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报告
关于对县政府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检查报告
6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科成、副主任窦新文带领检查组对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深入县职教中心、新八方计算机学校、好貌技工培训学校等单位,了解掌握了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和人大代表、职业教育学校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全力依托“四大工程”,切实深化“四项改革”,积极实施“五个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求紧密配合,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新型的高技能劳动者和技术应用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坚持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为统领,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教育体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我县《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2〉)的实施办法》,并将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工作 1
责任分解落实到财政、教育、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县政府确立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相互衔接,县乡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和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协调发展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目前,全县共有职业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14所,其中县办学历教育的高级职业中学3所,培训类职业教育机构11所,另有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0所,其中乡办17所,村办233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由年1100人扩大到1800人,专业班在校学生500多人扩大到1200多人,职业教育在我县实现了较快发展。
(三)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把加大投入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办学,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县职教中心建成了总投资437万元的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争取专项投资275万元,提升硬件配置。横水、柳林两所职中争取专项资金和社会引资的办法建成办公楼、宿办楼、学生公寓楼,同时,好貌技工学校投资120万元引进新型实训设施,新八方计算学校投资20多万元开辟了第二校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
(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所增强。我县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积极适应产业结构,大力培养市场紧缺人才,积极转变观念,调整专业门类,推进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
方法的更新,增加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实施“校企结合”的模式,畅通出口和进口,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由年均1100人扩大到1800人,走出了一条学校招生,企业招工的成功之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依托“阳光工程”、“温暖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全面开展新增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培训45000多人次,实现劳务输出8万余人,创经济收入近千万元,使有限的职教资源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从检查情况看,在《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还未从根本上扭转。
2、对民办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不够。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扶持力度不到位,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生存艰难。
3、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技术教师欠缺,“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4、统筹协调力度不强。多头管理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教育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
度。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职业教育的舆论声势,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教育法》宣传,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就业优势,大力宣传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通过宣传,要提高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深化职业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课教师的聘用制度,支持职业教育学校从企事业单位选调或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任教,面向社会招聘高技能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人员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三)要进一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保证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切实落实有关资助引导政策。要重点扶持县职教中心建设,积极改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条件。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方针,为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资本进入职教领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进一步加大社会投入力度。
(四)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力度,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发挥教育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财政、农业、科技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县办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相互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对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和无办学特色的学校实行教育资源重组。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式”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制造业专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专业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的专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五)要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一是要规范招生行为。对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过程中虚假宣传、抢购生源的现象要坚决制止;二是要规范基础能力建设行为。要引导和督促职业教育学校添置必需的设施设备,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逐步形成人才品牌;三是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要强化诚信教育、优质教育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对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四是要规范毕业生就业推荐行为。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推荐、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使他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
2009年7月21日
第二篇: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
(2016年11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在县四大班子的亲切关怀下,在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加强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增强,学校 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提升。但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下面,我就学校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7年,1982年由普通高中改办职业教育,200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和四川省“9+3”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3月由元坝镇整体搬迁至县城,校区现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1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3人,中级教师88人,双师型教师8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32人。开设有计算机、农学、建筑、财会、数控、服装、旅游、电子、学前教育、汽修等10个专业,其中农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 人。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多年来,学校以“恭之德行,敏之专技”为校训,坚持“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
(一)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逐步形成
一是近年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调研和宣传,成立了以苍溪职中为主体的职教中心,并把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的五年规划,与普通教育统筹谋划,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家长会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就业观,逐步纠正、扭转职教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意识,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二)增加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县委、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把我校从元坝搬迁至县城后,我们先后争取项目资金 2800万元完成了办公楼、实训楼二期工程建设,偿还了一期工程债务。国土部门纳入专项资助帮学校建立挡土墙等附属工程,城建部门在校内修建了公租房,主要用于在县城无住房的教师住宿。学校努力增收节支,改造了运动场,为学生宿舍装上了空调,利用商业资金为学生宿舍安装了热水系统,为每个教室装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先后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200万元建成了数控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和计算机三个实训中心。今年为举办广元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新增实训设施设备680万,使我校实训设施设备总价值达到3000万元。县林业局先后为学校捐赠树木100万元,对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学校投资近50万元打造校园文化,增加了校园文化石;打造了“大国工匠”职教文化长廊。通过与联通公司合作,投资200万元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
目前,学校有数控、汽修、计算机三个实训中心和电子电力拖动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室、汽车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模拟客房等51个实训实作室,数字化教室50间,多媒体阶梯教室两个,图书藏书10万册。校园wifi全覆盖,电子围墙全封闭。我校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中职教育需要。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围绕廉洁学校创建工作,在广元市教育系统率先推行“四单三同两责”建设。成立了廉勤委,建立了领导干部、处室及教职工权力清单并对权力运行等情况进行公开,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2015年7月,全市三同监督机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市各学校,南部、阆中教育系统及及外省单位先后到校参观学习。通过此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更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我校2015年被评为“廉洁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初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了教职工《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健全了坐班考勤制度和绩效工资考评、教职工奖惩机制。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并结合党 建工作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学校教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无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涌现出刘小兵舍身救人等师德楷模。2016年7月,被县教科局评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
三是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校每年都要派出20余人参加,国培、省培,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安排专业教师、班主任到成都、南充等地考察学习。聘请西科大教授刘仁道、成都财贸中专王辉、知名校友陈家戎等来校开办专题讲座,每年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的经费在30万元以上。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业务水平考试,对教师的学习提高促进作用明显。
四是大力优化教师结构。近三年来,在人社部门和教科局的支持下,先后引进10余名大学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从事专业课教学,聘请社会专业技能人才25人,从下乡选拔优秀文化课教师十余人,让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品德人格教育。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原则,强化学生内务管理。一是坚持“值周教师负责制”;二是坚持搞好“导师制”;三是推行“领导干部蹲班制”;四是建立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五是实施学生自治;六是加强9+3学生管理。这些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规范,校风明显好转,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中职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2、严格教学管理。一是强化教学督查,杜绝无效课。教务处专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专业部长和值周领导随时进行抽查,落实专人在监控室对课堂教学情况实行全方面的跟踪监测。严格落实教学“七认真”,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及时曝光,不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座谈,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听推门课制度。三是出狠招治理无效课。对无教案上课、坐着讲课、有5人以上睡觉或者课堂纪律差等无效课,一经发现,全校通报,并计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扣减工作量。四是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期中、期末考试实行文化基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人员命题,专业课交叉命题,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登分的方式,并将考试结果(及格率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内容。五是夯实毕业班工作。教务处一名主任专抓毕业班教学工作。年初学校给每个班定升学目标,做到“目标任务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学校要求高三教师要研究考纲,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到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坚持月考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会和学生会;定期召开优生座谈会和交流会,科任教师要对优生“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要跟踪优生的成绩轨迹,及时制订和调整辅导措施,积极培育“本科”苗子。六是扎实开展课外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成立有文化提升、专业特长、文学艺术、体育益智等类别的兴趣小组42个,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习热情。2015年学校成功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七是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大力推行项目教学,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坚持以科研带教研,以研究促进教学,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成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校在升学与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历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对口高考,上线录取率都在90%以上,2015年高考我校本专科共上线344人,其中本科15人,上线率和上线总人数均居全市中职学校第一名。2016年我校高考本专科共上线312人,其中本科上线13人,6人因技能突出被高校免试录取。我校连续两年荣获广元市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考核第一名。2015年获得苍溪县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2015年11月广元市中职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现场会选在我校举行,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得到各位专家、同行的肯定和赞赏,市教育局杨松林局长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我校教育科研连续三届荣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闫书贵、王荣等多名教师与县猕猴桃研究所合作编写的专著公开出版并成为果农培训的必修教材。教师每年有30余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
学校的技能竞赛成绩更是可喜可贺,截止去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等次奖23个、市级等次奖47个、市级团体奖11个的优异成绩。今年3月,我校15名学生参加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较好成绩,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二名。本月27日至30日,在我校举行的广元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得13个团体奖,获奖人数达51个,其中第一名有12个,一举夺得总成绩全市第一名,创历届技能竞赛最好成绩。
(五)办学模式多元化
一是坚持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如2014年,学校成为上海大众定点员工培训基地。2015年被清华大学授予“后勤员工培养输送基地”。2016年,我校选派了18名学生到清华大学后勤产业服务中心实习。每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江苏、重庆等知名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实践技能,磨练意志,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 观。二是搞好“中高职衔接”。如先后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中高职衔接教育。三是不断探索“普职融通”。学校2015年3月与五龙中学签订普职融通试点方案,并于2015年10月开展首批普职融通教育,2016年高考中,首届普职融通班7人参加高考,其中2人以较大优势上本科线,其余全部上专科。
(六)强化培训和鉴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扶贫培训,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针对苍溪魔芋产业、猕猴桃产业等新兴产业,先后组织师生赴永宁、石马、东溪、文昌、龙山等偏远山区开展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各种培训班均在40期以上,培训总人数2000人以上,培训资金200万以上。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为全县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学校出资5万元为白山村贫困户送物资、送温暖、送生活用品,改善了白山村务办公室办公条件。组织全校教职工参与以购代捐共计42800元。白山村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村,精准扶贫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二是大力开展面向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学校每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均在3000人次以上,鉴定工种20多个,多次获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除对在校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外,积极拓展面向农民工、社会在职人员的鉴定。并先后在青川县、朝天县、剑阁县、旺苍县、利州区等地开展了对外鉴定服务。
(七)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大力开展贫困学生资助。
一是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规 定按时足额发放国家下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二是学校千方百计为家庭贫困学生寻求资助渠道。自2008年以来,台湾“千乡万才”爱心项目在我县实施,我校253名学生积极参加项目活动,得到爱心人士资助14.85万元。从2014年起,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每年资助贫困学生100人,每生2000元。积极组织校友真情回报母校,结对帮扶李娟等贫困学生50余名。台商协会、苍溪爱心同盟等也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同时,学校每年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教职员结对帮扶均在15万元以上,资助学生总金额在50万元以上。
取得以上成绩的原因:一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县政府分管领导李县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二是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包括人社局等培训部门、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和财政部门等;三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是学校班子团结、干群关系融洽、教职工勤奋耕耘的结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职业教育不被看好,招生困难大。
近年来,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的办法和措施,但这些仅停留在宏观层面,尤其是基层单位落实不力,政府层面的职业教育宣传还不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包括部分领导)、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职业教育仍然主要是差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选择。我县每年虽采取了大量措施,但由于许多政策(如普高的“三限”)得不到落实,其结果招生任务完成不到60%,普职比离国家规定的5:5相差甚远,实际普职比为8.5:1.5。
(二)经费投入未完全到位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地方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未得到落实,在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公用经费等方面与市内及周边发达地区职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广元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颁发的《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可以聘请不超过编制总数10%的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总额的平均标准一次性拨付,我校由于教学需要先后聘请兼职教师10余人,其经费全部由学校垫付,财政补偿一直未得到落实。
(三)专业课教师不足,专业建设缺乏活力
我校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由文化课教师转岗而成,半路出家,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许多面向市场的新型专业,由于没有专业课教师,一直不能申报开设。近年来,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与学校发展和教学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与目标相差甚远。更加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使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四)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苍溪二、三产业不发达,与当地企业合作一直流于形式,导致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如前两年我们准备组织学生到某当地知名企业参观都遭到企业的拒绝,更不说接纳学生去顶岗实践,当地企业对中职生的就业岗位有限。
(五)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中职学校建设标准》,按在校生3000人的规模,至少应占 地300亩,建筑面积6万平米,但目前我校占地面积仅116亩,建筑面积仅3.5万平米。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场地仍然不足,尤其是食堂目前仅能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我们每天中午只能让学生分批次就餐。学校信息化建设也亟待加强。
四、几点建议
1、建立职业教育联席委员会制度,由县上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各部门工作。从政府层面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全县一盘棋,普职联动,树立大职教观念。
2、尽快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30%。落实《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兼职教师经费的财政投入。
3.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学校专业教学需要。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学校适当的自主选聘专业课教师的权力,适当放宽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如有的专业可招考专科的专业教师。
4、本着“普通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促发展”的思路,认真遵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调整普高学校布局,严格执行普教“三限”政策,逐步实现普职教育比例趋于合理。保证我校每年职教招生人数稳定在1000人左右。
5、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措施,落实相关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企业接收职校学生、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实训和实践。大力吸引和联合民营企业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
6、创新普职融通机制。采取“1+2”(高一结束后分流)、“2+1”(高二结束后分流)等模式,在普职融通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第三篇:学校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情况汇报材料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办学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教职工人数141人,在籍学生人数2202人,在校学生1788人,共有31个教学班, 现开设有电子电器(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学前教育(幼教)、服装、园艺、养殖、高铁乘务等七大专业,是目前湘西州规模最大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学校曾先后荣获“省文明卫生单位”、“省优秀职业学校”、“州中职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州能力考试先进单位”、“州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州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县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6月成功跻身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行列。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迅速主动出击,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近年来,我校积极行动,主动出击,通过招生宣传、新闻媒体等途径,全面加强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要求,不折不扣,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近五年,共按时足额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495.56万元,免学费501.58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资金420.5万元,发放校内助学金20余万元,建立健全了政府、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二)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以政府支持、学校自筹、项目推进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余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改造了教学楼、办公楼,实习1 实训楼及运动场等硬件基础设施,按标准建成了计算机教室、电子电工室、钢琴室、形体训练室、电动平车室、制冷空调室等30余个功能室,并给每位专业教师配备了一台教学笔记本电脑;组建了挖机培训基地、三元百亩种植基地、红岩养殖基地及常德汽车实习基地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步推进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了百米校园文化墙,修建了400米长的沿河风光带景观围墙,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基石满足了学校师生正常的教学实训、学习工作的需要。另外,2014年10月18日,投资1000万元的省职业能力基础建设工程又在学交正式破土动工,将新建1栋学生食堂和2栋教学大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后我校办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三)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完善了常规管理制度。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制定完善了《教师年末考核细则》、《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规章制度,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二是加强了对口升学工作。成立了对口升学部,抽调了10余名有技术、会教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效。学校对口升学停办十年后,终于在2014年首次高考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校对口升学参考人数66人,上线人数64人,其中,本一上线(湖南农大)1人,本二上线6人,专科上线57人。三是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技能教学比武,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配合安监、扶贫、交运等部门,及时开展了各类社会培训,五年来,共培训人员1.5万余人次。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代表湘西州中职组参赛,荣获二奖2个,三等奖3个的好成绩,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有特长、升学有方向、实践有技能、就业有市场” 2 的育人新局面。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了师德修养。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项目,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教师培训,并实施了按培训汇报课的满意率的有百分比报销培训费用的新举措,保证了培训质量,推进了队伍专业化成长。2010年至今,先后有300余人次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0余人次到云南、山东潍坊、杜郎口等地区考察学习课改经验,开阔了教研视野,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学校从县域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等行业人员中,聘请了40余名社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充实了队伍力量,激发工作热情。
(五)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招生就业创业。一是注重招生宣传。通过印《招生简章》、发宣传光盘、办技能竞赛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社会认识了解职业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自2010年来,我校招生人数增加了1500余人,招生总数稳居全县第一,正在形成与县内普通高中(高级中学、皇仓中学)争抢优质生源的强劲态势。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曾先后与民族织锦厂等本地企业和北京商鲲高铁乘务学校、广州比亚迪、深圳普联等沿海大型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实行了订单式培养。三是扩大就业渠道。在继续稳固国内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拓境外就业市场。2014年3月11日,我校被湘西州商务局正式批准并挂牌为“湘西州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实现了我校毕业生出国就业,赚钱致富的梦想;同时县政府在我校设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每年专门拨付20万元作为学生创业基金,扩大了学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六)创新载体,日趋优化发展育人环境。一是优化德育工作 3 环境。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开学初,用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及时学习了《中学生行为规范》,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行为训练和矫正,使新生尽快步入了全新的学习生活状态。学期中,每天早上组织开展了“四晨活动”(师生晨跑、集中晨训、升学班晨读、就业班晨练),每天晚上组织学生收看“四级新闻”(中央新闻、湖南新闻、湘西新闻、龙山新闻),并将每周三定为“德育活动辅导日”,广泛开展了“六育活动”(即诚信、养成育、礼仪、感恩、安全、理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导、心里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就业引导,每月定期为学生进行免费理发,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丰富职业文化。组建了特色种植、土家织锦、电器维修、计算机维护、礼仪服务、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10多个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深入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师生学会讲一些土家话,跳一支土家舞,唱一首土家歌,织一段土家织锦,懂一门土家乐器),并将课间操实行“两舞轮换”(土家族摆手舞和现代校园集体舞轮换),传承土家文化,增添学校活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高认可;同时在校园内精心打造了一条百米传统文化长廊,内容涵盖为德育篇、励志篇、廉政篇等模块,并将其作为学校语文学科必学内容之一,将每一条校园道路都设计了一个带有职教文化特色的名称,如“工学交替路”、“校企合作路”、“电子电器路”、“微机网络路”、“学前教育路”等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职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三是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创新内部管理载体,全面推行精细管理。办公室、功能室管理推行了“五个一”工程;学生寝室管理提出了“五线一面”的内务整理标准;控流保生管理完善了“六项”控辍制度,并在工学交替期间,创造性的开展“三个一”管理活动。4 即班主任、德育辅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联系一次,及时弄清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班主任到实习企业看望学生一次;给每个学生带上一份老师亲手烹制出的家乡土特产、慰问品,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学生家长一致称赞。2014年3月,学校创新管理工作在全州中职教育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州推广;2014年10月,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在武陵山职教专业实训基地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职业教育不被看好。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还是个二流教育,其主要原因,各级部门、各行各业没有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和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二)实训设备急需添臵。学校实训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虽有计算机、电子电工、学前教育等实训室,但实训设备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训任务,更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专业教师极为紧缺。今秋,学校高一计划招生800人,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需专业教师20余人,计算机、电子专业教师可以在县域内调剂,但是其他专业,尤其是服装、汽修等专业教师无从调剂,使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四)学生管理难度较大。县域各初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所淡化,学校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五)资源整合亟待推进。目前,我县共有5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招生各自为阵等问题和现象较为普遍,与吉首市、永顺县、泸溪县和来凤县等周边地区相比,我校职业教育明显存在着教学资源分散,基础设施滞后,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学校建设和发展。
(六)招生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好,众观吉首、长沙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招生经费已达到每人1500元,甚至3000元,是我校的3至5倍。受此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生源校教师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私自向外地输送学生,已对学校招生工作形成了不利态势。
三、今后打算
1、围绕“一个中心”。以迎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确保“申示”顺利验收。
2、抓好“两个基地”。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抓好华塘挖机培训学校和三元园艺养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基本教学需要。
3、建好“两个专业”。以新型专业建设为重点,积极与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好“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商务与营销”专业,计划招生150人,2015年8月正式开班。
4、搞好招生就业。以招生就业为重点,加大招生宣传,提高招生质量,确保今年秋季招生突破700人;同时,强化就业指导,跟踪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努力实现阳光、体面、对口就业。
5、规范教学常规。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全面实现常规管理“普教化”。
6、抓好对口升学。以对口升学为重点,力争2015年高考取得新突破,实现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20人,单招及专科上线率达70%以上。
7、加强德育管理。以强化德育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五个一”活动(即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普通话,学一项特长,精一门技能,懂一门乐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8、改善办学条件。以职业能力基础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校 6 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
9、加强安全工作。确保无安全事故,师生无犯罪、无重大违纪。
10、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学习型校园,保持“和谐、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尽快建成龙凤职业技术学校和购臵相应专业实训设备。
2.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学校专业教学需要。
3.建议各级部门、各行各业要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第四篇: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们从7月初起,在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下,分别深入市、县(区)教育、劳动等部门和12所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法》和《省实施办法》在我市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及主要成绩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十二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完成了规模扩展、与普通教育协调推进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合力初步形成。以“1122”工程实施为起点,全市形成了多元兴办、中高职并举、布局配套的大职教格局。目前已有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38所,在校生13.94万人,普职比达到47.3:52.7。为实现全社会公平教育、支持XX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2、办学能力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的实绩日益凸现。“十五”以来,市县政府及教育、劳动等部门运用投入、资源整合等多种政策杠杆,推动各级职业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1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培养功能。与2002年相比,全市中职校舍面积净增2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净增1.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近30%和200%,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校8所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创建了一批市级以上示范或骨干专业。年招生能力达到4万人以上。“十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8.7万名毕业生,在当地企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为淮安人力资源的优化提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各地各学校坚持服务宗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社会培训任务,培训总量超过200万人次。
3、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下,职教改革在面上逐步展开,全市16所学校44个高中职专业成为市级以上课改实验点,完成了14个大类23个骨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校企合作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新的教学模式在面上推广应用,中、高级工培养合格率迅速提升。
4、政府办学的积极性趋于高涨,社会多元参与办学更加务实。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属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在学校易地新建等各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XX、XX、XX、XX等县(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地重点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积极研究解决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呈现激发状态,过去五年中,共有1.5亿社会资金进入合作办学领域,为职业学校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长足发展,但与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与《职业教育法》规范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巩固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任务,但就现状而言,我市的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仍然相对薄弱。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院已经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省政府召开两次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但我市的职教工作会议还在筹划之中,客观上造成了职业教育的“边缘化”,职业教育仍然处于校自为战的被动状况,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2、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市中专教育在全省市一级长期处于优势位置,但随着高职院校的创立,有传统优势的中专校大部分重组升格,现有的中职学校除卫校、农校外,其他学校大多是创办十年左右的新校,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专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专业教师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短缺,老化陈旧,除少数学校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仍然是开创时的状态,和全省市一级职校相比目前处于垫底的位置。全省首批评估三星级学校我市只有洪泽职教中心一家申报;四星级学校我市没有一所学校符合条件,而与我市
相邻的宿迁就申报了4所。我市中职学校尽管生数规模上去了,但师生比、生均实验实训设备配置比都与规范要求有着很大差距,实践性教学课时开不全、开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培养质量的提高,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普教化”的主要根源之一。
3、扶持职教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全到位。《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加”。《省实施办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应当高于同级普通学校”。而我市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普遍低于同级普通学校30%以上。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公办职业学校非税收入普遍被挤占用于应由财政全额负担的教职人员工资发放,市直属学校一般占实际支出的60%左右。省政府规定的城市教育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企业提取职工工资总额2.5%的职工培训费,政府统筹1%的部分用于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政策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4、职教师资严重短缺,专业教师引进难。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师生比为1:37.27,与三星级学校最低1:
22、四星级1:20的规范要求相比,以现有办学规模计算,师资短缺的绝对量在2000人以上,而解决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途径狭窄,现有的学校编制大部分还是开创时核定的,后来即使有所增加,也与学校生数规模扩张不同步。职业学校引
进教师大体照搬普教办法,现行体制、政策与职业学校引进专业师资的特殊要求之间不对接,难以引进聘用到教学急需的专业教师;加上学校自有资金匮乏,客观上也限制了兼职教师的聘用。
5、职业教育市场还不够规范。一是招生市场混乱,除卫校等少数学校外,其他学校普遍采取注册招生的市场机制,为了争取生源、维持学校生存发展,职业学校普遍采取奖励性招生政策,招生成本均逐年上升。二是社会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以培训之名行劳务中介之实,套取国家培训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双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职业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
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为此,我们建议:
1、统一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真正把职教事业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富民工程,作为振兴淮安教育的骨干工程,抓好做大做优做强。建议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促进职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调整规划布局,切实推进高星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针对职教生源数量减少和全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抓紧编制全市职业学校和重点专业规划布局和建设方案,明确四星级、三星级职校创建对象和重点专业设置及建设目标,花大气力抓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按照经济实效、管用够用的原则,对照国家和省有关规范要求,重点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问题。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解决师资短缺,尤其是专业教师引进难的问题,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提高的工作力度。为了落实工作责任、加大组织力度,建议将高星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全市的目标考核体系。
3、抓紧制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逐步使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生均标准”的要求。用足用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4、依法加强对职教市场的管理。建议市教育、劳动、监察、审计等部门介入对招生市场的监管,对学校招生奖励经费进行专项审计监督,根除招生领域的不正之风。针对社会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清理,促进社会培训健康发展。
第五篇: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自查报告
汉台区新民中学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述:
汉中市新民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始建于1965年,是汉中市最早命名的农村示范中学。也是5· 12地震后汉中市首批重建学校。新校落成后学校在继承原校校园文化积淀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建设理念。通过区域条幅,标语,牌匾为衬托,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味和层次,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结合学校建设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体现校园文建设个性特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才标准的观念转变,学校教育早已摆脱了过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为单一依靠的教学模式,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综合新校区特点,发扬“体传校”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设施及相关硬件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使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为教师业务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发展。
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体质,增强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等,实现活动开展的常态化。从2007年我校被评为“陕西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至今,“体传校”的建设发展已成为我校乃至汉台区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发挥优势,以体育工作为突破口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名片。我校为省级体传校,学校女子足球队、校举重队多次代表市、区参加省级比赛,受到省市区表彰奖励,这些运动队在校训练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目前学校除女足和举重队之外,还成立了学生男女篮、田径队,腰鼓队等队伍,以这些运动队为引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定时、定量开展,确保了阳光体育活动进行质量,既增强了师生体质,又大大丰富了师生学习生活。
以提高师生参与率为重点,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活动育人的激励机制。以活动的形式多样为“亮点”,吸引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中,体现活动育人的广泛性,实现师生的对活动的喜闻乐见。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年龄特点,设立不同的活动重点,实现针对学情,有的放矢的活动的格局。以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将枯燥的说教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形成良好的文化沉淀。加强文化礼仪教育、加强规范要求、注重两个沉淀。其一,注重师生行为沉淀;二是,注重校本文化的沉淀。以搭建活动平台,为师生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为出发点,为师生成长创造更好的育人、成长环境。
我校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各项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二、自查结果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学校执行“服务城区,服务务工子女”的原则,保证辖区内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2.辍学率。采取控辍保学的具体措施,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3.完成率。14/15周岁教育完成率为100%。
(二)师资水平4.师资管理。学校现有教师81人,专任教师81人,100%具有合格学历,无代课教师。
5.教师学历提高比例。学校专任教师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81人,本科以上(含本科)69人。全校教师100%取得教师资格证书。6.计算机合格证。全校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取得合格证书。7.学校校长培训情况。学校现有正、副校长3人,全部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三)办学条件
8.学校校舍设施。学校教学楼4栋,总建筑面积12777平方米,建有200米标准跑道、硬化篮球场和排球场。今年申报了国家级名校。
9.教学仪器设备。理、化、生、自然实验室仪器配置达到“一类”标准,音、体、美器材配置达到100%。
10.教育信息化建设。有2个多媒体教室,有学生用计算机100台。教学资源库,学校实现学籍电子化管理。学校所有教室安装模式2教学资源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育经费
11.财政教育拨款达到“三个增长”。
12.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13.学校挤出经费派出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的培训。
14.救助贫困学生制度。学校完善并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制度,全校“两免一补”全部到位,如数发放。
(五)教育管理
(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每位班子成员职责分明,作风民主,团结协作,工作高效。
(2)充分发扬民主,学校通过校委会讨论通过学校工作计划,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能力。
(3)坚持全体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实行全员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学年、学期考核制度。
(4)学校制定教职工培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五个“梯队”建设,有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六)教育质量 15.课程计划。学校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规定课程,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资源联动模式下的6环节导学法,让学生体验高效的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6.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健全德育制度和组织机构,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突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注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社会反响良好。
17.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校全面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做好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尤其开展了特色体育课,七年级学生上乒乓球课,八年级学生上篮球课。坚持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和宣传工作,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
18.学生的毕业情况。两年来,我校初中毕业率为100%。19.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100%。20.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100%。
21.学生犯罪率。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设立警务室,定期为学生讲法制教育课,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学生犯罪率为零。
(七)执法方面
22.入学执法保护。学校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落实工作,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相关内容,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少年都能入学。本着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原则,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
23.学校执法保护。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师生安全都能得到执法保护,没有侵占学校场地,损坏学校校舍现象,没有辱骂殴打师生和体罚学生,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事件。
24.学校办学行为。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无乱收费、乱罚款、乱发行、乱补课现象发生。
三、存在问题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努力,我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是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努力方向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强化办学行为,抓好师资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抓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汉台区新民中学
2013年9月12日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情况的
自 查 报 告
新 民 中 学
二○一三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