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工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作为国有企业工会,要发挥好引领企业工会发展潮流的作用,成为带头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忠实实践者,成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把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做细、做好、做实,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提升“五个指数”中练真功、下细功、做实功。
着力提升企业的科学发展指数,发挥好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所在。提升企业的科学发展指数,工会必须以发展为己任,抓发展之机、务发展之实、聚发展之力、走发展之路、夯发展之基、兴发展之业,在企业转机制、调结构中发挥作用,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展示作为,在全面提升企业战略地位和市场地位中体现价值。工会应当寻找好、把握好融入企业发展中心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积累一切可以积累的人脉,充分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充分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能量,按照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要求,牢牢抓住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因素,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攻关,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把职工的智慧开发出来,通过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把职工的技能提升上来,促进企业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生
存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与职工队伍的同步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自企业实行重组融合以来,公司工会紧紧把握一切有利契机,广泛开展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劳动竞赛系列活动,先后解决了高频调试良品率偏低、生产任务量大、装配周期不足、尺寸不合格等多项影响企业发展的生产难题;开展以“两提高、两降低、两优化”为目标的合理化建议活动,累计提出建议8000条,采纳应用率达到50%以上,实现节创价值1120万元;开展以增强职工技能素质为内容的技能大赛活动,在全国、山西省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职工队伍的技能结构明显改善;开展班组升级竞赛活动,企业管理基础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力量,使活动中所固有的震撼力、服务力、感染力转化成了企业无穷的竞争力、内聚力、发展力。
着力提升劳动关系的和谐指数,发挥好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最重要、最本质、最核心、最容易引发矛盾的就是劳动关系。企业的和谐、职工队伍的和谐、特别是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提升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要致力于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方法步骤,强化检查考核,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思路,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的组织体系,形成党政工共谋和谐企业创建的合力、工会上下共推和谐企业创建的合力和职工广泛参与和谐企业创建的合力。要谋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共同利益与合作,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企业党政主导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工资共决机制,把企业建设成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要强化和谐企业制度建设,规范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建设,深化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制度建设,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建设,依靠制度的力量规范企业与职工的行为。实践中,公司工会定期召开职代会,建立了“五位一体”、“五级联动”厂务公开体系,把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中,开展了“五项督查”活动,定期监督检查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厂务公开实施情况、劳动法律执行情况和职工工资发放情况,保障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着力提升全体职工的幸福指数,发挥好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
带着激情把职工的诉求反映好、带着热情把职工的困难解决好、带着感情把职工的冷暖关心好、带着真情把职工的权益保护好,努力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这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工会要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加强与职工的联系和沟通,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所想,在职工有思想顾
虑的烦闷时刻——要有工会的声音,在职工家中遇到婚丧嫁娶大事的重要时刻——要有工会的身影,在职工遭受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困难时刻——要有工会的作为,真心实意和职工交流、交心、交朋友,对受到委屈的职工,要帮他们申诉;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职工,要旗帜鲜明地给予伸张;对于遇到各种困难的职工,要主动帮助解决,全力做到听职工呼声零距离、与职工交流零距离、替职工办事零距离。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宏观维护与微观维护相统一,总体维护和具体维护相统一,政策维护、法律维护和科学维护相统一,工会维护和借党政之力维护相统一,在维护职工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民主政治权益、休息休假权益、劳动就业权益和劳动经济权益,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要按照全总“面心实”活动要求,建立工会、分工会、工会小组三级职工诉求表达网络、职工问题解决网络、职工需求承办网络,推行定点、定人、定期联系和包面、包片、包点责任制,在基层了解详情、把握实情、掌握真情,实实在在办一些感动职工的实事好事、解决一些感动职工的难事、烦心事、处理一些感动职工的棘手事、闹心事,确实将各种问题发现在基层、协调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把企业建成职工快乐工作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
着力提升职工文化的繁荣指数,发挥好职工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作用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和驱动力,是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
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精神软件和道德元素。建设职工文化,主体是职工、核心是文化、重点是建设。工会要把职工文化上升到文化力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群众优势,认真做好组织、引导、教育、服务职工的工作,通过生动的宣传教育和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职工文化、建设职工文化、丰富职工文化、提升职工文化,逐步形成融道德文化、学习文化、劳模文化、活动文化等为一体的职工文化体系,组织开展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活动的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规模化、群众化,自觉用职工文化深邃的凝聚力、深刻的感染力、深厚的文化力、深远的影响力去激励职工,注重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多年来,公司工会长期坚持开展“三观四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标兵评选活动,重视劳模的培养、选树、宣传、管理工作,实施了职工书屋建设并成为全国模范职工书屋示范点,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假日活动、消夏活动、广场活动、街头活动以及钓鱼、花牌、象棋、乒乓球、网球、拔河、跳绳等多种体育比赛,发挥了工会“大学校”、“大熔炉”、“动力源”作用,把职工休闲活动中凝聚起来的精气神,转化成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着力提升工会组织的活力指数,发挥好走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者作用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把工会建设成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力争上游的学习型工会,建设成为促进发展、维护和谐、关爱职工的服务型工会,建设成为活力迸发、激情四射、展现特色的创新型工会,不断提升工会的活力指数,推动工会的创新发展,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命题,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工会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理论基础。工会组织必须夯实根基、苦练内功、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强化工会的信息管理、基础管理、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实施依法办会、开门办会、创新办会,按照全总“两个普遍”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增强工会工作实效性,努力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速”。
总则,工会组织要以善于抓住一切契机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勇往直前的决胜力,以敢于应对挑战的行动力和联系职工的情感力,以对工会工作情有独钟的忠诚力和千方百计做实做好工会工作的思考力,把工会建成职工倍受信赖的“职工之家”。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也大幅度调整。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必须切实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的基层工会组织,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一、新形势下国企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1、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执行的是年薪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 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2、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3、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
二、新形势下国企工会的工作途径
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的组织。因此,我认为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作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人事用工制度、职工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职工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与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同时存在,导致劳动者一方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职工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工会一方面必须教育职工支持党政领导推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要求,坚决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作职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在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工会要代表广大职工参政议政,一是向党组领导主动反映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组领导了解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听到一线职工的呼声;二是提高企业职代会的质量,健全职代会的审批制度、议事规则和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源头参与,使广大职工的正确意见、呼声和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体现到各项改革措施和企业决策中去。
三是作职工嘘寒问暖的知心人。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家里人”,广大职工普遍希望工会干部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在他们思想有疙瘩时,能与他们促膝谈心;在对改革措施不理解时,能为他们释疑
解惑;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能为他们出面调解;在发生暂时困难时能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工会立足于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拉近企业与职工的距离,提高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四是作企业管理的内行人。随着改革的深化,广大职工群众期望工会干部既要懂工会工作,又要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过去那种习惯于拍 脑袋想问题、凭经验做决策,缺乏科学预见性的做法已不受职工欢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工会人员除了熟悉掌握工会业务知识外,还应注重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只有成为企业管理的内行人,才能更好地代表职工参政议政,实现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增强工会工作的活力,才能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篇: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刘法贵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分工会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工会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协助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合格人才等方面取得大的成效,这是工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工会现状
1、传统观念下的工会功能的缺失
计划经济时期,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劳动关系的处理中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劳动关系利益主体,这个时期强调党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一切皆由国家计划决定,教师和学校之间也极少有根本利益冲突,高校工会实际上是在帮助国家教育和管理教师的行政机关发挥着作用。因此,工会并没有真正履行《工会法》规定的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等四项基本职能,而是通常被称为“娱乐工会”和“福利工会。”
随着高校深化改革的推进,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校独立法人地位越来越突出,也基本上能够在学校管理方面作出决策。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工会在这个转轨时期,“娱乐工会”和“福利工会”的印记仍然比较明显,四大职能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工会的日常工作中。
2、权力分配体制缺失
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在制度性的权力分配体制中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处于强势地位,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而教职工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权利关系中属于弱势的一方。这使得在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等重大事项和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教职工参与决策少,源头参与意识不够。
3、维护意识不强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在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教育、师德教育等活动上,强调的是教职工应该履行的义务,忽视了教职工的权利。目前许多工会多停留于通过“送温暖”活动以及各种福利补助的方式,在物质福利、1
问题活动等方面关心教职工,较少真正触及教职工最基本的劳动经济利益。工会的维权的主体地位不清晰,维权职责的权威性不高。
4、国家政策滞后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5年颁布至今已二十多年,教育领域里的工会章程依然沿用了建国初期1950年的《中国教育工会章程》。
5、工会在实践中主体地位缺失
我国高校实际状况是:工会未被赋予主体资格。在隶属关系上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在行政机构关系上,工会领导干部的产生均由党组织部门考察和推荐,或者直接由党政干部兼职。工会在这种微妙关系下使得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不是站在教职工的一方,或者代表教职工维权的意识不强烈。
二、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
1、育人特点。由于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尤其是广大教职工的劳动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同于专门从事物质生产的产业工人,因此高校工会工作相应地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紧紧围绕培育人才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2、机制特点。高校工会接受双重领导,即接受上级工会和同级党组织领导,以同级党组织领导为主,但并不排斥在执行上级工会决议的同时,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有助于把上级工会的决议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教职工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更好地投入本单位党的中心工作。
3、会员文化素养高。高校工会的会员,相对于其它教育工会的会员而言,人员集中,其群体中知识分子占了绝大多数,学历高、高级职称多、文化修养高、专业业务精,理性思维强,看重自己的发展和成就。只有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作用,这一些既是高校工会的一个有利条件和基础,但同时,也对工会工作方式、方法、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也是一种挑战。
4、教学与科研并重。新时期高校有两个目标:即培育人才和承担科研课题。从培育人才这一目标来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育“工艺”上的关键工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校的科学研究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国家的强盛、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既是我国科研战线的前沿阵地之一,在某些方面也代表了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面对这一新情况、新课题,高校工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是高校工会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三、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所面临的形势、自身的职能,就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和建议。
1、完善协调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做好高校工会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与本单位党政的关系。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上级工会的关系,接受双重领导。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对开展好高校工会工作是很重要的。第一,建立健全汇报和通报工作的制度,畅通学校和上级工会组织与工会的工作渠道,使上级和学校了解工会的难点和困难,争取学校的支持、关心;第二,主动为学校党委和行政分忧。目前,学校处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党委行政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工会要主动为学校党政分忧,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党政开展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教职工想办法、出主意,确保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三,顾全大局。在维护教职工的权利的同时,要注意始终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局,从大局出发,做好工会的各项工作。第四,实行党、政、工联席会议,为工会开展工作构筑良好的工作平台,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机制。
2、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工会应根据全国教育工会和上级教育工会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抓住学校党政关注、教职工关心、工会能办的事项,拟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规划,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着力在校务公开、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师德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当前工会工作除要加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教育改革,同时抓好、抓实校(院)教代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真正通过教代会的形式,团结、教育全校(院)教职工参与改革,使改革措施具体化、合理化、科学化,使改革的精神能被教职工自觉地接受,从而达到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完善改革之目的。
3、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多深入到教职工中去调查,了解教职工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困难,党和政府的关心是否落实等等,为工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和学校重大决策的出台,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是源头参与。在有关教职工利益的政策、改革方案,工会要作为教职工的利益代表积极参与进去,既体现自己的维护职能,又为增强各项政策、方案、措施的可操作性,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三是加强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高校工会的群众化和民主化。通过工会良好的服务,使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把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送到教职
工的心中,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使工会的维护职能得以切实履行。四是提高维权意识。五是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立足本职,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助教、学以致用、学以创效的全新理念。
4、保持渠道畅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校、教职工之间,工会就是一座桥梁,要把它们很好连接起来,就必须做到相互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既要使教职工的合理意见、要求、呼声,通过工会能顺畅地反映到学校和相关部门去,又要使学校的政策、举措能及时地传递到每个教职工。从工会工作对象的特点看,只要工作方法合理,信息流通渠道及时、通畅,学校的发展就会得到广大教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很好地被引导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上来。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高等院校,就必须建设成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巩固发展高校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着力点。一,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谈心交心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劳动关系摩擦,增进团结。二,深入广泛地开展“三育人”,“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比翼双飞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每个教职工家庭。四,成立教职工合唱团、舞蹈团、书画协会、太极拳协会、摄影协会等各种群体协会,利用高校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五,办好教工小家,提供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器材,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放松心情的平台。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疾苦,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特困教职工工作,把工会的的温暖送到特困家庭。
6、提高工会建设民主政治的能力
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教职工履行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形式。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积极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学校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要完善教代会提案制度,提高提案质量,规范提案处理落实的程序,特别是教代会之前要用较大精力抓提案的征集工作,会后督促职能部门抓采纳提案的落实工作,发挥提案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要公开提案处理落实的情况,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积极探索实施校院两级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与组织人事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教职工民主监督的参与面。要进一步拓展校务公开内容,建立校务公开工作总结向教代会报告的制度,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7、提高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主要职责。讲维护,既要敢于维护也是善于维护。所谓敢于维护,就是对侵犯教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敢于反映,敢于抵制,敢于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所谓善于维护,就是运用党的政策,讲究维护的策略和效果。善于通过改革来维权,即通过参与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保障教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善于通过发展来维权,就是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上来,用学校的发展来创造维权的物质基础。
8、提高工会的创新能力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工会工作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一,工会干部应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三,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高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师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载体,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四,工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创新。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会干部要具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9、加强工会自身队伍建设。新时期工会的任务繁重,如何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走精干、高效之路。必须做到:第一,加强对工会干部(特别是新干部)的培训,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既要学政治,又要学业务、学专业知识;既要了解掌握政策,又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既要掌握原则,又要掌握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第二,加强对分工会组织的指导,主要是政策指导,业务帮助,避免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各分工会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借鉴,交流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使好的经验得以迅速推广。第四,关心、爱护公会干部、各分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评选先进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表彰先进,激励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因循守旧,摒弃旧的观念和方法,改进工
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新思路,通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 的今天,赋予工会一个全新的意义,也赋予了工会全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工会工作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为此,工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工会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活动方式的创新,把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与新形势下的突破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工会工作的新格局,把新时期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松岭森调队王宜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工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问题,切实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基层工会组织,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当前国有企业遇到的新问题。
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执行的是年薪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
来获取报酬。
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企业工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以“组织起来”为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工会的组织能力。第一,要抓住基本点,进一步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整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切实把不同群体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另外,要做
好会籍管理,使《会员证》成为工会组织的“一卡通”。第二,要抓住薄弱点,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在建立工会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二是要在依靠会员在开展工会活动上下功夫。第三,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干部基础。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当好员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二是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三是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以“切实维权”为重点,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第一,要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统筹考虑。一方面,工会组织必须把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大局,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另一方面,必须参与改革的全过程,及时反映职工的愿望和呼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第二,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和应享有的社会保险等待遇,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第三,要将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统筹考虑。从企业层面说,把工会工作有机地融合到全局工作中;从工会层面说,要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通过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通过局部工作的创新,实现工会全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处理好工会与党组织的关系、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工会内部与工会外部的关系、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第四,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第二,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
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第四,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抓关键点。重点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突破,以达到用重点带动一般的良好效果。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第五篇:做好新形势下公务接待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公务接待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莱州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视察调研工作的各级领导、参观考察的党政代表团纷至沓来,公务接待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事务性向综合性、被动向主动、经验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大课题。
一、跳出接待看接待,切实增强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形势下的公务接待工作,不是简单的应酬,迎来送往、安排食宿是接待的低层次要求。要突破定势,放活思维,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认识公务接待,并将其置于整个工作大局中谋划和开展,不断提升所在城市形象,努力推动地方科学发展。
第一,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务接待工作,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自商朝以来,历代都设有专司公务接待的机构和官员,负责处理国家与方方面面的关系。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务接待作为党政机构的一项重要政务性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公务接待精华,必须学习研究公务接待这门学问和艺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认真加以实践。
第二,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务接待工作,是交流信息、展示形象的难得机遇。公务接待是一个地区展示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在公务接待过程中交流信息、展示形象,具有成本低、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是“送上门”的公关机遇。要强化机遇意识,展示好地方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将被动公务接待变成主动公关行为;同时,注意收集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信息,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务接待工作,是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科学发展的政治任务。公务接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公务性,是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特色的公务接待,将会以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形式,出效益、出成果、出资金、出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公务接待也是一种生产力。公务接待如何,直接关系着公务活动的成效,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最终体现在科学发展的水平上。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提供优质特色服务中实施公关行为
接待对象生活在社会中,具有正常的感情、需求和理性。公务接待不是单纯服务的过程,而是集产生情感、沟通情况、密切关系于一体的过程,是宣传和展示自我、开发人力资源、取得最大效益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公关行为。因此,必须按照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要求,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提升公务接待品位,增强公务接待的辅政能力。
第一,研究接待对象。准确掌握来访者意图,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工作经历、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并认真梳理筛选,深入透彻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是对接待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每一项接待活动,都要以实现来宾的目的和自我的公关期望为原则,认真制定接待方案,从接站到送站,每一个环节都须符合来宾身份和意图,使接待工作尽可能多一点人性需求,多一点人情关怀,多一点人文氛围。
第二,注重接待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接待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处处留心,周密考虑,谨慎行事,确保接待工作“零失误”。对陪同人员、车辆时速、调频音量、解说内容、音乐曲目、会议场所、汇报材料、观摩现场、饮食住宿等关键环节,要认真研究每一处细节,全程模拟演练,选择最佳方案,及时弥补可能存在的疏忽和纰漏。在接待过程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来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要留意和体会,以便采取应变措施。要将安全摆到突出位置来抓,确保接待对象人身、住宿、饮食、交通及活动等方面的安全。
第三,突出接待特色。莱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繁荣,为搞好公务接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发掘莱州的历史文化、海神文化、武术文化、书法文化、道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精髓,形成具有莱州特色的接待文化。在充分考虑来宾意图及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将这种文化作为公务接待的灵魂,贯穿于公务接待全过程,为公务接待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升接待质量和档次,形成独树一帜的接待品牌,给来宾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实现接待效应的最大化。
第四,增强接待本领。参与公务接待的每一个人都代表莱州形象,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莱州文化的折射。接待人员必须定好位子,演好角色,既热情周到服务,又能随机处理接待中出现的问题,还通晓莱州古今、涉猎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对市情,要做到熟记在心、有问必答、对答如流,当好地方形象的展示员,经济发展的宣传员,资源产品的推销员。通过为宾客提供优质特色服务,为地方赢得政策、赢得朋友、赢得支持、赢得信息、赢得投资。
三、按照与时俱进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务接待工作
创新是公务接待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的源泉。要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公务接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公务接待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和专业化轨道。
第一,整合接待资源,实现配合联动。公务接待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特点就是具有协作性。一些大型接待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从宏观层面看,一是搞好对上对外沟通。二是协调下级支持配合。三是平行单位间要团结协作。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公务接待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要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以接待部门为主导,以对口单位及相关部门为依托,以宾馆、参观考察点为载体的联动机制。从最初的任务领受、方案拟定,到领导审定后的协调、检查、落实,由接待部门统一负责、归口管理,确保工作科学统筹、配置高效、协调有力。
第二,优化接待流程,规范操作实施。接待方案制定以后,就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程序化运作,使接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序衔接、首尾相连,必要时可以制作接待工作清单,对接待工作中的各要素进行全面清点,以确保工作进程的有序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针对公务接待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实行预案式管理,一旦接待任务临时变动,接待部门作为指挥中心,迅速把指令和信息传递出去,做到应变有序、运转高效。
第三,建立接待资料库,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增强公务接待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建立公务接待信息事务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次具体的接待都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事务单元,从开始、提交、执行、结束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遇有涉及考察参观事宜等的公务接待任务,可根据来宾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随时从中提取相关资料,准确、便捷地形成考察、参观方案,迅速呈报领导审定。同时,要注意运用电子显示屏致欢迎辞、对讲机联络事务、统一模板制作方案、多媒体技术制作汇报材料、调频音乐解说等现代接待手段,增强公务接待工作效果。(作者系中共莱州市委办公室主任)