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答案
《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答案
一填空
1创新实践理论 基层 科学
3军事保卫职能 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4实质 组织 凝聚
5发展 建设 培育与监管
6以人为本提高质量
7基本前提
二选择题
DBCBADBDDC
三题
1.14页
2.44
四题1、23页2、38页3、88页4、120页5、166页
五题
93页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
《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第一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管理
一、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所谓社会,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们共同体。
(二)社会的特点
1、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2、人与人的交往形成了社会系统
3、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4、社会是一个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5、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三)社会的基本功能
1、社会整合的功能:即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2、社会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人与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社会也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为人类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还为人类交往提供了规范,使人类互动能合理地、得体地进行。
3、社会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二、什么是社会管理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和手段。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系统和谐有效运行。
(二)社会管理的功能
1、社会管理承担着改革和调整社会结构的功能 所谓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社会管理可以调整和改革:①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②收入分配结构;③城乡结构;④区域结构;⑤社会阶层结构。
2、社会管理承担着协调社会主体利益关系的功能
3、社会管理承担着保持社会良性运行的功能
(三)社会管理的特征
1、整体性: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家庭、群体、社区等各类子系统构成。因此,社会管理首先要将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要分别管理好各项社会事业,使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也能协调运行。
2、科学性
3、公共性
4、合作性
5、指导性
三、社会管理的内容及其构成
(一)实施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一是法律控制,二是道德控制,三是行政控制,四是舆论控制。
(二)实施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
(三)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四)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
第二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管理创性的概念
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围绕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新任务,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以先进的、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对陈旧、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框架、机制和制度的行为及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具有解构性、创新性、法制性的特征。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1、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管理理念
2、树立以治理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
3、树立具有公共精神的社会管理理念
(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1、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创新源头治理机制
2、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
3、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构建社会安全应急系统
(三)创新社会管理方法
1、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
2、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要以实践为根本
3、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要以基层为依托
4、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作用
(一)协调社会关系
(二)规范社会行为
(三)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四)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第二章 中外社会管理创新理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历程
一、1949—1978: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1978—2002: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解体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
三、200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
第三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格局 第一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
(二)基本思路
1、坚持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依法管理,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共建共享。
2、更新思想观念,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二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三是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关系;四是规范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五是发扬传统优势和推动改革创新的关系;六是坚持党的领导和调动社会力量的关系。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三)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四)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五)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三)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福利
(四)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第二节 加强我国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的建设
一、加强党对社会管理的领导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前提
1、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2、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
3、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
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全面提高党领导社会管理的本领
1、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
2、提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本领
3、提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本领
4、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
5、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
6、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
二、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精简、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1、理顺和创新政府行政体制和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
2、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逐步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行政法会体系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5、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
(一)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指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人民团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四、支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第四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
(一)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
1、发扬我党的政治优势,有效开展群众工作
2、将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管理的源头来防止矛盾的产生
3、加强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4、加强社会秩序管理制度创新,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
(三)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1、宣教为先,倡导共同价值
2、服务为本,满足共同需求
3、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4、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创新,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5、党建为魂,打造共同核心
(四)强化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1、拓展村民自治渠道,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2、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共建机制
4、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建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机制
(五)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1、找准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牢牢把握住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3、坚持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针
4、发挥好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
5、坚固社区建设的基础保证
二、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一)群众诉讼表达机制
1、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2、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
3、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1、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
2、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
3、建立健全利益调处机制
(三)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1、建立健全超前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2、建立健全矛盾发生时的合理化解机制
3、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
4、建立健全矛盾调处中的督察督办工作机制
5、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四)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就业权保障机制
2、建立健全健康权保障机制
3、建立健全受教育权保障机制
4、建立健全受救助权保障机制
5、建立健全保障公民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力机制
三、创新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地位
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2、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整合作用;第二,社会服务作用;第三,社会稳定维护作用。
(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社会的责任
1、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
2、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
3、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
4、弘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优秀建设者”精神
(三)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1、发展社会组织的基本要求:发展是前提,建设是核心,培育与监管是基本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根本目的。
2、准确把握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着力点
3、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合作关系
4、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
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一)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二)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1、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呼唤户籍制度改革
2、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三)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在法律领域中特殊人群主要指:外来人员、涉毒人员、归正人员和被关爱对象。
1、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2、促进归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一,归正人员的生存问题;第二,归正人员的受教育问题;第三,归正人员的就业问题;第四,归正人员的隐私权问题;第五,归正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社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维护社会稳定
2、实现社会公正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发展
(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1、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现状 首先,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尚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专业社会工作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行业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在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社会工作者合理的激励晋升机制没有建立。
2、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建设
一是要从推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入手;二是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三是要重视做好社会工作队伍培养。
3、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建设
一是要在政府相应的社会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中,直接明确一批社工岗位,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要根据社会需求,在一些重要岗位和关键领域,可以考虑公开设置一批;三是要加强监管。
4、大力发挥政府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需要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二是要注意积极培育民间社工组织,降低登记门槛,减少限制,鼓励其发展;三是还需要参照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标准,保障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待遇。
六、完善信息网络服务与管理
(三)提高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1、以引导和培育为主,把互联网作为扩大社会参与、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
2、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公信力;
3、尊重网络传播规律,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和公民道德建设;
七、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与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三是加强食品进出口环节及流通环节整顿;四是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五是加强保健食品及畜禽屠宰整顿;六是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和预警系统。
(二)药品安全管理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与突发事件
八、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社会诚信
(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建立诚信政府是关键
2、建立诚信企业是诚信建设的重点
3、提升个人诚信是诚信建设的基础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第二节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投入不足;二是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三是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育本身的不公平。
(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优化教育结构
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5、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
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4、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化倾向较严重,公益性质淡化
三、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2、养老保险金缺口大
3、覆盖面较小,保障水平低
4、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
(三)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1、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针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四、继续推进扶贫开发
五、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服务、残疾人服务事业和产业
第三节 当前要着重抓好的几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一、促进就业问题
(一)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形势
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第二,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兴产业的挑战,而处于经济发展前列的大量的现代产业,对于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是很有限的;第三,从整体产业结构看,我国目前一、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身也会排挤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第四,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与经济建设需求的脱节,我国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导致了我国大量存在的劳动人口,并不是适合就业需求的劳动人口。
(二)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二、收入分配协调问题
(一)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
1、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大
3、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
(二)形成我国分配不公的原因
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三)当前缓解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
1、加快改革和发展,逐步减小和消除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加快我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尽量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异
3、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重要调节作用
(四)加强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1、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3、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二)我国新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内涵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
(三)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1、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我国目前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2、发展要求 第一,加快构建议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第二,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第三,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
第四,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管理和扩大覆盖范围。第五,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第五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方法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创新
一、以政府为核心的实践方法
(一)构建和完善社会管理法律制度
(二)真正做到将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化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二、以社会组织为主要主体的实践方法
一是协同政府进行管理;二是各种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协同管理。
三、以公众为基本主体的实践方法
(一)政府需要做的方面:一是相关制度的健全;二是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
(二)公众需要做的方面:一是积极关心、反思和探讨社会现象和问题,保持一颗主人翁的心态;二是对于有损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谣言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不传播、不制造谣言;三是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积极反馈和参与。
第二节 社会管理方式的民主化创新
一、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方式创新
二、社会管理基层建设的方式创新
三、社会组织参与方式的创新
第三节 社会管理环节的综合化创新
一、社会管理环节的制度化建设
(一)政府的制度建设
1、教育制度建设——起点公平的窗口
2、公共卫生医疗制度——老百姓的贴心医生
3、保障性住房制度——让百姓都有温暖的家
4、慈善事业——借助社会的力量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二)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
1、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2、构建社会监管机制
二、社会管理环节的工具建设
1、电子化政府的构建
2、充分利用网络舆情
第四节 社会管理手段法制化
一、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
三、社会管理应急处理的法律保障
第六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估 第一节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
一、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概念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判,对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社会管理结果本身的评价;第二,对政府社会管理过程的评价。
二、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及对象
(一)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
1、评估主体的范围
根据评估的目的、标准和被评估对象的不同,评估的主体也不相同,评估的主体既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考评委员会、组织外的相关人员,也可以是上级或主管、同事、下级。
2、评估主体的选择
评估主体的选择要适当。通常情况下,评估主体的选择一般视评估类型、评
估目的以及被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评估主体的比例要合理。评估主体的比例关系,主要通过各主体承担的指标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构成和权重分配比率来体现。
(二)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对象
评估对象也叫评估客体,分为政府部门、政府项目和政府员工。
三、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原则、类型及功能
(一)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民主公开原则
3、科学规范原则
(二)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类型
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2、个人绩效评估与组织绩效评估
3、上级评估、统计评估与下级评估
(三)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
1、评价公共政策效果
2、提供决策信息依据
3、支撑监督控制机制
4、促进激励和学习
5、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节 社会管理绩效的评估体系
一、构建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管理职能依据。包括三个维度:政治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
(二)服务绩效依据
(三)公众满意度依据
二、构建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战略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相对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四)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构建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步骤
(一)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内容
(二)确定具体的绩效评估指标
第四节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创新
一、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创新
(一)“3E”、“4E”评价法
(二)标杆管理法
(三)平衡计分卡法
二、社会管理绩效评估创新的对策
(一)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制度化
(二)培育和完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主体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绩效评估的长效化
第三篇:2013年甘肃省公修课《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答案
《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2、资源环境
3、民生
4、就业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受救助权
5、共享和综合利用
6、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7、定性定量
8、经济适用房限价房
9、利益引导利益约束
二、选择题、1-5DCDBA6-10DBDDD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围绕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新任务,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以先进的、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对陈旧、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框架、机制和制度的行为及过程。
2、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是指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判,对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四、简答:
1、社会管理创新包含:1).更新社会管理理念;2).完善社会管理体制;3)创新社会管理方法。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
2、根据社会管理实践的一般经验,一个社会规范社会行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历程:1)1949年至1978年,创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2)1978年至2002年探索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解体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3)从2002年至今构建起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五、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5、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三是加强食品进出口环节及流通环节整顿;四是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五是加强保健食品及畜禽屠宰整顿;六是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和预警系统。
五、论述题(略)
参考答案:依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总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首先,以引导和培育为主,把互联网作为扩大社会参与,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其次,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三、尊重网络传播规律、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再者、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和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扎实工作,从而使得网络应用更加扎实,发展更加稳健。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管理创新基础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星期的网络学习,使我明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和道理,深刻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深刻了解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许多知识:排查治理企业安全隐患,应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必须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要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社区是派出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主阵地。实施科教强警战略,要加强公安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治安防控工作中去,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要积极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110、119和 122三台合一,并网运行。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多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第五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知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社会管理?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和社会观念等各个环境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体、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2、社会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整体性、科学性、公共性、合作性、指导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管理的宗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要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
4、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5、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6、什么是科学完备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党委领导,在强化核心中凝聚力量;实行政府负责,在统筹发展中协调利益;组织社会协同,在为民服务中改善民生;发动公众参与,在完善机制中化解矛盾。
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8、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兼顾、源头治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效能;坚持点上突破,整体推进。
9、2011年8月2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此次中央决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赋予其协调和指导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