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分析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分析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学习建设法律制度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年年都有新的突破,道路桥梁、公用设施、环境绿化等工程建设得到了新的发展。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工程建设领域还存在着与经济建设不协调的一面,诸如工程搞上去而干部倒下的现象不在少数,甚至出现“团伙犯罪”、“前腐后继”现象,尽管这些违纪违法者被严肃查处,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总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犯罪对象的层次越来越高,犯罪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长期被列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治预防职务犯罪问题还需有一个过程,有待于进一步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应该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了。反腐败实践告诉我们,打击只是治标,预防才是治本,只有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才能使党员干部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才能减少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才能减少个人及家庭悲剧的发生。我就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贿赂行为具有团体性和半公开性。工程项目进入有形建设市场,实行招投标后,工程项目不是建设单位个别领导说了算,建设单位发包方的大部分权力转移到组织招投标的管理部门的手中,贿赂腐败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集中个人变为多人。由于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僧多粥少”,加上施工企业不同于工业型企业,不仅客户少,而且施工周期长,只要能承接一两项大型施工项目,就能满足企业全年甚至几年的生产任务,就能救活一个企业,所以,为了企-1-
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使出浑身的解数,采取各种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进行项目攻关。因此出现了“工程一立项,攻关紧跟上,确保君满意,成功才有望,一旦争到手,垫资也要上”的不正当现象。
(二)、行贿和受贿数额较大。由于一般建设工程造价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元,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下大“赌注”。在相互竞争中,水涨船高数额惊人,否则,怕出手太小气,起不了作用、还白白耗费了钱财和精力。
(三)、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名目繁多,如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茶水费等。而且权钱交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发生在建设单位发包、材料设备采购等几个重要环节,表现为送、收好处费、回扣等,实行招投标后则表现为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接受贿赂等。上述现象大多数都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行为,有的还披着合法的外衣,隐蔽性较强。受贿者也精明地采取有第三者在场不收、不是熟人不收、物品无发票不收。有的还以请对方考察为名,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实行一条龙服务等等。
(四)、职务犯罪具有共生性。以被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开始从个体隐蔽作案,逐步向合伙作案转化,互相勾结,团伙作案的现象增多。在查处案件中,往往会出现查处一案带出多案、查处一人带出多人、查处一般干部带出领导干部,查处违纪的带出犯罪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窝串案也时有发生。如代号为“5·28”的广东省交通系统特大受贿窝案,涉及公职人员89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20人,牵涉30多个公路建设管理单位。
二、工程建筑领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当前,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同时发挥作用,难免存在诸多
缺陷,既存在计划体制的较大弊端,也存在新体制的不成熟,客观上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在这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走向市场步履艰难。有权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凭借手中的权力左右市场行为的取向,无权单位和个人想办事,办成事,只有靠钱来进行“感情投资”、“买通关节”。这种私下的“权”和“钱”的交易行为,是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根源。
(二)、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建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就使少数人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正常经济活动中行贿受贿、收受回扣、请客送礼、高消费之风有增无减,有的企业靠歪门邪道取得了经济效益,扰乱了建设市场,腐蚀了党员干部,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三)、缺乏有效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约职能和手段不够强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尽管我们现在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等到问题发生,情况搞清楚,已变成了事后监督,错失了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作为同级了解较清楚,但现在这种同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得这种监督变得软弱无力,形同虚设。另外,惩治腐败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形形色色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群体制约还不够,因而,许多腐败分子及其帮凶逃脱了处罚,长期逍遥法外。
三、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官员腐败是古今中外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社会根源。根据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要遏制和预防工程建设
领域职务犯罪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党员、干部永远保持清醒头脑,防止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最根本的是要抓好预防性教育,普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抵御各种腐败思想的免疫力,自觉抵御贿赂的诱惑,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遵纪守法。首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淡化“官念”,增强“公仆”意识;其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行)》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或亲友谋取利益的处理规定》,增强党性观念和法制观念,率先垂范,做遵守和执行的表率;第三要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始终,经常利用各种正反典型,开展以案论纪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干部廉政档案、全面推行干部定期“述廉”和定期交流换岗的做法。
(二)、完善制度、规范市场运作。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形建设市场工程立项、设计、发包、采购、施工、监理、验收、结算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完整的工程体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程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运作,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招投标过程的关系标、形式标和陪标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使施工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竞标。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项目发包工作。做到四个明确规定:一是明确规定实行招标的范围,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应实行招投标的范围外,还应对可以不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作出具体的规定,防止借此之名规避招投标。二是明确评委评标的具体打分标准。如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业绩大小所给的分值应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三是明确规定中标
价合同实施管理办法。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标价合同实行跟踪管理,做好信息反馈、行为调控、决算审计等,杜绝通过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使工程决算远超概算。四是明确规定对违反招投标制度行为的处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或亲友谋取利益的处理规定》等的有关规定,对规避招投标、搞私下发包、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招投标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纪律监督的职责,采用专项执法监察、随机抽查、通过决算审计等各种方法,加强对工程建设市场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要突出重点,在招投标工作中应加大对市场进入、中标价格合同落实、施工企业资质复核等主要环节的监督力度,切实抓好制度、政策法规和纪律约束性措施的落实,对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收受贿赂等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的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查处,决不能让腐败分子以“党票”和“乌纱帽”抵罪。撤销腐败分子职务,只不过是斩断了其贪婪的“魔爪”,没有以身试法的人在前面倒下,就可能有更多的前“腐”后继的人出现。同时,要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同步预防工作,做到关口前移,实行全程监督,把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真实有效地预防和防止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工程量清单招标对于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更为科学和有效。工程量清单招标是源头治腐、建筑市场治乱的重要措施。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法实现
了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反映了市场经济规律。一方面,工程量清单招标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价格,其中标的单价既包括了市场风险因素,又对材料的规格、品牌作了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规定,从而革除了工程预算定额、材料设备缺项、缺价,不法承建商勾结业主漫天要价的弊端,有效地堵塞了承包商依托政策性调整施工现场价格签证进行徇私舞弊,谋取非法利益的漏洞。另一方面,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合理低价中标法会自然淘汰一批发展无望、难以生存的施工企业,从而改变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施工力量和施工任务的比例趋于合理,实现建设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启示
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并非易事,由于建设工程投资大、工期长、环节多,监管程序复杂,往往会面临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出现漏洞和问题。因此,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逐年加大,为确保政府投资运行中的安全和高效,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创”目标。职务犯罪的发生表面上看是秘密的,无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犯罪分子会认为这样就不容易被外人知晓。另外,看到其他大小官员利用职务便利来中饱私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却一直没有被告发和查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同时又使自己的关系网给自己产生一种不易被检举、即使被告发亦可“收场”的侥幸心理,故而愿意铤而走险,最终导致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不断发生在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行为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做到务实清廉,抵制各种不当思想的侵蚀。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时刻保持思想防线不放松,纪律红线不碰。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
好权。
姓名:王祥波
报名编号:114112092464
工作单位:友谊龙谊建筑工程公司
第二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调研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不断上马,但因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已逐渐成为腐败的“重实质”,“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发案率和受处理人数远超出其他领域,工程质量下降,“豆腐渣工程”增多,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是一种最具危险性的权力腐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本文着重就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作些探讨。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贿赂行为具有团体性和半公开性。工程项目进入有形建设市场,实行招投标后,工程项目不是建设单位个别领导说了算,建设单位发包方的大部分权力转移到组织招投标的管理部门的手中,贿赂腐败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集中个人变为多人。由于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僧多粥少”,加上施工企业不同于工业型企业,不仅客户少,而且施工周期长,只要能承接一两项大型施工项目,就能满足企业全年甚至几年的生产任务,就能救活一个企业,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使出浑身的解数,采取各种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进行项目攻关。因此出现了“工程一立项,攻关紧跟上,确保君满意,成功才有望,一旦争到手,垫资也要上”的不正当现象。如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发生的窝串案件中,涉及包工头张文艺行贿的就超过100万元,他从事工程包工头不到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正是靠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种带有贿赂性质的“攻关”行为,已具有半公开性,成为人人皆知的“秘密”。
2、行贿和受贿数额较大。由于一般建设工程造价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元,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下大“赌注”。在相互竞争中,水涨船高数额惊人,否则,怕出手太小气,起不了作用、还白白耗费了钱财和精力。如广东省交通系统特大受贿窝案,涉嫌受贿人民币1282.69万元,港币149.6万元、美元2.1万元。其中原交通厅副厅长李向雷个人收受贿赂62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元。
3、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名目繁多,如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茶水费等。而且权钱交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发生在建设单位发包、材料设备采购等几个重要环节,表现为送、收好处费、回扣等,实行招投标后则表现为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接受贿赂等。上述现象大多数都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行为,有的还披着合法的外衣,隐蔽性较强。受贿者也精明地采取有第三者在场不收、不是熟人不收、物品无发票不收。有的还以请对方考察为名,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实行一条龙服务等等。
4、职务犯罪具有共生性。以被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开始从个体隐蔽作案,逐步向合伙作案转化,互相勾结,团伙作案的现象增多。在查处案件中,往往会出现查处一案带出多案、查处一人带出多人、查处一般干部带出领导干部,查处违纪的带出犯罪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窝串案也时有发生。如代号为“5·28”的广东省交通系统特大受贿窝案,涉及公职人员89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20人,牵涉30多个公路建设管理单位。
二、工程建筑领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经济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当前,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同时发挥作用,难免存在诸多缺陷,既存在计划体制的较大弊端,也存在新体制的不成熟,客观上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在这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走向市场步履艰难。有权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凭借手中的权力左右市场行为的取向,无权单位和个人想办事,办成事,只有靠钱来进行“感情投资”、“买通关节”。这种私下的“权”和“钱”的交易行为,是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根源。
2、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建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就使少数人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正常经济活动中行贿受贿、收受回扣、请客送礼、高消费之风有增无减,有的企业靠歪门邪道取得了经济效益,扰乱了建设市场,腐蚀了党员干部,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3、缺乏有效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约职能和手段不够强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尽管我们现在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等到问题发生,情况搞清楚,已变成了事后监督,错失了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作为同级了解较清楚,但现在这种同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得这种监督变得软弱无力,形同虚设。另外,惩治腐败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形形色色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群体制约还不够,因而,许多
第三篇:山东无棣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山东无棣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时间:2012-12-15作者:贾富彬 巩洛新
新闻来源:正义网
山东省无棣县系农业大县,各个乡镇大都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国家涉农惠民补贴款逐年增多,惠农补贴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亦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稳定,损害地方政府形象及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毒瘤。2010年以来,无棣县检察院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大力开展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贿犯罪专项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共查处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5件15人,其中贪污案件4件14人,挪用公款案件1件1人,涉案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近日,该院对这类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一、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作案手段相对简单。从手段上看,“村官”作案往往简单直接,肆无忌惮,犯罪中智力因素参与较少,大都以伪造单据、长期不入账等方式作案,行为上要么单打独斗,要么合伙欺骗。如该院在2011年查办的梁某等人合伙贪污案,梁某在担任某村支部书记期间,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虚报冒领政府下发的征用土地上的树木补偿款、小麦直补款和农资综合直补款等近二十万元,并与村主任、会计等人全部私分。
2.窝案、串案比较突出。由于虚报冒领补偿款需要各环节相互配合,涉及补偿物的种类、性质也各有不同,因此,职务犯罪分子往往采取联手作案、集体合谋的方式,相互勾结侵吞国家惠农补偿款。今年3月份,我院在对佘家镇王官村书记王某芳和会计王某彩立案侦查以后,办案人员没有单纯就案办案,而是对村班子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王官村是佘家镇人口比较多的一个村,相对村班子人员也比较多,既然书记和会计存在虚报小麦补贴进行私分的情况,村班子其他人是否上行下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办案人员对该村其他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查,果然又立查了该村5个村民小组组长合伙贪污小麦补贴款的窝案。
3.主要作案手段为虚报冒领。此类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为犯罪嫌疑人利用核定、上报农补的职务便利,以自己或他人的名义虚报各项农补数据,在实际发放过程中冒领这部分农补资金。
4、作案次数多、数额小、牵涉范围较广。此类犯罪一般表现为多次作案,单笔犯罪行为获得的赃款金额较少,往往达不到立案标准,但累计金额较大构成犯罪。每次作案牵涉的农户较广,每户牵涉的金额也较小,查处难度较大。
二、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1、法制观念薄弱。某些村干部法制观念薄弱,认为虚报农补资金占的是国家的便宜,没占村集体的钱就不是犯罪,或者虚报的金额都作了村里的收入,没装进个人腰包就不是违法。另外,工作条件艰苦而工资报酬偏低的反差,也使某些村干部产生了从中捞好处补收入的念头。
2、核定程序不规范。乡镇政府、村委会是农补面积、金额核定工作的责任主体,村委会 1 必须在乡镇政府的组织、监督下,做好本村农补有关数据的核定工作。但实际上乡镇政府很少参与核定工作,农补核定工作基本上由村委会负责,由于核定程序缺少乡镇政府把关环节,很容易产生多报、虚报农补面积和金额等情况。
3、公示程序缺失。按照国家规定,农补的面积和金额经村委会核定后,应当张榜公示,村民没有异议后才能上报到乡镇。公示的目的在于接受村民监督,但在很多地方,公示程序没有得到执行,或者公示的数据与实际上报的不符。
4、监督机制缺乏。在惠农补贴资金统计、申报、发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虽然职责明晰,但是缺乏事中、事后的跟踪检查监督机制,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没有对农补数据的真实性及资金的具体发放进行核查,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三、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大惩治力度。加大查处惠农补贴领域职务犯罪的力度,及时在乡镇、村委会公布案件查办情况,在乡镇召开全乡(镇)村干部会议进行个案警示教育。同时,各级纪检机关要适时介入,积极查处违纪行为,对尚不构成犯罪的及时做出党纪处理,形成有效震慑。
2、加强预防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权力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村干部提升从政道德,增强廉政意识,从思想上增强村级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3、加强农补宣传。乡镇、村委会要履行好加强惠农补贴政策宣传的职责,每年在统计补贴项目上报数据之前,将有关政策印成简便易懂的惠农政策手册等宣传资料,直接发放给村民,增强村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情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工协作,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责任明晰、相互配合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格局;进一步规范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操作流程,促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乡镇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力度;健全惠农补贴资金公开、社会监督机制,确保群众对惠农补贴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记者贾富彬 通讯员巩洛新
第四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为贯彻落实省、市“两会”代表委员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结合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程建设领域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分析和研判,开展好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现将我市2008年至2011年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
罪情况分析如下:
一、2008年至2011年全市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2008年至2011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工程建设领域共立办职务犯罪案件89件96人。其中,2008年11件11人;2009年17件17人;2010年38件38人;2011年23件30人。案件呈总体上升趋势。通过对上述案件的统计分析,我市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多为贪利型职务犯罪,受贿犯罪比重大。其中贪污犯罪案件18件24人,占20.2%;受贿犯罪60件60人,占67.4%;同时触犯贪污、受贿两个罪名的案件5件5人,占5.6%;挪用公款案件2件3人,占2.2%;玩忽职守案件2件2人,占2.2%;行贿犯罪案件2件2人,占2.2%。
(二)从发案单位性质来看,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发生范围广,但相对集中。89件案件所涉及的单位或领域包括党委、政府机关、交通、卫生、移民、国有企业、国土、教育、乡(镇)、村等。这些领域或单位均涉及到工程建设项目,有的是单位办公楼建设、有的是职工宿舍、也有的是道 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案件相对集中的部门或领域一是政府机关,共19件19人,占立办案件总数的21.3%;二是交通系统,共21件21人,占立办案件总数的23.6%。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来看,工程建设领域科级干部职务犯罪现象突出。89件案件中,涉及正科级领导干部28人,占立案人数的29.2%;副科级以下干部50人,占案件总数的52.1%;处级干部5人,占案件总数的5.2%;专业技术人员7人,占7.3%。
(四)从发案环节来看,职务犯罪几乎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其中,发生在工程招投标环节的案件25件;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指工程建设中的款项拨付、相关问题的协调、处理等)的案件49件;征地拆迁环节17件;检查验收环节4件。
(五)权钱交易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把手”犯罪现象突出。在工程建设中,单位“一把手”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现象突出。89件案件中,涉及“一把手”犯罪33人,其中31人受贿,2人贪污;二是发案环节相对集中于招投标环节、工程款拨付环节和工程建设环节,其中,招投标环节25件,占28%;工程款拨付和工程建设环节49件,占58%。
(六)犯罪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涉案金额211.8万元,人均犯罪金额19.26万元;2009年涉案金额290.46万元,人均犯罪金额19.36万元;2010年涉案金额535.5万元,人均犯罪金额21.99万元。
二、发案主要环节及其表现形式
工程招投标环节。作案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故意拆分整体工程,规避招投标,从而利用权力使潜在的中标人中标,从中收受贿赂。如鲁甸县原电力公司经理桂某受贿案,在该公司及下属部分乡镇供电所办公用房建设中,故意把工程拆分为主体工程和装修工程,并在预算时将金额控制在50万元以内,规避招投标,在发包时从中收受贿赂。二是以合法的招投标行为掩盖私下的交易行为。如2010年永善县院查办的赵某某受贿案件,整个案件的招投标行为合法规范,但行、受贿方却在招投标之前已私下进行了行、受贿行为,后续的招投标却使得私下交易更为隐蔽,增加了查办案件的难度。
征地拆迁环节。征地拆迁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作案手段主要是篡改原始调查数据、抬高被征土地级别和林木类别,虚报冒领实施贪污或受贿行为。如2003年-2005年,在水麻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水富县两碗乡“支路办”主任谌某某和国土所所长杨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提高土地等级、虚报征地面积、将灌木林变更为三级旱地或者变更为用材林等方式“帮助” 村民黄某某、魏某某、王某某、李某某、温某某、余某某等人多获取赔偿补助款,村民黄某某、魏某某等6人为表示感谢,分别送给谌某某、杨某某贿赂款共计45200元。又如镇雄县院查处的邓某某涉嫌贪污、受贿一案,据查,征地工作开始后,因邓某某等征地组成员吃住于周某某家,周便提出请邓等人在丈量、登记时对其和亲人给予关照,致使周某某、其兄周某某、其妻弟朱某某、朱某某等四户的土地和树木类别数量被抬高、增大,实际领取国家征地补偿资金110071元,超额获得58950元。事成后,邓收取上述
第五篇:探究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
探究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2-02-27 作者:刘超
来源:正义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组织、支持下,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政府和社会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医疗制度,是帮助农村居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定点医院却把“黑手”伸向农民“救命钱”,把从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套取资金作为个人创收和医院谋求发展的“捷径”,这加剧了新农合资金的运行风险,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利益的实现。两年来,永新县检察院共立案查办“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3件4人,占立案总数的36.3%,在查办的3件“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中,有贪污2件3人、受贿1件1人。本文拟通过分析该院查办的多起涉“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来透视这一领域的犯罪特点、案发原因,以便寻求解决对策;进而维护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域职务犯罪特点
(一)犯罪性质多为贪污犯罪案件
在该院立案查办的3件涉“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案件2件,占涉“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总件数的66.6%,这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权力、作案手段以及发案环节有关。如彭某某,在担任永新县高溪卫生院院长期间,从业务收入中截留部分业务收入款设立“小金库”,之后采取隐瞒手段,个人非法占有“小金库”中业务款,在当地农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一般都为共同犯罪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过程中,需要必要的资料,且报帐程序涉及环节较多,因此,大多为共同犯罪。在侦办的3起涉“新农合“资金职务犯罪案件中都属于共同犯罪,他们分工明确,形成较为成熟的车间运行模式。有的负责联系借用农户的参合证和户口薄,有的负责购买伪造的外地就医报销凭证,有的负责到“新农合”医疗管理中心报销。
(三)发案单位一般都为乡镇卫生院
在所查办的3件涉新农合职务犯罪人员中,发案单位都为乡镇卫生院,占涉“新农合”职务犯罪立案总数的100%。其主要原因就是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承担单位,是涉及“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的多发部位;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有很大的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
(四)作案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欺骗性和多样性
在“新农合”资金的职务犯罪和诈骗犯罪中,其作案手段主要有两种——虚报、冒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采取“挂床治疗”方式。通常采取门诊治疗转住院治疗方式。从被调查的情况看,对门诊虽有一定比例补偿,但补偿比例明显低于住院补偿,也就是说,农民生病后,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报销比例要高;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认为付出了,就想有回报,而定点医院为了效益也会给患者开药,不住院回家打点滴,都按住院费用报销。
2、全面伪造或篡改住院病人和相关住院资料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就是对没有在医院就诊的参保人,伪造或篡改其病名、病历、处方和费用发票,甚至给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员提供发票遗失证明,用于新农合的二次报销。并请人在住院病人报销花名册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达到套取保险金目的。
3、超权限手术、重复收费和多收费,虚增住院病人费用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如使用价格比较高的药物,不合理检查,任意增加不必要诊疗项目的收费。擅自提高、夸大收费标准,故意串换治疗项目和结算项目,在对参合患者实施名不符实的治疗项目的同时,瞒骗患者串换诊疗项目,或套用高价位的诊疗项目,瞒骗患者虚增治疗项目同时伪造相应的病历、处方,由此虚增病人住院费和药费,达到套取保险金的目的。
4、克扣住院治疗的参保人获赔的保险金。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报销领回保险金后,在发放给被保险人时,以有的费用未能获赔为由,不支付给参保人,套取资金。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域职务犯罪主要成因
(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医务人员待遇低,大多数基层卫生院举步维艰。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不少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相当差,平时的普法教育流于形式,真正学法懂法的不多,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他们不是把握机遇,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而是利用监督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违反规定和职业操守,采取违法手段套取保险金,非法获取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作为难得的发财机会。有的甚至在法庭被告席上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罪,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点、占点、捞点”都是正常的,不构成犯罪。
(二)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参合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公示的项目、内容、形式和时间作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示内容是按季或月度综合公示,对于一些参保人员住院、门诊新农合报销补偿的情况,没有依照医疗费用、审核同意、报销补偿一览表的形式公布,由于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引导不到位,有些参合农民对其知之甚少,缺乏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少数农民法制观念淡薄,在小恩小惠的诱惑下,配合医院作假、或随意将自己的证件借给他人、或亲自造假骗取医疗保险基金,为犯罪发生提供了空间。
(三)管理监督不到位
尽管乡镇按要求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和“新农合监督管理委员会”,但是开展工作绝大多数是面上的指导工作,对于监督管理工作少之又少。另外,在人员的管理上,县、乡两级存在管理缺失的现象,造成了原则上两级都管,实际上两级都管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引导不到位,有些参合农民对其知之甚少,导致绝大多数新农合参保人对于新农合报销补偿具体的内容一知半解,不知道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不知道如何办理报销程序和手续。能报销下来就好像意外得到的一笔钱,绝大多参保人不管能否报销补偿多少。参保人失去知情权,从而失去对新农合报销补偿的自身监督权。
三、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对策
(一)注重预防工作,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医生职业道德
新农合的实行是党中央农村政策实行支农、护农、爱农的体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投入了大量的配套资金,为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医疗补偿款被侵占是一种有害于民生、有害于社会、有害于党和政府政策正确实施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不但给参保农户在经济上造成损失,而且影响国家的支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严打涉农犯罪,维护农民利益,始终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之一,通过打击震慑犯罪,用打击来促进预防,做到打击一个、治理一方、教育一片。但是光靠打击是不够的,检察机关要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查办案件,分类分层次帮助发案单位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 2 员的拒腐防变意识,通过筑牢“思想道德和动机防线”,使人自觉放弃职务犯罪意念,自觉抵制腐败,自觉坚守道德防线、把握纪律底线、远离法律的高压线。
(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要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操作行为,本着具体、系统和便于操作的原则,针对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一套防范以权谋私的规章制度,把权力真正置于制度的约束之下。严格规范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流程,按医疗常规建立门诊、住院病人登记薄,住院病人要有病历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要确定专门人员、建立专门帐户和专门档案。要严格规范财经纪律,坚持收支两条线,做到日清月结。要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科学的付款和记账方式。付款凭证除存根、记账外,要形成一联给报销农户,以备事后入户回访和农户提出异议;结合农户医疗补偿的实际,在补偿时及时进行电脑录入制表,与付款凭证形成对应,在出纳和主办交接时核对确认签字,在账务处理时可以以表代账,将付款凭证记账联作为附件。付款存根与农户看病凭证装订成册入档备查。
(三)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督力度
全面实行医务公开,通过公布卫生院的经营状况,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发放情况,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基层政府和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要增强监督意识,落实监督措施,切实履行起监管职责。堵塞漏洞。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应的责任,以增强监督管理的责任感,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失职和权力滥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国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好政策,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提高广大农民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公开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制度规定,提高广大农民认知度和知情权,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要加强对镇级合管办日常工作的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县、乡镇二级“合管办”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规范问题提出整改,保证资金的安全,以防出现违规、违法现象。
(四)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惩治职务犯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特殊预防措施,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做到罚当其罪、罪刑相符,能够起到对腐败分子本人的特别预防作用和对其他人的一般预防作用,只有惩治有力,才熊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互相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形成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强大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审计力度,发现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审判机关要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判处力度;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力度,特别是涉案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以及利用新农合资金实施犯罪的案件,集中力量优先查办、快办快结、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作者单位:永新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