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单 2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单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这一目录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
何时制定的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以第60号主席令颁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单行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不知道《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工作生命权:享有保护,不受危害;危害知情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教育培训权:危害知识,防护知识,法律知识;职业健康权: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特殊保护权:未成年工、女工、残疾人;拒绝作业权:无防护条件,违章指挥,强令冒险;参与决策权:职业卫生民主管理;检举控告权:违法行为,侵害健康;民事赔偿权:健康损害。
劳动者履行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履行劳动合同、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接受教育培训、接受健康监护、用好防护设施、用好防护用品。防治职业病中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如下。
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治疗: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待遇: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在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本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星级考评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重要政务信息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创一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定》 GB/T 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承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DL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DL/T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汛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局部修订)GB50260-199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班组安全管理“三讲一落实”活动的指导意见》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员工持证上岗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细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DL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轮换与试验制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大唐集团公司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及准入制度》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新厂新制发电企业外委用工安全管理规定》 《关于对有关现场作业人员实施现场准入工作的通知》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策划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设计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招标采购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设备、材料监理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开工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安全检查与评价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工程启动试运管理规定》 《火力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电企业运行管理办法》
依据3:GB/T8564-200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依据13:DL/T556-1994《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 GB/T15468-2006《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DL/T563-1995《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 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SDJ173-1985《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技术规范(试行)》 GB/T15469-1995《反击式水轮机空蚀评定》
依据2:GB/T19184-2003《水斗式水轮机空蚀评定》 GB-T2015468-200620《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SL229-2000《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定》
GB/T11805-1999《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DL/T792-2001《水轮机调速器及油压装置运行规程》 GB/T7894-2001《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DL/T817-2002《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 DL/T572-19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GB 1094.2-1996《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升》 DL/T 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GB/T 6451-20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B/T 20160《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 50150.T-2006《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GB 1094.3-2003《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1995)DL/T 574-19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 DL 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64-200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64-2002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和绝缘配合》(DL/T 620-997)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GB 7674-2008 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DL/T 603-200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T703-2007)《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GB 847-1997)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687-1999)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 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DL 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D L/T 401-2002《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428-1991《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GB/T7409.3-2007《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T583-2006; DLT1049《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T58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自并励励磁系统及装置运行和检修规程》DL/T491-2008;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DL/T489-2006。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553《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725《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04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87-200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大唐集团安生〔2004〕31号《关于切实做好防止人员三误工作的紧急通知》 DL/T 619-1997水电厂机组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 GB9652.2-2007 水轮机控制系统试验。JB/T 3950—1999自动准同期装置。
GB/T 11805-2008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DLT 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DL/T 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DL/T 5091-1999 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
IEC801-1至801-4 《工业过程测量及控制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2、GB7450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集团生[05]348号附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水电厂技术监控动态检查考核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试行)》;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DL/T 1056-2007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电监会3号令)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 5173—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水位观测标准》
CH/T 8020-2009 因瓦条码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DSZ05、DSZ1自动安平水准仪检定技术规程 CH 8009—92 《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办法》(电监安全【2005】24号)《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 《水电厂水工建筑物评级标准》 《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汛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2008)、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范(DL/T 5065-2009)DL/T 1009—2006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 规程;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 5 号);
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监安全[2006]34号)); DL/T 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轮换与试验制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水力发电机组A级检修管理导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可靠性管理办法》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电企业节能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动态检查管理办法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预警制度 》 《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档发[2004] 5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DA/T28 – 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学和技术管理责任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学技术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成果评审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论文评审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49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 1994年版)、《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15052-19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49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GB/T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GB 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8号令2006年10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基本内容》(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化学品登记中心,2004年7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备品配件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物资仓储管理标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物资统一代码编制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公司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公务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办法》
第三篇:职业病防治法学习体会
职业病防治法学习体会
十一届全国大常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并于当日实施。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安监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是修正,虽然修改的内容不大,但也涉及60多条,重点修改45处。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九十条,比原法增加了十一条。根据安排,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学习:
一、从整体上把握《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原《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应当说,原有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职业病预防和职业病待遇保障制度,总体是科学、可行的。该法施行九年来,对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职业病依然高发,与职业病相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个别的还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暴露 出部分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预防义务,职业病诊断难,职业病待遇落实难,监管体制不顺等问题突出。
这次修改,针对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围绕‚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多项法律制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加强了各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强化了政府防治职业病的法定责任。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这是原第9条中增加的一款)。与此相对应,在法律责任一章的第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未依法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这也是新增家的内容)。
(二)理顺了职业病防治监管体制。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围绕职业病的防、治、保三个主要环节,明确了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理顺了监管体制。防,即职业病的预防工作,以安监部门为主负责;治,即职业病诊断和治疗,以 卫生部门为主负责;保,即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负责。其中安监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执法主体地位,首次在法律中得到明确。
(三)进一步完善了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从项目立项,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政府部门的监管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强化了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有利于改善以前职业病防治‚重治轻防‛的局面。
(四)在诊断程序、制度设臵等方面向保护劳动者权益倾斜。这是《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的主要思路之一。新法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按照方便劳动者、简化程序的总体要求,区别情况,运用劳动仲裁、行政判定等方式来解决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的争议问题,并增加了民政救助等保障职业病患者权益的相关措施。另外,新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规定诊断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同时新法还通过具体制度倒逼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提供职业病所需资料进而落实预防措施的义务。这些条款,为破除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解决了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完善了职业病防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更有利于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 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预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内容中,与作业现场有关,加强职业病预防和监督检查的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此次修改,进一步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规定用人单位义务的有27条,罚则有39项。特别是新增新六条,突出强调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明确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调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提高了罚款下限或上限。如对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处罚,罚款上限由三十万元提高到五十万元。
(二)加大了前期预防力度。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新增第十四条,强调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 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必须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并鼓励和支持用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特别是新增加了设备要求,拓宽了从源头控制的途径。
(三)突出了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第20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在原来18条的基础上增加对从事高危粉尘作业实行特殊管理的规定,突出了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
(四)强化了现场监督检查。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安监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相关规定有27条(24条职责,3条法律责任),在条文中明确安监部门要求的有51处,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统称的还有7处。主要体现在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上,并赋予了若干职权。如安监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安监部门可以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等等。以上可以看出,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加强了职业病的源头预防和控制,强化了用人单位的责任,赋予了安监部门在职业病预防监督检查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因此,安监工作的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三、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在立法背景和切入点上的不同
仅列几种。请大家注意对比学习和研究。
1、生产事故与职业病存在时效上的剪刀差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连续10年双下降。职业病人不仅总量大,而且报告职业病例呈连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2009年比2008年增加32%,2010年比2009年增加50%。与此同时,我国职业危害范围广,接触危害劳动者人数众多,群体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国内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我省看,据省卫生厅提供的数据,2003年至2009年,每年报告新发职业病增长速度超过10%。
2、现场效应与累积效应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误操作、麻疲大意造成的。一次性损害大,往往造成人员死亡,甚至多人死亡。具有震惊效应,一下子引起政府、社会的关注。事情处理完了,事件得到较好的平息。为了平息事故,往往政府垫资负责善后工作,越大的事故,对人的补偿来说,后遗症较少。采取的措施,从技术上将是加强自动连锁。职业病往往是被动接受不良环境造成的,潜伏期长。病人不是当场或短期死亡,病人长期患病,且越积越多,时间越长,个人保障越容易出现问题(原单位人事变动,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变化等等因素制约)。病人正直青壮年,对劳动力资源的持续发展有威胁。重要手段是加强防护(改善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
3、经济范畴与社会范畴
立法宗旨的变化。见第一条。职业病防治法德修订,由过去单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社会管理、民生在政府管理中的比重大大加强了。经济预期放缓,留出空间;‘十一五’ GDP年均增长11.2%,‚十二五‛是7%;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首次定位在7.5%,首次低于8%。特别对违法企业的关闭力度加大了。过去是容忍,现在开始扭转、治理。广州白云、荔湾两区2011年9月28日以来,至2012念月27日,发生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39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涉及34家无证作坊。事件发生后,白云检查企业2131家,无证的911家,全部责令停产;荔湾检查企业742家,无证的517家;两区处理违法嫌疑人35人。一下子处罚这么大,过去少有。
4、概念明确与不明确。职业病有明确的法律概念,而安全生产至今无法定概念。
5、正向要求与倒逼归因
安全生产:要求是确保,必须这样。什么是确保?香港高等法院在审理判决陈保佳诉吴满森及另一人案时,对特区《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中第6条关于雇主的‚确保‛责任作了如下解释:确保是个非常高的标准,除非能够证明原告所提出的要求并非切实可行。(见《劳动保护》杂志2011年12期,《香港〈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的创新之处》,作者刘阳)。具体要求有若干项,包括硬件、软件,具体规定不细讲。与此对应,国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事故调查,追究责任。是国家制度。
职业卫生:倒逼归因。也是重视源头管理,专设了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两章,同时在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一章中,采取向劳动者倾斜和归因诊断的制度安排,通过倒逼机制,对没有承担义务的行为,要求承担不利后果。
四、职业病防治制度解读
《职业病防治法》共7章90条。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归纳为四项国家制度和十三项监督管理制度。
1、四项国家制度
(1)国家鼓励制度,第八条;(2)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第九条;(3)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第十六条;
(4)特殊管理制度,第二十条。这4项制度跨越了总则和前期预防两章。其中申报制度规格高了,特殊管理制度范围大了。
2、十三项监督管理制度
涉及政府和用人单位,包括硬件与软件建设,既包括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也包括后续保障。三审三查一告知,两测两史两档案。
三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建设项目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控制效果评价审查。
三查:岗前、岗中和离岗查体。
一告知:用人单位对自己依法做的工作和情况、现状(是否超标等)向劳动者履行告知义务
两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专人负责)、定期检测(评价)(依法设立的技术服务机构)。
两史: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两档: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际上包括了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治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三审:主要是硬件,是源头控制。
第二章前期预防。这一章节只有七条(14-20条),篇幅 虽然短,但内容重要。防治职业病的法定方针是‚预防为主‛,预防就要从源头抓起,只有在源头实施控制和管理,才是最主动的,也是最有效率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和三审的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其设立时,不仅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设立条件即一般的条件,在防治职业病方面还有特定的条件,就其工作场所而言,还应当符合以下六个条件: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17、18、19三条,规定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建设项目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控制效果评价审查。国家局配套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51号令)
2、三查:《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 对从事接触 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令)第三十条规定: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
3、一告知:除上款的告知要求外,《职业病防治法》第34条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令)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 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病防治法》第25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在第十五条重申上述规定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臵设臵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臵措施等内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臵设臵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4、两测:《职业病防治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国家局47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 5条作细化,规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十九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二十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
第二十一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一)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
(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并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5、两史: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病防治法》第47条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1、病人的职业;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必然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第48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6、两档案:《职业病防治法》第2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措施的第(四)项规定:建立、健 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第3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国家局47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国家局配套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号令)。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健康出现损害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资料。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一)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臵、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七)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臵记录;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臵情况记录;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二)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五、工作落实
总体上怎样把握,我归纳了四句话,十条,三十个字。即:30字:建机构、定制度;搞辨识、签合同;上设备、重防护;常查体、贵防御;守承诺、受监督。
1、建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设臵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 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大力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水平。
2、定制度。重点建立健全以下13项主要职业健康管理制度:⑴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⑵职业危害告知制度;⑶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⑷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⑸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⑹劳动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⑺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⑻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⑼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⑽职业危害事故的处臵及报告制度;⑾应急管理制度;⑿职业健康奖惩制度;⒀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3、搞辩识。积极开展职业危害辨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
4、签合同。依法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5、上设备。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依照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真正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检测结果。
6、重防护。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
7、常查体。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组织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岗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要求,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劳动者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以及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结论、复查建议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
8、贵防御。坚持预防为主。要开展分工种、分岗位、分层次、分类别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培训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使劳动者了解岗位职业危害情况,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定期维护、检修和保养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要加强对职业危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将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中,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治理,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对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和预案,确保隐患排查到位、整改到位。
9、守承诺。前提:职工在上岗前无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健康问题,是健康的。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高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10、受监督。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督检查,接受监督。做不到位,出了问题,要受到处罚。
另外,一优先、一禁止。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总之,要建立并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主体责任。
第四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工作小结
为了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提高用人单位、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法制意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根据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以“工作、健康、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领导对本次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高度重视,把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由区卫生局牵头,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成立了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区卫生局副局长邱晚昌;副组长:区卫生监督所所长周杰辉、疾病控制中心监测科长谭阜康;成员由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科和疾病控制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并制定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做到各种准备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机构到位,确保宣传周活动顺利开展。
二、采取多种形势开展宣传活动
在宣传周期间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我所工作人员深入到厂矿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检查督导,共写出检查现场笔录10份,提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0份,要求各用人单位在宣传周期间,在工厂大门口、车间门口悬挂宣传横幅,树宣传牌,办宣传职业病防治有关的科普知识的板报及宣传栏,充分发挥利用宣传标语及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使宣传工作达到了良好效果。我区卫生监督所在此次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宣传材料100份,深入企业宣传20次;现场咨询10次,接受咨询人数1885人,举办培训班1次,接受培训56人,出动宣传人员60人次,出动宣传车辆2次,悬挂横幅2条。
三、组织培训交流座谈
在4月30日,召开了区直厂矿企业负责人及医疗单位放射科负责及分管副院长培训交流座谈会,并以会代训,组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职业病防治防护相关知识,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提高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要性。
四、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使我们自身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和提高,认识到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缺乏和迫切需求,同时也看到少数私营企业为谋取短期经济利益,对保护劳动者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潜在的危害,要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使劳动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尽管本次宣传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劳动者所需求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着力于提高广大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知识及健康维权意识,为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SCF BD尽管本次宣传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劳动者所需求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着力于提高广大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知识及健康维权意识,为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职业病防治法》教案
《职业病防治法》教案
学习要点:
了解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的含义;理解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熟悉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掌握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护方法;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培训学时:2-4学时。
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
一、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 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生产设备与工艺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它们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指因为劳动组织不合理而产生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力劳动、作业安排与劳动者生理条件不相适应等造成长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均可损害劳动者的健康。(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作业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少通风、采暖、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照明不良,阴暗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温、低气压;生产性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此外,还包括与劳动过程有关的生理、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二、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但从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确诊、报告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为10大类115种,具体名单为:尘肺(13种);职业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与其他生产事故造成的职业伤害相比,职业病有以下特点:(1)它的起因是由于劳动者在职业性活动过程中或长期受到来自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侵蚀或长期受不良作业方法、恶劣作业条件的影响。
(2)它不同于突发事故或疾病,而是要经过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 伏期后才能显现,属缓发性伤残。
(3)它属于不可逆损伤,很少有痊愈的可能,换句话说,除了促使患者远离致病源自然痊愈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治疗方法。
三、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剖、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情况:
①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
②诱发潜在疾病。
③影响子代健康。
④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者。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症不尽相同,如血液病、妇女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是苯和放射线作业的禁忌症;肺结核、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粉尘作业的禁忌症等。
四、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1.从业人员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从业人员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第3l条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因此,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这些都是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果从业人员不履行上述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五、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在煤矿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震动、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 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2.有害气体
在矿井空气中,由于多种原因可存在CH4、CO、C0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
(1)C02。C02主要存在于煤层和煤块内,在采煤过程中与CH4一道排出。此外,巷道内木材腐烂,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产生C02。由于C02相对密度大(1.53),一般多积聚于巷道低处及通风不良的废巷中。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挤空气中的氧,从而引起缺氧。当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5%时,即能引起缺氧现象;达到10%时,可使人窒息而死。(2)CO和氮氧化物。CO和氮氧化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放炮。使用硝酸甘油炸药可产生大量的CO,而使用硝铵炸药则常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CO是化学窒息性气体,可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能阻断组织呼吸致“内窒息”。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较难溶于水,因而可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等。
(3)H2S。H2S在煤矿一般少见,一般存在于煤层一定区域或鸡窝煤内,在落煤时逸出,因而可使靠近落煤地点的采煤工作人员发生H2S中毒。H2S也属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煤矿生产性噪声和震动主要来源于机械化生产。其危害大小主要 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使用工具,如风动工具比电动工具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大。煤矿的噪声危害往往比震动的危害严重,如井下局部通风机、综采机组、掘进机井下泵房、井上的压风机房、洗煤厂、选煤厂等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都比较严重,强度一般在90~110 dB(A)。噪声可引起噪声聋,震动可引起局部震动疾病等职业危害。4.不良气象条件
矿井内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这对工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5.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影响。
另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容易造成职工腰腿痛和各种外伤等。
煤矿企业的有毒有害因素种类很多,但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煤工尘肺病。世界各国都没有特效办法治疗尘肺病,唯一的办法是预防。预防尘肺病的根本问题是防尘。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领导重视,严格管理,经常坚持使用综合防尘措施,把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煤工尘肺病是可以控制的。
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护 1.中毒的表现和防护
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人人体引起的中毒 称为急性中毒;长期吸收小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在较短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1)消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灭有毒物质,用无毒物或低毒物代替有毒原料,改革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改造技术设备,实现生产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对逸散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3)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作业,应采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4)提高机体抗御力。对于在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享受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强营养和锻炼。
(5)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低于国家有关标准。
(6)对接触有害物质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7)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护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是多方面的。粉尘对人体、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 影响。
①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可引发矽肺。长期吸入金属性粉尘如锰尘、铍尘等,可引发锰肺、铍肺各种金属肺;长期吸入煤尘可引发煤肺等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皮疹、皮炎等皮肤病。例如吸人石灰粉粉尘可引起鼻黏膜损伤;吸入毛、麻等纤维性粉尘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
②对生产的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于高级精密仪器、仪表,可使这些设备的精确度下降;附着于机器设备的传动、运转部位,使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缩短;粉尘可以使某些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如油漆、胶片、微型轴承、电机、集成电路、电容器、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等)质量下降;使人在生产过程中视线受影响,使工作效率降低。
③对环境的危害。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使其他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生物体吸人可引起各种疾病。文物、古迹、建筑物表面会被腐蚀、污染。另外,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形成,使太阳的热辐射受到影响。
④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价格降低;因机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使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因粉尘而导致的职业病人丧 失工作能力,医药费用、护理费用、保健福利性费用支出增加;在高浓度粉尘作业场所工作,操作者对健康担心,心理负担沉重,比之正常情况下较早地失去工作能力,使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周期加快,培训费用投入大,同时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不稳定。(2)生产性粉尘的防护。
①技术防护,内容包括:
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造成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的方法,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②组织管理防护,内容包括:
加强防尘工作领导。各级领导应把防尘工作作为生产中的大事来抓,确保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防尘设施的改善。
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粉尘知识、粉尘危害知识、防尘设备使用常识、个人防护用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加强维护管理,投入使用的各种除尘设备要加强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高效运行。
③个人防护措施。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 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④卫生保健防护。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发放保健津贴。有作业禁忌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护
(1)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生产性噪声是指工人长时间在作业场所或工作中接触到的机器等生产工具产生的不同频率与不同强度组成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大体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噪声、燃气轮机噪声,高压排气锅炉放空时产生的噪声;机械性噪声,如纺布机噪声、球磨机噪声、剪板机噪声、机床噪声等;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噪声、变压器噪声等。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损害听觉。短时间暴露在噪声下,可引起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下降为表现的听觉疲劳。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 dB(A)以下,一般不致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 dB(A)以上,对听力有不同程度影口向,而噪声在95 dB(A)以上,对听力的影响比较严重。
引起各种病症。长时间接触高声级噪声,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引起事故。强烈噪声可导致某些机器、设备、仪表甚至建筑物的损坏或精度下降;在某些特殊场所,强烈的噪声可掩盖警告声响等,引起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2)预防生产性噪声危害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设备或工艺代替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
①控制噪声的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门窗等。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合理规划区、厂房、在产生强烈噪声的作业场所周围,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顶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
②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合理使用耳塞。防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 dB,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很好。
③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的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④卫生保健措施。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验。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4.生产性振动的危害和防护
在生产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将其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局部振动为主,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全身振动为主,有些工种作业同时受两种振动的作用。局部振动是生产中最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振动。(1)生产性振动的危害。
①神经系统。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缩短,出现膝反射抑制甚至消失;植物神经系统营养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触觉、温热觉、痛觉、振动觉功能下降。
②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病症。
③肌肉系统。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缩、肌纤维颤动和疼痛等症状。④骨组织。可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变形、骨硬化等病症。
⑤听觉器官。表现为听力损失和语言能力下降。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变化,出现足痛、易疲劳、腿部肌肉触痛。常引起脸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机能障碍、肠蠕动不正常等。
(2)生产性振动的防护。为减轻振动对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种减少振动的措施。
①对于局部振动的减振措施。改革工艺和设备。用液压机焊接和高分子粘连工艺代替铆接工艺,用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用电弧气代替风铲等可以大大减少振动的发生源。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保持作 业场所温度在16℃以上,合理使用减振个人用品;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限制作业人员接振时间。
②对全身振动的减振措施。在有可能产生较大振动设备的周围设置隔离地沟,衬以橡胶、软木等减振材料,以确保振动不能外传。对振动源采取减振措施,如用弹簧等减振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递距离;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座椅加泡沫垫等,减弱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传来的振动。
另外,利用尼龙机件代替金属机件,可减低机器的振动;及时检修机器,可以防止因零件松动引起的振动,消除机器运行中的空气流和涡流等均可收到一定的减振效果。5.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防护
(1)高温作业的危害。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此范围,则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②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③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④神经系统,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2)高温作业的防护。技术改革工艺过程。合理设计或改革生产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仪表控制,消除高温和热辐射对人的危害。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将热源置于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将热源布置于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的通风厂房,应将热源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先通过操作者工作点,后经过热源。
①隔热。以水隔热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利用石棉、玻璃纤维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敷热源也有较好的效果。
②通风。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交换车间内外的空气。
③保健防护。供给含盐饮料。向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足量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
④发放保健食品。高温环境下作业,能量消耗增加,应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人,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⑤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结实、耐热、宽大、便于操作,应按不同作业需要,及时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靴等。
⑥医疗防护。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人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6.低温作业的危害及防护
(1)低温作业的危害。低温对肌体的有害作用,统称为冷伤,冷伤可分为全身性冷伤和局部性冷伤两类。(2)低温作业防护。
①耐寒锻炼。耐寒锻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建立冷习惯,即对寒冷或低温的适应能力。耐寒锻炼的方法有:冷水浴、冷水洗脸、洗手、洗足,也可采取冷空气刺激的方法进行锻炼。
②御寒设备。在冬季,寒冷作业场所要有防寒取暖设备,露天作业要设防风棚、取暖棚。
③加强个体防护,应选用导热系数小、吸湿性小、透气性好的材料做防寒服装。
④增加体内代谢放热。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能力。
⑤服用血管扩张药。短期从事低温作业可服用适量的血管扩张药物,使血流增加,但切忌滥用。
第二节 煤工尘肺的危害与防治
煤矿粉尘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破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主要含有煤尘、岩尘及少量其他物质。
煤炭开采有两种生产形式,二种是井工开采,另一种是露天开采,后者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煤层。无论是井工开采或露天开采都有粉尘产生。尤其井工开采是地下作业,作业面空间环境狭小,空气流通性差,在掘进、采煤、爆破、装运等生产工序中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防尘措施不健全,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相对而言,露天开采其粉尘危 害不及井下作业严重,但也不容忽视。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对工人危害较大。
一、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1.尘肺
煤矿粉尘的健康危害主要是导致接触工人患尘肺病,长期吸人大量煤尘可能引起矽肺和煤工尘肺。在煤炭生产中,由于工种不同,工人接触粉尘性质也有差异,因此传统上将煤工尘肺分为三种类型。煤矿围岩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都在10%以上,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人,主要接触岩石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所患尘肺为矽肺。采煤工作面工人,主要接触煤尘,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在5%以下,所患尘肺为煤肺。接触矽尘又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类尘肺可称之为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长期吸人煤尘不但会引起尘肺,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且慢性阻塞性肺病可独立存在而不伴有明显尘肺,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可能与吸烟、呼吸道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3.上呼吸道炎症
煤尘首先侵犯上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黏液腺分泌增加,阻留更多粉尘,久之酿成肥大性病变,然后由于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终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抗力 下降,容易继发病毒及细菌等感染性疾病。4.肺癌
有研究表明,一些有煤矿的地区,肺癌的发病有升高的趋势,可能与吸人煤矿生产性粉尘有关。但据英国24个煤矿统计,接尘工人与不接触粉尘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无明显差别。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已将二氧化硅列为致癌物,但煤尘是否致癌仍在争论中,煤矿工人肺癌的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煤工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及体征
煤工尘肺病情缓和,发病工龄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演变亦较慢,多数在定期检查时通过X射线胸片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但煤工尘肺患者症状较多,出现亦较早,特别在吸烟的矿工中多见。(1)咳嗽。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与合并症有关。早期病人咳嗽多不明显,随病情进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易合并肺部感染,均使咳嗽明显加重,常与季节、气候等有关。(2)咳痰。煤工尘肺病人咳痰是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引起的,痰多为黑色。当大块纤维化部位发生缺血坏死形成空洞,则经常咳出大量黑痰,其中可明显看到有煤尘颗粒;当合并急性感染时也可咳出大量脓性痰。
(3)胸痛。胸痛症状在煤工尘肺病人中不如矽肺及石棉肺病人中多见。胸痛部位不一,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亦有胀痛及针刺状痛等。其原因部分可能是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用。(4)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尘肺的固有症状。尘肺病人的呼吸困难与病情相关。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合并COPD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呼吸困难更明显,若合并呼吸道感染可很快发生心肺功能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及呼吸功能衰竭,是尘肺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5)咯血。较为少见,可由于上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血管损伤,咳痰中带少量血丝;亦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咯血量较多,一般为自限性。尘肺合并肺结核是咯血的主要原因,且咯血时间较长,量也会较多。因此,尘肺病人如有咯血,应十分注意是否合并肺结核。痰中带血还应与肺癌鉴别。
(6)其他。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痛,腹胀,便秘等。
早期多无明显体征。当肺部发生复杂性煤工尘肺的进行性大块纤维化时可出现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等。当继发感染可听到干、湿性锣音,尤其在双肺底很明显。合并肺结核空洞,可有局限性湿哕音。可发生紫绀和杵状指。合并肺心病心衰者,可见右心衰的各种临床表现,缺氧,黏膜发绀,颈静脉充盈怒张,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三、煤工尘肺的并发症
(1)肺结核。是煤工尘肺常见合并症,亦是尘肺病人常见死因之一。(2)肺部感染。煤工尘肺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弥漫性肺纤维化,常易发生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肺脓肿等。肺 部感染加重了呼吸衰竭和死亡,因此,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3)自发性气胸。晚期尘肺患者合并有阻塞性和代偿性肺气肿,并可出现肺大泡,当剧咳或过度用力时肺大泡破裂突发自发性气胸,病人可出现典型症状。
(4)肺源性心脏病。晚期尘肺时广泛的弥漫性纤维化,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血流阻力增高,增加了右心负荷,而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随着防尘技术的进步和井下作业环境的改善,尘肺发病率下降,但煤矿工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仍高,最后进展为肺心病。因此,肺心病是目前煤矿工人的主要死因。
四、煤工尘肺的治疗与康复
煤工尘肺是一种危害工人健康,可以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的职业病。晚期尘肺病由于严重肺纤维化,呼吸面积减少,病人呼吸高度困难,十分痛苦。因此,对尘肺患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首先是对尘肺病变的治疗,控制纤维化病变的进展,保护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积极治疗和控制尘肺的各种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减轻病人痛苦,对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病因治疗
煤工尘肺的病因治疗,应是防止粉尘在肺内沉积,增强肺的廓清能力,降低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抑制胶原纤维形成。2.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采用大容量肺灌洗技术作用机理可以清除肺内部分粉尘、吞噬细胞和有害因子,从而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对有接触史和可疑尘肺工人 进行灌洗可能防止其发病。3.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降低,冬春两季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做保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痛苦。4.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1)诊断为尘肺者首先要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和代偿功能状况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合理安排无尘作业或休息。已吸烟者应立即戒烟;同时还应避免接触其他有害粉尘、烟雾及气体,减少呼吸道过敏性及理化因素损伤性炎症。
(2)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支原体或细菌感染。(3)呼吸锻炼,可提高肺活量,减少呼吸频率,变浅速呼吸为深慢呼吸,从而改善气体分布,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动脉氧分压。
(4)长程家庭氧疗(LTOT),可提高煤工尘肺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5)营养支持。
五、控制煤尘和预防煤工尘肺的措施
在矿井采、掘、运系统的各生产工序中都产生粉尘,这些粉尘随风流飞扬于作业空间和巷道中。对这些尘源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 措施。按照矿井实施的防尘技术,可将防尘措施分为以下四类。(1)减尘措施。主要指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产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尘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添加水炮泥爆破,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封闭尘源,采用捕尘罩以及预湿煤体减尘措施(如采空区或巷道灌水,煤层注水)等。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
(2)降尘措施。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降尘措施主要包括各产尘点的喷雾洒水,如采煤机上内、外喷雾,放炮喷雾,支架喷雾,应用降尘剂,泡沫除尘,装岩洒水及巷道净化水幕等。(3)矿井通风排尘。矿井通风排尘是指借助风流稀释与排出矿井空气中的粉尘。矿井内各个产尘点在采取了其他防尘措施后,仍会有一定量的粉尘进入矿井空气中,其中绝大部分是小于10μm的微细粉尘,如果不及时通风稀释与排出,将由于粉尘的不断积累而造成矿井内空气严重污染,危害矿工的身心健康。
(4)个体防护。矿井各生产环节,尽管采取了多项防尘措施,但也难以使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此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强产尘源和个别不宜安装防尘设备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尘用具。个体防尘用具主要包括:防尘面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防尘口罩等,其目的是使佩戴者既能呼吸净化后的洁净空气,又不影响正常操作。
第三节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是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进行 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一、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该岗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的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
检查的内容包括:(1)活动性肺结核。
(2)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明显的肺气肿、肺化脓症及肺原虫病等。
(3)明显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严重的胸膜肥厚、黏连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4)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选定重点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结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生物学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及时发现疑似病患者,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或需进一步观察治疗。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因某种原因,准备调离从事职业危害工种的劳动者,根据其所在的工作环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健康状况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或是否患有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4.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对遭受伤残或者可能患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并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依据检查结果发现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职业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二、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
根据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周期。检查项目可分为一般检查项目、特殊检查项目和选择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项目,如内科、外科、心电图、胸腹部B超检查等。(2)特殊检查项目,依据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如接触粉尘的劳动者应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检查等。从事岩尘作业的工人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种的工人每3~4年拍胸片一次,纯采煤工每4~5年拍胸片一次;尘肺病病人和可疑病人每年拍片一次。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应查耳聋。从事铅作业的劳动者应查血铅、尿铅等。(3)选择检查项目,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损伤的程度确定。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详细询问职业劳动者及生产环境状况,如询问井下接尘工人从事的工种、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防尘措施、粉尘浓度等情况。(2)询问职业劳动者以往的疾病史,以及有哪些不良卫生习惯和嗜好等。
三、职业健康检查的程序
(1)调查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数量。(2)设计健康查体表格。
(3)依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检查项目。
(4)依据卫生部颁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要求进行检查。
(5)汇总检查结果。
(6)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7)根据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检查结果进行健康监护评价。(8)提出处理意见。(9)审核签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