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松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曲松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我县职业技术发展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职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创新管理模式、积极争取职教项目等多种措施,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曲松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效益日益显现。现将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曲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于2007年,占地20亩。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地方农牧区的发展需要,中心现设有美术、编制、木工等专业,现有教师4人,其中正式教职工1人,专业技术指导员3人。现有初三分流生共54人,其中职教在校生52人,中职班2人。预计到2015年,全县职教中心在校初中生达到50人左右,中职班人数达到40人(总数控制在100人以内)。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
随着曲松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我们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丰富就业渠道。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美术、编制和木工,我们把美术作为最基础的一项必修 1
专业课程,为编织和木工进一步打好基础。卡垫编制和木工制造专业,我们以传统的记忆为学习重点,同时我们也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努力从单向的传统技艺走出来,与现代的技艺相结合,切实使所开设的各项专业技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就业。另外,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和农牧区队机器的依赖越来越高,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如:民族工艺、民族特色服务、农机产品加工维修等潜力巨大的新专业。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增强职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向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管理工作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宗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增强职业技术可持续发展。职教中心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白天以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为主,晚自习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程,这样安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技术课程和文化课程两不误。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我们通过展销学生产品,筹措了一些资金,缓解了职教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用这些资金开设新的专业和邀请专业人士和民间艺人进行交流授课,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今年,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职教项目资金,共投资302万元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1141.8㎡,其中包
括职教中心职教楼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职教中心实习车间建筑面积346.48。截止目前,工程施工已完成15%,预计职教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有效地解决制约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缺少技能型人才的瓶颈问题,将为我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我县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目前我县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匮乏;二是办学条件落后;三是资金紧缺。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发布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训教学水平。要突出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积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多元投资、共建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实现教学和实训实习的链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同时,做好县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职教中心建设项目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工。
(四)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全县上下、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教育,推动全县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曲松县教育(体育)局
2012年6月13日
第二篇:新世纪亟待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现阶段,资源的特征有:信息、教育这两大知识经济支撑发展的新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确定新的教育资源观。理由是;第一,知识经济时期生产力主要依靠知识,知识将是决定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是生产力,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的再生产,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第二,知识经济时期的劳动价值
论变为知识价值论。注重商品中的知识含量,这主要依靠劳动者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切是依靠教育来培养的。第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资本的,是有不可消失性和不断复制性,那么教育是探索知识、传播知识的源泉。因此,教育是在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好教育资源,是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教育,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素质高低。纵观我国经济目前的形势,一方面由于工业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未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约束,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挑战又悄然而至,对于行业或企业来说,不仅要建立现代行业或企业制度,还必须有前瞻性,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行业或企业的制度必须再次创新,不仅要大幅度的增加无形资产的比重,并且要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或企业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提高行业或企业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这就需要行业或企业加强职工的技术教育工作,职工的技术教育状况不仅是区分行业或企业的重要特征,还是行业或企业的评估标准和内容之一。笔者认为,经济是基础,而教育更是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现代国际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生产力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教育的竞争,因此,要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教育。我们深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是牵引中国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动机,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曾起过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能源等不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教育本身作为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阵地,必然是未来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教育是牵引推动中国走进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纵观发达国家,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证明,国家要想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国际竞争能力,不仅需要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信息网络和一个运作模式同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接轨的文化知识产业体系,而且需要使知识有所创造、加工、传播和职业性知识与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综上所述,要建立新的经济体系结构同国际经济体系的接轨,在新世纪内就急不可待地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种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合理配置或者说有机结合。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发展我国职业技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力争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时期末,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地方有关法规为配套的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法律体系。我们知道我国教育是由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部分组成,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城市行业或企业职工,还面向着几亿农村劳动者,无疑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我们分析其中含义,倍感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职业技术教育是跨入新世纪之后的主流,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本身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流,教育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教育,使职工技术教育全面适应当前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而造就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开放的体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尽快形成《职业教育法》为核心的职成教法律体系。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承担终身教育的历史责任。过去希望在青春期积累一生享用的知识或技能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了,据统计,知识的半衰期现在仅为5年,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际贸易关系密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知识的剧增,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一个人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成人职业教育是传统学校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弥补人们接受教育不足的缺憾,在个人需要的任何时代都能接受再教育,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可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以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到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的规模大体相当。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初、中、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体制,构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力争到2005年,使15一20%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能够接受
高等教育,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正规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的倾向,过多地重视学历教育,这是正规化。集中化的封闭型模式。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必须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进行改组和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现代
化远程教育与函授教育,还要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使职业技术教育主阵地逐步转向社会、家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居住分散,当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转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过去的封闭型教育模式为主体,逐步转向以开放教育为主体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取向,在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术资格并重的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转岗、下岗人员提供接受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与此同时改革文凭结构,职业技术资格已由过去的教育与职业的直接对应狭窄的定义,变为培养能力和行为的广泛概念,职业技术培训与普通文化的平衡,改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过渡环节,保证技术高中会考文凭的后读学习,在大学教育允许就业后重新学习。
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要改革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确定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如职工行业培训不仅是应知和应会培训,以适应岗位的要求。现代行业和企业制度要求培训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高技能操作人员,提高行业全员素质,懂外语,还要掌握网上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在教学方法上,要用讨论武教学、启发式教学,激发职工的创造力。也可以加强交替式教学,鼓励接收青年完善行业或企业培训制度,促进青年在行业或企业中融合,保证学校教育与行业或企业培训和交替培训教学的研究,引导职工在本岗位上发挥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推进学校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仿真技术等教学手段,让职工根据需要在国内外互联网上自立地学习,同时要推进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加强新颖课程和现代化教材建设。
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从传统型行业教育向学习型行业教育转变。传统型行业的教育主要是岗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转岗普职,普级培训等,是对从业人员实施以提高本岗位需要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重点的一种教育和培训活动,而学习型行业教育表现如下:第一,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都要全身的投入学习,成为知识型、智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即教育的全员性。第二,在行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中的准备、计划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教育、培训和学习即培训的全程性c同行业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领域的对话机制,在学校、行业或企业中建立协作办公室,制订与行业或中、小型企业加强联系的政策。第三,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智力开发,而且更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众智力开发,更重视快作、团结精神的教育、培养即学习的团队性。如今,中国就将加入wto,我国经济即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行列中,面对传统行业的教育只有转变为学习型行业教育才能接受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有特色的行业、企业。在师资建设方面,力争在2005年使教师学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逐步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为学习型行业或企业教育接受挑战作准备。
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高级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直接决定着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从而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是否产业化。由于我国长期不重视生产技术的开展与运用,使许多科学成果只是设计出来,而不能成为产品。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实用人才,按照岗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突出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培养学科型技术人才,而且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各地的大中型企业这类人才十分短缺,急需培养。不但要重视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而且中等职业技术的教育也是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行业或企业,在技术操作结构上实际存在着中、高技术的操作组成,是社会结构的必然规律。我国由于政策的原因,我们一直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缺少社会结构的研究和分析,使中、高职业技术教育滞后,最近,全国职成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十五”目标,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新体系,强调优化结构,增强效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做强做大职业技术教育。说明国家对职业技术的教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因此,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把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今后工作任务的第一位。
第三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4日 16:06 来源:《求是》 期号:2006.2 作者:赵斌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总人口345万,农业人口290多万,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急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十堰又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所辖5县1市均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有近百万人之多;十堰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区生态保护和可耕地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每年大约要有50万人走出十堰谋生。然而,由于打工农民整体素质低,职业技能差,竞争能力弱,就业领域大多集中在一些高强度、高危险、低收入行业,加上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缺乏,不少人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口。
为了提高打工农民的素质,让他们能顺利进入现代产业大军、融入城市生活,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打工者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从事技术工种的比例由10%左右上升到30%以上,就业行业由危险型逐渐转向安全型,就业时间由临时性逐渐转向长期性。二是打工收入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成为我市农民快速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三是一批创业有成的农民把打工创业的收入转化为对家乡的投资,仅2004年,全市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89万人,带回资金约8亿元,投资于水电、商业、房地产、养殖等领域,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贫困山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植被消耗量长期大于生长量的局面得到扭转,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减轻,切实保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手段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政府统筹,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过去,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质量和效益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合优化职教资源,确立了市县两级政府统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职教管理体系。通过撤并、重组,将原有40所中职学校调整为23所,形成了一批有专业特色、有规模优势、有发展实力的中等职业教育骨干学校。从199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用5年时间,在各县市分别组建了规模达2000人以上的职成教中心学校。职成教中心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设置专业,成为地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新项目推广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以乡镇初中和村小学为基础,引进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了辐射农村的职业教育网络,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对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这样,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职学校为龙头、以县市职成教中心为骨干、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支点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依托于这个网络,仅2004年全市就培训待转移劳动力41万多人次,其中就业培训5万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万多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2万多人次绿色证书等其他内容培训18万多人次。
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直接转移。2000年我市完成“普九”任务后,每年有初中毕业生7万多名。其中,能够升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只有2.5万余名,剩下4.5万余名则直接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这些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农村15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年龄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缺少社会经验,又无一技之长,如果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势必会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状态,并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人群。因此,我们不是让他们直接回流到农村,而是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他们进入职业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短短5年时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2875人直线上升到2005年的21352人,增长了640%,在校中职学生数由低谷时期的近1万人迅速上升到现在的41441人,净增31000余人,其中90%以上的生源来自农村。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初二后分流和初三后培训的工作。对初二后分流的学生,全市职业学校与农村中学开展校校联合,由职业学校派遣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授课,使学生们足不出乡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中职教育。对初三后学生,集中进行1至3个月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初步掌握一到两门专业技能,有效地堵塞了无专业技能的初中毕业生回流到农村或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口子。
围绕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培训内容。能否选准技术培训方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得出并顺利进入现代产业大军的关键。我们组织专家深入城乡开展调查,远赴外地学习考察,联系实际进行论证,调整确定了112个长线骨干专业和短期培训专业。其中,有服务于本区域主导产业的汽车制造与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有服务于外出打工的电子电工、家电维修、服装制作,还有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蔬菜栽培、果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从而为学员适应市场需要和农业发展趋势提供了选择余地。同时实行工学交替、长短结合、弹性管理等灵活多样的学制和办学形式。我们还紧跟市场需求,组织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民工编写面向市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劳动法律法规及务工常识》、《矿山生产有关知识》、《家政服务基础知识》等系列教材,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授课。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则不断加大技能型专业的招生规模,每年接受培训的农民在3万名以上,几年来累计培养技能型劳动者15万人以上。我市郧西县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每年转移劳动力10万人以上,农民每年打工现金收入近5亿元。
建立有序的劳动力转移体系,确保打工农民的权益。以往,外出打工是部分农民的个人行为,打工者的利益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将其变成多数农民的整体行为,确保劳动力转移目标的实现。一是建立就业推介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府间的就业联系网络(如各县、市、区和不少乡镇与外省市有关单位开展政府之间的劳务输出合作,提高了农民外出打工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建立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介网络,学校和企业间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40个转移培训基地派遣300多名专兼职人员,长期活跃在全国各地,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同时,与近千家国内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农村劳动力由盲目无序流动转变为合理有序流动,全市受训农民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紧急救助机制。各县市设立了10万到20万元不等的政府紧急救助基金,成立了司法援助协会,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省市设置了100多个流动管理服务站,派出200多名乡镇干部到十堰籍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挂职,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法律和维权等方面的完善服务。仅2004年,我市就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维权活动98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各地还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经营中心,外出人员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或抵押土地承包权。同时,切实关心“留守人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市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创新上下功夫。通过积极探索职业和成人学校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和办学体制的转变和创新,不断开辟转移培训的新领域,开拓转移培训的新局面,努力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中共十堰市委书记)
第四篇:基本公共卫生汇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6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上级各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科室设置,规范服务行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及项目资金运转情况简单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面:本项工作由乡村两级配合,采取村级利用门诊接诊和入户进行基本体格检查的方式对一般居民进行信息采集,填写信息采集表,公卫科工作人员负责信息采集和健康体检信息录入,截止11月10日,规范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3364份,占全乡总人口的96.8%。
(二)健康教育开展方面:我院按计划每月下村入户进行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一次,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门诊,指定专人对咨询对象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的咨询指导,截止现在共计接待咨询对象658例;同时,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及时更新宣传栏内容,加强了院内、外宣传力度,制作了以“中医养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慢性疾病预防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化长廊;通过广泛宣传,让辖区内群众逐步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在日常生 1
活中及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以达到未病先防,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全面落实健康教育项目工作。
(三)65岁以上老年人方面:通过积极与各村委会衔接,采取集中组织与下村入户的方式,对辖区内1196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其中组织465位老人来卫生院做了心电、常规B超、胸透、肝功能等全面检查,规范建立纸制档案1025份,电子录入1196份,建档率达到了100%,并按程序进行了健康随访管理。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方面:乡村两级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要求,全年,管理产妇149人,活产14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35人,管理率90.6%;住院分娩147人,住院分娩率98.7%。全乡筛查出高危孕产妇64人,管理64人,管理率100%;现有孕妇22人,建立孕产妇管理档案171份。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面:按照建立系统管理卡,乡级建立档案的要求,对全乡944名0-6岁儿童严格按照4、2、1程序进行管理,现建立0-3岁儿童纸制档案419份,电子档案162 份,0-6岁儿童纸制档案944份,电子档案 653份。系统管理率为100%,全年死亡儿童1例,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六)糖尿病、高血压病管理方面:卫生院添置血糖仪2台,通过组织公卫科人员和安排村级轮换下村入户对各村重点人群进行血糖检测,截止目前共筛查出22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已规范管理随访3次以上者32名,新摸底建档195名;结合卫生院、各村卫生所(室)日常就诊记录和入户体检掌握情况,共计筛查出1699名高血压病患者,患者管理率达到了100%。规范建立纸制档案1025份,电子档案1724份,其中完成3次以上随访的620
份。
(七)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已完成3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电子档案录入工作,并进行了规范管理。全乡筛查出重性精神病 例,通过上级专家确诊48例,现已按要求规范管理,建档48份。其中对规范治疗5例患者每月进行了肝肾功能检测,其余患者每季度均开展随访,健康档案记录齐全。
(八)传染病管理方面:截止目前共计上报传染病15例,并已全部进行网络直报。开展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知识宣传 10次;结核病管理3人;开展麻疹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1423人;分别在9、10月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两轮,投服糖丸1071人次,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
(九)预防接种方面:截止目前全乡新生儿共计95名,建卡、建证率达100%,基础性疫苗接种率达100%,3岁以内儿童“十三苗”接种及时率和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疫苗正常运转10次,运转过程规范,且无疫苗损坏现象发生;无重大异常反应病例发生。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自然灾害等卫生处置知识培训4次,增强了全乡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卫生院储备价值2万元的消杀物资1000余份。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方面: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全面完成卫生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监管的同时,对4家理发店、4家职业场所进行了建档管理,开展了辖区内9家村卫生所(室)、9
所中小学校、1所幼儿园、4家理发店及4家职业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及卫生工作规范情况督查各3次,发放督导意见书93份。组织完成了全乡10所中、小学校、1所幼儿园的1513名在校学生的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1次,指导落实了园内疫情报告、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健康教育和物资储备等防控措施。
二、公共卫生项目经费资金运行情况:
(一)项目经费实际运行情况 1、2010年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共计拨付158423.5元。其中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95206元,村级医疗机构63217.50元。支出公共卫生办公费、燃油费、水电费、宽带费、喷绘宣传费、健康档案资料费、材料费、收费发票费等费用54064元,村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经费支出48775元,下余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41141元挂账处理在下中支出。村级公共卫生经费14442元应付款挂账在年终考核结束后已发放。2、2011年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共计拨付140323元。其中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102393元,村级医疗机构37930元,已经全额发放。截止10月份、支出公共卫生办公费、燃油费、水电费、宽带费、喷绘宣传费、健康档案资料费、材料费、等费用85225元,在2010年公共卫生经费经费结余中支出41141元,实际结余58308元。
(二)综合分析 11、12月业务经费预计支出招待费、杂支(半年的电脑耗材、锁子、灯泡)等其他费用20000元。
11、12月公共卫生经费中需要列支的制作宣传牌、喷绘、雇佣司机工资及下队补助等20000元。两项之和40000元,全年项目经费预计结余32064元,除去2010年的资金41141元,2011年实际亏损9077元。
第五篇:基本药物汇报
XXXXX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汇报
卫生局局长(2012年6月15日)
尊敬的自治区、地区各位领导,大家好!
现就我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市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XXX区域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辖 镇、7乡、3个牧场、个村队、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全市总人口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万人),全市有市直医疗卫生机构 家,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乡 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全市定点医疗机构 家(其中村卫生室 家†占卫生室总数的 %‡、乡 镇卫生院 家、市直医院 家)。目前医务工作者总数 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人,其中乡村医生 人(其中取得医师执业资质包括助理医师 人,乡村医生资格证 人),全市设床位 张,年门诊量 万人次。
二、基本药物制度总体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201 年 月2 日至4月29日,市卫生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对全市 个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整体盘点,采取边盘点边启动的方法,逐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盘点的药物为 种,村级卫生室为 种。根据•XXXXX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基本药物工作于2011年4月25日起逐步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涵盖XXXXX20个乡(场)镇卫生院,实施比例占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86%以上,各乡镇卫生院对非目录药品限时销售或清退处理,药品全部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各乡镇卫生院实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种。目前,全 市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
三、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具体做法
(一)充分调研测算。根据上级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组织专人成立调研组,反复开展了调研、测算工作,取得了大量、全面的资料,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广泛深入宣传。为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印发了•XXXXX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工作方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规定和安全用药常识。印发宣传手册1万册、宣传单5万份,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发放,做到户均一张;利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以及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公示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时间、范围等;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20余块。以上措施,广泛普及了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危害。
(三)开展人员培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多次召开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认真、及时地传达学习自治区、地区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卫生院院长、药剂科负责人、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广泛地开展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宣传,改变广大医务人员和群众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医生改变原有用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四)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出台了•XXXXX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方案‣、•XXX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操作步骤和时间要求,量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确保 了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运作和顺利推进。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五)强化监督管理。一是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乡(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二是严格实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将药品招标采购使用的药品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购销价格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三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为将基本药物制度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实施情况的监管。截止今年 月份,大范围检查 次,抽查 次,明察暗访 余次,检查医疗机构 余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要求整改。
(六)统一招标配送。按照•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相关工作的通知‣(卫药政发„201 ‟ 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市成立的领导小组和药品遴选小组,制定了•XXXXX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实施方案‣,签订了责任书,按照“遴选药物—确定配送企业—签订合同—统一配送”四个环节开展工作,按照同一种药物同一品规按照价格最低的原则,选择同一个生产企业,并由同一个配送企业进行配送。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月向乡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药物需求计划,由卫生院和社区中心进行汇总,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目前,整体过程逐步实现“统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统一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组织结算、统一实行基本医疗保险优惠政策”的“六统一”。自今年4月1日起,全市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
(七)落实财政补偿。2011—2012年我市落实药品零差 价补助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 万元,本级财政补助 万元,自治区补助 万元。2012年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药物补助 万元,2011年支付乡村医生补助 万元。
四、人事编制管理
(一)乡(场)镇卫生院机构编制。XX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相关要求,2008年8月下发了•关于XXXXX卫生局直属(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批复‣(机编字„2008‟55号),共设臵乡场镇卫生院 个,核定全额事业编制 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编制 个,工勤人员编制 个)。2008—2011年期间通过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人,但逐年人员调出,目前在编人员仅有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人,工勤人员 人),空编 个。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XX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相关要求,今年三月下发了•关于XXX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机编字„201 ‟ 号)和•关于XXXXX新市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机编字„201 ‟ 号)文件,共设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 个,核定人员编制共 个(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个,工勤人员编制 个)。目前在编人员 人。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部分药品中标,但因厂家停止生产,导致配送公司无法配送而影响基层卫生院的临床用药。二是目前“两票制”极大地限制了药品配送率。三是基层机构的权限无法对采购目录打包后无法再次进行及时维护,从而降低了药品配送率。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合理用药学习,加大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使 他们掌握基本合理用药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二)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种监督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考核。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处理有依据、防范有预案。对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程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要及时予以处理。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增强依法执业意识,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基本药物网上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岗位竞聘制。根据医改要求,结合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台•XXX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岗位竞聘指导意见‣,同时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的指导工作。
以上工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