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

时间:2019-05-15 00: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

第一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

吉林市华图教育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

作者:wsn来源:华图网站运营中心

【导读】2013年11月25日下午4点半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结束,文化产业是这两年来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国考选择这个话题,在难度上有适当的降低,但在题型分布上又换新招。

2013年11月25日下午4点半,伴着阵阵冷风,考生陆续走出考场,脸上挂满笑意,本次考试很多考生应该有“意外收获”,尤其是听过华图张小龙老师网络课程的考生,更应该信心满怀,因为此次考试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张小龙老师曾经讲过的有关文化产业这一块的内容,里面就涉及了对民间文化、民间工艺诸如苏州绣娘、潍坊风筝等手艺的传承问题。文化产业是这两年来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国考选择这个话题,在难度上有适当的降低,但在题型分布上又换新招。

一、概括题下移

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申论考试第一题为概括题,而且大部分是概括问题,而今年的国考副省级,第一题是句子解释题,概括题下移到了第二题,而且是直接概括对策。这种调整会造成一种答题有难度的假象,尤其是对一些第一次参加申论考试,而又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或者没有看过相关的真题解析和资料的同学,面对这种新题型就不知道如何来解,从何入手。其实只要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今年的题型只是更换的顺序,题目还是相对简单的,考生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被题型给吓到了。

二、双重公文题

往年考试,公文写作都是一道题,而在今年副省级考试中,第三道、第四道题都是公文写作题,或者叫公文题和一小作文题,第三题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毋庸置疑是一道公文写作题,第四题“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个可以算是一个小作文,也可以算作一篇类公文,即没有严格格式要求,有标题即可,重在写内容,这样的话,也是从侧面来增加考生考试的难度,因为写作题一般都是考生的难题,但考生若定下心来看第四题,发现它与写小作文有不同,它也算是一道综合客观题是有据可依的,首先概括 1

吉林市华图教育

鹤溪缸窑目前面临的问题,其次分析其条件优势和价值意义,最后给出呼吁即可。所以考生遇到这种题不要害怕,对于申论的前四道题,都是根据材料来答题和延伸的,记住审题答题的四要素,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总之,国考已经结束,看着众考生满面春风的走出考场,相信大家考试的都还是不错的,不管主题如何熟悉,也不管题型如何分布,走出考场,大家就已经完美的打好了这一仗,在此分析希望能将最新的消息跟大家分享,以便在以后看问题更加清晰、更为有力。祝愿所有考生在这次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二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一)考试主题:专注热点,兼顾冷点

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要求,“特色文化”成了考试的绝对核心。但是,省部级考试选取了一个比较冷僻的切入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几年文化保护领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次将这个问题明确作为考试的重点,体现了我们的反思。

(二)题型:借鉴历年国考、省考出题类别

这与2011年国考的“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下半年联考的“文化走出去”同属一脉。今年很多考生普遍反映如下两题较难。仔细分析题目,我们便会发现在之前的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均出现过相似题型。

其中,第一大题两小题为词句理解、概括启示,相对简单,结合原文进行整理即可;第二大题演讲稿比较具体,需要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公文写作基础;第四题小短文涉及村官工作,体现了贴近基层的整体思路,“缸窑”是传统技艺与生产方式的传承;第五题作文“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体现了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抽象且难以驾驭,最好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三)从材料构成来看,材料涉及申论特点充分体现了“扎根基层接地气,大办实事惠民生”的政府工作思路。六大段的材料涉及了传统生活方式、遗址遗迹保护、文化记忆传承等生活内容。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此次申论考试我们不难发现,积累是成功的基础,平时关注社会热点与坚持写作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上岩画守望的是千年历史,莫高窟里铭刻出的是岁月印记,信天游中传唱开的是哲语沉思。然而保护非遗,远非一语能够道尽,也远非一时之功,幸而我们已经发现差距。

第三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吉林市华图教育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作者:wsn 来源:华图网站运营中心

【导读】 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简称国考)的笔试阶段于今日16时30分落下了帷幕。走出考场的大家,可能有些许的解脱,但是此次申论考试让我们感到了“意外之喜”„„

伴随着北京的阴冷的天气,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简称国考)的笔试阶段于今日16时30分落下了帷幕。走出考场的大家,可能有些许的解脱,但是此次申论考试让我们感到了“意外之喜”。

省部级试卷的考查能力、作答难度均有不同的提升,题型也更加灵活。但此次申论考试的难度却不高,文化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的考试热点,以下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将结合省部级考试的真题,为大家做具体的解读:

(一)考试主题:专注热点,兼顾冷点

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要求,“特色文化”成了考试的绝对核心。但是,省部级考试选取了一个比较冷僻的切入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几年文化保护领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次将这个问题明确作为考试的重点,体现了我们的反思。

(二)题型:借鉴历年国考、省考出题类别

这与2011年国考的“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下半年联考的“文化走出去”同属一脉。今年很多考生普遍反映如下两题较难。仔细分析题目,我们便会发现在之前的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均出现过相似题型。

其中,第一大题两小题为词句理解、概括启示,相对简单,结合原文进行整理即可;第二大题演讲稿比较具体,需要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公文写作基础;第四题小短文涉及村官工作,体现了贴近基层的整体思路,“缸窑”是传统技艺与生产方式的传承;第五题作文“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体现了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抽象且难以驾驭,最好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吉林市华图教育

(三)从材料构成来看,材料涉及申论特点充分体现了“扎根基层接地气,大办实事惠民生”的政府工作思路。六大段的材料涉及了传统生活方式、遗址遗迹保护、文化记忆传承等生活内容。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此次申论考试我们不难发现,积累是成功的基础,平时关注社会热点与坚持写作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上岩画守望的是千年历史,莫高窟里铭刻出的是岁月印记,信天游中传唱开的是哲语沉思。然而保护非遗,远非一语能够道尽,也远非一时之功,幸而我们已经发现差距。

第四篇: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型及详解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型及详解

一、给定资料

材料一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少,渤海是我国最大内海,对东北经济非常重要。例:渤海旁渔民原来能捕捉大量鱼虾,现在不出海。

材料二 国务院制定纲要。胡锦涛讲话,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海洋能源、电力一起发展。辽宁是黄河入海口,对拉动黄河流域经济有重要作用,河北已经列为战略。

材料三 日本小地方,填海,海洋生物死亡,又花钱造海本质分析。

材料四 荷兰围海造田与退湖还田异曲同工 材料五 海岛建设

二、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试内容及解答

(一)、1.“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变成“死海”。这里“死海”什么意思?(10分 不超过100字)

【解答】此题是名词解释类题型(07国考出现过).解答思路:第一,找到名词在资料中的位置。第二,根据主题内容及给定资料进行解释。第三,论述该名词与主题现象的关系。“死海”是海洋污染的表现,直接影响海洋可持续发展。“死海”的表现为海洋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毁灭,海水严重受到污染,海水的质量下降,海洋为人类提供生存的来源将成为历史。(祖华教育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

2.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会没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不超过150字)

【解答】此题是短句子类题型(08国考出现过).解答思路:第一,找到名词在资料中的位置。第二,根据主题内容及给定资料进行解释。第三,论述该名词与主题现象的关系。

该句子表达的是海洋污染的后果及危害。后果一鱼类减少。海洋污染加重,赤潮频发,多年来的高强度捕捞,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广东近海渔场资源不断衰退。后果二物种濒危。为了发展经济,附近海域无法避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海洋珍惜资源也面临绝种的危险。湛江沿岸原来广泛分布的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底草场等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附近海域主要分布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0种以上,绝大多数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例如大家最为熟悉的白海豚。而历史上有名的大黄鱼、对虾、乌贼、枪乌贼、马面、马鲛、马鲅、二长刺鲷、蓝圆、海鲶等渔业资源产卵场、洄游场、索饵场以及鱼汛已经基本消失或者已不成汛。后果三 渔汛消失。由于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几乎所有的鱼、虾、蟹、贝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即“三场一通道”)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其中近乎80%大面积萎缩,一些甚至已经消失,华南沿岸传统的甲子、万山、汕尾、清澜、昌化、北部湾六大渔汛在90年代就不复存在。后果四赤潮频繁发生。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广东省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59宗,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和柘林湾海域。

(二)、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不超过300字)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了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解答】此题是启示类题型(08国考出现过).解答思路:第一,资料给定的作法好的方面;第二,资料给定的作法不好的方面;第三,好的作法对主题现象的启发与借鉴;第四,不好的作法对主题现象应吸取的教训与注意的问题。尽管我国的自然、经济等条件与荷兰有很大差别,但是荷兰的经验反映了生态恢复的某些一般规律,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自然演替规律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更令人瞩目。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的任务,主要是消除或降低那些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干扰因素,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功能,辅助以人工措施,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近年来推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是西部地区生态恢复的重大举措,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创造了条件。据报道,一些退耕和休牧的退化土地,在封育后经过3~5年,灌草植被已经恢复到6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认识,还存在着某种误区,认为生态建设就是要搞工程,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脱离当地自然条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其实,生态工程和其他各类工程一样,不但要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也要进行经济合理性论证,力争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生态效益。实践证明,较为经济有效的技术路线,就是排除对现有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必要时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达到恢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相对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目的。

第二,生态自我修复需要较长时间

上述荷兰围垦区湿地生态重建工程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目标。对于退化的严重退化的需要50~100年时间。所以生态恢复工程要有长远规划,长期坚持。急于求成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

第三,生态恢复工程要因地制宜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但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国内的经验同样要有分析地借鉴。目前,有一种误解,认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就是植树造林。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恢复规划。植被建设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条件严酷的地区则宜荒则荒。有专家认为,在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地区,应以灌木和草为主,不宜盲目发展乔木。荷兰的经验还表明,恢复乡土种植物对当地生态恢复十分重要。什么是“乡土种”?学者阿伦比(Allaby 1994)给出的定义是:“物种自然出现于一个地区,这种物种既非随意也非靠引入。”学者韦布(Webb 1985)列出了包括化石证据等若干判别标准。但是一般讲,乡土种的概念是相对于外来种而言的,乡土种在当地的食物链中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与生境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而某些外来种借助气流、风暴、海流等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将植物种子、昆虫、微小生物等带人当地的生态系统。在气候条件、营养条件和缺乏天敌的条件下,外来种得以迅速繁殖,形成对本地种生存的威胁,成为一种对健康生态系统的胁迫,即出现所谓“生物入侵”。由此可见,恢复乡土种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

第四,生态恢复工程不仅要重视植被恢复,也要重视动物生存、栖息和繁衍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生命部分,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以,生态恢复的任务,不仅是植被的恢复,还应该包括鸟类、鱼类、禽类、昆虫、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各类动物的栖息繁衍问题,使得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生境条件下,形成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具备其多种服务功能,使人们得以从中受益。目前,常见的观点认为生态建设就是改善植被状况,忽视了生态系统中动物生存栖息等问题。所以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问题。

第五,水是重要的生境因素,但不是生境的全部内容

在各个生境因素中,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是生物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近年来我国塔里木河和黑河生态恢复调水工程取得了经验。但是从生境的多种因素角度,除了水量以外,还应该对于被恢复生态区的气候、水质、土壤、地貌等进行全面分析。从生物恢复角度,还应该对于生物种类、密度、食物链(网)、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进行论证,在对这些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文条件和供水方案,有可能获得生态恢复的优化方案。目前,在进行生态恢复规划设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只要设法将河流流域的生态用水恢复到过去某一时段的水量,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就会恢复到当时的状况。显然,这种观点忽视了生境其他因素如水质、气候、土地、地貌以及生物群落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有失偏颇。

第六,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恢复的评估标准

生态恢复的程度以及是否成功,需要有一个评估标准。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问题成为一项复杂课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方法,但是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准则。原则上说,建立生态恢复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整体特征进行评估。所谓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主要指生物与生境的一致性,以及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问题。生态系统的功能指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价值流,生物生产力等。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整体评估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的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可持续自然演替的能力。

第七,重视生态恢复工程的生物调查、设计和监测工作

对被恢复生态区生物群落的历史及现状的详细调查,是进行生态恢复设计的基础工作。生态恢复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修复功能,通过改善生境为提高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创造条件。设计的重点是建立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设计中如何确定恢复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人们对于自然演替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方向会有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恢复到原来某时段的一种状况,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新的替代状况,也可能事与愿违,生态系统继续退化。正因为如此,对于被恢复的生态系统的监测就十分重要了。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 不超过400字)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

【解答】此题是公文类题型(公文类题型曾经在03、04国考中出现过。报告在国考第一次出现,).解答思路:报告内容。第一,写作目的;第二,现状;第三优势劣势分析;第四,措施与对策。

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

某省人民政府:

海洋世纪,凸现蓝色狂飙;蓝色经济,引领世界未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是一个时代重大命题,是一个体系庞大、领域宽广、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其重大意义、内涵外延、战略功能定位、区域规划布局等都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中,把其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规划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下面,我就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谋远虑的,是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海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站在的全球战略高度,是在新一轮国际海洋激烈竞争中应对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海洋国家利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选择山东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区,既是对山东海洋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山东的信任和重托。

二、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条件分析

一是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临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

二是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是山东半岛海洋科技资源雄厚,打造蓝色经济区的科技支撑力量强。四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五是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关系到我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概括四个有利于:

一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推进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推进我省经济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探索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

三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发挥我省优势,在东部大开放中构建中日韩国际贸易和合作平台。

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促进山东半岛经济进一步崛起,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四、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议

一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思想观念上要有重大转变,在发展思路上要有重大创新,在生产力布局上要有重大调整,在政策措施上要有重大举措。

二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三是重点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全国海洋产业发展中保持领先水平。

四是要建立六大体系。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着力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积极建设全方位开放经济体系。

五是加快海洋捕捞业“走出去”步伐。

六是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海洋资源。

报告如无不妥,请转发

报告人:XXX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四)、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40分 900到1100字)

【解答】此题是话题作文类题型(曾经在07、08国考中出现过).解答思路:话题作文的最大难度是选择角度确定标题。下面结合本题谈谈选择角度确定标题的方法。

第一,主体选择法。各主体(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在主题现象中的责任与义务。角度一,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政府要有所作为;角度二,海洋保护人人有责;角度三,浅谈企业在海洋保护中的社会责任。角度四,加强职能部门监管防止海洋污染事件的发生。角度五,谁动了子孙的奶酪;角度六,海洋在愤怒

第二,事件(案例)发生的因素角度法。角度一,利与义的考验;角度二,海洋杀手面面观;角度三,海洋污染问题产生症结何在;角度四,海洋污染谁之过

第三,意义角度法。角度一,浅谈海洋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意义;角度二,加强海洋的保护刻不容缓。角度三,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意义重大;角度四当前发展岂能以牺牲子孙利益为代价;角度五,海洋保护与开发关系子孙的利益。

第四,综合角度法。角度一,海洋保护与开发再思考;角度二,海洋保护问题初探。角度三,海洋保护与开发几点看法。

第五,解决问题措施角度法。海洋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第六,对比(关系)式角度法。角度一,“亡羊”与“补牢“;角度一,事前监督与事后处罚;角度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角度三,浅谈节能减排与人类持续发展的关系;角度四,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

三、市(地)级行政执法类考试内容及解答。

(一)、《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解答】第一,破坏性捕捞渔业(1)药鱼、炸鱼、电鱼、敲罟作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2)加密网目,提高船速,求近舍远,不分大小,一网打尽;(3)执法不够严,有的渔民不顾休鱼期,不管保护区,幼鱼、繁殖亲鱼全捕获,造成近海渔业资源下降。

第二,环境污染(1)污染物乱排放,乱倾废,近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围海、拦堤筑坝,水流循环受阻(鱼类洄游路线改变,产卵场外移,生产力降低);(3)海上溢油,污染海域环境;(4)养殖区自身污染,引起富营养化,细菌病毒滋生。第三,自然的报复(1)赤潮频发,赤潮毒素、贝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2)物种濒危,不利于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资源衰退;(3)资源生物低质化、小型化,优质生物减少;(4)海岸受侵蚀,危及人类安全。

第四,环渤海四省市治理步调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见效的重要原因。真正扭转渤海污染的现状,不仅需要所有涉海部门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性河海污染统筹防治机制。

(二)、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解答】“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一,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是阻碍建设宜居城市最突出的问题。第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滞后于宜居城市发展要求。第三,城区周边生态破坏严重第四,城市社会住宅小区环境质量较差。第五,居民购买力差。

实现“宜居城市”对策:第一,宜居城市必须充分的就业机会,零就业家庭的生活谈不到任何宜居,宜居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基础,都少不了人均收入水平这一指标,就是说没有经济基础宜居是不存在的。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第三,加强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第四,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构筑和谐人文环境。一是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向市民灌输宜居理念,努力培养市民爱城、护城的自觉意识,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努力营造宜居氛围。宜居环境要综合考虑城市中的干群关系、城乡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关系、社区关系,营造城市的宜居氛围,加大信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积极化解社会各个层次之间矛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集各界之志,聚全民之力,共奏城市的和谐宜居旋律,努力建设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创业的工作环境。第五,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三)、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海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解答】宣传纲要内容:一是近海海域的污染整治工作的的目的意义;二是近海海域的污染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三是近海海域的污染整治工作的方法步骤;四是近海海域的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五是对社会各界的要求希望与号召;六是宣传口号或标语。(祖华教育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解答】内容同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第五篇: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加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其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养活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17、9%。2001―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高速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农民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力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每年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变更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帐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三、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 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 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 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3.(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 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 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

1. A.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并不能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被挤占的原因是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存在问题,因此,如果不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加强行政力度,而一味的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只会使更多的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漏洞。

D.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只会增加扶贫资金的管理成本,并不能解决扶贪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多部门管理,会缺乏统一的规则,难以统筹安排。此外,若没有一个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将使责权严重脱节。

【评析】

实事求是地讲,这份答案质量很高,答案准确指出了题中方案存在的错误,反映出考生对国家政策和行政制度有相当的了解。2.(1)大力加强分散性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深化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如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与国际上开展扶贫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与世界银行开展扶贫贷款项目。

(4)提出“劳务经济”概念,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

【评析】

这份答案,整体上符合命题的要求,考生善于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如“大加强分散性小农经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句,用简练的文字简化了给定材料一大段的叙述,并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要害。

3.(1)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的思路之一是着眼自身建设,通过扶贫计划、多种经营等措施帮助农村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建设“小城镇”。

第二种思路是鼓励农民外出就业,利用城市力量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加快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评析】

这是一份优秀的答卷,答案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得很凝练,说明考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比较强,抓住了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2)例文: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中国农民脱贫的出路在哪里?思路之一是着眼农村自身的经济建设,通过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城镇”。思路之二是利用城市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加速城市化步伐,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两种思路,就是两种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在农村与农民问题这个关系国民经济的根本大计的首要问题上,两种思路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孰优孰劣,值得深入思考。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这是个新提法、新思路,具有很强的有针对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城市、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长期实行这种“一国两策”的结果,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不能交融,城乡差距很大,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市场、两个社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没有改革,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仍在继续。最近几年来,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很快,日新月异;但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还相当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对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其中就包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指出,就现阶段来说,必须把转移农业人口作为今后繁荣农村经济的一大重任。有专家指出,这是在新阶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思路,离开了这个思路,要想在十几年内的时间内把我国农村建成小康社会,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方面,从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来看,中国若要遍地都去发展“小城镇”,总有一天会面临无土可耕的危机。我国的城市化不能仿效美国模式,因为美国的土地资源要比我国丰富得多。但如果只着眼于农村自身建设来发展“小城镇”,实际上就是“让农村关起门来搞城市化”,还是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不符合中国国情。从2005年1月1日起,各地区将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长期以来以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将成为历史。农民工对城市GDP的贡献将被承认,他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将由城市的公共财政加以解决,这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举措。要通过改革,使城市向农民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工农业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各方面的条件已逐渐具备。应该深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敞开城门镇门,让农民走进来。

【评析】

本文堪称优秀。其突出优点是“理据相谐”、“有立有破”。作者紧扣主题,将给定材料中列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要以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为思路’’这一论点,加以论述。语言条理性强,层次分明。

下载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试题解读:题型分布换新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解读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解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发布,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和去年大纲相比,今年大纲最大的亮点,是申论考试时间首次从150分钟调整至180分钟,由往年的14:0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考试特点分析[五篇范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考试特点分析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考试涉及的主要是“五位一体”中的文化模块,主要讲述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真题情况来看,试卷中事实材......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申论新题型解题技巧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国考申论近几年新题型汇总: 【例1】“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三大必考题型(5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三大必考题型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分行政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申论考试重在考察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历年......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新题型备考:拟写讲话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公考中,讲话稿不论在省考还是国考中,都是常考的一类贯彻执行题,但是考生的实际答题效果不尽人意,要不脱......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新题型总汇

    申论的文章写作是申论考查的关键,不仅分值大、字数多、而且要求考生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由于公务员考试的逐渐升温、报考人数大量增加,申论的题型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以作......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础常备:题型与分值分布五篇范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础常备:题型与分值分布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础常备:题型与分值分布 考试的科目:行测---选择题(135道) 申论---主观题(5道) 一、《行测》(120分钟,100分) 常识应......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要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面解读 201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已全部结束,下面对此次的申论作解读。 这次的申论考试命题思路在遵循既往考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主要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