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高度吻合,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浙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省考试招生改革旨在着力解决长期困扰教育系统的四方面难题:与高中新课改的有效衔接、推进优质轻负高效的素质教育、适应高校培养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深化公平正义。围绕上述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一)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的新课改高考制度

与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相衔接,新课改高考方案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模式。主要有五方面改革: 一是从统一选拔考试到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高考成绩作为投档的唯一依据;会考、综合素质评价进入电子档案,在已投档考生中作为学校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二是从单一考试科目到分类设置考试科目。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按考试科目、内容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将测试和选拔科目分为三大类:一类科目组(重点本科批)为“3+X+自选模块”;二类(普通本科批)维持原有“3+X”科目;三类(高职高专批)在保持“3”(语、数、外)的基础上,设技术科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与分类测试相对应,实行分类分批划定分数线。

三是从单一选择到多重选择。对高校来说,现行第一批院校可自主选用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科目组;可根据培养目标对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对考生来说,包括三大类的选择、模块的“18选6”,技术和英语听力考试时间、次数和考试成绩的选择。

四是从一次考试到有条件的部分科目的多次考试。技术和英语听力考试安排在平时进行,一年提供两次机会,3、9月份各一次,学生可最多参加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选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这是多次考试的制度设计。

五是从学校集体报名到社会化报名和学校报名相结合。

(二)三位一体的招生选拔评价新模式

作为对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深化和完善,我们对多元化评价的思路进行了新的路径设计,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评价的要求落到实处。2011年,我省首次在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进行试点,按“自主测试、参加高考、综合评价、提前录取”的模式,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当年,浙江工业大学试点计划100人,报名325人,入围220人,录取100人。杭州师范大学试点计划160人,报名2103人,入围735人,录取160人。两校共录取260人。录取学生质量保证、专业性向稳定,试点受到学校、考生、社会各方好评。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2年拓展深化。一是扩大试点范围。院校数量从2所扩大到17所,招生计划扩大,院校层次从本科延伸到高职(3所),招生类别从文理科拓展到艺术类。二是体现综合评价体系个性化。首年试点,两校综合成绩均按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2∶3∶5比例合成综合成绩。2012年各校根据培养目标不同折合比例呈现多样化,如中国美术学院按1∶6∶3(实践类),或1∶4∶5(理论类),部分本科院校按3∶2∶5,高职院校则根据高职专业招生特点,逐步提高学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比重,按2∶4∶4比例合成。三是普遍重视并加大对学生专业性向和发展潜质的测评力度。四是与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联系更加紧密。各高校均规定,在高中阶段选修相关课程并取得学分的考生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五是为突出特殊人才打开脱颖而出的通道。在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对在知识拓展、技术技能、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

等方面具备突出特殊才能和卓越表现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可采用特殊才能测评方式,符合条件考生可提高综合素质测试(特殊才能测评)成绩权重,并单独提前录取。

(三)多元化的高职高专招生改革

我省自2009年起开展高职招生综合改革,在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多样化招生改革。目前已形成统考统招、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等多种形式并举的多元化考试招生模式。

1.特色化的统考统招

高职招生与普通招生有同有异,同在统考,异在科目不同、考试形式不同。“语、数、外”加技术考试,侧重测试实用技能。全面推行技术科目的上机考试。另外是面向中职毕业生开展的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划线录取的形式。

2.高职自主招生

2007年起开展试点。实行单独报名,单独考试,高考前提前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当年高考和高职单考单招。2012年,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29所,主要为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少量的纳入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民办高职院校。

3.校考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校考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实行高校单独组织报名,单独组织考核,并按不超过招生计划150%的比例,择优确定入选考生名单及参加高考录取时学校投档线下批次线上的降分幅度(不超过50分)。入选考生参加高考,且高考成绩须达到我省当年第三批批次线。2011年试点院校9所,共录取1600余人。2012年起,校考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提升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4.定向招生培养

部分院校根据地方人才需求,开展定向招生,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划线、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办法,所招新生全部由用人单位落实就业,财政买单。2009年开展社区医学定向招生试点,2011年扩大到职教师资培养,2012年进一步扩大到学前教育、小学全科教师和基层农技人员培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从2011年起,结合公务员招录考试,实行警察类专业招录改革试点,实行“按岗位招录、定岗位使用、入学即入警”的“订单式”招录培养体制。

5.文化+证书考试模式

从2012年开始,我省对高职类招生考试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率先在汽车专业试行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实行“一考多用”。汽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笔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基础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达到标准者,颁给汽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对报考高职单考单招汽车专业的考生,技能证书考试成绩计入高职单考单招总分;取得汽车专业技能证书后可申请高职单考单招技能成绩。

(四)平行志愿的录取办法

“志愿优先”的录取模式由来已久。投档时首先按每高校第一志愿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检索。尽管每批次有多个志愿,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一个一志愿,导致二、三志愿“形同虚设”,押宝博弈成分较大,高校也经常出现“断档”和“大小年”情况,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另外对信息相对封闭的农村山区学生也是不公平。为有效消除传统政策设计弊端,我省进行反复论证研磨,于2007年启动平行志愿改革。

平行志愿录取办法是:文理科各批次实行3个平行志愿;2008年扩大至艺术体育和高职单考单招;2009年各批次(不含提前录取院校)平行志愿增加至5个高校志愿。投档时,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的五个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检索,出现符合条件的院校,即行投档。平行志愿将考生第一志愿选择机会从一次增加到五次,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比实行传统志愿时大大提高,考生志愿展现的空间越来越大。

二、主要成效与体会

我省考试招生的改革实践实现了预期目标,引起了各方关注。刘延东国务委员和教育部主要领导对此充分肯定,中央新闻媒体将其誉为“素质高考、浙江破冰”,全社会予以普遍好评,学校和莘莘学子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今后深化完善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将相当部分学生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多年来,千人一面、万人一卷的弊端显而易见,人为用一张试卷衡量数

十、百万考生,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加重了负担,也不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我省实行分类考试后,第三类考试主要

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遵循理论够用、技能精专的原则,选报该类考试的学生既可按照自身特点加强技能课程的学习,又减轻了课业负担。据统计,三年来,选报第三类考试的学生为72.84万人次。这些学生转而侧重技能训练应用,将高级蓝领作为职业追求,体现了人才发展多样化的理念,解放了部分学校和学生,这既符合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二)初步实现了学生选择和学校需求的协调统一。分类分层的考试招生机制下,学校可以有效选择适合培养目标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专长的学校,突破了大一统招录体制存在的“拉郎配”行为,为学校办出特色、学生个性发展预留了空间。平行志愿下,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进一步扩大,提升了学生理性规划人生发展的能力素质。学校也增大了选择学生的言语权,通过对录取考生类别的选择、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的要求吸纳更加心仪的学生。

(三)引导学校沉下心来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顽疾,之所以长期来难以深入推进,一难社会文化观念,二难教育资源失均,三难评价制度。其中的评价制度发挥了引领导向作用。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如果单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就必然会滋生应试土壤。我省推进分类考试后,给学校和学生以自我定位的平台,很多学校提出了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口号,独木桥现象不断弱化。部分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开设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促进学生特色发展。实行三位一体评价后,学业成绩和综合评价均折成分值,降低了高考在评价中的比重,引导学校更加重视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可以更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潜能,利于量才培养,反过来又会促进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促进多元价值观人才观的发展。浙江分类、多元的考试和选拔模式,其实质是尊重人才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非线性的发展观和多样化的人才观。这就超越了教育领域的单一改革,推动了现代社会文化和传统思维观念的转型发展。由于多元的考试招生制度设计,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从各自定位目标出发,接纳专业性向各异、发展潜能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加工体系。通过不同领域的成功示例,影响着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我省学生选择高中后教育路子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个性,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又推动了教育和

考试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

(五)更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高专招生的综合改革,通过扩大自主权,激发了地方院校的办学活力。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定位准确,为更好培养一线操作型技能人才,学校必然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和地方产业形态,强化了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导向。反过来,地方政府也通过对大批专业技能人才的吸纳加快了产业转型发展,收到了成效,又会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双方形成反馈激励的良性互动机制。

(六)彰显公平正义。分类考试、分层选拔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实质公平。过去全国一卷、千校一面的模式看上去公平,实际是对学生个体差异和自身权益的漠视。浙江新课改高考体制下,学生可以理性客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年多次考试的机会又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公平公正;同时平行志愿的录取办法,相当于变学生一次选择为五次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大大降低选择风险,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偏远地区学生来说更是福音。实行新课改高考和平行志愿后,加上浙江推出的省内院校不留机动计划、严格加分政策和公示制度等配套措施,考生投诉信访量大幅下降,招生录取现场平静有序。

浙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公平选才、科学选才的要求加大考试评价质量标准研究,加快专科层次招生综合改革力度,拓展三位一体选拔模式,探索外来务工子女就近高考政策,始终重视和回应考生和社会对高考改革的关切,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考试招生事业。

第二篇:教育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年内出台

教育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年内出台

2月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布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其中提到,将正式颁布经过10年试验后修订并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还将进一步推进高考改革,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

教育部指出,要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强化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教育部网站刊文披露了2011年年教育工作的关键词和亮点

亮点1: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亮点2:推动各地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间表路线图

亮点3: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亮点4: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

亮点5:积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亮点6:推动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亮点7: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

亮点8: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从教

亮点9:对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补助

亮点10: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教育改革试点

亮点1:统筹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亮点2: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亮点3: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亮点4: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亮点5: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亮点6: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亮点7: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亮点8:深化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亮点9: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亮点10:落实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

第三篇: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编者按:在2014年7月7日的“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认为目前一些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将等级化的高中学业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的改革思路在评价的科学性、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都存在一定问题,“由高校、院系根据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和自主录取机制,才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亟需“从‘招考分离’开始,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原则、目标已经确定,需要将它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由于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每一项具体措施都“牵一发动全身”,利弊互见,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过社会参与、公开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方案的建议,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和批评。

一、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其特点是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对学生实行免费,统一招生和统一分配。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适应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升级、国际竞争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供求关系比较宽松,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74.3%,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二是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三是维护社会公平,三者不可偏废。形成分类考试、多元评价的考试制度,双向选择和自主录取的招生制度,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两者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担心腐败而拒绝改革,需要建立“以改革促进改革”的新思维,通过程序公正、信息公开、具有公信力的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落实自主权的改革。

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它导致了中小学智育至上、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损害了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影响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近20年的高考改革,主要围绕考试科目。实践已经证明,单纯的考试科目改革无法改变单纯追求分数的总分评价模式。目前的改革思

路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将等级化的高中学业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这一过程比较复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分别实施,覆盖整个高中阶段,评价的科学性、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路需要改变。刻板的总分录取模式源于招考录一体、集中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世界主要国家多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只是基本标准。由高校、院系根据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和自主录取机制,才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我们需要从“招考分离”开始,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二、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

1.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我国现有16个省市实行高考自行命题,这是在2003年之后为分担全国统一命题风险和适应高中课程改革而实行的。大规模考试应当遵循简单易行、科学和高效的原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这也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基本措施。

将来在出现多个竞争性的专业考试机构之后,可由高校自主选择参加某一机构命题的考试。

2.国家统一高考的方式和内容

国家统一高考分为“基本学习能力测试”(考试1)和“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两种。

(1)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按照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考察学生概括、推理、判断、探究等基础性能力。内容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外语。考试时间3小时左右。

(2)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是高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提出的加试科目,一般不多于2门。目前可在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选择。每门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

伴随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实践,考试科目可更加丰富,形成可供高校和学生选择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以突显学生的专长和满足高校选拔学生的需要。

在条件成熟之后,基本学能考试和指定科目考试可一年举办数次,成绩有效期三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高中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阶段,不是大学预科,不是高考补习班。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宜与选拔性的高考评价相混淆,采用等级制评价,由全省统一实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依据;作为高职院校入学的学业成绩依据;作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评价的参考。

4.英语等科目实行一年多次考试

英语实行机考和社会化考试的条件最为成熟,可实行一年2次考试,保留成绩2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制定统一的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标准,整合目前各不衔接的多种考试标准。不同高校和学科可根据需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

三、改革招生录取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确立高考制度改革实行“招考分离”的原则。只有实现招考分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人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实行“招考分离”

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

省级招办转变职能,考试报名的责任交给考试中心,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成为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构,通过网络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

2.高校实行多元和综合评价

不同类型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采用的考试类型、成绩门槛和其它评价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录取标准,不再单纯以总分决定录取。政府进行宏观指导,逐步形成以下主要考试评价类型:

(1)高职专科院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职业适应性面试

(2)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3)高水平大学: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高校自主面试

现行的推荐保送、特长生、加分录取、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等都可纳入高校多元综合评价模式,由高校自主确定使用。

3.高校依法自主招生

配合自主招生改革,高校必须改革招生机制和程序,建设具有公信力的招生录取制度。学校成立有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章程》和《招生违规处理办法》,对院系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和问责。招生和录取工作由教师组成的院系招生工作组负责。高校按照办学定位、不同系科专业的要求,向社会公开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录取程序。招生录取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包括采用录像等手段记录录取过程。公开考生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对每位录取的学生出具录取报告,对不予录取的考生给予书面答复。

4.考生与高校“双向多选”的录取模式

通过建立“高校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实行考生与高校之间直接、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模式。其步骤是:

高校公布各专业的招生门槛条件。考生完成选择的考试后,在网络平台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请,填写考试成绩和其他证明材料,经地方招生部门审核确认。考生与高校多次双向选择、网络拟合,考生在网上形成的不同序列中排队,必要时高校可要求考生参加面试。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份录取通知再进行确认。高校根据生源充足状况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录取。

5.取消高校录取批次

借鉴部分省(市)的做法,首先合并本科录取第二、第三批次。随着网络录取平台的扩大,完全取消统一录取批次,促进不同特色和定位的高校公平竞争。

四、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

1.明确不同主体的改革责任

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是最重要的改革主体。要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新的招生录取体制和机制。

主管部门与确定试点的高校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国家要在招生计划、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监督审查和问责机制,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各省要负责健全本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改革。

2.渐进式的改革策略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宜采取“放开两头、吸引中间、逐步过渡”的策略。从目前的“985”大学和民办本科高校开始,逐步吸引其他学校参加。

3.改革的时间表

2015年 在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中,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确定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将目前5%的自主招生比例,改为学校或部分学院100%实行自主招生改革。鼓励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新设院校的自主招生与之并轨。民办本科高校也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时间可适当提前,以保证没有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有通过传统方式录取的机会。

所有省份合并二本、三本的录取批次。

上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公布上海市2017年高考科目改革方案(适用于2014年入学的学生)。

各省初步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与高职院校招生挂钩。2016年 建成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

2017年 所有在上海招生的高校向社会公布采用学能测试成绩招生的办法。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公布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并于2020年实施。

2020年 力争所有部委所属大学、50%的地方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实现基于学能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大多数高职院校实现依据高中学业水平成绩招生。

五、高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1.从快制定《教育考试法》

明确政府、高校、专业考试机构、考生在国家考试中的权责,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依法治教。

2.建立弱势学生补偿计划

部属高水平大学实行“统一测试、自主招生”后,不再有分省招生计划。从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出发,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和激励研究型大学的行为改善,明确规定国立大学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作为高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高水平大学应公布每年录取新生的城乡、地域、阶层、性别、民族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整合目前正在实行的具有补偿性的农村连片贫困地区定向生、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等招生政策,实施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寒门计划”,补偿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

通行对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改革,在具备条件的省市,逐步形成2个左右区域命题考试中心,从事高考科目内容改革和考试命题,通过竞争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

第四篇: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选拔流程

浙财院〔2011〕42号

关于公布《浙江财经学院外派人员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促进学校对外交流工作,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锻炼人才队伍,规范外派程序,加强外派人员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外派人员范围

1.国家或浙江省委、省政府指令性任务派出的援藏援疆人员、博士服务团,派驻省内欠发达地区的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等。

2.学校外派到上级党政群部门的挂职锻炼人员。

3.学校派驻各市县(区)科技部门以及各类产学研合作中心的工作人员。

4.其他经学校同意,因工作需要外派的工作人员。

二、外派人员要求 1.学校事业编制教职工。

2.政治思想好,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3.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4.热心相关工作,吃苦耐劳,志愿到地方一线或相关部门实践和锻炼。5.外派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外派程序

1.外派岗位校内联系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外派岗位需求申请表》报组织部或人事处。

2.组织部、人事处与校内联系部门根据外派岗位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共同拟定外派人选,报学校领导同意。

3.学校与外派岗位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后,确定外派人选。4.外派人员填写《外派人员审批表》,办理外派相关手续。

四、外派人员管理

1.外派人员为中层干部,由组织部派出并管理;外派人员为其他人员,由人事处负责管理。

2.外派人员占原部门编制,外派期间的人事关系仍归属于原部门,原部门要关心外派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校内联系部门要加强与外派人员的工作联系和指导。

3.外派人员外派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和外派岗位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

4.外派人员考核仍由原岗位所在部门负责。外派人员填写学校教职工考核表,上交原部门,同时附交外派单位考核意见。原部门根据其个人表现及外派单位的考核意见,确定外派人员考核等级,如考核等级为优秀者,则其优秀等级不占原部门考核优秀等级指标。如外派人员为教师,当学年外派时间在三个月及以上者,其当学年教学业绩考核可予以免考核,考核按管理岗位要求予以考核。

5.外派任务结束后,外派人员需对外派期间工作进行总结,回校后及时到组织部(中层干部)、人事处(所有人员)报到并填写《外派人员工作总结表》。

6.外派期限一般为1年,到期如需继续外派的,应重新办理外派手续。

五、外派人员待遇

1.外派人员外派期间继续享受国家、省及学校有关政策规定的工资、津贴、福利等待遇。如外派人员为专任教师,外派期间,其校内津贴参照相同条件的管理人员确定。

2.外派人员外派期间生活补贴等待遇。上级文件有规定的,按上级文件执行。无上级文件规定的,则生活补贴按如下标准执行:外派地为杭州市区的,发放标准为500元/月;外派地为杭州市以外的省内其他地区的,发放标准为800元/月;外派地为外省非省会城市的,发放标准为1200元/月;外派地为外省省会城市的,发放标准为1500元/月。

3.外派人员外派期间,学校原则上每季度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报销标准参照探亲报销有关规定。

4、外派人员外派期间职称评聘、职级评定参照在职人员执行。

六、其他

1.学校拟定外派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已列为处级后备干部人员;外派期间表现优秀者在选拔处级后备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

2.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外派人员

管理

办法

通知

浙江财经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1年4月6日印发

第五篇: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支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结合西藏实际,现就我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出发点,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优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功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的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机会。

2.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考分为依据的基础上,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

3.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普通高等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使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符合西藏实际。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西藏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现状出发,既要考虑与全国同步实施,又要兼顾西藏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我区教育现代化,逐步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渠道。

5.注重系统综合改革。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为我区未来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筑牢基础、拓展空间。正确处理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好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招生与管理等关系,强化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三)改革目标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有序分步稳妥推进改革工作。

2015年,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等政策,重点加强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化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及基本能力建设。

2016年至2017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和九年一贯对口升学制度。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总结完善现行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2018年全面启动我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西藏特点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体系。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办法。落实义务教育以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布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整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努力破解择校难题。逐步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以学区为单位实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免试直升初中,入学后计算机随机编班。严禁将社会机构组织的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同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2.改进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方式。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现行中考招生制度,实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同时将优质普通高中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按不低于50%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制定相关操作办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同步进行招生录取工作。

3.落实高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确保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落实到位。自治区所属高校继续实施面向区内艰苦偏远地区和行业需求的专项定向招生计划。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探索建立九年一贯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把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试科目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所有学科,在学科教学结束时进行,随教随考随清。研究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成长。2018年启动,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适时改革现行的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2.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方式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由自治区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发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均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场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进行,随教随考随清。探索为有需要的学生逐步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可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方案由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3.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实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方案由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4.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

(1)调整统一高考科目。从2021年起,西藏自治区统一高考科目为:执行A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语4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50%计入总分,以语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B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科目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三)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1.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构成。2021年起,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科目成绩构成,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2.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分。合格性考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第方式呈现。考生在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由等第成绩转换为相应的分值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区外借读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在就读省份参加,成绩按规范程序予以认定,等级性考试须参加自治区的考试。等级性考试等第成绩转换方式另行规定。

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科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4.改进高等学校统一录取模式。考生总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填报志愿。积极探索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普通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四)完善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自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相关的普通高等学校依据考生总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并参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普通高等学校要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五)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

建立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健全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专科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

1.2016年起,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文化基础考试内容为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科目,自治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文化基础考试满分30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总成绩满分为600分。

职业技能测试,按职业特点分类,自治区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高职院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类别实行“学校+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2.2018年起,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职业适应性测试由自治区统一组织实施。学生也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六)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高考加分要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总体要求,合理设置加分项目,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逐步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设立程序,严格控制加分分值,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和各类竞赛的加分项目。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退役军人等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建立涉及加分的每个工作环节的制度规范,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现象。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实行倒查追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认真制定综合改革的各项细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基础教育评估体系、督导制度,根据改革需要加大条件保障力度,引导中小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普通高等学校与政府在考试招生中的权责关系,在发挥高校招生评价选拔主体作用的同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引导高校健全自律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

(二)保障考试招生公平公开公正。完善考试安全保密体系,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招生安全体系,切实维护公平、有序、高效的考试秩序。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学校招生章程制定和公布制度,健全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落实考试招生信息公开责任制,及时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三)加强宣传咨询指导。加强对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高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创新咨询服务形式,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对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严肃查处诚信失范行为,积极营造诚信考试、公正选才的良好环境。

下载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多元化选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

    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不能因噎废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不能因噎废食 作者:子敏 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02期 自主招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自荐信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自荐信尊敬的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 我叫,一名来自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的学生,也是一名对清华大学怀着深深崇敬和向往之情的学生。首先感谢各位招生办的老师......

    【原创】加强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5篇

    【原创】加强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服务应多元化”提出,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业缺口更大。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刻不容缓。发展农村养老服......

    高考招生诈骗

    警惕六类招生诈骗陷阱 1、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声称能帮考生上军队“地方委培生”,许诺将来可以拥有军籍、享受军官待遇等,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部队印......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改革 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小编推荐]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改革 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刘海峰,去年七月份成立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的就是中国的考试,在26名委员中,时年51岁的刘海峰是最年轻的一位,他以研究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4月15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印发《关于积......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教育新政陆续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19个大城市“晒出”时间表,缓解“择校热”;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