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XX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县总工会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工会、XX镇政府、XX县阳光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发调查表、与基层单位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现本人就我县困难职工的情况作个简要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函盖全县所有国有、集体、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内退、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现有各类困难职工2650人,其中特困职工有1650人。困难职工群体构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68人;非公企业职工22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85人;内退、下岗失业职工2272人。困难职工以40—55年龄段的居多,下岗失业困难职工主要分布在轻工、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厂、瓷业等行业。
二、致困原因:
造成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1、职工家庭收入偏低,尤其是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业、瓷业等行业由于国企改革、企业破产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职工,下岗失业后自谋职业致富的少,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多,大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年龄偏大,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岗位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由于无稳定的收入,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有的还连住房都没有,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人员又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生活困难;2、夫妻同时下岗失业后,回原籍无田无地,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另外有少部分家庭婚姻关系破裂,成为单亲家庭,租房生活,抚养小孩的一方经济收入低生活造成困难。下岗失业职工续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造成经济十分困难;3、原XX的轻工企业由于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成立的手工加工行业,由于没有科技含量,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
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有的已资不抵债,这部分企业全部在九十年代初破产,企业破产后职工没有经济补偿,也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大多数职工年龄在60岁以上,已基本没有收入,只是靠低保、救济、打零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生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更无法抵御病痛灾难的侵袭。
4、企业职工尤其是森工、粮食、瓷业等一些老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导致工资偏低,部分非公企业职工工资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职工因供养人口多、家人就医、子女上学等因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家庭成员患重病、大病等等导致家庭困难,加之大部分失业职工、农民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不幸患病后高昂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更是不堪重负,造成生活十分困难。
总之,XX是人口大县,财政穷县,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经济在市竞争中逐步淘汰,造成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大了城镇居民的贫困面,XX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又无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望县委、政府、能及时制定扶贫济困的相关政策,使优
惠政策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贫困面大的县倾斜,以便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好贫困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
第二篇:我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白水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解我县困难职工队伍状况,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县总工会对全县范围内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概况
调查函盖所有县属基层工会60余家,涉及职工27600人。调查显示,在这部分职工中,困难职工5380户,占职工总数的22%,特困职工1809户,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4.7%,单亲困难职工142户,占特困职工总数的7.8%,享受低保户322户,占特困职工总数的18%。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劳务输出、扩大低保、实施帮扶等措施,使原有的一批困难职工摆脱了贫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大多每况愈下,困难职工随之出现并不断增多,又有一批职工下岗,并加入困难职工队伍的行列。困难职工主要表现在“四难”:一是就业难。大部分困难职工人员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单一,再加上本地就业岗位少,外地就业又走不出去(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当地打短工,致使失业后找不到新的就业岗位,没有固定收入。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激烈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二是上学难。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是他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为之父母,总希望子女能够与同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然而因生活所迫,却没有能力供给孩子上学。三是就医难。困难职工在家庭收入难以维持最低生计的情况下,就医已成为一个让困难职工无可奈何的问题。企业正常生产时,职工还能享受到医保,随着企业的破产倒闭,单位已无能力为职工交缴医保金,让职工个人缴纳全部医保金也不现实,致使这部分人群至今享受不到医保政策,在社会上投保又没有资金,导致有病看不起也不敢看。四是退休难。部分职工到退休年龄,由于原企业已停产或破产,养老统筹金已欠缴多年,退休手续无法办理,若办理退休手续,不但要缴纳个人部分,还要承担单位应缴部分,同时还要交纳滞纳金,全部缴齐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这样对于多年没有经济来源的老职工来说,是却之不忍,得之无力,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况。
二、困难职工的成因
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落后,人员包袱重。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已资不抵债,破产倒闭。这是困难职工形成的社会原因,调查中我们也查找了职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1、依赖思想大。他们大都认为,在国有企业干了大半辈子,曾经做出过贡献,企业政策性倒闭或破产,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职工下岗,国家不会不管,给老家要粮食,给政府要低保,给工会要救济不丢人。只要等就有希望,没有了进取心,生活态度消极,“自我造血”动力不强,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和等靠要思想,使得家庭经济状况得不到根本性扭转。
2、观念转变慢。思想观念上的落伍,自然也就形成了物质生活上的掉队,论文化不比农民低,论技术不比农民差,论能力不比农民弱,每年的民工潮,下岗职工及其子女从其流者寥寥,经过辛勤劳动,农民带回的是大把的票子,而下岗职工守着家人收获的依然是生活上的捉襟见肘,究其原因,根本的还是工人老大哥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守旧的观念没有破除,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3、家庭负担重。所调查职工大多为4050人员,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自身又到各种病症多发期,这些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靠低保、救济、打零工只能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米、面、油、盐、水、电等费用,不敢在生活质量有过高的奢求。
第三篇:化工苑社区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化工苑社区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
调查报告
为全面准确、动态掌握社区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的致困原因和解困需求,有效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推动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市总工会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社区共有城镇困难职工157户,供养人口288人。通过社区两委摸底调查分析,现把社区困难职工群体分布状况、就业情况、致困原因、年龄结构、家庭情况、社会保障、技能学历、职工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困难职工群体分布状况,长化厂由于亏损倒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泸化厂和建安公司改制也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化工系统人员由于工作原因,身患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社区困难群体多为多为这几类人员。
二、社区困难职工就业情况,社区困难职工多为长化厂、建安公司或一些效益不好工厂下岗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特殊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后很难进入正规工厂工作,年龄已偏大,只能靠自己打临时工维持生活。
三、社区困难职工致困原因,本人大病致困,供养直系亲属
大病致困,意外灾害致困,子女上学致困,残疾致困,收入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下岗失业,其他原因致困。
四、社区困难职工年龄结构,20—30岁 3 人,占 1.9 %;30—40岁 17 人,占 10.8 %;40—50岁 67 人,占 42.6 %;50岁以上 70 人,占 44.5 %。
五、社区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共有城镇困难职工157户,供养人口288人,多为三口之家,家庭成员有一个是在上班,一个子女上学,总体收入也是很低。
六、社区困难职工社会保障,少部分下岗人员购买了社保,大部份人由于生活困难,无力购买。医疗保险绝大多数人都已参保,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较多。社区低保工作比较完善,符合条件困难职工都办理了低保补助。
七、社区困难职工技能学历,社区困难职工学历较低,无特殊技能,但每次工会组织技能学习,多数困难人员都踊跃参加。
八、社区困难职工心理,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大多数困难职工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比较重,对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有疑虑、有看法,有的情绪不稳定,甚至存在着牢骚心理、委屈心理、忧虑心理、自弃心理等,对其彻底摆脱困境十分不利。现社区针对这些情况,对困难职工进行家访,大力开展学习活动,从实际出发减少困难职工的负面心理。
第四篇: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现。从社会地位上,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位,农民排到了第二位,这就可以说明农民在国家中重要地位。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农民在中国中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但在今天农民的生活状况却是在众多社会阶层中最差的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在生活,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都比城市人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农民所耕种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困难起来。
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问题关注起来,其中在“三农”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废除了已经存在三千多年的农业税,使农民摆脱了农业税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问题的一小部分。缠绕在农民身上还有诸多的问题急待解决。
农民的生活低下可以说根本问题就是因为农民收入小。农民的收入来源可以说十分的小,如果农民不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就只有年末时从村集体取的分成,(前提是所在的那个村收入富裕)和把自家所种的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卖所取得的收入。农作物的收入可以说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但在现今市场上农作物的普遍价格都偏低,只有在大城市农作物才高小小,但大的利润都在向农民采购农作物的人的手上,农民所取得的利润却是非常的小,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一个月的收入都非常的小,大部分一个月有一百多就算不错了。
在享受医疗方面,农民可以说根本就负担不起由接受医疗所产生的费用,很多的农民都因为治不起病而被病魔煎熬,无论医疗体制怎样改革,农民仍然是治不起病,现在所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的医疗压力,但是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就不能使农民完全放心地接受医疗。还有医疗设备方面,农村经济实力比较低下,医疗水平无法跟城市比,据山西某市对市内一个贫困县进行医疗方面的调查得知,县内只有一家县级医院,全县只有一辆救护车,比较破烂,已经不能开了,平时紧急救护时都是用计划生育流动车进行接送。当问到医院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时,院长回答说:最先进的没有了,电解质,生化分析仪还是坏的,这还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这个不能用了,买的哪能买得起,这台器械目前是我们医院最先进的了,是去年卫生厅在我们县开扶贫工作会议时,厅长答应给的,六万八……在农村,不说没钱看病,即使有钱去看,也要到市内去看,县里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需要,国家应该落实农村医疗补贴款项是否到位,把资金放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
当前,农民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高等教育招生规则的不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无可推卸责任。通过教育可以改善处境不利的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埃及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享誉全球的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曾经提出“受教育的权利犹如喝水和呼吸一样不可剥夺”。然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口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受教育状况堪忧。国家应该认真分析、回顾我国农民受教育状况,给广大农民一个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
必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体工程。当前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必须抓住时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商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人们去解决。
一方面,剧增的农业市场风险、城乡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危险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失业两大难题同时逼近的危险,彰显了社会风范体系建立的迫切性,也对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实力的增强、行政理念的创新、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的历史机会。
即使问题依然存在,但对比以前,现在农民的生活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为农村带来机遇。高中政治课都有说到: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同时,我们不能奢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些问题与矛盾,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的辉煌。
第五篇: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赵集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提要: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阜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上述问题尤为严重,土地荒废,农民工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农民的发展。这次调查活动的重心是放在太和县赵集村。此次活动,我制作《农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60份,发放54份,回收54份,对于问卷涉及不到的部分我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了解。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民生活状况农民工留守儿童财政政策
一、农民收入篇
在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是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经济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以前这个村子是有种果树的,但最后因为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果树没有到老龄就全被砍伐下来,很是可惜。现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那些常规的经济作物了,甚至有些人竟然把土地荒废下来,用来长草,有的把土地以土的形式给卖掉或者干脆在上面种上树木,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地了,也真的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篇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调查中73%的家庭认为办喜事要量力而行,这种是很明显的农民的心态:“不比别家的好,也不能差的太多”,有时候“量力”量的很多。还好有20%的人办喜事要从简,有的时候即使是在农村也真的不能跟其他家庭比较的。只有很少人办喜事要赶潮流的。
对于有了剩余资金的问题,36%的人选择再投资,30%的人选择购买大件商品,34%的人选择把钱存进银行。这个调查结果蛮令人惊喜的,要是在以前很多人会选择把钱存进银行,他们害怕有风险不敢投资又舍不得购买贵重的商品。投资的人多了这说明农民们懂得了怎样利用资本了,懂得了怎样把死钱变成活钱了。购置大件商品的人多了说明农民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要求高了,这样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三、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篇
现在提到阜阳,最有“名气”的应该就数阜阳的农民工了。在调查对如今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大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这个问题80%的人认为是“种地不划算,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这些人大都是些年龄长的,他们种过很多年的地也外出打工过能够亲身体会到这种种地不划算。当我问到他们是否愿意再出去打工,他们大都回答是愿意的,只是由于家庭或自身身体状况不允许才不得不在家呆着的。20%得人认为“种地太辛苦,不如打工轻松”,这些人多是些年轻人,他们有的甚至都不晓得怎么种地,只觉的打工轻松在外面野蛮自由的。调查中仅有6%的家庭没有成员外出打工的,64%的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成员在外面打工,这是个蛮惊人的数据呀!现在村上有工作能力的差不多都在外面了,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帮忙照顾孩子,农民真的都成了农民工了。大人们都去打工了就会留下很多小孩子在家里,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很关注。在调查中20%的家庭有留守儿童的情况,那些小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对人很排斥特别对自己的父母亲很不友好。
其实农民工在外面生存也很是辛苦的,我在谈话中了解到,农民工的生活场所是那样的简陋,工资是如此的低,有时还要受老板的欺压,很辛苦的工作却到最后拿不到工资,性压抑,有些疾病都不能及时的治疗······对呀网上不是也有农民工讨债不成反被打得血淋淋的图片吗。
四、农民对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态度篇
在对我们党中央提出有力改善我们农民生活状况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中仅有2%得人了解并用其维护自己的权利,9%的人只是了解,61%的人部分了解,而竟有33%的人一点都不了解。当问到他们需要什么是83%的人说要农业补助,而仅有8%的想要解决技术问题,9%的人想要基础设施建设。这难道就是所谓没有文化的表现吗?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又不想种地,所以他们会认为那些农业政策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们需要补助,因为钱是最现实的,也是眼前最需要的,所以他们不去想那些技术,那些基础设施会带来的收益。
对于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73%的人感到不满意,4%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这样那些所谓“当官”农民的心中地位实在是差劲了。有个大伯告诉我,以前我们村的那个村长每天睡觉床头都放了把手枪是把真枪,为什么呢?因为农民的什么钱他都贪,晚上睡觉很害怕。前几年他村长不干了,一家人都到外面住去了,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唉!有这样的人存在,怪不得人们对当官的印象那么的差劲了。
对于感觉近年来自己生活生产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的问题,他们一般回答都是农业机械化了不用那么的累了,打工的多了收入多了,住房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当问到是不是财政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变化时候,他们说不懂什么是财政政策,只是知道没国家的帮助不会过上子安在的日子的。
以上是对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那
么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让农民过上跟好的日子呢?这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国家的支持。
一、从农民自身方面
农民观念落后才是农民生活状况不佳的根源。农民对改善自身状况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寄希望于政策的优惠,市场的兴旺。国外有句俗语:“老天助自助之人”。解决农民问题,农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予盾论的基本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农民问题。假若农民这个内因不主动起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即使外因怎么好,农民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育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必要武器。而今看看我们村的教育情况:老一辈的都小学文化或者没有上过学,年轻一辈大多都初中毕业或初中没毕业。好多孩子都是在读书的好时机被拉过去打工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现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没有文化的你们在外面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你们还没有觉醒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对那些辍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些技术,这样总比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外面徒徒的打工好得多了。
2、尝试着种植高利润的植物以及发展养殖业。仅靠种植常规的经济作物是没有太大的收益的,像桔梗这类药性植物应该蛮有市场的因为太和就是一个医药市场呀,大片的种植一些果树,种植大棚蔬菜·····农村会有很多植物的秸秆,也有动物的粪便,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一条链的养殖业。
3、把别人的土地承包过来种。现在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土地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来照料,产量一般都很低的,如果把它们都承包过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承包资金不会很多也这样获得更大的收益的。
4、尝试着使用沼气资源。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可以节约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快速发展,项目虽小,效益巨大,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在我们那里没有一家使用沼气的,反而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用来燃烧或丢掉,造成了资源很大的浪费。
二、从政府方面
1、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一些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的建设可以增加农民的户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在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下,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状况。要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这样可以给我们农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3、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也有效解决劳动力外出的现象。
4,、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改革。现在医保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如果健健康康的生活下来可能还好,但一旦有家庭成员生了个有点严重的病,那将是对这个家庭的致命的打击,可能会因此花掉全部的积蓄。
5、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地方官员是我们政府最接近农民们的代表,他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农民的苦与乐,上可以传达农民的心声,下可以帮农民解决问题。然而我们他们当官只是为了敛财,那这对我们农民的伤害真是太大了,也太有损我们政府的形象了。当我们那善良的农民见到官员就害怕的时候,我们政府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有时我们真的可以下来问一下我们的惠农政策是否每个农民都清楚?我们的财政补助是否真的到达到每个农民的手中?
参考文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编写组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