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本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概括。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培养从事能源、热力发动机、制冷与空调工程技术、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热物理量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试验研究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
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也可请外单位高级职 称专家参加指导。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8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学位论文 40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1
内燃机节能及燃烧的分析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本方向主要以内燃机为研究对象,以内燃机的高效洁净燃烧、数字测控、可再生燃料等为核心内容,对内燃机节能技术、内燃机燃烧测试与分析进行研究,在内燃机微机化测试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及代用燃料、内燃机零件材料热特性、内燃机电控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主要从事制冷、空调和低温工程技术研究,空调系统节能及自动化,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控制的研究。主要在冰蓄冷与太阳能的应用形成了研究特色。
主要进行先进热交换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传热传质及强化研究,现代热工测试技术研究,在内燃机数据
采用近代光学测试技术(莫尔偏折术、激光散斑计量术、激光干涉、激光扫描技术等)对温度场、流速或密
热物理量的激光测试技术
度场等与热物理有关的量进行测试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方法,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光学图像信息的分析与计算。光学测试技术具有对测试对象无干扰,测量精度高的优点,是非接触性测量技术。其溶入了光、机、电三方面的高新技术。
王鸣{博导} 刘南生 马力 何济洲{博导} 陈杨华 杜海存 黎和昌 姜水生 姜水生 熊翔辉 高国珍
指导教师
制冷和空调工程技术
传热与热力设3
备节能及测试技术研究
采集燃烧系统,空气调节热参数采集分析方面开展研究。陈杨华
三、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编号公 0020005共基 0020001础 0020003 必课
修 0029010 课 专 5921065
业 核 5921066 心 课 59210675922068专 5922069 选
业 5922070 修 方 5922071 课 向 5922072
课
5922073 5922074 5922075 5922076 5922077 5922078 ***922081 素 公共选修质 课
教 育 课
必修环节
课 程 名 称
英 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自然辩证法 数值分析 高等流体力学 高等工程热力学 高等传热学 计算机软件基础 制冷与空调新技术 内燃机排气净化 传热流动的数值分析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制冷及低温系统计算机模拟 内燃机燃烧学 传热实验研究原理 热工测试技术 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 工程光学 激光原理 空气调节 学科前沿讲座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 外语学术论文
学
学 时
分
6 30 1 42 2 54 3 54 3 54 3 54 3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60
2开课 任课教师 学期
(职称)
1、2121张 莹姜水生 1 黎和昌 2 熊翔辉 2 陈杨华 2 高国珍 2 黎和昌 2 刘南生 2 易义武 2 高国珍 2 黎和昌 2 黎和昌 2 姜水生 2 马 力 2 马 力 2 陈杨华 2
全体硕导
考核方式 备 注
考试考试考试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试考查考查考查考试考查考查考查
至少
选修一门2 至少
选修一门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形式:必须是学术性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第二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学科、专业代码:080202获得授权时间:1996年辅导
3362 3039
2.学科、专业简介:33623 037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我校有影响的学科之一,是全国创办最早的本科专业。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0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所在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0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主要研究机电产品的设计、控制、信息化及其集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目前已形成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职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4人。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充足,课题来源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等。336260 37
研
3.研究方向业
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彰武
b.机电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
辅导
c.机电控制与自动化336 26038
d.机电装备成套技术与系统kaoyangj
e.流体传动与控制正门对面
336 26038
4.学习年限:200092
二年至二年半。规定总学分: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二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3362 3039
kaoyangj
共
专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业
类别
kaoyan课 程 名 称
tj
学
考核学期 学 时 学分 考核性质 备注 必修 一 二 三 考试 考查√√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24(12*)践
位课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国语
(一)数值分析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矩阵理论最优化方法236(18*)120 3232 32484032422232√ √ √√√ √√√√√√√√√√选修不少于4
学分
√ √
2.5√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32 机械系统动力学32 计算机控制技术32系统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
32现代控制工程32 机械优化设计32摩擦学原理及应用32机构学32CAD/CAE/CAM32工程信号处理与分析32数控技术32机械工程实验与技术32
金属切削理论
非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32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32学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2齿轮啮合原理32位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2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32课
机械人及应用32模态分析32机械振动32计算机图形学
续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非
机械故障分析与诊断
2√2√2√√
2√2√2√2√2√2√2√2√2√2√2√2√2√2√2√2√2√2√2
√
学分 考核学期 一 二 三2
√
√√√√√√√√√√√√√
√√√√
√
√
考核性质 考试 考查√
选修至少
学
分,不选的也可作为选修课选修至少 12学分
备注
学位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可靠性理论及分析***222√√√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32
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2
微机原理及应用32润滑理论
32表面形态建模与仿真32摩擦化学与润滑技术32
摩擦学实验与测控技术32
工程噪声和振动分析基础32并行设计32相似学32柔性制造系统32生物机械工程32技术标准化
32必修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环节 2.论文中期报告
注:*括号内为课外学时。
2√ 2√ 2√ 22222222
√
√
√√√√√√√√√√
√√√√√
√
√√
第三篇: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学习工作努力,实事求是。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初步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基础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并完成硕士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消化道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中研究胃肠吻合术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用价值,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意义。
2、重症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细胞信号传导、组织炎性介质、酶学、细胞凋亡等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临床分型、诊断、严重度及预后判断、内科、外科综合治疗。
3、肝癌、胆道癌、胆管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的病理免疫组化变化与肿瘤侵袭性、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关系、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价值。胆管损伤的术式改进和选择,自体组织移植在胆管损伤修复中的价值、理想修补材料的探索。
4、布-加综合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布-加综合症方面:主要从事布-加综合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布-加综合症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布-加综合症病变组织V因子的基础研究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主要从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研究,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5、脾脏的功能及临床与基础研究
脾功能的测定,如Tuffsin因子的检测,肝硬化脾功能分级及与肝硬化相关的免疫组化。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3)形势与政策24学时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2)英语听说72学时(3)专业英语60学时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
5、局部解剖学24学时
6、分子生物学24学时
7、外科学60学时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
3、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
4、实验动物学18学时
5、病理学24学时
6、临床免疫学30学时
7、肿瘤学24学时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2学分 1.5学分 1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5学分 3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每次0.5每次1学
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工作及实习医生带教,协管病床3-4张,初步掌握外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并参加手术,掌握基本操作技术。时间为6个月,由科室进行综合考核。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第一学年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完成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的学习。
2、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入临床,协助上级医师分管病人,书写病历,参加手术,接受临床能力的初步培养,完成专业课及专业英语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
3、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完成课题的实验研究。
4、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完成课题的总结,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评阅与答辩。
5、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整理论文,申请学位。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教研室和指导小组同研究生一起制定具体论文工作计划,必要时请有关协作部门参加,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有一定创新性和可行性,要求设计合理,方法科学。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2、论文要求: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已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于入学第二年第二学期末完成。
3、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四篇: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护理教育
以当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学原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主要研究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并开展中国护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研究。
2、临床护理
围绕临床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开展内、外、妇、儿科病人的临床护理及专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丰富临床护理理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重点从事内外科护理研究。
3、护理心理学
培养具有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护理心理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开展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4、重症监护
以危重病医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转化的规律,研究危重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技术、护理规范,同时开展对患者及家属由于适应伤病所衍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1.5学分
(3)形势与政策24学时1学分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3学分
(2)英语听说72学时3学分
(3)专业英语60学时2学分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2.5学分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3学分
5、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1学分
6、健康教育学30学时1学分
7、专业课(依据研究方向选学二门课程)
(1)临床护理学30学时1学分
(2)重症护理学30学时1学分
(3)护理心理学30学时1学分
(4)护理教育学30学时1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1学分
3、分子生物学24学时1学分
4、康复护理学20学时1学分
5、护理伦理学20学时1学分
6、护理管理学20学时1学分
7、社区护理学20学时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1、教学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教研室指定的教学活动(规定上课时间除外),包括参加教研室备课会、听课、部分教辅工作、临床见习和部分课堂授课及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各项集体活动等工作。
2、临床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专业的临床护理实践,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基
本诊疗知识及按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管理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培养方向及涉及的课题了解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最新中、外文版护理学专著中外书籍;学习有关的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第三学期进入科室,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做预备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参加病房或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科研设计,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学校、系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广泛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方可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系统总结研究内容,提出学位论文的见解及价值,完成论文初稿。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护理系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五篇: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7)
一、培养目标:
1、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本学科主要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遗传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合作,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研究及教育的精神。
2、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1、分子遗传: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重组、转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突变、遗传与进化等。
2、数量与群体遗传:根据遗传学原理,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生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数学、统计等方法研究生物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种群演化、生物进化等。
3、细胞遗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的增殖与周期,细胞的分化和生长,细胞衰老;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核外遗传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
四、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的硕士生需补
本科生课程。硕士生32学分中,学位课约占57%左右,非学位(即选修课)约占43%左右(包括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
学位课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2、基础理论学位课(5学分)
(1)分子生物学3
(3)微生物遗传学2
(4)生物化学33、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6学分以上)
(1)分子遗传学3
(2)数量遗传学3
(3)群体遗传学3
(4)细胞遗传学3
(5)生物信息学3
选修课
(1)进化遗传学2
(2)发育遗传学2
(3)基因工程2
(4)细胞工程2
(5)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2
(6)分子系统学2
(7)蛋白质组学2
(8)生物统计学2
(9)生物物理学2
(10)生物多样性专题
(11)第二外国语
课程说明: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2学分 2学分
(1)细胞工程
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2.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及发展趋势。
(2)基因工程
初步了解目的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原理,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提高转化效率的新技术和新策略、外源基因在转化植物中瞬时表达、稳定表达的规律及其调控,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杂交鉴定,及当前植物基因克隆和转化的最新技术。
(3)生物信息学:
以计算机、网络和生物数据库为手段,开展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算法)、存储、分析、解释、数据与知识发掘等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研究。
(4)分子遗传学:
从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重组、转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突变、遗传与进化等理论。
(5)分子生物学:
主要介绍基因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对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6)数量遗传学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基因作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概念,群体平均数和基因效应,遗传方差和亲子代协方差,遗传力和选择效应,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遗传交配设计,配合力和杂种优势,遗传型和环境互作。
(7)群体遗传学
研究植物群体遗传与进化的原理,变异模式,群体的遗传平衡法则,改变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隔离与物种的起源,渐渗杂交与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以及适应性,种的形成等。
(8)细胞遗传学:
观察和分析细胞内各部分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结构,以及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变化过程;叙述细胞内各个部分的化学组成和新陈代谢的动态,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阐明细胞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而说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分裂、运动、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生命活动现象的机理。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提交。
2、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参加实践教育的具体办法参照《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执行。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3、学术活动: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和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方面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总支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缴费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2、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的基本要求(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
3、一般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应包括的内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调查报告、课程设计)。
4、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由系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5、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争取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文章。
6、按照《南京林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