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质工程五年总结
第二管理区2011年职工素质工程五年
工作总结
面对农业的迅速发展、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今天,优化队伍结构,更新知识类型,提高全体职工群众应对发展的综合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是极为必要的。
2006年是总局为实现“超越”发展目标,提出“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的启动之年。我区围绕打造新一代职工队伍这一主题,把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作为确保我区稳步发展的第一要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生产需求以及职工群众队伍状况和农场多年来开展的与素质培养有关的活动制定了“第二管理区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
本着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重点,紧紧围绕农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为争创一流管理区建功立业。五年来素质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注重准确定位,建立学习机制。把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作为我区发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品牌优势和阵地作用,引导和鼓励员工学习文化和科学、业务知识,营造浓厚的“爱读书、读好书”学习氛围。
二是注重围绕管理区发展,加大培训力度。会同人力资源部
门对职工队伍细化分类,按现有职工的岗位现状、发展需要及职工群众需求制定培训标准,量化培训目标,通过网上培训、周末学校、读书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和形势任务培训,逐步提升职工群众整体素质。
三是注重典型效应,造良好氛围。运用农场为管理区订购的刊物、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知识、致富信息、专业知识等和“职工素质工程”等先进班组典型和个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全局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是注重激励先进,提高职工群众积极性。农场工会每年都开展十佳职工和优秀职工等先进人物民主评选工作,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一定奖励。
五是注重创新载体,拓宽发展通道。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创新载体,通过带头、辅导、职工群众学习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不断拓展职工发展通道,提升岗位服务能力。
六是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普及与职工日常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与职业纪律教育无缝对接,利用正反两方面事例,引导职工以邮政信誉和整体利益为重,严格遵章守纪,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法律素质。
七是弘扬先进、劳模精神,提高职工敬业奉献素质。广泛宣传各个单位涌现的先进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努力培育以“敬业、诚信、创新、奉献、自律、学习、合作、卓越”为核心内涵的、适应管理区发展的、具有岗位特点的新时代劳模精神。
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人为本,学习为先,奉献农场,为区争光,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提升第二管理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农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第二管理区工会委员会
2011年11月1日
第二篇: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稿)
关于印发《连江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五年规划(2010-2014年)》的通知
各乡镇工会(总工会),各产业(系统、行业)工会,县直基层工会:
现将《连江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系统、单位)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阶段性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广泛收集典型事例和创新模式,积极探索推进我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确保我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连江县总工会 2011年5月3日
连江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2010-2014年)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福州市总工会《福州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连江跨越发展和现代化绿色瓷都建设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对职工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全覆盖。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各类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覆盖率达85%以上,1万以上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覆盖面达90%以上,60%的规模以上企业初步建成学习型企业。
——加强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覆盖率达89%以上,1万以上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建立一批基层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实施1万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民主法治素质建设。提高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能力,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推动职工队伍与社会稳定,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覆盖率达93%以上。
——加强健康安全素质建设。各类群众性安全健康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到企(事)业工会会员数的85%以上。提升健康生活指数,工会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覆盖80%以上的职工。
——加强社会文明素质建设。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养,各类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职工文化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
三、实施方式 1.深入开展多种类型的主题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巩固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广泛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引导职工提高职业道德意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实践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职工与服务职工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深入开展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宣传教育活动。用劳模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感召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努力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五一”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宣传月为重点,推动新闻媒体把更多的镜头、时段和版面留给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先锋形象,宣传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作为,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3.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实施职工大培训工程,加强工会大学校示范基地建设,落实职工培训场所引导和监督企业行政依法照章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班组,造就一大批掌握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继续办好“瓷都职工书屋网”,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搞好示范点,抓好自建点,整合社会资源,为“职工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全县培育60家“职工书屋”,并重点推荐4家申报省级、全国级“职工书屋”,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阵地功能,加强电子阅读网络建设,推广校企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利用“职工书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通过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征文、读书演讲、学习讲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团队学习的氛围,提高职工的读书质量和品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做到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自费学习与单位资助学习相结合,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职工自学成才创造条件。
4.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开展以“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工程质量、比工程进度、比成本控制、比安全生产、创精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六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以降本增效、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活动和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新立功竞赛活动。
5.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抓实“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进一步打响活动品牌。开展“工人先锋号活动月”活动,突出“提升技能素质、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服务现代化绿色瓷都建设”这一主题,广泛动员全县职工积极参与,集中展示我县当代工人阶级的创新精神和时代风貌。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内容,不断丰富“工人先锋号”内涵,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开展“工人先锋号”素质提升行动,在全县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职业培训等职工大练兵活动,积极推广“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名师带徒及劳模和技能人才工作室、职工创新设计室等做法,在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工人先锋号”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6.深入开展职工健康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群众性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三级网络组织,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贯彻安全生产标准,推进安全生产实践。推广应用“一法三卡”,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病防治能力,普及职工安全健康卫生知识,增强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提高职工身体、心理素质。
7.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为抓手,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职工维权律师顾问的作用,在职工中普及法律知识,引导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开展百场普法宣传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等活动,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职工民主法治意识。
8.深入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的形式与载体。积极在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文化“七个一”活动,即有一个职工文化发展规划、有一首企业歌曲、有一份企业报(刊)、有一个宣传文化园地(栏)、有一个职工书屋(阅览室)、有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每年有一次职工广泛参与的文化或体育活动,并积极推介宣传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典型经验。通过成立职工宣讲团,举办“企业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探索职工文体活动的有益形式和有效方法,激发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精品,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在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使职工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9.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技能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标,组织全县女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适合女职工特点的劳动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抓好女职工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女职工队伍。以全县15所女职工周末学校及1个“心系女性—女职工素质教育提升”的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建立一支女职工周末学校师资队伍,努力实现培训方式的“四个延伸”,即从教室内授课向教室外延伸,从一个单位为主向对外联合教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家庭读书延伸,从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延伸,不断提高培训覆盖面,让更多的女职工在教育中受益。培训内容要注重女职工需求,开设女职工技能提升、保健养生、家庭成员相处艺术、职场人际交往等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内容。五年内要建立县级女职工周末学校20所、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1所、女职工书柜2个,开展女职工岗位技能培训5场、女职工素质提升1.5万人次,建立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等活动4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连江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组织宣教部,负责全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统筹协调和工作实施。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目标,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2.健全激励机制。各单位要把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推进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尤其要把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技能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与增加岗位津贴、晋升职称和竞聘晋级等紧密挂钩,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把政策激励、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统一起来,逐步建立起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工会要加大投入,建立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把企业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足额提取和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
4.创新工作方式。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开办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职工教育培训专题网页和栏目,建立适应多层次需求的师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扩大舆论宣传。积极协调各类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瓷福州工运》、《连江工会网》的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人人参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使1000万以上职工提升学历层次”、“使万以上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实施1000万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扶持500个优秀示范点建设”、“带动各级工会建设50000家以上‘职工书屋’”……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正式下发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4年)
》(以下简称《规划》)中,上述就加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健康安全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等方面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数字化目标,尤为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规划》主要明确了从起各级工会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的目标任务,及其相应的实践活动、保障措施。在这样一份时间跨度长达5年的规划中,用如此多的数字直接明了地描画蓝图,不仅让各级工会对所肩负的任务和应努力的目标一目了然,也表明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坚定决心。
六方面素质建设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从《规划》中可以看到,其在提出一系列数字化目标任务之前,即开宗明义地指出,“从起,各级工会要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工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其实,只要对我国职工队伍状况有所了解,便不难理解全总何以将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显示,当前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只占4%,而企业的实际需求却是14%.另一个必须关注的现象是:职工队伍人员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工队伍已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全总调查显示,农民工总数已占职工总数的50.48%以上;全部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48年,其中城镇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12.37年,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仅10.43年。
显然,这样的职工队伍是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如何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规划》给出的路径是——通过全面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加繁荣。
基于这样的思路,《规划》提出了六方面素质建设任务: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明确要“实现对职工的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工人伟大品格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全覆盖。”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提出要“实现各类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1000万以上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命名4000个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重点扶持其中500个优秀示范点建设。建设5000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各级工会建设50000家以上‘职工书屋’。”
——加强技术技能素质建设,提出要“实现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使万以上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实施1000万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民主法治素质建设,强调要“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能力,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推动职工队伍与社会稳定,实现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健康安全素质建设,提出要“实现各类群众性安全健康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健康生活指数,动员70%以上职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社会文明素质建设,明确要“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各类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六项措施确保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今后5年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蓝图已经绘就,当务之急是确保其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然而,已有的实践和经验都表明,这并非易事。
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底召开的全总十五届二次执委会通过了《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明确了建设工会“大学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并就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和完善工会“大学校”建设的制度机制提出要求;3月,全总又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
一年多过去了,虽然各级工会在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容、创新手段、完善机制,积极推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首先,各地实施
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既缺少阶段性工作规划,更没有推进手段和保障措施,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成了“软任务和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其次,一些地方工会在争取各类社会资源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工作渠道和手段,加上一些工会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因长期投入不足而举步维艰,场地及硬件设施短缺陈旧
问题突出,教育培训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职工教育培训需要。
第三,相应机制不尽健全甚至缺失。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办法、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不能足额提取1.5%-2.5%的职工教育经费,一线职工更少有培训机会。而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表彰奖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也挫伤了职工参加技术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比如,一些企业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对取得和晋升技术等级的职工在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方面没有得到相应体现。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目标,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格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逐步形成绩效考核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抓好阵地建设,特别要积极争取将工人文化宫、体育场、俱乐部、职工学校、“职工书屋”等工会文化教育培训阵地纳入公共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努力为增强职工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的晋级平台;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扩大舆论宣传,广泛宣传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形成人人参与素质工程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资金投入,是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重要保障。《规划》明确要求,各级工会要从本级工会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重点用于职工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阵地建设,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推动和督促企业把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足额提取和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加强职工群众监督,确保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
六大实践活动构建职工素质提升平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为此,应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值得关注的是,各级工会近年来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实施《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和《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积极成效,都充分显示了工会组织在发展继续教育、实现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全总宣教部去年底对14个省的统计,近五年来,工会各类文化教育培训阵地培训的总人数达1904.75万人,其中,使65.99万人提高了学历层次,使255.66万人提高了技术等级,使299.03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这一点在部分省(区、市)总工会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中得到印证。以学历为例,据北京、内蒙、黑龙江、上海、安徽、河南、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职工队伍中,高中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数占67.44%;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2.56%,与全总第五次职工队伍调查结果相比,大专以上学历者增加26.56%。
同时,各地工会积极探索打造各类组织、吸引职工广泛参与的素质建设平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品牌,如北京市总工会的“学分银行”;天津市总工会的“
一、十、百、千”工程;上海市总工会的“初级工商管理(eba)资格培训”;辽宁省总工会的“辽宁技工”培训模式;南京市总工会的“职教联合会”等等。
从这一视角出发,《规划》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便极具现实针对性:
其一,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大力倡导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其二。强调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职工读书活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抓好职工学习活动。
其三,强调以“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入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性别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抓好职工劳动竞赛和技能培训活动。
其四,结合国家普法规划,在职工中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并组织职工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抓好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其五,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实施身心健康教育,抓好职工健康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其六,继续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志愿服务活动,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和职工文化活动。
目前,《规划》刚刚下发,根据全总就印发《规划》发出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会当务之急是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指标,研究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阶段性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如《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来已显现出积极成效,我们有理由期待,《规划》实施以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必将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四篇: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2010-2014年)》的通知
总工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指标,研究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阶段性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广泛收集典型案例和创新模式,积极探索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科学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 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和《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的部署要求,特制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从2010年起,各级工会要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工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全面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加繁荣。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实现对职工的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工人伟大品格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全覆盖。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全面推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通过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与普及,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水平。实现各类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1000万以上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命名4000个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重点扶持其中500个优秀示范点建设。建设5000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各级工会建设50000家以上“职工书屋”。
——加强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引导职工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使2000万以上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实施1000万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民主法治素质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积极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下基层、进企业、进班组,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能力,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推动职工队伍与社会稳定,实现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健康安全素质建设。倡导健康安全卫生理念,普及健康安全知识,引导职工提高安全生产与身心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条例,增强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能力,实现各类群众性安全健康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健康生活指数,动员70%以上职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社会文明素质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努力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符合文化发展规律、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与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新机制和新格局。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各类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实践活动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以理想信念、科学发展、形势任务、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劳模精神、民主法制、优良传统等为主要内容,每年设立相应主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以职业道德建设为 重点,广泛开展“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引导职工提高职业道德意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实践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职工与服务职工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学习活动。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创造新形式,赋予新内容,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班组,造就一大批掌握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深入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倡导和组织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推进“职工书屋”建设,运用读书节、读书月、读书会、读书征文、学习讲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努力做到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自费学习与单位资助学习相结合,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职工自学成才创造条件。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劳动竞赛和技能培训活动。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职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探索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各类职业学校按需施教、定向培训,鼓励企业为学员实习实训创造条件。推动就业准入制度,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职工素质档案和企业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广“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劳模和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做法,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性别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参与新实践,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贡献聪明才智。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以“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为抓手,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重点,在职工中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引导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职工民主法治意识。结合国家普法规划,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法制宣传教育,采取职工易于接受、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与宣传、普法与教育、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普法成果。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健康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深入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引导职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贯彻安全生产标准,推进安全生产实践。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病防治能力,普及职工安全健康卫生知识,增强职工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女职工“四期”保护和身心健康意识。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增强职工参与健身的自觉性,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六)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和职工文化活动。
继续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积极倡导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广泛开展“建文明班组、创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活动,引导职工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诚实守信。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书屋”、活动室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的内涵。根植企业、面向职工,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精品,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职工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国工会系统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统筹 协调和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宣教部负责。各地工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目标,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格局。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逐步形成绩效考核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制定各类鼓励职工提升素质的政策法规,为职工学习成才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逐级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规范职责分工,并纳入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管理考核范围。要从转变工作方式入手,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务求实效。定期表彰奖励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交流基层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
(三)抓好阵地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办好工会各类职工院校、企业职工学校、农民工学校、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和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为增强职工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的晋级平台。积极争取将工人文化宫、体育场、俱乐部、职工学校、“职工书屋”等工会文化教育培训阵地纳入公共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工人报刊和工会网站的作用,建设一支职工网络评论员队伍,使之成为职工教育、舆论宣传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阵地和力量。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专项资金投入,各级工会要从本级工会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重点用于职工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推动和督促企业把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足额提取和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加强职工群众监督,确保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
(五)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大力推动职工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探索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途径。建设以中工网为依托的全国职工教育专题网站,开办职工教育培训专题网页和栏目。组织编写制作适合职工素质提升需要、体现工会特色的职工教育培训教材和职工读物。建立适应多层次需求的师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活动,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扩大舆论宣传。积极协调各类主流媒体,加大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宣传力度,扩大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以工人日报为龙头的工人报刊、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人人参与素质工 程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要按照本《规划》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五年总结
毕节地区妇联“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工作目标总结
按照毕署办通[2007]143号文件要求,结合《毕节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目标,2006年以来,毕节地区妇联围绕“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工作优势,以提升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为核心,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以创新的工作方法,面向城乡妇女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普意识,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服务试验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组织机构,为顺利实施《纲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大力提升各层次女性科学素质
(一)促进毕节地区贫困妇女就业科技培训,提高返乡女农民工参与发展的能力
(二)以“巾帼科技致富行动”为抓手,帮助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
(三)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全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促进职业女性岗位成才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配合“四个主要行动”和“四项基础工程”培训经费不足 围绕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从城乡妇女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到发展农村经济技术,我区未成年人、新型女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及女公务员的培训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取得实效。由于经费局限,妇联组织用于各项培训的经费主要是依靠每年从政府、各级培训部门争取的部分少量资金,使得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影响可持续性发展。各级妇联组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尚不完备,还不能满足各类培训的实际需求。
四、“十一五”期间各项宣传培训情况
——2007年
(1)认真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各级妇联主动协调卫生等有关单位,认真实施“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保护农村妇女身体健康。一年来,全区开展“母亲健康快车”宣传咨询活动36次,共义诊35417人(其中妇女18964人),妇科疾病检查人数3149人,发放药品、奶瓶13354盒(片、个)(价值32822元,受益人数9880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人数8万余人(次),培训村级医务人员及农村妇女2911人。
(2)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各级“双协”组织以粮食增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覆盖率,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初中毕业的女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妇女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推动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7月8—15日,地区妇联与地区农办、地区旅游局、地区农校联合在毕节农校举办了一期全区农村妇女
“农家乐”服务员培训班,培训农村妇女103名;目前,多数参训人员已办起了“农家乐”服务业。9月—11月,实施省农村妇女养殖培训项目,地区妇联邀请养殖专家深入纳雍、赫章、威宁、织金、大方、毕节6个县(市)培训农村妇女370多人,其中计生户占培训总人数的2/3。一年来全区妇联系统对农村妇女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5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303人。
(3)开展各类宣传咨询。地区妇儿工委办于3月5日,组织地区残联、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在毕节市爱民广场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怎样生一个健康宝宝》等宣传资料2千余份,同时对部分群众进行义诊和讲解妇幼卫生保健知识;于4月29日,与地区计生局、残联、地、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在毕节市爱民广场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咨询活动,活动上发放《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3千余份,接受咨询百余人;于5月30日,组织地区环保局、教育局、司法局等13家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在毕节市爱民广场开展“两纲”、“两法”宣传活动,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等宣传手册、挂图等资料2万余份。
——2008年
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深入实施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战略,结合妇联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地区妇联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以扶贫、培训、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为手段,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一年来,地、县妇联争取培训金额18.4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06期,培训11503人次,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37期,培训937人次。
1、举办全区女大厨烹饪技能培训和展示大赛。围绕全省首届乡村女大厨烹饪大赛活动的安排,地区妇联联合地区扶
贫办、社保局等六家单位,于5月25日-6月1日,在毕节农校举办了一期烹饪技能培训和比赛,由来自全区8县(市)的110名乡村女大厨参加。培训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培训结束后,又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现场比赛。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组织奖4名。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免费为30名获奖选手颁发了初级厨师资格证书。我区选送获一等奖的选手参加省烹饪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地区妇联荣获最佳组织奖。通过培训和比赛,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应的烹饪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特色菜肴制作技艺,熟悉掌握厨房生产流程及规范管理有关知识,为从事农家乐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2月18日至20日,地区妇联组建调研组近10人赴纳雍县昆寨乡调研。通过对该乡七个村的走访和座谈,形成《对昆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及建议》。同时,在社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派出人员赴福建泉州、石狮对用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与纳雍县政府联合,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电动缝纫技能培训班,根据培训情况,输送30余人到石狮休闲裤业厂务工。通过三个月来的跟踪服务,目前输出人员稳定率达80%以上,每人每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
3、深化“巾帼建功”创建活动,推进城镇下岗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全区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协调劳动部门,以美容美发、服装裁剪、电动缝纫等技能为内容,大力开展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培训。全区共办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800人。同时,以“岗位竞赛,技能比武”为载体,推动“巾帼建功”创建活动。一年来,全区共抓县级“巾帼
文明岗”创建40个,挂牌8个,提升地级“巾帼文明岗”8个。
4、举办妇联干部素质提升培训。今年以来,地区妇联与地委组织部、地区扶贫办等单位联合,先后在地委党校举办一期(三个月)50名妇女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妇联干部占1/3,一期(三天)150名县、乡妇联主席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中国妇女十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扶贫工作、办公室工作、公务员礼仪、“两规”实施、维权知识、妇联业务工作等,地区妇联领导、部室负责人分别为培训班上课。各县(市)妇联采取自办和联办方式,进行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据统计,一年来,全区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妇干923人(次)。此外,各级妇联积极派员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各类培训。
——2009年
围绕中国妇女十大提出的“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号召以及地委、行署提出的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各级妇联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积极促进妇女发展。
1、动员组织农村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推动农村妇女在全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妇联以“双学双比”及“五到农家”活动为抓手,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1)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各级“双协”组织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0多期,其中各级妇联自办和联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126期,共培训妇女
10.2万人次。同时,各级妇联组织还依托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妇女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农产品价格行情等信息咨询服务2.56万人次。3月16日,地区妇联在塘房村召开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座谈会暨养殖技术培训会,培训该村80名妇女。6月8日—11日,地区妇联与地区扶贫办联合在地委党校举办了一期妇联干部培训班,对全区100个生态文明家园联系点所属乡镇的妇联主席、10个“生态文明巾帼示范村”的村妇代会主任和地、县妇联干部共100人进行了培训。9月23日,地区妇联、地区牧科所、地区植保站的同志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大方县鸡场乡大坝村和毕节市三板桥办事处,开展了“面对面宣传科学发展、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心贴心维护妇女权益”宣传活动及关爱女性活动,在两个联系点上,共培训农村妇女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余套。
(2)举办第二届毕节地区乡村女大厨烹饪大赛培训。为配合“第二届贵州省乡村女大厨烹饪大赛”活动的开展,由地区妇联牵头,联合地区劳动保障局、商务局、扶贫办、旅游局、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于9月15—18日举办了第二届毕节地区乡村女大厨烹饪技能培训暨大赛,来自全区的27名乡村女大厨参加了比赛,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最佳组织奖2个、优秀组织奖5个。地区劳动社保局免费为9名选手颁发中级厨师资格证书,为18名选手颁发初级厨师资格证书。地区妇联推荐比赛的前四名选手
参加贵州省第二届乡村女大厨烹饪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毕节地区参赛选手严建菊、金斌彩荣获一等奖,马开敏、申庆文荣获二等奖,毕节地区妇联荣获最佳组织奖。
(3)实施试验区巾帼致富小额扶贫信贷行动。地区妇联在赴盘县妇联考察小额扶贫贷款和对试验区农村妇女的发展愿望及资金需求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地县妇联确定的10个“生态文明巾帼示范村”开展“试验区巾帼致富小额扶贫贷款行动”,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2009年,全区10个“生态文明巾帼示范村”已发放贷款近200万元,地县妇联协调贴息金额9.7万元,涉及农户198户,受益人数近1000人。10月,行署办组织妇联、财政等部门召开会议,就我区贯彻落实全国《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通知》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11月,地区妇联、财政、劳动保障、扶贫、人行、农行联合在毕节市朱昌镇王家冲村举行“试验区巾帼致富小额贷款行动”启动仪式,并在活动中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以实施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促进妇女发展。2009年,全区开展“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义诊咨询32709人,其中妇女17216人,发放药品15073合(片),价值132620元,发放宣传资料135900份,宣传的内容有甲型H1N1流感防控、优生优育、艾滋病防治等知识。
(5)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地县妇联通过协调农办、劳动等部门,联合举办妇女就业再就业培训和维权宣传咨询等,积极促进妇女创业就业。2009年,全区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培训1859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0221人次。一是举办家政服务培训。8月11日—17日,毕节地(市)妇联、地(市)农办、毕节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了2009年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对5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家政服务培训。二是开展就业援助周宣传咨询活动。年初,地、市妇联、劳动就业局、工会等10余家单位,在爱民广场开展了就业援助周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提供就业岗位40个,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民工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据统计,全区妇联系统就业援助周活动中,入户家访46户,发放政策宣传材料8590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43人,零就业家庭3人,其中女性20人,实现就业12人。三是举办返乡女农民工现场招聘会。3月,地区妇联、劳动社保局联合举办返乡女农民工现场招聘会暨“就业创业”维护妇女权益“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招聘会上,有2000多人前来求职,省内外45家企业提供了95种4234个就业岗位,有554个返乡农民工及大中专学生与有关招聘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发放资料2000多份。地区妇联还与试验区杂志社联合举办试验区杂志发行员培训会,培训发行员共计20余人,并提供就业岗位7个,为7名城镇下岗女工解决就业问题。
(7)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各级妇联以“三八”维权周、“三下乡”、“关爱女孩行动”、“6.26 ”禁毒、“两规”宣传等活动为契机,开展普法宣传咨询活动。在各种宣传活动中,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等。今年来,地县妇联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6场(次),其中地区妇联开展宣传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
(8)提升妇联干部队伍素质。2月,地委办公会议决定将地区妇联提出的将妇女干部纳入全区各级党校培训范围的建议,由地委组织部、地委党校进行统筹安排。3月1日—4月30日,地区妇联联合地委组织部举办一期妇干培训班。地区妇联选派乡镇妇联主席、地直机关妇委会主任和部分乡科级妇女干部共48名妇干参加培训,地区妇联副主席张萍、徐忠琴为妇干班学员作专题讲座。地县妇联还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妇联干部进行培训。2009年,全区共举办妇联干部培训11期,培训妇联干部529人。同时,积极派员参加省举办的地县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等。——2010年
1、抓好家政培训工作。一是围绕打造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品牌,我区积极选派61名主要来自威宁县的返乡女农民工、下岗女工、刚走出校门的初中毕业生及在当地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参加了省妇联、省人力保障厅及地区妇联联合举办的为期15天的培训,并获得贵州“黔灵女”家政培训结业证书。二是举办家政培训。地区妇联、地区扶贫
办联合于10月11日—15日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一期全区农村妇女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培训妇女60名。
2、加强妇联组织建设。2010年,地区妇联选派学员参加妇联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家庭教育、科学发展专题等10期培训,培训50人(次)。③提升妇联干部素质。8月,省妇联、省民政厅联合地区妇联、地区民政局在地区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农村妇女骨干专题培训。来自各县(市、区)的100名农村妇女干部参加了培训。9月,地委组织部、地区妇联联合在地委党校举办一期为期1个月妇干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