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xx县职教中心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建校20余年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职教中心现下辖学校六所:县职业中专、冯原职业中学、县财贸职校、县农机化学校、县技工学校、县卫生学校。由于县职业中专两面临沟,两边靠村,受地理环境制约,缺乏继续发展的空间;冯原职业中学位于xx北部边缘,界于黄、白、澄三县之交,地处偏僻,距县城路途长达25公里以上,近年来,受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生源逐年减少,难以生存,加之两校的实训实习基地无法建设,限制了我县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关政策,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从2007年3月份开始,组织人员,聘请专家,对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在职教发展趋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科学论证,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并立项建设xx县职教中心新校区。
为了保证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郭永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建设、教育、土地、经发、环保、电力、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建设由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县教育局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
自去年5月份以来,先后两次组织相关人员赴我省千阳、旬阳和江苏省常熟、昆山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省市的做法,做好我县职教中心建设;与此同时,又多次到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计划、财政等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争取各级的大力支持,现已被省教育厅列入重点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之中,列入教育部08年全国一千个重点职教中心建设规划;07年10月份县建设、土地、教育等部门共同完成了项目选址、用地预审等工作,11月份由渭南市投资公司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份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中国教育阵线联盟一行七人对校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设计、用途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08年3月份完成了环保测评工作。目前,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现规划建设的职教中心新校区位于县城城市规划中的西禹大街以东,东六路至东七路之间。新校区按在校学生x人并兼顾总体发展规模设计,计划总投资x万元,学校建设占地x亩,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建设教学楼2幢x平方米,实训楼1幢x平方米,学生公寓楼4幢x平方米,师生餐厅1幢x平方米,办公楼1幢x平方米,综合楼1幢x平方米,同时建设体育场馆及附助用房等,项目计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x万元,建设教学楼1幢x平方米,公寓楼2幢x平方米,实训楼1幢x平方米,师生餐厅1幢x平方米,总面积达x平方米;二期工程计划投资x万元,建设综合楼1幢xx平方米,教学楼1幢x平方米,办公楼1幢x平方米,学生公寓楼2幢x平方米,以及体育馆和校园绿化、美化等附助工程建设。
现在,校区建设项目虽然列入中省有关项目建设之中,但资金到达还尚需一定的时间,县政府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开工前的各项支出,为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缩短工期,使学校早日投入使用,特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x万元,所贷的款项主要用于项目主体建设的土建工程部分和一些必要的项目配套工程。
贷款按13年期限偿还,每年偿还利息约x万元,具体的时间划分是前3年主要是还付利息,从第4年起每年清息和本金x万元,用10年时间还清。
偿还贷款的途径和办法,一是资产置换。县职教中心现有两校四校区,职教中心新校区建成后,原有校区可通过拍卖或开发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还贷。二是该项目已列入中省市各级职业教育建设项目之中,每年可争取x万元以上,五年可拿出其中的x万元用于还贷。三是每年县政府将从教育费附加中拿出x万元用于偿还贷款。按计划还贷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也敢负这个责任。
最后,诚恳地欢迎各位领导考察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职教中心建设。
第二篇:尚义县职教中心汇报材料新
尚义县职教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11月 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级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我校办学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我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7镇7乡,172个行政村,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万人)。2010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2元。全年教育费附加122万元,公教人员工资以上级转移支付为主。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节水蔬菜产业、特色养殖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
我校的前身是县农业技术中学,1991年搬迁到县城,1995年建成职教中心,是一所集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通过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学校占地41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实训楼一栋、办公楼两栋、学生公寓楼两栋、多功能餐厅一个。学校现有微机室4个,微机305 台。建成了校园网,所有功能室全部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有电力拖动实训室、汽修实训室、电子实训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画室、琴房、形体训练室、手工活动室、学前(幼儿)教学法模拟实训室、生化实验室、土壤分析室、动物解剖室等专业教室20个,农林实验实习基地(215亩)一处,汽修实训基地一处(新划拨土地5亩),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两处。学校图书馆现藏书3.5万
册,其中印刷图书2.7万册,电子读物折合图书0.8万册。有灯光球场1个,其他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我校现有在校生1680名,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学前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疫病防疫、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10个,有教学班40个;现有教职工120名,其中专任教师95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45人;外聘教师20名。
为了拓宽学生就业的路子,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实现了培养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使100%的学生升入对口学校或进入联办院校,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6%,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90%。近年来,省厅和市局领导多次深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一、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增强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我县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对职业教育办学中出现的生源减少、经费不足、设施匮乏的严峻形势,我们没有盲目悲观,也没有盲从办学,而是认真地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准确定位,争创一流,提出了“4321”的办学思路。即:突出一个创新(创新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渠道),坚持两个调整(调整专业设置,调整办学方向),强化四项工作(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基础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训实践,提升办学效益;强化短期培训,服务县域经济),实现三个目标(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来抓,把职业教育看成是脱贫教育、富民工程,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办、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等多项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每年坚持到职教中心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解决学校实训楼建设用地问题,先后四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协调县中医院、老干部局搬迁,将临街黄金地段划拨为学校实训楼建设用地。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我校组织招聘紧缺专业课教师20名。为了稳定生源,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劲,今年,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新政策,“凡是县职教中心参加对口升学上本科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县工作的,由县统一安排工作,列入财政供养事业编制。县里招聘幼儿教师,全部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列入教师编制”。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县教育局给予大力支持,每年召开职教招生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我校春秋两季招生工作,制定具体的招生措施,落实招生工作责任制。同时,县发改局、财政局、劳动人事局、科技局、农牧局、农办等部门都为我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全县职业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狠抓重点,创新机制,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常规工作抓提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们把树师德、铸师魂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师德考
核标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在岗位练兵方面。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广泛开展过关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开展校本研训方面。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刊,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分析,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近年来,我校共有68 名教师撰写国家、省、市级论文163篇,有4名教师被评为专业带头人,9名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完成省级课题6项,其中1项课题获二等奖、4项获三等奖、1项结题。今年,申请省级立项课题五项。学校组织编印“送教下乡”教材3类7000多册,外派56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专门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省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我校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本着“只有有差别的学生,没有差生”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制度,形成了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三级管理网络。以学风建设和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系列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有效载体,实现了入学教育制度化、养成教育经常化、开展活动系列化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在实施德育工作中,我们坚持教育的针对性,学风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做到常抓不懈,并将法制安全教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习全过程。
3、依法构建和谐校园。一是健全安全目标责任制。牢固
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都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建立了安全保卫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及法制教育,多年来,我校无安全责任事故。二是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全、开好课程,加大学校依法办学力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书育人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学校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力创建“文明、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有计划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举办歌咏比赛、演讲会,教师节庆祝活动,建党九十周年专题文艺演出,专业技能比赛及幼教专业的毕业汇报表演等,并通过校园广播室、学校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重点工作上水平
1、强基础,改善办学条件。面对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我们想方设法,采取了“三个一部分”的方式,即县财政每年从公益事业费中拨付一部分,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部分,学校从收费中挤出一部分,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2006年以来,县财政累计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投资380 万元建成了可容纳1500人就餐的多功能餐厅,投资73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50万元,县级配套48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实训楼一栋,投入70万元硬化了校园,配套了水暖电等设施。今年,在财力十分紧张情况下,县财政又投入300万元解决了学生公寓建设欠款,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增设备,提升办学实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购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实训条件,提升了办学的软实力。2006年以来,投资35万元新购置计算机100台,将原有计算机全部进行了升级,全体教师达到了人手一台,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投资38万元购置了具有电子白板功能的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服务器、编辑机、摄像照像器材、灯光音响等多套设备;投入10万元购置LED显示屏。投入13万元建设电钢琴实训室1个,投入10万元建成了汽修实训室1个,投入30万元建成了风电模拟实训室1个,投入25万元新购置图书2万册、图书柜40架。我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多,实训设备逐年更新,3、建基地,拓展服务功能。2004年,县政府多方协调,征地215亩建成了我校农林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立之初,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明确了基地功能定位,即农学果林专业实习实验基地、错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优良苗木种子繁育推广基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007年,争取省级农林实训基地专项资金100万元,对现有基地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我们规范运作,责成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在保证教学和实验的基础上,种植和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和苗木。为了发挥基地的综合效应,保证农学、果林
专业的实习,制定了专业基础课实习的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到了实验有课题,实习有记录,有针对性的对当地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防治、土壤成份分析等进行试验。积极开展种植栽培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利用基地为农户开展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绿化树种苗木栽培技术等培训40多期,培训达8000 多人次。结合基地育苗,帮助八道沟镇村民谢志宇种植草花,培育花灌木6亩,在基地专业教师全程指导下,谢志宇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帮助村民李占全选用优质洋葱、白菜品种,在基地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当年种植的20亩错季蔬菜收入就达4万多元。在示范带动下,基地附近有40多户农民种植各类错季蔬菜2000多亩,直接经济效益达200多万元。同时,激活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农民在本地打工年收入就达五、六千元,有160多户农民从中受益,增收达400多万元。基地的建立,服务了农民,促进了增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创新工作求突破
1、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上,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在扩大在校生学历教育规模的同时,注重强化短期培训。积极承担全县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称计算机考试培训;围绕全县的主导产业对农民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巩固退耕还林农民创业就业技能的培训等。近年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举办各类培训班363期,培训各级各类人员达14万人次。二是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相结合。在狠抓就业工作的同时,我校对口升学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全校有300多人升入河北
和天津的各级各类大学,其中八道沟的王占印、何喜龙、大营盘的贾振国、大苏计的樊佩玲等11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科大学;天津春季高考班连续三年升学率为100%。去年,参加对口高考上线率在全市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与涿鹿宝峰寺林中并列第1名。今年,对口高考上线率为100%,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通报表彰。三是涉农专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面对我县风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沃尔沃汽车生产基地落户张家口的大好机遇,我们专门开设了风电、汽车等专业,增强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吸引力。
2、在优化教学模式上,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模块化教学。如计算机专业在学生掌握基础模块的前提下,增加了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和网络技术等教学模块。二是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如涉农专业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三是工学结合。如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实行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双证”取证率达到97.9%,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今年7月,我校参加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信息化办公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张鹏同学荣获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网页设计项目二等奖,李占鹏等四位同学荣获三等奖;卢凯丽同学荣获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信息化办公项目三等奖。在参加市技能大赛中礼仪队和计算机代表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在解决招生和就业问题方面,建立了“三种机制”。一是校企合作。我校与青岛海尔集团、北京联想呼叫中心、北京富
士康集团、内蒙古多伦电厂、北京建华广告公司、北京南苑双语幼儿园、北京阳光幼儿园、中铁集团等省内外1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设备、给学生发放奖学金,直接参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率达到了75%,形成了“产学结合、产教并举”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学校先后与北京797电子厂合作开办“电子班”,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开办“富士康电子班”,通过职业岗位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校校合作。我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培训中心、北京应用技术大学、河北现代冶金工业学校、天津立达中等学校达到了联合办学协议,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引企入校。今年,我校在县工业园区征地5亩,正在建设汽修实训基地,与我县通达汽修厂签订了共建协议,由企业提供设备,为学员提供实习场所,使工厂得实惠、学校出特色、学生有特长,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如今,学校毕业生遍及北京、天津、广东、青岛、唐山、内蒙古等几十个大中城市,他们当中学有所成者比比皆是,事业辉煌者不胜枚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江在北京创办的华方正大广告公司,在北京有相当的影响。
三、正视不足,明确方向,努力建设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生源减少,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困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实训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要继
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补充重点专业的设施、设备,完善农林实验实习基地配套设施,扩大专业实习基地,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招聘或选拔优秀专业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档次,实现一师多专。三是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专业,创新办学机制,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力争实现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
值此省市领导和专家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认为这是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有专家们的指点,我们的发展目标会更明确,发展步伐会更快。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凝聚实干,开拓创新,我县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走向灿烂的明天。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职教中心验收汇报
全面实施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省政府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督导验收情况的汇报
乡宁县人民政府 李云岗(2O11年10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位领导风尘仆仆来到我们乡宁县检查指导职业教育工作,这既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们的厚爱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乡宁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县职教中心建设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南端,临汾市西隅,东依姑射山与尧都、襄汾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韩城、宜川相望,南跨马首山、云丘山、苛当山与新绛、稷山、河津为邻,北以高天山、云泰山、清川河为界,与吉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029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113个自然村,总人口23万。我县是山区县,以煤著称,是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转型跨越、争创一流”为目标,确定了“加快三化强三农、内留外引促转型、五城联创靓鄂城、(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提供有力发展保障 乡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以“今日的职教,就是明天的经济”为办学理念,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职业教育奖励制度、职业中学新校区建设、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等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工作中坚持“四统筹”、“三结合”和“三优先”。
“四统筹”:一是发展规划的统筹。将现有的职业中学、煤炭技工学校、卫生学校、农广校纳入职业教育综合发展规划。成立了以郝忠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卫生、农业、煤炭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农业、卫生、煤炭等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乡宁县职教中心建设工作领导组。在工作中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的管理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二是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我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进行各类培训,教育经费实现连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30%以上。三是教师使用上的统筹。针对职业教育涉及面广,对教师专业要求强的特点,县政府根据职教中心专业发展前景进行专业设置,采取“招、聘、借、调”等办法解决师资问题。招,即是招考录用一部分学业专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职教中心各培训基地任教。聘,即是从行业、能培训,职教中心对毕业、结业学员实行“三优先”制度:使用优先,将职教中心学员优先充实到各企业、村委、站、所工作;扶持优先,对职教中心学员举办的创业项目,在项目审批、资金划拔、技术指导上优先;奖励优先,对职教中心学员创业有路,致富有效的人员进行优先奖励。
由于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四三三”工作措施,进一步促使了职教中心的发展与壮大,加快了我县各类初、中级应用人才的培训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为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机制逐步形成 县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严格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同时,从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去年以来,投资7284万元的职业中学新校区已于今年10月1日投入使用,仅新装配的各种实习实验实训室就达到33个,其中,工科类专业实训室装备投入795万元,医学专业实训室装备投入65万元。另外,为了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不辍学、上好学,确保生均经费高于普通高中,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足额到位,除国家、省、市补助资金外,县补资金也及时、足额到位,并于2011年春季提前一个学期免除了职业高中所有在校学生的学费。
算机室、现代化矿井演示室、井下采煤操作实验室、通风安全实验室、机械机电实验室、安全教育展室;卫校的制剂室;农广校的新品种培育室等实习实验场所,为受训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提供了硬件保障。台头煤矿、申南凹煤矿、毛则渠煤矿、戎子酒业、隆水集团、高天牧业等实训基地,为各类学习人员将理论知识跟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效平台。目前,职教中心的图书拥有量已超过8.2万册,征订各种报刊杂志86种,音像资料6000余盒,摄像机12台,电视机90台,计算机近500台。实习实验设备的不断改进,实习基地的进一步拓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培训效益不断增强,培训效果日益明显。
(六)招生任务超额完成,专业领域逐步延伸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的落实,我县每年都超额完成职业学历教育招生任务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任务。今年学历教育在校生2752人,达到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校生比例1:1.01的目标。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培训人数的增多,专业设置也在逐步延伸。职教中心在原有的长线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加大了县域内校企联姻和合作办学的力度,初步探索出了紧贴地方经济实际的办学新路子,如:适应煤矿从业人员特殊岗位需求新设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井下班组长工
第四篇:职教中心电大汇报材料
靖远电大工作站情况汇报
2003年秋季,县上将县电大工作站划归县职教中心,成为甘肃电大白银分校教学点,并从2004年春季开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招生,现有电大本、专科专业学员226人(其中本科109人,专科117人)。
一、电大办学的指导思想
我校电大工作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省、市电大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总结性评估为契机,促进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电大工作的思路是:理论上探索和总结适合靖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远程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提高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为靖远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科教兴县”做出贡献。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紧紧依靠中央、省、市电大的系统办学和网络资源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作为学校跨跃式发展的良机和原动力,“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在实现我校实施高等开放教育试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试点工作中,创建全市一流工作站,锻炼一支名师队伍,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出一批研究成 果,使靖远电大成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学习中心, 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站建设情况说明
自2004年春季开展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电大教育事业,多次专题研究电大工作,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电大业务知识及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有关内容。加强职成教育教学研究,而且更加注重对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探讨。通过组织学习《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相关文件,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以及实施开放教育试点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试点过程中,学校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加大投入,确保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站教学师资情况说明
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包括法学(本)、行政管理(本)、汉语言文学(本)、小学师资教育(专)、现代文秘(专)、在校生226人。我校现有专职教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11人,专任教师34人,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占60%。另外学校还聘请县内外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学及科技人员到校兼职,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今年又从西北师大毕业生人才洽谈会上签约5名本科毕业生充实到电大教师队伍中来,为实现学校转型和构建新型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广大 电大教师都能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较好完成所承担的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能严格按上级电大的要求和远程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进行教学管理,对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新型的教与学框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保证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大力倡导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品位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向上、作风踏实、敢于争先、开拓创新、能够满足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师资培训,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试点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学校各处室的作用,加强对参与试点工作的主要科室教导处、招就办、总务处、电教室和教研组的领导和协调。教导处主管教学计划、学籍、考务、教师业务、教学辅导、选聘教师、教学检查、课题研究;招就办主管招生、入学资格审查、招生宣传、录取等工作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跟踪调查与服务;总务处做好试点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电教室主管教学资源收集、网络建设,搞好学习支持服务,教研组针对试点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探索职成教育环境下的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保证了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说明
学校位于县城东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占地总面积20000M
2,建筑面积8016M,有4000M标准化教学楼和2700M的学生公寓各一幢,同时可以满足1500名学员上课和800人住宿。2005年靖远电大正着手制定《靖远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加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学校配备有多媒体微机室、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大型会议室等设施,已建成“白银市校服定点生产厂”、“飞天地毯厂”两个生产实习基地。建成了33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接入中国电信宽带网,学校已建成功能完备的靖远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局域网实现了FTP功能,能查询、浏览、下载和储存网上教学资源,及时接收网上教学辅导、学习指导的信息。完成了KU波段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的建设及VBI的安装接收工作。利用VBI接收系统,为学生提供中央电大和甘肃电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真正实现了“人网、天网、地网”三网合一。学校为专职教师申请了E-mail地址,保证试点专业学生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基本达到电大教育所必备的办学条件,基木满足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22
2五、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说明
靖远电大重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认真按照省电大的要求,加快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积极使用中央电大和甘肃电大教学资源,凡中央电大提供的教材全部使用,甘肃电大指定的教材全部备齐,文字教材的订购单和课前到位率为95%。在多媒体使用方面,结合靖远电大的情况,为学生提供 VCD,录音、录像、CAI课件、上网、电话答疑等资源。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同时安排专人下载中央电大、甘肃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电教室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资源共享及支持服务。
第五篇:内黄职教中心汇报材料
内黄职教中心汇报材料内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体布局为一校两址。占地430亩,建筑面积16.37万平方,有教职工176人,专任教师130人,在校生2100多人。每年招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美术绘画、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现代农艺技术等八个专业。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楼、公寓楼、餐厅、活动场地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求。实训设施齐全,有计算机400台,机房5个,有电子实训室、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车、焊工等机电实训室,有电子钢琴室、舞蹈室。并建有汽车实训基地4个、驾驶车辆70辆、全真模拟驾驶仪20台,建有自己的驾校、汽车考务中心、检测中心等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教学上推行《日常教学常规管理》的严格落实。按照《教师业务考核细则》实行百分量化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评比,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使庸者下、能者上,激发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信心。日常管理上,推行《一日督导制度》每天由值班领导带队对全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校园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