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热点之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申论热点: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在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要想规范领导干部政绩观,必须有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往的惟GDP论的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地方发展的活力与创新。所以京佳教育认为2011年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将成为国家公务员申论的一大热点。
一、政府措施
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摒弃“唯GDP论”
政治局会议强调,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立足“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有效运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干部的考核内容摈弃了单纯注重经济速度的传统方法。政治局会议强调,对于干部考核,要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同时将改进考核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考核重民意
中央提出,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
监管机制化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摆上重要位置,注意各种考核方式的衔接,力戒形式主义,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水平,有力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此前,5月22日的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京佳教育认为,中央高层接连在问责、巡视、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文件,标志着对干部监督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二、各地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
1.2010年四川取消对地市的GDP增长指标考核
四川重新修订了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省政府在年初不再向市州政府具体下达GDP增长率指标,转而通过12项发展指标的考核,确定各市(州)年度工作的好坏。取消对地市的GDP增长指标考核,这不是不再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的GDP。
从1953年联合国发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附表以来,半个多世纪,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京佳教育,认为,GDP考核存在着致命缺陷:GDP是一个流量指标,难以体现存量财富,不能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而且,GDP指标只反映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协调、城市与农村是否协调、经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贫富差距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都无从体现。
因此,取消对地市一级党政官员的GDP增长指标考核,有利于让党政领导从“惟GDP论”的误区中走出来,引导他们追求更加统筹兼顾、长远全面的科学发展。不少地方考查使用干部,GDP还是首要因素。产业结构失衡、投资比例失调、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追求政绩工程的恶果。
GDP增长指标考核取消后,有利于让党政干部从GDP的指挥棒中走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改善民生,不会再出现GDP年年创新纪录,但百姓收入、看病、上学、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指标”不达标的状况。
GDP和富裕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不再单纯的考量GDP的增长,将使地方主政者减少速度的压力,转而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降低GDP指标在干部考核中权重,也有利于调整结构,发展服务业,更好地促进就业。这几年,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是第二产业,其中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是主力,而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一个产值100亿元的大企业,充其量也就几万
人就业。而中小企业、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很强,但在很多地方,因其对GDP贡献小,并不受重视。
京佳教育由衷地希望四川省能探索出一套更符合科学发展观、可供其他省区借鉴的考核办法和科学发展之路。
2.2010年3月7日讯
为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机制问题,广东省将在干部考核上做出重大改变,降低GDP考核比重,以倒逼干部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广东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上述内容。
汪洋表示,要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广东将对一些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倒逼机制。汪洋透露,广东将改变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办法,去年广东制定了新的考核办法并试行,今年将正式实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按新的指标评价,要求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协调发展。
汪洋表示,新考核办法中,经济增长的指标只占整个考核指标的不到30%,而且不同地方不一样,将会区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其中最高不超过30%。此举旨在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他特别指出,机制倒逼不是对企业,而是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上来。
汪洋表示,如果大家主要还是以总量作为主要标准,那干部就会干总量。他结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讲“要使用那些贯彻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而有能力的人”,解释说“我就想,这话没说贯彻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而有能力又有成绩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比那个经济总量出成绩要晚,所以态度坚决有能力就要使用,我们过去干部考核是重显绩的,不是重潜绩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很多工作不是显绩的,而是潜绩的。”
3.浙江干部考核侧重民生
致公党中央常委、浙江省主委、浙江副省长郑继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浙江正在研究干部考核评价体系,GDP不是惟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民生、环境问题。
据了解,“两会”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发函,把浙江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对于成为试点省之后,地方干部考核指标有无变化,他表示,省里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事情,研究了一段时间了,现在正在考虑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在研究调研制定的过程中。
“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他说,从上到下浙江领导在这一点意识很清晰。“对于考核指标最终是怎么样的,我认为GDP也是要的,但不是惟一的,最重要的还是看民生改善,包括环境怎么样。”
4.河北省新乐市市委组织部2010年4月出台的《2010年度领导干部考核办法》,首次将家庭美德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规定领导干部若家庭美德不达标,将视情节轻重,受到一年内不得晋升、降职使用直至免职的处理。
据介绍,考核办法将家庭美德考核分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5个方面共13项内容,基本涵盖了领导干部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庭美德考核将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一并进行,主要采取个人书面汇报、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形式。组织部将联合纪检委、法院、公安局、民政局、老干部局、信访局、妇联等单位,全面考查领导干部的家庭美德情况。同时,还将向被考核对象的亲属、邻居等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干部家庭道德状况。这几方面的内容将最终形成一份全面、综合的领导干部家庭美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干部、选用干部以及对干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京佳教育认为:在新乐市的考核办法中,领导干部家庭美德考核内容涵盖十分全面,但却似乎缺乏可操作性。譬如“夫妻不和”,一些领导之所以“夫妻不和”,原因十分复杂,并非只是因为该领导私生活不检点,就此简单认定其“家庭美德”不过关。
群众举报、个人书面汇报、个别座谈、发放问卷调查表„„从整个考核流程可以看出,家庭美德考核的过程实在是纷繁芜杂,我们很难相信组织部门能有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这也使得这一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
仔细分析这十三项内容,你会发现,领导干部若想考核优秀,不仅必须是“道德楷模”,甚至必须是道德上的“圣人”。揆诸官场,有哪个官员不会多多少少出现一些家庭纠纷呢?就此而言,这样的考核标准不仅缺乏可操作性,简直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一直以来,“德才兼备”是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毋庸置疑的是,“德”肯定不是仅指“家庭美德”,更不会只是“夫妻和睦”。“德”不同于GDP,它是个很难量化的标准。正因如此,很容易出现贪官。也正因如此,我们没有必要去量化一位官员的“德”,而应将其置于监督之下,让老百姓来评价其是否合格。
然而,现在考核干部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职能部门,特别是组织部门的领导,他们名义上不是考核主体,实际上他们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乎,考核标准千千万,往往还是官员自我评价,或者取决于“一把手”的一句话。
官员考核的主体应该是人民群众。正因如此,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要求“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
中的分量”。万种考核标准不如群众的一句“满意”,倘若没有“考核民主”,花样百出的各种考核都将毫无意义。
第二篇:2011年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2011年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第三篇:2011年申论热点:财税制度改革
2011年申论热点:财税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篇:申论热点之创新
创新城乡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宁海县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进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
搭平台,创新互帮互助方式。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互帮互助网络平台,是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有效途径。宁海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强带弱的方式,重点开展了五个层面的结对共建活动,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城乡组织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城乡互帮互助工作平台。建立县领导联系乡村企制度,明确每位县领导负责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示范村、一个贫困村和一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突出部门优势,按照“党群部门联组织涣散村、政法部门联矛盾复杂村、经济部门联经济薄弱村、涉农部门联产业专业村”的思路,组织全县72个部门、企事业单位与18个乡镇(街道)、72个重点农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依托非公企业党建联促会,在697家会员企业党组织中择优推选出100家,组织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筑大党建”结对共建活动。采取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基建资助型、公益慈善型等多种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优势,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同时建立以强带弱、以强村辐射带动帮扶的机制。一方面,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集中力量、集中优势推进中心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村村联姻共建的方式,由强村辐射带动周边弱村,实现区块统筹发展。另外通过党员之间的互助帮。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加强了城乡党员个体的结对帮扶。开展党员人才互派交流活动,加强结对双方党员干部的互动。
抓载体,创新互帮互助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和内容,是增强活动效果的关键所在。宁海县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中,切实找准工作最佳结合点,开展了以“五联”为主要内容的互帮互助活动,较好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双向获益和共同发展。一是党建工作联动。积极参与结对共建村党建工作,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建设,重点指导和帮助结对共建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增强班子活力、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班子联建、队伍联管、活动联动、工作联创等共建方式,拓展和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功能。二是科学发展联谋。深入结对共建村调查研究,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指导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着力在共谋农村发展上下功夫。三是活动阵地联建。通过共建党员学习园地等方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经济、学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帮助农村改善文体、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传统道德建设,形成“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文明乡风。四是党员队伍联管。加强结对共建双方党员干部的互动管理,采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结对共建村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任务,把农村建设成为机关干部实践锻炼的重要基地。五是民生实事联办。每年帮助结对共建村,力所能及地兴办1—2件民生实事。每年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对结对共建村开展政策宣讲、党课辅导、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服务活动。每逢“七一”、“元旦”和“春节”,组织走访座谈活动,了解村情民意,帮助解决困难,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关系。
强基础,创新互帮互助制度。在组织方式、活动载体实现创新突破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力求城乡互帮互助工作的长效化。建立由县、乡镇(街道)、村三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乡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安排结对共建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分析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交流共建工作经验。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工作责任制,把城乡结对共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先进党组织的重要依据。建立共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结对共建双方各指派一名党员担任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联系,定期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指导党建业务工作,有效推动城乡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上互促共赢。建立共建工作定期服务制度,采取“组团式、项目化”服务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双方党员广泛参与的服务活动。建立共建工作督导制度。参加结对共建活动的城乡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向所属党组(党委)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县级机关党组织每年11月底前向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作一次书面汇报。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定期对结对共建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主要领导不重视、结对共建措施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篇:事业单位之申论热点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望文生义,把国家公园等同于“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认为建立国家公园就是把高价值的资源拿来进行开发建设,开展大众旅游。这种理解偏离了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和保育国土生态的实质,容易对社会公众产生误导,会影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国家公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公园体制?这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要问题,必须在行动开始前厘清。
国家公园游憩与大众旅游有何区别? 国家公园游憩游客通过到国家公园里按规划的生态旅游线路,去观赏、旅行、探索,可以享受清新、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国家公园并不排斥经济收入,可以通过开展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实现非损伤性的获取利益,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公众的环境教育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大众观光旅游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和活动的内容,有计划地完成全程旅游活动,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难免会产生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开发的现象。
国家公园属于自然生态保护范畴,还是属于经济文化建设范畴? 国家公园内涵丰富,含有国家公园范围内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文化、游憩等价值的一切要素,包括了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遗产资源。自然资源是根本,是“皮”,是文化等资源的载体,其余都是“毛”,所以,保护自然资源是最主要的功能。国家公园主要功能是生态保育,但并不排斥其文化和经济功能,从主导方面而言,国家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范畴,文化和经济是辅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
有了自然保护区还需要国家公园吗? 有人问,如果是为了搞自然保护,何需建立国家公园,沿用自然保护区模式不就可以了么?这是对我国和国际自然生态保护现状的不了解。虽然已经有了自然保护区,但还是需要建立国家公园,有两点理由:一是我国目前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并不完善,需要进行改革。在我国,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水源保护区、国家公益林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区,而自然保护区是主体。这些保护区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是部门和地方各自发展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设计,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保护区体系。二是需要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各种类型保护区经常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有的被挂上了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的牌子,导致管理混乱、权责不分。完整的生态系统被人为割裂,生态破碎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发挥。
建立国家公园,在地域上要把分散的、片段化的保护区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整合起来,形成大范围的完整保护区,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构成的生态结构和生态过程;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责权利,理顺管理,克服原来那种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利益交织,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现象。国家公园具有资源属性,科学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由资源管理部门实施专业的科学管理。因此,国家公园应实行“统一协调、专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
期待中的国家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不只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才有一流的国家公园,非洲也建成了世界级的国家公园,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走向富强文明的大国,有着世界级的资源禀赋,如果我们没有世界级的国家公园,我们作为自然保护工作者将感到汗颜。
一提到国家公园,人们脑子里就应该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幅景象:无数野生植物生长在那里,一群群的野生动物自由奔跑,壮美的景观充满自然之美,一切还保存着自然的原始状态,多样文化共存,人们可以按规定的路线观察,在小的范围内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绝不是充满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着“到此一游”的大众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