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后备资源分析

时间:2019-05-15 00: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后备资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后备资源分析》。

第一篇:土地后备资源分析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

——以睢宁县故黄河沿线五镇为例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保护,就必须开发一部分耕地后备资源,以弥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引起的耕地面积的减少。而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通过开发、复垦措施改变成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因此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顺利实施生态退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证。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概况

1.1 自然条件

睢宁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7°31′~118°10′,北纬33°40′~34°10′之间,土地总面积约为1769平方公里。故黄河沿途经过睢宁县北部五镇(双沟镇、王集镇、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其在睢宁境内总长度约为69.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60平方公里。解放后,故黄河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是一条悬河。故黄河两岸有3-7km宽度不等的高亢地带,其中约有11万亩的低滩洼地和飞泡沙土荒地,另有10余万亩滩下中低产田,低于黄河底标高,形成滩上旱不能灌,滩下涝不能排的局面。而其产量则徘徊在300-500斤,甚至有的地块有种无收。沿岸两侧由于乱耕种、乱取土、乱挖鱼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沿线村落较多,但区域路网较少,交通不便,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2 经济条件

故黄河途经睢宁县五个镇区,沿线行政村135个,总人口37.89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28.5%。沿线五镇面积约为63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36%。2012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61亿元,在全省上升6个位次,居第38位,同比增长34.3%,增幅居全省第8位,分别高于全省、苏北21.4、12.2个百分点。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8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400元。睢宁县的总体经济水平虽增幅较快,但仍处于较落后水平。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2.1 耕地利用现状及其经济效益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

能再生、难以替代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它能为人类提

供最为生存的重要必需品——粮食。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土地利用(耕

地开发)的历史。故黄河沿线涉及睢宁县双沟、王集、姚集、古邳、魏集5个镇,135个村,1408个村民小组,按二次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总面积63835.06 公

顷,其中农用地48099.27公顷(其中耕地37339.46公顷)、建设用地10490.3

4公顷、未利用地5426.41公顷(表1)。

表1 故黄河沿线五镇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人均土地总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故黄河沿线的现状。为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尽可能开垦耕地来种植粮食作物和尽量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所以可开

垦成耕地的土地资源不足。而耕地的利用率差异较大,水田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而旱地的利用率则不高。

耕地总体质量不好.经济效益较低。在本区域耕地中约有五分之一属于质量

较好的水田,其余多为抗旱能力、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较差的旱地(图1)。

耕地的经济效益一是单位面积产量低;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小,由于人均

耕地面积少,工商业经济欠发达,加之交通条件差,农产品销售相对难度较大,绝大多数的耕地都是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三是受地理位置的制约,经济、交通、信息等众多因素使人的观念相对落后,也影响了耕地的经济效益。

图1 故黄河沿线五镇农用地分类对比图

2.2 耕地利用变化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生产条件改善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趋势。

2.2.1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各种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再次是生态退耕和自然灾毁要减少耕地。

2.2.2耕地的土壤质量出现衰退

首先,耕地特别是水稻土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其熟化程度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现在和将来被建设占用的耕地基本都是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熟化程度高、离居民点近、生产方便,而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城镇(村庄)边沿的优质良田,新开垦的补充耕地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其次是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机肥用量的减少.—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生产和产量,也降低了地力。再次是工业化进展加快,部分地方的环境污染使耕地质量降低。

2.2.3生产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政府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有增无减,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今后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条件改善将会持续和加强,耕地的生产条件逐步会得到全面改善。耕地后备资源分析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工程措施和其他手段,能够开垦或复垦成耕地的,目前未利用的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苇地、滩涂及其他可开垦的未利用地和因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灾毁而造成破坏废弃的废弃压占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

3.1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

故黄河沿线片区耕地后备资源类型主要为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土地。可开垦土地主要包括可开垦荒草地、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滩涂和可开垦裸地;可复垦土地主要是指采矿、冶炼、烧砖瓦等经济活动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地,农村建设等所造成的废弃地。本区包括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以及自然灾害损毁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故黄河沿线片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共有3700.59公顷,其中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3492.73公顷,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207.86公顷,占其现有耕地面积的9.92%。本区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分类情况见表2。

表2 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分类统计表

单位:公顷

3.2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自然条件

3.2.1 气候条件

故黄河沿线区域属暖温带略呈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位居鲁淮平原南缘半湿润区。夏季炎热,雨水集中;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温和;秋季高爽。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922毫米,年日照时数2393小时,全区≤10℃积温—般为4500℃,持续期为240天,无霜期一般为214天。本地区热量条件不仅能满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中温作物的生长需要,而且能满足棉花、水稻、花生、甘薯等喜温作物的需要,冬小麦能安全越冬。

3.2.2 水文条件

本区域属淮河流域,境内以故黄河为界,形成了三个水系:故黄河以北属沂、沭、泗、骆马湖水系;故黄河以南除双沟南部部分地区属睢塘河水系外,其余均

属徐洪河水系;故黄河本身自成独立水系。本区域拥有大小水库5座以及众多的桥、涵、渠、闸等水利设施。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面积大,水资源较为丰富。

3.2.3 土壤条件

本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系公元1194-1855年黄河泛滥冲击物形成的石灰性土壤,属于黄泛冲击平原。土壤分别属于黄潮土和盐潮土亚类。黄潮土包括飞泡沙土、沙土、两合土、淤土;盐潮土包括脱盐碱土、轻盐碱土、中盐碱土、重盐碱土;山地土壤包括山红土、山黄土、山淤土。本地区土地碱化的可能性较小,合理利用一般不会发生碱化。

通过调查表明,本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在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砾石含量、水热条件和覆土来源等方面都基本能满足农业开发利用的需要。4 效益分析

效益是衡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综合体现,在效益中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1 经济效益

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开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不仅有助于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体系,而且也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时,也可以使用地模式更科学、更有效,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通过对故黄河沿线的开发,水利设施工程得以修复,增加了流域内灌溉能力,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本区域开发后,流域内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将大大加强,农业总产值较以往将增长5.5-6%。旅游业也将带动流域内从事第三产业人数增加,增加农民收入。预计5年可提高故黄河流域农民人均年收入0.8-1万元。

4.2 社会效益

宏观上讲,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建设占用耕地有增无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长期下去将会威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解决或缓解人地矛盾,保障人类生存的生命线。微观上,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经济建设的各种建设占用耕地提供耕地占补平衡,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

生产资料。

4.3 生态效益

本区域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是典型的故黄河荒滩地,以飞泡沙土为主,土地贫瘠,地势高亢,风沙与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和旱灾频繁,由于土地长期闲置,水利设施较差,导致河道淤塞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经过综合开发利用后,该区域用地结构可以得到调整,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合理,促进了农业生态的平衡,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提高了流域内的排涝和防洪标准,河道成为除涝、防洪、送水、蓄水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河道,将大大提高流域内总体环境质量。随着配套建筑物工程发挥效益,通过绿化造林,将有助于消除该地区长期的风沙灾害,对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个关系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成效,关系到人地矛盾能不能有效缓解的现实问题,为了确保开发任务的完成,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思路与对策。

5.1 加强土地资源的基本建设

现在的耕地利用还较为粗放,中低产田比重较高,土壤生产力较低,除自然因素外,投入不足非常明显。今后要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力量,发展高科技农业,加大投入,提高复种指数,稳步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合理灌溉,科学施肥。以物资投入替代土地资源的短缺,从而改良土壤性状,增大肥力;大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5.2 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开发应主要以开挖中泓、疏浚河道、平田整地及营造沿线防护林带为手段,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新增耕地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粮棉油、林果渔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和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使社会、经济、生态总体最优。

第二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同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中,一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另外,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面积中还包含了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地方统计的耕地数据。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也急需要界定其每一地块的准确位置,并加以标注说明.二、调查评价的目标与任务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主要任务包括: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基础上,开展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潜力规模调查。

(二)“不稳定耕地”调查。

将不稳定耕地划分为滩地、速生丰产林熟化地、林区多种经营地、开垦草原地、开垦荒地、开垦沼泽地、盐碱化地、高寒低温地、超坡地、其他耕地等10种类型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作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的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三)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

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的上图入库。并对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三、组织分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采用“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组织模式。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制定内业层面的关键技术,对地方上报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地方组织,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评价

1、国家负责组织制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数据库建设标准、收集整理国家层面掌握的调查评价指标数据、制作调查评价底图,确定并下发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新增耕地的参考面积及相关认定标准和原则,负责督导与抽查各地“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标注工作进度与质量,研究出台相关后续管理政策。

2、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省级层面掌握的评价指标数据,组织本辖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国家下发的参考面积,组织实施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的新增耕地标注说明。省级二次调查办公室负责审核与二次调查中报送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一致性,对面积不一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以专报报部审核。

3、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补充收集整理评价指标数据,按照国家下发的调查评价底图,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必要的补充调查,汇总分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并逐级上报;负责本辖区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的新增耕地标注说明。

四、程序与方法

1、根据国家下发的参考面积划分片区、设定评价指标;

2、制作调查评价底图;

3、收集资料和整理

对有数字化条件的评价指标进行数字化,并根据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纠正,建立评价指标图层

4.补充调查核实

结合遥感影像、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等资料对后备耕地资源进行外业调查核实,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地方调查评价工作要求,包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补充、修正评价指标数据

5.宜耕性评价。

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每一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如评价对象图斑某一指标评价结果不同,则需要进一步细分图斑,保证图斑属性相对均一,形成评价单元

6.评价结果属性信息标注

将评价过程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标注在评价单元属性信息表中

第三篇:新一轮后备资源调查的任务(模版)

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任务耕地后备资源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耕地的非耕地资源。更广 义地说,对于那些低产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改良、土地整理等方法,使单位面积耕地 的生物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提高的那一部分耕地的生物生产力也可视为耕地后备资源。

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国家级层面数据库;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开展“不稳定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上图入库。三是开展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上图入库。

第四篇:资源分析 2

资源分析

一.财力分析 1.中长期财务形势分析:新国线:

深圳运发:伴随着深圳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运发集团内部也同样存在内部资源配置重复、下属企业之间业务雷同,甚至同线路内部之间相互竞争,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管理不到位等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此,运发集团近几年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通过节能降耗,在每年燃油等经营成本上升数千万元的情况下,集团经济效益还稳步提升。

2.企业总资产:公司于2001年4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告成立,注册资本为1.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有班车客运(包括高速公路客运)、旅游客运、集装箱运输、物流服务、货运代办、汽车维修、汽车租赁等业务。目前,企业总资产达到18.85亿元,从业人员1.89万人,客运班线1200余条,营运车辆7225辆。深圳运发:集团注册资本3.52亿,旗下拥有40多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和控股公司30多家。

3.企业资金及构成分析:

深圳运发:道路客货运输是集团的核心产业,业务范围涉及长途客运、汽车站服务、城市公交、出租车客运、旅游观光客运、过港物流、汽车租赁、汽车维修等各个领域,拥 有各类运输车辆5000余台,9个汽车站。

4.企业获得能力分析:

深圳运发:一是大力调整优化线路资源。通过调整一批、改良优化一批、培育一批(优质线路)等途径,使线路布局更为合理,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变竞争为合作,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单车实载率。

二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上下工夫,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和三大材料节约考核制度,对大宗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投标,货比多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节约资源的技术改造,通过科学手段降低燃油消耗,在燃油等三大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2005年以来实现了三大材料平均千车公里费用每年下降3.5%。

人力资源分析

1.企业高层领导者分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永立荣获多项荣誉并兼任多项社会职务,当选为“中国企业文化十大风云人物”、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兼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被聘为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成员、行业内知名高等学府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兼职教授。

深圳运发:2004年,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建社接手运发集团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燃油大幅度涨价、铁路开始全面提速且班次加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长途客运旅客流失等,都对深圳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新的领导班子明确了新时期运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具体措施。那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运发向“四化”转变,即“发展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企业文化化”,把运发带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轨道。

企业管理人员分析:深圳运发 :各个道路客运企业高层领导团队素质较高,但存在中层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运发的品牌工程早已启动,十大价值观体系业已建立,但服务水平仍然不能跟上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国线:具有高学历,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员理念先进,业务水平较高,已经有了部分第三方物流管理业务。

3.企业技术人员分析:深圳运发:车辆技术性能保障小组,车辆GPS监控平台全天候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保证将安全行车的工作指令层层传达到每一个调度管理人员和驾驶员。4运输生产工人分析: 大部分业务人员均来自著名的物流公司,对物流业务的运作十分熟悉,且有过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经验,能清楚了解客户企业的真正需要并 提供周到 优质的服务。

深圳运发:运发过去存在着企业许多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被打折扣,二级公司各自为政,总公司的许多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能到位,甚至召开会议经常都是稀稀拉

拉„„问题的根源在于二级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经营的法人公司,各自的利益不同;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受各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也不一样。因此,这就迫切需要抓企业文化建设,把运发员工打造成为一支具有共同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遵循共同行为规范、对外具有良好形象的职业化团队,而不是一群各打各的算盘、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一是思想的统一。企业的根本问题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而解决人的问题首先是解决思想问题,也就是要用一种共同价值理念和追求来统一各成员企业和广大员工的思想。该公司在实践中提炼出运发十大价值观,系统地界定了运发公司怎么做企业、运发的员工怎么做人、运发的员工怎么做事等重要准则,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教育,使运发十大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

二是行为规范的统一。在运发十大价值观的基础上,该公司制定了运发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从思想到行动、从外表到内在、从语言到举止的基本操守作出指导,包括员工基础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乘务员行为规范、驾驶员行为规范、站务员行为规范和安管员行为规范。

三是视觉形象的统一。运发作为深圳规模最大的客运企业,但过去却鲜为人知,主要原因是各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没有树立统一的运发品牌形象。为此,该公司从新规范了运发统一的视觉形象系统,从车站形象、车体形象、办公环境以及员工着装等方面要求各成员企业全面遵从。新的VI系统的导入,尤其是新的车体形象受到广大乘客的喜爱与好评。

随着运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运发员工无论是精神面貌(“神变”)还是行为素养(“形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运发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

物力资源分析

1.运输车辆及构成分析:

2.装卸·维修等生产设备分析:

3.原材料·配件供应分析:

4.轮胎·燃料供应分析:

5.运输场站设施分析 新国线::除了停车场、场站由新国线自己投资建设之外,其余如加油站、酒店、酒吧一条街等许多旅游配套设施均由新国线对外招标,收取管理费用。说起来,这可能有点像万科或者麦当劳的运作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做自己的事。新国线在“结点运输”试点实践中,从驿站将乘客送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进行换乘,采取“无缝接驳”的方式来保证服务质量,但由于场站的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采取政府投资、股份合作、发行股票和债券、引进外资等多种办法广泛筹集建设资金。

深圳运发:近几年,集团花大力气投资改造站场,改变了面貌、健全了功能。宝安汽车站经改造后客运能力扩大了90%以上,发车卡位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7个,售票窗口和旅客候车空间增加近一倍;

技术资源分享 1.车辆 设备与技术先进性:新国线: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和新国线运输集团在武汉正式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客车新车采购、G-BOS智慧运营系统使用、安全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致力于建立中国智慧客车的产业应用标准,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快捷、优质的专业化交通运输服务。协议的签署将对加快我国客运行业管理的转型升级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深圳运发;大力发展进站班车、拓展配客点与售票点,车站功能更为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输新技术应用分析:新国线“中国道路运输发展论坛”

这次论坛也是对道路运输业过去发展的回顾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道路运输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尤其是技术管理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同时,我们想通过这次论坛对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从宏观和微观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希望达到一个共识计算机全程联网售票系统的开发完成公司的发展思路是,应用信息时代成熟技术和科技最新成果,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实际情况和传统经验,从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管理水平入手,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003年中南运输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中南呼叫中心,并交付中南运输科技运营,此中心是集CTI技术、GPS技术、GPRS技术、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综合互动平台。此系统具有车辆智能调度及跟踪、监控和失物查询等强大功能,为个人提供及时、优质电召的士服务,为各企业提供实时、高效的车辆调度和监控服务。现在线车辆800多台,呼叫中心于2005年1月正式向社会推广使用。深圳运发:深圳汽车站交通微循环改造工程的完成使车站东、西、南三边道路全面拓宽,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存在的 车辆拥堵难题,整个车站的形象大为提升,跨北环路人行天桥成功建成极大地方便了乘客;龙岗汽车站、宝安汽车站升级为二级站,蛇口汽车站、沙井汽车站 成功由四级站升为三级站。

3企业技术及其市场信息分析:几年来,新国线坚持以打造中国道路客运第一品牌、构筑面向全国的道路运输网络为目标,按照“先布点、后连线”的原则,通过东部结网、中部布点、西部辐射,先后在北京至上海至福州至深圳、成都至北海、北京至珠海、上海至成都等国道主干线上进行

市场开发和经营,延伸了在东中部及西部主要地区的战略布点,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为基础,以中心城市客运枢纽和新国线驿站为结点,以城市间和省区间客运线路为连线,覆盖我国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客运网络。目前,新国线的运输网络遍及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以及西南营运区域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近80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和14个新国线驿站。

深圳运发:企业全力开拓新市场新线路,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2007年广东省第一批市际线路投标中一举夺得8条优质线路经营权,创出了省内班线中标新纪录。另外,还通过行政审批及盘活等方式,增加线路100余条,并将合同到期的合作线路逐步收回自营,进一步提高了运输能力。

4.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新国线把战略创新、品牌创新和文化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先后与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联手,深入进行新国线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研究,为新国线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幅幅宏伟蓝图,并对我国高速公路超长距离客货快运的组织方式,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结点运输进行了有力度的理论探索,在提高运输组织化水平和运输效率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与灰狗加拿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创了中国道路运输企业与国际道路运输著名企业联手共建道路运输知名品牌的先河。公司凭借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多年的管理及操作经验,已经开发出“GPS卫星监控调度管理系统”、“新国线全程联网售票系统”、“中南服务巴士车辆调度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产品。

深圳运发:该公司近几年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进行安全生产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了GPS安全监控中心建设,对属下所有营运车辆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严查严处违规驾驶行为;正在研发的长途客车超载监控报警技术项目已获市政府立项,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监控车辆超载行为。驾驶员超时工作监控技术系统正在试运行中,客流自动统计系统终端机也正式装车试运行。

管理资源分析

1.企业组织设计的合理性 分析 新国线 物流结合客户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发,在规划及运作过程中,再根据每个用户的特殊需求,不断完善并提供增值服务点。新国线物流以项目组的形式保证物流服务可以随时最接近客户的需求。

深圳运发:按照“严细实”的管理理念夯实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公司建立健全了从生产到经营、从激励到约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业程序、工作标准和岗位责任制,从而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向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方向迈进。他们积极探索管理的精细化,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的规范与控制;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以量

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2.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深圳运发:集团专注企业发展,坚持“诚信为本、顾客为大、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运发人核心价值观,不断开拓市场,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务,走多元化经营道路,以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新国线:新国线集团、安全生产责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公司设安全领导小组,(二)公司设立安全技术部,负责公司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安管员直接管理各线路(片 区)的安全工作

3.企业管理成效分析:

深圳运发:坚持用铁的手腕抓安全,做到通过企业的发展规范化,经营集约化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方面不断改进安全管理的常规手段;另一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思维投入建设。这几年运发的各项安全指标包括平均每百万车公里责任事故率、责任死亡率、责任受伤率等同比连年下降。出租车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新突破。深圳的出租车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经营主体众多,管理难度大。运发集团近几年下大力气抓出租车规范经营与优质服务,取得良好成效。所探索与推行的出租车队量化管理模式受到深圳市交通局的充分肯定并在行业内推广;同时在2009年政府主管部门首次推出的由中介机构实施的“乘客满意度”抽样调查评比中,连续两次获得深圳市全行业第一名;运发集团同时也被中国出租车协会评为“全国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先进企业”。新国线: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实力的显著增强,新国线的社会影响力和在行业内的地位迅速攀升。在海南博鳌举行的“第二届博鳌中国企业文化领袖峰会”上,新国线集团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永立荣获多项荣誉并兼任多项社会职务,当选为“中国企业文化十大风云人物”、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兼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被聘为长安大学兼职教授。

第五篇: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即将启动-2014-4-29

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即将启动

2014-04-29作者:李 倩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

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国家级层面数据库;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开展“不稳定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上图入库。

三是开展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上图入库。

按照《通知》部署,2014年5~7月,完成调查评价试点工作,完善调查评价相关方案和标准规程,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6~10月,完成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更新工作,完成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与《通知》同步下达。

下载土地后备资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后备资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印发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 011]1 5 5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土地流转案例分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案例分析和突破 案例1: 2000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将自己位于本村北大路旁的5亩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以5000元的价格转让给本村李某父亲,之后李某之父一直耕种该......

    新疆土地现状分析

    我家乡的土地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

    土地法学案例分析

    耕地占用案例分析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中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

    土地流转案例分析

    土地流转案例分析 一、背景与政策 土地流转出现前,农村土地由于政策的原因,导致土地价格被长期低估,不允许被投资,体现不出土地的真实价值,某些地方的地价租金甚至令人难以置信。......

    土地承包案例分析(★)

    土地承包案例分析 案例1:自行换地无效 裁决恢复返还 日前,江苏省丰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对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作出双方将互换的......

    土地增值税案例分析

    土地增值税清算案例及47个涉税疑难问题处理技巧 为了进一步指导地方税务机关内部人员掌握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审核工作方法,根据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有关政策及程序,市局编写了土......

    国土资资源系统诗朗诵——土地情歌

    金土地,黄土壤,多少风雨见沧桑。人有梦,地吉祥,蓝天碧水看天堂,你,包孕山川,阅尽沧桑,你,哺育生灵,罗织万象。你,博大宽厚的胸怀,像深沉的父亲,温柔的母亲,给了我的生命、肤色、语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