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考查方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考查方案
一、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期学习情况,分析原因,总结得失,调整今后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考查内容:
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
三、考查方式:
学校统一组织,班级任课教师命题。
四、考查方法:
1、分三部分内容: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
2、以开放性题型为主。
3、评价分A、B、C、D四个等级。
2014、1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渔洋小学2015—2016学上学期 四(1)班专题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学期学习《传统文化》学科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感悟和积淀,扩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认识、情感基础,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2、达到了如期目标:以引导学生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术能力、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为曾旨,以自主探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使学生获得环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教学实施方面: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着眼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当然,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一一更正。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学会防微杜渐。排除生活中思想上所有的安全隐患。
第三篇:六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考查方案孙真真
六年级健康教育考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进行健康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健康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关注自身健康,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考查时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重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考查目标:
1、通过考察检验学生一学期的健康教育学习掌握情况。
2、通过考察使学生能够获得健康身心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健康理论。
3、通过考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养成健康身心的内在动机。
4、通过考察让学生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持健康,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5、通过考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考查内容:
1、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即平时考查,权重:30%):包括课堂上完成“做一做”、“查一查”、“填一填”、“写一写”等活动的完成情况,课堂观察、体验、思考、谈谈感受等态度的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基础知识考查(权重:50%):以开卷形式,在60分钟内完成一份基础知识考查试卷。
四、评定等级:
课堂表现:
A.语言清晰,回答完整到位,并有自己的见解B.回答完整,正确说出要求
C.基本回答出所提问题D.能回答但不全面
基础知识考查:
A.85分以上B.75分——85分C.60分——75分D.60分以下
五、考查措施:
1、依据活动过程资料、作业成果、学生的态度、创新能力等全面客观评价。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3、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4、评价使用等级制,不出现分数,实行登记加评语模式。
第四篇: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
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1、云南的位置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1页内容。【教学目标】
1、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辨认、查找地图,知道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认识云南省的位置。【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地图上查找云南省以及家乡的大致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边欣赏歌曲,教师谈话:家乡在你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3、学生述说,板书课题。
二、看地图,找家乡
1、认识祖国的地图
大屏幕出示中国政区图,看看中国的形状像什么?
2、看地图,找云南省的位置
(1)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将云南省找出来,涂上颜色。(2)讨论: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云南省的形状像什么?(3)让学生在云南省政区图上将省会昆明市找出来,涂上颜色。
3、找家乡的大致位置
(1)教师介绍:石屏县在云南省的什么位置?(2)学生用“我的家乡在 省 县 ”来说话。
三、课堂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只有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家乡,家乡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富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2、省会昆明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2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昆明的美,以及它为什么叫春城。
2、了解昆明的一些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昆明为什么叫春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2、揭示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认识昆明
1、听老师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昆明为什么叫春城?
2、学生听完课文第一段回答。因为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3、教师补充介绍昆明。
(1)昆明地处低纬度高原,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人称“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云南省东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环山„ „
(2)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5℃。虽然昆明有“春城”的美称,但但一日之间有四季„ „
4、欣赏昆明图片,感受昆明之美。
三、课堂小结,共享昆明之美
1、完成第五页“想一想,做一做”,小组内交流分享。
2、说话练习:昆明是一个 的城市!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二、家乡的山水
1、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7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第一峰的美丽神奇。【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说清卡格博峰的位置 【教学准备】
卡格博峰图片、云南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卡格博峰图片,感受美丽。
2、引入课题: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二、合作学习,走进卡格博峰
1、自主学习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
3、分享成果:卡格博峰是云南第一高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内。
4、在地图中找出卡格博峰位置。
三、欣赏图片,感受美丽
1、欣赏卡格博峰图片,再次感受美丽
2、课堂小结,回顾所学:云南第一峰是。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2、动植物的乐园——高黎贡山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动植物乐园——高黎贡山。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说清高黎贡山的特点,感受高黎贡山的美丽。【教学准备】 高黎贡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被称为云南的动植物乐园,那就是高黎贡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地方吧!
2、引入课题:云南动植物乐园——高黎贡山。
二、合作学习
1、了解高黎贡山地理位置及特点。
2、看插图,了解高黎贡山特有的动物和植物。(1)植物:桫椤、秃杉等。(2)动物:灰叶猴、蜂猴等。
3、欣赏卡云南动植物乐园——高黎贡山图片,感受美丽与神奇。
三、拓展小结
1、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说说你周围的山名,山里有哪些动植物?
2、课堂小结:
高黎贡山是云南的动植物乐园!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3、乌蒙红土地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16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的红土地。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红土地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了解红土地特点。【教学准备】 乌蒙红土地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乌蒙红土地图片,感受红土地色彩的绚丽。
2、引入课题:乌蒙红土地。
二、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我看到了什么?
3、分享成果:
(1)欣赏图片,感受红土地色彩美丽。
(2)学生说,教师补充讲解,了解乌蒙红土地的特点。
三、拓展小结。
1、完成课后作业:用彩笔涂画出最美丽的红土地。
2、课堂小结:
红土地是云南的特色,是最美丽的风景线。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4、三江并流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20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三江并流现象。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说清三江包括那三条江,并能讲情三江并流现象。【教学准备】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2003年7月2日,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将云南省的三江并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引入课题:三江并流。
二、合作学习
1、了解“三江”
三江:包括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2、看图片,分别了解三条江的情况。
3、教师讲解并出示图片,演示三江并流现象。
三、拓展小结
1、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说说三江并流,指的是那三条江?
2、课堂小结:
三江并流是世界遗产,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自然景观。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5、国际河流——澜沧江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河流——澜沧江,知道他途经那几个国家。2.培养学生热爱云南山水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际河流——澜沧江,知道他途经那几个国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云南地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这样一条河流,途径六个国家,被称为云南的河流主动脉,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澜沧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
2、揭示课题:国际河流——澜沧江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小组学习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澜沧江的源头?
2、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回答。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3、教师补充:
(1)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六个国家,是一条国际河流。(对照地图)
(2)澜沧江上建有多个发电站,为我们供电。
4、欣赏澜沧江图片,感受澜沧江之美。
三、课堂小结
1、完成第29页“想一想,做一做”:澜沧江流过那几个国家?
2、课堂小结:澜沧江是一条 河流!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6、云南最大的湖泊——滇池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30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最大的湖泊——滇池。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最大的湖泊——滇池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说清滇池的位置及特点,感受滇池的美丽。【教学准备】
滇池图片、云南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滇池图片,感受美丽。
2、引入课题:云南最大的湖泊——滇池。
二、合作学习
1、听老师读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
3、分享成果:
滇池又叫“昆明湖”,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4、在地图上找出滇池的位置。
5、欣赏图片,感受美丽。
西山、海埂、大观楼、民族村图片欣赏,感受滇池的风光秀丽。
三、课堂小结
云南省最大的湖泊叫,又叫。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7、被称为“海”的湖泊——洱海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35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洱海名称由来。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说清洱海的名称由来,感受大理洱海的美丽。【教学准备】 洱海图片,云南地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蝴蝶泉边》引入。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蝴蝶的乐园,在那有一个被称为“海”的湖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洱海!
2、引入课题:被称为“海”的湖泊——洱海。
二、合作学习
1、了解被称为“海”的湖泊——洱海地理位置及特点。(1)洱海的名称由来。(2)洱海的美丽传说。
(3)洱海的地理位置(云南地图)。
2、看插图及课件图片,了解洱海的独特美景。(1)苍山洱海。(2)洱海夕照。
三、拓展小结
1、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洱海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课堂小结:
洱海是大理的美景,位于大理点苍山东面,是云南省第二大湖。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三、家乡的奇特景观
1、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40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山水的神奇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山水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山水的特点。【教学准备】 云南山水图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云南山水图片,感受山水的神奇秀丽。
2、引入课题: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二、合作学习
1、听老师阅读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我看到了什么?
3、分享成果:
(1)欣赏图片,感受云南山水的美丽。
顺山而下的溪流、石林飞龙瀑布、罗平九龙瀑布群。(2)学生说,教师补充讲解,了解云南山水的特点。山水相依,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三、拓展小结。
1、用笔画出云南最美丽的山水。
2、课堂小结:
山水相依,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云南山水的特点,也正是这样的特点,让云南到处都是迷人的山水画,让游客有人在画中游得感觉。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2、山高峻,谷幽深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43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山谷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云南山谷特点。【教学准备】 云南山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感受峡谷的气势雄伟与险峻。
2、引入课题:山高峻,谷幽深。
二、合作学习
1、欣赏图片,说感受:云南的山谷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图片,感受山谷的险峻幽深。(1)虎跳峡。(2)怒江大峡谷。(3)金沙江大峡谷。
三、拓展小结
1、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你见过瀑布和峡谷吗?你能说出一个瀑布或峡谷的名字吗?
2、课堂小结:
山高峻,谷幽深是云南峡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观赏!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3、最惊险的“桥”——溜索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47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云南特有的“桥”——溜索。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云南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教学重难点】
了解溜索,感受云南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教学准备】 溜索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视频,感受溜索的惊险。
2、引入课题:最惊险的“桥”——溜索。
二、合作学习,1、听老师阅读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了解最惊险的“桥”——溜索。
2、小组内交流。
3、分享成果:
(1)溜索形成的原因。(2)溜索的作用。(3)溜索的而制作材料。
4、再看视频,体会溜索的艰难与惊险,感受云南任命的勇敢与智慧。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了解了云南最惊险的桥是,云南人民真勇敢呀!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4、对面能说话,相见等半天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50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地貌特征。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云南的地貌特点。【教学准备】 云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以云南十八怪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引入课题:对面能说话,相见等半天。
二、合作学习
1、了解云南地貌特征:群山林立、山高坡陡。
2、看插图及课件图片,了解“对面能说话,相见等半天”原因。
三、拓展小结
1、我会说:云南还有那些奇特的怪事? 教师拓展云南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买、粑粑饼子叫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 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衣服同穿戴 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 蚂蚱能做下酒菜、四季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 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 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
2、课堂小结:
云南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对面能说话,相见等半天”这样的怪现象的形成。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一年级上册《奇山异水之云南》教学设计
5、世界地质公园——石林
【教学内容】
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53页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石林的形成原因,感受石林的神奇。
2、培养学生对云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石林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石林图片,云南地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阿诗玛》欣赏
2、引入课题:世界地质公园——石林
二、合作学习
1、听老师阅读课文,勾画了解到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我看到了什么?
3、分享成果:
(1)学生说,教师补充讲解,了解石林形成的原因。
石林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这一大片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约120千米处,面积约5平方千米。
(2)欣赏图片,感受石林的美丽。阿诗玛、路南石林、乃古石林。
4、我能在地图上找出石林的位置。
三、拓展小结。
1、拓展延伸:介绍周围的奇特景观,或者说说看到过的有趣的景观。
2、课堂小结:
石林,是云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阿诗玛的传说发源地,欢迎你到石林来!
第五篇:期终考查方案-信息技术-四年级
街头镇中心小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期终考查方案
四年级 信息技术
一、考查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努力程度和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个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
4.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以指引学生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为达到发展目标而作不懈的努力。
5.激发学生内在评价的需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而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的意识。
二、考查对象:四年级学生
三、考查内容和方法
评价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在平时上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占20%;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完成一件作品,要求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内容充实、技术性艺术性强,作为考核成绩占80%。
考查内容:出示两段文字,对文字按要求进行修饰(字体,大小,颜色等),并交换两段文字位置,插入一张图片,给文章添上题目(艺术字)。
评价标准:
优秀:能按要求顺利完成各项技能,图文安排合理
良好:能基本完成各项技能操作。
及格:能完成最基本的文字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